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女指的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揭秘腐女指的是什么文化背后的故事?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 首先,人们最普遍的理解是把“腐女”当作那些致力于同人志创作的深度“宅女”。这个说法其实也没错,但严格来讲,在这样的宅女中,那些超喜欢BL的一群人才是真正的腐女。除了宅女以外,还有一些喜欢歌星球星的女性,她们平时便具有“不管是2D架空角色还是现实中的人,总之先把男性在脑海里配对并妄想他们恋爱”的恶趣味。也就是说,不管是不是宅女,只要有这种倾向的女性都可以称之为“腐女”。总而言之,腐女分为“单指宅女,对BL没有特别的爱”“喜欢BL的宅女”以及“虽然不是宅女但对紧断的男性恋爱有爱好的女性”三个版本。所以也有人说,“我是腐女,但不是宅女”。一个女子自称腐女时,单凭一句话难以判断她是属于“BL漫画爱好者”还是“角色爱好者”又或是“BL系妄想女”。(三类)  其实,腐女这个词起源很早,大概在80年代后半就开始出现并流传开来。“御宅族”OTAKU这个词在当时多用于指代男性动漫迷,而女性则被冠名为“宅女”,这些女子出于自嘲自虐的意味,干脆把自己叫做腐女。于是,这个词就渐渐固定下来。然而,与御宅族一词遭遇不同的是,腐女这个词并没有推广开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个词首先是她们称呼自己的专用词(比如,在很多日本著名的同人志上,女性作家自己率先称自己为腐女),该词并不具有贬低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说,与“宅”不同,腐女一开始就只有自嘲的功能,并不能成为外部势力攻击她们的词汇。这样一来,这个词的使用范围也就只能局限在“同人圈”的狭小范围内,更不可能被主流媒体所引用。  所以,腐女只是一种自称,并没有严格的统一定义。  现在国内对于“腐女”的认识大多是三类中喜欢BL的女性。  最近,“腐女”这个词逐渐开始被动漫媒体所关注,甚至在不久前结束的C72(日本第72届同人志即卖会)上,腐女的势力首次压倒了御宅。但是,腐女一词本身其实并不是新产物,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80年代或者更早。  有一种说法是,1978年发行的comicJUN创刊号是其根源,但也有相反的说法指出并没有看到其中出现了“腐女”这个词。说词源是同人志的说法占压倒性多数,但具体的资料并不存在。  至于原因,看异性恋爱的漫画,看见男主角和女主角之间的纠葛就会觉得女主角很让人讨厌不停地折磨帅哥,而看描写男同性恋的恋爱小说或漫画就不会产生这种感觉,反而觉得他们越折磨对方就越好看,因为恋爱双方都是自己喜欢的帅哥。这类“bl”小说描写的爱情故事可以满足她们幻想“完美另类”爱情的欲望,但内向且缺乏恋爱经验的女孩子要慎看“bl”小说,很少社交、内心孤独又缺乏恋爱经验,她们很可能借助对小说中情节的幻想来满足自己想与“完美”配偶谈恋爱的欲望,而分不清现实和幻想。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展开全部腐女最好就是远离我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最新刷屏的一部电视剧叫《镇魂》,据部分剧评人和网友反映,这完全就是一部剧情质量堪忧、不足五毛的特效、台词尬到令人不忍直视的网剧。那为什么这部剧还这么火?因为该剧主要讲的就是两个长得好看的男主角,打怪抓坏人的故事。由于追剧的主要是女性,所以该剧的粉丝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镇魂女孩”。颜值即正义,何况还double了!《镇魂》,改编自晋江大神级作者Priest的同名小说。相信看到晋江两个字,很多人已经有点懂了。电视剧版《镇魂》对原著做了些改变,把两个主角之间的爱情变成了兄弟情,原著的灵异、玄幻改成了科幻,小说里的人、鬼、神改成了海星人、地星人、亚兽族人。主角是「特别调查处」 的老大——痞帅痞帅的赵云澜和表面上是温润尔雅、文文弱弱的生物工程系大学教授沈巍。