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梧林古村落具体地址旅游客源市场定位适合人群

在泉州有许多好玩的免费景点值得一去,小伙伴们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前去游玩打卡哦!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泉州有哪些免费游玩景点推荐吧!详情介绍请看下文。

始建于唐开元末年,是东南地区较大的文庙建筑群,至今仍保留着传统建筑风格。远道而来的你,不妨来此感受一番儒家文化,沾一沾书香气。

是现存妈祖庙中建筑规模最大的之一,气势恢宏,很有当地特色。

常年香火鼎盛的关岳庙,应该是泉州必去地中的必去了吧,从涂门街外老远就能望见青烟袅袅。庙内建筑也有着极气派的闽南古建特色。

少林之中,又有南北少林之说,而泉州少林寺,便是传说中的南少林寺啦。沿山势递进的寺庙,可以一边徒步,一边参观。周末还能看到武僧武术表演!

风车岛位于惠安县小岞镇的最东边,有着不输三亚的碧蓝海水以及唯美日落。

位于石狮市的海滨地带,沿街漫步,红砖古厝,宫庙林立,不经意间,有种穿越了时光的感觉。

这一片的海滩被誉为石狮的小垦丁,礁石、大海、海鸟,还有文艺青年挚爱的灯塔,随手一拍都跟画报一样清新。

梧林古村落,一开放就火了,五花八门的特色建筑,浓缩了梧林人与华侨的乡愁,每一栋都值得细细品味。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建省内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大殿内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大雄宝殿之后的甘露戒坛,系中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的24尊木雕飞天。

10、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座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区西北侧,北倚国家级风景区清源山,南接风景秀丽的西湖之畔。共分为四层,展厅总面积7355平方米。先后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安平桥是泉州市境内连接晋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桥梁,地处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市水头镇交界的海湾上,扼晋江、南安两地水陆交通的要冲,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安平桥竣工投入使用,是世界上中古时代较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较长的海港大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12、晋江市五店市传统文化旅游区

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位于晋江老城区青阳的核心区,紧挨塘岸街,毗邻世纪大道,背靠青梅山,与晋江万达广场相连,和敏月公园相望;占地126亩。唐开元年间,青阳有“五店市”之称,五店市传统街区是晋江城区的发源地;晋江市区的青阳街道和梅岭街道的“青阳”和“梅岭”皆源于境内的青阳山(又称:青梅山)。该街区独具闽南特色的“皇宫起”红砖建筑、中西合璧的洋楼等明清、民国至现代的特色建筑保存完好。

泉州博物馆位于清源山下的西湖公园北侧,是一座具有闽南建筑风格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所在地,占地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举办有“泉州历史文化”、“泉州南音,戏曲艺术”等基本陈列、以及“泉州古代书法”、“泉州民间收藏”等展览。泉州博物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民终生教育场所。

西湖公园位于泉州市区西北部,紧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总占地面积100公顷,水域面积82.28公顷,陆地面积17.72公顷。因风景优美、治理效果良好而荣获国际、国内多项大奖。从1996年6月起,投资1.7亿元,历时两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桥、三片水域和四座岛组成的西湖公园。西湖面积达1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2.28公顷,广场道路面积1.72公顷,绿化面积16公顷,种植树种达200多种。

泉州西街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

一座桥也可以成为必看景点,那它得是多大的来头?这就是洛阳桥,我国四大名桥之一,诞生于宋朝,距今将近1000年时间,是全国第一座跨海石桥!它还采用了全球首个“生物固基”技术,开创了先河,因此洛阳桥穿越了千年也能继续使用。

这座寺庙始建于唐代,古朴典雅,历经沧桑,很多造像和雕塑都是大唐遗物,充满着大唐鼎盛时的风韵。这里还有着几座宋代佛塔,与盘根错节的古木互相映衬,显得庄严肃穆。

老宅重获新生 古村迎来蝶变

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直被视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是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敢为天下先的晋江,又一次走在改革前列,成为全国33个县市区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的试点县。那么,在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有哪些新做法,新亮点,可供借鉴推广呢?我们一起看看晋江做出了什么样的答卷。

*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走进晋江新塘街道梧林社区,闽南红砖大厝、石头厝、番仔楼、哥特式洋楼等特色建筑林立,“树屋共生”“巨榕盘踞”的奇景令人惊叹。5年前的梧林却不是这番靓丽光景。古厝洋楼旁,杂草丛生,不少老建筑因年代久远、无人居住破败倒塌。受制于政策不明朗、产权不明晰等问题,盘活老宅、振兴乡村的脚步始终难以迈出。打小生活在这里的蔡忠市对此有着深切的感受,因此,当改革的消息传来,当建设的步伐迈开,他感到由衷地振奋,自愿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在指挥部协助做好当地群众的思想工作。

(晋江新塘街道梧林社区居民 蔡忠市)
“我们村很贫苦,只有摩托车载客的,很多载客的,居民没地方赚钱,土地又少,这些老房子如果没有翻修整理,最终会成为一堆堆的土堆,政府有一个这样的项目,可以来整理这个乡村,做成一个旅游区,带动村里群众共同致富,共同发展。”


蔡忠市所说的政府项目,是晋江正在实施的梧林古村落保护开发。2015年起,晋江成为农村“三块地”,即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全国试点。借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东风,梧林破败的老建筑得以流转入市,晋江市委、市政府将214栋民房及土地统一征收下来,及时控制无序翻新改造的行为,对古村落进行固态保护、活化传承、业态引入。


(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办常务副主任 金宏勃)
“我们这个项目改造的内容是保护修缮当地的古厝侨楼,弘扬我们的华侨记忆和闽南文化,我们以后会打造成闽南文化后花园和华侨文化的传播地,以前这里有很多破旧的房子,我们进行了整体的修缮,把不协调的建筑拆掉,留下有价值,可以流传很久的建筑,产业上也引导群众投入民宿和餐饮业,带领他们发家致富。”

改革激活一池春水。晋江采取分区推动的方式,将梧林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在核心区实行土地征收,对退出旧宅基地和房屋的群众采取货币补偿、产权置换相结合的多元补偿安置方式。同时,将古村落保护与产业融合并举,一系列改革措施让这一片“乡愁的家园”迎来蝶变。


(晋江市自然资源局改革办主任 蔡天文)
“我们之前农村的发展,土地受限,跟城市的经济发展相比,面临一些瓶颈,我们想通过制度改革,来破解土地要素的一些发展制约因素,2017年1月份出台一份宅基地的管理,农村住宅建设用地的暂行规定,3月份进一步细化农村住房申请的事项,从管理到取得保障上,都给予政策上的进一步支撑,通过改革的探索,放活农村宅基地和房屋的使用权的做法。”


如今,这一历经600多年沧桑的闽南古建筑群,正洗尽铅华,悄然新生。一个集闽南华侨建筑展示、生活体验、文化创意、田野风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闽南文化旅游目的地,正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


本台记者:蔡斯琦,李景松

【无线泉州】编辑:赖珊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晋江梧林古村落具体地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