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以D为羽音的五声角羽调式音阶阶,列出调号、注明调性?


我姐是这样说的:宫调是3,5,6,1,2,以D为主音就是2,4,5,#6,1,那么2,4,5,#6,1(3,5,6,1,2),一一对应后就是1=#6了,所以以D为主音的角...
我姐是这样说的:宫调是3,5,6,1,2,以D为主音就是2,4,5,#6,1,那么2,4,5,#6,1(3,5,6,1,2),一一对应后就是1=#6了,所以以D为主音的角调五声音阶就是 降B调 了.但是~~~~~~确定调式不是靠主音吗?题目既然说 以D为主音 ,那么不就是D调吗?到底是 D调 还是 降B调 呢?快把我迷死了!求大家帮忙解决一下!
展开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
“以D为主音的角调五声音阶的调式”即D角调式。按照音乐理论里的规定,以什么音为主音就叫什么调。所以既然是以D为主音,那么就是D调,不是降B调。“角调”的意思是以角音为主音的调。综上,由于D为主音且角音为主音,所以D为角音。所以1=降7。但这并不意味着是降B调。你以为是降B调是因为你把中国五声调式体系与西洋大小调体系给搞混了。在中国民族调式中,两个降号的调不一定是降B调。在中国民族调式中,两个降号的宫调式才是降B调,否则就都不是降B调。换句话说,音阶的第一个音是这个调的主音,你所说的D角调式的音阶是(以一个八度上行为例):D、F、G、降B、C、D,这与“它是D调”这个事实是相对应的,若是降B调的话,音阶的第一个音应该是降B才对。其实我看你都知道确定调式是看主音了,那么就不要被其他现象所迷惑,既然你知道那个调的主音是D,那么那就是D调,不是别的调。你应该再深化一下对“以什么音为主音就叫什么调”这句话的把握,一定要牢记这个原则。建议你照着乐理书好好把五声调式部分的有关概念再强化一下。不知我说的这些你明白了没有。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再问我。:)
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展开全部是D角调式,(是降B同宫系统调)一般写降B调的的调号,但是主音在D上,也就是角音上啦!展开全部#F。C为主音唱名是、6、6就但音名是CDEGAD调也是、E、5、3:1.但是唱名是D:1、5、2、2、3非专业人士回答、A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1个回答
关注
摘要
老乡,你好,依据你的问题据了解民族调式一般都被老师讲的很复杂呵呵。这题是这样的: 通常这个会有两种题型,一是以它为主音,二是以它为宫音, 1.首先主音的做法---------D放在首位,先在每小节写一个re呵呵~接下来就是把每个re当作宫/商/角/徵/羽,然后通过它们找出宫音,就可以定调了(7声音阶排列就不用说了吧)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12-19以d为五级的雅乐角调式老乡,你好,依据你的问题据了解民族调式一般都被老师讲的很复杂呵呵。这题是这样的: 通常这个会有两种题型,一是以它为主音,二是以它为宫音, 1.首先主音的做法---------D放在首位,先在每小节写一个re呵呵~接下来就是把每个re当作宫/商/角/徵/羽,然后通过它们找出宫音,就可以定调了(7声音阶排列就不用说了吧)比如:把D当做宫,那么它的调号当然是两个升,再比如:把D当作商,那么它往下一个大二度do音就是宫了,显然没调号,再比如:把D当作角,那么往下大三度的降si就是宫,那么就应该是两降,依次类推。。。2.以D为宫音的做法-----------更简单了,只用一步,通俗来讲D宫就是D大调,两升,然后每小节都写上两个升号,然后顺着写,调号不变。明白了吗?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董蓓蓓摘要:在传统的古筝作品创作中,由于音乐作品内容的需要,作曲家会选择相应的音高、音域及调式调性来展现,然而传统的古筝属于五声性民族乐器,其定弦主要以D调为基础调性,如果需要变换其他调高时则需要进行转调的调弦,本文就古筝这门五声性乐器的定调及调弦进行简要探讨。关键词:古筝定调 调式 古筝调弦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0-0038-03古筝作为我国传统的弹拨类民族乐器之一,一直深受广大音乐人士的喜爱,如今已成为普及面最广的民族乐器之一。由于它的音域宽广,音色在低音区低沉浑厚、中音区珠圆玉润、高音区清月剔透,演奏技法复杂多样,左手的按、揉、吟等技法极具韵味,尤其当刮奏的时候犹如流水淙淙,独具魅力,音乐的表现力十分丰富,无论在独奏、重奏、合奏及伴奏等方面古筝都可以胜任,且极具特色,因而被人们誉为“中国的钢琴”。一、音乐中的调式在音乐中若干不同的乐音,以某一有稳定感的音为中心,并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这一体系即为调式。