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有限公司哈萨克族自治州伊宁市有那么国企

伊宁市位于祖国新疆西北边陲,地处伊犁河谷盆地中央。地理坐标为北纬43°50′~44°09′、东经80°04′~81°29′之间。东连伊宁县,西邻霍城县,南濒伊犁河与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隔河相望,北依科古尔琴山。距乌鲁木齐市航空里程509千米,铁路里程614千米,公路里程702千米。东北至塔城市公路里程830千米,至阿勒泰市公路里程989千米。市中心海拔639米。全市总面积761.34平方千米,南北长52.08千米,东西宽35.5千米。伊宁市现辖七乡二镇二场、八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755平方公里,2015年常住户籍人口近55万,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等37个民族。伊宁市古称宁远,始建于1762年,为清代伊犁九城之一,195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市,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0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为中国十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并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称号。2016年12月,伊宁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7年6月,伊宁市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伊宁市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和河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675.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5.6平方公里。现辖1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8乡1镇1场、8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5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8万人,由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锡伯、乌兹别克、俄罗斯等37个民族组成。全市耕地面积23.16万亩,草场面积52.51万亩。伊宁市,素有花园城市、瓜果之乡和塞外江南之美称。伊宁市气候温和,平均气温8.4℃。城区内清水环绕,绿树成荫城市绿化面积达41.3%,居全疆城市之首,跨入全疆绿化先进城市行列。建于1952年的伊宁市,总面积575.4平方公里,城区建成面积22.5平方公里。1989年元月被定为开放城市,1992年中央四号文件将伊宁市确定为沿边进一步开放城市,享受东北黑河、珲春、绥芬河、满洲里四城市优惠政策,为伊宁市这座美面富饶的城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新疆伊犁地区的州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师部伊宁市有高、中级宾馆20多家。早期兴建的有伊犁饭店、红旗饭店,近期又新建了友谊宾馆、花城宾馆、雪岭宾馆、伊犁宾馆、呼勒佳宾馆、红旗宾馆、青年宾馆和邮电宾馆、天马宾馆、伊犁特大酒店等日接待能力达6000人。伊宁市伊宁是东西陆路交通的要冲。早在汉代,就已形成了一条古丝绸通道,不仅沟通中亚各地和西亚,也有许多支线联接南亚和欧洲各地。历史上的伊宁是中国西部的一个繁华商埠。今天的伊宁有州、市、农四师5082个商业网点遍布全市。商品品种齐全,规模较大的有民贸商场、花城商场、工贸中心、友谊商场、呼勒佳商场、伊宁商场、解放路百货商店、红旗百货大楼等。伊宁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塔西来普开市场,深受中外游客青睐的地下街市场、胜利商场以及汉宾乡建的国外旅客购物交易专门市场等,为进一步适应新形势及对外开放的需要,投资近千万元的“中亚商场”、近四千万元的红旗大厦等一批综合性市场及商业设施已相继落成使用,1999年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筹资800万元建成了开放式的休闲娱乐场,新建了伊宁市人民广场,深受各界赞赏。