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与伊犁离哪个国家最近最远的地方是哪里呢?

1、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交界邻国最多与蒙古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最长的省区,边境线长约5600公里。

2、乌鲁木齐是离海洋最远的大城市。

3、全国面积最大的州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4、面积最大的县是若羌县,隶属巴州,两个浙江省的面积,人口不到3万人,也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县。

5、最具维吾尔民俗风情的城市喀什市,西域36国疏勒国的所在地。

6、最大的八卦城是伊犁州特克斯县城,城区规划按《周易》八卦“后天图”设计建成,被誉为“八卦城”。

7、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是全国四大沙尘暴发生地之一。

8、最热的地方吐鲁番市。夏季地表温度70度,最高纪录82度。

9、邮路最长的省区,新疆目前邮路单程总长10万公里、农村投递线路总长5.6万公里,是中国邮路最长的省区。

10、中国最晚迎来日出、最晚送走落日的地方,乌恰县境内。

11、我国最大的风能基地,全国最大的风力发电厂,乌鲁木齐市达坂城风区风力发电厂。

12、新疆矿产资源最丰富的省区,铍、白云母、纳硝石、陶土、蛭石等种矿的储量居中国第一。新疆是煤炭资源最多的省区,中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区。

13、中国最大的镇罗布泊镇行政区,划定面积5.1 万平方公里。

14、新疆中国甘草资源最丰富的省区。

15、中国最大的石棉产区——若羌县芒崖石棉矿和且末县阿帕石棉矿.

16、最大的锂盐场,新疆锂盐场。

17、蛭石资源最多的省区,巴州尉犁县境内蛭石仅次于南非,是世界第二大蛭石产地。

18、中国最大的高山野生动物保护区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

19、最大的胡杨林公园轮台县胡杨林沙漠森林公园。

20、葡萄最多、最甜的地方吐鲁番。中国的葡萄干85%产于吐鲁番。

21、中国惟一最古老的树种小叶白蜡树,在伊宁县分布全国唯一的野生种群。

22、最早的森林法,在和田尼雅地区出土。《森林法》的出现说明当时塔里木地区乱砍乱伐树木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重视。

23、新疆是中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最重要的长绒棉产区。新疆的棉花总产量、单产和人均占有量在全国都是最高的省区。

24、新疆是最大的啤酒花产区,是世界三大啤酒化种植基地之一,位居世界之首,亚洲之冠。

25、新疆是最大的番茄制品生产基地,新疆番茄红色素含量非常高,位居五大洲之首。

26、新疆青河县境内的布尔根河两岸,是中国唯一的河狸自然保护区。

27、最大冷水鱼生产基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的赛里木湖。

28、最珍贵的野生动物普氏野马,在卡拉麦里有蹄动物保护区内。

29、最大的野生罗布麻产区,主要产于塔里木盆地。

30、皮最薄的核桃纸皮核桃。产于喀什、阿克苏等地。巩留县境内还有全国唯一的野生核桃林。

31、野苹果林面积最大的省区,最大的野果林,位于伊犁境内的巩留和新源县的山区。

32、新疆是全国最大的无花果产区。最古老的无花果王,在和田地区和田市有一颗无花果树,年龄达200多岁。

33、最甜的瓜哈密瓜。 新疆甜瓜栽培历史最长,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丰富 ,含糖量最高。

34、中国唯一的野骆驼自然保护区——位于巴音郭楞阿尔金山区东南.

35、中国最大的麻黄产区——麻黄价格昂贵,是特殊的药材,巴音郭楞和硕县麻黄素厂是我国最大的麻黄素生产基地。

36、中国唯一的沙漠森林公园——位于巴音郭楞轮台县塔里木河北岸的沙漠之中。

37、中国雪莲面积最大的省区。

38、巴旦杏种植面积最广的省区,新疆的巴旦杏的种植面积居中国第一位.

