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图识地方方~能看看是新疆什么地方不?

初中地理教案【推荐】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初中地理教案1  微格教学教案(10分钟)  设计者:郭倩教学对象:高一学生科目:地理课题:地球自转与公转主要的教学技能:演示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灯方面的规律和特点;了  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够读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各种示意图,  会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能够利用自转和公转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一切物质处于运动状态,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和特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空间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初中地理教案2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其优越性  2、记住我国领土四至点、领土面积,能够估算我国经度差、时区差、纬度差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邻国、濒临海洋,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  4、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优越性,四至点,濒临的海洋  难点:分析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地理名称的空间分布  【知识链接】  1、世界政治地图、温度带分布图,时区划分分布图  2、地理位置: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温度带位置)  【预习安排】  1、仔细阅读教材第1节课正文、图片及阅读活动部分,标记重要知识点;  2、通过阅读教材,课前必须独立完成教学案  【前置作业】  部分  【学法指导】  1、提前预习法(阅读、识图)  2、自主学习法(独立完成)  3、合作、讨论法(共同探究疑点、难点)  【前置作业】  1.在右图标出各纬度、温度带、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分界线。  2、中国的地理位置:(东、西、南、北)半球(打√);()洲的()部,()洋的'()岸,是个()的国家;大部分位于()带,少部分在(  )带,没有()带;  3、中国陆地总面积约()平方千米,仅次于()、(),位居世界第()位。  4、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东()最西()  最南()最北()  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男依次是(),()直接面临太平洋,我国领海宽度为()海里。  我国陆上邻国以朝鲜为起点,按逆时针方向14个陆上邻国为()。  7、6个临海相望的国家()。  2个与我国海岸相邻的国家()。  【课堂展示】  1、由学生主动展示【前置作业】的完成部分  2、重点讲解易错、疑难知识点的做题方法  【释惑提升】(记在课本上)  1、描述一个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绝对位置:  相对位置:  我国地理位置特点:我国领土绝大部分处于北温带,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优越性:  疆域是指一个国家陆地、领水、领空的范围。狭义的领土指国界线范围内的陆地,广义的领土包括陆地、领水和领空。  渤海位于渤海海峡以(),长江注入(),台湾海峡属于(),()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水最深的海区。()、()是我国的内海。  基本概念:领土、领水、领空;领海、内海。  我国岛屿可分为基岩岛、冲击岛、珊瑚礁岛,我国岛屿分布集中在()海和()海。初中地理教案3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包括“空间分布差异大”、“不同季节变化大”、“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三部分。  教材首先用图表说明目前比较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  “空间分布差异大”,通过读图活动和阅读知识之窗认识到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解决分布不均的措施为调水工程。  “不同季节变化大”,通过对长江、黄河、珠江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认识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其措施主要是兴修水利工程。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通过让学生进行“学校用水情况调查“,树立节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2、使学生认识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3、使学生知道我国水能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我国水能资源的利用和分布状况。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同地形、气候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淡水资源的'危机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2、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二)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课堂教学中以旧带新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不是孤立、零散的,指导学生要学会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形成――个有机的整体。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起床后首先要做的卫生工作是什么?  你们口渴了需要什么?  【承转】从早上醒来到晚上睡觉,水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水与人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人体70%的都是水。从这里大家就可以知道,水对人类生存是何等的重要性。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水资源。  一、水资源的含义  【展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图片及干旱地区的图片。  【提问】从太空看地球,地球是个蔚蓝色的星球,在这里蓝色代表的是什么?(海洋)  【提问】我们曾经了解到地球表面是七分是海洋,三分陆地,可是大家看看,既然地球上有这么多水,为什么任然还有许多地方在闹水荒呢?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水都能被我们人类完全利用呢?  (指导学生阅读p54图,引导学生得出水资源的含义)  【师生小结】水资源主要是陆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的水,浅表地下水。而地球上绝大多数水,我们暂时难以利用。  人们常用多年平均径流量作为淡水资源多水的指标,而多年平均径流量与降水有关。一般来讲,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比较充足,降水少的地方,淡水资源比较贫乏。  二、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承转】接下来我们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现在,我国河流的径流量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但人均不足。除了这点外,水资源还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读图讨论】读p55中国水资源分布图,讨论归纳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归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提问】为什么我国水资源有这样的分布?  【学生回答】与我国降水变化有关,降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展示】我国南方、北方耕地与径流量对比图  【提问】我国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配置合理吗?这种配置会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不合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南方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承转】北方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要大量水资源,但北方水资源缺乏,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阅读】阅读课本《知识之窗.跨流域调水工程》,讨论、交流和回答。  1)你知道有哪些跨流域调水工程?  (引黄入晋、引滦入京、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2)找出南水北调工程的线路?  (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方案)  【小结】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跨流域调水。  三、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活动】读课本p57 3.11“长江、黄河、珠江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  1、比较这三条河流径流量的相同之处?