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至2022贵州省贵州旅游人数统计次和旅游总收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迈点
2022年,国内疫情多点频发、持续不断,疫情防控政策力度加大,人们旅游出行受限,严重影响了旅游市场的正常经营与恢复。多家旅游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亏公告,亏损成为过去一年的主旋律。2022年是三年以来旅游业受疫情影响最深、行业景气度最弱的一年,全年国内旅游市场整体疲软,同比下降及负增长为主基调:国内旅游总人次25.30亿,同比下降约两成;国内旅游收入2.04万亿元,同比下降30.0%,创疫情三年以来最低;人均每次旅游消费806.32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2.96元,降幅10.34%;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度跌破2%;各节假日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均为负增长。
01 国内旅游市场总体情况
1.国内旅游人数同比下降约两成
2022年,旅游业持续受到疫情的全面重创,经历了自2020年以来最艰难、煎熬的一年,全行业经历了发展的低谷与“至暗时刻”。从2020年至2022年的国内旅游人次具体数据分析可知:2020“新冠元年”,国内旅游总人次为28.79亿人次,呈断崖式下滑,同比下降52.1%;2021年疫情缓解,旅游行业有所恢复,国内旅游总人次32.4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3.67亿人次,同比增长12.8%,恢复到2019年的54.0%;2022年疫情多点散发、持续不断,人们旅游出行受限、跨省游“熔断”,国内旅游总人次25.30亿,比上年同期减少7.16亿,同比下降22.1%,恢复到2019年的42.12%。由此可见,2022年国内旅游总人次为疫情三年来最低。
从各季度国内旅游人数情况来看,与2021年相比,各季度国内旅游人次均有所下降,其中:一季度表现最好,平稳开局;二季度国内多地爆发疫情,扰乱旅游市场复苏节奏,旅游人次骤降;三季度为旅游旺季,受暑期游、中秋小长假的助推,相比二季度有所回暖,但仍弱于2021年同期;四季度冬季旅游淡季影响明显,国内旅游人数为各季度中最低。
从城乡划分来看,城镇居民是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2022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次19.28亿,比上年减少4.14亿人次,同比下降17.7%,占旅游总人次的76.2%;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次6.01亿,比上年减少3.03亿人次,同比下降33.5%,占旅游总人次的23.8%。从2016年至2022年间,以2019年为分界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次均大幅下降,且2022年农村居民旅游人次下降幅度高于城市居民。
2.国内旅游收入同比下降三成
2022年,国内旅游收入2.04万亿元,比上年减少0.87万亿元,同比下降30.0%。从2020年至2022年横向对比可知,2022年国内旅游收入为疫情三年来最低,仅恢复至2019年国内旅游收入的35.6%。
从城乡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看,2022年城镇居民旅游消费1.69万亿元,同比下降28.6%,占旅游总收入的82.4%;农村居民出游消费0.36万亿元,同比下降35.8%,占旅游总收入的17.6%。从2016年至2022年的旅游消费数据可知,城镇居民依然是旅游消费的主力军和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且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差距整体呈缩小趋势。
3.人均旅游消费小幅减少
2022年人均每次旅游消费806.32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2.96元,降幅为10.3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876.56元,下降13.17%;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消费599元,下降2.37%。对比2019年至2022年数据可知:2020年人均每次旅游消费金额大幅下降,2021年有所增长回温,2022年又小幅下滑。
从具体的城镇和农村居民细分情况看:同2020年相比,2021年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均有所增长,且城镇同比增幅稍高于农村;同2021年相比,2022年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均有下降,且城镇同比降幅高于农村,二者相差约11个 百分点。
4.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同比均为负增长
2019年以前,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速高于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速,以2020年为转折点,出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速低于旅游人数同比增速的“反转”现象;伴随疫情影响减弱、居民旅行需求的释放,2021年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速重回高于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速的状态;2022年,疫情持续不断,全国经济下行、失业裁员现象频发,人们收入大幅下降,旅游消费支出缩减,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速低于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速,二者相差约8个百分点。
5.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度跌破2%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巩固。2016-2019年国内旅游行业对GDP的贡献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自2020年疫情以来,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国内旅游出现很大波动,出入境旅游停滞,但总体来说,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支柱性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
