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乐队主唱叫什么名字是什么人物?

张蔷就像一种神秘的天文现象,每隔十五年降临一次娱乐圈,大家一定得好好看看她,因为十五年难得一见。”

这是《吐槽大会3》为张蔷写的段子,精确测算一下,“张蔷现象”上一次降临,其实是在2008年。

那一年,出道24年的张蔷终于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场个人演唱会。

这桩事先没有张扬却爆满北展剧场的演出一切从简,没有怀旧元素的堆砌或冗长的煽情片段,舞台上的张蔷一首接一首地唱大金曲。

据王晓峰回忆,张蔷在演唱那些动感很强的歌曲时肢体动作并不大,能看出来还残存着上世纪80年代走穴时代的遗风,她的嗓音还那么高亢。

她从头到尾也没有说什么“大家来点掌声好不好”、“这边的观众鼓鼓掌”之类的话,而是像那个时候的报幕员一样说:“接下来给大家唱一首……”

北青报描述这一次“降临”的标题是《张蔷缺经验》,里面记录了全场唯一一次观众大合唱,是以《三百六五里路》成名的歌手文章带动的。

不过,也有记者拦住了一位哭到崩溃的东北大哥,大哥用”近乎痴迷的眼神”望着舞台说:那是我青春里的歌声,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张蔷的声音有一种怪怪的感觉,我就特爱这声音、这感觉。

十一年过去了,就在上周末,受新裤子之邀,张蔷戴着爆炸头套,裹着一身亮片紧身裙出现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一颗巨大的迪斯科球缓缓降落在观众头顶,舞会开场了。

唱《BYE BYE DISCO》前,主唱彭磊说:“这是我们跟那个时代告别的一首歌,潮流过得太快了,当我们怀念一种音乐风格的时候,它已经看不见了”,张蔷没有再报幕,唱到开心时,对观众喊:大家一起喊 D-I-S-C-O,我给你们数着!

对于东北大哥来说,张蔷是八十年代的自己长出的第一颗青春痘,而那天在工体为张蔷呐喊的听众,脸上的痘印大都还未消散干净。

张蔷对于这一代人来说,不是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内地女星,也不是中国唱片销量最高的歌手,是童年回忆突然跳起舞来,是自发电的独立音乐,是买高价票、不远万里,也要蹦到的迪。

《手扶拖拉机斯基》是彭磊为张蔷写的歌。

一次演出完之后,彭磊问张蔷:一会儿你去哪儿?张蔷答道:我要去凯宾斯基洗澡了,我经常那儿吃饭和健身。

彭磊应了一句“噢,原来你过着这样的生活啊”,那首唱着“人参娃娃,葫芦娃娃,库尔尼科娃”的无厘头歌曲之后就诞生了。

出入高端场所对于张蔷来说,在十七八岁就不是稀奇的事情了。

她凭借第一张专辑在母亲月入60块的年代赚了1400元,后来几乎凭一张专辑成为万元户的故事流传了很多年。一盘磁带几块钱,张蔷可以卖两千万盘,后来出国时换外汇,现金要用行李箱装。

八十年代,几乎没有年轻人不听张蔷。和媒体聊起当年,张蔷不止一次提到那件轶事:

有一天,一个山东青年敲开了张蔷家的门,他说自己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的编剧,很喜欢张蔷,希望可以邀请她出演一个军嫂的角色。张蔷的母亲也是山东人,待他很亲切,不过当时张蔷才16岁,母亲谢绝了。

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张蔷说自己对这个人最深的印象是送他出门,总觉得他的背影看着很辛苦。除此之外,她只记得名字,因为特别,男青年曾向她母亲解释过,“莫言”就是少说话的意思。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张蔷想起自己也曾认识一位同名的写作者,便上网搜了照片,发现真是曾经认识的那个文学青年,感慨道,怎么这么老了!

那个年代,文学青年也爱张蔷,因为没有人找得出第二个这样的女孩儿。

在张蔷还是个读高二的小姑娘,不知道有“形象包装”这个词的时候,就已经自制了红色抹额,折断筷子,用洗相纸裹住头发,涂上威娜宝香波为自己烫了一个芭芭拉·史翠珊同款爆炸头。

那时唱歌还是挺有风险的,用什么方法唱歌是个政治选择,张蔷母亲在中国电影乐团的同事谢莉斯,在句尾加一个滑音就被批判为“资产阶级滑音”。

到了听着岩崎宏美、Bee Gees 长大的张蔷这里,她对着家里的录音机,用“拼音+想象”为英文歌填了词,一开口就是甜腻热辣的“千言万语口难开”。

比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刺激得多,张蔷对高音直白得刺耳的处理狠狠撞破了年轻人对流行音乐的理解,也在“荷东的士高”还没从香港进入内地时,用自己的方式定义了什么是迪斯科。那英说过,张蔷是她知道的内地第一个迪斯科女星。

那时北京的迪斯科舞会还是“上流人”的游戏,没有内部关系的人只能在门外张望,找机会跟安保求情,而张蔷可以随便进出外交公寓、丽都、昆仑饭店。

作为唯一一个穿渔网袜的女孩,她通常静静喝着进口橙汁欣赏麦当娜,假装没有看到男生渴望的目光,只有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时才到舞池动一动。

少女张蔷也许不知道,在大院之外,那些她唱什么就听什么、攒钱抢磁带的几百万名年轻人,在她出道那些年,刚刚有机会解开身上的枷锁。他们终于可以自由地写诗,跳舞,不必再像《地久天长》里的新建一样,因为参加一场黑灯舞会被判刑。

在张蔷和邓丽君、惠特尼·休斯顿一起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1986年,合肥、上海和北京的三万名大学生分别组织了大规模集会,他们白天举着自由女神像上街游行,晚上扛上录音机,放一首张蔷开始跳舞,当时的浪潮,“越打、越压、越狂、越劲”。

但是,但是——即便年轻的呼声伴着迪斯科的节奏,一路震到了国外,八十年代的张蔷,在国内的官方语境里仍然不被接受。

内地媒体在报道《时代周刊》事件时,只提了一句“以盒带(唱片)销售量来衡量歌星价值的做法还欠妥”。

张蔷第一次参加歌手大赛,就得到了评委“不如去广州茶座卖唱”的建议,在热衷讨论新生事物的年代,报刊、杂志、电视都没有关于她的只言片语,没有喝彩,也没有批评,见过这位“巨星”本人的,除了家人朋友,可能只有录音棚的工作人员。

按今天的话说,张蔷就是亚文化 icon,站在张蔷这一边,是观念先锋的那批年轻人的一种态度表达。面对官方话语里对张蔷的作品“太俗、太风骚”的质疑,年轻人说: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听那些字正腔圆、甜甜美美的东西?

