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中国沸腾吧解说员多久更新一期在哪里举行

958年北京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是《一口菜饼子》,该剧由胡旭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并执导。它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承受生活重压,为救女儿省下仅有的一口菜饼子,最后死在饥寒交迫之中的母亲的形象......

1958年播出第一部(国内最早的电视剧)

1958年5月1日19时整,北京上空出现了中国电视节目信号。

北京仅有的50台电视接收机的屏幕上,出现了一幅以广播大楼模型为背景图案、上书“北京电视台”字样的电视画面。新华社为此发出电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已于5月1日开始实验广播。”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电视事业。

从这一天开始,第一次电视播音、第一部电视剧播出、第一次直播比赛、第一台春晚出炉……在六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央电视台有过创业的艰辛、探索的曲折,也有成功的辉煌与喜悦,但始终未曾间断的是央视人一以贯之、孜孜不倦的创新。

今年,中央电视台迎来了甲子之年,让我们重温中国电视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回顾中央电视台那些令人难忘的“第一次”。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第一天节目试验播出。

“北京电视台”第一次播出演职人员合影

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沈力成为第一位电视播音员。

1958年,北京仅有50台电视机收看“北京电视台”节目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在演播室内直播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更像是独幕话剧)。

黑白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全长共20多分钟

第一次实况转播体育比赛

1958年6月19日,“北京电视台”在北京体育馆实况转播了 “八一”男女篮球队与北京篮球队的友谊赛。图为中国体育电视史上的第一次足球转播。

1958年9月4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反映工人邱财康事迹的电视剧《党救活了他》。这是我国第一部电视报道剧。

第一次电视实况转播国庆庆典

1958年10月1日,“北京电视台”使用我国自己研制生产的第一辆黑白电视转播车,进行了第一次电视实况转播国庆庆典。

第一次电视实况转播国庆庆典

1959年5月15日,“北京电视台”和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举办《汉语拼音字母教学讲座》,这是我国第一个电视教育节目。

“北京电视台”早期节目单

报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北京电视台”报道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新闻联播》第一次播出

1976年7月1日,《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第一次播出,该节目是《新闻联播》的前身。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

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由录像播出改为直播,提高了新闻时效,成为当时全国人民获得新闻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之一。

《新闻联播》播音员 邢质斌

《新闻联播》播音员 罗京

正式更名“中央电视台”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是《敌营十八年》,于1981年播映。这部剧也是中国内地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79年8月至1981年5月,中央电视台与日本广播协会合拍纪录片《丝绸之路》,这是第一部涉外合拍片。

《天气预报》第一次播出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播出“天气预报”节目。

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第一个新闻评论性栏目《观察与思考》。

第一部海外引进的电视剧

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拉开了中国引进海外(境外)电视剧的序幕。

《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晚,也是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里程碑。

李谷一成为了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

从此,“央视春晚”成为了电视观众欢度春节的一个重要形式,成为了老百姓每年除夕夜的视听盛宴。

1978年6月,阿根廷世界杯,中央电视台以录播的形式第一次播出世界杯整场比赛。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央视第一次对世界杯进行了直播,成为了很多中国球迷对于世界杯的最初记忆。自此,世界杯与央视在中国球迷心中深深地捆绑在了一起。

正在解说足球比赛的央视体育解说员 宋世雄

1986年,中央电视台《赛场纵横》节目播出了1985年NBA总决赛洛杉矶湖人队与凯尔特人队的第六场比赛录像,这是中国球迷第一次在电视上比较完整地看到NBA的比赛。中国篮球迷们惊呼:“原来,篮球可以这样打!”1994年,中央电视台首次直播了NBA总决赛。

1988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启用彩电大楼。

第一次将四大名著搬上荧幕

《红楼梦》(1987 年)

《三国演义》(1994年)

《水浒传》(1998 年)

第一个中外联合制作的综艺栏目

199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第一个中外联合制作的大型综艺栏目《正大综艺》。

节目由“世界真奇妙”、“五花八门”、“名歌金曲”三部分构成,以世界各地的旅游文化为切入点,通过猜谜的形式向观众介绍世界各地的风光、习俗、名胜。

《东方时空》第一次播出

《东方时空》栏目开办于1993年5月1日,这个杂志型新闻节目播出伊始就产生了广泛影响,它的播出让国人第一次直观而深刻地体会到了电视报道的影响力。业内认为电视的实质性改革开始启动,是以《东方时空》为标志的,被誉为“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

《东方时空》获得成功后不久,《焦点访谈》于1994年4月1日开播。《焦点访谈》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播出后不久,受到了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的标杆性节目。