2022年,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年GDP比重为1.69%,跌破2%,较2021年降低0.85%,为疫情三年来最低。未来,伴随疫情管控的全面解除、出境游重启,在各级政府及文旅部门一系列的纾困、帮扶及促消费政策作用推动下,旅游业将逐步加快恢复,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2 国内节假日旅游市场情况
2022年元旦全国旅游市场整体呈现平稳态势。“非必要不出行”带动“本地人游本地”,旅游市场近程化特征明显。受疫情影响,多地发布非不要不离省(市)等从严从紧通知,“就地过节”促使居民出行范围以短途、近郊、省内游为主。受近程化、本地游影响,居民出游距离和出游时间进一步缩短,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调查结果显示,选择300公里内出游游客达90%以上,较去年同期上升了3.75个百分点。
2022年春节假期,探亲访友、都市休闲、乡村度假、冰雪休闲成为市场主流。春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同比减少2.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91.98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9%,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56.3%。春节假期,自驾旅游、家庭出游、小团定制、“研学+非遗”成为假日出游的主流模式。此外,在冬奥热情持续高涨的带动下,以冰雪项目为主的冰雪游成为虎年春节假期的时尚新潮玩法。
2022年清明假期,受疫情影响较小的重庆、西安、昆明、乌鲁木齐、贵阳等西部地区出游热度增长较快,成为一大亮点。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541.9万人次,同比减少26.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8.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87.8亿元,同比减少30.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39.2%。据携程发布的《2022清明小长假出游洞察》显示,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西部旅游恢复领先东部20%,东西部旅游目的地的差距大幅缩小。旅游产品业态方面,城市微旅行热度不减、周边乡村旅游持续升温、户外露营成为新风潮。
2022年“五一”小长假“微旅游”“微度假”成为主流,“云展演”“云演艺”线上活动丰富多彩。据文旅部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1.6 亿人次,同比减少3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6.8 亿元,同比减少42.9%。出游特征层面:城乡居民出游的空间距离、停留时间和消费活跃度进一步收缩;乡村旅游热度走高,本地游客成为城郊民宿、露营地消费主力。
2022年端午假期,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受到游客青睐。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决策周期和出游半径缩短,城市近郊的度假型酒店、高品质乡村民宿及主题乐园周边酒店预订火热。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961.0万人次,同比下降10.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6.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8.2亿元,同比下降12.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5.6%,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2022中秋假期表现平淡,恢复不及2021年同期水平。处于暑期和国庆节假期中间的中秋节加周末的三天假期,受旅游消费需求的“前收后移”影响而显得相对平静。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中秋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340.9万人次,同比下降16.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2.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6.8亿元,同比下降22.8%,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0.6%。中秋节假期的游客平均出游半径117.4公里,同比下降5.0%;游客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7.8公里,同比下降20.6%。值得一提的是,夜游、露营、主题公园成中秋游玩焦点。
2022年国庆,受疫情形势及各地防控政策变化的影响,国内旅游市场主要指标进一步回落,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同比减少18.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60.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同比减少26.2%,恢复至疫前同期的44.2%。从数据上看,此次国庆黄金周无论是出游人次还是行业总收入均为疫后三年同期最低。
由上表可知,2022年各节假日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均为负增长,其中“五一”假期的旅游收入同比下降最高,为-42.9%,主要受各省市疫情防控力度增强影响。从与2019年同期水平相比,旅游人次的恢复程度整体高于旅游收入,其中端午假期的旅游人次恢复水平最高,具体为86.8%,与端午期间各省市恢复跨省团队游密切相关。
以国庆假期为例,从已公布数据的12个省(直辖市)表现来看:旅游接待人数层面,湖北省国庆假期旅游接待人数最多,为4384.54万人次,以省内游为主;其次是四川省,全省国庆假期累计接待游客4326.33万人次,同比下降35.54%;其余达2000万人次以上的省市包括河南省、浙江省、福建省、辽宁省。排名前十的省份合计接待游客约2.69亿人次,占全国的63.74%。旅游收入层面,浙江省国庆假期国内收入位列第一,为361.5亿元,同比增长28.88%,在一众同比下跌的省市中表现优异;湖北省国庆假期国内旅游收入239.03亿元,排名第二;国庆黄金周国内旅游收入达百亿以上的省市还包括福建、河南、四川、云南、湖南和辽宁6个省份。
03 部分省市2022年旅游市场表现
目前,全国部分省市已召开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并先后公布2022年全年旅游“成绩单”,具体表现如下:
