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奶宝宝晚上戒奶宝宝哭得很厉害怎么办办【倪匡替金庸写天龙八部】?

他与金庸、黄霑、蔡澜并称“香港四大才子”;他被称为“华语科幻鼻祖”,2000多万字的“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几乎全部手写完成;“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是他平生最得意的事;他一生编写剧本超过400部,是名副其实的“编剧数量世界第一”;他是倪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1935年,倪匡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时,他酷爱读书,从通俗小说到民间故事,12岁以前已经看遍了中国传统小说。意犹未尽时,便绘声绘色地给弟妹讲故事。多年后,妹妹亦舒回忆说:“少年时的黑白世界因这位兄长添上许多色彩,永远感激他带我入行,我确实比别的写作人幸运。”16岁时,父母已经带着弟妹移居香港,刚上高中的倪匡乐得无人管束。有一天,他逃课在马路上乱逛,一阵风吹来,墙上布告的一角被掀起,遮住了另外一角。好奇心使然,他走过去揭开来看,是“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在招生。招生处很近,倪匡鬼使神差报了名,被送到苏州受训三个月后,穿上制服,成了一名公安干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倪匡与妹妹亦舒1955年,上级要抽调人手到内蒙古去办农场,倪匡奋勇报名,他的“旅行计划”是由东而西,由南而北——先到内蒙,一两年后,再到青海,然后,再到新疆。到内蒙后,爱玩的倪匡养了四只小狼狗,岂料,大队党支书记来视察工作时,无意间拉开关狗屋子的门,瞬间一声惨叫,书记的手背鲜血直冒。同时,四只小狼狗也都倒在了书记的枪下。书记怀恨在心,这为倪匡后来的灾难埋下伏笔。内蒙的冬天滴水成冰,一次风雪阻路,燃煤告急,倪匡急中生智,带人拆了河上的小木桥作了燃料。几天后,“破坏交通”的帽子扣在头上,他被隔离“反省”,等候调查。三个月后,一位朋友偷偷跑来告诉倪匡,书记准备组一个法庭审判他,恐有牢狱之灾,问他怎么打算。倪匡想也没想,一手拍到炕上:“逃……”第二天,在这位朋友的帮助下,倪匡跨上一匹瘦马走进茫茫雪原。靠着混火车、扒货车,一路跌跌撞撞辗转到辽宁时,已是桃花绽放!两个月后,他回到上海,亲戚们都不敢收留,他决定去香港投奔父母。亲戚们巴不得他赶快离开,钱很快凑齐。就这样,经广州、转澳门,1957年7月,22岁的倪匡登上一艘运菜的船,完成了胜利大逃亡。到香港后,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了一大碗叉烧饭,雪白的米饭上,几块厚厚的叉烧软嫩多汁、香味四溢,回想几个月前的冻豆腐,不顾路人侧目,倪匡躺在公园的草地上哈哈大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为了谋生,孵豆芽、做散工,倪匡什么活儿都干。有一次,看到工友们津津有味地拿着报纸看小说,他忍不住说:“那些小说我也会写。”他的话没人相信。于是,倪匡开始偷偷写小说,他以“土改”为题材,花了一个下午写出万字小说《活埋》,投稿到《工商日报》。一个月后,报馆通知他去拿稿费:“你的文章有一万字,但是我们删改了一些,剩下九千字,一千字十块钱,满意不满意?”90块,比一个月的工资都高,倪匡满意极了。此后,他开始四处投稿,不久,《真报》编辑陆海安邀请他到报社上班。那时,《真报》正连载司马翎的武侠小说,写着写着,稿子突然不来了,眼看要“开天窗”,社长心急如焚。这时,倪匡站出来说:“这种小说,老实讲,我写出来比他好。”社长疑疑惑惑同意了,谁料,续了两个星期,反响出奇地好。就这样,倪匡以“陆川”为笔名走上武侠小说之路,不到半年,已经在五六份报纸上写专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名度渐渐打开,最多的时候同时要写十二个武侠小说,在墙上拉一个绳子,拿小夹子把每个要写的小说夹在绳子上,今天该写这个了,就把这个摘下来,一口气写上2万字,明天该写那个了,就把那个摘下来写上2万字。谋生问题解决了,倪匡到联合书院新闻系上夜校。