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同意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伊宁市辖8个街道、1个镇、8个乡:萨依布依街道、墩买里街道、伊犁河路街道、喀赞其街道、都来提巴格街道、琼库勒克街道、艾兰木巴格街道、解放路街道、巴彦岱镇、英也尔乡、汉宾乡、塔什库勒克乡、哈尔墩乡、托格拉克乡、克伯克于孜乡、潘津乡、达达木图乡。市境内有:伊犁州原种场、伊宁市园艺场、农四师良繁场。市人民政府驻新华西路。伊宁市地处伊犁河谷中心,临近霍尔果斯(霍尔果斯口岸已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公路口岸,年过货能力200多万吨,过境人数300万人次)、都拉塔、木扎尔特三个一类口岸(其中伊宁市距霍尔果斯口岸96公里,距都拉塔口岸70公里,距哈萨克斯坦重要城市,也是中亚五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阿拉木图市486公里),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内地与中亚、西亚的交通咽喉和商贸集散地,扼东西交通之要冲。1992年被中央确定为沿边开放城市,是祖国西部最大的沿边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西部桥头堡和连接中亚的重要枢纽,是向西开放的主要门户。对外贸易伊宁市是东西陆路交通的要冲,地缘优势突出,对外开放的条件优越,是新疆和全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商埠。早在汉代,就已形成了一条古丝绸通道,不仅沟通中亚各地和西亚,也有许多支线联接南亚和欧洲各地,历史上的伊宁是中国西部的一个繁华商埠。1989年元月,伊宁市被国务院定为开放城市,1992年又被确定为沿边进一步开放城市,并在市区内设立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使这一古丝绸商埠重镇焕发出新的活力。如今的伊宁,是伊犁河谷的物资交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是连接霍尔果斯口岸、都拉塔口岸、木扎尔特口岸的中心城市,是祖国西部最大的沿边开放城市。农业发展伊宁市农业具有良好的生产条件:如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伊宁市全年日照时数为4443小时,因地理纬度偏高,生产季节4-9月,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可达2509小时,对长日照作物非常有利,特别是6-8月各月日照时数可达300小时,为喜温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太阳辐射全年总量为134.5千卡/平方厘米,80%的生产季节热量均在127.5千卡/厘米,温度≥0℃期间为112.444千卡/平方厘米,≥5℃期间为103.2千卡/平方厘米,≥10℃期间为91.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总辐射量以生长季节最丰富。光能潜力:据伊犁气象台测算,伊宁市全年生理辐射量为64.6千卡/平方厘米。1980年全市冬小麦平均单产233公斤,光能利用率为1.5%;玉米单产324.5公斤,水稻241.5公斤,光能利用率分别为1.5%-0.8%;高产试验田,光能利用率达4%~5%。若肥、水、热条件合乎理想,各种作物产量可大幅度提高。伊宁市热量资源比较丰富,是伊犁河谷热量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尤以巴彦岱至界梁子牧场一带最丰富,全年农区平均温度为7.7℃一8.7℃,气温年变化十分明显,以1月最冷,7月最热,冬季最长,春长于秋,夏季最短。冬季市区一般年份最低温≤-30℃,海拔850~1500米的地带属内暖带(逆温层),其中以海拔900~1200米的浅山地带最明显,1月份平均温度较平原地区高4℃以上,一般在11月初形成,次年3月上旬结束。春季气温上升快,但不稳定,由于冷空气的侵入频繁,易使上升的温度又急剧下降,倒春寒每两年1次。夏季炎热,平原地区极端最高温度可达39℃-41℃,有稳定的炎热期,最热7月,平均温度在22℃~23℃。秋季温度下降快,由于北方冷空气活动加强,于9月上旬出现寒潮和霜冻,农作物易受害。伊宁市农业生产在不同的自然条件的气候中形成了明显的栽培特点。1981年6月成立了农业区划办公室,对市郊农业进行了区划,区划的原则是以栽培现状为基础,以今后发展趋势为导向,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类似性,农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保持乡村结构的完整性,分成三个农业区:南郊平原园艺区其范围东起吉尔格朗沟,西至扎依木克沟,北以城区为边界,南到伊犁河北岸包括今塔什库勒克乡、汉宾乡四村、喀尔墩乡的三、四村,土地面积2760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耕地1546.67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4.1%。