在那年,年轻人拥有一盘张蔷的磁带,就完成了一次离经叛道;练过霹雳舞步,蹦过一次迪斯科,好像就握住了一大把自由。

可对于张蔷来说,年轻人的喜爱是一回事,她自己的生活依然是高端场所、家、录音棚三点一线。

日复一日地翻唱着港台、欧美的别人的歌,“写完就唱,唱完就录,录完就加工,加工完立刻就大卡车拉到全国各地,一个月十几盘,有时甚至一天一盘……”

当了两年的“棚虫”,张蔷腻了。她发了一张绝版专辑《潇洒地走》,宣布告别歌坛,打了个飞的去澳洲。她在国外过得不算快乐,她满足了对异域的好奇,花光了五万美元,一年后回到了中国,紧接着结婚生子。

一两年时间,看起来不长,但在 80 年代中后期,华语乐坛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1989年,内地正式引进齐秦的专辑《狼》之后,央视没有作任何预告,突然播出了两期叫做《潮——来自台湾的歌声》的专题片,王杰、张雨生、小虎队震惊全国,港台音乐渐渐不再被少数人垄断。大家都能听到原版了,张蔷这样的翻唱歌手丧失了魅力。

与此同时,众所周知地,80年代的关键词除了“理想”,还有“幻灭”。过渡到 90 年代,许多理想主义青年被复杂的社会现实打了一棒槌,不知道该如何起舞。

迪斯科作为一种肢体上的发泄,似乎无法满足那代青年表达他们更复杂的情感。实际上,迪斯科在美国也面临过相同的问题。当时抵制迪斯科的美国民众将这种音乐形容为花瓶,批评迪斯科在政治表达上的冷漠,还有人把作品中加入迪斯科元素的大卫·鲍伊喷成了“叛徒”。

这时候,顺应年轻人的表达诉求,摇滚乐进入了中国年轻人的视野。

年轻人发现,除了跳迪斯科,还有一种音乐能够这么直白、有劲儿地帮助他们进行个体表达。许多跳霹雳舞已经可以走穴赚钱的青年给自己买了吉他,音乐人周凤岭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走穴的路上遇到了一个摇滚乐队,突然觉得喇叭裤一点也不酷了,回家就开始学琴,后来作为窦唯的吉他手登上了红磡。

在录音棚里准备复出的新专辑时,张蔷听到隔壁传出来异样的嘶吼声,旁边的人告诉她,香港在包装崔健,马上就火了,这个录音棚崔健想唱多久就唱多久,不用考虑时间。

从前一天要录好几首歌的张蔷哪里见过这样的待遇,她听完《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感慨万千:“崔健挡不住了,崔健的时代来临了”。

崔健没浪费机会,在棚里呆了100天,中国第一张摇滚专辑诞生了。

张蔷后来出的几张专辑都反响平平,从内地迁居香港,离婚后又回到内地,她也唱过摇滚,发行过自己原创的作品,不再是一顶爆炸头走天下,却再没有跟上过时代,更别说像当年一样带着时代走了。

此后十年,中国摇滚如张蔷所预言的,迎来了黄金的九十年代,迪斯科曾经在遍地开花的歌舞厅中成为普通的娱乐方式,又被从日本漂洋过海来的 KTV 所替代,逐渐被埋入历史堆。

进入21世纪,最先怀念张蔷的,是当年自动屏蔽她的央视。

张蔷终于第一次上了电视,在第一期《同一首歌》表演了《爱你在心口难开》,此后,她和戴娆、戴军、陈方圆等老艺术家一起参加了许多有经典、金曲内容的栏目,没有人再关注她新出了什么歌。

张蔷的位置倒过来了,只有最早听张蔷的人,从广场上跳舞回来,准备午饭之前,会打开央视看一看她的节目吧。

2008年前夕,迎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节点,还没因为《舌尖上的中国》成名的陈晓卿找到了张蔷,他要为她做一集纪录片,放在一个叫做《现象1980》的专题里。

在张蔷举办的首场个唱的那个月,央视播出了《风起张蔷》,张蔷和87版《红楼梦》、长江科学考察漂流队、铁饭碗、出国潮一起,变成了官方扎在八十年代最耀眼的标签。

是啊,80 年代已经过去很久了,属于张蔷的音乐世界也过去了。

迪斯科热潮结束之后,崔健、魔岩三杰的时代也如昙花般转瞬即逝。

90年代末,听打口带长大的新一批摇滚乐队掀起过一阵“北京新浪潮”。清醒、麦田守望者、地下婴儿、新裤子,还有早期朋克届的 TFboys——花儿乐队,他们正好踏上内地唱片工业还没发育多久就开始衰落的节点,花儿乐队变得流行,到后来单飞的大张伟流量傍身,是被主流看到的故事。

而另一边,还有点“摇滚精神”的乐队不得不在生存线下挣扎,木马、舌头、痛仰在树村赊账的故事被拍成了纪录片《自由的边缘》,清醒乐队的主唱沈黎晖创立的音乐公司摩登天空,在一段时期也得靠卖彩铃为生。

二三代人的音乐故事不停交迭换代,抹去一段旧的又谱上一段新的。08年前后复出时,张蔷和她的故事,实际上失去了和年轻人沟通的能力,只得作为怀旧的标签在电视节目、纪录片中存在着。

万幸的是,“怀旧”,再又一个十年过后,变成了年轻人最喜欢做的事之一。

“北京新浪潮”中出现的乐队里,新裤子是最不愤怒的那一个。

他们的核心成员都是北京人,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青春期是和这个城市的物质文化一起极速发育的,键盘手庞宽曾经说:我们那会儿就不喜欢崔健,觉得他的歌词听不懂,形象也不好看。我们没有那么苦大仇深,只是写写内心的感受,唱一唱青春的躁动和迷茫。

