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一下电影幸福终点站电影剧照剧情究竟是是什么?

2004年,一部《幸福终点站》上映,讲述了东欧人维克多因家乡政变,无奈被困纽约肯尼迪机场的故事。维克多的遭遇很是让人同情,他总是被机场官员弗兰克·迪克逊的折磨,后者想尽办法让维克多过得不舒服。而维克多没有被命运击倒,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机场谋生。这一切感动了在机场生活与工作的人们,他们尽可能帮助维克多,让他能够留下来。随后,维克多在这片陌生的国度邂逅了自己的爱情,一切都被完美解决。这个故事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取材于伊朗人卡里米·纳塞里。这位老兄在法国戴高乐机场因为类似的原因生活了18年,斯皮尔伯格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觉得是很好的电影题材,于是花费27.5万美元(大致相当于194万人民币)购买了故事版权,改编后拍成了《幸福终点站》。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卡里米的故事,他为什么会在戴高乐机场生活18年?是不是和《幸福终点站》中的维克多是同样一个充满智慧,又勤奋努力的人?卡里米于1945年出生于伊朗苏莱曼,当时这片地方属于英国,是重要的石油开采区。他的父亲阿卜杜勒卡里姆就是当地英伊石油公司中的一名伊朗医生。能够在那个年代成为一名医生,阿卜杜勒卡里姆家定然有着优渥的生活环境,自身的收入也相当不错。事实也确实如此,阿卜杜勒卡里姆家的孩子们从小就接受西方式的教育,他们大量阅读西方报纸,对西方世界的了解很多。退休后的阿卜杜勒卡里姆举家搬迁到了首都德黑兰,家中几个孩子也都成为了伊朗的中产阶级。除了一个女儿在卢森堡当牙医之外,其他几个子女都在德黑兰生活。他们中有在银行工作的,有在电视台工作的,有自己做生意的,还有人成为了化学家。只有卡里米除外,原因无他,卡里米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还没有走上社会。按理来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卡里米不至于被困守机场18年。一切的起点都源自于1977年,当时,卡里米因为参加反对伊朗沙阿政权(伊朗最后一位国王政权)的斗争,被伊朗驱逐。被驱逐就意味着成为了没有国家的人,成为了无国籍人士。无奈之下,卡里米只能拿着一本临时难民证,在数个欧洲国家之间兜兜转转。他向一个又一个国家申请合法难民身份,无奈都被拒绝。时间一晃就过去了4年,此时的卡里米来到了比利时,通过联合国驻比利时难民事务高级委员会,他终于拿到了官方难民证,不再是非法人士。这也意味着他能够在比利时定居,从此不再流亡。卡里米定居在首都布鲁塞尔,并在图书馆找到了一份工作。攒了一笔钱后,卡里米找到英国领事馆,询问自己能否前往英国。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卡里米离开居住了五年的比利时,坐船前往英国。然而刚刚踏上英国的土地,卡里米就傻眼了,因为他所有的证件都不见了。按照卡里米自己的话,证件是在巴黎乘坐地铁时被偷了。于是,卡里米被遣返,回到了比利时。只是没有了相关的难民证件,比利时也懒得管卡里米,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皮球被踢回来英国。原本卡里米还挺高兴,想着这回应该能留下了。没成想英国实在不讲武德,随即把他送到了法国小镇布洛涅-比扬古。这在法国算非法入境,是要坐牢的。结果卡里米被关了整整4个月,然后被限期84小时内离开法国。此时的卡里米还是不死心,他仍然想前往英国碰碰运气。但结果显而易见,卡里米又一次被驱逐,只是这次回到了出发地戴高乐机场。也许是因为刚被放出来不久,这次法国没有起诉卡里米,而是允许他留在机场的公共区域。看着人来人往的机场,卡里米不由得陷入到迷茫之中,他再次成为了非法移民,没有容身之所。