该区气候条件好,地势平坦,泉水灌溉,是历史上果园、菜园集中的地方,也是粮食高产区。1987年果园面积266.07公顷,菜园面积244.13公顷,分别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0.6%和78.2%,粮食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的11%。东西郊平原粮油区其范围包括托乎拉克乡、克拜克于孜乡、园艺场和喀尔墩乡一、二、四、五村、汉宾村、巴彦岱镇的10个村,土地面积1.7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2%;耕地面积9233.33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4%。本地区地势平坦,土地开垦较多,水源丰富,交通便利,是历史上的粮油区,生产潜力大,还发展了甜菜和园。北部山地饲草饲料区其范围包括界梁子牧场和巴彦岱七村,土地面积3.5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63%;耕地186.67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2%。本区有可利用的草场2.13万公顷,是理想的牧业基地,在海拔900米处有良好的逆温带,是苹果越冬的好基地。1985年,在这里建立了优质苹果商品基地,至1995年建成千亩规模,至2000年将建成千亩千吨优质果品基地。畜牧林业伊宁市草场面积,总计6.67万公顷。其中中夏草场1.93万公顷,冬草场1.13万公顷,春秋草场3.33万公顷,四季连片草场2,666.67公顷。市境内春秋草场分布在海拔700~2,000米之间,利用面积2.93万公顷,草量3,500公斤鲜青草。春秋场载畜量4万只标准畜,中夏场0.35万只,利用率88%。草场类型Ⅱ荒漠草场放牧场分布的有Ⅱ山地荒漠草原放牧场亚类、7蒿类-半灌木,小苔草放牧场型。分布在阿尔乌图村以南的全部春秋草场,海拔高度700~1500米,降水量250—400毫米,单产80公斤鲜青草,草高20—30厘米,等级属中等。Ⅲ干旱草原草场分布的有Ⅲ6山地干旱草原放牧场亚类、10蒿类草—杂草丛生禾草放牧场型,分布在阿尔乌图村以北到江格子哈拉海一带。海拔1500-2000米,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草高60厘米,单产190公斤鲜青草。V草甸草场分布在伊宁市的有V12山地草甸割草放牧场亚类、24山麓禾草—豆科草-杂草放牧场型。包括的是界梁子牧场科尔特克其中夏场,海拔2000米,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单产290公斤。畜禽品种马本地品种有哈萨克马、伊犁马。伊犁马是以哈萨克马为母本,与奥尔洛夫马、布琼民马、顿河马等多品种杂交方式,经过长期选育培育成的品种。伊犁挽马以哈萨克马、伊犁马为母本,与顿河马、奥尔洛夫马、阿尔登马杂交培育而成。驴伊犁驴,是新疆驴的一部分,是古老的原始品种,由亚洲野驴驯化而来的。1967年界梁子牧场从西安引进20多匹关东驴,体高同骡,部分与伊犁驴杂交,后代不多,繁殖靠自然交配。牛有少量的哈萨克牛、新疆褐牛、阿拉托乌牛、瑞士褐牛、鲁西黄牛科斯特罗姆牛、西门塔尔牛、黑白花奶牛、夏洛莱牛及各品种的杂交后代。奶牛品种改良历来很受重视,60年代就开始实行严格的选种选配扶助交配制度,70年代实行常温配种,80年代实行冷配技术,1985年后,实行指令性冷配制度,90年代实行合同式冷配制度。绵羊以新疆细毛羊为主,还有15%的哈萨克羊、哈萨克羊与阿勒泰大尾羊的杂交后代、新疆细毛羊与美利奴羊杂种公羊的杂交后代、新疆细毛羊与波尔华斯杂种公羊的杂交后代。过20多年的杂交改良,至1998年达到新疆型澳美羊标准的有1万多只。山羊伊犁山羊是新疆山羊的一个分支,是古老原始品种,主要分散在草原畜牧业的放牧群中,当做带头羊,繁殖主要靠自然选种选配方法。自1987年以来从乌鲁木齐、阿克苏引进绒山羊,在巴彦岱镇阿勒乌图村的山羊群中进行杂交改良,深受牧民的欢迎。猪因伊宁市农区主要居住维吾尔族、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所以猪年饲养量少于400~500头。主要方式是购进仔猪,自繁少,品种多样,有伊犁白猪、巴克夏、约克夏等。鸡伊犁鸡最初是锡伯族人民移居伊犁时带来的鸡种,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土产有伊犁乌鸡,引进品种有来航鸡、洛克鸡、澳洲黑、芦花鸡、九斤黄、吐鲁番鸡等。鹅伊犁鹅由野鹅驯化而来。鸭伊犁麻鸭从内地和前苏联引进,经长期培育而成。经济动物主要有伊犁马鹿、水貂、大白兔、水老鼠、旱獭等。伊宁市素有“花园城”、“白杨城”、“苹果之乡”的美誉,是镶嵌在祖国西部边陲一颗璀璨的明珠。