新裤子“内心感受”最多的,也许是怀念。

庞宽穿国货,彭磊收集铁皮玩具,他们都对八十年代有着极深的执念,至今好像也没有从那里走出来。

2006年,鼓手去留学之后,新裤子开始尝试合成器编曲,庞宽在朋克时期就写过迪斯科风格的作品,他们干脆直接转向迪斯科,发行了专辑《龙虎人丹》,封面上的他们带着蛤蟆镜、穿着国产运动裤,手上拿的,是风起张蔷那年,一呼百应的立体声录音机。

《龙虎人丹》带起了一阵国货潮,不止是滚圈,普通年轻人在家里翻箱倒柜,想找到爸妈泛黄的回力鞋,玩一把做旧风。

年轻人从那时开始接替央视,变成了怀旧的主力军。

迪斯科的简单粗暴也意味着鲜明有力的特色,成都的新金属乐队 GT6 更名马赛克,创作出了可以蹦迪的摇滚乐《 Dancing Girl 》。

高晓松跟梁文道说过,怀旧就是属于年轻人的。年轻的时候才怀旧,谁老了还怀旧?老了早看开了,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上一个时代更美好。

一切都是那么纯粹、自由、有希望的八十年代,就是那个可供三代人怀念的黄金时代。

新裤子的老板沈黎晖看到了机会。2013年,走穴能赚钱了,音乐人靠跑音乐节、live house 已经可以走出树村,听众需要更燃、更刺激的现场音乐, 4/4 拍的迪斯科当然是优选。

《周末画报》的主编牵了个头,沈黎晖见到了自己曾经的女神张蔷,他对张蔷说:你不要唱别的了,就唱迪斯科。

摩登天空为张蔷做的专辑有几首张蔷和新裤子的旧歌,也有彭磊写的《手扶拖拉机斯基》,风格都是迪斯科,沈黎晖听一遍时告诉张蔷,这个不够嗲,不够腻,不是你。

于是,90后听到了最终的版本里那个张扬得有些刺耳的声音,就像他们的父辈第一次在录音机里播放《东京之夜》,张蔷又火了。

那张专辑的名字是个假命题,“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其实根本没有人追问什么是迪斯科。

“迪斯科是什么”,这曾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贾樟柯接受 GQ 采访时,提到他 90 年代时,喜欢和同学去的一间北电附近的迪厅,叫 NASA。人大的学生,北大的学生,清华的学生,也喜欢去。

贾樟柯说,当时的蹦迪,是很多人解放自我的象征。“如果没有过去的封闭,没有我们这代年轻人借由迪斯科、借由摇滚乐解放自我的这样一种情感在里面,那它只是个娱乐。”

巧合的是,北京 NASA 的时代过去十几年之后,成都也有了一间著名的 NASA。

成都的 NASA 很长时间里开在著名的保利大厦,现在已经更名、搬迁。和当年北京的 NASA 不同的是,这个 NASA 是成都说唱乐的根据地,是 Higher Brothers 为代表的成都 trap 音乐爱好者最喜欢 party 的地方。

事实证明,贾科长提到的“蹦迪只是个娱乐”已经发生了。现在去一场 party 再也不是什么违法犯罪的坏事,跟叛逆也不相干。蹦迪当年精神层面的意涵早被稀释掉了,哪有那么多有的没的,蹦就是了。

张蔷再回到公众视野,是“营销鬼才”沈黎晖的判断,更是听众需要怀旧舞曲——我们太需要一套完整的视听和氛围解决方案,帮我们度过一个个加班后需要发泄的夜晚了。

她唱什么大家就听什么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互联网上每天会出现成千上百条新闻,但没有什么看起来真正是新的,年轻人需要一片阿斯匹林,张蔷的迪斯科嚼起来还有味儿。

《我的八十年代》是庞宽九十年代写的,当时还是朋克的新裤子成员嘲笑他是娘娘腔,他自己也唱不上去,直到遇到张蔷,这首歌才正式发行。

张蔷聊起过这首歌里有一句“我们的心是约翰·克里斯朵夫”,说“那本书上写,最后,他每次过河都有一个小孩让他背着。克里斯朵夫问,你到底是谁,那个小孩儿就说,我是你未来沉重的日子。”

那天去工体的年轻人,背上都有一个小孩,不用等到未来,派对散场,就是沉重的日子。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精选1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精选18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1

  1、熟悉音乐旋律和分辨乐句的基础上,能听音乐做游戏。

  2、初步学习创编蝴蝶飞舞的动作以及蝴蝶停飞时的造型

  1、花园背景图,蝴蝶活动教具,四朵形状,颜色各异的花朵教具。

  2、花宝宝,蝴蝶头饰若干。

  3、磁带。录音机。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小动物都出来做游戏了。听听谁来了?

  1、幼儿欣赏第一遍,教师提问:你们听出是什么小动物在做游戏啊?(幼儿自由回答)

  2、幼儿欣赏第二遍,教师随乐讲述故事,并辅以动作。

  (1)春天来了,花儿伸伸懒腰,展开了美丽的花瓣!红花,兰花开了,黄花,紫花开了,美丽的蝴蝶飞来了,一会儿停在红花上采蜜,一会儿飞到黄花上闻一闻,一会儿停在蓝花上比美,一会儿又和紫花说着悄悄话。花儿与蝴蝶把春天打扮的分外美丽。

  (2)提问:是什么小动物在游戏啊?它在找什么呢?

  3、幼儿欣赏第三遍,教师出示背景图,随音乐演示教具。

  (随音乐演示的宁静的花园,竞相绽放的花朵,飞飞停停的蝴蝶,不仅形象美观,色彩鲜艳,而且与音乐十分吻合。这种视听结合的欣赏方式使幼儿仿佛身临其竟,音乐形象也变得更加鲜明)

  (1)提问:蝴蝶在花园里一会儿飞,一会儿停,它在花上停了几次?

  (2)蝴蝶是一开始就马上找到花的吗?它停在花上会对花儿说什么呢?

  教师边演示蝴蝶教具,边哼唱曲调,其间以蝴蝶的口吻,如"真甜啊" "好香啊" "真美啊" "你好啊"提示每一乐句句尾,引导幼儿创编出蝴蝶停飞时的造型动作。

  4、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蝴蝶找花的情景,教师及时肯定幼儿优美的造型。

  5、教师做蝴蝶姐姐,幼儿做花宝宝,共同随乐曲表演。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2

  1、认真倾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2、在说说、做做、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

  音乐、歌曲内容相关图片

  (一)伴随歌曲旋律进场。

  “听,音乐响了,我们开着小火车出来玩玩吧!”教师带领幼儿随着歌曲伴奏开着小火车进入场地,边开小火车,边和客人老师问好。 “小朋友们,赶快找一个空位置坐下来吧。”“你觉得我们刚才开着小火车进场的音乐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啊?”

