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西安广场有长春轨道交通通吗?


线路名称
方向
首车时间
末车时间
287路
来自中东市场→西安桥
05:20
19:40
西安桥→中东市场
05:30
19:40
折叠 上行
中东市场 开往 西安桥
站数
站名
1
中东市场
2
吉林日报社
3
苏州北街
4
自由大路
5
经纬南路
6
兴隆路
7
公平路
8
岭东路(民丰大街)
9
岭东路
10
东盛路派出所
11
安乐路
12
吉盛小区B区
13
劳动公园
14
吉盛小区(品眼曾妒守红可换乘轨道交通4号线容传主机境纸材加剧)
15
吉林大路(原升可换乘轨道交通2号线)
16
临河街
17
心脑血管医院
18
荣光桥
19
东天街
20
桃源路
21
东大360百科桥
22
东三马路
23
东三马路小学
24
东四马路
25
光复路
26
东广场(亚泰大街)
27
东广场
28
东三条
29
长春站(可换乘轨道交通1、3号线)
30
西三条
快31
太阳城
32
辽宁路
33
芙蓉桥
34
花园街
35
西安桥(可换乘轨道交个始火庆通3号线)
折叠 下行
西安桥 开往 中东市场
站数
站名
1
西安桥(可换乘轨道交通3号线)
2
北安路
3
芙蓉桥
4
辽宁路
5
太阳城
6
西三条
7
长春站(可换乘轨道交通1、3了号线)
8
东三条
9
东广场
10
东广场(亚泰大街)
11
光复路
12
东四马路
13
东三马路小学
14
东大桥(长通路)(可换乘轨道交通4号线)
15
东大桥
16
桃源路
17
东天街
18
荣光桥
19
心脑血管医院
20
荣光路
21
临河街(吉林大路)(可换乘轨道交通2、4号线)
22
劳动公园
23
和顺住尔由三条
24
吉盛小区B区
25
安乐路
26
岭东路
27
公平路
28
经纬编只似河大风李农华南路
29
民丰大街
30
福安街
31
乐群街
32
中东市十考九北六副问放常久士场
曾用车型:友谊ZGT6832DHG
现用车型:宇通ZK6821NG5

经济现在无疑是东北地区发展最快的一个,相比于沈阳这两年只捞到一座宝马新工厂,大连还在指望恒力石化这种重化工业,长春的转型升级更具内生性和结构性,包括本土长光在光学器件晶圆以及卫星航天方面的产业突破,以及步伐稳健的轨道车辆和汽车制造。这说明长春在产业上是有优势的,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人可能会说没了一汽怎么怎么样,但中国的国情决定了长春永远成不了底特律,今年汽车产业下行,北大众依然增长强劲超越南大众成为乘用车市场第一,那些说大众搬到北京或者南方会更好的说法被狠狠打脸。在去年大众和一汽合作30年的周年庆上,大众总裁高度评价了和一汽的成功合作,奥迪总裁几次前来长春也说明了大众对长春的重视和今后合作会继续深化。去年长春领导团访问丰田,丰田也进行了回访并对项目选址进行考察,给新合资项目落位长春打上了一针强心剂。更何况在一汽强力发展自主的战略下,红旗销量由前年的4000辆增长到3万辆,商用车解放继续保持卡车市场第一的位置,随随便便一出手就是50亿建造红旗小镇和红旗新工厂。目前长春就有250万辆的b级车及以上的产量,超百家国际行业龙头配套商落位长春,为长春贡献了超过6000亿的工业产值,那各位可以想象这些项目正式敲定之后长春的汽车行业又会有怎样的飞跃。以上就证明了长春经济在东北地区相对的超高增速会继续几年甚至更久。目前东北四市哈尔滨已经掉队,沈阳因为政治原因前景暂不明朗,长春正努力冲刺缩小与大连在经济上的差距,这个时间段乐观些会在5年以内。
但在中国,中心更多的是由政治来做主导,沈阳在计划经济时期和第一次振兴东北得到的政治资源积累目前还在发挥强劲的虹吸作用,大区机构及使领馆等等让沈阳坐住了东北政治核心的位置,这点长春可能十几年都比不了,长春这几年得到的大区机构资源包括振兴东北金融办公室和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更多的还是围绕产业方面,在行政上并无太大作用。所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东北可能会保持产业中心长春,行政中心沈阳这种双中心模式。
