对越自卫反击战国际认为谁赢了反击时越南被迅速击垮


1979年5月21日,中越两国在边境线上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交换战俘的行动。经过五次交换活动,我国终于接回了238名被俘官兵。然而就在这200多名战俘中却包含了一整个连队。原来这个连队在负责人冯增敏的带领下全部投降了越军。身为军人战场投降已经触犯我国刑法中的投降罪,冯增敏自然而然地被判了刑。然而十年后,冯增敏出狱,谈起当年的做法,他回答的四个字,却引起了无数的深思。冯增敏说了什么?当年率队投降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呢?对越自卫反击战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我国和苏联发生严重分歧,两国关系破裂。从此以后,我国长期处于苏联的核威胁和军事恐吓中。不论是集全国之力研究原子弹、氢弹,还是深挖洞、广积粮积极备战,都与苏联这个超级军事强国息息相关。到了70年代中后期,随着各种问题的层出不穷,美国逐渐在冷战中处于弱势。站于上风的苏联则加紧了在全球,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势力扩张。越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了在东南亚称霸的行动。1978年,赶走美国人,实现统一的越南加大了对老挝、柬埔寨两国的主权干涉,试图建立起一个“支那联邦”。苏联对此乐见其成。因为这不仅能加速苏联在东南亚的实力扩张,更能起到遏制中国的作用。这一年11月,苏联与越南正式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条约有一条规定了,只要有一方被威胁、进攻,另一方就会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和平安全。至此,认为自己有了靠山的越南,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公然出兵侵占了柬埔寨和老挝,之后更是不断在中越边境挑起争端。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此时距离中美之间打破坚冰,已经过去了7年。中美关系的突破对于世界格局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变动。同年1月29日,邓小平访问美国,在美国掀起了一股巨大的风浪。通过这次访问,中美两国之间达成了“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共识。而就在邓小平同志结束访问美国后的第13天,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1979年2月17日,天光破晓,伴随着轰隆隆的炮声,一条条火龙冲破清晨的烟雾落入了越南军队的阵地和防御工事上。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越南阵地上的一些部队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成建制消灭。这完全打乱了越南方面的部署。因为长期处于战争中,越南当局有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特别是大量依托地形建的坚固工事,配合严密的火力点,成为越南坚硬的外壳。在这种情况下,我军自然不会“配合”越南打阵地战,而是发挥我们的炮火优势集中力量打掉越军的一线阵地、通讯等。炮火结束后,趁着敌军阵地、通讯瘫痪,士气低落,解放军兵分三路攻克朔江。接下来,解放军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拿下了越南北部的重镇谅山。此时,要拿下门户大开的越南首都河内对于我军而言根本不费吹灰之力。但是,从一开始我国就只是为了给越南一个警告,所以当即宣布停止了进攻,并从3月5号开始,解放军陆陆续续撤回了国内。此时,我国所有被俘人员也仅仅只是在40人左右,并且基本上都是伤员。正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意外发生了。全连投降3月11日中午,班英那嘎附近的山林里传来了阵阵枪炮的声音。50军150师448团此时慌了起来“糟糕,中埋伏了!”经过多年的战争锻炼,越南军队打游击的能力已经十分优秀。尽管兵力不多,越南设伏的小股部队还是给448团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在发现我方人数明显多于对方后,经过短暂的交火,越南部队迅速撤离了。此时与越军打了个遭遇战的448团依旧没有反应过来,在将这一情况上报后,师部当即要求448团收缩阵型,迅速撤退,并电令其他两个团进行援驰。接到命令后,448团团指决定,让2营和两名作战参谋带着地图,做第一梯队走在前面开路。这样做原本是为了避免迷路。但诡异的是,整个团还是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撤退。越军也发现了这支队伍的不对劲,但是他们并没有立刻对448团发起攻击,看着448团前行的方向,熟悉地形的越军判定,前方的山林将会是消灭这支队伍的最好位置。在历经数小时的奔波后,448团第一梯队官兵决定停下休息,可是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事情是,还没等他们坐下,早早等候448团多时的越军,从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一些战士没来得及进入战斗状态就倒入了血泊之中。双方随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拼杀,约莫2个小时后,枪炮声才渐渐停了下来。与此同时,处在后面的部队一面派出3营1连、8连增援被围困的2营,一面组织剩下的部队撤退。然而,带领带着8连战士的冯增敏这边却出了麻烦。“我们现在被越军部队缠上了,怎么办!”敌人不断向8连靠拢,更致命的事情是,这些人还不断向8连喊话“中国军队,你们已经被我方包围了,不想死的话,快快放下武器投降!”时间一点一点过去,被围困的战士们一开始坚定要突围的想法,慢慢低落了下来。在这时,被围困的448团团指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各单位分散突围。但是,在茫茫深山,烟雾缭绕的环境中,448团余下战士是否能够躲过熟悉地形的越南游击队呢?