湖南省:2022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4.35亿人次,同比增长0.97%,恢复到2019年的90.0%,好于全国23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收入6487.96亿元,同比下降0.85%,恢复到2019年的85.4%,降幅好于全国30.8个百分点。
江苏省:据综合测算,2022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5.34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263.82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达2021年的75.5%和79.4%。其中,前三季度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恢复到2019年的六成左右,恢复程度分别高于全国14.6、13.2个百分点。
宁夏自治区:2022年宁夏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172.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0亿元,较2021年同期分别增长4.58%、13.40%,总体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安徽省:2022年,安徽省多措并举推动旅游经济恢复增长,全省接待国内游客4.9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40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60.5%和5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常州市:2022年常州市全年接待游客637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38.9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80.1%和79.5%,恢复率全省第三、苏南第二。2022年度,常州文旅在政策扶持、业态创新、产品更新、节事复兴等方面均交出了近年来最优成绩单。
荆州市:2022年全年接待游客5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0亿元,实现了疫情影响下文旅产业平稳发展。
柳州市:2022年成功打造了紫荆花城、柳州螺蛳粉、工业旅游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名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据统计,2022年全市接待游客5688.11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649.70亿元。
04 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展望
自2022年末以来,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旅游出行限制全面解除,旅游业复苏拉开帷幕。其一,2023年春节,国内旅游市场实现“开门红”,奠定了全年旅游经济“高开稳增,持续回暖”的市场基础。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了出游人次与旅游收入“双增长”的喜人成果。各地消费者的出行需求大幅上升,旅游热情加速释放,中长线休闲度假快速回归,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其二,出境团队旅游重新启程,必将为我国旅游市场复苏再鼓一把劲、再加一脚油。据文化和旅游部通知,自2023年2月6日起,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这标志着受疫情影响,从2020年1月24日起暂停3年的出境团队旅游业务有序恢复。其三,开年伊始,全国各地政府及旅游部门纷纷出台政策以加快旅游业的全面恢复振兴。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力拼经济”成为各地年度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重振旅游经济亦成为各地稳增长、扩内需、强信心的“必选动作”。海南、云南、江西、江苏等20余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推动文旅消费新热点促进服务业提质扩容和消费回暖升级。
寒冷的季节即将过去,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国旅游业复苏振兴的步伐正在加速,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信心持续提振。展望2023,“重振和复苏”将是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主旨,中远程旅游及出境旅游、商务会议旅游需求等逐步回归,家庭度假、养生健康、近郊休闲、户外露营、亲子研学等旅游需求增加,各文旅企业应修炼内功与做好准备,加大和创新品质度假、城市休闲、亲子体验、文化研学、户外自驾、商务考察、运动康养等旅游产品供给,抓住七八月份避暑旅游和研学旅游时间窗口期以及清明、端午、中秋、国庆等假日旅游市场机会,争取推动国内旅游市场尽快进入全面恢复新通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贵州榕江县——村超起源地,这个全县38.5万人的县城,有接近5万人会踢球。几十年来,榕江县群众坚持的足球运动在今年,终于为众人知晓,估计连中国足协都没有想到,这个只有30多万人的小县城,却有20支队伍,打比赛的时候还要分两个小组进行。村超火了,榕江县也火了,黔东南和贵州也更火了。每逢比赛开踢,十里八乡的人就挤满看台,全国各地大批游客也蜂拥而至。这项发源于民间的业余足球赛事,确实让当地旅游业收到了一波不小的流量红利。有前去打卡的视频博主甚至质疑:这么火爆的村超为什么不收门票?揽客车竟然免费?人流量很大的摊位居然不收费?不仅如此,贵州省过路费半价,而且对于外地游客,贵州省省内所有A级景点也半价,位于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枣山路的黔灵山公园是国家4A级景区,本来门票才5块钱,现在直接降到两块五,要是这样靠门票经营,贵州人还要不要过日子?原来,贵州人对于外地人优惠由来已久,贵州刚发布的“2023多彩贵州夏季避暑旅游优惠政策”显示,今年暑假期间,不仅对老人、小孩和学生免票,还对全国所有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居民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享受贵州省内国有A级旅游景区门票减半优惠(不包括温泉景区门票和景区内特许经营性项目),外省自驾游游客还能享受高速通行费半价的优惠。很显然,这样的优惠力度不能仅仅用友好来形容了,只能说太划算了,这个暑假,不去贵州都不行了。贵州推出这样的旅游优惠活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就在去年年底,贵州为了推广“冬游贵州”,377家A级景区免头道门票,参与活动的景区有知名景区如黄果树旅游景区、荔波樟江旅游景区、青岩古镇景区等全部9家5A级景区和95家4A级景区,放眼整个中国,也是难得一见。