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经常看恐怖片的人心里?

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好久。该邀请专门研究恐惧的 @漆松 来回答。从理论上来讲,很难理解为什么人会想去追求恐怖感。照理来说,恐怖感所带来的一系列大脑和生理学反应,就是用来帮助我们害怕危险、远离危险的。但现实中,确实有不少人喜欢恐怖文学、常去鬼屋找刺激。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为什么会有人追求恐怖感」可能有三个原因:大脑享受这种战胜恐惧的快感看恐怖片或者进鬼屋时,会和一起看的人距离拉近个人性格原因超级喜欢这个受到惊吓的emoji这三点不仅在个人体验中,也能在学术上也能找到相关的证据。丹麦 Aarhus大学的 Mathias Clasen 教授就有研究这个现象。准确地说,他是专门研究恐怖文学和游戏的副教授。Mathias Clasen 的谷歌学术页面最近他做了个大型试验,请了280名被试去丹麦 Vejle 当地一个鬼屋玩儿。这篇论文里有好几张鬼屋的照片... 天知道我为什么要去看这篇论文这个鬼屋有30个不同的房间,每个房间有不同主题,但大多数都是属于那种血腥恐怖。在进入鬼屋之前,研究人员采访了每个人,问他们一会儿是准备选择怎样应对恐怖的心理策略,是尽量加大恐惧,还是尽量减少恐惧?观察说想要尽量加大恐惧体验的那组(N=149),就会发现他们采取了以下三种策略:尽量盯着那些最令他们害怕的东西,而非把目光立马移开。不断暗示自己「这里很可怕,很危险」叫的最欢而另一组在进入鬼屋之前就表示想要尽量减少恐惧体验(N=131),他们在鬼屋里采取了上面所说的相反策略。但无论是哪一组,采取了怎样的策略,进入了鬼屋之后,都出现了相似的社交策略,那就是尽量和一起进入鬼屋的人靠近一些,甚至手牵手。(印证了上面的 第2点)理论上,自己在群体之中 --> 自己是安全的-->不怕不怕。但这也有两面性。你越觉得自己是安全的,你会容易注意到周围恐怖的信号,反而让你感到更害怕。毫不令人惊讶的,那些进入鬼屋前就想加大恐惧体验的人,在出了鬼屋之后也是觉得最满足最开心的人。Clasen 教授认为,喜欢恐怖片的人,并非是单纯地享受恐惧感,而是享受恐惧带来的那种情绪高涨的感受。(可能和 第1点 有关)他们还注意到一点,那就是随着年岁的增加,从恐怖汲取享受感也会变得越来越少。Clasen教授之前还在美国做过另一个大型的性格分析实验,用的是标准的五大性格特质(the five factor model, FFM)。他发现喜欢恐怖片/游戏的人倾向于在「经验开放性」上得更高的分,而开放性这一性格特征被认为和想象力是有关联的。而容易被恐怖片吓到的人,则在「亲和性」上得分更高。(印证 第3点)作为一个完全不喜欢看恐怖片的人,我只想说,所以日本校园动漫中常出现的 肝试し(试胆大会)确实是值得借鉴的一项相亲活动咯?假装怕怕 其实笑的都好开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常看恐怖片的人心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