初中地理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四.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 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经度时差  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初中地理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2.举例说明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3.根据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西气东输为例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层层递进、互为关联的问题探究活动,说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归纳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活动,以西气东输为例,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要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方式来实施和完成。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心我国油气资源国情,增强因地制宜、区域共谋发展的观念以及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西气东输工程。  【教学难点】  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字“疆”应当都认得吧?这是新疆的地形图我们来看一看有趣的地名出示  疆字的右半部形象地概括出新疆的地形特点和国防重要性,弓是古代武器,“土”寓意被沙俄强占的5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远离政治中心,提醒我们要时刻握紧手中的武器,保卫祖国的疆土。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新疆了解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进入新课出示课件  教学目标:  出示新疆卫星影像示意图,学生说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的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盆地。盆地处于天山和昆仑山之间。面积达53万平方千米。在盆地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千米。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左右,是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合作探究一:1.读喀什气候图,分析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总结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类型。喀什的气温与降水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2.讨论分析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出示课件  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海陆位置),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地形),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在盆地内部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合作探究二:读图8.18,小组讨论完成以下各题  找出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城镇,说出它们的分布特点。  城镇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观察图中绿洲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找出这里重要的河流―塔里木河。  绿洲是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绿洲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绿洲是星星点点分布的而且相距遥远。绿洲面积小,限制了农业生产;绿洲之间相距遥远,造成新疆交通不便,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讨论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线分布与水源、绿洲分布的关系。  城镇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交通线串联起各座城镇,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图中有两条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猜测修建这两条公路的原因。  主要为了开发利用塔里木盆地中的油气资源。  油气资源的开发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简介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根据中石油、中石化最新一轮资源评价数据统计,塔里木盆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约为162.9亿吨,其中: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150亿吨;中石化塔河油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12.76亿吨,中石化河南宝浪油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20xx.94万吨。  截至20xx年,盆地剩余油气资源总量在全国各大油气田位居第一,天然气资源量列全国500多个盆地之首,现阶段仍处于勘探早期阶段,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来源:巴州油地项目研发中心 发布时间:20xx-11-27 )  西气东输:播放影像资料  西气东输工程的两条线路及意义:  出示课件:  合作探究三:  1、什么是“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工程是指中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向东部地区输送,主要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  2、 那沿途一定经过哪些地方?  西气东输工程分两条线路。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到上海、杭州,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 。二线工程主干线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将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向南运至广州、广西,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西气东输管道,可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  3、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自西向东经过了哪些地形区?  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第江中下游平原  4、讨论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  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发挥西部地区能源优势;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  5、塔里木盆地开发油气资源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塔里木盆地环境脆弱,开发油气资源应重视环境保护。  6、西气东输工程对塔里木地区的能源、环境保护方面带来哪些好处?  西部地区的人们普遍使用了廉价、洁净的天然气能源,缓解了周边地区因薪柴砍伐带来的环境压力。初中地理教案6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  2.本节核心内容是区别天气和气候;功能和价值:学习了本节课后能阅读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学情分析  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未来天气的信息,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建立起对大气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看图讨论培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天气是描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2、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学会收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预报图。  3、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看图联系实际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记录天气预报(课后观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  2、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收看天气预报。  难点:  1、区别“天气”与“气候”。  