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想后悔让孩子学钢琴了没得学,现在想跟娃一起学,现实吗?


我也是钢琴小提琴一起学的~钢琴小提琴是玄门正宗要学好都不容易!可以和你分享一些感受吧:首先说你的主业钢琴,只要是考级基本都是要打折扣的,考出十级和真正有十级水平是两种概念。十级的曲目都有钢琴表演专业本科甚至硕士的曲子了。人家是一天四小时以上练到大学的,想想乐曲表达上差距有多大吧。建议你车尔尼 音阶琶音都捡起来,然后一边唱谱一边弹。这点非常重要,很多业余学钢琴的人是不练视唱练耳的,小提琴对于耳朵的要求又非常高,小提琴音准全靠你自己的耳朵来检验,唱谱对于你的视唱训练很有好处。至于你说钢琴十级以后怎么学建议练一些小奏鸣曲和流行钢琴曲,便于展示,还有一个方向就是伴奏,给声乐唱歌的还有其他乐器的伴奏。这样展示上台的机会很多,给你将来在学校还有工作中帮助会很大!不过专门教伴奏的老师不好找,自学又比较困难,看你当地情况了。
现在来说小提琴,小提琴没有固定音高上手入门阶段真的是非常不友好的。首先难住成年人的就是持琴夹琴和持弓,因为这个姿势真的反人类的~成人适应性又不如孩子一张白纸这么强,所以这关反而更难,过了这关之后才是拉空弦,空弦阶段对于天赋较差的琴童可能一两年都过不去。在持琴夹琴空弦这个过程里可以淘汰掉90%+的琴童,成人因为决心和理解能力可能会好点,但是也是一个非常漫长难过的过程。你想想每天拉空弦听两个小时杀鸡一样的声音,熬过来也是要很强的毅力的!基本打通起始阶段,小提琴后面应该会顺很多,至于跳弓 顿弓 连顿弓一些乱七八糟的技巧看你精力能否攻克了。
基于你医学生的背景,还有至关重要的是你有多少空余时间可以练琴。毕竟光学不练都等于瞎扯淡……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
从我自己小时候学琴和到现在见证更多的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来看,就很像读书的那张图,因为有兴趣,好玩所以在新鲜感的支撑下可以感受到很多的乐趣推进向前,等到到了进阶段开始进入中间这一层,坚持输入,从量变的积累持续到质变的飞跃,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风景。从这几年的教学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家长还是比较理性和尊重孩子的,刚开始可能也不是很清楚孩子的兴趣象限在哪里,可以多体验尝试,也比较能够探讨和老师的专业意见参考交流,所以在沟通反馈中,课上课下练习中,也可以更好的发掘孩子的兴趣方向和潜力倾向。如果不是很感兴趣,也不太会也不要强求孩子。如果孩子确实是比较感兴趣的,家长和老师也都会跟孩子做好沟通,如果决定要学,就不能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够一时热度然后哭闹耍赖。即使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到记住或做到他们的承诺,但是至少也是一个让他们自己做决定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和意识培养。刚开始学习的过程中,确实会比较快乐,学习内容是循序渐进的,刚开始他们不会觉得太难,每次稍微能够上一些难度的,通过一些努力也就能够得到,所以大脑的奖励机制也在不断激励孩子们向前。进入基础阶段以后,一方面会开始上一些难度,另一方面基础的练习确实需要不断通过重复去打磨和真正掌握指尖的能力,而不仅是停留在理解知道的层面,所以相对来说会有点枯燥。但是这个阶段是量变积累输入的关键阶段,所以需要稳定增进输入量不断,阶段性挑战一些比较大的难度,孩子可能就会感受到来自于学习的苦。这个阶段家长的坚持,老师的引导和方法,就会非常重要了,如果任何一方让孩子觉得有空子可以钻,或者方法不得当,可能坚持的过程会更痛苦,也更容易厌弃。所以核心是要带着孩子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会有苦才能收获甜的,无论是蜜糖还是巴掌,都是为了帮助他坚持到体验到甜的时候,走过第一个学习与收获的完整闭环体验,之后他们就能够知道,苦后面确实有甜,再坚持的时候也不会那么难了。一般小朋友在坚持第一年的时候是比较艰难一些,因为第一年大多都在打基础,在培养习惯,在提升能力,但是还不到有收获的时候,比如比赛,比如考级,比如在学校等公开场合可以solo一段收获艳羡的目光等这些对于孩子的学习有比较大的正向激励的阶段性成果感受。