最新数据显示,贵州省目前拥有A级旅游景区共计554家,免票景区不少,门票只要十几元的旅游景区比比皆是:花溪青岩古镇、修文桃源河、修文县苏格兰牧场、花溪夜郎谷、赤水丙安古镇等等,除了像黄果树、梵净山这样的知名5A景区票价都在100多之外,贵州绝大部分的旅游景区门票,可以说是很亲民了。迎客进门,首先要门好进,旅游景区票价和消费过高,也只能做一次“薅羊毛”的买卖,在其他地方还死死抱着门票经济不放的时候,贵州早就把免票和优惠模式玩的明明白白,加上村超、村BA等特色活动的加持,贵州旅游不火才怪。这也就不难看出,为什么,《2020年国庆中秋全国各省区市旅游收入排行榜》贵州以367.21亿元的旅游收入排第一,2019年旅游总收入10强贵州排名第四。经济并不发达的贵州,在旅游业发展上,却超出隔壁四川和云南两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不得不说,还是有一套的。这其中的秘诀恐怕还是,真正把游客当客人。和那点门票和路费比起来,在贵州住好玩好吃好才是最能花钱的,贵州少数民族的待客之道放在发展旅游上,其实就是旅游业崛起的法宝,这也是其他地区所欠缺的点。
2022年,国内疫情多点频发、持续不断,疫情防控政策力度加大,人们旅游出行受限,严重影响了旅游市场的正常经营与恢复。多家旅游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亏公告,亏损成为过去一年的主旋律。2022年是三年以来旅游业受疫情影响最深、行业景气度最弱的一年,全年国内旅游市场整体疲软,同比下降及负增长为主基调:国内旅游总人次25.30亿,同比下降约两成;国内旅游收入2.04万亿元,同比下降30.0%,创疫情三年以来最低;人均每次旅游消费806.32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2.96元,降幅10.34%;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度跌破2%;各节假日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均为负增长。一、国内旅游市场总体情况1.国内旅游人数同比下降约两成2022年,旅游业持续受到疫情的全面重创,经历了自2020年以来最艰难、煎熬的一年,全行业经历了发展的低谷与“至暗时刻”。从2020年至2022年的国内旅游人次具体数据分析可知:2020“新冠元年”,国内旅游总人次为28.79亿人次,呈断崖式下滑,同比下降52.1%;2021年疫情缓解,旅游行业有所恢复,国内旅游总人次32.4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3.67亿人次,同比增长12.8%,恢复到2019年的54.0%;2022年疫情多点散发、持续不断,人们旅游出行受限、跨省游“熔断”,国内旅游总人次25.30亿,比上年同期减少7.16亿,同比下降22.1%,恢复到2019年的42.12%。由此可见,2022年国内旅游总人次为疫情三年来最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各季度国内旅游人数情况来看,与2021年相比,各季度国内旅游人次均有所下降,其中:一季度表现最好,平稳开局;二季度国内多地爆发疫情,扰乱旅游市场复苏节奏,旅游人次骤降;三季度为旅游旺季,受暑期游、中秋小长假的助推,相比二季度有所回暖,但仍弱于2021年同期;四季度冬季旅游淡季影响明显,国内旅游人数为各季度中最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城乡划分来看,城镇居民是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2022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次19.28亿,比上年减少4.14亿人次,同比下降17.7%,占旅游总人次的76.2%;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次6.01亿,比上年减少3.03亿人次,同比下降33.5%,占旅游总人次的23.8%。从2016年至2022年间,以2019年为分界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次均大幅下降,且2022年农村居民旅游人次下降幅度高于城市居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国内旅游收入同比下降三成2022年,国内旅游收入2.04万亿元,比上年减少0.87万亿元,同比下降30.0%。从2020年至2022年横向对比可知,2022年国内旅游收入为疫情三年来最低,仅恢复至2019年国内旅游收入的35.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城乡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看,2022年城镇居民旅游消费1.69万亿元,同比下降28.6%,占旅游总收入的82.4%;农村居民出游消费0.36万亿元,同比下降35.8%,占旅游总收入的17.6%。从2016年至2022年的旅游消费数据可知,城镇居民依然是旅游消费的主力军和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且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差距整体呈缩小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人均旅游消费小幅减少2022年人均每次旅游消费806.32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2.96元,降幅为10.3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876.56元,下降13.17%;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消费599元,下降2.37%。对比2019年至2022年数据可知:2020年人均每次旅游消费金额大幅下降,2021年有所增长回温,2022年又小幅下滑。从具体的城镇和农村居民细分情况看:同2020年相比,2021年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均有所增长,且城镇同比增幅稍高于农村;同2021年相比,2022年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均有下降,且城镇同比降幅高于农村,二者相差约11个 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同比均为负增长2019年以前,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速高于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速,以2020年为转折点,出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速低于旅游人数同比增速的“反转”现象;伴随疫情影响减弱、居民旅行需求的释放,2021年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速重回高于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速的状态;2022年,疫情持续不断,全国经济下行、失业裁员现象频发,人们收入大幅下降,旅游消费支出缩减,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速低于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速,二者相差约8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度跌破2%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巩固。