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国家要求什么书销毁毁了,再去买一本不就是了吗?说明?

首先,我先给问题划个重点。问题是你读过的最不喜欢的书,而不是世间存在什么烂书;烂书就像烂苹果,永远都存在,但你为什么要读完(吃完)呢?所以在这个问题下的回答,要么得有一点年少无知的自黑精神(供大家嘲讽),要么得有一点无可奈何的别无选择(让大家幸灾乐祸),才会更加有趣。我今天要说的,属于后者。有一天,我的编辑寄给我一本书,她说让我好好看一下,三天后跟我细谈。我收到之后,赶紧洗手、焚香,怀着一颗虔敬而朝圣的心,认真拜读。结果半小时之后,我脑子里只剩下一种情绪:中文:什么鬼?!英文:Excuse Me??肢体语言:下面开始正式吐槽。打眼一看,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池莉写和她女儿之间的故事。一开始,我以为画风会类似《致女儿书》,再不济也是《亲爱的安德烈》那样。结果我见到史上最魔性的一位晒娃狂魔!我并不反感晒娃,朋友圈或者微博,那是你的自由。就连范玮琪,我也觉得没什么被黑的必要。但一个著名作家,打着教育经验和散文随笔的名号,大张旗鼓的写了十六万字,用完整的一本书的篇幅来晒娃....是在下才疏学浅、见识浅薄,这真是闻所未闻。我并没读过池莉之前的作品,所以从文学素养和知识底蕴上来讲,所以我不知道是否只有这本“质朴平淡”如菜场王大妈对李大妈的吹牛和闲谈,且对最基本的文学知识和历史常识都不知道,还是她向来如此。目前我只整理了后三章,如果我没有被喷且看官感兴趣的话,我下周把整本书再撸一遍给你们找槽点(泪,拜托你们别感兴趣....)槽点1:这是牛津大学有史以来被黑的最惨的一次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一句话就能说完:池莉的女儿在英留学,没能通过牛津的面试,最后去了UCL。但在池莉女士的笔下,在187页的时候就开始铺垫。果然,到了195页,在牛津面试的时候,她女儿的确出了一点小“意外”:虽然女儿的英语水平绝对没问题,但教授的中文水平很有问题,而且还作死说中文....结果被她女儿呛了。我不评价她女儿到底有没有问题,只看作者是怎么解读的吧。其实开解孩子的时候,这么说说也可以,但写在公开出版的书籍里真的合适吗?中间又稍微酸了一下牛津,说孩子本来就不想去牛津;铺垫了一堆UCL的好话,一直是孩子的梦想和向往云云...果然,孩子收到了一堆录取通知书后,最终选择了UCL!你们感受一下....这时是213页,可怜的牛津大学,就因为教授说了一句中文,被黑了30页纸之后才放过....槽点2:除我女儿以外,你们在座的都是辣鸡如果说槽点1的酸腐顶多让我哭笑不得,槽点2的无知就让我有些愤怒了。池莉是个作家,在我看来,作家的基本素养之一,就是尊重其他作家和他们的劳动成果。然而,在她笔下:我女儿既不学文学,也不喜欢文学,但她百忙之中随便玩票写写,就让一堆专业作家相形见绌,我女儿简直太厉害了。无知的部分,请允许我先哈哈哈三声,再给你们上图。且不说两个翻译哪个更好....(可能我瞎,真心觉得第一个好,好太多了。但这个先不论。)这个作家写作多年,不知道十四行诗是有韵脚的吗?就算没有韵脚,令媛好歹翻译成十四行吧?!您数数那是几行??槽点3:我女儿名叫魅·J·Q·安塔利亚·伤梦薰我不知道池阿姨原来是不是写小说的,但我第一次见拿玛丽苏言情小说女主的外貌描写来形容自己女儿的,这是不是高级黑的说......配图是公开出版物,所以我没打码,如有不妥请评论告知。同样,我不评价她女儿的长相,我只吐槽作者的描写....好吧....我妈在机场接我只会说一句:资本主义粮食香啊,你怎么吃的五大三粗的。(委屈)还有一些零散的槽点,比如说池女士认为是伊丽莎白女王在英国执政多年,才使得英国成为列强,然后通过一个非常奇怪我不能理解的逻辑,得出结论:我女儿和女王受到的教育是一样的;女王很牛叉,所以我女儿超级优秀。首相听了想打人啊!女王:(冷漠)OMG,就算您要拿名人来衬托您女儿,您也对比一下撒切尔夫人,好吗?(真诚脸)(哦不行,撒切尔读的是牛津,不配跟她女儿比…………)这些槽点都来自于后三章.....谢谢各位观看,今天的吐槽就到这里。如大家想看的话....我再去整理前面的....(End 或者 TBC)PS:我的编辑想让我以女儿的视角来写留学,写家庭关系。我问她要什么文风,她说”跟这本类似的风格就可以“。…………哦………………
如果你买的是好书,它就绝不是浪费。如果这本书对你真的有意义,引起你的思考,那它就不只是一本书,还是你的朋友,你的老师,你的日记,你每次翻到都会想起曾经的自己,曾经的心情,那种成长和久别重逢的感觉很棒。我个人比较喜欢纸质书是因为很喜欢触摸纸张的感觉,也和一直以来的阅读习惯有关。科技时代已经到来是无可否认的,但是我觉得我们的生活还应该保留一些最原始的浪漫。而且我个人认为纸质书更容易做些笔记,尽管现在电子书的标记等功能很齐全,但是感觉不是自己的手划上去的就觉得印象不够深刻,觉得不过瘾。有些事麻烦一些反而挺好,在粗糙和曲折中会更有生活体验感。当然这是在你没有对效率的要求的情况之下。还有就是我看电子书的时候专注度会更低(单指手机上),我总是被微博浏览器等软件跳出来的新闻或信息吸引,手指就那么一点就跳到别的地方去了,被打断之后热情就减少,书越看越慢。其实我感觉这个问题它不止是关于阅读的,也关于我们的消费观,要理性消费,在消费之前肯定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可以在买书之前先去图书馆、书店看看,先尝试一下再进行决定。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人也不用活得那么累,如果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喜欢的话,那就买呗,就图自己心情愉悦也没啥,现在看不进去,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可以了呢,放在那也不会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卖掉的书怎么处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