就在茫然之间,一些机场的工作人员向他投了友善的目光。一些人甚至买来食物坐在卡里米的身旁,询问起了关于他的故事。卡里米曲折的故事感动了不少人,临别时甚至有人拿出身上的零钱,希望这个可怜人能够尽快度过困境。这同样给了卡里米别样的感觉,虽然这座机场大厅没有属于自己的床,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但生活并不困难。工作人员的施舍让他不用担心饿肚子,每天都能端上一杯咖啡,看着书度过闲暇时光。其他事情也不用担心,机场的长椅子可以用来睡觉。机场的男洗手间可以刮胡子,进行个人卫生清理。就是机场的浴室也会在周末为卡里米开放,让他有足够的时间洗澡、洗衣服。似乎在这里长住下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两年,卡里米已经成为了戴高乐机场的一部分。在这里工作的员工每天都会熟悉地跟他打招呼,一些经常来的旅客也会时不时地跟他聊天。但卡里米心中的执念却没有消失,他依然想去英国。于是在1988年,卡里米再度踏上了前往英国的航班,他在心中不断祈祷,希望这次能够迎来一个好的结局。然而,事实证明没有证件什么都是白搭,卡里米再度被遣返。再度因为非法入境而被捕,这次关了他足足半年时间。当一切回到原点时,卡里米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戴高乐机场,周围的人依然对他报以友好的微笑,熟悉地打着招呼。无处可去的卡里米似乎就这样决定在戴高乐机场安家。时间还很长,故事自然不会就什么结束。卡里米的事情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他,布尔吉律师就是其中之一。布尔吉是一位法国人权律师,在听说了卡里米的事情后,他决定免费帮助这个可怜的倒霉蛋。通过布尔吉的努力,法国一家法院在1992年裁定,卡里米虽然没有任何合法手续进入法国境内,但允许他呆在机场中,不能被驱逐。唯一的遗憾是法国政府不愿意给予卡里米难民身份,这让布尔吉律师很是恼火。无奈之下,他只能前往比利时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让比利时重新签发难民文件。这一努力在3年后的1995年取得效果,比利时政府同意卡里米在社会工作者的监督下生活在比利时,并恢复其难民身份。但卡里米拒绝了,他仍然想要前往英国,比利时并非自己理想的去处。到了1999年时,法国政府又送来温暖大礼包,他们决定给予卡里米永久居留许可证。凭借这张证件,卡里米可以自由穿梭于欧盟任何国家。不过卡里米还是拒绝了,当卡里米看到文件上写的是伊朗公民卡里米·纳塞里时,他变得暴躁,拒绝了这份得来不易的文件。只有当文件上写的是英国公民阿尔弗雷德·梅赫兰爵士(卡里米给自己取的新名字)时,卡里米才愿意在上面签字。布尔吉无奈地叹口气,他对这个倔强的伊朗人实在没有办法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卡里米的故事,记者们纷纷来到戴高乐机场,采访他,并给予一定的报酬。这也让卡里米的心态开始产生了变化,他慢慢不愿意跟普通陌生人聊天,似乎他能够从这些人身上得到的东西太少。记者们给予的不但更多,还能扩大其知名度。真正将卡里米推上知名度高峰的是斯皮尔伯格,这位大名鼎鼎的导演听说卡里米的故事后,花费27.5万美元向他购买了故事版权。卡里米觉得这似乎不错,不但能有一大笔收入,还能让更多的世人认识自己。也许这样就能解决护照问题,前往英国了。事实证明卡里米想得有点多,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将卡里米的故事改得面目全非,也丝毫没有提及这位原创人物,只有少数媒体对他有过报道。他在戴高乐机场的生活依旧一尘不变,没有丝毫新意。时间来到2006年,卡里米结束了自己在戴高乐机场的生活,他因为生病而住院。机场拆除了他每天用来睡觉的那张长座椅,出院后的卡里米在红十字会和慈善接待中心辗转,最后来到了巴黎的避难所。