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号济南是中高风险地区吗?封城吗

绥化市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环境信息公开表

绥化市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绥化市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暨绥化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隶属于浙能锦江集团,总投资3.4亿元,建设规模为2 x 400t/d垃圾焚烧锅炉+1x 15MW汽轮发电机组,年处理生活垃圾29.2万吨,年发电量1亿度,上网电量8300万度,占地约4. 75万平方。2014年开工建设一期工程(1#焚烧炉),2018年开工建设二期工程(2#焚烧炉),并于2019年5月14日全部完成环保验收工作。于2019年开展二期污水站扩建工程,扩建部分规模为200吨/天的处理能力,于2020年6月3日已完成环评验收。
主要工艺流程为:城市生活垃圾由市政环卫部门送至厂区,经与市政相关部门在线联网的自动称量系统称重计量后,送到封闭的垃圾库储存,经垃圾分拣系统进行分选(去除垃圾中的建筑垃圾、金属等不可燃物)后的成品垃圾,经堆放发酵后输送到垃圾焚烧锅炉进行焚烧处理,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至汽轮发电机组用于发电,产生的电能送往国家电网。主要环保设施:锅炉烟气净化系统、垃圾渗沥液处理站、飞灰固化系统等组成。锅炉烟气净化系统由布袋除尘、活性炭吸附装置、半干法脱硫装置、SNCR脱硝装置等组成。垃圾渗沥液站由UASB反应器+AO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处理工艺,达到国家综合污水处理一级标准。飞灰固化系统采用飞灰+螯合剂+水泥搅拌混炼工艺,飞灰经固化熬合后,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中 6.3条要求,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

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主要内容信息

绥化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垃圾焚烧发电、日处理800t生活垃圾
上年度消耗量(吨/年) 本年度计划消耗量(吨/年)
上年度产量(万kWh) 本年度计划产量(万kWh)

废气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营信息

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营信息

预处理→UASB→A/O→MBR膜生物反应器→NF

噪声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营信息

 厂房封闭,距离衰减,密闭隔音操作 
委托监测,手工和自动监测 浙江盛远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泓泽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杭州统标监测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富邦环境监测有限公司
自行监测方案电子版链接
监测年度报告电子版链接 2021年1月、2月因疫情封城未进行手工监测
2021年度监测报告表格电子版链接 生态环境部污染源监控中心平台链接
绥化市生态环境局自动监控中心平台链接

 废气排放检测情况


标态干烟气量(Nm3/h) 锑、砷、铅、铬、钴、铜、锰、镍及其化合物(以Sb+As+Pb+Cr+Co+Cu+Mn+Ni计)
1月、2月因疫情封城未检测
黑龙江泓泽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黑龙江泓泽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黑龙江泓泽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黑龙江泓泽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黑龙江泓泽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黑龙江泓泽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黑龙江泓泽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黑龙江泓泽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黑龙江泓泽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黑龙江泓泽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黑龙江泓泽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泓泽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黑龙江泓泽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黑龙江泓泽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财迷按:今天推两篇文章,一篇是有关房地产业陷入危机的,一篇是关于日韩为何不封城却控制住疫情的。各位可以仔细读读——其实,如果当初神州能和日韩一样控制好疫情,或许也就不会出现第一篇文章的情况吧?

周末财迷另有长文,敬请期待:

第一篇文章:《多地房地产负增长》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宋兴国,惠润雪

疫情对房地产影响几何?国家统计局给出了详细数字。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各地房地产投资数据。

数据显示,2020年前两月,全国房地产投资累计值为10115.42亿元,同比下降16.3%。分省市来看,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除内蒙古房地产投资持平以外,其他所有省、市、自治区的房地产投资均同比下滑。

