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吃又简单的晚餐吗?

有人说,宝宝吃手说明孩子聪明,吃得越早越好;也有人说,宝宝吃手是焦虑不安的表现,甚至是异食癖,一定要制止。究竟哪种说法是正确的?面对宝宝频繁地把手塞进嘴里,家长一边担心卫生问题,一边担心吃手成瘾,到底该怎么做?这篇咱就一起来看看,孩子“吃手”的行为背后的意义。01宝宝吃手,可能是口欲期。婴儿期,2岁以前,尤其是4-12月龄,喜欢吃手和咬衣服的行为,通常称为“口欲期”——这是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性心理阶段(共五个)中的第一个阶段。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并非传统的“性”,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简单点说,他认为,婴儿在1-2岁以前,通常通过吮吸的行为获得本能的快乐。如果用婴幼儿发育发展的角度去看待,也可以称为“口腔敏感期”。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非常多的敏感期,比如视觉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等,抓住敏感期的“窗口”联系某一项技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口腔敏感期”,就是婴儿以口腔作为媒介来探索世界的时期。吃手,是宝宝的一种原始反射。在这个时期,孩子和外界建立关系的核心部位就是嘴巴。他们用口感受身边的一切物体,包括自己的小手、小脚、衣服、玩具。各种能吃的和不能吃的,他们都会放在嘴巴里一探究竟。他们不断练习使用嘴巴和舌头,练就口腔的基本技能。这个时期一般出现在4-12月龄,部分孩子可能会到18月龄甚至2周岁。那么,应该如何应对口欲期?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一辈,看到孩子吃手的行为就如临大敌,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把孩子的手从嘴巴里强硬地扯出来。殊不知,这可能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负面影响。口欲期得不到满足的宝宝,总会在未来某一个阶段去过度补偿。比如,成年以后,通过咬手指、过度吸烟、过度嚼口香糖等等方式,代偿口欲期应该得到的口腔满足。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顺应宝宝的天性+保护宝宝的安全。1. 耐心陪伴口欲期的宝宝,不要强硬地制止——这可能会让宝宝觉得是一种游戏,更加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关注。2. 给宝宝提供可啃咬的、安全清洁的物品,软硬适中,定期清洗——注意不要提供比宝宝口腔小的物品,以免误吞印发危险。3. 给予宝宝更多地爱抚和关注——满足宝宝爱的需求,转移对口腔敏感的注意力。02宝宝吃手,也可能是长牙齿。一颗硬硬的东西,顶破牙龈这样脆弱而敏感的部位,破土而出。据说,那滋味应该是酸+胀+痒。每次萌牙的不适,可能要持续一周左右。在这段时间,会发现宝宝口水哗啦啦,情绪哭唧唧,牙龈白花花。他们会需要咬各种东西,来缓解牙龈不适。这个时期的不适,一定要帮助宝宝缓解,不能坐视不理。可以给宝宝提供一些软硬适中的工具(牙胶、磨牙棒)。牙胶:可以把牙胶稍微降降温(裹个保鲜袋放进冰箱冷藏),会对宝宝牙龈有按摩和冰敷的效果。磨牙棒:有点类似饼干,可以吸掉一部分口水,也会有一些味道,能吸引宝宝吃下去,不像牙胶啃两口就扔掉了。上述行为会让宝宝晚上睡得好一点,避免出牙带来的不适影响宝宝的睡眠乃至生长 同时,宝宝的情绪会非常烦躁,不论白天黑夜,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安抚。03宝宝吃手,也有可能是问题的前兆,需要引起注意!比如,宝宝的焦虑不安情绪。吃手会使得孩子获得原始的天然的安全感,因而,在他们感到焦虑不安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大多就是吃手。代表焦虑的吃手,一定要制止和引导。但不要强制,也不需要通过涂抹辣椒水、芥末等极端方式。只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舒适、健康的环境,给他们带来有兴趣和有意义的事情即可。比如,有医生将吃手和吃衣服列入“异食”的行列,尤其是吃衣服的行为。孩子异食癖最常见的就是咬手指,啃衣服,吃泥土、石块、纸屑和树皮。最常见的原因,是微量元素缺乏。如果有此类现象,建议马上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微量元素缺啥补啥,别耽误了孩子的成长。日常,家长们需要为孩子合理膳食,均衡饮食结构,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孩子吃手,看似是非常普遍的行为,但背后蕴藏的学问,还是很多的。作为家长,要学的知识浩如烟海,要做的事情任重道远。于是,我努力将自己打造成育儿百科全书,致力于孕育心得分享,帮助更多的新手爸妈少走弯路~如果看了感觉有帮助,烦请点个赞再走~#宝宝护理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爱吃又简单的晚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