39、我国唯一的“无花果之乡”,阿图什被称为“无花果之乡”。

40、世界矮沙冬青分布最多、集中的地区,矮沙冬青为上白垩纪——第三纪残遗植物,其中以乌恰县的康苏镇最多。

41、新疆阿魏植物是中国分布面积最广、种类最多的省区。

42、中国熏衣草产油量最高的省区,新疆植物熏衣草产油总量居中国第一位。

43、中国贝母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的省区。新疆的滩贝母,更是中国荒漠中独一无二的种类。

44、中国唯一种植开心果的地方,阿月浑子也称开心果,它是新疆喀什地区名贵稀有的果树品种。

45、中国惟一的天蓝色天河石花岗岩矿藏在新疆哈密地区。

46、中国惟一发现欧洲黑杨树种的省区。

47、中国惟一的四爪陆龟保护区新疆霍城县,是惟一发现在沙漠地带生存的四爪陆龟的地区。

48、柽柳属植物分布最广的省区,新疆的柽柳属植物在中国分布最广、种类最多,有16种。

49、世界最古老的珍稀动物之一——博州温泉北鲵。

50、云杉王在伊犁州发现,树龄365岁,个头约60米,是迄今为止发现并采集的最大一颗云杉,故称云杉王。

51、居住地最低的陆栖动物子午沙鼠,洞穴筑在比海平面还低154米的艾丁湖。

52、最大的野生马鹿种源基地,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53、最珍贵的水中“大熊猫”扁吻鱼,俗称大头鱼。生存在塔里木河,国家一级濒危水生保护动物。

54、最大的天鹅保护区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最大的高山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巴音布鲁克蒙语意为“富饶之泉”

55、最干的地方塔克拉玛干沙漠和若羌县,年平均降水5毫米。

56、最深的冷水湖喀纳斯湖。

57、最大的泥火山群,位于乌苏市白杨沟,世界罕见的自然地质景观。

58、最大的冰川区天山冰川,位于海拔米的天山雪峰中。

59、新疆对外开放山峰最多的省区。新疆地区共开放了11座山峰。

60、中国最高的哨卡神仙湾哨卡,位于喀刺昆仑山群峰之中,海拔5380米。

61、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全长2750公里。

62、中国夏季最美的雪崩景观阿克陶县奥依塔克风景区的阿依拉尼什雪山。

63、中国最奇特的阴阳湖泊——鲸鱼湖。

64、我国国内雪山、冰川最集中的县阿克陶县。

65、新疆海拔最高的瀑布群,阿克陶县奥依塔克风景区的托热瀑布群。

66、我国海拔最低的冰川,克州阿克陶县昆盖山下奥依塔克镇的其克拉孜冰川,海拔仅2804米。

67、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

68、中国最大的冰川,新疆帕米尔高原乔戈里峰北坡的音苏盖提冰川。

69、中国海拔最高的公路是新藏公路。

70、最长的井坎儿井,主要分布吐鲁番、 哈密、木垒一带,总长3000多公里,被誉为“地下长城”。

71、最早开凿的佛教石窟克孜尔佛教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龙门、敦煌、云冈)。

72、新疆最早的佛教遗址,为公元二世纪前所开凿,是为新疆境内最古老的佛教遗迹。

73、中国最神秘的古迹楼兰古城。,被世人称为“沙漠中的庞贝”。

74、年代最久的干尸俗称“楼兰美女”。1980年出土于若羌罗布泊境内的楼兰墓葬。

72、面积最大的生殖岩画康家石门子岩画。是目前发现的人物最多的面积最大的多组画面组成的“原始生殖崇拜岩画”。

73、最完整的烽火台克孜尔尕哈烽火台,是汉代军事通讯设施之一。

74、最神秘的荒漠墓地,小河墓地和楼兰铁板河墓葬、孔雀河太阳墓葬并称新疆最神秘的墓葬群。

75、保存最好的古代木雕像,出土于哈密地区焉不拉克古墓葬。大概是公元前12世纪到16世纪的遗物。

76、最早设立的西域军政机构西域都护府。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是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早的军政机构。

77、最著名的古代铭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铭文锦。1995年出土于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1号墓地8号墓葬。是汉朝精绝国富人家的护臂。

78、最长的陆路丝绸之路,汉唐时期从长安、洛阳途径甘肃、新疆到达伊朗、罗马等地,新疆地区2000公里。

79、最大的硅化木群,位于奇台县将军戈壁一带。硅化木群又名古化石森林。

80、最大的地震断裂带,在富蕴县白杨沟,断裂长度176公里。

81、最大的石铁陨石1898年发现于阿勒泰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铁陨石,据世界第三。

82、全国最大的咸水湖——博州艾比湖

83、中国最深冻土区——巴音布鲁克草原,最大冻土深度达439厘米。

84、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罕见怪石群景观博州怪石峪

85、中国最大蒸发区——哈密淖毛湖,从1961年至1980年平均为4401.3毫米。

86、中国年平均晴天最多的地方新疆的库车县,年平均晴天达180天;晴天达141天;阴天44天,是。

87、中国第一次发现翼龙化石的地方,在乌尔禾地区,被定名为“魏氏准噶尔翼龙”。

88、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额尔齐斯河。

89、最长的沙漠公路,全长522公里,是世界第一条在流动沙漠中修建最长的等级公路 。

90、最大的干涸湖泊罗布泊。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北荒漠地带。 91、中国生产绿宝石最多的地方,主要产于阿勒泰地区。