其中,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五个省市,依次分别是青海、湖北、黑龙江、重庆和新疆,前两月的房地产投资分别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2.2%、69.8%、42.1%、40.0%和33.9%。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土地市场转冷,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大幅下滑,各地房地产投资的颓势或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两月,江苏以1334亿元的房地产投资额,领先全国,实现了对广东的反超。而广东、浙江、山东和四川分别以1310亿元、1089亿元、734亿元和673亿元位列前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内蒙古以5.6亿元的投资额与去年同期持平以外,全国其他所有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除外),房地产投资均为同比负增长。

其中,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五个省市,依次分别是青海、湖北、黑龙江、重庆和新疆,前两月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分别是-82.2%、-69.8%、-42.1%、-40.0%和-33.9%。

另外,受影响较小,降幅在10%以内的省市有内蒙古、宁夏、山西、吉林、山东、江西、上海、广西、甘肃、四川和浙江。其中内蒙古、宁夏、山西、吉林和山东的降幅在5%以内。

从房地产投资额的绝对下降量来看,湖北、广东和重庆的房地产投资额分别下降了294亿元、251亿元和190亿元,位列全国前三甲。不管是从绝对量还是从降幅来看,湖北与重庆的房地产投资,受疫情影响都位居前列。

而作为房地产投资的先行指标,各地的房屋新开工面积受疫情导致的停工影响更大,几乎所有有数字的省份,其新开工面积的下滑幅度均大于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投资额状况在二季度可能进一步恶化。

据Wind数据统计部分省市(黑龙江、西藏和青海和宁夏数据缺失)的新开工面积显示,各地的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的幅度都达到了两位数,增速下降最少的海南省,新开工面积也同比下降了19.9%,是唯一降幅少于20%的省市,也是唯一新开工面积降幅小于房地产投资降幅的省。

(数据来源:WIND,未包括黑龙江、西藏和青海和宁夏)

而重庆与湖北两地的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了64.8%和89.7%,显示其房地产投资状况未来可能进一步下滑。

结构来看,土地市场,成为了前两月支撑房地产投资的一大动力。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前两月,全国房地产投资累计值为10115.42亿元,同比下降16.3%。

其中,建筑工程投资6394.4亿元,同比下降16.3%;安装工程投资462.89亿元,同比下降37.7%。而土地购置费的前两月累计值达到2639.6亿元,同比下降9.3%,是房地产投资三大构成部分中,下降幅度最小的一个。

而从机构统计的数据来看,今年以来,部分大城市、尤其是东部大城市的土地市场成交持续火爆,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当地的房地产投资。而中西部城市则表现低迷。

数据来源:CRIC、宜居研究院

其中,出让了多块纯商品住宅用地、不限价住宅用地的北京,前两月土地出让金完成671.9亿元领跑全国。不仅数额相比去年同比增长15.1%,土地溢价率也比去年同期的高出了近一倍。

另外,上海、南京、宁波、烟台等东部大中城市,土地出让金的增速均超过100%。而西部的西安、成都、重庆三大二线城市,则都出现了负增长。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则指出,3月以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即使是北京等热点城市,土地市场也开始下调。

单独看3月数据,截至23日,全国卖地超过30亿的城市合计只有10个城市。而在2019年同期则有3个城市卖地过百亿,21个城市卖地过30亿。

“近期房地产企业股价暴跌,市场下调,稳定经济的政策必须出台了”,张大伟表示。

第二篇文章:《日韩为何不封城还控制住了疫情》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营创商业评论(ID:yingchuangcn)


随着中国疫情逐渐好转,欧美却已在过去2周里全面沦陷新冠疫情。


两相对比,中国人强烈的民族优越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涨,谁都会觉得只有中国取得了最大的胜利,真牛气!


大众表现的方式也十分简单,对他国的评价普遍是“连抄作业都不会”,看热闹的心情溢于言表。


其实,中国的疫情目前仍然是全世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现在的好转是付出了全国停摆至今这一极大代价的结果。


伤疤刚结痂,疼痛刚有所缓解,转身就把之前的艰辛和心血忘的精光,还掩饰不住的优越,这份阻挡不及的自信感来究竟从何而来?


