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专业必须出国吗办学一定是要出国吗?


发布时间:2022-05-17 18:28:52
中外合作办学对于想要得到更丰富学识的人员,是非常值得选择的,那是因为该项目是有机会学习到中外合璧的学识内容,所以被大家所熟知。那么该项目必须出国学习吗?国家承认吗?第一,不必出国学习,就可以学习到国外学识中外合作办学的报考优势就体现在,国内上课就可以学习到国外的前沿学识,那是因为该项目是中外两国联合举办的教学方式,而对于学习的地点是国内国外均可的,多以报考人员不是必须出国学习的。这同时也说明该项目是可以非脱产进修学习的,也就是说报考人员是可以一边进行工作,一边在校进修的,对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很多在职人员的认可,纷纷前来报名学习。学习到的内容是国外的原版教材翻译而来,在工作之中也是会起到一定的影响,对于任课导师的资质也是不需要担心的,都是院校内知名的导师授课。第二,国家承认,认证之后的证书中外合作办学的证书想要在国内得到认可,那么是需要对证书进行认证的,而不是毕业之后得到的证书就可以得到国家的认可。报考人员要知道认证机构,这样才会得到更据有价值的证书,是需要在中国留服中心认证的,这样看来该项目的就读是非常值得选择的。对于不认证的证书,在国内的外资企业同样会得到认可。
  现在有许多留学计划的学生因为受疫情影响,转而报名参加中外合作办学留学项目,那么将来中外合作办学留学是否需要出国?  中外合作办学留学又称留学预备教育,是指国内大学为出国深造的学生开设的预备课程,这门课程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为高中生出国读书的预习课程,二是准备硕士留学课程,对于到国外读研的专科和本科学生,学生需在国内学习一年的预科课程,然后前往国外大学攻读大学硕士课程。  正常情况下,国内一年的课程内容一般包括外语强化学习、海外大学基础课学习、留学文化与安全教育等,学生在完成预科课程后,可顺利对接外国大学纯外语的学习环境,有效降低学生留学压力和风险。  那今后中外合作办学留学要不要出国?  回答是:要出国。  学员注册此课程后,大学头2-3年将会在国内大学全日制学习语言课程和基础专业课程。如果学生的语言成绩和专业课综合成绩能达到理想的外国大学入学标准,则可前往对接的外国大学进行剩余本科课程学习。  一般情况下,项目入学是安全可靠的,通过中留服认证或国内重点大学认可的留学预科课程是有保证的。  114留学网老师需要在这里提醒广大的同学们,学生注册这个项目以后一定要去国外学习,学生毕业后获得的文凭是国内大学不提供的文凭,文凭是从国外大学获得的文凭,具有本科学历可直接申请攻读硕士课程,毕业后取得外国大学硕士学位。  所以,相对于直接出国留学,学生可以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去国外学习,可以避开竞争激烈的直招和考研。
自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暂定规定》以来,中外合作办学早已不是新鲜事物。高考临近,面对琳琅满目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家长和考生该如何挑选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2332个中外合作办学指外国法人组织、个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同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机构,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外合作办学有两种形式:设立合作办学机构与举办合作办学项目。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办学项目一般情况下也归类为中外合作办学。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332个,其中本科以上1230个。本科教育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多通过高考统考及综合评价两种方式进行招生。对于申请学生资质,多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对申请学生提出单科成绩要求,宁波诺丁汉大学多数专业要求将于2021年9月入读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15分(满分为150分)。与国内高校相比,中外合作办学院校、项目收费多以“万元”为单位,“高投入”被视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鲜明特点之一。以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北师港浸大”)为例,2020年,其普通类专业学费为每学年9万元人民币。除了高收费,相较于国内传统高校,中外合办高校的院系设置少、招生人数少、本科阶段留学院校相对固定等。据西交利物浦大学官网显示,截至2020年7月,学校开设43个本科专业,而在合作创立的中方院校西安交通大学中,本科专业有90个。但中外合作办学的一大优势,是为学生提供多种可选择的出国交流机会。所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部分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二级学院,及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制,“2+2”、“3+1”、“4+0”是最为常见的学制规划,数字组合代表学生在国内阶段学习的年数与出国学习年数,一般作为留学项目的简要命名。