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到重庆骑自行车自行车骑行路况如何?

2018-04-26 13:01
来源:
重庆志愿者
4月23日深夜,重庆下起瓢泼大雨。39岁的东北汉子刘成易在新牌坊人行道的一个雨棚下搭起了帐篷。因为帐篷进了些水,24日一早,刘成义尽快收拾包袱,放进自行车后的拖车里,一路淋着雨开始自己新一天的骑行。
4月22日傍晚,刘成易经过南山隧道骑行进入主城。去年7月8日从烟台出发后,他靠着一辆自行车骑行了12000多公里。24日,他再次从大雨中出发,前往成都。“城市挺漂亮,坡多,骑车费劲。”这是重庆留给他的印象。
9个月骑行12000公里,走过11个省
△刘成义在地图上勾画出自己的骑行线路
4月23日早晨8点,刘成义在黄花园大桥的桥下醒来,为了避雨,那是他前一天专门寻找的扎帐篷的地点。把帐篷收起来,放进黑色自行车后装杂物的拖车,刘成义打开了手机地图,最终决定往渝北骑一段。
黑色自行车和拖车里的行李,是刘成义开始骑行后全部的家当。拖车里除了帐篷,还有遮雨布、一袋挂面、一个锅、一点调料、一套被褥和一张大大的全国地图。
地图上,黑色的签字笔笔迹,从山东烟台出发,一路沿海划到福建、浙江,在海南画了一个圈,又深入内地,一路到湖北,从利川进入了重庆忠县,这是刘成义过去9个月的旅程,一共11个省,经过他安放在自行车头的记录仪显示,骑行了约12000公里。
每天街头倒立表演,宣传“绿色出行”
△刘成义每天都会这样在街头表演倒立
上午10点,他骑车到了龙头寺公园。
过往行人不少,刘成义把车停在了人行道上,他从小拖车里拿出音响,放上音乐,走到车旁倒立起来。
一个头戴红色安全帽的男人在路边倒立,身边的自行车上是一副写着“绿色出行”的旗帜,自行的拖车上,用红色布料写着刘成义的直播账号。
他的表演吸引了三三两两的人过来围观,许多人都会瞅上一眼就离开,也有好奇的人会问他在干什么。“我在骑行中国,我要宣传绿色出行。”刘成义这样回答。
倒立个几分钟,遇到好奇的路人他站起来解释,解释完了再倒立,就这样到了12点多。刘成义觉得,“宣传任务”差不多了,起身在附近找饭吃。
午饭时间,刘成义安排的是直播时间。打开直播APP,刘成义迎来惊喜,“多了个粉丝,终于到400人嘞!”个人主页上写着“399+1”,那个红色的“1”,让他兴奋起来。
十来分钟后,直播结束,直播间从开始到最后都很安静。刘成义已经习惯,“去年11月开的直播,到现在礼物也只有十多块钱。”
一路上遇到很多好人,准备骑行去拉萨
△刘成义在地图上勾画出自己的骑行路线
“我骑行不是为了看风景,是为了宣传绿色出行!”这是人们询问他骑行目的时,他最常说的一句话。
在一般人眼里,刘成义的生活只能用“艰苦”来形容。因为是辞掉工作出来骑行,刘成义很节约,他从不住旅店,每天加上吃饭花销不到20块钱。“一路走来,遇到不少好心人。”
重庆主城的上一站,刘成义选在涪陵。他借了一家户外用品商店的门口搭帐篷睡觉,第二天一早他要离开时,户外用品店的老板拿来了一件新T恤,无论如何都要送给他,“你很棒,加油!”
过去的9个月,这样的热心人不时出现在刘成义的旅行中,有执意把他留在家中过夜的骑行前辈,也有听了他的故事硬塞给他几十块钱的路人。
靠着自己的坚持和路人的善意,刘成义来到了重庆。和往常一样,他只计划在这里呆一天。“又不是旅游。”
下一站,他的目的地是成都,他准备从成都进藏,然后从西宁往回骑。
关于未来,他也感到迷茫
△刘成义一路骑行到了重庆
“我要宣传”,在采访中,这是刘成义反复提到的话,用他的话说,是宣传“绿色出行”,不是宣传自己。对于很多人说他“想红”,刘成义并没有给出明确回应。
在这次骑行以前,刘成义是烟台一家手机零件制造厂的工人,住在离工厂三公里左右的出租屋里,每天骑车上班。“马路几乎天天都被私家车堵得不行,很多人明明只去一两公里外的地方,也要开车。”这让刘成义有了骑行中国宣传绿色出行的念头。去年7月,他辞掉了工作,开始用积蓄骑行。
最近,因为没有收入,刘成义的积蓄用得差不多了,他把以前借给别人的外债要了两千回来。“这至少可以用3个月,到拉萨肯定不成问题。”
但这之后呢?
刘成义没有想过,他说不知道会不会去打工,也不知道自己会到哪儿生活。
他的行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辞掉工作去骑行,你觉得可行么?昨天,记者以刘成义的故事采访了10位30岁左右的年轻人,其中7位觉得刘成义的决定和行为有失考虑,如果是自己,可能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
“我觉得,诗和远方是在自己有能力选择的情况下采取选择,不然只会给家人和爱人徒增担心和负担。”31岁的汪远介绍,自己也曾骑行西藏,但那是在自己换工作的间隙,对未来已经有了规划和具体的打算,“不然,谁来给任性买单呢?”
不过,也有人觉得,刘成义辞掉工作骑行的行为是一种勇气,“我们都向往过自己的生活,他成功了,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勇气承担自己的选择。”33岁的自驾游爱好者林先生这样认为。
而对于刘成义所想提倡的“绿色出行”,被采访者都表示赞同,“而且现在重庆三桥限号了,还不如选择公共交通。”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骑自行车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