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红色文化有哪些红色精神

伊犁林则徐纪念馆(伊宁市)
陈列以林则徐生平及谪戍伊犁事迹为主题,陈列事物千余件,突出展现了林则徐伟大的爱国主义和世界禁毒先驱的丰功伟绩。伊犁林则徐纪念馆,主题建筑分大门,塑像照壁,陈列展厅,办公室等四个部分。展览内容分林则徐的一生、世界禁毒先驱、林则徐在伊犁、浩然正气四个部分,陈列以林则徐生平、禁烟抗英及谪戍伊犁事迹为主题,陈列事物千余件,突出展现了林则徐伟大的爱国主义和世界禁毒先驱的丰功伟绩。三区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动中心(伊宁市)三区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动中心旧址为一座典型的欧式建筑群,坐西向东。整个建筑群自东向西依次由检阅观礼台、露天剧场和舞台三部分组成,为砖木结构建筑。是当时三区革命政府领导人检阅军队、观看群众集会和文化体育活动的场所。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坐落于乌鲁木齐市南郊燕儿窝风景区,占地700余亩,是党和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在新疆牺牲的中国共党创始人之一陈潭秋及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等革命先烈,于1956年7月1日修建成立的,是国家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乌鲁木齐市)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民众抗日救国的办事机构所在地。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和不屈不挠狱中斗争的历史全貌,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历史见证。旧址为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哈密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哈密市)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坐落在哈密市,是为了纪念西路军余部在李先念的率领下抵达星星峡,与中共中央代表陈云会合进入新疆而修建的。 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占地15亩,采用仿古园林建筑格局,是集纪念和观赏于一体的胜景之地。馆内四壁展出红军西路军征战河西,会合星星峡,返回延安的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和部分实物。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马兰军博园(和硕县)新疆马兰基地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是中国上世纪核试验基地的研究中心之一,有较多军事遗迹,是“两弹”研发的军事纪念地。是中国唯一的核试验基地,主要担负我国核试验(实验)的组织指挥、理论研究、测试分析、工程技术和勤务保障等任务。克拉玛依市一号井(克拉玛依区)克拉玛依一号井是新疆克拉玛依油田诞生的第一口井。它位于克拉玛依市区东南方向。从此使克拉玛依油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发现和开发建设的第一大油田。叶城烈士陵园(叶城县)叶城烈士陵园位于新疆叶城县,为纪念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人民利益而英勇献身的战斗英雄和革命烈士。坪台后面是安放烈士遗骨的墓区。叶城烈士陵园是全疆唯一的具有国防性自卫反击战的烈士陵园。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石河子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将石河子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军垦第一楼”改扩建成为“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以实物、图片、史料文字为主,结合多媒体、油画、雕塑,再现了兵团创业发展的全过程,展示了兵团人“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奋进”的精神,以及兵团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4A级旅游景区。军垦第一连(石河子市)军垦第一连”座落在玛纳斯河西岸的红山北麓,原是五十年代垦荒连队的驻地。走进在“军垦第一连”,最能撼人心魄的还是那座不朽的“军垦第一犁”人工雕像。这里保存着当年垦荒时的地窝子群、干打垒伙房、蓄水涝坝等军垦遗迹,还有木轮牛车、木犁、石磨等垦荒工具和生活用品。是军垦精神的象征。周恩来总理纪念馆(石河子市)纪念碑是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来石河子视察而修建的。1977年始建,1991-1994年进行了扩建。先后已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内和世界各国的来宾络绎不绝前来瞻仰,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 周总理纪念碑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观赏价值,是石河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内目前正在进一步美化环境,种植花草,以吸引更多的游人。三五九旅纪念馆三五九旅纪念馆向我们展示了359旅“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几万里,屯垦在天山”的辉煌史迹,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王震将军带领下的三五九旅精神。纪念馆馆内分为7个区域:地下一层为胡杨沙漠景观区、3个大展厅和1个多功能厅;二层设1个大展厅和3个小展厅,三层为书画厅,359旅纪念馆的布局展示了新疆风情旅游景区的特色。伊吾县烈士陵园(伊吾四十天保卫战纪念馆)(伊吾县)纪念碑南北两面刻有维、汉文“伊吾四十天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碑南建有32座烈士墓,每座墓前均立有大理石墓碑,上刻烈士姓名,背刻烈士生平。面对排列整齐的32座烈士墓,缅怀烈士们当年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壮举,不能不使人肃然起敬。伊吾四十天保卫战纪念馆:位于烈士陵园内,馆内陈设有伊吾保卫战事件的经过和英雄们光辉事迹的图片,参战指战员的生平、当年战士们珍贵的合影以及战场遗物等文物。