1986年基本达到农田林网化标准,1991年基本达到平原绿化标准,1994年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人工林伊宁市占地面积为5.75万公顷,其中灌溉耕地面积1.07万公顷,灌溉耕地面积占52.7%以上。现有人工林5625.7公顷,其中经济林2482.6公顷,用材林1348.4公顷,防护林771公顷,次生林406公顷,四旁林591公顷,苗圃26.7公顷。经济林年产鲜果358万吨,活立木蓄积量32万立方米;年采伐限额2500立方米。生产鲜果种类有苹果、杏、桃、李、葡萄等;主要木材种类有杨树、榆树、柳树、果木等;林产品加工业主要有果制品加工(果脯、果酱、罐头、果汁、饮料等)、木材加工(板材、胶合板、刨花扳、家具制作等)、野生动物产品加工(鹿茸、中成药、保健品加工)。节点优势已与霍尔果斯口岸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有机构成联结中亚―—东欧与祖国内陆―—沿海的重要的经济枢纽和主要通道,优越的地理区位成为打造伊宁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条件。高地优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以汽车组装项目为龙头的汽车产业、以建陶为主的建材业、煤电煤化工产业、以纺织、服装、家电等其他轻工类产品为主的加工业“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和正在加紧建设的“三园一区”(建材园、轻工业园、汽车园、国际商贸物流区)将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心的打造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进而将使伊宁市成为国家主要面向中亚市场的重要的制造业和商贸业基地;辖区现有的国家重点师范院校―伊犁师范学院和州高级职业技术学院、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等优质教育资源,可为“中心”的打造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市场网络逐步完善,城市商圈已具雏形,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加速向伊宁市集聚的态势,又为“中心”的打造创造了有利条件。2011年,伊宁市在州直八县二市中,GDP占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第一位,批发零售额占第一位,财政收入占第一位。与周边兄弟县市相比,伊宁市具有一定高地优势。通道优势区域的竞争,核心是枢纽之争。西部大开发以来,伊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口岸服务功能明显完善。精伊霍铁路的通车,将使伊宁成为欧亚大陆桥通道枢纽;清伊高速公路的贯通将使伊宁市至乌鲁木齐的距离由原来12小时的行程缩短到7小时;伊宁机场的扩建已经完工,并开通了内地的直航航线,大大拉近了我们伊宁市与内地的直接距离;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封闭运行,加快了通向中亚的经贸合作发展,拓宽了商贸通道。以公路、铁路、民航为框架,东西贯通、南北交汇的开放性大交通格局已经形成,为伊宁市吸引投资和扩大贸易规模创造了新的条件,伊宁市将成为集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联运枢纽,欧洲贸易的最大通道,进而使伊宁真正成为能够适应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需要,承接东部沿海经济增长区和里海沿岸经济增长区经济连接互动非常重要的枢纽和桥梁。这些特殊优势及其效应的逐步释放,将使伊宁市处于一个新的具有很强后发优势的地位,稳居伊犁河谷区域经济圈的核心区,同时也将成为新疆乃至西部最具潜力的经济新区。在中国进军中亚、西亚的开放格局中,伊宁市所具有的这些区位、资源、市场等各要素的绝对优势,自然使伊宁市成为西部大开发热潮中的投资热点首选之地,直接进入了区域性经济大循环中,并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枢纽,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与此同时,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西梯次转移,大企业大集团寻求低成本扩张,给公司带来参与企业重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产业集群,实施“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策略的现实机遇。伊宁市承接东部发达地区整体产业转移,建设面向中西南亚和欧盟市场的以建材、汽车、轻工类为主的制造业基地和国际商贸物流区的时机已经成熟,原动力已经具备。