远的不说,我们的亚洲近邻韩国和日本并没有抄我们的作业,却在近期控制住了疫情,不由令人惊奇。


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不封城的韩国和日本究竟靠什么控制住了疫情?

01韩国:不封城不停工如何控制疫情?


截止到19日0时,韩国新增确诊病例152例,累计确诊8565例,此前,韩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连续3天不超100例。韩国不封城、不停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疫情却能明显放缓,怎么做到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韩国疫情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19日至2月17日,韩国病例只缓慢增长了30例。
第二阶段,2月17日至3月6日,韩国第31例确诊患者成为“超级传播者”,引发多米诺效应,确诊病例快速飙升至6284例。
第三阶段,3月6日至今,韩国新增病例连日减少,新增病例数已恢复到疫情大规模暴发初期水平。


韩国之所以能较快地遏制住疫情的蔓延,和韩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机制分不开干系。


在疫情爆发之初,韩国总统文在寅第一时间下令管控医疗物资,如禁止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物资出口,首先解决内需。


与此同时,韩国政府决定对大邱市和庆尚北道采取“最大程度封锁”。不过,所谓的封锁措施,也仅是为了尽快找到并隔离接触病例的人员,阻断疫情的扩散及社区传播,而非禁止交通出入,并非武汉式封城。


韩国的防疫重点,就是尽量普遍测试,找出社会中的感染者,然后及时入院治疗。


从新冠肺炎大流行以来,韩国是世界上首个采取“得来速”方式进行检测的国家。怀疑自己被感染的可去这种设在路上的检测所,只需要10分钟,免费检测。48小时后在手机app上可以确认结果。这也是避免交叉感染和医疗挤兑的最好方式。


截止到18日0时,韩国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次数已累计30万次。


而且,韩国一开始就每天公开透明疫情动态。因为韩国确诊病例70%以上为集体性传播,所以这种集体性检测,足以掌握大部分疫情信息。


鉴于"得来速"方式的高效性,全球其他国家也看好这种方式,特朗普也表示引进相关方法,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丹麦等国家已经引进了相关方式,并已投入使用。


中国的防控方式目前看来确实有效,但是这不代表国外也完全按部就班地照抄作业。国情不同,体制不同,大多数国家无法付出封城+停工这么大的代价。


韩国没有封城,也没有停工停产,人们一般也不戴口罩,生活基本照旧,在疫情爆发的近一个月内,逐步地控制住了疫情。


接下来中国需要抗疫和复工两条腿一起走路,所以或许韩国的经验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02日本:应对疫情,自成体系


如果说韩国的表现实属优等生一列,那日本就显然是学霸级别了。


日本国内疫情的爆发还是由于“钻石公主号”的突然造访。因为大游轮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病毒传播的最佳方式:密封、人员聚集。一人感染,全体危险。


现在确诊过千患者中,一大部分是来源于此。本土来说,只有小几百的患者,这对总人口1.27亿的日本来说,放在其他国家是难以想象的成绩。


在“钻石公主号”所带来的全球瞩目下,日本人到底用了什么办法,在没有不计一切代价的情况下,有效控制了疫情?


一开始,最直观的表现是,安倍及日本政府一直表现轻松,没有让民众陷入恐慌,而是尽力地抚慰民心,更没有因此采取过度地措施。


但是,在防止聚集性交叉感染方面,出手十分速度。早在2月份,就要求停止举办大型活动了。同时大面积铺排新冠肺炎的防护知识,无论是上了年纪的老大爷还是小学生都能很清晰地说出肺炎的病症及自我防护方式。


疫情爆发初期,就成立一个医疗权威专家组,安倍把所有的决策权都交给对方,实施非专业人士就不要干专业人士的事。


他只向公众传递,想要活命,就要听医生专家的话,专业人士会帮助我们脱离病魔。


中国的防控也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付出的代价极为重大。在全国各地逐步清零的数据下,勒令所有的返工人员强制隔离14天,这种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的方法,更多是基于行政层面的考虑,当然你这也跟中国具体情况有关。