有一天,他在教室里上课,一阵冷风吹来,前排有个叫李果珍的女生回头一看,后面的门开着。“那一眼,很动人”,倪匡立刻跳起来,一个箭步冲上去,把门关上,博得李果珍回眸一笑。“非常靓,靓到抽筋”,那一刻,倪匡决定,“一定要娶这个女子”。后来,趁着一起等巴士,倪匡主动搭讪,交谈多了,李果珍问:“我怀疑你是不是那个作家?”从此,两个人聊天没完没了,感情迅速升温,4个月后,闪婚。当时,李果珍才20岁,两人去婚姻注册处,注册官直摇头:“太年轻了,太年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是1959年5月20日,走出高等法院,倪匡从报摊上买了一份新报纸,正是《明报》创刊号,而它的创立者,就是金庸。令他惊喜的是,不久后,他收到了金庸的约稿电话。那时,武侠小说市场巨大,金庸开出的条件是:每天写2100字,千字10块钱。一个月后,倪匡收到630块“巨款”,而那时,他和太太去饭店吃三菜一汤只要5块钱。在金庸提携下,倪匡技艺大长,以“卫斯理”为笔名,他开始以第一人称撰写《卫斯理系列》,《明报》连载后,读者爱不释手,争相传阅。在武侠大行其道的时代,倪匡开辟出一条科幻小说的蹊径。然而,并不是所有读者都买账。连载《地心洪炉》时,写到卫斯理在南极,饥寒交迫之际,见一白熊,遂剥皮取暖,吃肉充饥。文章刊出后,有一读者来信质问:“南极哪有熊?”倪匡没有理会,该读者继续写信,语气强烈,要求他公开回答。倪匡于是在250字的专栏上放大字体写道:“XX先生,今天我要回答你的问题,第一,南极没有白熊;第二,世界上也没有卫斯理,为什么你不追问呢?”读者不甘心,又写信给金庸兴师问罪,金庸哭笑不得,应付道:“南极本来是有北极熊的,最后一只被主人公吃了。”后来,该读者奉上一封信,上边只有两个字:“无赖!”戏剧化的是,多年后,倪匡定居美国三藩市,一日去医馆看病,医生开了方子,说保管能好。倪匡一看,药引子是“南极熊皮毛焚毁以酒送服”,原来医生正是当年那位读者。大笑一阵,病竟不药而愈。卫斯理风靡香港大街小巷,这一连载,就是3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1965年,金庸准备漫游欧洲,那时,《天龙八部》还在连载,为了避免“开天窗”,他请倪匡代笔,临走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把人写死了,书里每个人都有用。”谁知他前脚一走,倪匡后脚就把阿紫写瞎了,原因是“她太不可爱了”。金庸回来后,只好在接下来的情节里对阿紫的眼睛做了别出心裁的“医治”,意外成就了《天龙八部》里一段最为凄艳的爱情悲剧。那时,倪匡还给报纸客串影评,在朋友介绍下,结识了张彻,一见如故。张彻在邵氏电影公司做导演,在他指导下,倪匡开始涉足电影。1967年,两人合作了第一部武打片《独臂刀》,票房超过百万,一鸣惊人。张彻因此获得“百万导演”的称号。从此,“倪匡编剧,张彻导演”成为邵氏公司的金字招牌,两人合作长达十多年。“七八十年皓皓粼粼无为日,五六千万炎炎詹詹荒唐言。”写作几十年,除了歌词和广告,倪匡什么文体都写过,灵感不断,题材不尽,出版的书籍本本畅销,被人戏称“袋装书大帝”。出版界曾流传一个笑话:即使倪匡写的是无字天书,也会迅速售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江郎才尽的那一天还是来了。2004年,写完第145个卫斯理故事,倪匡宣布封笔。此时,距离金庸1972年封笔,已经过去了32年。最后一个故事,倪匡写起来十分吃力,写至中途,甚至都有点写不下去,可是,出版社不肯收回预支的版税,他只好硬着头皮把故事勉强写完。告别写作,倪匡返璞归真,读书、看报、养鱼、种花,自称“三艺老人”:厨艺第一,园艺第二,文艺第三。他的头等大事,是关注太太李果珍。虽然李果珍智力退化,行为如小朋友,但在他眼里,“她变得无敌可爱”。对于外人眼里的传奇人生,倪匡总结说:“我的人生很平凡,22岁之前在内地,22岁之后来香港到现在,讲完了,两句话。”2022年7月3日,这个爱哈哈大笑的老头儿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倪匡夫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戒奶宝宝哭得很厉害怎么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