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黄帝外经》这部书吗?

    黄帝闻广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谓天矣。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遣鬼臾区问于岐伯天师曰:帝问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天师必知厥义,幸明晰之。岐伯稽首奏曰:大哉言乎!非吾圣帝,安克闻至道哉。帝明知故问,岂欲传旨于万祀乎。何心之仁也。臣愚,何足知之。然仁圣明问,敢备述以闻。窈冥者,阴阳之谓也。昏默者,内外之词也。视听者,耳目之语也。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神全,精与神合乎。鬼臾区曰:诺。虽然师言微矣,未及其妙也。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不外顺逆,顺则生,逆则死也。阴阳之原,即颠倒之术也。世人皆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广成子之教,示帝行颠倒之术也。鬼臾区赞曰:何言之神乎!虽然,请示其原。岐伯曰: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视听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神,精不摇矣。探其原而保精,神不驰矣。精固神全,形安能敝乎。鬼臾区复奏帝前,帝曰:俞哉,载之《外经》,传示臣工,使共闻至道,同游于无极之野也。 
    《黄帝外经》的养生理论集中反映在《阴阳颠倒篇》。它的中心思想是,形神兼养,重在养神,即“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养神的重点在于“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当代重视养生的人,要细心领会《阴阳颠倒篇》中的以下几段话。 
    帝问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清必静,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 
    帝:即轩辕黄帝。广成子:黄帝时期隐居崆峒山的有道高士。据《史记》载,黄帝在位十九年躬亲问道于广成子,受传至道。《庄子·在宥篇》亦有类似的记载。 
    广成子答黄帝问这段话,浓缩了古代养生理论的精华,堪称中华古老养生文化的“活化石”,被道家视为内丹修炼的理论源头。这段话的意思是,黄帝向广成子请教:什么是最好的养生之道!广成子回答说,“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客观规律,所以说它是“窈窈冥冥”、“昏昏默默”的。但是,必须把握住处于窈冥状态的这种客观规律,才能健康长寿。因为客观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无视无听”。无视无听,不是真的让你闭目、塞听,而是说不要妄视、妄听。对外界瞬息万变、五光十色、影响身心健康的事物,千万不能执着,看就像没有看见,听就像没有听到,一切按“道”——即客观规律而行,才能“抱神以静”。精神能够静下来,“形将自正”,形体自然就会健康。这和《内经》所说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和“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一脉真传。为什么说“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呢!这是因为,你一切顺其自然,没有私欲,没有妄念,内心达到“必清必静”的程度,既不会无谓地劳损你的形体,也不会无端地摇动你的精神,更不会因患得患失而“思虑营营”。做到这些,自然就可以健康长寿。 
    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不外顺逆。顺则生,逆则死也。世人皆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而衰矣!广成子之教,示帝行颠倒之术也。” 
    岐伯:黄帝时分管医药的大官,称天师。乾坤:《周易》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的势力。阳性的势力称乾,乾之象为天;阴性的势力称坤,坤之象为地。引申为男女、日月等。颠倒之术:指观察一切事物要从正反、顺逆两个方面着眼。  (责任编辑:admin)

我国失传10大古书分别为《青囊书》、《连山易》、《六韬》、《六国史书》、《黄帝外经》、《山海经》、《太平要术》、《鲁班书》、《太公阴符》、《永乐大典》这是本书,是我国传统书籍中最为出名的十本书籍,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民的不妥善保管,最终导致了整篇或者部分失传。

《青囊书》是中国最神秘的古书,是我国杰出的中医学科名著,融汇了华佗名医一生的心血,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地消失了。

《连山易》是《易经》系列书籍中的一本书,是关于风水推断学的典型著作,但是同样经过长时间的洗礼,最终流失了。

《六韬》是一本研究兵法的书,韬光养晦,一雪前耻,是《六韬》的精华内容,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埋于地下,挖出来时已经残破不堪。

《六国史书》是记载关于六国历史的一本丛书,但是由于秦始皇时期,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就将很多关于六国历史的书籍烧毁。

《黄帝外经》和《黄帝内经》是姊妹篇,而且《黄帝外经》中主要研究的是长生之术,但是由于时间过于久远,已经永远地失传。

虽然部分《山海经》还存于世上,但是这些仅仅是凤毛麟角,真正的《山海经》内容比现在剩余的内容要多很多,大部分的《山海经》已经失传。

《太平要术》是一本记载阴谋和道法的书籍,能够快速地帮助人取得政治上的成就,然而,当时统治者为了降低这本书的影响,就将这本书打压下去。

《鲁班书》的上册主要记载建筑和规划方面知识,然而《鲁班书》下册主要记载的是法术相关知识,下册已经失传。

《太公阴符》这本书是姜子牙对于兵法谋略相关的总结,讲述了姜子牙此人非凡的智慧,但是由于后人保护不当,这本书最终销毁。

《永乐大典》这本书并没有完全地失传,但是这本书仅存200多卷,大部分的内容已经,不知所踪,当时为了编制这本书,花费了几千人的力量,而今却仅剩冰山一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帝外经为什么失传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