92、中国最热的山火焰山,夏季最高温度49.6°C,山表温度80°C以上。

93、最古老的箜篌,乐器,汉代遗物。箜篌乐器最早出现古代埃及,称作“哈卜”。西汉年间传入中原。

94、最精美的古代丝织品,1995年出土尼雅,为汉晋西域王侯遗物,铭文为“王侯合婚千秋万岁宜子孙”。

95、最古老的女式装饰包,为汉晋西域精绝国贵妇所有,保存完整,全国罕见,当今最古老的“ 女式装饰包”。

96、最早刊登在联合国杂志上的神像,伏羲女娲像。1965出土于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群,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杂志首页刊用。

97、中国目前发现最大的巨犀化石,高4米,长约9米。出土于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境内。

98、最长的砖铺公路,位于若羌县境内的国道218县路段子k931里程至k1033里程,计102公里,始建于1966年8月,全线用砖6120万块。35年后道路仍完整如初。

99、全国质量最优的玉,新疆的和田玉以品种多、质量纯名列全国第一。

100、最大的民族乐器,喀什疏附县号称中国民族乐器乡,在乌洽会上展出了5.7米的热瓦甫和3.74米的沙塔尔。

101、航线最长航站最多的省区,全疆各地航站21个。通航里程16.18万公里。

102、中国陆路边境口岸最多的省区。

103、曲目最多的乐曲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民间古典音乐,共有12套曲,340多首乐曲。从头至尾演唱一场,需要24个小时。堪称国内曲目最多的乐曲。

104、最耐寒的花,雪莲花。生长在海拔约3000米以上的天山雪峰上。

105、保存最完整的生土古城交河古城。最早为西域车师前国的都城。

106、全国最大的优质枸杞之乡——博尔塔拉精河县

107、中国“旱极”——托克逊县,年降水量平均只有6.6毫米。

108、新疆出土中国埋藏最久的小麦籽粒,新疆若羌县古墓中出土的,它已在地下沉睡了500余年,但播种后仍可发芽结实。

109、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是新疆境内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110、新疆有我国最长的矿山索道,静钢铁厂到莫托沙拉铁矿之间的索道,长20.6公里。

113、中国最大的红花种植地区裕民县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分为十六章,简述鸦片战争以来至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进程。全书以重大历史事件的展开为轴线,以政治、经济、社会、思想与文化的历史变迁为基本内容,在试图呈现中国百年历史影像的同时,力求揭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历史动因和时代特征,并从中寻求建构在历史事实基石上的理性认识。本书立足 “通史”视角,倒不是因为纵向之“通”(1840—1949),而是努力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与文化“整体史”意义上的融通,尽管这种努力尚待检测和评判。

  王先明,南开大学杰出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先后荣获人事部、国家教委的“全国优秀教师奖章”,教育部的“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相关著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史、文化史专业教学与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国近代乡村史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代表作有:《末世:清王朝的最后十年》(人民出版社,2018年)、《走向社会的历史学:社会史理论问题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变动时代的乡绅:乡绅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1901—1945)》(人民出版社,2009年)、《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续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论》(人民出版社,2000年)、《近代新学: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嬗变与重构》(商务印书馆,2000年)、《近代绅士:一个封建阶层的历史命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等。

  第一章千古变局——鸦片战争与中国历史进程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传统中国社会的危机与新动向

  二、进逼中国的西方列强

  三、“闭关政策”与中外贸易

  第二节从鸦片贸易到鸦片战争

  一、鸦片贸易与禁烟斗争

  二、鸦片战争的进程

  三、《南京条约》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三节悲惨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民族抗争运动的持续展开

  二、列强对华利益的继续扩张

  三、沙俄对中国北方领土的侵吞

  第四节“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变局时代的到来

  二、鸦片战争后思想、文化的新趋向

  第二章历史悲歌——太平天国的兴与衰

  第一节兴起与发展:从金田到天京

  一、山雨欲来:农民的生存危机

  二、上帝会:造反的理论与组织

  三、定鼎天京:胜利的欢欣

  四、危机下的清廷:对策与措施

  五、北伐与西征:从攻势到守势

  六、从天地会到捻军:风起云涌的起义

  第二节理论与实践:太平天国的制度与政策

  一、太平天国的军政制度

  二、政治纲领与经济政策

  三、社会、文化与外交政策

  第三节历史的悲局:天京变乱与天国消亡

  一、天京事变:走向衰亡的转折

  二、“借师助剿”:清廷的新对策

  第四节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影响与历史地位

  一、太平天国与社会变迁

  二、社会、经济的变化

  三、社会风习的嬗变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第三章从“自强”到“求富”——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