伊宁市是新疆西部交通枢纽,被国家列为全国公路枢纽之一。现已形成铁路、航空、公路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伊宁火车站是新疆第二大火车站,全疆唯一按空港理念设计的车站。伊宁机场是中国28个中型机场,70个主要机场之一,客流量连续十年排在新疆前三甲,每天都有数千人进出伊宁空港。伊宁客运站规模新疆第二。气候属温带亚干旱气候,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年均气温8.4℃,年均降水297毫米。土壤按土壤普查的分类系统,伊宁市的土壤主要类型是潮土、灌耕土,其他还有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亚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沼泽土等土壤类型。其中潮土及灌耕土占全市土壤面积的绝大部分。潮土是在草甸上开垦种植演化而来,它的形成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地下水位高和耕作熟化程度深。群众称之为下潮地,有机质含量高,据测定399个耕作层养份分析,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28%,土地肥沃,抗旱力强,但杂草多,主要为水旱轮作。水系伊宁市境内主要有两大水系。即有人民渠、北支干渠、团结渠和十多股泉水。北支干渠和人民渠为伊宁市主要的两条灌渠。人民渠引灌溉,经市区北部5公里处由东向西流过,在伊宁市境内流程为24.8公里,进入市区流量为14~15立方米/秒,出境流量为9-10立方米/秒(改建后进入流量为25-30立方米/秒,流出流量为20—25立方米/秒)。人民渠及北支干渠灌溉面积9333.33公顷,占全市灌溉面积的70%,其余30%的耕地由团结渠水和泉水灌溉。伊宁市内泉水较为丰富,从东至西有泉水十多处,这些泉水流向南北,水量大小不等,因而形成资源极为丰富、而且水质比大河水良好的伊宁市的泉水系。经查测,得其平均流量为6.857立方米/秒,年径流量为2.16亿立方米,4—9月径流量为1.27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储量约为0.904亿立方米。其所以能保持此储量,主要原因是补给来源较多。北山沟的地表水年径流量为3.55亿立方米,渗漏的年径流量为1.881亿立方米,补给了地下水;人民渠、北支干渠等灌溉渠道渗漏的年径流量为0.703亿立方米,补给了地下水;以泉水形成的溢出带地表水年径流量为2.16亿立方米,其余0.4亿立方米均渗入伊犁河排走。泉水的利用率只有20%左右。植被温带半荒漠草原植被是伊宁市平原区和山前丘陵区的典型类型。自然植被为具有短命植物蒿属半荒漠草原类型,以冷蒿、茵陈蒿、早熟禾为主。但平原区自然植被多以人工植被代替,尚未开垦利用的半荒漠草原由于超载过牧,草场退化严重。植被是土地综合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构成土地利用类型,也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土地生存环境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温带半荒漠草原植被温带半荒漠草原植被是伊宁市平原区和山前丘陵区的典型类型。自然植被为具有短命植物蒿属半荒漠草原类型,以冷蒿、茵陈蒿、早熟禾为主。但平原区自然植被多以人工植被代替,尚未开垦利用的半荒漠草原由于超载过牧,草场退化严重。亚高山草甸植被亚高山草甸植被区气候湿润凉爽,降水丰富,植物生长高而茂密,以丛生禾草类为主,次以杂草类。主要植物有乌头、飞燕草等。该带在阴坡山地与森林植被呈复区分布,为牧业生产的夏草场。隐域植被主要分布在低洼潮湿地带,如河漫滩和扇缘地带。植物生长所需水分主要依赖地下水。组成的植物群落是不同高度的中生及早中生的禾草类和杂草类。冬季市区一般年份最低温≤-30℃,海拔850~1500米的地带属内暖带(逆温层),其中以海拔900~1200米的浅山地带最明显,1月份平均温度较平原地区高4℃以上,一般在11月初形成,次年3月上旬结束。春季气温上升快,但不稳定,由于冷空气的侵入频繁,易使上升的温度又急剧下降,倒春寒每两年1次。夏季炎热,平原地区极端最高温度可达39℃-41℃,有稳定的炎热期,最热7月,平均温度在22℃~23℃。秋季温度下降快,由于北方冷空气活动加强,于9月上旬出现寒潮和霜冻,农作物易受害。伊宁市素有“花园城”、“白杨城”、“苹果之乡”的美誉,是镶嵌在祖国西部边陲一颗璀璨的明珠。1986年基本达到农田林网化标准,1991年基本达到平原绿化标准,1994年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人工林资源伊宁市占地面积为5.75万公顷,其中灌溉耕地面积1.07万公顷,灌溉耕地面积占52.7%以上。现有人工林5625.7公顷,其中经济林2482.6公顷,用材林1348.4公顷,防护林771公顷,次生林406公顷,四旁林591公顷,苗圃26.7公顷。