日本做不到封城隔离,他们就是按照科学的防疫方式,遵循专家的指导意见,普通人如果不舒服了,可以根据指示,决定是先咨询医生或者到亲自到医院求助。


最让人觉得可贵的是,日本始终没有叫停经济活动,诸如银座、GrandFront等商业购物中心,一直在营业提供正常服务。


在疫情面前,政府只是呼吁大家不聚集,要民众依靠自身的自律素质,来防范感染。这也体现出,日本是一个具有高度自治能力的成熟社会。


从根本来看,让一座城市停摆,本身并不可持续和操作。即便是短期实行也会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让社会和民众承受莫须有的压力,这些也会让政府付出隐形的政治代价。


封城,可算得上成本最高的防疫方式了。


在这场疫情的大考中,客观题是各国政府如何应对疫情,主观题是疫情之下,如何尽快振兴经济,早日走出这场灾难的泥潭。


现在看来,主观题部分,目前得分最高的,当属日本。而客观题部分,也不算差劲。


为了缓解日本的经济下行,日本政府2月中旬就启动第一轮紧急应对措施,给予中国小企业以资金扶持,及支援供应链受损企业,同时加大疫苗的研发和投入等等。


3月10日,日本第二轮紧急应对措施出台。


对于孩子和家长:凡因为疫情孩子休学在家造成停工的家长,每人每天最高补贴8330日元(约合人民币553元),直至开学为止,即便是自由职业者,也可享有每天4100日元(约合人民币272元)的定额补贴,并要求学校退还孩子停课期间的餐费,由政府补贴;


对个人和家庭:为困难家庭提供10-20万小额个人贷款;


对于疫情:为托儿所和护理机构提供2000万个口罩;鼓励民间引进设施,让病毒检测一天最高可检测7000个样本。


对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提供1.6万亿日元的金融支持;同时设立5000亿日元的无息、无担保贷款。


大灾大难之下,一个政府能做的,日本都做了。


对于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有效控制疫情的我们来说,应当尊重日本的防控策略,我们没有资格嘲笑日本人。

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才能造就真正的大国昌盛。

第三篇文章:《全国财政收支下降》
《中国财政》记者 刘慧娴

3月24日,财政部公布1—2月财政收支情况。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9.9%,中央、地方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1.2%、8.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2.9%,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卫生健康支出2716亿元,同比增长22.7%。

分析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巩固减税降费成效,增值税翘尾减收效果持续释放;二是上年末延至今年初缴纳入库的税收收入同比减少;三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进口环节税收、车辆购置税等2月份当月申报的税种降幅明显扩大,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居民服务等行业税收也明显下降。

由于多数税种主要是根据上月情况申报纳税,今年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主要受减税降费翘尾等因素影响下降3.9%。疫情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在2月份明显显现,当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21.4%。分行业看,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中,住宿餐饮、居民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税收收入分别下降55.1%、41.6%、37.3%,房地产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等行业税收收入也大幅下降。

财政支出方面主要是受疫情影响,除疫情防控和“三保”支出外,部分项目暂未启动。其中,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卫生健康支出2716亿元,同比增长22.7%。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本级支出同比增长4.7%,地方财政支出同比下降3.9%。


多措并举,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和基层“三保”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央财政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综合采取措施,积极安排资金,支持地方切实做好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和基层“三保”工作。

一是大力支持疫情防控。中央财政统筹各种经费渠道,加强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截至3月21日,已累计安排有关防控资金257.5亿元,支持地方做好患者救治、医护人员补贴发放,以及建立疫情防控短缺物资储备、开展药品和疫苗研发等工作。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快防控物资生产,减轻受疫情影响企业负担。