2、 记住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过程  一、天气与气候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些是什么自然现象  学生活动:说出图片中几种天气的概况  引出天气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  教师活动:举出身边的例子,提问天气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说出天气是多变的,不稳定的。  教师活动:什么是气候,举出实例让学生总结  学生活动:说出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教师活动: 小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列表总结:区别: 天气――短时间、多变;(概念略)  气候――长时间、稳定性(概念略)  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  学生活动:练习: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是气候?  (风和日丽――天气;四季如春――气候;清明时节雨纷纷――气候; 东边日出西边雨――天气。)  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那么,天气是怎样预测出来的呢?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教师活动:展示卫星云图。  讲解:气象卫星从太空不同的位置对地球表面进行拍摄,大量的观测数据通过卫星传回地面工作站,通过计算机处理,再合成精美的云图照片。  1、一道风尾为 2 级  2、一个风旗为 8 级  学生活动:判断出图片中的符号分别代表风的方向和级数。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一天气预报员的身份来预报天气。  (可先给学生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屏)  生活动:讲解全国各大城市的天气预报。(注意在预报过程中要按纬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以及天气变化怎样表达等)  教师活动: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学习的收获。  提问: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绿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蓝色等等。那么这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  学生活动:试回答出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的含义。  小结: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  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晴。  蓝色:代表的是海洋。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知道气象站是怎样分析和预测天气的  引入:我们在收看天气预报时常常看到天气预报图上有很多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出示图片,请学生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  学生活动:把全班分为四组以竞赛形式回答出常用天气符号的意义。并能把天气中的变化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活动:表示风的符号比较特殊,不仅有大小,还有方位。讲解风的表示方法。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  画有风尾或者风旗的一方即为风向  提问: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绿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蓝色等等。那么这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  学生活动:试回答出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的含义。  小结: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  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晴。  蓝色:代表的是海洋。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知道气象站是怎样分析和预测天气的  引入:我们在收看天气预报时常常看到天气预报图上有很多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出示图片,请学生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  学生活动:把全班分为四组以竞赛形式回答出常用天气符号的意义。并能把天气中的变化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活动:表示风的符号比较特殊,不仅有大小,还有方位。讲解风的表示方法。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  画有风尾或者风旗的一方即为风向  风级的表示方法:  1、一道风尾为 2 级  2、一个风旗为 8 级  学生活动:判断出图片中的符号分别代表风的方向和级数。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让学生一天气预报员的身份来预报天气。  (可先给学生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屏)  生活动:讲解全国各大城市的天气预报。(注意在预报过程中要按纬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以及天气变化怎样表达等)  教师活动: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学习的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初中地理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二)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1课时  同学们:长城、日本富士山、喜马拉雅山脉在哪里?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S)~北纬80度(N)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E)~西经170度(W)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应该明白,当谈及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我们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老师刚才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现在请你们来分析一下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通过读地图6-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1)读图6-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西经9度(W)~东经66度(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课堂总结)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知识导入)  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讲授新知识)  板书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讲述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板书2.时区及换算  讲述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  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172.5°E~172.5°W  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  阅读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学生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  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  3.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  4.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  板书3.北京时间  讲述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  板书4.国际日期变更线  讲述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课堂总结)  本节学习世界时区的知识,同学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作为初一的学生,对于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要用比喻的方法,做出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并且加深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3.亚洲的地理位置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2.时区及换算  3.北京时间  4.国际日期变更线初中地理教案8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特点。  能力目标:  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德育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教具:  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小型地球仪(学生可自带)、手电筒(学生可自带)、自制课件等。