新疆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独特的红色历史文化具有永恒价值和旺盛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用好党的红色资源,让干部群众切身感受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新疆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独特的红色历史文化具有永恒价值和旺盛生命力。全疆各地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就是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承载光荣革命历史、宣传感人革命事迹和弘扬先进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5000多年文明史的传承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突出的精神优势,是中华民族立世绵延的精神图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在新疆诸多的文化资源中,红色文化是共产党人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在中华文明史中最具革命斗争精神,也是各类文化中最先进、最优秀的代表,具有强大的政治价值和精神伟力。新疆红色文化资源,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新疆解放、发展和建设,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英勇奋斗、无私奉献,形成的不朽史实、革命精神,留下的遗迹遗址、建设成就以及建成的纪念地(场馆)、标志物,也包括民间自建的红色纪念场馆等。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是新疆各族人民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重要抓手。在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滋养润泽作用,为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提供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新疆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解放、建设和发展新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有三种形态的存在:一是以意识形态形式长存的革命精神,如胡杨精神、兵团精神等。二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各类革命遗址,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新疆各族人民烈士纪念碑等。三是为了祖国的统一繁荣、边疆的稳定安宁和人民的幸福美好而血洒边陲的革命英烈事迹展厅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新疆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记忆载体,尤其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丰富的革命遗址资源,承载了新疆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成为各族人民开展缅怀学习、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重要平台,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疆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新疆的红色文化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一是新疆人民热爱伟大领袖的红色文化。主要有库尔班·吐鲁木要骑着毛驴去北京见毛主席、毛主席亲切接见库尔班大叔,毛主席给疏附县帕哈太克里乡农民的回信,习近平总书记给库尔班·吐鲁木后人的回信,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人民写信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生产生活情况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等。新疆虽然距离北京遥远,但新疆人民的心永远向着党中央,党中央始终与新疆人民心连心。二是播撒革命火种的国际交通线红色文化。1933年至1945年间,经新疆由延安至苏联的红色交通线,是联络来往于延安和苏联的共产党员及国际友人的重要通道,周恩来、任弼时、陈云、王稼祥、邓颖超等一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通过这条红色交通线来往于延安与莫斯科之间,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及时向共产国际反映情况,增加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了解,从而对中国革命产生积极影响。三是保障抗战国际援华物资运输畅通的红色文化。1938年10月,日军攻占广州后,海上运输线中断,盟国尤其是苏联向中国运输军事物资只能依靠新疆这条唯一的陆上交通运输线。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封锁了滇缅公路,通往中国的海岸运输线完全断绝,为解决运输困难,又开辟了新疆到印度的国际驿运线路。中国共产党人在维护线路、保障交通线畅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特殊红色资源。四是各族人民为国分忧、建设家园的红色文化。新疆和平解放后,驻疆人民解放军部队官兵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他们节衣缩食奠定了新疆现代化工业的基石。可可托海人民为偿还外债、助推“两弹一星”成功发射作出了特殊贡献;克拉玛依石油人发扬“铁人”精神,发现并开发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大油田;新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现了不畏艰难、改天换地的奋斗精神,建设了举世闻名的新藏公路、中巴公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柯柯牙绿化工程等。五是独一无二的兵团红色文化。兵团儿女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凝结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组成部分,是激励新疆各族人民英勇无畏、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力量。代表性的有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等。六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红色文化。新疆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各族军民为新疆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突出贡献,涌现出了罗光燮、龙飞、布茹玛汗·毛勒朵、拉齐尼·巴依卡、魏德友等一大批先进个人,以及红其拉甫边防哨卡、神仙湾哨卡、小白杨哨所、“西北边境第一连”等先进集体。七是民族团结的红色文化。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新疆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新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共同谱写了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壮丽篇章,涌现出了杨忠贤、吴登云、阿尼帕·阿力马洪等一批民族团结先进模范。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特殊作用我们要以红色文化为抓手实施文化润疆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的独特作用,推动革命精神入脑入心,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热情和干事创业劲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民心、汇聚民力。我们要继续加大对红色文化的研究交流力度。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利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时机,加大对红色文化的研究交流。