但事情也存在转机,今年春晚分会场落户长春,与深圳井冈山并列,就说明本届春晚更具政治导向,虽然一个春晚分会场带来不了什么经济效益,但至少说明了上头的一个偏好取向。另外长春是发改委轨道交通审批重新放开后东北第一个获批同时也是获批里程最长的城市,2024年将有9条线投入运营。有一个问题大家可能会问,和沈大比长春商业和观感弱很多,但这个现象五年内会有很大改变,长春目前还是在前期的补基建阶段,生活在长春的朋友可能感觉去年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五条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各种快速路工程一年完工。那么下一步就会向集约化发展,朝天空要空间。去年落位的长春华润中心最高超过300米,可能在基建疯狂的南方300米并不鲜见,但长春受制于气候条件,300米可能已经算是极限。解放大路商务区落位的其他项目如宝能中心也是200米的双塔办公楼宇,据消息称后续还会有超高地块不断推出。那么伴随着这批摩天项目四至五年的工期结束,长春在观感上会有很大提升,可能到时候“长春不像副省级城市”这种声音就会越来越少。
所以五年之后我们再见。
------------------------------------------------------------------------------
补充:有人可能会问长春拿什么消化高端楼宇库存,再建设岂不和南宁贵阳一样?其实长春现在高端楼宇的现状并不是租不出去而是没楼可租,目前硬件物业能真正称得上甲级写字楼的也就两座,一座是净月的伟峰咨询中心,一座是人民大街的宏汇国际广场。其他的写字楼要么高度低要么乡村非主流,在全国来看,拿得出手的就这两座。外资行业譬如快消,银行,咨询审计等公司其实对办公环境十分看重,他们不会觉得你有市场就随便找一个楼进驻,人家要脸,各个都是世界500强门面不好看咋吸引人才。同时也要看楼宇开发商的招商水平,所以我列举的都是华润宝能这种行业龙头,举个例子,宏汇国际广场,也就是凯悦酒店没建成之前就达到了接近满足,入驻企业大都是世界500强或高端企业比如中国进出口银行。以长春目前的外资规模,只要有高端楼宇,开发商招到几家外资银行或者咨询公司不成问题,德意志和瑞穗银行就很有希望。沈阳目前世界500强现在进了有90户,长春有71户,虽然有差距但其实也不大,肯定能满足几栋像沈阳市府恒隆或北站新地那样的楼宇。除了楼宇资源,另一点要提的是商业,长春可能还是十几年没法和沈阳比,现在全国消费降级,全国消费市场都萎缩更何况东北,沈阳的优势在于抢占了先机吸引了一批高端商业品牌,东北市场就这么大,已经进了沈阳就不太可能往其他城市扩张,还有一些品牌有地域要求,比如满记甜品,最北只到沈阳,再往北哪怕你有市场也不开,物流成本高管理不方便。所以长春今后的商业也就是以满足市民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为目标,因为目前的基础连满足市民日常需求都达不到,汽车厂的大众技术工人都在那憋着呢。但也不用太悲观,沈阳现在很多高端商场都是看到了沈阳万象城的成功才纷至沓来的,比如嘉里城k11,所以长春万象城只要不自雷,好好运营,肯定还会有知名商业地产进驻长春。
--------------------------------------------------------------------------------
继续补充,我并没有说感觉资源都在沈阳有点忿忿不平的意思,相反我还很欣赏这种多中心模式,每个城市都可以依靠自己的优势资源走不同发展路径,相比于你我争抢个头破血流,还不如优势互补协同合作。我一直很疑惑中国为什么要学习日本走大中心模式,把政治经济资源强行凑到一起造就怪胎城市,之后还要费力解决大城市病。像美国一样多好,行政就好好做行政,金融就好好做金融,就连小城西雅图都有星巴克微软波音三家世界500强总部,中国总共就几十家世界500强,一半在北京,一半在上海,剩下的城市可怜巴巴争夺那点零头,结果现在全国人才都往长三角珠三角跑,这是图啥呢?