经济林年产鲜果358万吨,活立木蓄积量32万立方米;年采伐限额2500立方米。生产鲜果种类有苹果、杏、桃、李、葡萄等;主要木材种类有杨树、榆树、柳树、果木等;林产品加工业主要有果制品加工(果脯、果酱、罐头、果汁、饮料等)、木材加工(板材、胶合板、刨花扳、家具制作等)、野生动物产品加工(鹿茸、中成药、保健品加工)。自然资源现有河谷(滩)次生林406公顷,沿伊犁河北岸呈带分布,主要树种有沙棘、杨柳、野沙枣、大叶小蘖、蔷薇等。次生林区风景秀丽。为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市林业局已做出规划,在次生林区增设景点和游乐设施,修建游园小路、园林和服务设施,建成多功能的“森林旅游公园”,以满足人们旅游度假需要:北部山区有600公顷的自然林资源,主要品种有野杏、苹果等,亟待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伊宁市主要养殖动物有天山马鹿,市动物园内养有鳄鱼、虎、熊、狼、猴等,还有鸟类,主要用于观赏。天山马鹿全身都是宝,因而是伊宁市各族人民养殖的主要动物。现有天山马鹿养殖户140余户,总量近400头,年产茸量4000公斤左右(干茸)。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宏观协调和精心组织下,伊宁市已基本形成全疆鹿茸集散地、交易中心,每年可集中交易、销售鹿茸1-1.2万余公斤,主要销往韩国、东南亚各国和国内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药材经营加工部门等。现有鹿茸加工企业10余家,天山鹿茸已基本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野生动物产品,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扩大养殖,开发鹿茸系列产品,建立完备的市场体系,拓宽国内销售市场和国际贸易市场,有待挖潜。苗圃资源伊宁市有固定的苗圃13个,总面积26.7公顷,年产各类苗木130万余株(其中国营苗圃1个,面积13.3公顷)。培育苗木的种类有杨树、柳树、苹果树、杏树、桃树、槐树、杉树、松树、柏树等。观赏花卉主要有月季、榆叶梅、贴根海棠、丁香、枫树等,苗木种源有乡土树种、内地及南方高档观赏花木,常规造林苗林自给自足。培育优良花草树木为城乡道路绿化、庭院绿化、环境美化、促进园林建筑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伊宁市经济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目前一个菜、果,工,农的大农业结构正在逐步形成,为伊宁市市民四季提供了充足的新鲜蔬菜。塑料大棚和温室蔬菜面积不断增加,蔬菜保鲜技术正积极推广应用。江南的莲藕已在伊宁市落户安家,“菜蓝子工程”建设有了新突破。全市有果园22425亩,已有16000多亩果满枝头,其品种多达十几种。伊犁苹果红星、元帅、金冠、青香蕉、阿波特、冬柠檬、国光等优良品种远近驰名。
西瓜、甜瓜香甜爽口,产量大,供不应求。辽阔的草原、肥沃的土地、茂密的森林珍藏着许多珍贵的生物和矿产资源,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开发价值,也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利用物种勘探出百多个矿点,数十个矿种,有煤、铁,金、银、铜、铅、锡、锰、铀、镍、云母、水晶、石棉、石膏、石灰石等。其中煤炭储量最为丰富,预测储量达755亿吨,年开采量195万吨,伊宁不仅有储量可观的煤炭资源,而且有丰富的水能、光能、原子能资源和地热资源,具有良好的工业开发潜力。
伊宁市有着丰富的地上地下水资源。伊犁河人民渠、团结渠的地表水年径流量140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贮量2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达1万立方米,是著名丰水区。目前利用的水量不足天然地表水资源的三分之一,约有135亿立方米流出国境,开发潜力很大。伊犁河水流量大,流速急,落差大,电能蕴藏量达600多亿度,超过10000千瓦的开发点38处,装机总容量可达316万千瓦,每年可发电150亿度以上。伊宁市水域丰富,属富营养型水体,以渔场为主体开发的水产业养殖面积约2925亩,养殖鱼种有鲤、鲫、鲢、鲈等六大类,以东方真鲤、镜鲤、伊犁腹鲤等为特产鱼种,产于伊犁河的鲤鱼及鲶鱼等,堪称美味佳肴,商品价值极高。伊宁市是伊犁州的首府,其自古为伊犁河谷重要交通和聚落中心。市区面积37平方千米,人口约50万,前身是清朝兴建的宁远城。市区街道呈放射状格局。市内大街小巷白杨夹道,清流环绕,市郊居民庭院内都是果木成林,全市约有果园万亩,每当百花盛开和水果收获的季节,到处飘散着诱人的芳香,被人们誉为“花城”、“白杨城”。白杨、苹果树是伊宁市的市树,玫瑰则是市花。伊宁以盛产苹果闻名海内外,参观果园,品赏鲜果是伊犁旅游的重要项目之一。西郊的汉宾乡果园建有典雅的维吾尔式迎宾凉亭,可开展多种民俗文化活动,被称作伊宁市的“迎宾园”。