1994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举行广告招标。

第一次向世界提供直播信号的重大报道

1997年,第一次向世界提供直播信号的重大报道——香港回归祖国报道。

第一次现场直播国际热点新闻

1998年,第一次现场直播报道国际热点新闻事件——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

第一次电视直播攀登珠峰

2003年,为纪念人类首次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 50 周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进行了登珠峰电视直播。

央视新闻第一条 “微博”

2012年11月1日,“央视新闻”正式登陆新浪微博。

自2012年11月起,“央视新闻”先后开通微博、微信、客户端和央视新闻移动网等新媒体平台,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坚持权威性和公信力,使“央视新闻”新媒体迅速发展成为主流媒体与互联网用户融合互动的重要平台。

“央视新闻”首次对时政新闻伴随式直播报道

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太行山区看望贫困村民。央视新闻微博首次以“微直播”方式同步播发系列报道。

外宣旗舰媒体CGTN开播

2016年12月31日,外宣旗舰媒体CGTN开播。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为CGTN的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一次 央广播音员为《新闻联播》配音

2018年3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宣布正式成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整合了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三台资源,旨在讲更好的“中国故事”,传更远的“中国之声”。

央广播音员“献声"《新闻联播》

3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新闻中,新闻片使用了全新的配音员,声音出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席播音员郑岚,这是央广的播音员第一次为《新闻联播》配音,释放了明确的“融合”信号。2018年4月1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揭牌。

首次以“总台呼号”亮相

201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报道期间,中央电视台、央广和国广记者、主持人首次以“总台呼号”亮相,实现“一个话筒、一个呼号、一个声音”,形成“1+1+1>3”的整合态势。

第一次《新闻联播》出现手语播报员

2018年9月14日上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为了播报这条新闻,当晚的《新闻联播》第一次出现了手语播报员,以方便广大有需要的残疾人朋友收看,第一时间将大会的信息传递出去。

958年北京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是《一口菜饼子》,该剧由胡旭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并执导。它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承受生活重压,为救女儿省下仅有的一口菜饼子,最后死在饥寒交迫之中的母亲的形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世界杯揭幕战,巴西队3-1力克克罗地亚取得开门红,日本主裁判西村雄一的争议判罚毁掉了比赛。除了主裁,更令广大球迷抓狂的是担任央视解说嘉宾的朱广沪。

朱广沪:“插啦!插啦!马塞洛插啦!”

朱广沪:“这肯定是一个点球,洛夫伦手上有拉人动作。”

朱广沪:“哎呀!哎呀!”

朱广沪:“好球!好球!进啦!进啦!”

在南非世界杯上,解说给大家印象最深的便是贺炜了,他在多场比赛中频有经典段子爆出,网友称其为“诗人”。尤其是英德大战结束前一串煽情语录,让人感到了跟刘建宏和段暄的平淡不一样的东西。

贺炜:“如果说鲁尼是英格兰的亚瑟王的话,可惜这个亚瑟王身边,没有兰斯洛特,加拉海德,葛温这样的圆桌骑士。”

贺炜:“我们想想吧,在此时此刻,在柏林,在慕尼黑,在汉堡,在科隆大教堂,肯定有无数的德国球迷为之欢欣鼓舞。而在伦敦,在利物浦,在曼彻斯特,在泰晤士河边的小酒馆,肯定也有无数的英格兰球迷为之黯然神伤。”

贺炜:“他们(加纳)真是一个强队,战斗力惊人。但他们不顾整体,可能在他们眼里对整体不屑一顾。加纳在浪费着人数和场面上的优势,肆意挥霍着他们的青春。”

贺炜:“你的对手强大并不一定意味着恐惧,人最感到恐惧的是对未知的恐惧”

贺炜:“刚发出总攻的信号,就进球了,率先领会教练意图的是他的儿子布拉德利。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是这个含义。”

贺炜:“葡萄牙和巴西的队员互相听得懂彼此的语言……都说距离产生美,两队现在距离缩短了,美没了。”

解说世界杯刘建宏特别爱比喻,但大多数网友对于这种解说风格还不太适应,并指出很多比喻是不太恰当的,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解说风格给观赏比赛带来了更多的乐趣。

刘建宏:“球进啦!进啦!进啦!进啦!进啦!”

刘建宏:“伊瓜因打门!球――进――了!哦!这个球居然被门将扑出来了,从现场角度看这个球是进了……”

刘建宏:“球传得还是不够准确,让老爷车去参加F1的比赛显然是不明智的。”

刘建宏:“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是三个这么顶尖的球员!他们在一起能商量出什么呢?”