等到坚持到第一次考级通过,第一次被选送进比赛,第一次有比赛的名次,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表演,第一次在夏令营中即兴弹琴收获掌声......等等,孩子的正向激励也会逐步上来,遇到上更大的难度和挑战的时候,也往往会被自己的过往经历所自我激励,不怕困难,不怕挑战,因为有过赢和收获的经历,所以主观上也会更愿意向前探进和尝试挑战,而且在这个阶段练琴已经变成了一种日常习惯,晚上回家做作业练琴是日常需要完成的,偶尔侥幸想钻空子的时候,会被家长提醒或骂,上课会被老师检视,经历过一次以后,也会逐步打消这种想法,毕竟这样的感觉比起偷懒后的短暂愉快感,还是难受感更强烈一些。小时候一同学琴的小伙伴,也不是都坚持下来了,有些确实中途放弃了,不过,等到现在他们工作稳定了,有一些自己的时间了,不管是买个电钢还是想入手钢琴再找老师重新捡起来,也时不时地都会看到他们周末分享一些自己弹琴的视频,哪怕不是很复杂的曲目,但是至少他们会很欢喜那些喜欢的或者好听的旋律从他们的指尖流淌而出的感受再次拥有。所以,有时候音乐和钢琴可能就是一颗种子,只要种下去了,有阳光雨露的时候,就会萌芽,生长,壮大......
这是一位有10年钢琴陪练史的琴童家长写给琴童家长的话,字字珠玑,每一句话都透着真诚。我们曾经满怀疑问到处询问名师,但是没有找到答案。我们也曾经看遍各种琴童家长必看书籍,但是仍没有解决孩子不爱练琴的问题。老师、朋友、同事不懂和不会教我们的那些关于孩子学钢琴的那些道理——却是琴童家长们不得不知的必修课。1、放平心态,切勿急于求成家长要明确让孩子学琴的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学琴陶冶性情、增加艺术修养、多点生活情趣呢?还是想让孩子走专业道路,长大后成为演奏家呢?不管出于哪种目的,家长都不要急于求成。不少家长在孩子学琴之初就问老师:“我们家孩子什么时候能参加器乐比赛呀?学一年能考出三级或五级吗?我同事家那孩子刚学8个月就要考三级了……”在这样的压力下,琴童能不厌烦学琴吗?父母不要让自己的虚荣心过多地掺杂到孩子学琴中去。考级只是一把衡量琴童学琴进展的尺子,时间长了可以来量一下,天天围着标尺转,难免要犯拔苗助长的错。父母过高的期望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2、打好基础,循序渐进不管学什么乐器,其学习进度和内容都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有很多业余琴童在父母功利和攀比心态的引导下,以考级教材为主,天天为了考级而练琴,练习内容以规定的音阶、练习曲、复调、大型乐曲为主。不管是手指的技术性,还是曲子的音乐性都是畸形发展,知识结构不系统、不完整,遇到的就学一下,没遇到的就成为盲点。这样的琴童是得不到长足发展的!刚开始学琴应以打基础为主,等到琴童的手指条件和综合素养达到相应的程度自然就会出成绩。3、兴趣跌停板,励志很关键事实证明,学琴之初,很多琴童的兴趣都是呈波浪型的,有巅峰期也有低谷期。当孩子遇到喜欢的曲子、技术难度又适合时,就会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地练琴,且陶醉其中。当孩子遇到“不好听”的或技术要求超出能力所及的曲子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不能专心练琴,甚至退缩。孩子正处在天真活泼、不谙世事的时期,在心智、兴趣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父母的思想观念对孩子的早期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此时,家长不要陪着唉声叹气或轻言放弃,而要及时鼓励,讲一些知名音乐家小时候的励志故事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多听或看示范演奏,找找弹不好的原因,把难点化整为零,一天解决一个,相信琴童很快就能走出兴趣低谷。4、规律化练琴,什么都不耽误有不少这样的琴童:悟性很好、接受速度很快,可下次回课时,却只能勉强弹完,完全不得要领。原来,这类琴童练琴时间很随意,放学回家后先玩再吃饭、写作业,临睡了才想起来还没练琴,匆忙弹一会就算完成任务了;或者迫于父母压力,回家后先练琴,但练琴时想着玩,玩的时候又觉得琴还没练好!这种乱而无序的练琴方法往往会出现练琴时间也不少,但总是事倍功半。