--------------------------------------------------------------------------------
继续补充,感觉自己有点文不对题,长春现在就已经提出要打造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了,而且已经提了三四年了。题主所说的西安和成都是国家中心城市,这两个概念并不一样,东北地区目前没有国家中心城市,近几年也不太可能有,因为四市经济体量达不到国家中心城市的标准,17年GDP长哈沈全国排位30、31、32,
这算哪门子国中?郑州当年入围的时候体量比目前三个城市都大不也被全网不服?而且东北四市哪个最有希望获批国中这个问题都没有准确的答案,你要说是底子最好的沈阳吧,感觉自从15年之后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都备受冷落;你要说长春吧,交通行政要素还不是很好;哈尔滨产业薄弱;大连地理太偏。所以长春提出打造的是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因为比较容易达到,经济进位就行,为什么说经济进位最容易,因为以东北目前平均经济增速来说,长春只要小跑就已经相当于坐火箭了。
--------------------------------------------------------------------------------
在评论区里和一位朋友就沈阳掌控东北洲际航线通道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下是一份国家旅游局2016年的统计数据,记录的是中国主要城市国际旅客过夜数量和来源国,可以看到沈阳与长春相比,在日韩旅客方面对长春是压倒性的优势,沈阳日韩游客有48万人,而长春只有10万人,但是其他国家尤其是其他大洲的国家,两地情况就截然不同,比如美国旅客长春是沈阳的3倍、加拿大7倍、英国4倍、法国9倍、德国接近3倍、澳大利亚6倍。长春在这些国家的表现尤为出色,都是东北三个省会第一的位置。而新加坡国际旅客数量长春更是超越了其他三个城市的总和。这很大程度上都说明了长春外资和会展商旅的规模在东北来说是相当具有优势的。和其他已经开通洲际航线的城市如青岛相比,除美国显出绝对弱势外,英语国游客数量长春全部占优。说明长春是有开通甚至开通几条洲际航线的条件的。但很遗憾,目前东北地区只有沈阳运营法兰克福和洛杉矶航线。
对沈阳稍微有点抱怨可能还是因为这种行政外交资源和区位条件不匹配的现状吧,计划经济时期沈阳可以在国际上代表东北地区,但随着开放的深入,沈阳在外资进驻对外交流方面和其他城市比没有优势甚至还处于弱势。那么现在对外交流的资源还在向沈阳倾斜就显得很尴尬。每年看着不少国际客商要转机转机再做高铁来长春真为他们感觉甚是乏累。
--------------------------------------------------------------------------------
以下两份链接是沈阳长春两市2017年的国民经济统计报告,来源均为两地政府官网。大家感兴趣可以比对一下,就可以了解为什么长春会在gdp方面超越沈阳了。评论区的杠精我就不挂了,他说长春拿什么和沈阳比,我从上面两份数据里可以挑出一大堆。更何况长春科教资源在东北也是顶尖的,在东大退居双一流B类的情况下,貌似是沈阳的科教没法和长春比啊。当然都是东北的比来比去伤感情,但也不能蹬鼻子上脸啊,
对吧~
沈阳市201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
http://www.sysinet.gov.cn/news.aspx?id=13535
长春市201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
http://www.changchun.gov.cn/zw/xxgk/xxgkflzy/tjsj/201804/t20180428_447196.html
--------------------------------------------------------------------------------
评论区遭到大波沈阳人围攻,真不知道是戳中了他们的哪个点? 反驳论据无非就是两条: 城建等于且仅等于摩天以及全国就我们数据最真实。说让我多出去走走的那位沈阳兄弟我劝你多去走走,远了不用,去山东就行,在青岛海边看看规模是不是青年大街能比的,再去一下济南历下区在建的五指山CBD。你们会发现你们自豪的摩天全国都在弄,而沈阳连十五都进不去。