看到剧照,突然有点明白为什么突然冒出一大堆“镇魂女孩”了。据说,《镇魂》在吸粉的同时,还引发了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爬墙”行动。什么韩圈粉丝、男团女团粉、流量小生粉啦,竟然一时间都安静了许多。没办法,女孩子本来就喜欢看好看的男孩纸,何况这颜值还叠加了,能不追吗?而这种对拥有“盛世美颜”的男性的喜爱,并不是进入现当代才出现的一种潮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就有不少这样的内容存在。比如元老级耽美作者天籁纸鸾的代表作之一《花容天下》中,对主角容貌的描写:“他慢慢睁了眼。周围的美景顿时黯然失色。长长的睫毛在乳白色的月色中漆黑柔亮。那颗晶董深遽的瞳孔散发着紫罗兰的光芒……他化是没说话,又将眼睛闭了上去。浓黑的睫毛在眼脸下透落了一片扇形的阴影。”而明末《品花宝鉴》对小旦杜琴言的描写——“是天上神仙,人间绝色,以玉为骨,以月为魂,以花为情,以珠光宝气为精神”。说这段是描写一位绝代美女,完全行得通。所以别说什么“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大部分人毕竟还是外貌协会的成员,不然为什么舞台上站C位的永远都是好看的人呢?男男CP:腐女眼中的纯粹之爱虽然官方一再宣传本剧讲的是兄弟情,可原著是耽美小说,官方再怎么洗白也没用!很多镇魂女孩追剧就是来看两个男主的感情戏的。如果说喜欢看帅哥是人之常情,那为什么女孩子们还特别爱看好看的男孩子们之间的感情戏呢?这就要从耽美文化开始说起了。跟其他各种“腐朽”的亚文化一样,耽美(たんび)文化也是从隔壁日本过来的舶来品,与之对应的是“腐女”一词。“腐女”是“腐女子(ふじょし)”的简称,指的是喜欢看/幻想两个男人谈恋爱的女性,而表现类似题材的作品,被称为耽美(たんび)作品。1994年,这股来自霓虹的“歪风”吹进了中国大陆。据一些学者的考据,那一年日本漫画家尾崎南的《绝爱》进入中国,该作被视为大陆耽美的启蒙之作,也让耽美这一亚文化从小群体开始慢慢蔓延。 到1999年,中国出现了第一篇耽美文—《世纪末最后的流星雨》,这篇文是根据《灌篮高手》改编的,把流川枫和仙道彰凑了CP。看了这么喜(sang)闻(xin)乐(bing)见(kuang)的剧情,有木有觉得自己看了套假灌篮?对了,此文后来因为大家都懂的原因下线了,可依然挡不住有人去别的地方挖坟给找出来继续传播。 2006年后,耽美文甚至击败了玄幻和武侠小说,成为网络小说江湖的二当家。也是在这个时期,中国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包括“腐文化”在内的各种亚文化通过网络找到了各自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直到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十女九腐”的传言,虽然没啥数据支持,但发展趋势确实是这样,只是腐的轻重程度不太一样罢了。在这期间,各种综艺节目、网剧也迎合了这种趋势,将原本只属于粉丝群体内部的“配CP”行为,变成了官宣级别的活动:一直很有流量的真人秀《极限挑战》,六个大男人组成了N对CP:猪羊、迅雷、双黄、红兴、菠萝……总有一款适合你。这一切的第一波高潮,大概是2016年的网剧《上瘾》。这部打着校园青春剧的网剧,首次在中国大陆地区将同性之爱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一众“腐女”们狂喜不已。嗯,在看这部剧里让你们舔屏的黄景瑜小哥哥后来在《红海行动》里演了一个冷静干练的狙击手,但是你们大概还是为了他的颜去看的这部剧吧。“性别女,爱好男男”还记得漫威系列里最有名的那对CP吗?人家明明是真·兄弟情好吧! 然而接受采访时为你笔芯是要neng啥嘞?官方逼死同人吗?对于大屏幕前的女观众而言,托尔和洛基的小剧场已经演了不下200集了吧?毕竟看托尔拿大锤锤打大魔王的胸口,哪儿有兄弟俩并(xie)肩(shou)作(gong)战(du)好玩。而“逢剧必腐”的腐国人,自然也是谙熟此道。这几年的英剧里夫妻永远都在撕逼,不是老公出轨小三,就是老婆绿了老公,而双男主的大戏呢?