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版的卡巴迪是否合适给孩子们作为推广运动?

说起“卡巴迪”,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但说起“老鹰捉小鸡”,相信很多人都会会心一笑,那可是满满的童年回忆啊。在亚运会上,有个项目就和“老鹰捉小鸡”很像,那就是卡巴迪。6月1日-6月6日,“韵味杭州”2023年全国卡巴迪冠军赛将在萧山瓜沥文体中心体育馆举行,这是卡巴迪作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来,我国举办的首届卡巴迪高规格亚运模式的国家级赛事,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8支参赛队伍、235名运动员和教练员、70名技术官员参与赛事,设有男子(85公斤级以下)和女子(75公斤级以下)两个项目,共角逐2块金牌。5月28下午,赛前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本次赛事筹备、运行和保障等相关情况,并推介了卡巴迪赛事的亮点。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下,这个卡巴迪和老鹰捉小鸡有什么不一样呢?什么是“卡巴迪”?卡巴迪起源于亚洲民间,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风靡于西亚、南亚一带。运动形式上类似于中国民间“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但卡巴迪是一项对抗性非常强的集体运动,对运动员的肺活量、柔韧性、反应速度、身体的敏捷性等素质要求很高。据卡巴迪竞赛技术运行主任薛保红介绍,“其实在我国民间一些‘狼捉羊’‘打仗’‘攻城’等儿童游戏都和卡巴迪有着类似的特点,这些游戏遍布大江南北,绵延至今,因此我国开展卡巴迪项目虽然时间不长,但发展得速度很快。我们现在为了让卡巴迪这个项目更通俗易懂,所以往往用‘老鹰捉小鸡’来做比喻,但这个项目和‘老鹰捉小鸡’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卡巴迪比赛在两支队伍中进行,每支队伍有12名队员,其中7名为首发队员,其余5名为替补队员。双方在一块矩形的场地上进行比赛,不需要借助任何的器械设备交替进行进攻。运动员以“进攻者触碰防守者身体和防守者捉住进攻者”为攻守目标,简易的场地器材和直观的目标能够让人在短短几分钟尝试后迅速展开对抗。简单来说,比赛开始后,进攻方进入对方半场发动进攻,进攻队员如果触及一名或多名防守队员并顺利返回己方半场,被触及队员被判罚出场,进攻方触及几人得几分,同时复活几名队员上场(场上最多为7名队员);如果进攻队员中断喊唱或者被抓住,不能顺利返回己方半场,则被罚出场,对方得1分且复活1名队员。这个过程中,场上运动员为了触碰对方会出现类似击剑一样的试探场景,也会有类似橄榄球比赛中的抱摔、摆脱动作,因此体力消耗极大,这是一项集力气、团结和智慧于一体的综合较量,被誉为“奔跑的格斗技”。有意思的一点是,比赛中进攻队员需要一边呼喊“卡巴迪”这个词,一边实施攻防,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稍有疏忽,就可能忘记呼喊口号造成犯规丢分,持续呼喊对运动员肺活量和呼吸能力要求极高,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攻防中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脑同步,手脚协同”。卡巴迪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平衡性对抗,因为在进攻时,是1个人面对对方全体队员的一次挑战,是个人与团队之间进行快速攻防转换的运动,一人对多人的比赛特点决定了每个运动员都要有极强的综合素养,以随时应对多人围攻一人和一人攻击多人的局面。进攻中蕴含着防守,防守中隐藏着进攻。小城办大赛 “网红”亚运场馆赛事不断本次全国卡巴迪冠军赛的举办是我国卡巴迪运动事业的创新突破,是将被载入史册的里程碑事件。赛事目标是将瓜沥打造成中国卡巴迪之乡和卡巴迪运动产业特色镇,以亚运会高标准为要求,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场馆化组织运行,实现“突出特色、检验场馆、锻炼队伍、有序运行、高效联动”的杭州亚运会测试目标,为亚运会卡巴迪运动的成功举办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瓜沥文体中心位于萧山瓜沥新区核心地段,西临七彩未来社区、北临瓜沥镇政府、东临瓜沥商业中心,距离杭州亚运村约20公里。场馆于2017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包括主副馆,主馆为比赛馆,呈椭圆形,占地1.4万平方米,共三层,可容纳观众席座4600个,副馆为训练馆,呈方形,占地0.5万平方米,共五层。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期间,瓜沥文体中心将承办亚运会武术(9.24-9.28)、卡巴迪(10.2-10.7)项目和亚残运会跆拳道(10.23-10.25)项目,届时将产生27枚金牌(武术15枚,卡巴迪2枚,跆拳道10枚)。附:赛程“转载请注明出处”钱江晚报482万获赞 88.3万粉丝30年一贯靠谱!新闻快、资讯多、服务全!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比赛开幕式现场。 张煜欢 摄中新网杭州6月1日电(张煜欢 郭天奇)6月1日,“韵味杭州”2023年全国卡巴迪冠军赛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瓜沥文化体育中心开幕,来自全国的18支参赛队伍、237名运动员和教练员、70名技术官员参赛。比赛现场。 张煜欢 摄本届比赛也是卡巴迪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来,中国首次举办卡巴迪高规格亚运模式的国家级赛事。比赛严格按照亚运会卡巴迪竞赛项目设置要求,设有男子(85公斤级以下)和女子(75公斤级以下)两个项目,共角逐2块金牌。