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下神灯旅游是不是购物旅行团一定购物吗团?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试点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业务的通知》。《通知》明确2023年2月6日起,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自从疫情政策调整后,“旅游”这个话题就在人群中炸开了,去哪里玩,怎么去,什么时候去,成为了热门话题。刘亦菲、李现主演的热播剧《去有风的地方》也带动了云南地区的旅游。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就有不少家庭远赴异地城市过节。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图源:pexels旅游话题再次热门,也让很多朋友关心在旅游中遇到的一些法律问题。之前我们发布过一篇关于【因疫情取消出国旅行计划,旅行社却要扣除10000余元】的案件,今时不同往日,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曾经最引起争议的一个话题,就是在旅行过程中,强行要求购物怎么办?01现在经济发达,旅游项目也变得五花八门了。图片来源于 某旅游网站虽然说现在有不少人出去玩会自己就采购很多特产,但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 旅行社跟团可能会要求购物。老年游客因拒买旅游产品遭导游辱骂、女子花9600元跟团旅游,因购物少遭导游辱骂……诸如此类新闻数不胜数,以前旅游是花钱买享受,怎么现在变成花钱买罪受?尽管这种情况不是发生在所有的旅行团当中,但是在旅行的行程中穿插去购物的环节,似乎是惯例了。甚至还有所谓的“购物团”。在小编为数不多的几次旅行跟团中,都遇到了需要去购物的情形,旅游团中不少人会或多或少的购买一些,不管是真的需要还是“给导游面子”。买还是不买?不买会如何?买了,商品有问题该如何维权?02现在的热播剧对旅游的影响越来越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深刻的反映了名人效应,《去有风的地方》带动了云南的旅游业,《泰囧》带动了出境泰国游,《英雄》让九寨沟人气爆棚……旅游涉及到的法律问题纷杂多变,不同的情形,可能涉及到的解决办法也不相同。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一个主题——旅游跟团必须购物吗?首先,我们要了解,关于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很多,一般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条例》、《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边境旅游暂行管理办法》、《旅游投诉暂行规定》等。规范旅游者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等。旅游交通运输方面的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国民航旅客、行李国际运输规则》、《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规定》等。旅游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综上,可以看出,每一次的旅行前后,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维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再回头看看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可以从上述的法规中寻找到答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第三十五条 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但是,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可以看出,法律明文规定了是不允许安排付费旅游项目的,但是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除外。1、低价旅游团,通过安排付费项目获取不正当利益是违法的。