刘建宏:“ 墨西哥球员就像墨西哥的土特产仙人掌一样,看似平凡,突然就会扎你一下。 ”

黄健翔在2001年央视网站举行的第一次观众投票的网络评选中,荣获央视十佳主持人称号,不过在2006年世界杯比赛中,由于激情解说引发热议,最终迫于压力选择了离开CCTV

黄健翔:“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他继承了意大利的光荣的传统。法切蒂、卡布里尼、马尔蒂尼在这一刻灵魂附体!格罗索一个人他代表了意大利足球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黄健翔:“托蒂,托蒂面对这个点球。他面对的是全世界意大利球迷的目光和期待。”

黄健翔:“球进啦!比赛结束了!意大利队获得了胜利,淘汰了澳大利亚队。他们没有再一次倒在希丁克的球队面前,伟大的意大利!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马尔蒂尼今天生日快乐!意大利万岁!”

著名体育播音员,主持解说多项体育节目,因出错多而以“大嘴”蜚声海内外,网友编有“韩乔生语录”,他喜欢在解说中做大胆而无厘头的调侃。

韩乔生:“卡马乔很肥胖,但进球后高兴的强大势能让他跳起来。”

韩乔生:“优秀的足球运动员都有三只脚,左脚、右脚还有头”

网易体育7月13日报道:

北京时间7月14日凌晨3时,2014年世界杯决赛将在巴西马拉卡纳球场举行,对阵双方是德国和阿根廷。这是全世界球迷的一场足球盛宴,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也已经确定了本场比赛的解说员,贺炜将和朱广沪搭档解说本场世界杯决赛。

本届世界杯央视排出了段暄、刘建宏、贺炜、申方剑这四名解说员前往巴西第一线现场解说比赛,并且还特邀前国足主帅朱广沪担任解说嘉宾。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担任决赛央视直播解说员的是段暄,不过在本届世界杯段暄被安排解说巴西对德国的半决赛和巴西对荷兰的三四名决赛。而这是贺炜首次解说世界杯决赛。

在此前的世界杯比赛中,贺炜和朱广沪曾多次搭档解说,其中既包括德国对葡萄牙的小组赛,也包括阿根廷对尼日利亚的小组赛,可以说两人不仅有合作经验,而且曾一起解说过决赛对阵双方球队此前的比赛,对德国和阿根廷球员比较了解,这也是央视最终确定两人搭档解说决赛的一个原因。

在此前的球迷调查中,本届世界杯的4名央视解说员和1名解说嘉宾中,贺炜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他的球迷支持率达到32%,而接下来是段暄的20%、刘建宏的11%、申方剑的7%,而过去较少解说比赛的朱广沪则只得到5%的支持率,此外25%的球迷则选择了“都不喜欢”。

本届世界杯的48场小组赛中,申方剑解说数量最多达到了14场,接下来是刘建宏12场,段暄和贺炜都是11场,而作为解说嘉宾的朱广沪则和其他解说员一起解说了10场小组赛。不过也许是受到球迷喜好的影响,进入淘汰赛后申方剑的解说场次减少。尤其是到半决赛阶段后,段暄和朱广沪解说了巴西对德国的比赛,刘建宏和朱广沪解说了荷兰对阿根廷的比赛,贺炜和朱广沪将解说决赛,三四名决赛也由段暄解说,申方剑则一场解说机会也没有,这种安排同样遭遇一些球迷的吐槽。

贺炜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解说英格兰对德国的比赛中大发议论一夜爆红,此后被中国球迷戏称为“贺诗人”。贺炜的解说风格妙趣横生且不时发表一些文艺范言论,在送别小组出局的卫冕冠军西班牙时,贺炜就深情地发表了一通经典告别讲话,让西班牙支持者们倍感温暖。

不过相比已经得到肯定的贺炜,朱广沪在本届世界杯上的解说却饱受批评。在揭幕战巴西对克罗地亚时,朱广沪就和刘建宏搭档解说比赛,结果赛后被球迷批评只会“对的对的”、“插了插了”这几句简单的话这一度让朱指导在此后的比赛解说中话变得更少。不过经过调整后朱指导的心态已经更加平和,对于网上的一些批评和抱怨朱指导已经能微笑面对。而在两场半决赛中,朱指导的解说水平也有所提高,希望在决赛中他不会让球迷们失望。

相关阅读:世界杯解说天团巨星云集 组队可夺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沸腾吧解说员多久更新一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