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奥特莱斯值得去吗真的这么划算吗?有没有必要去?

奥特莱斯(Outlets)最早诞生于美国,迄今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Outlets最早就是“工厂直销店”专门处理工厂尾货。后来逐渐汇集,慢慢形成类似Shopping Mall的大型Outlets购物中心,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零售业态。
在这儿,你可以轻松地以半价甚至更低的折扣买到觊觎已久的商品;或者,花不至于心疼的钱买个Logo带出去装装逼也未尝不可,国外的奥特莱斯也是海淘代购的集中出没地....这个地方,完美地满足了人类最大的虚荣心!奥特莱斯正如本名“Outlets”的意思一样,是由于商品过季而打折罢了,最多也不过是因为原商品有瑕疵而降价...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网友说他在奥特莱斯买的包被专柜的人说是假货,而且仔细对比,还真有细微差别!!!专柜的人告诉他,奥特莱斯卖假货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商家心里还是清清楚楚的,供不应求,那就在开一条生产线,做出和“正品”一样的‘仿品’ 这样一来,奥特莱斯供应线上的东西既可以一眼就识别出是谁家的货,满足大众的虚荣心,但在细节上又有不少的差别,可以兼顾在零售店购买正价商品的顾客的感受....奥莱中心里究竟出售的是什么样的产品?在奥莱购物时否真的划算呢?奥莱经营方的承诺众所周知:顾客可以用比旗舰店低得多的价格,买到名牌商品。而对于厂家来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出手生产过量、样式过时、或质量上略有残缺的商品。如果顾客不在乎"比时尚潮流晚一步",且少花钱买到正品货,那么奥莱的确是可谓双赢战略。奥特莱斯真的是正品吗?第一种说法,奥特莱斯款就是A货,假的,以三四折价格卖出,然后营业员还是穿着COACH统一的工作服的,然后是好多好多COACH全 他 么 都是假的。。。第二种说法,奥特莱斯,只是有瑕疵的,不明显的瑕疵,所以可以打三四五折。第三种说法,奥特莱斯只是把过季了的,老款,集中在一起,然后加以折扣卖出去。第四种说法,奥特莱斯只是换了做工及成本,在料子上与专柜款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才有那么大的折扣。有些高端品牌的店里,商品密密麻麻的摆在货架上,衣服的颜色花里胡哨,做工以及Logo的质感都不敢恭维,尤其是同一个牌子,比较Outlets的店和其他高档购物中心的店,相似款式的衣服面料和做工还是可以用手和眼睛感受出不同的。没错,事情就是你想象的那样,Outlets中所卖的商品是品牌的“特供货”,他们会单独开辟出一条生产线专门提供给Outlets,但用料以及细节上都不一样。比如专卖店里,包包会选择最好的头层皮,但工厂货就只会用二层皮。
有长沙的工作人员说别的地区的不确定,别的牌子也不清楚。单指nike,还有匡威那些品牌,长沙这边的奥特莱斯和专柜的店都是一个渠道供货,家里人就里面工作的。也有说是真的啊~~而且是说是什么存货的也并不绝对吧,我就曾经在香港的outlets 7折买到了coach的当季新款,只是颜色不是热卖色罢了~
也有说一般牌子都是过季或者其他商场清货过来的,也有比较新的款,就是价格和其他商场差不多。像是星期六之类的女鞋缺货都可以从其他商场调货的,好多年前我在商场买了一双400多快500的天美意,结果没过半年在outlet就发现一样的款,500两双。。。也有可能有些牌子比较精明会有outlet专供,不过大多数牌子都只是个正品折扣店而已。也有说正规的奥莱是真的,因为同一个经销商的,柜员也会从专柜调到奥莱的专柜上班。不过我觉得这跟品牌特卖会似的,有真的,有贴牌的。
最后只要钱花的心安理得,不管真的假的,花的开心就好,就好像去商场,享受了商场环境,商场服务,空调,买了一个性价比不错的物品,街也逛了,心里也满足了就好了。

新年刚过,burberry就惹上官司了,“罪名”就是在奥特莱斯店铺玩起了「价格欺诈」,美国消费者们义愤填膺,集体对其进行了诉讼。虽然burberry集团仍拒绝对此事进行评论,但群众们已经把这不光彩的一笔记在了小本本上,对品牌形象产生的不良影响可想而知。
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价格欺诈」体现的却是奥特莱斯带给消费者们并不愉快的购物体验。你想买打折的奢侈品,而奢侈品带给你的满(虚)足(荣)感(心)也被大打折扣了。
无商不尖(奸)→_→。作为消费者,我们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一起跟着范主,去揭开奥特莱斯的真实面目~
{甜(肮)蜜(脏)陷(阴)阱(谋)}
大部分范友们对于奥特莱斯(outlets)的理解,大概是奢侈品大牌过季、断码、有瑕疵等直销货品的打折店铺。所以看到还算比较心水的商品,一看价格又比正价商品优惠许多,一定会果断剁手。其实在奥特莱斯,里面的猫腻可多着呢。 a.价格欺诈/诱导:不要轻信所谓的“建议零售价”
burberry这次官司就是栽在了「价格欺诈」上。
跟提高商品原价这类的直接欺诈手段不同,「价格欺诈」玩的是一个类似于文字游戏的概念偷换。在商品标签上贴一个“厂商建议零售价”(manufacturer‘s suggested retail prices,简称msrp),来和店铺实际的销售价格“我们的价格”(our price)形成反差,激发出顾客“优惠这么多,猴赛雷”的捡馅饼心理,达到买买买的效果。
而真相是,所谓的“msrp”根本就是不存在的。顾客只是被一个“意淫”出来的优惠差价蒙蔽了双眼,这些商品并未曾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过,何谈优惠?