我们看到过不少价位很低的旅游团,非常吸引人,但是其中有可能就存在这样那样的陷阱,比如不购物不安排好的食宿、不允许下车等;2、法律没有禁止购物,禁止的是强制购物和指定购物场所。3、但是,如果跟团人员协商一致要去买特产,是允许的。特产虽然网购平台也有出售,但也有一些人会在旅行途中购买;根据《旅行社条例》第二十九条 旅行社在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时,应当对旅游合同的具体内容作出真实、准确、完整的说明。03虽然看了很多的法条,了解了旅游的坑,但是真的看到低价旅游或者一些想去的地方时,也很容易掉进坑里。我的目标,帮助大家规避风险!常见套路一般有低价游、旅游卡、附加费等,其实很容易就发现其中的漏洞。低价怎么赚钱?旅游卡权益如何保障?附加费哪里来的?怎么之前不说?还有一些是用吉利话来套路购物,让你宁可封建迷信的相信所谓的平安祝福,也甘愿上当。往往在这个时候,大部分人很难拒绝。大家要注意,切勿贪图便宜、因小失大,谨防掉入强迫购物和参加自费活动等陷阱。报名旅游团之前,看清楚合同细则,避免冲动消费。尤其是一些老年人,认为跟团旅游比较安全,不知道背后的一些套路。跟团旅行有利有弊,在选择之前还是要做好攻略,仔细挑选,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旅游企业的产品,多征求亲朋好友的意见,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保障自身安全并保全相关证据,并适时向文化和旅游、公安等部门举报、投诉。去有风的地方,也要保护好自己哦。
经常报团旅行的朋友应该知道,旅行社的商品行程当中有纯玩团和购物团两种区别。很多人都会发现这两种行程价格差异非常大,那么这两种不同的行程有什么区别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两种行程。纯玩团就是在旅行当中没有购物店,旅行社全程都会安排景点,但是这种行程在报团时需要的费用比较高。而购物团在报团时需要的费用比较低,但是相比于纯玩团,购物团会把旅行的时间浪费在购物商店里,这类的旅行团一般参观的景区的时间会比较少。那么这两种旅行团在旅游过程中有什么区别呢?首先第一点:导游的态度如果你参加的是购物团,那么你购物多少将与导游和旅行社的收入挂钩。如果你购物比较多,导游赚的多,导游的态度自然也很好。但是如果你购物少,导游带团不仅没有挣钱还会赔钱,那么自然也就不会有好的态度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网上那么多导游和游客吵架的大部分原因。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问:导游带团为什么会赔钱呢?现在市场上很多导游都没有基本工资,导游只能通过游客购物来赚取提成,这是导游唯一的收入,而且导游在接购物团时大部分都是有要求的,很多旅行社都会跟导游要求旅行结束后要给旅行社交钱,如果导游在带团的时候没有赚到这笔提成,那么就需要导游自己垫付这部分钱。所以才会有导游赔钱的情况。第二点:旅行目的不同大部分出门旅行的游客都是为了参观游玩,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为了买东西。对于为了买东西而旅行的人来说,参加购物团是非常合适的。但是如果你出门旅行的目的是参观游玩,那么参加购物团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购物团会把时间浪费在旅行商店里,从而减少了参观景点的时间,这样还会影响心情。第三点:旅游体验不同我们出门旅行最注重的就是旅行体验。而纯玩团和购物团这两者最大的差别也是旅行体验不一样。一般来说纯玩团的旅行体验要更好一些,性价比更高一些。因为你可以通过参观景区、欣赏美景来放松自己。相反购物团旅行体验就会差一些,购物团会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购物点,参观景区的时间会非常紧张,这样你就会觉得整个行程都非常紧张。既然明白了纯玩团和购物团的区别,那么在选择行程的时候一定要慎重,首先要明白自己出门旅游的目的是什么。下次出门旅行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小编的建议哦。