父母应当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把自由玩耍、做作业、练琴的时间划分并固定下来。每天练琴的时间固定后,轻易不变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孩子会觉得练琴是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偶尔不练琴反而会觉得少点什么。长期坚持,兴趣就会变成习惯,而当习惯成自然时,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就会变得轻松起来。孩子玩的时候就尽情地放松,学习和练琴的时候也能专心地学、投入地练,做一个学习、练琴、玩耍三不误的琴童。5、营造良好的学琴环境环境造就人,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有序、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一些家长忙于生意或事业,即便在家也是电话不停、朋友不断,对孩子只有一句:“快去练琴!”在这种得不到切实的重视、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下生长,琴童是无法安心、投入地练琴的,弹出来的曲子也是急急忙忙、毛毛躁躁,毫无乐感可言。家长热爱音乐,才能感染孩子。学琴之初,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学,这样不仅能和孩子一起学习基本的弹奏常识和乐理知识,还能给予孩子帮助。孩子弹错,家长也能听出点门道来。平时,可一起搜集并欣赏一些易懂的或目前正在弹奏的曲子,增加亲子之间的共同语言。6、该放手时就放手有这样一个小琴童:视唱谱子时,必须由妈妈带着一起唱。练琴时,遇到不认识的音符就向妈妈招手:“妈妈,这个音符唱什么来着?”这种过度依赖的琴童,总有一天会像一台缺油的机器在漫漫的学琴路上戛然而止。所以,在学琴之初,我们就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自己能做的,决不代替。先从小事做起,打开琴盖、放乐谱、擦拭乐器等都要让孩子自己做。视唱曲子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唱,遇到不认识的音符,可找出大谱表让孩子从学过的最简单的音符开始,自己说出音符的唱名,这样记忆才深刻。尽量让孩子自己练琴,即便在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家长也不要总是打断他,这样孩子很容易分心,等到他弹完一遍,再指出错误并单独练习效果会更好。在听到孩子弹出的曲子风格和自己的理解有所差别时,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改正”,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不要让家长的固化思维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当孩子弹出优美动听的曲子时,还要做他忠实的粉丝,给予表扬和支持,这样会让孩子从成就感中体会练琴的乐趣。7、给琴童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举办家庭音乐会是给琴童搭建交流平台的好方法。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学琴时间不长,弹不出像样的“大曲子”参加音乐会,会没“面子”。这种想法是成人化的、有失偏颇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的功利心。在孩子学琴一段时间后,让他们多结交琴友,互相交流学琴心得很有用。不要把孩子关在家里蒙头练琴,而成为“井底之蛙”。举办家庭音乐会时,可以先找一些和自家孩子琴龄相同、水平相当的琴童一起表演,让琴童们在观众的掌声中获得自豪感,并形成竞争、交流的氛围。再找几位水平在自家孩子之上的大琴童来客串表演,让小琴童在观摩学习、欣赏的同时,能看到自己的未来,这样更容易激发出孩子学琴的兴趣和练琴的动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后悔让孩子学钢琴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