2016-2019年国内旅游行业对GDP的贡献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自2020年疫情以来,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国内旅游出现很大波动,出入境旅游停滞,但总体来说,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支柱性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2022年,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年GDP比重为1.69%,跌破2%,较2021年降低0.85%,为疫情三年来最低。未来,伴随疫情管控的全面解除、出境游重启,在各级政府及文旅部门一系列的纾困、帮扶及促消费政策作用推动下,旅游业将逐步加快恢复,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国内节假日旅游市场情况2022年元旦全国旅游市场整体呈现平稳态势。“非必要不出行”带动“本地人游本地”,旅游市场近程化特征明显。受疫情影响,多地发布非不要不离省(市)等从严从紧通知,“就地过节”促使居民出行范围以短途、近郊、省内游为主。受近程化、本地游影响,居民出游距离和出游时间进一步缩短,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调查结果显示,选择300公里内出游游客达90%以上,较去年同期上升了3.75个百分点。2022年春节假期,探亲访友、都市休闲、乡村度假、冰雪休闲成为市场主流。春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同比减少2.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91.98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9%,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56.3%。春节假期,自驾旅游、家庭出游、小团定制、“研学+非遗”成为假日出游的主流模式。此外,在冬奥热情持续高涨的带动下,以冰雪项目为主的冰雪游成为虎年春节假期的时尚新潮玩法。2022年清明假期,受疫情影响较小的重庆、西安、昆明、乌鲁木齐、贵阳等西部地区出游热度增长较快,成为一大亮点。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541.9万人次,同比减少26.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8.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87.8亿元,同比减少30.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39.2%。据携程发布的《2022清明小长假出游洞察》显示,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西部旅游恢复领先东部20%,东西部旅游目的地的差距大幅缩小。旅游产品业态方面,城市微旅行热度不减、周边乡村旅游持续升温、户外露营成为新风潮。2022年“五一”小长假“微旅游”“微度假”成为主流,“云展演”“云演艺”线上活动丰富多彩。据文旅部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1.6 亿人次,同比减少3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6.8 亿元,同比减少42.9%。出游特征层面:城乡居民出游的空间距离、停留时间和消费活跃度进一步收缩;乡村旅游热度走高,本地游客成为城郊民宿、露营地消费主力。2022年端午假期,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受到游客青睐。 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决策周期和出游半径缩短,城市近郊的度假型酒店、高品质乡村民宿及主题乐园周边酒店预订火热。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961.0万人次,同比下降10.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6.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8.2亿元,同比下降12.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5.6%,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2022中秋假期表现平淡,恢复不及2021年同期水平。处于暑期和国庆节假期中间的中秋节加周末的三天假期,受旅游消费需求的“前收后移”影响而显得相对平静。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中秋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340.9万人次,同比下降16.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2.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6.8亿元,同比下降22.8%,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0.6%。中秋节假期的游客平均出游半径117.4公里,同比下降5.0%;游客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7.8公里,同比下降20.6%。值得一提的是,夜游、露营、主题公园成中秋游玩焦点。2022年国庆,受疫情形势及各地防控政策变化的影响,国内旅游市场主要指标进一步回落,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同比减少18.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60.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同比减少26.2%,恢复至疫前同期的44.2%。