在学位证书授予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为合格的本科毕业生颁发本校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与外方合作院校的学士学位证书。外方合作院校的学士学位证书虽在详细信息(如学院、专业等)方面与外方院校本部学士学位证书存在差异,但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可。过来人分享:自主+自律才能有高回报近年来,不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都持续增设专业或课程,扩大招生范围与数量,以求培育更多国际化人才。“足不出国”便能享受到国外的教育,一些考生便选择了中外合作办学。通过高考统招进入西交利物浦大学(后称“西浦”),现就读于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大二学生邹明轩表示,西浦对本科生的学制规划起于入学第二年,学生无需在大一入学时就决定学制模式,而是在第二学年的下半学期提交申请。一般来说,学生只需在学校组织的期末测试中达到及格门槛,而无需提供雅思、托福等标化成绩,即可申请“2+2”出国学制。从西浦毕业后,在英国留学的付雅琪回忆起本科阶段的选择。在课程设置、经济成本等综合考虑下,她选择了“4+0”模式,在国内完成了本科学业,但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教育背景仍为她申请海外研究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中外合办院校提供的平台、人脉与资源,让我获得了语言、学习能力等软、硬实力,为我的人生与未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她同时提到,学生进入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需要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律意识,如果无法自我约束,“高投入”也不一定会带来“高回报”。除了通过高考统考和综合评价招生进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疫情期间,还有部分收到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因疫情无法出国求学的留学生以交流生方式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行“借读”。李政就是其中之一。海外高中毕业后,李政收到了伯明翰大学数学系的录取通知书,由于疫情无法出国,他最终以交换生的身份进入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后称“暨伯”)经济统计学专业就读。入读半年后,他感受到了一些局限性:“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都是国内的学生,在全英课堂上的互动性会弱于在国外高校与国际学生一同学习。”在选课方面,李政感到暨伯学生的自主选课空间较小。“如果可选课程过多,伯明翰大学需要调配的师资及成本投入就会相应增多,学生管理、课时安排也将消耗更多成本。”他认为,内地高校的国际学院相对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体量更小,限制选课可以让经济效益与教学质量得到保障。让家长在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上有所犹豫的多是相对高昂的学费,还有新冠肺炎疫情下国际交换的安全性。“国内本科生就业或考研竞争都非常激烈,从中外合作办学的角度来看,报考硕士研究生供选择的海外名校更多一些,且学历得到国内认可。”在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方面,与邹明轩父母持相同态度的家长不在少数。专家提醒:充分了解目标学校的招生政策升学不止是考生个人的选择,也是关乎整个家庭的重大决定。在国内普通高校、海外留学、中外合作办学三者之间,该如何抉择呢景鸿教育总经理唐泽坤表示,相较于出国留学,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可以在更为熟悉、便利的国内环境中接受教育:“对于无法出国,而又一直倾向于国际化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学生而言,中外合作办学这个‘替代品’保障了安全与质量。”对于国内高考生而言,中外合作办学的录取门槛更低,也就是说,如果考生的高考成绩不够理想,不能达到心仪高校普通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在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也能获得同样的院校资源。启德留学广州分公司市场总监冼蔚璇建议,从两个维度挑选合适的中外合作办学院校:首先,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资质,合法合规的项目是对教育最大的保障;其次,经教育部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会列入每年高考的招生计划中,对应不同的录取批次,在申请时需要与学生的高考成绩和排位相结合。冼蔚璇表示,如果想录取结果更有保障,可以中外合作办学与国外大学申请“两手抓”,让学生在学校和专业选择上更游刃有余。来源:新华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外合作专业必须出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