比赛现场。 张煜欢 摄“卡巴迪”起源于亚洲民间,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风靡于西亚、南亚一带,运动形式上类似于中国民间“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但卡巴迪是一项对抗性非常强的集体运动,对运动员的肺活量、柔韧性、反应速度、身体的敏捷性等素质要求很高。赛后首场新闻发布会现场。 张煜欢 摄开幕式结束后,瓜沥文化体育中心迎来了男子A组的第一场比赛,这也是本次冠军赛的揭幕战,由云南大学代表队迎战安徽师范大学代表队。比赛中,安徽师范大学代表队展现了极强的进攻能力,一度将比分优势扩大到15分。下半场比赛云南大学代表队及时调整,快速追分,但最终安徽师范大学代表队还是保持住了领先优势,以60比37大比分取胜。“卡巴迪需要一定的技巧,在比赛过程中,队员需尽可能躲避和触碰,得分的关键点就在于触碰对手后能否安全返回。”安徽师范大学代表队教练员袁铜墙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卡巴迪运动中队员的身体条件不一样:臂长、腿长、个子高等的队员在进攻中更有优势,更易触碰到对手;高大壮实的队员则在防守中更具优势。教练员需根据队员的身体条件对出场队员进行合理搭配,以此最大程度发挥出团队的优势。“卡巴迪是一项非常优质的运动项目,其融合了很多运动元素,同时作为足球、篮球等团队运动的辅助性训练,卡巴迪也有相当高的价值与意义。”袁铜墙说。云南大学代表队(白)对阵安徽师范大学代表队(蓝)。 王刚 摄“本次大赛的场地很棒,观众也在一直给我们加油鼓劲,氛围特别好。同时特别感谢专业的裁判,让我们体验到国际标准下的卡巴迪判罚标准。”安徽师范大学代表队队长董宇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比赛中双方队员都体现出极佳的体育拼搏精神和状态,在场上灵活应对一切情况,这或许也是卡巴迪的魅力所在。云南大学代表队(白)对安徽师范大学代表队(蓝)开展防守。 王刚 摄观众李晶(化名)说,在没有接触卡巴迪之前一直认为这就是普通的“老鹰捉小鸡”游戏,而在观看过正式比赛之后,发现“心情一直被比赛牵着走”,卡巴迪远比“老鹰捉小鸡”要激烈和复杂,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这是一届具有特殊意义的冠军赛,不仅是对杭州亚运会卡巴迪项目运行全流程、全要素、全场景的测试,更是中国卡巴迪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开幕式上,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竞技体育工作部主任、杭州亚运会卡巴迪竞赛副指挥长周卫中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比赛的举办,进一步增强人们对卡巴迪运动的知晓度、兴趣度和参与度,扩大参与规模。(完)中国新闻网2732万获赞 494.1万粉丝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官方账号
2018-08-25 15:09
来源: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孙牧宁):卡巴迪是2018年印尼亚运会中国代表团没有参加的两个项目之一,而这一运动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十分流行。本届亚运会的男子卡巴迪赛场爆出了不大不小的冷门,亚运七冠王印度队未能进入决赛,而连续两届亚军伊朗队则在24日的决赛中以26:16击败韩国队,终于尝到了冠军的滋味。
卡巴迪是源自印度的体育运动,“卡巴迪”本身是旁遮普语,有人戏称这项运动是印度版的“老鹰抓小鸡”。卡巴迪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很接地气,也非常适合在民间普及。
卡巴迪比赛场地长12.5米,宽10米,中线将场地分开,双方各占一边。比赛时,运动员需要在一个呼吸过程里面连续高喊“卡巴迪、卡巴迪”,通过攻入对方场地界线,尽可能多地接触对方防守队员来得分。
而防守队员被接触后,可以在进攻时间结束前扑杀进攻队员,而进攻队员只有安全返回己方半场的情况下才能得分。一旦进攻成功,被进攻队员碰触过的防守队员要被“逐出”,直到己方得分,才能够按照顺序依次复活继续比赛。
然而,有效扑杀必须在界内进行,一旦将进攻队员扑杀在界外,则所有参与扑杀的防守队员都会被判出局。
每支球队派出12名队员参赛,其中7名为场上队员,5名为替补队员,比赛分为上下半场,成年男子比赛每半场20分钟,成年女子比赛每半场15分钟。完成半场比赛后,中间休息5分钟,双方交换场地。由于卡巴迪队员动作敏捷,场上形势瞬息万变,因此比赛颇具观赏性。
亚运会卡巴迪项目也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虽然男子卡巴迪项目在1982年就首次作为表演项目入选亚运会,但直到1990年北京亚运会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而女子卡巴迪则在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上被列为正式项目,可以说中国是卡巴迪运动的福地。然而,在中国卡巴迪运动还处于发展阶段。印度是这一项目当之无愧的霸主,截止上届亚运会,印度队包揽了7届亚运会中男女卡巴迪项目所产生过的全部9枚金牌。从东亚地区来看,日本和韩国开展这项运动较早,也曾分别获得过一枚男子卡巴迪铜牌。
可以说,今年亚运会男子卡巴迪赛场爆出了不大不小的冷门,7冠霸主印度队没有进入决赛,而连续两届亚运会在决赛中败北的伊朗队则终于尝到了冠军的滋味。同时,韩国队也是首次进入这一项目的决赛。
亚运会是一个亚洲文化展示的舞台。亚运会竞赛项目中,有来自中国的武术,来自日本的柔术,来自朝鲜半岛的跆拳道,来自印尼的班卡苏拉,在东南亚地区盛行的藤球和来自南亚大陆的国民运动卡巴迪。多元文化是亚洲文化的特色,而在这多彩的亚运会中,总还有你没有了解过的亚洲。
作者:孙牧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常亚运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