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广州红色革命圣地的红色文化基地,有哪些推荐的?

4月30日下午,在解放战争时期禺北地区第一个新民主主义团支部(共青团前身)的诞生地龙归街南村,广州市首个区级团史教育阵地——云青学舍正式揭牌开馆。▲ 随着礼炮声响起、红幕布揭开,云青学舍正式开馆为什么选址南村?据了解,南村这座古村落在800载春秋中积淀了浓厚的爱国情怀和优良传统,一间间平凡的砖屋瓦舍背后,还有不少热血青年参与革命抗争的历史故事,“红色基因”深深融入这片土地。1949年2月,禺北第一个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南村团支部在此秘密成立,并推动了团组织在广州地区的发展壮大,为迎接广州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快来!和小编一起康康这个红色文化新地标↓↓↓云青学舍区级团史教育馆云青学舍“像素级”还原了禺北地区解放战争时期的光辉团史,通过“禺北烽火”“秘密宣誓”“团有行动”“事业赓续”“影像展播”“红色邮局”等模块,集中展呈一批珍贵的历史物件及影像资料,再现南村青年投身革命事业的情境。▲ 云青学舍内呈线一批珍贵的历史物件及影像资料据悉,云青学舍将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四史”教育基地,分为三期推进建设,助力培养时代新青年。一期:云青学舍主体已经落成二期:计划对云青学舍门前的榕树下广场进行提升改造,形成云青学舍室内室外联合体,开设“五老”榕树下讲习所、榕树下直播、集装箱红色书吧、榕树下红色拍照打卡点、榕树下成人礼等系列特色内容。三期:计划活化利用云青学舍附近的南村孖祠堂、南村蟠龙书舍等老书院、旧居旧址,串联成片,打造“青马”书院和青年红色素质拓展基地。接下来,团区委、龙归街将联合南村继续深挖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形成独具南村特色的红色教育路线,共同打造好青年的“红色加油站”,建设白云红色文化新地标。▲ 当天,龙归街辖内20名优秀新团员发出庄严的入团誓言。云青学舍开馆后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每周二、三、四上午9:30-11:30,每周六下午2:30-4:30;● 学舍地址: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南村村蟠龙西街(大榕树旁);● 联系电话:86236305 、36318579。南村团支部的前世今生1949年2月的一个深夜,南村的几位青年学生周杜南、周自强、周山、黄炳才、周烈雄等来到新村小学的一间课室。桌上放着一盏煤油灯,四周壁窗挂上黑布,不留一点光以免被人察觉。简陋的会场里庄严肃穆,几位同学举起右手宣誓,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在介绍人司徒彤、监誓人周伯尧的见证下,禺北第一个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南村团支部在此秘密成立。自此,团员们积极开展宣传斗争,深入发动群众参加革命,秘密搜集、传递情报,并捐钱捐物、上山参与游击战争,为日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团支部起到示范作用,推动了团组织在广州地区的发展壮大,为迎接广州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
全碧芳 廖国燎(实习生)图
石建华
团区委 龙归街 编辑
黄敏茹编审
王玲审核
刘海裕白云区融媒体中心出品作者/来源:白云融媒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近日,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政府决定命名15个单位为第九批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成立大会遗址3个单位入选“革命传统教育类”基地。让我们带读者走进这批引领时代潮流的“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在革命传统的赓续中,激发出爱国热情、凝聚起人民力量。1、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地址:越秀区万福路190号面积:1709㎡主管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入选理由: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地方军事工作机构,旧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楼常设有爱国主义专题展览《星火燎原》。二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生动再现了当年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军委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三楼展览主题为“爷爷的革命衣橱—建设时期军服主题展”。四楼的“军粮体验区”让观众从多维度体验我国的军事文化。全馆对社会免费开放参观,定时策划组织各类爱国主义宣教活动,为社会提供一个传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阵地。该馆作为红色革命遗址,有宣教工作规划,具备纳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条件。2、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地址:越秀区起义路素波巷30号面积:481㎡主管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入选理由:广州市第十中学校园内小红楼,是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中共广东省第一个支部所在地。这里曾举行过许多有历史意义的革命活动,是中共广东早期组织的活动基地,也是“南粤曙光”出现的地方。小红楼所印记的历史记忆,是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培养爱党爱国情怀的珍贵素材。养成所深入挖掘资源,创新宣传教育方式,让前来参观的青少年增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情感认同和思想认同,从内心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意志和信念。该馆作为红色革命遗址,有宣教工作规划,具备纳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条件。3、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成立大会遗址地址:花都区花东镇花城大街1号(花城小学内)面积:227㎡主管单位:广州市花都区博物馆入选理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成立大会遗址位于花都区花山镇花城大街1号,由广州市花都区博物馆管理。2021年6月,《旗展花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历史展陈》完成布展对外开放,2021年7月被评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花都区党史教育重点基地、花都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馆内展览包括“广州起义”“花县整编”“奔向海陆丰”三大部分、七个单元,浓墨重彩地呈现了红四师不畏艰难、砥砺向前的全过程。该馆作为红色革命遗址,有宣教工作规划,具备纳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条件。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穗宣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通讯员:穗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
2020-03-05 09:49
来源:
葫芦藤数码
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的中山四路,有一处红墙黄瓦、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门口的花岗岩牌坊上的红底牌匾上镶嵌着“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这十来个大字,这处建筑群就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简称农讲所。
这座宏伟的古建筑群由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和两侧的两廊、两庑、明伦堂等组成,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最初是一座孔庙,清代更名为番禺学宫。
大成殿运用了“飞檐斗拱”的结构形式,功用在于承受上部飘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一般只有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
崇圣殿因纪念孔子而得名。
农讲所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存有文物1152件,一级品64件。
19世纪,英国摄影师菲利斯·比亚图拍摄下了当时的番禺学宫,可以看到照片中的树木已颇有姿形,这张照片经广州著名摄影师许培武发现而得以公之于世。(图片来源:广州日报社)
100多年过去了,这颗木棉树已经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周围的古建筑或许容颜依旧,但围墙外却已是沧海桑田。(图片来源:广州日报社)
1926年5月至9月,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这里举办,毛泽东任所长,周恩来任教员。学员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领导农民运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番禺学宫这一古老建筑也因此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纪念地。(资料图片)
20世纪50年代,广州市对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进行修缮复原,周恩来为旧址题名“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资料图片)
20世纪80年代,红色的农讲所在红色的木棉树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绝美画面。
如今,农讲所已是广州市的一处著名景点,也是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每年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中不乏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感兴趣的外国友人。
每年开学期间,广州市越秀区60多所小学还会来此举行隆重的开笔礼,让学生们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红色革命圣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