伊宁市旅游景点众多。市西有占地18公顷的人民公园,园内林木葱郁,花草繁盛,辟有儿童乐园、动物园、博物馆等。三区革命烈士陵园就位于公园后部。人民公园北侧的公园街通西环路,西环路以西是新辟的伊宁市经济合作区,林则徐纪念馆就建在经济合作区中。陈运和诗《伊宁最美处》中有佳句提醒旅游者:“新疆最美数伊宁伊宁最美数赛里木湖与果子沟”。市东有建于18世纪初的金顶寺遗址。该寺原为著名的喇嘛庙,极盛时供奉喇嘛6000余众,因层顶饰有黄金,金碧辉煌,故名金顶寺,1775年毁于战火。现遗址地面尚散见有黄绿色琉璃砖片及残断佛像。河北承德外八庙之一的安远寺,就是仿金顶寺修建的,故俗称“伊犁庙”。在金顶寺遗址西侧的新华东路上有古朴庄重的中国古典式伊斯兰建筑——伊宁回族大寺。位于伊宁市西北郊19千米巴彦岱乡铁厂沟西山的火龙洞,因山底煤田自燃,常年有含硫磺、白矾等有益人体的蒸气喷出地面,能治疗多种慢性顽症,人们在喷气处挖洞烘烤治病,故俗称“火龙洞”。该处1972年就成立了巴彦岱火龙洞医院,由于疗效显著,求治者络绎不绝。伊宁市南郊紧傍伊犁河,1975年在伊犁河的旧渡口上建成了宏伟的伊犁河大桥。该桥距市中心5千米,为双曲拱9孔桥梁,全长300.8米,桥面宽8.5米。大桥河段是伊犁河的主要游览河段,碧水苍茫,心岛罗列,两岸河谷林葱郁,沿河设有滨河公园、游艇码头等游乐设施,是国内外游客必游之地。伊宁市东南,胜利南路尽头,是著名的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喀赞其足以满足他们“坐着马车城市跑”、“现代化城市中感受古老传统民俗文化”等愿望。在这里依旧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维吾尔族传统生活方式:古色古香的维吾尔族民居;诗情画意的小桥流水;随处可见挺拔朴实的白杨;醇香的奶茶、精美的糕点;古典、传统、热闹的维吾尔族婚礼;奔放、欢快、热烈的麦西来甫……在伊宁市南门,还有占地18公顷,伊犁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清真寺——拜吐拉清真寺。在伊宁市东北16千米处有伊宁县的吐鲁番圩子旧城。古城遗址由两部分组成,俗称大小金城。传为唐代之弓月城或唐之双河城遗址。在伊宁县东北的麻扎乡有成吉思汗11代孙的陵墓——速檀歪思汗麻扎。其麻扎为中国古典式风格的亭阁建筑。现经修复,成了伊犁麻扎朝拜圣地之一。伊宁市素以边贸重镇闻名,商业发达,有许多繁华的市场。塔西来普开工业品市场,汉人街巴扎等都是国内外游人乐于光顾的地方。伊犁苹果产于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伊犁是世界苹果起源地之一,至今仍存有14万多亩野生苹果林。伊犁河在元代称亦刺河,“亦刺’苹果之意。目前有100多个品种,著名的地方品种有阿波尔特、红蒙派斯、金塔干等。阿波尔特又名哈打果子,果型大,色泽美观,广圆锥或圆形,平均果重300克,最大果重800克,果面光滑,底色黄绿,布有鲜红色粗条纹或全部红霞:果肉黄白色,质地松脆,汁多,味酸甜,吃起来爽口润心。薰衣草有“塞外江南”,“中国十大新天府”之称的新疆伊犁三面环山,日照长,昼夜温差大,气候湿润,冬暖夏凉的逆温带气候,特色农业资源丰富。伊犁有着与地中海岸相似的地理气候,凭借天然的地理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多种优质芳香植物的重要种植产区。誉为中国"薰衣草之乡"的新疆伊犁是中国薰衣草生产基地。伊力特曲伊犁特曲产于伊犁河谷的肖尔布拉克。该地泉水明澈清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乃是酿造美酒十分难得的水源。酒味纯正,舒心爽口,醇厚甜绵,香气浓郁,回味悠长。在1992年日本东京第四届国际酒类博览会上,新疆的伊犁特曲、伊犁特酿,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伊犁的饮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风味小吃有:奶茶、抓饭、粉汤、风味包子、纳仁、辣罐和血肠、馕、拉面。地方小吃最多的地方就是解放路客运中心周围和红旗路上的美食城。伊宁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省级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伊犁河谷中心城市,俗称“花伊宁市是祖国西部边陲的一座花园城市,2005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9被建设部评选为“中国园林城市”,并同成都一起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她北倚天山雪峰,南临悠然西去的伊犁河,四周是美丽的西部大地,-望无际的草原和神秘的森林。