直到2022年,卡里米的名字才再度出现,而此时的他再度回到了戴高乐机场,因为突发心脏病而去世。故事虽已完结,但其中的疑点颇多。首先是卡里米为什么执意前往英国?他说证件在巴黎被偷,但初次前往英国是直接从比利时出发的,这似乎说不通。其次、卡里米在外这么多年,家中的兄弟姐妹就不管他吗?就从来没有人尝试寻找他?卡里米和家人间似乎难道有很深的矛盾?在记者们多次采访中,卡里米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卡里米告诉记者们,当父亲去世的时候,母亲告诉他并非亲生,而是父亲和一个英国女人的私生子。这名英国女人当年是石油公司的一名护士。母亲为了保护卡里米的父亲,这才谎称卡里米是自己的儿子。如今父亲既然已经离去,母亲决定不再理会卡里米,要把他逐出家门。随后,母子间发生激烈争执(关于遗产方面),盛怒之下的卡里米威胁要将母亲告上法庭。母亲对于这一切很淡然,她只问了一句“用谁的钱”就让卡里米愣在当场。作为没有收入的学生,卡里米妥协了。他和母亲进行了协商,同意离开伊朗去英国留学,学费和生活费由家里出。在随后的2年中,卡里米一直在英国布拉德福德学习克罗地亚语。但学业还没有完成,卡里米突然回到了伊朗,并参加了反对当时政府的游行。结果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卡里米被驱逐了,永远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既然和以前的家庭完全割裂,又无法回到祖国,卡里米想到了自己生活在苏格兰的亲生母亲。也许只有找到亲生母亲,才能抚平卡里米心中的伤痛。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有了他之后多次试图前往英国。也正是卡里米所描述的这个故事,让他在戴高乐机场获得了广泛的同情,能够在长达18年的时间中居住于此。但事情真是这样吗?答案也许并非如此。不少记者发现卡里米在描述自己故事中的问题,在谈及第一次前往英国被拒时,卡里米声称自己的所有资料都在巴黎乘坐地铁时被偷。而真实的情况却是,卡里米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在前往英国的船上将这些资料寄回了联合国驻比利时难民事务高级委员会。是这一愚蠢的举动导致了后续所有的问题。随着这一谎言的拆穿,记者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特别是在采访了哥哥赛勒斯后,众人发现两人的描述大相径庭,完全不是一码事。哥哥赛勒斯比卡里米年长2岁,主要从事伊朗手术用品进出口生意。因为年龄相近,二人从小关系就很好,卡里米一直都是哥哥的小跟班,跟着到处捉鱼摸虾。长大后的赛勒斯生意做得不错,和妻子在英国生活工作多年,于是就负责起了对弟弟的照顾。根据赛勒斯所说,最后一次见到弟弟卡里米是在1976年,当时他们的儿子在英国出生,夫妻俩在那居住了一段时间,从而见到了弟弟。那个时候的卡里米已经放弃了自己的学业,他在学校中的多门课程不及格,家里给的钱也花完了。对于卡里米所说自己并非母亲亲生的,赛勒斯也感到不可思议。母亲从来没有说过卡里米所描述的事情,自从从报纸上看到卡里米的言论后,母亲一直陷入到深深的悲痛中。到死,她都无法理解卡里米为什么要这么做。实际上是卡里米前往欧洲之后,开始还一直寄信保持联系,后来是他自己不再联系家人。随着沙阿政权的倒台和伊拉克战争的到来,伊朗国内变得不稳定,家里人全都焦头烂额,要应付的事情非常多,也就没有精力寻找卡里米的下落。直到4年后,家人通过外交部寻找卡里米,然而那时的卡里米还在以非法难民的身份游走于欧洲,自然又是毫无线索。到了1991年的时候,家中一位亲戚曾在戴高乐机场偶遇卡里米。只是亲戚的惊讶和热情换来的是冷漠,卡里米假装不认识他,当做了匆匆路过的旅人。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他亲戚朋友身上,不少亲人听闻消息后都曾主动联系卡里米,但换来的只有无视。