小伙伴们,虽然最近跨省旅游是有恢复,但是相关的旅游骗局也要了解一下。可能上半年是旅游冰封期,下半年可以旅游会有很多旅团告诉你是可以有优惠,但是很多优惠可能面临着坑。旅游骗局最近,旅行圈又出了一个骗局,很多人在旅行社、朋友圈买了5980元,2大1小从杭州、南京、上海、无锡、合肥往返三亚,再加3晚亚特兰蒂斯住宿的产品后,爆仓了。所谓爆仓,自然是消费者们买了旅行商品但无法出行,甚至付出去的团费都不一定能要回来。在今年4月的时候,亚特自己就有出过一个商品,双人杭州、南京、重庆、广州、贵阳往返三亚机票,外加2晚亚特酒店4188元起。所以如果单按照4月价格来说,5980元(贵了1792),多了一晚住宿和一张儿童机票,勉强也算是在合理区间。5月、6月的价格有所上涨,估计还能通过收新客人的钱,赔老客人的差价,勉强达到一些平衡。而一旦是到了7月,不仅仅机票、酒店的差价更大了,亚特还各种满房,问题就集中爆发了。和庞氏简直一毛一样。如何识破在这次的“勇闯天涯”里,主要有三个角色:批发商、组团社、消费者。批发商批发商会包机、切酒店,但一般不直接向公众出售旅游产品,toB(组团社)居多。它们靠量大拿到好成本,靠好成本拿到量大。基本和航空公司是按年谈班次、和常用目的地酒店也是谈批量折扣。批发商的核心价值:价格低、价格低、还是价格低。组团社组团社主要是找线路,收客人,再把客人交给线路。中青旅、凯撒这些就是组团社,他们的核心是有客户资源。这次浙江、江苏、上海,有10多家组团社牵涉其中。消费者消费者最容易解释了,买了这些商品的人。一般的旅行团的服务流程是:游客—组团社—批发商。1)批发商的赌性做云南、泰国的批发商,最爱赌。最简单的,赌购物、赌自费。稍微复杂点的,赌核销(用户买了不去)、赌期货(酒店、机票的临近降价)、赌补贴(最近各地政府对旅行有所补贴)。比如某地6天接待成本2000,挖生意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就是报价1900,低的这100就是坑,靠赌。之前那么多的云南、泰国负团费团,都是这么来的。这次亚特出事的源头,其实就是云南的一家三流非知名批发商。他们赌什么?赌你去三亚后进免税店,用了它们给的优惠券,就有返利了;赌你住了亚特后,会额外订旅拍或者其它收费产品,有回扣拿了;赌疫情反复,你可能不出行;赌机票、酒店临时调低价格。赌......总之,把之前云南玩的那套,拿来了三亚。但三亚,不是云南。今年的三亚也不是往年的三亚,你见过往年暑期三亚是旺季的吗?但今年是!2)组团社的侥幸我是真没想到,除了游客外,还有那么多(总共10多家,浙江就有5家)组团社中招。其中不乏旅行圈的“老江湖”。而且目前看起来,它们才是损失最大的。一方面钱给了上游供应商暂时还拿不回来,另一方面要向下赔付消费者。只能说疫情久了、压力大了、半年没做生意了,连最基础的判断都不会了。再或者,明知有坑,但总抱着侥幸,不至于暴雷那么早,自己不会是庞氏骗局被骗进去的最后一个。这明显是被上游批发商割了韭菜。被割韭菜也别叫,最终被坑的,都是那些想赚钱的帮凶(正规旅行社)。我觉得这只能怪自己,被侥幸蒙蔽了双眼。很多旅行从业者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既然做旅行社的本质是为了钱,那么钱从哪里来?其实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从用户的手里割是割,从组团社的手里割也是个割,只要不是假钱就行。3)消费者的贪婪什么样的消费者会去买999往返云南、泰国。就同样也会买这个三人5980往返三亚住亚特、住艾迪逊。平均一下也就2000一个人,在暑期明显的违反了价格规律。我一直觉得,价格太低必有妖,暑期的亚特一晚都奔到4000+了,怎么可能会让你5980住3晚,机票还含了。如何避免价格太低必有妖,事出反常有蹊跷。如果你买的旅行产品,是汇款(转账)给到私人的,没有发票提供的,不签旅行合同的,价格也明显不太正常的,就需要多留一个心眼。旅行产品价格低于市场价20%的,广告铺天盖地各种拉人头给返利的,基本都有大问题。除了资源方,不要买任何其它二次预约的商品。这个飞猪是踩过坑的,4-5年前的双11,各种二次预约的旅行度假产品(机票+酒店),都是旅行社提供的,现在早没了。为什么呢?旅行社不是资源方,根本控不住酒店和航司。消费者都想旺季出行,航司酒店想旺季涨价,这本就是悖论。而旅行社又搞不定资源方,也搞不定消费者。这也是为什么酒店目前做了大量的二次预约,航司也卖了很多二次预约(随心飞套票)的原因。但是旅行社,根本做不了。旅行社出的二次预约商品,多半有坑。找个备胎,承担风险经济规律告诉我们,风险从来都不会消失,只会转移。与其直接和旅行社、资源方购买旅行商品,不如找个备胎中间商。例如你在飞猪交易,钱在支付宝上,不核销谁都拿不走。再例如你在携程交易,钱也是携程先收的,携程会供应商的把控力绝对比你强多了。但这些其实都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是大家需要抑制自己心中的贪婪和欲望。暑期这么低的三亚价格,是个人都应该意识到有问题。只是大家都觉得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都可以火中取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购物旅行团一定购物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