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到台湾直线距离多少北多少公里?


海峡快讯
2022-07-18 15:59
·福建
0
大家经常畅想的开车或者坐高铁到台北的梦想,可能真的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2035去台湾》指日可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速公路修到台北?稳了据媒体报道,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国家公路网规划》,对外告示未来十年的公路建设蓝图。该蓝图显示,高速公路网将以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等路线组成。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有三条路线。分别是编号为G3的北京-台北线以及G1534、G1533这两条分别从厦门、泉州连接至金门的高速公路。台湾岛内媒体也十分关注这一官方版本的公路网规划,尤其是对其中G3北京-台北线十分感兴趣。据悉,这条G3路线由北京出发,将经福州连接至台北。预计将在2035年前完成。这一规划的公布,也代表了中国对两岸统一的坚决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岛内资深媒体人黄智贤在其《夜问》视频中说,“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振奋的事情!”很多岛内民众也认为,如果真的能够实现两岸直接通车,无疑会对两岸发展都带来相当积极的作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种种迹象显示,想要将道路修到台北,目前在技术、资金等方面都已经不存在问题,只要解决掉政治上的问题,从大陆修到台湾的通道项目马上可以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据专家介绍,G3北京-台北线的大陆部分早就已经完工,需要建设的部分无非是穿越台湾海峡这一部分。而根据资料显示,大陆与台湾最近的距离是68海里(约126公里),大陆端是福建福州的平潭岛,台湾端是新竹的南寮渔港。两地之间的距离并不远,而且福建平潭官方曾对外表示,他们经过十多年探勘,已经掌握台湾海峡相关地貌和构造,相关跨海隧道技术也已成熟,相信很快就能动工兴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拥有十分强大基建能力的中国而言,不管是在台湾海峡修建过海隧道或者修建跨海大桥都应该不存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问题,只要两岸在政治层面解决掉最后的障碍后,这项两岸人民都共同期盼的伟大工程定将很快上马。部分消息参考来源:京彩台湾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9月3日,高秉涵老先生在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回忆录。新华社发 (王玺 摄)
  新华社香港9月5日电 题:回家的“使命”――访台湾老人、“感动中国”人物高秉涵
  新华社记者周雪婷
  “海峡两岸的交流,真的不能等。”日前在香港举办的“两岸交流30周年纪念大会”上,台湾老人高秉涵说。话音刚落,现场就响起热烈的掌声。
  1936年出生的高秉涵因带逾百位台湾老兵的骨灰回到故里而被评为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在“两岸交流30周年纪念大会”前夕,高秉涵接受新华社记者的专访,讲述了海峡两岸从封闭到开放数十年间,他一次次背负老兵们的乡愁回家的故事。
  从台北到山东菏泽 回家之路走了40年
  1991年,年过五旬的高秉涵终于再次站到家乡山东菏泽的村庄外。他突然觉得走不动路,在梦里回过了无数次的家乡,终于到达时却近乡情怯,他蹲在村庄外大哭了一场。这一年,他离开家乡已逾40年。
  高秉涵13岁告别母亲,离开家乡,在同乡长辈的帮助下,一路辗转从菏泽到台北。路途中,高秉涵的双腿曾被烫伤,高烧不止,差点死去。后来,他登上了从金门到台北的最后一班船。之后十年,高秉涵寒窗苦读,成为律师。但是,身在台湾的他始终忘不了家乡菏泽。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台湾当局开放同胞回乡探亲。台湾民众积极响应,并推动台湾当局最终于1987年开放探亲,成千上万的台湾老兵回到了隔绝数十年的家乡。高秉涵就是其中一位。
  “走在村子里,一位乡亲问我找谁。是啊,我找谁呢?”这是高秉涵回到家乡的第一印象。而当他发现这位乡亲就是他儿时的同伴时,两人激动地抱在了一起。
  高秉涵深知自己足够幸运才能回到家乡,而还有成千上万的老兵客死他乡,于是他一次次地将去世老兵的骨灰带回故乡。目前,瘦弱的高秉涵已经经手了上百位老人的骨灰坛,帮他们落叶归根。
  9月3日,高秉涵老先生在向记者讲述自己抱着骨灰回家乡的场景。新华社发 (王玺 摄)
  香港:绕不开的中转站
  不论是高秉涵与家人的第一次团聚,还是他抱着老兵的骨灰回到大陆,香港都是他绕不开的中转站。
  1986年,高秉涵通过他的同学辗转联系到他的姐姐和弟弟,并约定在香港见面。到港后,想着即将见到的家人,高秉涵心中又激动又忐忑。这时,他同学指着他姐姐说,高秉涵,这就是你姐姐。
  “这是我离开家乡后第一次跟家人见面,2岁时姐姐就离开了,我完全记不得她的样子,但就是止不住泪。”高秉涵回忆道。他同学说,只有5天的见面时间,限你们哭半个小时。其他时间,就珍惜吧,不要哭了。
  之后,高秉涵成了香港的“常客”。他曾抱着一坛坛同乡的骨灰从台北飞到香港,再从香港飞到大陆的不同城市。“刚开始,海关查得很严,有人还专门拿骨灰化验,怕是毒品。后来我讲了我的故事,很多人都照顾我。空姐还细心地帮我把骨灰摆好。”高秉涵说。
  9月3日,高秉涵老先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专访。新华社发 (王玺 摄)
  寻根之旅路更长
  说起这辈子最遗憾的事,高秉涵念起一句诗:“但悲不见九州同”。他说,有时看到现在台湾年轻人、包括自己的孙女对祖国都很陌生,还是很难过的。
  高秉涵给自己孙女的名字里取了一个“菏”字,意在提醒她的身上流着家乡菏泽的血液。2016年,高秉涵第一次带着两个稚气未脱的孙女踏上家乡的土地寻根。
  “现在台湾的历史教育将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一步步割裂。我孙女甚至说,爷爷你是中国人,我是台湾人。作为爷爷,我只能带她们亲眼看看祖国的土地,体会台湾和大陆的血脉相连。”高秉涵说。
  他带着孙女在山东老家祭拜了祖坟,看了孔庙和黄河,让她们对自己的“根”有了感性认识。
  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孙女体会到爷爷的良苦用心。跟随爷爷祭拜完祖坟后,11岁的孙女流着泪说,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爷爷每年都要回大陆,因为爷爷的妈妈在这里,他是来看他的妈妈的。
  “我不指望自己对当前台湾的整体环境有什么影响,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只能趁有生之年,带自己的孙女来一次寻根之旅,尽心而已。”高秉涵说。
  一生颠沛流离的高秉涵,经历了战乱与和平,分离与团聚。然而,他的苦难不仅照亮了他自己的回家之路,也照亮了客死他乡的台湾老兵的归乡之旅。
  “回家的路再长,也长不过一生。”高秉涵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而他的一生,也凝聚在这一段段回家之路上了。(责编:于明飞(实习生)、徐祥丽)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门到台湾直线距离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