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读图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阅读:学生一起朗读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引入本课内容。  演示:教师用教具演示“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同步)”,请学生观察。  自学:学生自学本课数分钟。  二、讲授新课  投影:地球自转动画  提问: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  投影: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  提问:假定地球不自转,太阳照在地球表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演示:要求学生利用自带地球仪、手电筒、演示地球自转,并观察地球表面不同地点昼夜交替的情况。  提问: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中“畅畅和姨妈的问候”并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的初步印象。  讲述:教师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出昼夜两半球的范围,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使地球不同地区产生了时刻差异。  提问: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周期。  投影:从地球公转姿态动画得出地球公转及其重要特征  投影:通过动画和图片讲解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投影:通过地球公转动画、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动画及太阳直射点移动动画,讲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利用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填写二分二至日  太阳直射点纬度  南北半球获得光热状况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提问:第12页活动2(通过动画讲解)。  归纳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有规律变化形成四季。  投影:地球的五带图  提问:  ①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②各带内接受太阳照射情况和气候最明显特征;  ③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哪一带。  [小结]学生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点评:该教案项目齐全,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清楚,板书整洁,教学环节清楚,提问恰当,教师示范性强。教学过程略显简单。初中地理教案9  教学目标  1. 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 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表层洋流的分布的 教学建议  在 教学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对比两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规律。然后, 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洋流模式》,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布规律。  关于海水运动形式的 教学建议  在课堂 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海洋的了解说明海水运动形式。然后, 教师归纳出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讲解波浪和潮汐运动时,可从能量来源、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和驱利避害的措施几方面进行讲述。  关于洋流的形成的 教学建议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既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在课堂 教学中, 教师可首先介绍风海流的形成,这是一个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密度流和补偿流。在 教学中,要讲清三类洋流的概念、成因,补偿流的分类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联系行星风系、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因素。  关于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的 教学建议  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海洋航运、海水净化等方面。关于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说明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关于洋流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可从寒暖流的交汇和补偿流的上升说明;关于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为例,说明在冬夏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的变化对海洋航运的影响。最后,联系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加速自净,说明洋流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 提问:在同学们中可能有不少人去过海滨,你知道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吗?  2. 归纳:海水运动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  〖海水运动形式的 教学〗  1. 读:课本《波浪》景观  2. 讲解: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3. 读:课本《大潮和小潮》、《钱塘潮与杭州湾地形》示意  4. 演示:录像《钱塘潮》  5. 讲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著名的钱塘潮的形成与杭州湾地形的关系,以及潮汐对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  6. 读:课本《墨西哥湾暖流》示意  7. 讲解: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说明洋流的概念;从墨西哥湾暖流的规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板书: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海啸、风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定向流动  〖洋流的形成的 教学〗  1. 复习: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2. 讲解: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风带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风带形成西风漂流等。在风海流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 读:课本《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  4. 讲解:密度流是各个海域的海水因温度、盐度的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处出现液体压强差异,引起海水的定向运动。例如,地中海的盐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处,地中海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流向地中海,补偿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 板:《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寒流及秘鲁渔场的形成》示意  6. 讲解:补偿流的形成、分类,秘鲁渔场的形成。  7.板书:洋流的形成:  ⑴风海流:主要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表层洋流的分布的 教学〗  1. 读: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2. 提问:对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从洋流的流向和性质等方面找出共同点。  3. 读:《世界洋流模式》  4. 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5. 读: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6. 提问: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该海域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讲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的 教学〗  1. 读: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2. 提问: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讲解: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为湿润的气候类型,西岸为干旱的气候类型。这是因为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过。