它是在人类长期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及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中,都会有不同的调式,这些调式因其音阶结构、定律方式及调式音级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各自独特的表现力。当调式与其他音乐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就会赋予音乐一定的感情与风格。调是传统音乐作品不可或缺的音乐元素,传统音乐作品离开了调就像人在地球上失去了地心引力一样,所以调对音乐作品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调与调式有不同的特征和色彩,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内容,作曲家们会根据自己的表达内容选择相应的调式调性,以从中获得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进而实现自己的音乐表达。二、民族性五声调式由五个音构成的调式称为五声调式。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我国古代和民间的音乐中,并在这一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我国民族调式的种种变化和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虽然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中都可以看到五声调式,但是这一调式还是常被称为“中国调式”或“民族调式”。这五个音称为:宫、商、角、徵、羽,并把这五个音定为调式的正音。五声调式的特点是没有半音和三全音的尖锐音响,唯一的一个大三度出现在宫音和角音上;以大二度和小三度所构成的三音组作为其调式旋律进行的基础音调。在每一个宫系里面有五种调式音阶结构,五个正音可以分别作为独立的调式运用于作品中。三、传统古筝的定调在西方的传统大小调式体系中,音乐的调性基本是以C调为基础的,也就是说C调是西方音乐的基准调性,C调的调号是没有任何升降号的,其他调的调号均以C调为基础发展而来。而在中国,基本是使用首调唱名法,每个音名都可以唱做do,感觉好像没有基准调性。著名指挥家杨春林认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中国的民族器乐还是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基础调性,那就是D调”。仔细想来,的却如此,中国的大多数民族乐器均是以D调作为基础调性的。古筝作为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其定调也是以D调作为传统的调性,而且作为五声性的民族乐器,其传统定调的音阶使用的是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这个基准调性的选择大概与古筝的常用调性D、G、C、F、bB有关,这个五个调刚好构成一个五声音阶,按照这个定弦方式,这五个调式的D弦都可以不动,就不需要去进行调弦,从而保证这个基准音不发生改变。如果是使用C调作为基准调,那么到了bB调所有音就需要进行改变,其基准音就失去意义了。所以古筝使用D调作为基准调性,是在我国音乐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一种自然选择,比较符合我们的音乐习惯。四、传统古筝的音阶结构不同音阶的演变和发展,是音乐发展史的一个里程。可以这么说,中国的音乐作为线性音乐的代表,主要是由旋律的调式音阶来进行支撑的,简单理解就是调式音阶是构成线性音乐的“骨架”。据史料记载,我国传统古筝定弦的调式音阶是多种多样的,而随着历史的不断迁移和发展,很多已经遗弃和失传,目前传统上所使用的调式音阶的定弦,主要根据五度相生律而产生,其音阶结构是五声性的民族调式音阶,通常定为“宫、商、角、徵、羽”,也就是do、re、mi、sol、la。这一五声调式的音阶结构,除了基本的以do为主音的宫调式外,还可以派生出四种以其他音级为主音的调式,即以re为主音的“re、mi、sol、la、do”商调式,以mi为主音的“mi、sol、la、do、re”角调式,以sol为主音的“sol、la、do、re、mi”徵调式,la为主音的“la、do、re、mi、sol”羽调式。中国的各个流派的传统古筝曲,基本是采用这一传统的定弦。