  第一节辛酉政变与晚清政局

  一、辛酉政变与西太后权势的形成

  二、洋务派的兴起与晚清政局

  三、中西之争:洋务派与守旧派的交锋

  第二节洋务新政:“自强求富”

  一、借法自强与早期工业化的启动

  二、编练海军与海防现代化

  三、“求富”活动与民用企业的兴办

  四、办学堂、遣留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先声

  第三节洋务运动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变动

  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商办企业的出现)

  二、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动

  三、洋务运动与近代文化转型

  第四章忧患重重——同光时期的中外关系

  第一节近代外交的起步与边疆危机

  一、外交体制的近代转向

  二、遣使出访和驻外使领

  四、新疆收复与中俄《伊犁条约》

  二、战争过程与结局

  三、中法战争的影响

  第三节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前中日双方形势

  三、《马关条约》与战后中国

  第五章“行变法”,“定国是”——维新变法与近代思想启蒙

  第一节甲午战后的民族危机

  二、《中俄密约》的签订

  三、瓜分狂潮与“门户开放”政策

  四、列强对华的经济扩张

  第二节维新运动的初步发展

  一、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高涨与“百日维新”

  一、维新运动的高涨

  二、“百日维新”与政治现代化的尝试

  第四节戊戌政变: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顿挫

  一、戊戌政变的发动

  二、戊戌政变后的政局

  三、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六章庚子之变——反洋教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炮口下的传教

  一、洋教的迅猛发展

  二、基督教与近代化事业的兴起

  第二节传教与侵略:传教士的另一面

  一、协助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二、霸占民产,危害民生

  第三节反洋教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一、教案频发的原因

  二、天津教案与《传教章程》

  三、余栋臣与“顺清灭洋”口号

  四、义和团勃兴于山东

  五、义和团运动的高涨

  六、义和团的组织结构

  第四节八国联军与清廷的“宣战”

  一、西摩尔进犯北京

  二、大沽之战与清廷的“宣战”

  三、“东南互保”的形成

  第七章时代转型——义和团运动与近代民族抗争运动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京津陷落与列强暴行

  二、西太后离京“西狩”

  三、八国联军的暴行

  四、沙俄肆虐中国东北

  五、列强的分赃和争夺

  六、美国“门户开放”再提出

  第二节保皇会与自立军:维新派的分化

  一、自立会和“中国国会”

  三、维新派与义和团

  第三节《辛丑条约》

  一、《议和大纲》与中外谈判

  二、清政府被迫“惩办祸首”

  三、《辛丑条约》与“洋人的朝廷”

  第四节时代转型:近代民族抗争运动的历史演进

  一、历史分界:义和团运动与近代民族抗争运动

  二、时代特征:从“排外”到“争利权”

  第八章晚清“新政”——制度变迁与“民变”风潮

  第一节“新政”的提出与实施

  四、废科举,兴学堂

  第二节清末立宪运动

  三、“预备仿行宪政”

  四、“皇族内阁”的出台

  二、《公司律》与《破产律》

  三、《钦定宪法大纲》

  一、袁世凯与天津地方自治

  二、自治章程的颁布

  三、地方自治的推广

  第六节“新政”时期的社会文化变迁

  一、思想文化的变迁

  二、社会阶层的变动

  三、社会动荡与晚清民变

  第九章走向共和——辛亥革命与民国创建

  第一节“全球革命潮”:辛亥前十年的中国

  四、“新政”改革失利

  五、新思想与新力量

  六、“全球革命潮”

  第二节清王朝的覆亡

  三、起义:前赴后继的革命党

  四、保路运动与武昌起义

  第三节民国创建:辛亥革命的结局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二、辛亥革命的失败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反思

  第十章“再造共和”——动荡的政局与军阀割据

  第一节动荡不已的民初政局

  一、袁世凯:践踏《临时约法》

  二、国民党:“二次革命”

  三、袁世凯:走向帝制

  四、护国运动:“再造共和”的斗争

  第二节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一、列强对华侵略与分裂中国的活动

  二、北京政府:媚外政策与“二十一条”