△范友们在奥莱购买商品时,要擦亮双眼,看见msrp一定长点心~
这种伎俩,在各大品牌奥特莱斯店铺并不少见,尤其是轻奢、高端类品牌。michael kors曾经因价格欺诈赔了488万美元求和解,最终以“value”替代了“msrp”。ralph lauren、kate spade、gap等也都曾经遭遇过此类诉讼。
虽然几百万对于品牌公司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可一旦陷入了这样的信任危机,就不是用钱能挽回的了。 b.货品不同:挂羊头,卖狗肉?
范主发现,除了在价格上诱(迷)导(惑)消费者,最窝心的就是品牌在货品上耍花招。
别看是打折商场,奥特莱斯的货品输出量也是相当大的(天朝大妈们的购买力你们都见识过(??д`)。尤其是最受大众追捧的高端品牌及轻奢品牌,如果仅凭库存积压货品的数量,绝不足以供应市场需求。
聪(狡)明(猾)的商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为奥特莱斯设立一套专门生产线,俗称工厂货。
这就是为什么,一只在专卖店一毛钱都不便宜的新品prada/bv包包,在奥特莱斯花7-9折就可以买到。光看样子,也看不出什么分别,然而细细比较下来,款式和质量都与专柜货品有着很大的差异。
质量之差
从用料到工艺,工厂流水线的成本要比专卖店直销商品的成本低许多,比如专卖店里,包包会选择最好的头层皮,工厂货只会用二层皮。成本降低了,款式又相同,不明所以然的顾客到了奥特莱斯店铺,看到心爱的款式打了折扣,自然欣喜万分,不知不觉中就为工厂货的销售额做出了贡献。
下图(左)比斯特购物村(bicester village)奥莱店铺售卖的ugg,售价1600元;伦敦考文特花园的店铺同款,则卖1900元。这两款雪地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鞋底材质。
△正价ugg用的是轻便、防水的eva(酸醋乙烯酯)材质,而奥特莱斯产品款使用的则是做工一般的橡胶制塑料,皮革绒面质感及后跟细节都与正价款有所区别。当然,不仔细看是很难发现的。
突然一种“便宜了300元,却买了一个山寨货”的绞痛感...款式之差
除了质量与专卖店有所不同,奥特莱斯店铺中的商品在款式上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比如下面这两只“同款mk包包”,在比斯特购物村奥特莱斯店铺的零售价格约合人民币1590元,在mk专卖店的价格约为人民币2400元。但左边的奥莱款产自中国,没有防尘袋和拉链,logo也由品牌名字变成了突兀的大logo,皮面和缝线也有很大区别。
同样,在奥特莱斯最受(天朝大妈)欢迎的coach factory中,3000元左右的风衣,也比正价店的“同款风衣”少了肩章和用来挡风的锁扣,材质也不如正价店的风衣材料厚实;不仅如此,工厂货的许多coach包包logo上都不会有正品标牌上的小马车。
△工厂货的价签上只有coach字样的logo,而专卖店的价签上会有带有马车图案的logo。so,虽然你花了更加便宜的价格,但你买到的包包也就值这个钱呀。 c.杂牌入驻奥莱:鱼龙混杂的折扣市场
在动辄几百至几千平米的奥特莱斯小镇,除了高端品牌、轻奢品牌、运动品牌,范友们可能还会在边边角角看到一些不知名品牌。那画风有点像是街边“清仓大甩卖”的店铺,在陈列架以及特卖车中摆放着超大码、款式陈旧的外贸画风货品。这些大多数是名不见经传的杂牌。一些店主利用与奥特莱斯商场相关人员的特殊关系租赁下商铺,从广州、东莞等批发一批外贸尾单,贴上自己的品牌标签就直接售卖。
这种蹭流量的模式,在国内二三线中小型城市尤为明显。许多不明真相、对各大品牌了解欠缺的顾客,看到低廉的价格,难免受到诱惑入了坑...品牌与奥莱之{相互依赖}
既然奥特莱斯中陷阱多多,为何还会有络绎不绝的人前去购买呢?答: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
抛开被蒙在鼓里以及为了专程淘货的消费者,许多顾客去奥特莱斯的目的是非常单纯的——用最少的钱买一个可以炫耀的logo。至于是直销品还是工厂货,款式和质量与专柜有什么不同,并不是他们关心的点。