重点扶持一批具有新疆特色的红色文化研究项目,总结提炼新疆红色文化孕育、传承和弘扬的基本规律,为打造具有新疆特色、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红色工程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要继续着力推出一批经典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各地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资源,积极探索“红色 ”旅游模式,如阿勒泰探索“红色 生态”“红色 民俗”“红色 文化”等发展模式,继续打造“可可托海三号矿坑 神钟山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旅游精品;打造克拉玛依“再现石油艰苦创业之旅”“石油会战及恢宏石油生产之旅”“独山子遗址及石化工业之旅”等红色旅游产品;打造“阿克苏博物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沙雅县博物馆”红色旅游线路等。我们要继续发展好宣传好红色文化。整合专项资金用于红色旅游发展,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充分挖掘利用好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推动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三处)
新疆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革命先烈的足迹、军垦战士的功勋国防科技的历程、石油工人的战绩民族团结的故事……被庄重地记录在红色旅游基地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进这里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感受先辈的精神光芒01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再现“革命场景” 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地点: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燕儿窝路524号6月22日,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重新开园。闭园期间,烈士陵园对园区景观进行了提升改造,烈士事迹陈列馆在原展的基础上,增加体验展区。在体验区,参观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狱中斗争》、《气节教育》演示,当参观者穿上20世纪40年代的长袍马褂,坐在灯光昏暗的牢房中时,好像穿越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沉浸式体验的活动,可以让参观者在缅怀革命先烈、聆听先烈故事的基础上,亲身体验,参与其中,通过再现“革命场景”,体会到共产党人不畏艰险、抗争到底的信念。此外,乌鲁木齐市烈士事迹陈列馆,还有大量的图片资料、文物及感人的红色故事,向大家全面展示英烈们为捍卫祖国利益、抵御外敌侵略、维护民族团结,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历程。02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铸剑为犁 感受屯垦戍边精神地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展览贯穿三五九旅革命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建设发展史两条主线,以三五九旅进疆后铸剑为犁,在西北边陲戈壁荒滩上,发扬南泥湾精神,履行屯垦戍边伟大使命为核心内容,用大量珍贵文物展现了兵团战士无私奉献的屯垦戍边精神。03马兰红山军博园“两弹”研发的功勋记忆地点: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马兰红山军博园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红色旅游项目第二批经典名录,它是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核试验基地的研究中心场所之一、部队指挥中心,有较多军事遗迹,是“两弹”研发的军事纪念地。曾留下诸多国防将领和核试验科学家工作与生活的印记,许多重要的居所和工作场馆至今仍较好地保持了原貌,长达300米深邃迂曲的人工防空隧洞(三线指挥部)透露着核试验的艰辛,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军事文化旅游基地。04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独库公路上最有故事的地方地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走过独库公路的人,刻入脑海的不只是四季的风景,还有一个伫立在路边的地点——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168名为了修建独库公路而牺牲的烈士。一座高耸的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天山独库公路纪念馆共同构成了瞻仰纪念区,纪念馆里设有文物陈列室,展示着数百件修路时用的工具、照片和图纸,每年在独库公路通车的时段里,都会有团体、组织来此缅怀烈士。这里是新疆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党员模范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05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民族团结典范 榜样力量无穷地址:和田地区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托格日尕孜村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迎来了一个游客的小高峰,每天都有近500人前来参观。纪念馆刚刚入选自治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暑假期间将成为研学游的基地。库尔班大叔去北京见毛主席的故事,成为新疆各族群众感恩党、感恩伟大祖国的一段佳话。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位于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托格日尕孜村库尔班·吐鲁木故居。纪念馆里有库尔班·吐鲁木生前穿过的棉袄,是用毛主席赠送的条绒布做的,他的后人一直珍藏至今,馆内的声像室长年播放经典纪录片《库尔班大叔上北京》。06克拉玛依一号井景区大油泡里忆峥嵘岁月地址: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一号井是克拉玛依油田诞生的第一口井。1955年10月29日完钻喷出工业性油流,日初产原油3.7吨,成为克拉玛依油田发现的标志。从此使克拉玛依油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发现和开发建设的第一大油田。2007年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克一号井为第六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克拉玛依市克一号井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由不锈钢制成的“大油泡”主体及部分“小油泡”和城市生日广场组成,“大油泡”环境艺术将克一号井遗址、油泡雕塑群、计量站、地面油浪融为一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红色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