二是及时下达转移支付资金。在去年四季度已提前下达转移支付的基础上,今年以来预拨均衡性转移支付700亿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406亿元,增强地方财政经费保障能力,支持地方做好疫情防控和基层“三保”工作。同时,下达部分中央基建投资、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的资金,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三是加强库款资金调度。密切关注地方财政库款情况,建立了全国县级财政库款监测机制,根据各地特别是湖北等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的财政库款情况,加强资金调度,确保疫情防控、“三保”等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四是强化对地方的督促指导。近期,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切实加强地方财政“三保”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相关要求,提出了具体措施。中央财政将继续督促和指导地方加快资金拨付和使用,切实采取措施做好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同时提高基层财政“三保”能力,牢牢兜住“三保”底线。

密集出台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今年以来,财政部会同税务总局等部门密集出台了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支持疫情防控、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重点物资保障供应的税费政策。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为扩大产能新购置的相关设备,允许一次性计入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全额退还2020年1月1日后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对纳税人运输疫情防控重点物资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对相关防疫药品、医疗器械免收注册费。

二是帮扶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税费政策。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企业,亏损结转年限在现行结转5年的基础上,再延长3年; 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免征航空公司缴纳的民航发展基金。

三是鼓励社会各界捐赠的税费政策。企业和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等或直接向医院捐赠用于疫情防治的医用物资等物品,允许在缴纳所得税前全额扣除。对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无偿捐赠用于疫情防治的货物,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四是对防疫补助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政策。对参加疫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政府规定标准取得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以及单位发给个人用于预防的药品、医疗用品和防护用品等实物,不计入工资、薪金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五是加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帮扶力度的税收政策。自2020年3月1日至5月31日,对湖北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暂停预缴增值税。除湖北省外,其他地区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

六是稳外贸外资的税费政策。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对除“两高一资”外所有未足额退税的出口产品及时足额退税,自2020年3月20日起,将瓷制卫生器具等1084项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将植物生长调节剂等380项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9%。自2020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免征进出口货物(即出口国外和国外进口货物)的港口建设费;减半征收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

实施上述减税降费政策,有助于加大防疫物资供给保障,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有助于对冲疫情影响,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呈现三大特点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经国务院批准,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18480亿元,包括一般债券5580亿元、专项债券12900亿元。截至2020年3月20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4079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76%;其中,发行一般债券3846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69%,发行专项债券10233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79%。总的来看,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发行进度加快,部分省份提前完成发行目标。截至3月20日,全国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增长55%。北京、天津、辽宁、宁波、福建、江西、广东、四川、云南等9个地区已全部完成提前下达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发行工作。

二是期限更加合理,长期债券占比超80%。地方政府债券依法用于公益性资本项目,项目建设和运营周期较长。截至3月20日,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6.2年,与往年相比债券期限与其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限更加匹配。其中,10年期及以上长期债券发行12131亿元,占比86.2%。

三是带动扩大投资,专项债券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截至3月20日,各地发行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均用于新建和在建项目建设。其中,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各地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10233亿元,全部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各地用于符合条件重大项目资金的专项债券规模约1200亿元,积极带动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

下一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将继续指导各地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同时坚持“资金跟项目走”原则,督促各地尤其是项目单位加快新增债券资金使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积极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及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尽快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


合理安排中央预算执行工作,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两会延迟召开是否会影响今年预算执行和积极财政政策发力呢?

按照预算法规定,在预算年度开始后、预算草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前,可以安排下列支出:一是上一年度结转的支出;二是参照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必须支付的本年度部门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以及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性支出;三是法律规定必须履行支付义务的支出,以及用于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的支出。

根据上述规定,中央财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合理安排中央预算执行工作,积极保障疫情防控资金,加快下达转移支付预算,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一是积极支持做好疫情防控。在支持中央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加快下达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督促地方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疫情防控等急需必保支出。截至3月21日,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21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257.5亿元,基本实现了不因经费问题延误医疗救治和影响疫情防控的目标。