五、传统古筝的调式功能传统古筝使用的是民族的五声性调式,五声性民族调式中的主音、属音、下属音和西方的传统大小调式的功能一样,也是构成调式的骨架,它们在音乐中拥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主音以它的稳定性来确定调性,下属音和属音主要是通过它们的相互对比,相对的不稳定性及它们和主音的音程关系而体现出主音的稳定性,从而确立调性,体现各自的功能作用,所以这几个音属于调式的功能音。在传统古筝调式中,除了功能音以外,还有其他的非功能音,起色彩的作用,称之为色彩音。实际上色彩音也有功能作用,只是不直接罢了。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丰富调式色彩,形成不同的调式特征而构成不同的调式类别,展现各类调式间的相互差异。六、民族五声调式的旋律转调手法在音乐作品的创作中,为了让乐思进行不断展开和发展,常常会使用打破单一调性的方式,这类方式很多,转调就是其中的一种。在我國的传统调式理论体系中,民族调式的旋律转调,常使用“同宫犯调”和“移宫犯调”的手法,“同宫犯调”是指在同一宫系统里调式的变换,即宫音和调式音列不变,调式主音发生改变;“移宫犯调”指的是宫音从一个音高变换到另一个音高(调号发生改变)。本文谈及的旋律转调手法主要是“移宫犯调”。 在民族无声性调式中,大三度音程出现在宫音和角音之间,是确立调式的关键音程,而两个小三度音程羽音和宫音、角音和徵音也依赖于宫音和角音关系来决定,所以当“移宫犯调”时,宫音和角音关系的转移也会反映在小三度上。正是由于此特点,在五声性调式中,旋律转调就会使用改变宫音或改变角音的方式,主要使用“变宫为角”、“清角为宫”的手法。(一)变宫为角在五声调式中,将原调的变宫音当作新调的角音时,就转入属宫音系统的各调,即调号多一个升号或少一个降号,这是民族性五声调式常用的转调手法之一。如下面谱例:谱例中C宫系统调式里面出现的变宫音si(比宫音低半音称为变宫)成为G宫系统调式的角音,即变宫音取代了宫音,这个音与C宫的徵音构成了大三度的关系,原调的G徵变成了新宫音的意义,这样就转入了向上纯五度G宫系统的调式,这种转调手法即为“变宫为角”。(二)清角为宫同样,在五声调式中,将原调的清角音变为新调宫音,就转入了下属宫音系统的各调,即调号多一个降号或少一个升号,这也是民族性五声调式常用的转调手法之一。如下面谱例:谱例中C宫系统调式里面出现的清角fa(比角音高半音称为清角)成为F宫系统调式的宫音,即清角取代了角音成为新调的宫音,它与原调的羽音形成大三度关系,把原调的羽音变成新调的角音,这样就转入了向下纯五度F宫系统的调式,这样的转调手法即为“清角为宫”。可见,在五声调式“移宫犯调”的过程中,在调号上发生了变化。然而在五声性调式中,近关系转调转调后,音阶结构里没有涉及到新调号的调号音,所以,可以不用调号表示,旋律转调中也不必出现临时变音记号,这是民族五声调式旋律转调的独特之处。如下例:七、传统古筝转调的调弦方法在古筝的传统作品中,不同风格形式的演奏对作品音高、调的选择通常由乐曲的情绪、特点、审美、地域或语言的特点等而有所不同。尤其是现代作品的创作更多的是根据乐曲的内容、音乐的表现需求来选择相应的音高、音域和调式。传统古筝使用的是D调作为基础调,也就是说使用的是D调定弦,如果是D宫调以外的作品则需要重新进行定调和调弦,从而达到调性的转换。古筝的转调方法主要有“移柱转调”和“按弦转调”两种。而本文主要是探讨各個调的定弦和调音方法。(一)利用“变宫为角”调弦前文提到的“变宫为角”是五声调式的转调方法之一,利用这一方式,当我们在传统的D宫调定弦基础上需要进行上方纯五度调性变换时,就可以把原调的宫音(首调的do音)调低半音,即把所有的宫音变成变宫音,这样该音就变为新调的角音(首调mi音),得到的就是属调A宫调的定弦;在A宫调的定弦基础上,把A宫调低半音变成#G变宫,这个变宫即为A宫调的属调E宫调的角音,即把所有的A宫调的宫音都调低半音即得到E宫调的定弦;以此类推,相应可以得到B宫、#F宫、#C宫等调式的定弦。(二)利用“清角为宫”调弦前文提到的“清角为宫”的方式也是古筝传统调弦的方法。比如在传统的D宫调定弦的基础上,把所有的角音(首调mi)调高半音变成新调的宫音,这样得到的就是下属调G宫调的定弦;同样在G宫调的基础上,把所有的角音都调高半音就可以得到下一个下属调C宫调的定弦;以此类推,相应的可以得到F宫、bB宫、bE宫等调式的定弦。综上,传统古筝的定弦基本是有其规律可寻,而现代古筝作品很多均以多调或人工调式等方式进行创作的,具体的调弦需要根据作曲家给出的具体音高依次调音即可。参考文献:[1]贾方爵.基本乐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樊祖荫.五声性调式的转调与和声的处理方法[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06).[3]狄其安.中国民族调式中的“借字”转调手法[J].民族音乐,2010,(0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羽调式音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