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则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对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 读: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5. 提问:找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并说出寒暖流的名称。  6. 讲解: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另外,洋流还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7.板书: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观测海水运动  1.观测风浪运动: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风浪运动。可利用风速仪测出观测时的风速,也可收听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将风力大小的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同时,将目测的浪高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分析风力和浪高数据,找出海洋风浪运动的规律,为沿海的捕渔业和航海业提供服务。  2.观察潮汐现象: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的潮汐现象。观测内容为每天海水的涨落时间、次数、潮差,结合月相变化观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现。  >初中地理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3.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4.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  3.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比较综合、解说等方法。  ●教具准备  1.有关澳大利亚录像资料。  2.实例图片。  3.自制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歌曲《浪迹地球》引入,展示澳大利亚人文和景观的特色图片。教师出示《悉尼歌剧院》图,创设情境,引出澳大利亚之行。  板书:澳大利亚  [讲授新课]  过渡语:今天我们要去澳大利亚旅行,开始行程之前,首先要了解它在世界中的位置。  电脑展示:课本73页图8.35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  学生活动:  ①学生在图上找出澳大利亚。  ②以它为中心,找出与澳大利亚相邻的大洲和大洋。  提问学生:在我们开始澳大利亚之行之前,请你谈一谈,我们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学生回答:服装、饮食、语言、货币等方面做准备。  过渡语:第一站我们到悉尼去参观野生动物园。  教师提问:你知道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生物吗?  学生:袋鼠、鸭嘴兽、考拉等。  教师:这些动物长什么样,他们是如何生活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园。  电脑展示:动物的图片。老师做简单介绍。  袋鼠:是澳大利亚的标志,是澳大利亚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风景。你们看,前面 那只袋鼠正拖着美丽的长尾巴,怀藏可爱的“小宝贝”,跳跃着前进在澳大利亚广袤的牧场上,整洁的城市里。  鸸鹋: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不过它比鸵鸟更高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之一。不过翅膀和尾巴已退化,所以不会飞翔,但善于奔跑,有“飞毛腿”之称,并能连续长跑,因此赢得了“长跑运动员”的声誉。  鸭嘴兽:它是哺乳类却会下蛋,它最主要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亦兽亦鱼,而又非兽非鱼。它是水陆两栖动物,它通过下蛋繁殖后代,但它所孵出的小鸭嘴兽又是哺乳的,因此,生物学家经过多年的争论,才将鸭嘴兽列为世上稀有的“卵生哺乳动物”。  树袋熊:与我国大熊猫相媲美。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孩儿脸,一个黑黝黝的大鼻子,一双黑豆似的圆眼睛,两只毛茸茸的短耳朵,一身又厚又密的灰色毛,滑稽可爱、憨态可掬。它们虽然属于走兽,但几乎从不下地行走,它们吃在树上,睡在树上,以树为家。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回答:很古老。  教师提问: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试着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解释一下。  电脑展示:大陆漂移的图片。  分段提问:  1.澳大利亚大陆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的?  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3. 引申思考: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大陆,还有南极大陆,为什么澳大利亚大陆有那么多特有动物,而南极大陆却很少呢?  学生活动:讨论。  学生回答:  1、6500万年前。  2、会减缓生物进化的速度。如果这些动物又没有生存的天敌,就能够生存至今。  3、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老师补充小结:由于澳大利亚远离其他大陆,海洋阻碍了各大陆间的动物迁徙与交流,使旧大陆上的高级食肉猛兽,如狮、豹、虎、狼等无法自己远涉重洋来到这里,也使这些古老动物得以保存至今。所以独特位置是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得以保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板书:位置――孤立于南半球海洋上  总结过渡: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面积76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居一方,独立发展。长期以来,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演化缓慢,又没有大型食肉天敌的侵扰,许多珍奇的原始动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现在,我们一起来体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真实含义。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模拟播音员给大家朗诵课本74页资料。  师生互动:老师提问,学生齐答来帮助学生抓住资料当中的关键词语。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有多少种其他大洲没有的植物?  学生齐答:9000种。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有多少种其他大洲没有的鸟类?  学生齐答:450种。  老师提问:全球有多少有袋类动物分布在这里?  学生齐答:全球150种除了南美洲有几种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  板书:种类繁多  过渡:参观完悉尼动物园,下面我们去墨尔本,参观牧羊场。  电脑展示:墨尔本《牧羊场》的图片和视频。  教师讲述:这是澳大利亚墨尔本附近的牧羊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设置悬念:澳大利亚盛产羊和羊毛,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然而①澳大利亚是从何时开始发展养羊业?②又是谁最先把羊这种澳大利亚大陆原本没有的动物引入这块乐土的?  学生回答:18世纪后期,欧洲的殖民者随船带到澳大利亚29只绵羊。  教师提问:为什么澳大利亚非常适合绵羊的生长和繁殖呢?  学生:气候、地形适宜。草多,没有大型食肉动物。  电脑展示:展示《澳大利亚地形》空白图。  老师提问:澳大利亚的地形东部、中部西部有什么差异?  学生回答: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  电脑展示:视频,补充大自流盆地相关知识。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位澳大利亚牧场主的话,如果仅从地形的角度来考虑的话,你准备把你的牧羊场建在何处?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可以一年四季露天围栏放牧。  电脑展示:《澳大利亚的气候》图片。  教师提问:说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位澳大利亚的牧场主的话,如果仅从气候的角度来分析的话,你又准备把你的牧场分布在哪里呢?如果综合地形和气候因素,你又有什么打算?  学生自由讨论。  学生回答:分布在中部、西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东南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西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  电脑展示:《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图。教师提问:澳大利亚的养羊业有几种方式?  学生:两种。一种粗放牧羊带,一种是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澳大利亚对外贸易总公司的经理的话,如果你们公司主要出口羊毛和小麦的话,你觉得这些工业原料应来自于澳大利亚的哪些地区?  学生回答:东南部和西南部。因为那里是羊毛和小麦混合经营带。  过渡:同学们,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是多少呢?(120人/平方千米)你们知道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是多少吗?(学生看书了解2.5人/平方千米)是我国的1/45。澳大利亚国土面积是多少?(768万平方千米)由此,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澳大利亚的农场规模很大,一般可以达到几千公顷。这么少的人要管理这么大的农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呢?  