二是及时下达转移支付资金。在2019年四季度已提前下达2020年转移支付预算6.1万亿元的基础上,截至3月21日,已累计向地方预拨医疗卫生、促进企业复工复产、中央基建投资、财力补助等方面资金2071亿元,为地方财政平稳运行、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经国务院决定,已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480亿元,其中:一般债券5580亿元、专项债券12900亿元。同时督促地方加快债券发行使用,积极发挥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

总的来看,当前财政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明了2020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大方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今年财政政策的积极取向没有改变,而且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从“质”和“量”两方面协同发力,精准施策,在去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基础上,新增实施了一系列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等重点支出需要,加大复工复产和援企稳岗支持力度,加大对地方财政“三保”的支持,在人大授权限额内提前下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等,积极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财政部将按照规定继续做好预算工作,保障中央部门正常履行职能、疫情防控和基层“三保”等需要。同时,将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细化完善预算分配方案,以便在全国人大批准预算后,能够及时拨付资金,尽早发挥财政资金作用。


附:2020年1—2月财政收支情况

一、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232亿元,同比下降9.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42亿元,同比下降1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7990亿元,同比下降8.6%。全国税收收入31175亿元,同比下降11.2%;非税收入4057亿元,同比增长1.7%。

主要税收收入项目情况如下:

1.国内增值税11677亿元,同比下降19%。

2.国内消费税3346亿元,同比下降10%。

3.企业所得税7647亿元,同比下降6.9%。

4.个人所得税2672亿元,同比增长14.8%。

5.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2208亿元,同比下降25.1%。关税391亿元,同比下降14.3%。

6.出口退税1951亿元,同比下降26.8%。

7.城市维护建设税922亿元,同比下降17.7%。

8.车辆购置税451亿元,同比下降32.8%。

9.印花税607亿元,同比增长30.8%。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349亿元,同比增长77.2%。

11.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684亿元,同比下降15.2%;土地增值税980亿元,同比下降2.4%;房产税523亿元,同比增长3%;耕地占用税119亿元,同比下降7.4%;城镇土地使用税352亿元,同比下降10.2%。

12.环境保护税53亿元,同比下降5.1%。

13.车船税、船舶吨税、烟叶税等其他各项税收收入合计178亿元,同比下降7%。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350亿元,同比下降2.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4269亿元,同比增长4.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081亿元,同比下降3.9%。

主要支出科目情况如下:

1.教育支出4949亿元,同比下降2%。

2.科学技术支出603亿元,同比下降38.5%。

3.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73亿元,同比下降12.7%。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120亿元,同比增长2.5%。

5.卫生健康支出2716亿元,同比增长22.7%。

6.节能环保支出689亿元,同比增长3.4%。

7.城乡社区支出2507亿元,同比下降20%。

8.农林水支出2222亿元,同比下降0.4%。

9.交通运输支出1702亿元,同比下降25.5%。

10.债务付息支出955亿元,同比增长11.7%。

二、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一)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

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688亿元,同比下降18.6%。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02亿元,同比下降18%;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7186亿元,同比下降18.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725亿元,同比下降16.4%。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879亿元,同比下降10.4%。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106亿元,同比下降1.2%;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773亿元,同比下降10.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8052亿元,同比下降40.5%。

值班编辑:张蕊 梁冬妮

最后,喜欢财迷文章,想了解更多?请在微信里关注公号“JLTCM2016”,或扫描下列二维码:


同时,为防止失联,还请关注公号:“九龙塘书迷”作为备份。本号将在未来每月推出一篇有趣的文化类文章,同时也会在应急时转发财迷文章:


各位还可以在微博、知乎、雪球中关注公号:“九龙塘右眼财迷”。财迷会在这些平台同步发文。财迷文章中三俗内容较多,故有删节,各位想看无码文章的请加财迷微信chaimi2019(已经加过财迷旧微信号的读者请勿再加,新号旧号内容都一样,否则会被拉黑)或从公号下“鼓瑟吹笙”一栏进入财迷QQ群观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疫情放开最新消息今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