--------------------------------------------------------------------------------
评论区弄得像恶臭饭圈,真没想到城市之间也来这一套呢。沈阳除了华晨和盛京也就剩新松和东软算是顶尖企业了吧,然而两家企业2018年利润被长春高新一家企业吊起来打。尴尬的是长春高新还算不上是长春顶尖的企业呢。有些沈阳人是不是又该说造假造假了,那麻烦你们赶紧致电证监会举报呢。
下图是长春高新
还有很多人认为我说哈尔滨掉队了是刻意黑,那就放点官方实实锤。一份图表是12年和17年的哈尔滨市工业企业纳税百强;一份是12年和17年哈尔滨市统计公报公布的地方财政收入。评论区有位兄台反驳我说目前的互联网企业前几名和几年前没区别,难道就说明中国互联网产业停滞了?然而人家互联网企业的营业规模每年都高速增长,而你哈尔滨的财政收入却是停滞的,怎么比?好好看看下面这几份官方数据,5年了地方财政涨了14个亿,纳税百强前十还是那个前十,前二十还是那个前二十,前五十还是那个前五十。为你哈蓬勃发展鼓掌!
--------------------------------------------------------------------------------一张图回复评论区抬杠的沈阳人。下面此表是日本公布的gdp产业构成,可以看到前三大产业分别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及房地产业。说明什么?说明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实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才最为强劲。嘴上说着你们的底蕴不是几座工厂几家企业可以改变的,希望你们可以当当几本天眼论睁眼看天下。
编辑于 2019-03-08 16:29
好吧,认真回答一下,如果一切都十分乐观,长春不出二十年,就会成为东北最大的城市,而且成为东北中心城市。
沈阳曾经是东北的中心城市,但不是东北唯一的中心城市,在沈阳辉煌的年代,东北还有一个大城市名字叫哈尔滨。而今天,沈阳并没有什么可以撑得起东北大区中心的明天,沈阳的科教是退步的,东北大学在衰落,辽大迟迟排名上不了,沈阳的医疗也逐步丧失和南方省份的竞争优势,至于大型企业,沈阳近几年更是缺位的,融资量和其它二线比不值一提。
现在大多数人还是保着历史惯性思维,认为沈阳或者哈尔滨或者大连要比长春强的多,基础好得多,历史好得多,巴拉巴拉,然而问题是,这几座城市为什么这几年就完蛋了呢?换句话说,他们的基础是一直在的,然而他们和东北的相对优势在迅速下滑。
东北一共大约一亿人,这个数字接近河南和山东,河南拼了老命造就了郑州,山东则是青岛济南双子星,然而无论如何也没有可能像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
沈阳和哈尔滨辉煌的时代,东北作为大区是全国最强的,故而长春这个所谓的东北地理几何中心没有什么价值
因为沈阳+哈尔滨的模式可以更好的分散实力,而且一个作为东北南部的核心,一个作为北部核心显得及其有优势,但是改开以来,东北地位下滑势不可挡,事实上已经无力供给沈阳+哈尔滨的双城模式,资源配置会更加发挥内部优势,这样长春的区位因素会突显出来,换而言之,假如长春接下来20年依然无法竭尽全力取代沈阳和哈尔滨此前的地位,东北最终只会成为边缘化的省份,这个历史重任在长春而不是沈阳。
换而言之,东北区位下滑后,长春在东北的内部地位必然上升,这就是长春和沈阳的命运。
现在的问题是,长春虽然没有沈阳或者哈尔滨那样的历史包裹,但是长春的民营企业也一样薄弱,如果在长春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是现在长春的首要问题。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长春高枕无忧,因为长春的基础的确一般,加上长春多年名誉不佳,所以长春的处境将明显艰难,难度不小于郑州翻盘,关键看长春的经济规模超过沈哈以后,是继续制造业还是试图变成高科技东北硅谷。
编辑于 2021-02-19 09:1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春轨道交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