市内既有宽敞大道和现代建筑群,又有小巷深处绿荫流水的少数民族人家,比较出名的景区有阿拉木图亚风情园、城市海景乐园、汉家公主纪念馆、民族英雄林则徐纪念馆、伊犁河大桥、拜图拉清真寺、伊宁回族大寺、维吾尔民居一条街、汉宾乡果园八角凉亭等,以及遍布周围的雪岭冰川、高山湖泊、森林公园、草原毡房,都是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的好去处。伊宁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文化风俗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但又各自保持了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维吾尔族的伊犁赛乃木、锡伯族的贝伦、俄罗族的踢踏舞、哈萨克族的赛马、叼羊、姑娘追以及具有民族音韵的阿肯弹唱、伊犁麦西来甫等少数民族传统娱乐活动,为这个西北边城增添了无穷魅力。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的“恰克恰克”,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38。城”。2010年5月伊宁市被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为中国十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2008年伊宁市所在的伊犁河谷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十大新天府,紧随成都平原和台湾嘉定平原后。2010年五月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国家提出了成立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在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划定中,伊宁市所属的边境经济合作区被划入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成为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伊宁市也被国家和自治区定为向西开放的门户城市和天山北坡经济带西部中心城市。为了满足伊宁进一步的发展,州政府和市政府提出打造“百万人口级城市”和“大伊宁”战略。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国函〔2012〕64号)决定,将伊宁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2年10月18日,伊宁市荣获凤凰城市论坛----凤凰城市排行榜的“最具中华价值城市”光荣称号。2013年11月28日,在香港举行的“绿色中国2013·环保成就奖”颁奖典礼上,伊宁市被评选为“杰出绿色生态城市”。
概述:
新疆伊宁县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离首府伊宁市18公里,全县有43.8万人口,由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等28个民族组成,是新疆北疆片区第一人口大县。成立于195...
新疆伊宁县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离首府伊宁市18公里,全县有43.8万人口,由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等28个民族组成,是新疆北疆片区第一人口大县。成立于1952年的伊宁县人民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国家孕产妇质量监测医院、自治区包虫病手术治疗定点医院,是江苏省南通市卫生系统对口援疆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伊犁州友谊医院、伊犁州新华医院医疗集团联合体(网络)协作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医院学科联盟单位。近年来医院荣获了星耀中华最具成长力中国县市医院—管理之星奖,连续三年跻身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县级医院300强,位列289名,荣获中国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院管理创新奖、信息化建设奖、人文医院奖、医联体探路先锋、最美县医院、县域医共体模范
承包单位:新疆治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使用到的产品304不锈钢水管,弯头,直接,三通,四通等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犁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