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sticlove和弦 love的音轨是什么?

《Plastic Love》塑料爱,是2017年在Youtube上爆火的一首歌曲,如今已经成为Citypop 这一音乐分支的绝对代表作。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首歌,和Citypop这一音乐风格。今天来聊《Plastic Love》这首歌,不仅是因为他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火的很特别,因为他听起来跟我们熟知的那些网络神曲十分不同。如今他在Youtube上的累计播放量应该已经破亿次了,但他从默默无闻的冷门歌曲到广为人知,这个过程完全是由爱好者自由选择的结果。可以算得上是近年来歌曲传播的奇迹吧。这首歌最早的传播要从2016年说起。最开始呢,是由一些蒸汽波和Funk的社区开始传播这首歌的变种版本。这些版本呢,通常跟歌曲的原貌相差比较大。直到2017年,一些爱好者开始把更贴近原曲的版本上传的youtube。当时,这首歌没有在日本以外的地区发行,所以在音乐平台是听不到这首歌。而在日本以外的地区人们更是对这首歌的两位作者竹内玛利亚和山下达郎更是完全不熟。竹内玛利亚在当时《Plastic Love》就是这么一首,特别冷门的异国歌曲,竟然能在没有任何另一方推动的情况下,就莫名其妙的走红了。虽然确切的因果链条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被得知了,但我们可以从Citypop这个更大的背景下,来探寻这首近40年前的流行歌曲为什么能在今天受到如此的欢迎。所谓Citypop,其实很难说是一个确切的音乐定义。因为它主要是日本七八十年代经济顶峰时期,以城市生活为文化背景而创作的歌曲。如今呢人们更是将这种有着大混响、编曲丰满、带有融合爵士(Fusion Jazz)、Funk 和Disco等上世纪美国流行乐元素的日本歌曲泛指为Citypop。明明是日本流行乐怎么就这么多美国元素呢?想说明这个就稍微扯的远一点了,二战结束后。美军就占领了日本。他们希望以去机制化的方式重建日本。在当时,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形象让温饱都成问题的日本人羡慕不已。在开始呢日本人还有些恐慌,随后就变成了接纳。等到1951年美军在麦克阿瑟准备离开日本的时候有20万人夹道欢送。对日本来说,美国的形象不仅仅是救赎者,也是美好生活的榜样。这条历史脉络和文化根基一直延续到今天,如今日本的很多流行文化都受到这个影响,当然也包括Citypop。《Plastic Love》的夫妻作者是竹内马里亚和山下达朗。我们从竹里马里亚这个名字中其实就能感受到竹内的父辈一代对于美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在竹内3年级的时候,她开始接触到甲壳虫乐队的音乐。这种全新的音乐体验给当时的竹内造成了巨大的震撼,于是她在高中的时候就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小城市当了一年的交流生。回到日本之后,她考上了东兴的一所大学读了英文文学专业。在当时东兴的音乐圈氛围特别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特别紧密。竹内大三的时候,有一位音乐人邀请她帮忙在一首歌里唱和声。这一唱不要紧,唱完立马在圈内小火了一下。同年竹内就迎来了她第一张全场专辑,的制作阵容呢也是特别豪华,专辑制作的都是一些在日本音乐史上留下名字的大佬。山下达郎也参与了其中一首歌的作词。这怎么看怎么是梦幻开局是吧,然而事情的发展其实并不如竹内的预想。她本来想做一个唱作人,就是自己写歌自己唱的那种。她想象中的音乐人的生活应该是写歌、发专辑搞宣演。但实际上呢,经纪公司却安排她走偶像的路线,早期也出了几张专辑,但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上综艺上电视。这种生活让她感到十分疲惫。早年竹内1982年竹内玛利亚和山下达朗就结婚了,两个人很快就有了孩子。这场婚姻呢,也正好把他从之前疲惫的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1984年竹内发布了的新专辑《Pure Baby Maker》,塑料爱呢就是被收录在这张专辑里了。Pure Baby Maker在这张专辑里竹内终于当上了自己所希望的创作人,所有的词曲都是由主内自己创作的,而编曲和制作则是由他的老公山下达朗完成。所以这张专辑可以说是竹内和山下达朗两个人的作品。如果你也听过这张专辑的其他歌曲,就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充满美式风格的专辑。可能是竹内自己前些年当偶像的日子实在是憋坏了,让这张专辑变成了一个大杂烩,几乎是一首歌一个风格。而她的丈夫兼制作人和混音师山下达朗,更是把他富有个人特色的喜好,完全融入到这张专辑的制作当中。今天的流行乐越来越追求简单上头的旋律和律动,这套编曲的思路是高度理性化的,他追求的是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简单的快乐。虽然听起来好像也没什么不好,但他的代价是音乐丰富细腻的情感被大大的削弱了。我想这也一定程度上的解释了,以《Plastic Love》为代表的Citypop为什么能在今天受尽人的喜爱。现在,一些人用短视频和快餐的音乐填补他们没有机会照料的精神世界。但在最后呢,他们发现这样只能短暂的缓解无聊。还有一些人想避免陷入这种被彻底物化的境地。但他们又会被自己的经济处境,或是与同龄人人生阶段的不同步而感到焦虑。Citypop短短10年的音乐浪潮并非一蹴而就。日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以他国为目标摆脱了贫困的生活迎来了经济繁荣。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正处于经济最繁荣的时刻,他们投身城市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今天,我们怀念的那个未曾经历过的年代,代表的是一种不同于当下的生活。我们想象中的那个年代是充盈的、有活力的、充满希望也是幸福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街景日本文化这种彻底对他人的模仿反而也造就了他们自己的风格。像如今的日本爵士乐、现代服饰和很多日本的流行文化。都是对他人模仿的产物,但他们都如Citypop一样,虽然源于模仿,但他们最终的形态却从未在西方出现。如今蒸汽波(Vaporwave)的盛行,或许也是我们对此的一种怀念吧。蒸汽波艺术感兴趣的话,下一期我们可以讲一讲蒸汽波。喜欢的话还请大家点点赞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lastic lov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