  (二)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原来这个旋律唱的就是它!”(教师出示小猴子的图片)

  1、师:“你们瞧,这是谁?小猴子来到了床上可能会干什么呢?”教师播放歌曲音乐,请幼儿倾听。“歌曲里面,出现了几只小猴子啊?”(三只?两只?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吧!)师:“请问,你听到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幼儿每回答出一部分,教师就出示那相应的图片,随之哼唱那一句歌词。再次倾听,把没出现的图片补充完整。

  2、看图念歌词。师:现在,我们把图片上的歌词连起来念一遍吧。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边念边指着相应的图片。“请你找找看,这三段歌词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三)观看手偶表演,倾听并尝试轻声跟唱。

  1、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小猴子做的淘气的事情,我们连起来听一听吧。”教师边唱边用手指和手心表现小猴子在床上跳后受伤的情景。师:“有趣吧?我这有三只小猴子,你们有没有?那我们一起把小猴子变出来边唱边表演吧!”教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用手来表现歌曲内容。

  2、“小朋友们想想,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那个部位来表演三只小猴?”(用头和两只手、两只脚和一只手。)

  3、现在我们请小朋友来当妈妈,你们能把妈妈要说的话唱出来吗?教师唱前半部分,幼儿填上最后妈妈说的那句话。

  4、师幼互换角色。

  (四)完整演唱歌曲。

  1、“三只猴子跌下了床,现在(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他们去哪儿了呢?”(幼儿猜测)

  2、出示医院图片。(原来都去了医院)根据幼儿回答,贴出相应的歌词图片,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齐唱一遍歌曲。

  (五)尝试分角色表演,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1、师:“请小朋友来到中间,找一个舒服的位置,我们一起来想想看,三只顽皮的小猴子可以怎么样跳?”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动作。(教师做几组动作后,请个别幼儿上去示范。)“啊”,现在猴子受伤了,它的表情会是怎么样的呢?”教师清唱,请孩子们边唱边表演三只小猴跳的动作。

  2、师:“咦?歌曲里面,妈妈一共生了几次气?每次的动作和表情一样吗?而且是一次比一次(更生气)。”“那现在就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而且要把妈妈一次比一次更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好么?”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动作表现,期间,教师用语言提示“妈妈一次比一次更生气!”

  3、教师扮演小猴子,幼儿扮演妈妈,进行边唱边表演。

  4、教师扮演妈妈,幼儿表现猴子,互换角色进行表演。

  “你们觉得三只小猴在床上跳安全吗?”

  教师总结:三只顽皮的猴子在床上跳,结果都受伤住院了。看来,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我们一起对小猴子说:“小猴子,以后不要再那么高的地方乱跳啦!”没错,我们要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3

  1、学习辨别音乐的强弱、高低,并能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感受。

  2、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大雨、小雨。

  3、能从音乐高低变化中区别下大雨、下小雨,学习用不同的声音来演唱,体验演唱的乐趣。

  1、“雨丝”人手一份,节奏图,钢琴。

  2、已学过歌曲《大雨小雨》

  1、出示雨丝,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诗歌小雨点,发现小雨点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你们觉得大雨会发出什么声音?我们今天一起来下雨。(在座位下有雨的道具请你拿出来)

  2、倾听音乐,感受和辨别音乐的强弱。

  师:听,在下什么样的雨?(另一教师弹高音区音乐:轻快、跳跃)请你们觉得小雨是怎么下的?(轻轻的、有点跳的感觉)请你跟着琴声来下小雨。(师再次弹轻风,师生共同轻轻抖动雨丝。)你们觉得怎么样可以把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表示小雨(幼儿讨论)教师采用一种合理的动作一起练习。

  师:听,又下起了什么雨?(师弹低音区音乐:沉重、连贯。)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用你们的雨和动作来表示下大雨。(再次弹,师生动作)

  师:嘘!雨停啦,(师生停在原地)我们都知道雨是会变大变小的,让我们来跟着琴声来变化着下雨吧!(弹两种不同的音乐,师生共同变化抖动雨丝。)

  3、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区别大雨、小雨的变化

  (1)师:雨停了,让我们休息一会,听一段音乐吧(弹奏《大雨小雨》)

  (2)引导幼儿尝试用高低不同的声音和语言节奏表现雨的变化。

  A)用语言节奏练习下小雨。

  ⑴ 师:我们都知道小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幼儿回答)下小雨时候声音应该怎么样?(轻)谁会用轻轻的声音来下小雨?

  师:老师这儿有与幅节奏图,我们一起来念一下它的节奏。

  谁会用小雨的声音配上这个节奏来下雨,注意了小雨的声音应该怎么样?(幼儿练习个别:还有谁有不一样的下小雨声音、集体)

  B)用语言节奏练习下大雨。

  ⑴ 师:那大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幼儿回答)下大雨时候声音应该怎么样?(响)谁会用响亮的声音来下大雨?

  师:老师这儿有与幅节奏图,我们一起来念一下它的节奏。

  谁会用大雨的声音配上这个节奏来下雨,注意了大雨的声音应该怎么样?(幼儿练习个别:还有谁有不一样的下大雨声音、集体)

  (3)倾听音乐,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区分大雨、小雨。

  ⑴ 师:你们听,大雨、小雨是谁在唱?(配班老师弹《大雨小雨》的音乐老师用不同的声音演唱)

  大雨唱了什么部分?小雨唱了什么部分?

