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上网课的学生全员汉中市核酸采集手机app下载检测可以不用排队

“我们检测核酸几乎不用排队,到了检测点就会马上进行检测,一点也不耽误时间。”昨日,道里区开展新一轮的全员核酸检测,抚顺社区的居民进行核酸检测时纷纷表示。

记者在抚顺社区大门口看到,两位志愿者引导市民进入核酸检测大厅,并不断提示市民“提前打开健康码,可以快速录入。”居民们走进大厅,自觉相隔一米有序队伍。

“孩子在家上网课,趁着下课的大课间到社区检测核酸,没想到不足5分钟,就完成了核酸检测,一点都不耽误孩子下节课准时上课。”市民冯女士高兴地说。70岁的姜大爷与老伴来到核酸检测点,“我看到检测点不用排队,随到随检,真是方便。”

抚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刘璐表示,道里区共有31个核酸检测点,医务人员大多6点集合,6点30分就开始为辖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由于很多都是居家工作的状态,大家根据自己时间到社区进行检测,居民不扎堆,排长队的现象很少出现。因为要为抚顺社区近3万辖区居民完成核酸检测,医务人员预计工作到20时左右。(哈尔滨日报记者 杨艳文/摄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梁施婷 广州报道

一个超大型社区,完成一次全员核酸检测要多久?4月12日,家住广州市番禺区祈福新邨的陈景怡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她在社区做一次核酸检测的排队时间约半小时,整个社区大概需要8小时才能完成全员核酸检测。

祈福新邨一度被誉为“中国第一村”,业主超过20万人。

广州实际管理人口接近2000万人,类似祈福新邨一样的超大型社区有不少。番禺亚运城、华南碧桂园、广钢新城、华南新城、广州雅居乐、岭南新世界、光大花园、黄埔中央城等,人口动辄超十万的超大型社区分散在广州各处。

这些超大型社区几乎相当于一座小城的体量,社区中商超、学校、医药等配套齐全,却也面临着人口规模大、内部人流量大的管理难度。尤其是近年来,超大型社区在疫情防控上面临极大挑战。

例如,一旦超大型社区面临管控、封控,社区内大部分居民的工作、生活均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这当中既考验着城市的疫情防控水平,又考验着城市基层治理的能力。

4月12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除了基层治理外,广州不少社会力量也自发地参与到大型社区的管理中,尤其是志愿者和党员在此轮疫情防控中担当起中坚力量。与此同时,过去超大型社区建立的“智治”手段以及政府一直推动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也在此轮疫情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4月9日,包括南沙区、黄埔区、海珠区、天河区、番禺区等在内,广州11个区均启动了大规模核酸检测。

这意味着,全市的公共医疗资源迅速被分解到各个角落。但是,对超大型社区而言,要在一天之内有序完成全员核酸采样并不容易,这相当于对基层组织和执行能力的一次“大考”。

陈景怡介绍,祈福新邨共有两个居委会,共设置了12个核酸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平均承担1.6万人的核酸采样工作。“按照10人一组混检,1.6万人要分成1600组,每位医护人员要负责300多组,工作量相当大。”

家住广州亚运城天韵小区的李铮,对这两天的核酸检测印象深刻,队伍沿着马路绵延近千米,从下午6点半一直持续到凌晨2点。“8个小时不间断,医护人员都顾不上休息。”

在广州市白云区的岭南新世界社区,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的谭女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超大型社区的核酸检测力量主要是靠周边的医疗资源,“他们完成一个小区后又轮换到附近的小区继续支援”。

岭南新世界总共有住户近10万人,一共设置了4个核酸采样服务点,每个服务点调配了6-8名医护人员。“社区为每个服务点配置了一批15人的志愿者队伍,在下午和晚上分两批为居民核酸检测提供服务。”谭女士说。

即便有如此人员配置,岭南新世界社区的核酸检测工作,依旧需要从下午2点半一直持续到了晚上11点半。

截至4月10日12时,广州全市全员核酸采样量已达1918万份;在4月10日14时至11日14时,广州又再次采样核酸检测823.6万份。一切静默且高效地运转背后,离不开大量医护人员、基层干部以及志愿者的投入。