  第三节军阀割据与护法运动

  一、第一次护法运动

  二、军阀混战与政治动荡

  三、第二次护法运动

  第四节民国初期的复古潮流

  第十一章《新青年》与新文化——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新趋向

  第一节北京政府时期的经济与社会

  一、工商业的成长与发展

  二、农业发展的滞后性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第二节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新青年》与新文化阵营

  二、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的主题

  三、白话文与“打倒孔家店”

  第三节激荡的思潮与主义

  一、问题与主义之争

  二、梁漱溟:文化保守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主义之争中的历史成果

  第四节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

  一、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二、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第五节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的爆发

  二、“三罢”:五四运动新发展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十二章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国民革命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纲领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三、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

  第二节北京政变与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一、军阀势力的演变与北京政变

  二、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三、省宪自治与废督裁兵

  第三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一、中共三大与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二、孙中山与国共合作

  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四节北伐战争与国共分裂

  一、国共合作后的新局面

  二、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高涨

  三、国共之间:合作与分离

  四、东北易帜与北洋军阀的终结

  第五节文化与学术领域的变化

  一、新文学运动的深化

  二、哲学领域的科玄论战

  三、史学领域的论争

  第十三章十年较量——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国苏维埃革命

  第一节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外交

  一、国民党的“训政”与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

  二、国民党与新军阀混战

  三、九一八事变与东北的沦陷

  第二节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经济、思想文化与社会

  一、币制改革及影响

  二、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三、经济形态的新发展

  四、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

  五、社会改良派的主张与活动

  第三节苏维埃革命的兴起与艰难发展

  一、武装斗争:中共的三次武装起义

  二、走向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三、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四、“围剿”与反“围剿”

  五、走向陕北:艰难长征路

  六、苏区社会的变动

  第十四章同仇敌忾——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的转折

  第一节华北事变与民族救亡大潮

  一、华北危亡:长城抗战与《塘沽协定》

  二、中国在怒吼:“一二·九”运动

  三、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前提

  第二节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一、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抗战

  二、全民抗战的实现:中华民族最后的关头

  三、血肉长城:正面防御作战的展开

  四、到敌人后方去: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五、战时体制与政策

  六、持久战:对日作战的军事战略

  第三节战略相持:艰苦的对决

  一、战局的转变:日军战略进攻的困境

  二、有限攻势与反击: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三、“扫荡”与反“扫荡”: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四、逆流与暗潮:全国抗战局面的重重危机

  五、突破危局:全民抗战的胜利之基

  六、历史在转折中:战场较量与国际形势

  第四节战略反攻:最终的胜利

  一、局部反攻:敌后战场的新转机

  二、持续会战:正面战场上的再较量

  三、法西斯阵线的瓦解:从《开罗宣言》到《波茨坦公告》

  四、全面反攻: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五节萌生与成长:战时的社会与文化

  一、战时社会、文化变迁概述

  二、抗战时期的文学

  三、爱国与民主:思想的力量

  第十五章历史的抉择——国共对决与民心所向

  第一节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时局

  一、和平建国:人民的向往

  二、国共之间:不同的选择

  三、中间道路:民主党派的努力

  四、和平谈判与政治协商

  五、局部内战与和谈的继续

  六、停战调处与政协会议召开

  第二节国民党的内战部署

  二、美国援助和马歇尔调停

  三、人民的呼声:反内战运动

  四、放弃幻想:解放区的备战

  第三节全面内战的爆发与扩大

  一、战争态势:实力的对比

  二、全面进攻:国民党的战略企图

  三、重点进攻:国民党的战略调整

  一、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二、中共的行动纲领

  三、战争与政治:解放区的土改、整党与整军

  四、“戡乱总动员”:面对危机的国民党

  第十六章走向胜利——战略决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一节战略决战:军事上的最后较量

  一、济南战役: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

  二、三大战役:国共决胜之战

  第二节分化与重构:社会、政治的新变动

  一、政治格局的变化

  二、国统区:社会危机重重

  三、民族自治:边疆人民的反抗

  四、民主党派的转向

  第三节经济与文化的变动

  一、《中美商约》的签订

  二、垄断资本的膨胀

  三、国统区:经济体系总崩溃

  四、国统区:文教事业的破产

  第四节历史新纪元:新中国的诞生

  一、蒋介石下野:国民党的政治危机

  二、建设新中国的纲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三、势如破竹:解放军攻占南京

  四、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犁离哪个国家最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