  ⑵ 我们再来听一听,比比谁的耳朵最灵,(再次倾听)小雨唱的歌是怎样的?是跳跳的,还是连连的,细细的还是粗粗的?(跳跳的、高高的、细细的)大雨呢?(连连的、低低的、粗粗的)(出示图谱:表示两种不同的声音)

  ⑶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小雨的声音应该是怎么样的?(是细细的),大雨的声音应该是怎么样?(粗粗的),(师生一起清唱)

  ⑷ 分组唱:谁愿意唱大雨的声音呢?谁愿意唱小雨的声音?(教师帮助幼儿分组)!(幼儿分组交换唱2遍)

  4、游戏:大雨小雨

  师:我们玩个大雨小雨的游戏吧。我们小朋友做雨点。当听到下大雨的声音就表示雨点很多,我们就很多的小朋友抱在一起。当下小雨的时候雨点是很少的,那你就自己随意的走小碎步。

  师:雨停了外面的阳光出来了,我们到外面去晒一会太阳、吹一会风。(教师带领孩子去室外活动一会儿)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4

  1、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旋律。2、大胆尝试用肢体动作来体验及表现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愉快心情。

  小象与蚊子的音乐磁带及简单图片。

  重点:倾听故事,感受音乐旋律。

  分析:(小班幼儿停留在模仿学习的阶段,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让幼儿通过倾听的方式,更简单直接的了解音乐的旋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难点:用肢体动作表现情节,激发幼儿愉快参与的心情。

  分析:(幼儿对美的事物总是想要有自己的一番探索,也有自己不同的表达方式,幼儿通过肢体展示,可以直接的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一、活动导入,教师讲述音乐故事。

  1、师:“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小象与蚊子》的故事。请小朋友来仔细欣赏一下,听一听故事里的小象和蚊子发生了什么?(音乐起)

  2、教师边放音乐,边讲故事,边用动作来帮助孩子理解体验音乐乐趣。

  3、师:“故事里发现什么事情?小象遇到了什么事情?蚊子又是怎么对待小象的?

  分析:(在这个环节我讲述了《小象与蚊子》的故事,给幼儿一个画面直观的故事情节,让幼儿在故事中了解小象与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二、欣赏音乐。帮助幼儿理解、熟悉音乐。

  1、师:我们来想一想小象是怎么样走路的?蚊子又是怎么样飞的呢?小朋友想象一下,可以用那些动作来表示蚊子飞呢?”(分析:(本环节层层深入用问题的方式从幼儿那里得到答案,让幼儿回忆并加深幼儿对小象形象的记忆。)

  2、分段欣赏音乐。

  分析:(本环节让幼儿分段仔细欣赏音乐,让幼儿深刻理解音乐旋律。)

  3、幼儿完整肢体动作表现故事情节。

  分析:(可以选择鼓励能力弱的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激发能力弱的孩子学习韵律动作的兴趣,引导孩子们用肢体动作做小象胜利那种自豪的表情与动作。)

  师:“孩子们,现在蚊子被小象驱赶走了,小象也要回家,我们一起欢迎小象回家吧!“

  分析:(本环节让幼儿结合音乐,到真实的环境中结合想象,完整完成整个故事,愉快结束活动。)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5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走出螺旋队形。

  2、能根据歌曲节奏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步伐,注意和相邻幼儿的距离,进行合作游戏。

  3、能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引信头饰、点火棒、毛巾、笔、纸、大鼓

  一、复习歌曲,通过画、做理解“卷”的意思,认识螺旋形。

  T:前几天老师教了一首卷炮仗的歌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T:老师这里有一块毛巾,谁能把它卷成一个大炮仗。

  T:看看这里象什么?这叫螺旋形,谁能把螺旋形画出来。(老师画一个)、

  T:我也想变成炮仗,谁来帮我卷一卷。

  你们也把自己卷成大炮仗吧。

  1、幼儿尝试“卷”的队形。

  T:刚才小朋友把自己卷成了一个炮仗,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合作,卷一个大炮仗。我们来看一看,如果我们要走这个队形,要从哪里开始卷呢?就像歌里唱的往里卷,越卷越小,越卷越紧。幼儿尝试

  T:刚才卷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啊

  T:现在我把标记撤掉,还能走出这个队形吗?

  2、尝试根据音乐节奏走螺旋形的队形。

  T:我发现有的小朋友走的慢,有的小朋友走的快,不太整齐,我们卷的时候一定要听着音乐有节奏的卷。现在我们来练一练。我敲鼓,你们走,我敲的慢,你们就慢慢走,我敲得快,你们就快快跑。

  3、根据游戏情况引出炮仗的引信,幼儿进行游戏。

  T:我来点炮仗了,点哪儿呢?戴引信。玩游戏

  4、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出炮仗爆炸后纸屑四处飘散、落地后的动作。

  T:大炮仗爆炸后,你们会变成什么?你们现在就是纸屑,风来了,纸屑飘呀……地上这么脏,让我来打扫一下吧。

  5、完整地玩游戏两次。

  T:你们想不想把炮仗卷得大一点,这么多人够吗?真是超级大呀。

  T:今天,我们一起玩了一个民间游戏“卷炮仗”,你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还可以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卷一个更大的炮仗。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6

  幼儿在主题《给你一封信》的一系列活动中,了解了有关于快递员的工作,在这个知识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快递的意义,了解大自然中的有趣的“快递员”,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歌唱活动中,感受歌曲的趣味性,体会歌曲中令人温暖、快乐的情感。

  1、了解快递传送信件的不同方式,理解快递的意义。

  2、体会歌曲中令人温暖、快乐的情感。

  3、激发想象,尝试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

  幻灯片、音乐(谁是快递)、自制礼物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出示快递包裹,引出快递。

  师:老师的好朋友后天就要过生日了,我这里有一份礼物,可是她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她家这么远,我要怎样才把礼物送给她呢?

  (二)引导幼儿理解快递的含义并欣赏歌曲。

  师:什么是快递啊?快递叔叔有一辆专门运礼物的车,我们把礼物包装好后,他会把礼物快快的送到好朋友的手里,快递快不快啊?