由此,我们能看到了一个消费观念以及品牌价值的双重鄙视链——富豪及名人??限量款或高及定制
有钱的中上层消费者??专柜正价货品
追求奢侈品但经济基础薄弱的中下层消费者??专柜打折货品以及奥特莱斯商品
金字塔顶端的人群毕竟是少数,很自然的,奥特莱斯就成为了大众消费的极乐世界。
△大名鼎鼎的美国woodbury outlets小镇,一个成人版迪士尼乐园。 a.奢侈品牌≠高端品牌:真正的奢侈品不会入驻奥特莱斯
奥特莱斯通常通过引入高端品牌吸引客流,如prada、gucci、dolce & gabbana、bottega veneta、burberry等。然而这些品牌其实大部分只能被称作“高端品牌”,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大牌,早就与奥特莱斯绝缘了。
一家铺满格子货品的burberry奥莱店铺,常常会人满为患,包包和围巾随意铺陈在卖场,顾客像挑白菜一样挑选着样子过时老气的折扣商品...这样的购物体验早已失去了奢侈品购物本该有的品质和态度。
△风雨无阻在burberry奥莱店铺外排队的消费者,精神着实可嘉。 hermes、cartier、chanel、louis vuitton等大牌,鲜少会与奥特莱斯“联姻”。他们以高价限量的经营理念为主,一些特别的定制款在专卖店内都鲜少出现,早早就被vip级别的顾客预订了。为了保持自己的bigger,连店内折扣都没有,更别说开设折扣店了。
多年前,chanel在woodbury outlets曾经开设过折扣店,一大早就有人在门口排队等待,等队伍散了,店铺陈列的商品也都寥寥无几了。在2010年底,这家店铺就撤店了。一方面是公司考虑到品牌形象,不愿做折扣消费;另有消息称,品牌并没有那么过季多货品提供给奥特莱斯店铺(真是赤果果的炫耀呀。b.那些靠奥特莱斯“发家”的品牌
离开了诸如lv、chanel这样的“高冷”奢侈品牌,奥特莱斯凭借burberry、gucci、armani等高端品牌的租赁及扣点仍然能够赢得相当可观的收入。与此同时,这些品牌也依赖着奥特莱斯,从中下层消费者手中赚取利润。
在巴黎银行2015年报告的关于各家奢侈品牌对奥特莱斯店依赖程度的调查中,范主看到,coach、michael kors的奥特莱斯店铺比例高达20%左右,prada、burberry、moncler等品牌的奥莱店铺也占到了7%-13%不等。
△各大城市的奥特莱斯商场中,出镜率最高的就是burberry、versace、hugo boss、dolce & gabbana、prada、gucci、bottega veneta、armani、bally、escada等高端品牌;轻奢及中端系列中,coach、mk、tory burch、tommy hilfiger、ugg、以及it也是奥特莱斯商场中的常客。
burberry的格纹款、versace的圆盘logo、这些在一线商圈旗舰店打出知名度的高端品牌,在奥特莱斯的销售额常常是普通高端品牌的2-3倍..
这些奥特莱斯店铺开设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地段,既带动了城市周边的旅游、餐饮行业,又避免了与市中心的专卖店发生交易冲突。一方面为品牌缓解了库存压力,另一方面为品牌拉拢了中低层消费群体,在整个行业生态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真亦假时假亦真。抛开奥特莱斯商场的种种甜蜜陷阱,以及奢侈品专卖店令人傻傻分不清楚的货源...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哪一种消费选择是好或不好,最重要的还是理性消费。
多问问自己,“我究竟是想买logo、买品质、买款式、还是买性价比?”(不要太贪心哦!)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一切自然就变得简单了。
来源:商务范 微信号,都市快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特莱斯值得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