学生结论:农牧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老师:时间差不多,旅行快结束,请学生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  思维拓展:澳大利亚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学生回答:  1.发展特色农业。  2.农牧业机械化,提高粮食产量。初中地理教案11  河北省  教学目标:  (1)了解 河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在发展农业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  (2)了解河北省利用其区 位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发展新型农业的意义。  (3)了解唐山大地震的历史,认识美丽壮观的新唐山。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爱我家园,建设家园"的情感教育。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大家都学过历史上 的"战国七侯",即齐、楚、燕、韩、赵、魏、秦。你们知道当时赵国和燕国所在的地理位置吗?今天, 我们就来进行我们沿海万里行的第三站:"燕赵大地"--河北省。  方案②:设问:在"中国政区"图上,环抱北京、天津两中央直辖市 的省份是哪个?  讲述河北省"自然环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出示"中国政区"挂图,请学生说出河北省地理位置:环抱 北京、天津,东临渤海,四周与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为邻。  2.用多媒体展示"河北地形"图,或出示"河北地形"挂图,请学生回答河北省的主要地形特点:西北多山地,东南以平原为主。并让学生在图中找出黄河、海河、燕山、华北平原、太行山和长城。  3.出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元明清时期的国都位置"。说明河北省长期邻近国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4、 在河北省城市与交通图上,找出穿越河北省的铁 路干线及海港。  5.小结河北的区位优势:环渤海、环京津、水陆交通便利。  讲述"唐山大地震"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让学生学习"唐山大地震"的阅读材料。  2、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地震后被夷为废墟的唐山,随后切换画面,展示高楼林立,环境优美的新唐山,并对学生进行"奋发图强,爱国爱家"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讲述"以农业为主的省份"时,可按下列步骤:  1.设问:河北省的自然条件如何?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河北省属温带季风气候,其中南部为华北平原一部分,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多,土地肥沃,光照条件好,是我国的小麦和棉花的重要产区;但华北平原也存在着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劣势:地表排水不畅,土壤盐碱化,由于是季风气候,春旱夏涝,农业生产不稳定。)  2 讨论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北省 ,除了自然条件外,有哪些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促进了河北农业的发展?要指导学生列举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如:区位优势、市场需求、农业结构调整等。这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作如下讲解:(1)环京津一一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2)交通发达--农产品外运销售便利;(3)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反季节蔬菜、花卉、草皮、中高档水果。物以稀为贵,经济效益高。  3.让 学生完成教材P.37活动题,教师可补充说明反季节蔬菜的含义:  我们知道,一年中有的季节寒冷 ,有的季节炎热,有的季节温暖。对于蔬菜来说,有的种类怕冷,有的种类怕热。在通常情况下,怕冷的蔬菜在寒冷季节难以生长;怕热的蔬菜在炎热季节不适合种植,从而形成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的`季节性。所谓反季节蔬菜,就是通过一定技术,使炎热或寒冷季节能成功种植怕热或怕冷的蔬菜种类供应市场。反季节蔬菜由于是在 市场缺乏某种类型菜时上市这种类型蔬菜,由于物以稀为贵,所以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课后活动:  1.在互联网上查询:反季节蔬菜栽培方式有哪些?经济效益如何?  2、查询资料_了解人们在华北平原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克服农业生产中的不利因素。  3.搜集资料了解河北省的矿产资源及其主要工业部门。  4.走访附近的集贸 市场,调查一些反季节蔬菜和水果来源。  附板书:  一、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2)地形特点  (3)区位优势  二、唐山大地震  三、以农业为主的省份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的需求  (2)发达的交通  (3)农业结构的调整初中地理教案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各类图片和资料掌握海洋资源的种类;认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和探究学习掌握如何正确地开发利用海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树立强烈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正确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保护和利用海洋。  【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台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师:在很早的时候呢,人类就已经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19世纪中后期也就是1872年――1876年,就有一次著名的探索海洋的行动――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那么人类是不是就此就停止了探索海洋的步伐呢?  生:不是  20xx年8月26日。“蛟龙号”在我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日和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具备1000米深度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  教师设问:为什么各国都纷纷致力于探索海洋的奥秘呢?  承接: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一些国际战略家眼中,深海海床早已被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比如“大国战略要点”、“未来海底要塞”、“新能源要地”、“科技资源仓库”等等。实际上,或出于政治目的,或着眼经济利益,或本着科研精神,世界强国早已开始了一场关于夺取未来战略制高点的深海暗战。  过渡:  浩瀚的海洋到底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共同探讨本章的第四节内容《人类与海洋》。  〔教授新课〕  一、探索海洋  首先,我们大家一同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海洋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海洋对人类有4方面的影响:  ⑴生命的摇篮  问:你们知不知道最原始的生命是诞生于哪里的?  讲解:大约30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正是由于海洋的存在,才创造出了我们现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⑵资源的.宝库  问:大家最为熟悉的海洋资源有哪些呢?  生:石油?天然气……  ⑶交通的要道  英吉利海峡作为海洋中的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被誉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  ⑷气候的调节器  过渡:海洋对人类的影响归根结底为海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到海洋寻找资源、利用海洋空间,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读书:46页黄色方框内文字  那么世界为何如此关注海洋呢?  二、世界关注海洋  (阅读课文46――47页思考各国为何如此关注海洋的原因)  ⑴海洋面积广大: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  ⑵海洋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的鱼仓”、 “蓝色的油田”、 “盐类的故乡”、 “娱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  47页活动:  在我们的生产或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取之于海洋的?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2分钟,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讨论并归纳总结)初中地理教案13  新课程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我就《海陆分布》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作案例来进行分析一下。