  师: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特别的礼物,他们是白云,贝壳,春天,你们猜猜我请谁来当快递?把他们送哪去了?老师把答案藏在一首好听的歌里,我要请最认真听的小朋友起来告诉我。

  二、引导幼儿理解、熟悉歌词。

  (一) 教师引导幼儿猜测并依次展现图谱内容。

  师:我要找出最聪明的小朋友,首先你听到歌曲里面谁是白云的快递啊?为什么是风当快递呢?把白云送哪去了呢?白云在天空中,天空就像白云的家一样。

  师:那谁是贝壳的快递啊?为什么大海是贝壳的快递啊?大海把贝壳送哪去了?大海是快递将贝壳送到沙滩上,沙滩那么大,贝壳就像在沙滩的怀抱里,就像小朋友在妈妈的怀抱里很温暖一样。

  师:那春天呢?谁是快递把春天送到花那里呢?春天开了很多花,小蜜蜂就把春天送到每一朵花的心里。

  师:我们已经找出了3个快递了,歌曲里唱到几个快递?谁能告诉我第4个快递是谁?她又送了什么呢?给谁啊?这时候妈妈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啊?你知道我送给妈妈的花是从哪里摘的吗?(出去玩的时候看到野外漂亮的花儿就摘下来像快递员一样送到妈妈的手上。)

  (二)引导幼儿朗诵歌词。

  1、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2、引导幼儿边表演动作边朗诵歌词。

  三、组织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学唱歌曲。

  (一)教师弹奏,幼儿跟着音乐大声唱歌。

  师:(教师范唱)小朋友先来听老师唱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的好朋友是谁啊?我们也来当快递把好听的歌大声地唱给我们的好朋友听。

  (二)组织幼儿分组练唱歌曲。

  师:两队小朋友比赛,看哪边的小朋友唱得更好听。

  师:男生一队,女生一队,看看哪个快递最棒。

  四、引导幼儿用连贯、轻柔的声音唱歌,用动作表现歌曲。

  师:我看看哪位小朋友动作表演得漂亮,请她到台上表演。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做?谢谢你们,帮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我终于可以在好朋友的生日前用快递把礼物送给她了。以后我们也要做个有爱心的小朋友,把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到温暖,幸福……

  在诗歌《谁是快递》这节活动中,我的两个重要目标,一、学习诗歌,理解“快递”的意义。二、通过观察、倾听、讲述,表演学习诗歌并尝试创编。一开始我的引导就不够到位,首先孩子对“快递”的概念不太完全理解。紧接着就学习诗歌,在学习诗歌中,我虽然朗诵了两遍,可是没有明确的要求,孩子们也稀里糊涂的听着,应该当第一遍诗歌念完时,提问诗歌名字是什么?谁是快递呢?接下来再继续念第二遍诗歌,提问:还有谁是快递?为什么是快递,这样有效的提问和层层递进提问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内容,为孩子的创编作很好的铺垫。只有当幼儿理解了诗歌,感受到了诗歌的美,才能编出诗歌,编出富有创意的内容;所以当老师没有很好地引导、启发得当,孩子们的思想怎么能插上了翅膀飞翔,有更美好的创编呢。

  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语言活动中,对孩子的提问很关键,提问既是一门语言教学的艺术,又是一种教师教育的智慧,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幼儿心智、促进幼儿思维、增强幼儿主动参与的手段。有效提问能对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特别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有效提问尤为重要,教师通过提问构架活动的框架,帮助教师了解幼儿思维方式和现有认知,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生思维碰撞,开启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在策略的使用上,当幼儿叙说我出示图片时,应该注意将个体和集体相互结合起来,比如说一个孩子说完 ,集体可以复述一边,这样更好地帮助练习说诗歌中的句子。在使用抽图策略时,不一抽图次数太多,一般1-2次就可以了,如果超过2次以上,孩子们也觉得没有心意了。尽管到最后,孩子基本会念诗歌,可是没有创编出新的内容,在这活动活动中老师占主导地位,我忽视了孩子是主体。此次活动的优点之处在于活动开始我配上音乐朗诵诗歌,创设的意境很好。可能是由于很久没有开课,当李老师提醒我再朗诵一遍诗歌时,我突然感觉很慌乱,原先的思路一下子就乱了。课后我立即进行了课后反思,感触很多收获很多。为何这么说:原因有二。

  其一:在课中我看到了自己地不足、课后听取了同事们对自己的评价以及李老师耐心地指点与教导;

  其二:收获在于,我深知自己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我就有了下节课改进的目标,知道自己的不足才有改进的机会;有了改进的机会,才会有提高的机会;有了提高的机会才会有收获、获得的机会。以后我们应该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中成长自我。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7

  1、学习两人合作编配简单的节奏。

  2、感受音乐节奏活动的有趣和快乐。

  重点:幼儿学会看着节奏型卡片,边拍节奏边发出“滴答”的声音。

  难点:两人合作编配简单的节奏。

  1、歌曲录音《春雨》。

  2、各种节奏型卡片。

  一、用不同的语言节奏表现春雨的韵律:

  1、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节奏类型表现春雨落下来的韵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节奏,表示春雨的声音?”

  2、幼儿试着表现不同春雨的韵律。

  1、教师出示节奏卡,幼儿看着节奏型卡片,边拍节奏边发出“滴答”的声音,如:

和Eileen小主一起做个硬核仙女

《吐槽大会》播到第5季,李诞为了维持收视热度,使尽了浑身解数:

比如,把节目形式大改成战队淘汰赛制;请来张雨绮、黄奕等最有话题的嘉宾同台;出尽笑果的人气脱口秀演员;还不停地增加诸如“补刀”之类的暗含反转变数的规则等等……

却没想到,这一季最大的王炸,却是顶着一张Poke Face、不停发出灵魂拷问的易立竞老师!

易立竞,作为著名的人物采访记者,以把嘉宾明星问到丢盔卸甲著称,严肃认真的个人风格,乍一看与《吐槽大会》欢乐搞笑的基因极不匹配。

然而,她却以别人无法复制的“审问式吐槽”自成一派,成了炸翻全场的女王。

套用已成风暴中心的脱口秀演员杨笠的一句话:“这个女人,有点儿东西。”

1.审问式吐槽,充满惊喜的脱口秀

“你知道吐槽大会越来越不好笑了吗?”

“你听过评论说,吐槽大会已经变成洗白大会了吗?”

第5季《吐槽大会》的预告片里,易立竞就把李诞问得挠头,后来她在节目中的每一个提问都尖锐且真实,真实到能把人问死。

这,成了她独有的脱口秀风格。

在战队生死关头,她被派出对战两位超高人气的专业脱口秀演员呼兰和王勉。

“呼兰,王勉拿冠军你服吗?”

“你不服,但你有什么办法呢?”

“再给你一个机会打败王勉,你要吗?”

“你要,可哪有这样的机会啊?”

“王勉,你觉得冠军拿得实至名归吗?”

“你要不要上来再证明自己一次?”

