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部获得公映许可的()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14日公映。


图说:电影《二十二》 网络图
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我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历经五年艰辛和波折,终于正式登陆全国主流院线,与广大观众见面。
随着时间的流逝,《二十二》所记录的这段哀痛历史,正不断地在消失、被遗忘。2012年拍摄纪录短片《三十二》时,全国公开身份的幸存“慰安妇”老人仅剩32位;2014年筹备纪录电影《二十二》时,22人在册;而该片上映前,片中受访的一位老人刚刚过世,如今仅剩下8人。导演郭柯说,自己是在和时间战斗。他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部电影了解这些“慰安妇”老人们如今的生活现状,也了解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曾经搁浅|三万多人众筹
《二十二》的官方海报素雅、洗练,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下方左右特地标示了“特别鸣谢张歆艺”和“32099位本片公映众筹的民众”。
图说:张歆艺出席了电影的首映礼 网络图
演员张歆艺不仅出席了该片的首映礼,还动员自己身边的导演、演员朋友关注这部纪录片。而在三年前,她无条件地借给了导演郭柯100万元。当时,由于投资方撤资,摄制组正陷入困境,影片拍摄计划一度搁浅。走投无路的导演,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我妈愿意卖房支持我拍这部电影”的自嘲信息,这引起了张歆艺的关注。仅因一次合作认识了郭柯的张歆艺了解情况后,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帮助影片完成了拍摄。张歆艺回忆道:“我没想到这么年轻,这么稚嫩的一个人会跟我说那么沉重的话题,并且不顾一切地想去拍这样一部电影”。她说:“郭柯导演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如果没有他,没有这部《二十二》,就不会有人知道战争给妇女和孩子带来了那么大的伤害”。
图说:王志凤、符美菊、李美金老人 网络图
而每一个参与众筹的普通人的名字,也被分成22列,在影片末尾密密麻麻地慢慢翻滚。近1500行,黑底白字,显得分外郑重。
镜头节制|真实打动人心
《三十二》《二十二》中记录的这些“慰安妇”老人,年龄都已过90岁。谈及影片的呈现方式,导演郭柯说:“我选择了一种很平静的方式,让大家深情地看她们一眼,我觉得这就足够了。”整部影片无解说词、无资料画面、音乐也仅在片尾才使用,尽可能从客观、人性的角度,以细腻的感情和敏锐的洞察力去捕捉“慰安妇”老人最随意、最自然的生活状态和不加修饰的情感流露。
图说:毛银梅老人跟大家聊天 网络图
今年1月刚过世的毛银梅在片中缓缓地讲述着,她原名朴车顺,1922年出生……1945年初,老人从朝鲜半岛被骗至中国。日军投降后她逃出慰安所,定居湖北孝感,结婚并领养了一个女儿。老人生前,家人及邻里非常爱戴她,她对中国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还自己将姓氏改成“毛”。再也没有回过朝鲜半岛的她,在暮色里哼起了朝鲜民歌《阿里郎》,一遍遍,让人揪心。纪录电影《三十二》的主人公韦绍兰再次出现在镜头里,现年97岁的她依旧乐观、开朗、爱笑。1944年冬天,韦绍兰被日军抓走,后趁日军不备,逃出慰安所,彼时已怀孕的她后来生下了“中日混血儿”罗善学。目前老人与儿子罗善学以及外孙一家住在经过修缮后的新房中。她会哼唱广西民歌,“天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记者 孙佳音)
图说:剧组人员陪韦绍兰老人吃饭 网络图
【记者手记】片方的“宏愿”
8月13日下午,纪录片《二十二》开始点映,我早早地买了票,早早地坐进放映厅,意外但非常欣喜地看着近百个座位被逐一填满,全场只剩下了一两个空座。黑暗里,看导演安静地白描这些“慰安妇”老人的生活,也听见了身旁一对青年情侣的低声抽泣。
走出电影院,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查了查排片,上映首日1%——这几乎已经达到了电影出品方、宣传发行方最初的宏愿,他们说,“希望能有1%的排片,目标是超过20万人次观影”,因为在抗战期间,中国大陆的“慰安妇”逾20万人。他们还说,所有票房收益和电影后产品销售收益,都将全部捐献给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用于研究“慰安妇”历史及资助幸存者,所有信息都会在电影的官方宣传平台公布。(孙佳音)
编辑:江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首次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