永远都是波光潋滟、含情脉脉,恨不得下一秒就是限制级。但是没办法,女观众就是爱啊!有研究者认为,女观众对“同性之爱”的这种痴迷,实际上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传统爱情与婚姻关系面临的巨大挑战。现代爱情往往遭遇外界的重重诱惑,当代婚姻与爱情无关,而是关系着两个家庭的财产,以及离婚率的升高等现象让更多的人们“不再相信爱情”,甚至开始质疑爱情的纯粹性。耽美文化强调同性之爱的“美”,加上女性“感性”和对爱情充满幻想的特质,让接受了这种文化感染的女生为同志之爱的纯粹性动容。这种纯粹的爱情,直到现在也是绝大多数耽美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如果是我,是我的话,不管他是男的或女的,是猫狗也好,植物也好,机器也好,我一定都会把他找出来,然后绝对会……爱上他。”——《绝爱》还有研究者认为,女性喜爱男男CP的重要原因是东方文化中对待“性”的态度,让女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处于弱势。这也造成女性对男性,尤其是对男性身体的不熟悉,让女性会产生一种去探讨男性的好奇心。在这种矛盾心理影响下,关于男男之间的同性恋幻想。使本来被束缚住的情感可以释放出来。让她们可以认同无关性爱的,无关生育等的爱。所以,“性别女,爱好男男”,很可能是被这个社会逼出来的。Pick男孩的女孩,可能仍是弱势然而,喜欢CP的当代女观众们,和为了迎合她们喜好不断推陈出新的网文作家、影视编剧们,依然没有没能解决一个问题:为什么深受女性喜爱的文本中没有女性角色。已经播到末段的《镇魂》里,有几个人注意到这部剧其实是有一个女主的?再往前推一点,“基情满满”的《神探夏洛克》里,除了福生CP,让腐女们津津乐道的是莫娘和夏洛克的相爱相杀。华生的老婆?来打酱油的吗?《雷神3》里好不容易有个女反派了,可凯特大魔王如此攻气满满、下一秒就恨不得把这个角色改成男性是要闹肿样啊?王尔德老师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和性有关,而性本身只和权力有关。”耽美文的作者能够用女性视角书写字母章节,确实反映了女性地位今非昔比,但这不是反抗,反而证明了他们承认男性与女性的地位仍是不对等的。看看那些玛丽苏、杰克苏小说,就会发现:只要你敢想,小说里一切皆有可能。可即使在耽美小说里,作者们也没能想象出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而是用男性来替代这一理想形象。这最终成了一个悖论:追求平等爱情的女性,最终在爱情里将自己排除在外了。但是,对耽美作品的爱好者来说,没有爱情又算什么呢?毕竟,只要能有好看的肉体,世界就是美好的。反正只要能Pick,老公随时可以换嘛。参考资料:1.张博:父权的偷换——论耽美小说的女性阉割情结[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9):11-12.2.赵婷婷.:被想象的政治领域:网络耽美小说迷与女性主义、同性恋政治[D]. 南京大学, 2014.3.宁可:中国耽美小说中的男性同社会关系与男性气质[D]. 南开大学, 2014.4.张炜婷:耽之于美—耽美文化与同人女群体的人类学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 2013.5.刘芊玥.:作为实验性文化文本的耽美小说及其女性阅读空间[D]. 复旦大学, 2012.6.陈静梅:男越女界:论晚明两部同性恋小说集的性别意义[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4):119-123.7.施晔:明清同性恋小说的男风特质及文化蕴涵[J]. 文学评论, 2008(2):126-132.8.贾小凡:三个月换一次老公的追星女孩,在《镇魂》相聚了,Vista看天下.