“你不要,因为你证明不了。”

看过《脱口秀大会》的都知道,王勉是2020年的黑马冠军,网上很多人质疑他“名不副实”。

质疑多到李诞要亲自下场,自黑来回应:

“王勉得冠军那天的投票器有问题。”

“这是我的亲弟弟李勉。“

看上去是成年人圆融的高情商方式,引来笑声和喝彩,却仍免不了被继续质疑。

而易立竞老师,却选择直接抛出最犀利的问题,却偏偏戳中成年人心里那点儿弯弯绕的小心思,还说出“哪有机会”、“证明不了”的无奈。

但是,易立竞可不是只会揭开虚掩的面纱,丢出赤裸裸的真相。

她的提问还可以引人反思。

易立竞会对每个受访对象做大量工作,可在节目里,却吐槽硬糖少女303陈卓璇“让她没有功课可做”。

她问:”你有作品吗?歌、电影,诗也行,你有吗?真羡慕你,不用做功课,就有工作?”

“可艺人都像你这样不做功课,我跟谁抬杠啊?”

看似质问的是陈卓璇,其实吐槽的却是这个时代。

流量造星的时代,是一个可以让艺人没有作品、却有工作的时代。

人人都夸李若彤的“少女感”、“逆生长”,而她却反问:

“中年女性为什么要追求少女感?那你让少女追求什么?中年富商吗?”引得李若彤都立时为她爆灯。

“白幼瘦”的单一审美标准,“慕富”的价值取向,易立竞的冒犯背后,可不单为了搞笑,更是透过个体,揭露社会现象的本质。

如果觉得她的“审问式吐槽”已经够神了,那是没见过她的“爆料式吐槽”。

一句话一个巨瓜,信息量之大,让人应接不暇。

“你们曾经有两个队员来过吐槽大会,为什么要分开来,是因为不合吗?”

“你想过如果你掉水里,是谁推你的吗?”

“你没想过,因为你知道肯定会有人救你。”

三连杀,让人一下子就想到飞轮海的那几个传说中的陈年旧瓜,什么汪东城与吴尊争队长失和、炎亚纶对汪东城超越友谊的兄弟情……

点到不说破,杀伤力却十足。

扭头对上单飞的花儿乐队前主唱大张伟,易立竞也丝毫没手软。

“花儿乐队是三个人还是四个人啊?”

“如果掉水里,你还认识他们吗?”

“你知道他们重组了,却没有带你吗?”

杀伤力之大,差点没让大老师喷出一口老血来。

面对小众文化圈,知名度相对没那么高的Rapper弹壳,易立竞也是有备而来:

“弹壳说,他已经可以心平气和地跟GAI喝茶了。”

“但是弹壳,GAI现在还有时间跟你喝茶吗?”

简单几句,就带出了弹壳曾狂怼GAI、两人失和的旧料,以及弹壳如今没人家红的尴尬。

没有任何情节铺垫,一个提问就是一个陈年猛料,

别人绕着圈子,不敢直接说的话,她偏一针见血,见血封喉。

“冷漠表情”配上“犀利言语”,易立竞实在让人惊喜,也更想让人一探究竟。

2.两次获奖,最好的人物采访记者

易立竞,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在“一问成名”之前,这位著名的人物记者,也曾是一名普通的新闻记者。

1999年,山东烟台发生特大海难,易立竞奔赴前线,从此展开了自己的记者生涯。

之后,她的报道涉及文化、财经等多个领域,慢慢积累了经验。

2003年,一本新杂志《南方人物周刊》的诞生,改变了易立竞的职业轨迹。

同年6月,易立竞成为该刊旗下一名记者,换句话说,她是《南方人物周刊》的创刊元老之一。

这也就难怪,10年前,在《南方人物周刊》当实习生的李诞,对着已经是高级主笔的易立竞打招呼,却被她忽略了。

李诞调侃:“我恨了这个女人十年,终于等到现在这个补刀的机会”。

易老师回敬:“我在你心里住了十年?“

她云淡风轻地解释:“从没有见过李诞,是因为我站得太高了吗?”

借用了陈卓璇的出圈名言,非常凡尔赛。

别看易老师说得如此之狂,但其实当年,她也是在采访界摸爬滚打多年后,才有了一战封神的机会。

2005年,现象级选秀综艺《超级女声》,收割了全民热度。

可是,央视名嘴崔永元却公开批评“超女”是庸俗的节目,“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之类的言论,引来颇多争议。

随后,易立竞采访了崔永元。

在此之前,她将崔永元在百度上所有的相关搜索,从头到尾看了个遍。这是她所说的记者要做的“功课”,下的都是别人看不见的笨功夫。

也正是因为前期足够深的了解,她与崔永元进行了长达7个小时的深度访谈。

采访之后,易立竞完成了一篇长达14页、近2万字的访谈录《病人崔永元》,最终获得了“传媒致敬之年度文化报道"的荣誉,打响了易立竞作为人物记者知名的头炮。

此后,易立竞在人物采访界声名鹊起,采访的大咖也越来越多了,像赵本山、刘晓庆、张艺谋、陈凯歌、葛优、徐克等等,都是不轻易接受采访、也不容易采访的主儿。

2008年,易立竞采访了李亚鹏。

这一时期,李亚鹏淡出荧幕,与天后王菲生下了女儿李嫣,又创办了嫣然基金,离演员这个身份已经越来越远了。

在易立竞的采访中,李亚鹏首次袒露从演员到父亲的转变,在女儿李嫣出生后,他的脆弱、挣扎与爱。

这些复杂的情绪,让人逐渐看见一个有血有肉的李亚鹏。

最终,这篇访谈录《李亚鹏:我不是个放浪形骸的人》,再次获得了“传媒致敬之年度文化报道”。

易立竞两度获奖封神,而她也被同行称为“中国最好的人物访谈记者”。

2013年,易立竞走到台前,录制深度对话节目《易见》,开始了自己的荧幕生涯。

之后,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先后采访了姚晨、郝蕾、陈佩斯、黄渤、韩红、梁家辉等数十位演艺界人士。

到了2020年夏天,《乘风破浪的姐姐》大热,易立竞也因与节目中姐姐的对谈出了圈。但她一针见血的采访风格,也带来了很多争议....

3.冒犯式采访,真的是为怼人?