也正是因为这样,家人和朋友放弃了与卡里米的联系,让他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至于卡里米声称自己被伊朗驱逐出境的事情似乎也有出入,有记者调查发现,卡里米确实在70年代参与了德黑兰大学学生罢工,他也确实作为20名首要份子之一抓去询问调查。但是当时的伊朗政府没有对他长时间扣押,没有用刑,没有没收护照,也没有驱逐出境。所有的故事,只不过是卡里米自己杜撰的而已。至于他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来自于热衷政治与天性胆小。总之,卡里米并非和《幸福终点站》中的维克多是同一类人,后者积极乐观,勇于面对困难。而卡里米的话语中充满了谎言,他逃避了一切,在自己编织袋牢笼中生活了18年,最终又回到了那座牢笼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许斯皮尔伯格正是了解到了背后真正的原因,才将故事大改,也没有丝毫提及卡里米这个人。
下面说说自己的思考和收获。1、生活,简单说就是一个吃饭的地方和一个睡觉的地方。认认真真地努力,真好。2、有的人活在笑话里面,有的人活在工作里面,有的人则活在不断等待里面,还有人活在现实与梦想里面。3、一颗善良的心,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一颗为了父亲临终嘱托的心,一个明白规则的心,一个体谅别人难处的心,一颗解除危难时刻的心。4、我在思考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认认真真的面对生活和生活中的困难。5、人生不仅仅只有幸福,还有等待。我们等待美好的发生,等待花开结果,等待遇到对的人,等待领导退休。6、我们的态度,能决定什么吗?不能偷跑,逃跑会被抓起来;不能偷盗,不然会吃牢饭;不能睡觉,就去改造一下桌椅;没有钱,就去帮忙刷墙工作。
看了汤姆汉克斯在2004年拍的电影《幸福终点站》,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励志佳片,当然导演也很厉害,那可是斯比尔伯格。汤姆汉克斯似乎很擅长扮演那种大智若愚的角色,就像当年的《阿甘正传》一样。很多人喜欢掌握那个术,通过术去占些小便宜;然而心量广大的人,那些至诚胜欺的人,就靠老实这一招,最终笑到了最后。当然这过程依然会历经曲折,看上去充满艰辛,但不影响最后的果实。因为我们每个人毕竟都喜欢老实人,谁会想和一个精明算计的人交朋友,整天黏糊在一起呢;包括精明人自己,也希望自己身边的都是老实人。纳沃斯基为了实现父亲遗愿,收集齐57个爵士乐手签名照片,带着简单的行李,买了飞往美国的机票。当他在肯尼迪机场,准备出境时,却被拦了下来;自己国家发生政变,意味着纳沃斯基的护照和身份证件全都失去了效用;此时此刻,既不能回国,也不能进入美国,变成在哪个国家都是不受欢迎的人。无奈之下,只好留在机场,睡在大厅的椅子上,在公共厕所里面洗澡;他拥有的只有一个小皮箱,里面装着换洗衣服,一把剃须刀和已经作废的身份证明。1.既来之则安之纳沃斯基找了一个废弃的等待装修的67号闸门,作为睡觉之处;里面全都是破椅子,刚睡上去就从椅子上掉下来。他就把两排破椅子拼起来,订上木板,铺上深红色的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旧毯子,变成了一张适合睡觉的床;在床边还为自己安装上了床头灯。在床的外侧,搬过来两张废弃的办公桌,作为隔断,经过一番打理,俨然像一间私人卧室。纳沃斯基就这样在机场住了下来,等待自己的国家恢复和平,等待自己能够重新拥有身份,获得自由。机场官员弗兰克一直想把纳沃斯基这麻烦甩给其他部门,比方说联邦拘留中心,联邦监狱;故意在保卫交接时段,空出5分钟,并且暗示纳沃斯基,今天12点可以走出那扇门,走向美国。尽管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既不能出境,也不能入境,纳沃斯基还是依然遵守基本的规则,绝对不触碰法律边界,最终没有走出机场。