性别男,爱好女;性别女,爱好男男。腐女正以摧枯拉朽之式席卷大江南北,以致于综艺节目不卖腐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现象级。最近刚回归的真人秀《极限挑战》,就靠着男男CP圈了无数粉,红兴、猪羊、渤迅、双黄……总有一款适合你。著名耽美作家(大雾)南派三叔就曾说过“一个腐女百万兵,得腐女者得天下。”问题来了:为啥现在腐女这么多?鉴于腐女涉猎面太过广泛,本文仅以耽美小说为例,说说为啥腐女会喜欢YY两个大男人谈恋爱。耽美小说是腐女们的最爱-+-提到各类“腐朽”的亚文化,大多和霓虹国脱不了干系。“腐女”一词也源于日语,是“腐女子(ふじょし)”的简称,指的是喜欢看/幻想两个男人谈恋爱的女性。表现类似题材的作品,被称为耽美(たんび)作品。对于国内资深/大龄腐女来说,没看过尾崎南的《绝爱》,都不好意思称自己“腐”。两位男主角莫名其妙、死去活来的爱情催无数腐女泪下,也被许多学者视为大陆耽美的启蒙之作。1994年《绝爱》出现在中国,耽美自小群体开始慢慢蔓延,到1999年,中国出现了第一篇耽美文——《世纪末最后的流星雨》,这篇文是根据《灌篮高手》改编的,是不是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动画片白看了?到了世纪之交,已经有“十女一腐”的说法。自2006年后,耽美文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在晋江和起点上,耽美文的数量仅次于言情,位于第二位,替代了武侠小说的江湖地位。直到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十女九腐”的传言,虽然没啥数据支持,但发展趋势确实是这样,只是腐的轻重程度不太一样罢了。我们经常听到的CP,是coupling的简称,表示两个人是一对,这个概念多在腐女圈使用。一对“男×男”CP,“×”前面的是主动的一方;后面的是被动的一方。所谓“CP可拆不可逆”,“A×B”和“男×女”一样,是不可逆的,耽美小说中肯定要交代清楚谁主动谁被动。仙流CP(仙道×流川枫)和猫鼠CP(展昭×白玉堂)都是经典不衰的国民CP。任何素材都能成为腐女脑补的对象。腐眼看人基,CP间连接触都没有,腐女脑海里就能演二百集电视剧。● 是胡不是霍,是霍躲不过纯爱与字母章节-+-虽然腐女和耽美这两个词都源自日本,可中国文学中早就有类似的作品。中国有记载的南风(即男风)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末,代表作有《弁而钗》、《宜春香质》、《品花宝鉴》等等,听名字你大概就能猜到里边有很多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对比元末的耽美文学和现代的耽美小说,有三点特征几乎完全没变。一是男性角色女性化。可能无论是耽美小说的作者还是读者,都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只要单拎出描写人物的文字,就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女性化的倾向。比如在元老级耽美作者天籁纸鸾的代表作之一《花容天下》中,对主角容貌的描写:“他慢慢睁了眼。周围的美景顿时黯然失色。长长的睫毛在乳白色的月色中漆黑柔亮。那颗晶董深遽的瞳孔散发着紫罗兰的光芒……他化是没说话,又将眼睛闭了上去。浓黑的睫毛在眼脸下透落了一片扇形的阴影。”而明末《品花宝鉴》对小旦杜琴言的描写——“是天上神仙,人间绝色,以玉为骨,以月为魂,以花为情,以珠光宝气为精神”——说这段是描写一位绝代美女,完全行得通。二是对真爱的赞颂。元末文人不但将对女性外貌的要求照搬到男性身上,对女性忠贞专一,为爱无怨无悔的要求也投射到男性角色身上。现代耽美的启蒙之作《绝爱》里面提倡的爱情观也非常纯粹,直到现在,也是绝大多数耽美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如果是我,是我的话,不管他是男的或女的,是猫狗也好,植物也好,机器也好,我一定都会把他找出来,然后绝对会……爱上他。”三是字母章节的泛滥。上面列举的明末清初的小说,里面有很多那啥啥的情节,作为老司机的你一定都懂。“始于色而终于情”,是这些小说追求的效果。而目前大陆的耽美小说,由于内容过于接地气,以致于不少小说在香港和台湾出版时,被打上了R18的标签。一项调查显示,47%的腐女被耽美文中的18禁内容所吸引;如果标题里标了有“肉”,会更加关注的人占了82%,喜欢清水文的仅占4.8%。