从数据上看,此次国庆黄金周无论是出游人次还是行业总收入均为疫后三年同期最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上表可知,2022年各节假日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均为负增长,其中“五一”假期的旅游收入同比下降最高,为-42.9%,主要受各省市疫情防控力度增强影响。从与2019年同期水平相比,旅游人次的恢复程度整体高于旅游收入,其中端午假期的旅游人次恢复水平最高,具体为86.8%,与端午期间各省市恢复跨省团队游密切相关。以国庆假期为例,从已公布数据的12个省(直辖市)表现来看:旅游接待人数层面,湖北省国庆假期旅游接待人数最多,为4384.54万人次,以省内游为主;其次是四川省,全省国庆假期累计接待游客4326.33万人次,同比下降35.54%;其余达2000万人次以上的省市包括河南省、浙江省、福建省、辽宁省。排名前十的省份合计接待游客约2.69亿人次,占全国的63.74%。旅游收入层面,浙江省国庆假期国内收入位列第一,为361.5亿元,同比增长28.88%,在一众同比下跌的省市中表现优异;湖北省国庆假期国内旅游收入239.03亿元,排名第二;国庆黄金周国内旅游收入达百亿以上的省市还包括福建、河南、四川、云南、湖南和辽宁6个省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部分省市2022年旅游市场表现目前,全国部分省市已召开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并先后公布2022年全年旅游“成绩单”,具体表现如下:湖南省:2022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4.35亿人次,同比增长0.97%,恢复到2019年的90.0%,好于全国23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收入6487.96亿元,同比下降0.85%,恢复到2019年的85.4%,降幅好于全国30.8个百分点。江苏省:据综合测算,2022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5.34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263.82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达2021年的75.5%和79.4%。其中,前三季度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恢复到2019年的六成左右,恢复程度分别高于全国14.6、13.2个百分点。宁夏自治区:2022年宁夏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172.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0亿元,较2021年同期分别增长4.58%、13.40%,总体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省:2022年,安徽省多措并举推动旅游经济恢复增长,全省接待国内游客4.9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40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60.5%和5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常州市:2022年常州市全年接待游客637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38.9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80.1%和79.5%,恢复率全省第三、苏南第二。2022年度,常州文旅在政策扶持、业态创新、产品更新、节事复兴等方面均交出了近年来最优成绩单。荆州市:2022年全年接待游客5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0亿元,实现了疫情影响下文旅产业平稳发展。柳州市:2022年成功打造了紫荆花城、柳州螺蛳粉、工业旅游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名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据统计,2022年全市接待游客5688.11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649.70亿元。四、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展望自2022年末以来,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旅游出行限制全面解除,旅游业复苏拉开帷幕。其一,2023年春节,国内旅游市场实现“开门红”,奠定了全年旅游经济“高开稳增,持续回暖”的市场基础。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了出游人次与旅游收入“双增长”的喜人成果。各地消费者的出行需求大幅上升,旅游热情加速释放,中长线休闲度假快速回归,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其二,出境团队旅游重新启程,必将为我国旅游市场复苏再鼓一把劲、再加一脚油。据文化和旅游部通知,自2023年2月6日起,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这标志着受疫情影响,从2020年1月24日起暂停3年的出境团队旅游业务有序恢复。其三,开年伊始,全国各地政府及旅游部门纷纷出台政策以加快旅游业的全面恢复振兴。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力拼经济”成为各地年度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重振旅游经济亦成为各地稳增长、扩内需、强信心的“必选动作”。海南、云南、江西、江苏等20余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推动文旅消费新热点促进服务业提质扩容和消费回暖升级。寒冷的季节即将过去,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国旅游业复苏振兴的步伐正在加速,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信心持续提振。展望2023,“重振和复苏”将是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主旨,中远程旅游及出境旅游、商务会议旅游需求等逐步回归,家庭度假、养生健康、近郊休闲、户外露营、亲子研学等旅游需求增加,各文旅企业应修炼内功与做好准备,加大和创新品质度假、城市休闲、亲子体验、文化研学、户外自驾、商务考察、运动康养等旅游产品供给,抓住七八月份避暑旅游和研学旅游时间窗口期以及清明、端午、中秋、国庆等假日旅游市场机会,争取推动国内旅游市场尽快进入全面恢复新通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旅游人数统计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