张雨绮,就是曾接受过易立竞采访的姐姐之一。

她说易立竞是“没有感情的提问机器,会一直问问题,没有人想回答”。

吐槽大会上的其他嘉宾,也纷纷“回嘴”:

陈卓璇说她采访像“审问”,“每个问题都往死里问”。

姜云升说她,“不是采访,是抬杠”。

呼兰说她的提问,“专业性不高,侮辱性极强”。

杨笠说她,“借着提问的名义,骂人”。

对于这些槽点,易立竞通通没有解释,她反而说:

“采访的时候,我怎么判断自己的问题好不好呢?就是当我问完一个问题的时候,嘉宾说我们可以不要聊这个了吗?

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我们只要聊这个。”

从《易见》到《定义》,明星们最怕聊什么,她就聊什么,这给她的访谈生涯,留下了不少“名场面”。

比如,她跟郭敬明聊“抄袭”与“维权”之间的关系。

“你之前发生过作品抄袭案例的风波,与你现在保护知识产权,矛盾吗?”

即便是巧舌如簧、尤擅诡辩的郭敬明,也被问出了一丝慌张,只能用喝水勉力维持表情管理。

“差不多了这个问题,下一个吧。”

但下一个问题,易立竞依然没有“放过他”。

“你跟哪个圈子比较熟?”

“你觉得作家圈接受过你吗?”

易立竞采访的问题,基本上都集中在受访人最受争议的话题上,这往往会让问题显得尖锐刻薄。

“除了《有没有人曾告诉你》,再没有第二首作品。”

她跟李小璐聊“高开低走”:

自《天浴》、《都是天使惹的祸》、《奋斗》之后,她为什么没有好作品了?

甚至连“路人缘”都不好了,都是“矫情”、“假”、“不真诚”、“爱秀”一类的负面评价。

有没有他不能接受的评价,比如“笑起来邪魅狂娟”、“杰克苏”、“自恋”、“演技不好”?

黄晓明在对面跟犯错的小学生一样,尴尬地抠桌子。

她跟杨幂聊的是“演技”与“轧戏”,还问她本人对此的看法。

同样的,她跟孙红雷也聊作品:

”你这几年的话,作品质量好像也不是很高,我可以这样说吗?“。

一开始,孙漂亮还能保持礼貌地说,“可以”。

“作为戏骨,为什么接《战国》那样的戏?”

“是钱砸得太狠了吗?”

此言一出,孙漂亮脸色都变了,毕竟没谁会把这事摆在台面上明说。

易立竞与韩红谈论上《我是歌手》时,她表现出的“好胜心”。

一个接一个的事实摆出来,逼得韩红脱口而出:“我为什么老要去想大家,大家是TM谁啊,我就是我!”

虽然过程中有不悦,但韩红后来依然再次接受了易立竞的采访。

作为常被消费、被过分解读的公众人物,这是韩红对易立竞的认可和信任。

易立竞真正出圈,就是去年夏天采访风头最盛的“浪姐们”。

在与万茜的交谈中,两人就“红与不红”争论。

万茜说自己不爱折腾,不爱参加综艺,易立竞立马指出她上过《舞林大会》。

万茜含糊道:“我还参加过这个,你不说我都忘了。”

易立竞补了一刀:“而且参加过两届”。

单看这些采访片段,好像易立竞所有的提问,就是为了揭穿对方。

可难道这就是她的采访目的?专门与明星们对立,逼他们崩溃?

没人否认易立竞的采访充满了冒犯,然而,冒犯的本质却是引发思考。

她的发问像一面镜子,引导受访者不得不去直视自己不愿面对的事实。

“逃避”是人性,过于追求“高情商”,就会失去面对真实的勇气。

而易立竞,深知这一点。

因此,她不愿说场面话,而是反复提出明知是“冒犯”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易立竞敢“怼”,为她撕下明星的伪装而欢呼。但她本人,并不觉得自己是在“怼”谁。

她在反复提醒,“你意识到了吗?你是怎么想的?”

反复印证,“你对自己的认知足够清晰吗?”

因为她期待能看到的,是明星们卸下光环和防备后,真实的自己。

“共情不是同意、附和,甚至不是理解。它是懂得,懂得是进入对方的内心,甚至是和对方灵魂共舞的结果。”

就比如,她在采访中引导着张含韵,一步步说出自己走出“原生家庭”、“网络暴力”,不再被捆绑与束缚,做回自己的感受。

不盲从,不迎合,不回避,不轻薄。

冒犯式采访,不为对立,只为求真。

4.结不结婚,要你管?

出色的独立女性,总会被大众关心婚恋问题。

吐槽大会上,大张伟说易立竞,“不结婚,不谈恋爱,是因为没有体验过真正的爱情。”

易老师用大张伟的歌词,回击反问:

“那真正的爱情是什么?”

“是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

“还是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还是啊咦哟哦哦,啊咦哟哦哦?”

“如果真正的爱情就这,那我的确没有体验过。”

易老师表情很拽、言语不屑,充满反讽:

“说我没有体验过真正的爱情?”

说的是大张伟,怼的是手伸得太长、干涉别人的天下闲人。

不过,恋爱结婚这些,在易立竞这也从来都不是困扰。

她曾在芒果台的两档婚恋真人秀上做飞行嘉宾,以一人之力,舌战现场催婚催孕的爸爸妈妈团。

她说,“婚姻是一个选择项,而不是人生的必选项”。

对于强加而来的价值观,她表示质疑:

“你们到底是想要我幸福,还是想要我有一个婚姻呢?”

“幸福可从来不止婚姻一个入口,婚姻也不是定夺人生成功与否的条件。”

坚持自己的选择,也不否定别人的选择,她认为结不结婚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你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清楚了再选择。“

金莎在采访中说:“我真的特别倒霉,我相亲过的。”

易立竞没有安慰她,只说了一句:“相亲不叫倒霉。”

她不评价、不同情,只是引导金莎,别因为恋爱的不顺,而否定自己。

易立竞就是这样,有一套稳定的价值体系,她强大的精神世界,并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动摇。

当旁人试图用刻板观念规劝她时,会明确Say No,更不会因为不符合主流价值观,而对自己产生怀疑。

强大而自信,自由而独立,闪耀着迷人的光彩,又何必活在旁人的规则里。

对于“充满冒犯感、又没人管得了”的易老师,你们怎么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儿乐队主唱叫什么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