女性缺席的女性文学-+-耽美小说反向书写男性、大胆描写情色场景被有些学者看成是具有女权意识的现代“新女性”对传统女性气质的反抗,是正视自身欲望和大胆追求欲望的尝试。然而,这一说辞无法解释:为什么深受女性喜爱的文本中没有女性角色,即使有,也常常是炮灰,是成就男男之间美好爱情的绊脚石或助推器。在腐女社群的日常交流中,只有对CP的YY,女性几乎不构成任何话题,很难想象,一位绝口不提女性的女性主义者如何能为女性权益抗争。被不少人奉为偶像的王尔德说过,“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和性有关,而性本身只和权力有关。”腐女能够用女性视角书写字母章节,确实反映了女性地位今非昔比,但这不是反抗,反而证明了腐女承认男性与女性的地位仍是不对等的。看看那些玛丽苏、杰克苏小说,就会发现:只要你敢想,小说里一切皆有可能。随着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渴望一段关系平等的爱情。可即使在耽美小说里,腐女们也没能想象出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而是用男性(多是受)来替代这一理想形象。因为她们意识到,只有消除自己身体所承载的意义,才能获得真正的平等。聪明到脑袋不长毛的福柯同志老早就教育我们,要改变现状,除了需要改变经济和社会之外,还需要改变我们自己、我们的身体和我们所有的旧“认识”方式。● 《使女的故事》完美地诠释了身体、性别与权力的关系这种改变,在脑洞大过宇宙的腐女们的幻想世界中,显得不切实际。于是乎,腐女们最终推导出一个异常矛盾的结论——在爱情中获得对等地位的唯一方式是将女性排除在外。耽美文学和腐女,并没有对传统男性气质构成威胁。腐女群体创造出的耽美文化与其说是在追求女性自我价值的提升,不如说是在意识到无力反抗现实之后做出的自我安慰。不过,腐女现象并非一点进步意义都没有。明末南风小说的作者是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性,以为解放了自己的心性就解放了全世界,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女性,显然意识到问题不单单是解放自己那么简单。虽然明知不可能实现,却不妨碍腐女们对平等的向往。腐女们宁可沉浸在虚拟世界中躲避,也不愿与现实妥协。最后,让我们再拔拔高。对大众文化非常看不上眼的法兰克福学派曾提出,和大众主流文化不同,小众的亚文化是为对更好世界的渴望保存的一片理想空间。耽美文学及腐女现象,和其它亚文化一样,体现的是对今天的批判和对明天的承诺。参考资料:1.张博:父权的偷换——论耽美小说的女性阉割情结[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9):11-12.2.赵婷婷:被想象的政治领域:网络耽美小说迷与女性主义、同性恋政治[D]. 南京大学, 2014.3.宁可:中国耽美小说中的男性同社会关系与男性气质[D]. 南开大学, 2014.4.张炜婷:耽之于美—耽美文化与同人女群体的人类学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 2013.5.刘芊玥:作为实验性文化文本的耽美小说及其女性阅读空间[D]. 复旦大学, 2012.6.陈静梅:男越女界:论晚明两部同性恋小说集的性别意义[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4):119-123.7.施晔:明清同性恋小说的男风特质及文化蕴涵[J]. 文学评论, 2008(2):126-132.出品丨视知TV 作者丨雪竹视知TV(微信公众号ID:shizhimedia),知识解释类短视频“一哥”,致力于打破信息高墙,将深奥、枯燥、晦涩的知识用专业、精准、有趣的形式“翻译”出来,形式不限于视频、漫画和图文。目前旗下有百科、汽车、财经、电影、男装、宠物、健康和二次元八大垂直领域。我们的口号是,知识看得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腐女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