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孔子的那一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了七十岁,能够做到从心所欲,但并不是说想干嘛就干嘛;基本的法则,对自己没好处的事儿,无论如何都不要去触碰。纳沃斯基看上去憨憨的,但绝对是大智若愚;小便宜永远不占,大麻烦就不会落到自己头上。中国往往形容有一类人,看上去很笨,但从来只是往里傻,绝不往外傻。你说这个人其实聪明,那还真不是,可天然就有那种直觉;对自己没好处的,违背良心的事儿一件都不碰,人家也完全拿他没办法。2.为了解决肚子问题,在机场找到工作纳沃斯基看到有人归还购物车,就会有硬币从里面退出来,这个发现让他非常高兴;毕竟囊中羞涩,要在机场生活下去,需要赚钱来买吃的。自己被困于此,国家什么时候恢复和平,他不知道,但是在这个期间,他要活下去。纳沃斯基主动给自己找了这份工作,在机场整理购物车,然后通过掉出来的硬币,解决吃饭问题。机场官员弗兰克,为此特意新设“运输联络员”的岗位,专门去回收这些购物车,取代了纳沃斯基的生财之道;当然他的本意就是让这名没有国家的克罗西亚人尽快离开属于他管理范围的机场,不要影响到他的工作绩效。纳沃斯基并没有为此而失望,他去到每一家店里,推销自己,问需不需要帮手,然而由于没有身份,被机场所有的商店老板一一拒绝。正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纳沃斯基本身是一名建筑工人,路过机场一面正在装修中的墙,也是手痒闲着无聊,就重新设计粉刷了这面墙;结果第二天正好撞到,负责机场装修工作的建筑承包商,觉得手艺相当不错,当场就要了这名员工;工资还开得很高,甚至比官员弗兰克还高。3.乐于助人,收获朋友的力量纳沃斯基和印度清洁工古普塔,最终成为了好朋友;当然一开始的相识,对纳沃斯基来说并不那么友好;他的六张免费餐券,被老人误以为是垃圾丢进了垃圾桶,还不让他翻找,只好饿着肚子。这位老人还是个倔强的老头子,纳沃斯基被送餐员“恩里克”邀请进好友圈,一起打牌;老头不接受,认定他是间谍,一口咬定他是CIA派过来监视他们这些“大人物”的,生活当中相信每个人都曾遇到过疑神疑鬼的人;然后,这位刚失去国家的克罗西亚人只好躺在行李传送带上,做了个X光的全身扫描。往往不计较才能够收获友谊。最后,当纳沃斯基被机场官员弗兰多威胁遣返的时候,这位老人拿着拖把拦下飞机,造成飞机延误;给纳沃斯基创造时间,可以去完成他父亲,要到最后一张爵士乐手签名照片的遗愿。恩里克是一名机场的送餐员,暗恋办理签证的女孩“多洛雷斯”;借助纳沃斯基办签证的时候,获取暗恋对象的信息,最终抱得美人归;当然纳沃斯基也可以从这名送餐员手上获得一份吃的,以此作为交换,填饱自己的肚子。这里有个桥段,也体现了纳沃斯基的坚持,每天都会去填一张表格,申请签证;女孩多洛雷斯每天见到他,敲得都是红色拒绝章,不禁好奇地问:为什么明明知道不行,还每天浪费两个小时在这里?纳沃斯基回答:因为你手上有两个章,一个是红色的拒绝,一个是绿色的同意,我去纽约的机会就是50%。4.善于学习,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了看懂电视,明白周围人在讲些什么。纳沃斯基在书店购买了英语书,自学英语,能看懂的单词越来越多,渐渐能够和周围人交流起来了。包括协助送餐好友恩里克,向办理签证的女孩多洛雷斯传递爱情信息;大胆去说,逐渐由生涩到毫无障碍地交流。面对困境的时候,可以选择自暴自弃,怨天尤地,这其实也是最简单的;然而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把时间和精力用来做出努力,尽可能改善自身环境。机场碰到一个俄罗斯人,在加拿大给他父亲买回治病的药,但这些药品在肯尼迪机场被发现并没有购药许可证,将要被扣留在美国境内。俄罗斯人情绪非常激动,为了把药带回去,用刀抵着自己的脖子。更为抓急的是,大家都不知道他叽里呱啦在说些什么。机场官员弗兰多想到,纳沃斯基是目前唯一能够和俄罗斯人沟通的,将其带到现场,解决燃眉之急;他用保加利亚语两边做翻译,告诉俄罗斯人为什么不能带走这些药品。使得对方慢慢去掉戒心,放下手中的刀,解决了这场危机。