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州宾馆一般几点可以入住?中国人为何不能入住呢?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现在可以吗?

阅读原文18年回国期间,抽了5天时间呆在广州。来广州的主要目的是拜亲访友,但也并没有耽误吃喝玩乐。因为所有的吃喝玩乐活动都是穿插在办正事的间隙完成的,所以这篇游记无法按照时间顺序叙述,而是把每个活动单独列出一一记录。这次广州之行,收录了3个景点、3个餐馆,共计6处。1.沙面沙面是珠江上的一个人工小岛,鸦片战争后为广州租界所在地,因而保留了大量的旧式西洋建筑,与上海外滩的身世相似。但相较于上海外滩的繁华,如今的沙面没有车水马龙,更加安静闲适,是文艺小清新们摄影散步的热门场所。沙面的殖民地风格建筑群自带复古和异域的美感,对于在钢筋水泥里住久了的人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街道中央处处点缀着花坛,即使是12月的冬季,广州的沙面依然有大片盛开的鲜花。道路两旁种着许多大榕树,枝节盘错,非常有南国气息。作为国内步行街的一大特点,沙面的道路上也布置了许多铜制雕塑,
非常适合拍照。雕像展示的都是普通市民们的幸福生活,比如演奏乐器的人、看书的人、游玩的人等等。我们在此游览的时候,几乎每个雕塑面前都围着游客。与外滩的商业气氛不同,沙面这里的生活气息很浓。我们到的时候正好看到沙面小学的学生们在上体育课。小学的操场就是沙面的中心街道。沙面公园里的人也很多,一进门就是一群大妈在跳扇子舞。
沙面露德圣母堂前面的空地上有武警战士们在训练,这样居民区露天训练的场景别处真不多见。
我们当天还在这里偶遇一个摄影团队给一个外国美女模特拍照,引得路人纷纷围观。 新中国的首家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就坐落在沙面。我们其实是去白天鹅吃饭,顺便逛的沙面。白天鹅宾馆现在也算是一个旅游景点了。建筑物内部的中庭布置了亭台山水的景致,宾馆1楼还有各种高档的工艺品商店,再加上3楼的餐厅玉堂春暖的存在,毫无悬念的吸引了很多的非住宿游客。另外,白天鹅宾馆二楼停车场所在的平台,是个欣赏珠江景色的好地方。2.陈家祠陈家祠离沙面挺近,2站地铁的距离。陈家祠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一个三进的古院落。祠堂正门的匾额上写的是“陈家书院”。看过白鹿原的人应该能理解,祠堂在古时候也常常是家族私塾的所在地。这无非是想让晚辈后人最直观的学习祖训家法和先圣之道,犯了错的孩子也能就近在祖宗牌位面前罚跪(狗头)。可能是看习惯了白砖黑瓦马头墙的徽式建筑,陈家祠的建筑风格在我眼里显得非常特别。房顶的屋脊高耸突出,布满了各种彩色雕刻。外墙面、门板和石柱上也都是各种浮雕。有点宏伟,有点浮夸,有点异域风情。岭南和江南,果然不同。除了建筑物本身,身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陈家祠,其内部展出了数量繁多的瓷器、珐琅、刺绣、剪纸、陶器、木雕、石雕、玉雕、橄榄雕、象牙雕等等。其中木雕和象牙雕最令人惊艳。陈家祠第一进的主堂聚贤堂两侧陈列了宏大而又精致的潮州木雕神亭、神龛、神轿。其大小将近一人高。工匠们恨不得在每一个空处都雕上花纹人物,极其繁复精致,让人眼花缭乱。这也从侧面呈现了潮州地区民俗文化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后进的大厅里,展示了许多广州象牙雕刻,有整只象牙雕刻而成的开边撒网船、孔雀大牙船、解放战争浮雕,也有象牙小座灯、象牙米、象牙书、象牙折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象牙球。象牙球不是一个单独的球体,而是由许许多多精美的镂空球壳体依次叠套组合而成,每一层都可以自由转动。北京故宫里收藏了一只7层的象牙球,台湾故宫里收藏了一只24层象牙球,而陈家祠内展示的是43层的龙凤呈祥象牙球,真乃鬼斧神工。陈家祠最后一进就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大厅。这是我见过的最壮观的牌位供桌,三个供桌并排,占满了整堵墙,每个供桌都有差不多两层楼高。陈家祠是广东省十二县陈姓宗亲的合族祠堂,据说当年这里供奉了上万块牌位,可惜文革的时候都被付之一炬。今天的供桌上全是空的,当年的盛景只有靠老照片和想象了。3.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也被称为红花岗。这里主要纪念的是1927年12月,由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军队所领导的一次武装起义。那几天我刚看完《建军大业》不久,所以对这段历史有着直观的印象。起义的背景是1927年北伐大革命之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此时的中共急需建立自己的军队。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之后,革命队伍转战南下。叶挺和叶剑英辗转至广州,发动了又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为广州起义。广州起义于1927年12月11日始,历经3天后失败。12月13日,国民党张发奎部队重新占领广州,并开始大屠杀。观音山上,珠江河边,尸骸遍地,惨遭杀害者5700余人。