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活动  1、观察地球仪和火箭升空的动画演示,觉得新奇  2、学习小组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  3、由学生讨论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  评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动手观察 探究新知,观察思考,深入自学  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  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吧。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学生活动  1、随机的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  2、观看展示  3、观察不同的地图进行分析判断  4、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师: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  师:看完海洋,我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引导学生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学生看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回答问题  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  三、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学生活动:  1、请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评析: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这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因势利导,给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结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议论如能和教师释疑和谐运转,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刻,而且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初中地理教案14  [教学目的]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2、运用地图,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3、运用地图,联系巴西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了解巴西农业和工业的基本特点  4、运用地图,了解巴西的.城市建设和人种构成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工农业特点  难点:亚马孙和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很多同学都喜欢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贝利,你知道球王贝利是哪个国家的人吗?  一、地理概况  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找出巴西的位置,并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五大国。  2、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2题,从纬度位置的角度了解巴西的位置特点  3、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第1题,思考:巴西的地形以哪两种基本地形为主,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4、结合板图,讲述亚马孙平原的范围及亚马孙热带雨林  5、学生自读材料‘地球之肺“,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  6、学生讨论完成活动第3题,  (过渡)平原一般是有河流冲积而成,亚马孙平原是有哪条河流冲积而成的呢?  二、亚马孙河  1、引导学生观察图3-41,思考:亚马孙河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  2、 设问:亚马孙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学生阅读思考  3、思考:为什么亚马孙河能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  4、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2题  三、迅速发展的经济  1、学生自读教材,思考:巴西经济在南美洲地位如何?其经济强势可以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过渡)巴西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  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图,了解巴西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力资源  四、人口和城市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巴西人口分布图,指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册上的有关资料,了解巴西人种的特点  2、引导学生阅读P90图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并突出其特点  [小结巩固]  学生小结  [作业布置]  见基训初中地理教案15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要求: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质。  2、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时掌握好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注意建立过程式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发展,给在实施新课程中的每一位学生建立成绩档案,用来记录该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作好整理工作。  5、将新课程教学实验研究进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将自己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炼,继续发扬光大,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教案、活动案例、论文、实验报告等,积累经验,验证《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本学期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  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四、具体实施  1.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地理课程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3.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千姿百态的地理事象、千差万别的地理空间、千变万化的地理演化过程。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促进地理学习的革命,为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地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4.初一每个班级都有个别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他们或者自身努力但学习比较困难,或者智商不低但学习不努力,或者对老师的教育有反感情绪,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对这类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生活中要关爱他们,学习中要特别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要从基础抓起,从良好的学习习惯抓起,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5、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  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初中地理教案】相关文章:初中地理教案11-02初中地理教案08-22地理初中教案09-22初中地理的教案06-11初中地理教案11-07【荐】初中地理教案01-10初中地理教案【热门】01-06关于初中地理教案11-26初中地理教案【精】12-09有关初中地理教案11-08