当俄罗斯人非常绝望地跪在官员弗兰多面前,请求带走这些药时;但得到的回复是公事公办,被安保强行架走。很多时候,所谓的公事公办,说白了就是冷酷无情,尤其是作为决策人可以选择的时候。在这一刻,纳沃斯基,机场工作人员,包括观众其实都是不忍心看到的;可以深刻感受到,这些药对于他的父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纳沃斯基用保加利亚语暗示这名俄罗斯人,只要他说:这药要是买给山羊用的,如果是给动物用,按照条例,就可以不需要许可证,就可以带走这些药。然后,成功帮助了这位俄罗斯人,合法地得到为父亲治病的药,最终获得在场人员的一致赞美。5.不执著,该放下时就放下纳沃斯基把原本糟糕的生活变得很有意思,尽管只能吃到几片捡来的饼干;然而就像享受汉堡大餐一样,一片一片地叠起来,两片之间再抹上免费果酱,看起来就非常可口。在公共厕所精心刷牙洗澡,将自己打理得清清爽爽,穿着舒适的睡衣在机场自由自在地穿梭,既然此时此刻当成了家,那家就得有家的样子。纳沃斯基差点还在机场收获了爱情,偶遇空姐阿米莉滑倒了,折断了鞋跟,顺势扶起了她,给了她一张免费鞋的赠券,并且告知在二楼可以换,穿起来还相当滴舒服。看到阿米莉独自打电话在哭泣,主动过去安慰,然后渐渐熟悉起来了;美好的事儿从来都起源于一颗美丽的心灵。空姐喜欢拿破仑,正巧自己对拿破仑也有所了解,于是一来一回就谈论起了这位英雄;并且约定再次见到阿米莉的时候,将会告诉她:拿破仑送给约瑟芬什么礼物。然后,很有心的为这位姑娘,在67号废弃闸门,也就是自己临时搭建起来的流浪之家;用捡来的各种瓷片,精心设计了一面光彩夺目的墙,当然他本身是一位手艺相当不错的建筑工人。以此作为象征,告诉阿米莉:拿破仑送给约瑟芬的礼物,是一千个喷泉。空姐阿米莉其实并不知道纳沃斯基被困在机场的情况;在朋友协助下,纳沃斯基邀请心仪的姑娘在机场露台上共享了一次浪漫的烛光晚餐。阿米莉情不自禁地爱上了眼前这位暂时的流浪汉,在这里我也相信纯粹的爱情原本就是抛开经济因素的;只是在选择婚姻之路上,才会加上其他的一切,综合起来进行考虑。空姐阿米莉最后帮助纳沃斯基拿到一日签证,进入纽约完成父亲的心愿,得到萨克斯手“班尼高森”的签名。然而影片正是有如生活那般的现实,并不总是会按照心想事成的方向发展,这才更加增添了魅力。影片末尾,空姐阿米莉告诉纳沃斯基:拿破仑送给约瑟芬的结婚礼物其实是一个盒子,盒子里有张字条,字条上写着命运。最终阿米莉还是选择和她男朋友在一起,那个尽管已经有了妻子的男朋友。纳沃斯基具备一种非常优秀的人格,就是始终不纠缠;碰到机场官员弗兰多各种刁难,期盼他自觉离开机场;始终不离不弃地待在这里,但也并不想着报复,只是看似傻乎乎地做好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观众以为将要收获的爱情,空姐阿米莉给了纳沃斯基极大的期待,甚至都亲吻了这位中年男人,但最终没有选择和他在一起,他也不纠缠。很多事儿,一纠缠,就变味道了;一纠缠,就放不下了;一纠缠,就麻烦了。看完这本遗漏的佳片,不写些东西似乎感到很遗憾,而且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世界上总是有些人心灵如此美好,身处逆境又始终能够保持乐观,所以分享给大家。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会碰到糟糕的事情,会碰到鸟人鸟事;但始终守护住那份光明之念,既来之则安之;在糟糕的场景下,做眼下最值得做最应该处理的事情。迫于无奈露宿街头之时,能不能把自己睡觉的地方搞得尽可能舒适一些,个人卫生尽量干净一些。虽然饿着肚子,有一顿没一顿的,能够捡到几片饼干,那也是一种幸福。开吃的时候能不能有种仪式感,安然端坐在免费位置上,面带微笑,享受眼下的美食;这就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就是一种幸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幸福终点站电影剧照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