广州起义已经过去了90年,但站在此地,阅读着烈士墓碑上的铭文,依然可以感受到这段历史近在眼前。在陵园内湖的中心,有个湖心亭,名为“血祭轩辕”亭。此亭是为了纪念1928年被敌人处决,牺牲在红花岗的周文雍和陈铁军(女)烈士。这两位烈士就是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的原型。他们假扮夫妻,在广州进行地下党的工作。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的日子里,1928年1月被叛徒出卖,两人同时被捕。2月6日被双双处决在陵园所在地红花岗。看过《白鹿原》里,鹿兆鹏和白灵假扮夫妻在西安做地下党那段情节,对于周陈两位烈士把脑袋栓在裤腰带上所过的日子就有直观感受。他们没有像鹿兆鹏和白灵那样幸运,可以成功的从敌统区脱身,而是在二十多岁人生刚刚开始的年纪就失去了生命。在整个烈士陵园里,纪念的烈士们大多都是这样的年轻人。在国家动荡的年代,死去了那么多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可惜,可叹,可敬。广州人迷信,一般公园里街道上从不种松树柏树。只有在这烈士陵园里,高大的松柏才可以遮天蔽日四季常青。在陵园的松柏深处,坐落着叶剑英元帅的墓。此墓远离陵园内的主干道,如果不按照指示牌走就很容易错过。叶剑英墓前有座半身浮雕像,下有邓小平所题写的“叶剑英”三字。墓前还有一碑,刻有中共中央委员会所拟的铭文,可以从上面看到叶元帅的谥号:“中共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彻底的共产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叶剑英同志”。在陵园正门入口不远处,还有一座红花岗四烈士墓。这里安葬的是辛亥革命中所牺牲的四位同盟会成员。他们均是在执行暗杀任务时牺牲。此墓为民国时期修建,保存至今。建筑风格、铭文字体和文法都与陵园其他地方有明显不同。4.玉堂春暖
玉堂春暖位于白天鹅宾馆三楼。我们没有预约,赶在它11点半开门的时候去排了最早一波队进去,前厅水池边最好的位子都已经没有了,于是坐在后厅。服务员抱来一大叠菜单让我们看,除去茶水甜品,主要菜单就两个,一个是点心,一个是点菜。既然来了广式早茶的首府玉堂春暖,先点上一壶普洱,然后点心走起,另一个菜单扔一边去。
每张桌子上还放了一份广州日报以供阅读,我是第一次在餐厅里看到这种操作,太接地气了。我们点了栗蓉天鹅酥、榄仁萨其马、荔湾艇仔粥、生滚葵花鸡粥、香煎萝卜糕、酥皮叉烧包、三酱肠粉、 枸杞桂花糕……吃到撑。2018年广州米其林出炉之后,玉堂春暖被评为米其林一星,全广州没有一家二星或者三星。这个结果,玉堂春暖是不服气的,广州人民也是不服气的,全国人民都是不服气的,你***做轮胎的根本不懂中国美食,更不懂广州美食。这一次亲身吃过玉堂春暖之后,根据我的观察,我觉得在法国人的平均标准下,玉堂春暖评为一星其实恰如其分。因为米其林星级注重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装逼感。玉堂春暖的味道好,环境好,服务好,但是缺少仪式感,不够装逼。餐厅整体在仪式感方面给我感觉,和我之前吃过的其他米其林一星是差不多。但广式早茶不就是和亲朋好友聊天看报的地方嘛。本身就是市井的,要个毛线的仪式感。在吃饭装逼这一点上,日本人就做得像法国人一样好。所以全日本那么多米其林三星,深得法国佬喜爱。但是我们中国人就不care。吃饭就是吃饭,装逼有意思吗?所以米其林那一套不适合中国,不适合中国人。5.翠园(太古汇)因为是晚上到的翠园,所以没有早茶点心可以吃,只能看点菜菜单。翻开菜单的时候,一股土豪的气息就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全是龙虾、鲍鱼、海参、燕窝、和牛、石斑鱼、帝王蟹这样的字眼,再搭配巨大而精美的图片,亮瞎了我的钛合金狗眼。这次LF的同学请客,让我们在翠园体验了一把土豪的感受。我这辈子第一次吃到了燕窝、鲍鱼,这种以前存在于港台电视剧里的食物。不过说实话,我觉得鲍鱼本身没什么味道,口感弹性十足但缺乏嚼劲。倒是鲍鱼粉丝煲里头的粉丝非常鲜美,可能鲍鱼的味道都入到粉丝里去了。燕窝汤里的燕窝也没什么味道,但是汤很好喝。我们最后还加了一份他们的招牌鲜果拿破仑,又是吃到撑。6.点都德(花山楼)一般来说,过了中午之后,广州的茶楼里就不再提供早茶点心了。但是也有像点都德这样的全天候卖早茶点心的餐厅。所以我们得以在点都德吃了一顿晚饭早茶点心。花都的这家点都德出人意料的好吃,而且性价比很高。乳鸽、海虾红米肠、金枕榴莲酥、鸡汤四色虾饺、百合酱蒸凤爪、皮蛋瘦肉粥、蜜汁叉烧包、凤凰流沙包、姜汁小笼包……吃的非常开心,于是吃完之后还买了很多他们家的点心礼盒。在广州茶楼里吃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会摆上一整套茶具:茶壶、茶盏、茶盅、茶夹、茶盘。点好茶的种类之后,服务员就会在客人面前把一整套沏茶动作来一遍:温具、置茶、冲泡、倒茶。吃饭全过程中,通常是不需要客人自己动手倒茶的。服务员会在整个餐厅里巡视,哪张桌子上的茶没了,就会主动过去添加,绝不需要客人招呼,这叫“揭盖续水”。整个过程自然而然,就和起筷吃饭一样自然。欣赏不同餐厅里的不同风格的茶具也算是一种小乐趣。7. 另外要补充一点。正佳广场的芳叔蛋挞实在是太好吃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宾馆一般几点可以入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