今天钓鱼人给各位分享新疆和田黑坑的相关知识,其中也会对玉很久没戴了,上面有些小坑怎么回事?(玉上面有个小坑怎么办)进行详细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玉很久没戴了,上面有些小坑怎么回事?小坑是因为长年天然打磨出来的,也叫气孔,和田玉的表皮确实有许多细小的毛孔,这是和田玉皮的一个特征,但是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料子是做的假毛孔,假皮色。这些假皮的毛孔特征一般是疏密比较均匀,毛孔的大小相似。你可以自己辨别一下。水鉴别法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久不散者是真玉。翡翠上面出现小坑有六种原因:1.翡翠本身的杂质;2.人为磕碰;3.天然瑕疵;4.保养不当;5.没有抛光好;6.表面的腊脱落。手触摸法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凉润滑之感舌尖鉴别法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有翡翠行话说:十玉九纹、玉无完玉。很多翡翠玉石天生就存在一些瑕疵,可能刚开始没有发现,后来发现了翡翠上面有小坑,这是怎么回事?在排除B货的可能性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翡翠上面能看到小坑点?1、可能是玉石本身的杂质,俗称沙眼,里面有沙状的小颗粒,导致雕刻完成后,表面不平整。2、就是人为导致的碰撞,很多翡翠玉器在生产出来经过很多流程,中间可能产生一些磕碰,导致表面刮花或者暗裂。3、翡翠玉器的品质问题,一般来说十玉九纹,翡翠玉器属于天然制品,难免存在一些瑕疵。4、保养不当引起的翡翠玉器内部结构破坏,翡翠玉器不能接触化妆品和一些化学物品,容易产生反应导致出现瑕疵。5、加工过程中抛光这道程序没有做好。6、翡翠玉质本身不好,存在这些小坑类瑕疵,由于打了腊,一开始看不出来,后期腊脱落,“真面目”显露出来。翡翠手镯有很多小黑点的出现,是因为它是天然的产物,所以,自然就会有一些天然的瑕疵出现,而像小黑点也是一样,是属于翡翠的一种瑕疵之一。而翡翠手镯有很多小黑点情况也被分为多种,有的是黑斑,有的是黑带,有的则是**、黑点,不一样的类别呈现出来的状态也是不一样的。和田玉籽料“新疆料和俄料”到底有什么区别说到和田玉俄料与新疆和田料,想必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那么,我们该如何去鉴别呢?一、 白度当我们在拿到一块儿和田玉原石的时候,首先要“望一望”。俄料新疆和田籽料对比上述两图,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俄料会更“白”一些。白,是俄料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白是一种僵白、纸白。籽料的白度更多是脂白,看起来也更加舒服。二、 皮“一望颜色,二望皮”在看过了原石的颜色之后,我们接下来要去看看它的皮。很多俄料的成品,大多都是像这样:皮很厚,完全是在皮上进行雕刻。其次,皮很艳。关于这一点,俄料和籽料的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从厚度上来看,籽料的皮色一般较薄。从颜色上看,和籽料相比,俄料的皮色会更艳丽。能看出俄黑皮料与籽料的黑皮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三、 问价钱对于价钱问题,没什么可多说的,基本上就是“一分钱一分货”。虽然小白也想100块钱买一块1万的籽料,但这基本没什么可能……对于籽料造假来说,俄料是最好的选材。比如一块玉牌,如果是籽料的,价值可能在五万,但如果是相差不多的俄料,经过一些精细的造假,做出来可能只卖两万甚至更低。我们可以通过价格来进行简单鉴别。四、 看手感最后,我们就要上手“切一切”了。注意,这里的切,不是切料子,而是让你上手去感受玉石的不同手感。一般来说,在没有人工外在抹油的情况下,俄料会比籽料干。俄料上手,手感多干涩。和田玉籽料,细腻油润。新手们如果掌握这些,是可以区别大部分俄料与新疆和田料的。但和田玉变化万千,也有多种多样,因此有些方法并不能完全适用,关于这一点还需要玩家们再多看多练。水库钓草鱼如何选择钓位?秋季水库钓草鱼,依据钓法选择钓位如何区分和田玉籽料新疆料和俄料区分和田玉籽料,新疆料和俄料,主要通过以下方式:1,和田玉表面的汗毛孔特征,是新疆和田籽料的典型识别特征,有类似人体皮肤毛孔的,即为新疆和田籽料。2,新疆和田山料与俄料的区别是,俄料相对来说,致密度不够,油性糯性欠缺,用手抚摸,呈干涩手感,不油润。而新疆和田山料致密度较好,有一定的油性糯性表现。新疆和田籽料图示,楼主可以比对:请教:和田玉中怎么区分:新疆料,青海料,俄料,韩料和田玉,是一种需要实际上手揣摩的玉器,网上看图,其实很难十成十的断定。以上料子,根据个人经验可以用一个字概括料子质地的区别:新疆料润,青海料透,俄料木,韩料嫩,但要明白这个字的真谛,需要几年的实际上手经验。新疆的和田玉分多少种?哪种最好?好在哪里?温润的软玉——新疆和田玉软玉属角闪石类,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锰。它的硬度为6—6.5度,比硬玉稍低,比重为2.96—3.17,也比硬玉稍轻。新疆和阗玉——羊脂白玉因色似羊脂,故名。质地细腻,“白如截脂”,特别滋蕴光润,给人以一种刚中见柔的感觉。这是白玉子玉中最好的品种,目前世界上仅新疆和田有此品种,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和阗玉的分布和阗玉被称为世界软玉之首。和阗玉是以产地和阗命名的,经历了一个演化过程,今天的新疆和田县是古代于田国的中心,自汉到明代,通常称为于阗,是世界闻名的玉都。阗玉的特点从地质科学观点看,和阗玉有明确的科学涵义,它是分布于中国昆仑山,由镁质大理石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面而形成的软玉矿,包括了以白玉为代表的多品种软玉系列。人从此涵义可看到和阗玉的特点(1)它属软玉,有白玉、黄玉、青玉、墨玉等一系列品种,尤以白玉为代表。(2)软玉矿床属于接触交代成因类型。(3)地区分嘏以昆仑已为典型代表。这些特点与世界上软玉矿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它的成因、品种在世界软玉中居独特地位,具有典型意义。和阗玉的分类(1)山料。山料又名山玉,或叫宝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山料的特点是块度大小不一,呈凌角状,良莠不齐,质量常不如子玉。有不同玉石品种的山料,如白玉山料、青白玉山料等。(2)山流水。山流水名称由采玉和玉艺人命名,即指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山流水的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3)子玉。子玉又名子玉,是指原生矿经剥蚀被流水搬运至河流中的玉石。它分布于河床及两侧陆地中,玉石**地表或埋于**。子玉的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因为长期搬运、冲刷、分选所以子玉一般质量较好。子玉有各种颜色,白玉子玉叫白玉子,青白玉子玉叫青白玉子,青玉子玉叫青玉子。【颜色分类】和阗玉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白玉、青玉、墨玉、黄玉四类,其它颜色的和阗玉也归入此四类中。(1)白玉。白玉的颜色由白到青白,多种多样,即使全一条矿脉,也不尽相同,叫法上也名目繁多,人季花白 、石蜡白、鱼肚白、梨花白、月白等。白玉是和阗玉中特有的高档玉石,块度一般不大。世界各地软玉中白玉极有罕见。白玉子是白玉中的上等材料,色越白越好,光滑如卵的纯白玉子叫“光白子”,质量特别好。有的白玉子经**表面带有一定颜色,秋梨色叫“秋梨子”。虎皮色叫“虎皮子”,刺色叫“现皮子”,都是和阗玉名贵品种。(2)羊脂玉。羊脂玉因色似羊脂,故名。质地细腻,“白如脂”,特别滋润光润,给人以一和刚中见的感觉,这是白玉子玉中最好的品种,目前世界上以新疆此种为佳,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3)青白玉。青白玉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绿、闪青闪灰等,常见有白、粉青、灰白等,属于白玉与青玉的过渡品种,和阗玉中较为常见。(4)黄玉。黄玉由淡黄到深黄色,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古人以“黄侔蒸梨”者最好。黄玉十分罕见,在几千年采玉史上,仅偶尔见到,质优者不次于羊脂玉,古代玉器中有用黄玉成的珍品,如清代乾隆年间制的黄玉三羊尊,黄玉异兽形瓶,黄玉佛手等。(5)青玉。青玉由淡至高无上色到深青色,颜色的种类很多,古籍记载有蚺子青、鼻涕青、蟹壳青、叶青等等。现代以颜色深浅不同,也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深灰青等等之分。和阗玉中青玉最多,常见大块者。近年,见有一种翠青玉,呈淡绿色,色嫩,质细腻,是较好的品种。(6)墨玉。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黑色多为云雾状条带状等。工艺名称繁多,有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髻、美人髻等,在整块料中,墨的程度强弱不同,深浅分布不均,多见于与青玉、白玉过渡。一般有全墨,聚墨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较聚集,可用作俏色。点墨则分散成点,影响使用。墨玉大都是小块的,其墨色皆因含较多的细微石墨鳞片所致。(7)璞。璞,古人是指蕴藏有玉之石。玉的外皮,按其成分和产状等特点,可分为色皮、糖皮、石皮三类。色皮:指和阗子玉外表分布的一层褐红色或褐黄色玉皮。如前述,玉皮有各种颜色,玉石界以各种颜色命名,如黑皮子、鹿皮子等,多为上等白玉好料。同种质量的子玉,如带有秋梨等皮色,价值更高。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于1毫米。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为散点状,色皮的形成,是由于和阗玉中的**亚铁在**条件下转变成三**二铁所至,所以它是次生的。糖皮:指和阗玉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层黄褐色玉皮,因颜色似红糖色,把有糖玉石称为糖玉。糖玉的内部为白玉或青玉。石皮:指和阗玉山料外表包围的围岩。和田玉籽料产地是新疆的什么地方和田玉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和田玉一般特指新疆和田玉,广义和田玉是一个大概念,指透闪石含量超过95%的石头统称为和田玉。对产地没有具体限定。新疆和田玉主要产地包括若羌、且末、和田及南疆西端等地。新疆的和田玉是最好的嘛?上等玉滋润、透明,有油脂感,捏在手中有温润的感觉。真假的主要鉴别方法是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可看到玉的内部呈纤维交织结构,粒度细;而人造玻璃无结构,可以看出气泡。也可在玉不显眼的地方用刀刻,刻得动的必是假玉,刻不动的才是真玉。常言“黄金有价玉无价”。由于上品的和田玉日趋稀少,每公斤可达数万至十几万元,而一般的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等一公斤才数千元,所以有人将此来混充和田玉。这些玉与和田玉的矿物质基本一致,但表面色泽较灰暗、不柔和,时间长久会更加黯淡。人们平时说的玉,其实是以软玉和硬玉为主。软玉是指透闪石——阳起石矿物组成的玉石,即白玉、清玉、碧玉、黄玉等;硬玉是指与软玉性状接近的源自缅甸的翡翠。硬玉,我国俗称“翡翠,除了翡翠之外还有蓝田玉和南阳玉,而软玉称真玉,那种油润感觉的玉应该是白如羊脂的羊脂玉.古玉是古代美石之泛称,具有质地细腻、色泽湿润、莹和光洁、冬不冰手、夏无激感等特点.世界上质地最好的玉是中国新疆的和田玉,品种最丰富、历史最悠久者毋庸置疑也是中国。中**用玉、爱玉、迷玉差不多有近百个世纪的历史,除了一大批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外,更产生了像“和氏璧”那样惊天地、泣鬼神的宝玉的故事。但令人疑惑不解的是,从相关资料和对欧美多国考察中,我们发现对中国文物十分热衷甚至饥渴的西方人,在他们收藏的中国文物中,相对于瓷器、青铜器、石刻、佛像、绘画等庞大数量,玉器却屈指可数。这似乎与西方人艺术鉴赏的不同习惯有关,西方人往往擅长大型雕塑与绘画创作,特别注重视觉直观的造型艺术,而中国玉器往往以精致小巧稀贵优质侍奉把玩取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图片识别地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