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动物园在哪里植物园怎么样 探究成都动物园在哪里植物园的美丽与魅力?

封面新闻记者于婷在普陀山慧济寺内,一株高约14米的普陀鹅耳枥已经孤独地存在了250余年。这个雌雄异花同株的植物由于授粉难、发芽难等原因,在人为环境稍有破坏后,迅速走向了灭绝边缘。曾经,全世界只剩下这一株,成为极度濒危植物。一场拯救“地球独子”的行动,在全国多地展开。成都市植物园数十年后的今天,走进成都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专类园,满眼的绿意中,5株普陀鹅耳枥焕发出勃勃生机。通过就地保存、迁地保护、人工授粉、播种和扦插等方式,其暂时摆脱了灭绝危险。像这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在成都植物园里,已经持续了40年。2023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封面新闻记者跟随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走进成都植物园,“打卡”多个专类园,了解珍稀濒危植物保育、乡土植物培育以及芙蓉花科研攻关等植物知识。珍稀植物园“地球独子”不再孤独与64种重点野生保护植物“当邻居”生物多样性探访活动的第一站,记者在成都植物园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全省首个珍稀植物专类园,这里是65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家。从写着“珍稀植物园”的大石头左侧拾级而下,曲折的小径,满眼的绿色,伴随着头顶木桥下喷出的水雾,仿佛穿越进了童话中的仙境。据了解,这个10590平方米的空间,是植物园内小范围生境差异最大的区域,依托地形优势,配备完善的喷灌系统,采取模拟自然方式配植,营造既适宜迁地保护珍稀植物又便于游人观赏的场所。在深深浅浅的绿色中,隐藏着不少植物界的“大咖”。“这个就是普陀鹅耳枥,世界上最孤独的植物。”沿着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一株不足1米高的绿色长叶植物映入眼帘。很难想象,这抹绿色曾经差点就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1930年,植物学家钟观光在浙江普陀山采集到它的标本,由于它雌雄异花且花期不一致,自身授粉困难,受到人为影响,仅存1株野生植株。”据工作人员介绍,1987年,普陀鹅耳枥被国际物种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人们开始对这个物种唯一的幸存者进行保护,并花费数十年研究它的人工授粉、繁殖技术。2015年,普陀鹅耳枥的数量达到了4万株,这4万株都是那株唯一幸存者的后代或者克隆体,仅仅是数量上多而已,严重缺乏遗传的多样性,让它依然脆弱。随后,研究人员又把它送到了全国不同地区的13个单位进行迁地保护,因此,也就有了安家成都植物园的这5株。珍稀植物园内的植物在成都植物园内,像普陀鹅耳枥一样,通过迁地保护和精细化培养,使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的国家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就有65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19种,如望天树、崖柏、普陀鹅耳枥、华盖木等;二级保护植物46种,如金钱松、秤锤树、夏蜡梅、梓叶槭、连香树等。植物园内的绣球花不仅如此,为了加强珍稀植物的迁地保育工作、提升展示和公众科普教育的效果,成都市植物园从2022年启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珍稀植物园,从改善迁地保育珍稀植物生长条件、丰富珍稀植物多样性、提升珍稀植物展示景观、更新和提升科普设施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太空芙蓉4000粒种子上天入地“拆盲盒”乡土植物也有“国际范儿”今年春天,在光照充足、气温适宜的成都市植物园科研苗圃基地,工作人员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把油菜籽大小的4000多粒太空芙蓉种子,放进肥沃松软的泥土。如今,这些种子已长出嫩绿色的新叶。预计今年内,这些太空芙蓉就会开花,为成都这座公园城市增添具有宇宙浪漫气息的“太空之花”。据了解,这些芙蓉种子分别于去年6月5日和11月29日,分两批搭载神舟十四号、十五号飞船,开启了一趟“太空育种”之旅,于12月30日回到家乡——成都市植物园。这些种子在科研工作人员的精细操作下,先“上天”再“入地”,天地共播一粒种,给成都市花芙蓉的可持续发展打开了崭新的想象空间。“与分子育种、杂交育种等育种方式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可控性不同,太空育种不确定性的因素更多。整个过程有点像是在拆盲盒。”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次遨游太空归来的4个木芙蓉品种,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花型,工作人员通过仔细观察、记录哪个品种的木芙蓉更适合太空育种,产生美丽变异,下一次太空育种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增加该品种的种子数量。1983年,芙蓉被定为成都市市花,2018年,在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成都市植物园开始对芙蓉进行新一轮的研究和推广。在资源收集方面,收集了国内213个以及国外23个地理小种木芙蓉资源,近缘种6个。目前芙蓉资源保有量为世界第一。在品种培育方面,已获得有变异的优良木芙蓉资源近40个,其中有7个品种获得了国家植物新品种物权、2个品种获得四川省林木良种证。在大力推进成果转化推广方面,运用“科研单位+公司+基地”模式,壮大芙蓉种苗产业,惠农富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动物园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