“政府资源有限,因此超大型社区在面临如此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任务时,首先要做好发动工作,既要发动街道的党员干部、基层工作者,又要发动社区里面的居民做志愿者。”亚运城一位基层干部直言。

此外,超大型社区还要做好大规模核酸检测执行预案。“在确保防疫标准贯彻执行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每一位居民的滞留时间。”该基层干部说。

他透露,亚运城通过分片管理、合理设置采样点,让居民们在最小活动半径、最少等候时间内迅速完成核酸采样;以楼为单位建立微信群,及时发布核酸采样时间信息;谭女士也表示,为了减少居民排队测核酸的时间、避免造成感染,社区内也采取分时间、分区域对各楼栋的居民进行检测。

实际上,广州早在多年前就开始探索超大型社区的管理模式。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在探索用各种手段提升超大型社区核酸检测的效率和疫情防控的水平。其中,网格化管理已经渗透在超大型社区管理的方方面面。

祈福新邨是广州市内率先推行网格化管理的超大型社区。占地面积达到7500亩的祈福新邨被分成15个专区,每个专区建立一个客户服务中心,并设立客服专员,把“网格化”服务分布到各个小区里。

陈景怡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每一栋楼都有党员志愿者负责的网格楼层,由物业管理公司派出的管家也为每栋楼排查重点人群,例如孕妇、小孩、病人。“通过组织网格员配合社区‘三人小组’,开展人员全面排查、隔离健康管理、重点群体监控等工作,为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发挥重要作用。”

超大型社区防疫要面临的挑战还不止大规模核酸检测。

任何问题放在超大型社区内都会被加倍放大,疫情防控期间更是无小事,例如生活物资保障。

4月8日晚,不少广州居民为防疫加大生活物资采购,陈景怡也在某平台上下了单,但她发现,配送时间明显较以往缓慢。“原来半个小时送到,当天却要八九个小时才能送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0日11时,广州8家电商平台的订单量达60万单(其中管控地区17.5万单),商品涉及粮油、肉禽、米面、蔬菜、乳制品等生活必需品。线下的超市、菜市场也同样需求火爆。受访专家指出,在应对突发疫情时,超大型社区基层治理、市场自我调控功能也会出现失效,因此需要政府发挥兜底作用“稳民心”。

对此,为保障管控区域内居民生活物资的供应,广州迅速启动了“1+1+2+N”保障模式,即启动一个应急保障机制,一个国企对接1-2个街道,一个街道安排不少于2个临时供应点,N个社会销售平台协作,确保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不停供、不断档、不脱销。广州市商务局也迅速启动了生活必需品物资保障机制,成立市、区、现场三级指挥架构,建立“国企保供兜底,社会保供参与”的立体供应模式,全力保障物资充足供应,发动多家电商平台安排3000多名物资分拣、快递配送人员等加快物资配送,力争快速送到市民手中。

在多方保供之下,不少地方的物资供应只用了一天时间就逐步恢复正常。陈景怡表示,她在10日再次进入祈福超市的时候,货品的供应已经很充足,市民抢购的情况也没有出现。

图为:祈福超市线上APP购物提醒 采访对象供图

另一方面,近年数字化技术手段也被广泛应用到祈福新邨的基层管理中,例如在社区APP“一万响”中,居民通过手机可以及时了解到超市的供应情况,政府发布的防疫通告也可在APP上“一站式”了解。

暨南大学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认为,建设智慧社区是作为当下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至少应该包含三方面内容,包括智慧信息、智慧服务和虚拟社区,“比如在疫情之下,居民可以在网上买菜”。

疫情时刻考验着超大型社区的治理能力,这也是对城市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广州多个超大型社区应对此次疫情的情况来看,强大韧度主要体现在,超大型社区通过基层治理与社会自治,实现了快速组织、快速反应,不仅能够保持正常运作,一旦发生疫情,也能够协助将疫情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中市核酸采集手机app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