天色终于暗了下来,冯增敏带着8连的战士们也终于暂时摆脱了越南追兵,来到了一个山头下。经过一天一夜的奔波,战士们疲惫不堪,只好停下来休整。前方不知何路,敌人又不知将会从何而来,围聚在一起的战士们尽管又困又累,可依旧掩盖不住重重心事。晚上,冯增敏为了安全,经过短暂的商议后开口道“副连长王立新,带领3排战士驻守山头,占领制高点。其余两排则进入山洞休息。”可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又哪里只是这样的守卫就能万无一失的。夜幕降临后,冯增敏带领的两个排就和山头上的3排失去了联系。因此,山洞里的冯增敏也丝毫不知道3排与越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除几名重伤员外全部牺牲。第二天清晨,当一些人从睡梦中惊醒时,越军的枪口早已将他们团团围住了。这样的状况,让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变故的冯增敏焦急不已,可是此时想不出任何办法的他只能下令固守待援。在被越军围困后,冯增敏带领全连官兵一起,一连打了三天的游击。但是眼看越军步步紧逼,心理防线不断被攻破的8连战士斗志更加低迷。到了被围的第三天,想不出任何办法的冯增敏召集两排的战士,召开了党支部会议。“现在的状况大家也都看到了,对于眼下的状况,大家有什么好办法?”一连数天的作战,早已让他们灰头土脸,大家你望我,我望你,静悄悄的.....而临边,越军喊话更加频繁“里边的人,快快放下武器......”随着时间的流逝,对死亡的恐惧渐渐压过了身为军人的职业精神,不少战士从精神上被击垮了。“我不想死......”就在这时,一个人站了起来,众人望着他,尽管没有说话,但也是这般想法。“我不同意!我认为,我们就算是战到死,也决不能投降!”看着众人想要投降的念头,一个排长拍桌而起。可即便如此,在众多人的一致意见下,冯增敏率领百十号人全部投降。而为了防止这个坚决不支持投降的排长对他们有所阻碍,冯增敏派人将他绑了起来,全连数百人一起做了越军的俘虏。但他们没想到的事情是,越南方面对于这些战斗意志并不坚定的投降者,并没有任何想法,因此在互换俘虏之时,他们丝毫不管投降叛逃者到底作何想法,直接全都一起作为俘虏送了回来。身为军人战场投降,不论是军法还是国法都不会轻饶。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投降罪轻则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重则10年以上甚至无期徒刑。最终,经过调查审判,带头投降的冯增敏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其他投降的党员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除了那位坚持原则的排长以外,其他普通战士大多做了退伍处理。这件事原本就到此结束了。但是,刑满释放后冯增敏的一句话又引起了许多人都讨论。谈起当年率领手下投降的事,冯增敏说了四个字:“无奈之举”。这句话引起了许多人对当年事情的议论。有人认为,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冯增敏的做法是“救了一百多个家庭”。是人都会怕死,不要对战场上的人苛责。也有人认为被俘与投降不同,当兵本来就要做好牺牲的准备,如果一看情况不对就投降,那又靠什么保家卫国呢?一时之间,不同意见的人展开了讨论。然而,要想得出更加客观全面的见解,就必须对这件事情的背景有一个了解。深刻的教训时间回到448团进入越南的之前。448团隶属于50军150师。虽然50军其他两个师一开始都加入了战斗,但是150师是一直作为预备队在边境线上待着的。前文提到过,从3月5日起,在越南参战的解放军各单位已经逐渐开始撤回。但是比起在战场上战功赫赫的其他兄弟部队来说,一直没能上战场的150师着急了,于是,他们开始向前线指挥部发去申请“150师申请走出国门,到战场中锻炼!”因为此时战争已经进入到了尾声,而能对我军进行威胁的部队伤的伤,残的残,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了,所以出于这一点考虑,也本着给150师磨练的目的,前线指挥部答应了这一申请。于是,斗志满满,情绪高亢的150师官兵如愿上了战场。他们主要担任的是清剿残余,战场收尾等任务。从3月5日到了10日,448团出色地完成了清剿残余势力的任务。他们甚至和一些驻守据点的越军展开战斗,成功地占领了许多山头。这让整个448团士气持续增高,也使他们低估了越南军队。10日,已经不知不觉处于交战前线最前沿的448团,准备按照上级命令回撤。就在回撤途中,他们遭受了越南方面的攻击。几十年来,越南一直处在战争环境中,士兵作战经验丰富,熟悉地形。根据后来的资料显示,袭击448团的越军是一个加强步兵营。在与448团短暂交手后,因为知晓火力远远不足以应对我军队伍,快速脱离了战斗。但是不愿意就此放弃的越军,之后开始以小股力量,间断对448团进行骚扰,以此打探这支队伍的情况。通过对448团的不断接触,这群长期泡在战场上的越南,早早判断除了448团里的大多是一群训练不足的新兵。更为致命的事情是,448团没有遭受攻击的前锋部队,在团部被攻击的情况下,选择了坐以待毙等候命令,最终导致了错失了战机。事后,在向上级汇报时,也说不出来敌军大致的兵力、火力配备情况。于是,在一次次的失误中,让越军看了巨大的空隙,他们当即调集了一个团的兵力对448团展开分割包围,很快取得了胜利。在我军已经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越南还能取得这样的胜利,对我们来说实在是一次耻辱。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许世友将军知道后,更是大发雷霆。加上冯增敏带领投降的那个连队,448团共有200多人成了俘虏。这个数量占了全军俘虏人数的百分之八十左右。究竟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失败?战后,我军对448团的战斗进行了总结。指挥上、单兵作战素质等问题被一一总结了出来。由此,我们对冯增敏的“无奈之举”也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放下武器的背后,除了是对活着的渴望,其实也隐藏着当时普遍的,指挥能力和作战素质上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越自卫反击战国际认为谁赢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