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舰队遇上流浪地球球和三体的结局是不是和现实有些相似?

不是刘慈欣和郭帆创造了《流浪地球》,而是当下中国观众、中国情怀、中国梦想创造了《流浪地球》。

2019年,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成为现象级电影,颇有“孤片盖全唐”之势,并再次打破中国电影口碑票房不一致的魔咒,收获票房/口碑的双赢。

毫无疑问,该电影深刻影响了中国电影生产的格局,引发了“中国硬科幻电影元年”的说法,在中国电影类型建设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更在作为新民俗的春节档,掀起了一个全民观看、热议的浪潮。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认为,电影比其他艺术更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电影,人民深层倾向的反映”——而这基于两个最基本的理由——第一,电影不是个人的产品;第二,电影必须适应大量的观众的愿望。

因此,与前年《战狼2》相似、也与在此之前以刘慈欣为代表的中国科幻文艺的崛起一样,《流浪地球》实际上有着更为微妙的文化症候和更为复杂的文化“多元决定”性。《流浪地球》出版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又在中国经济崛起的2019年被拍成电影,这十一年为中国科幻文学兴起和科幻电影起步提供了时代背景。

德国有谚语,“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这对于《流浪地球》同样适用——不是刘慈欣和郭帆创造了《流浪地球》,而是当下中国观众、中国情怀、中国梦想创造了《流浪地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原标题:还在担心“地球流浪”?其实这个威胁更现实)

  这些天,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引发热烈讨论。电影中,地球停止自转后,地表温度降至零下七八十度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有观众说:看到被冻住的地标性建筑,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因为那是自己从小长大、生活的地方,特别有代入感。

  好在,这只是电影里的场景。不过,最近多个国际组织、研究机构等发布的报告表明,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一个迫在眉睫的巨大威胁和挑战。如果不能齐心协力妥善应对,或许,没等到带着地球流浪,我们人类自己就要在地球上流浪了。

  这个威胁就是:气候变化。

  更准确地说,是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它在各个地方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包括高温热浪、干旱、严寒、暴雪、超级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当原有的自然规律被打破后,老天爷就时常走极端、“不按常理出牌”了。

  电影《流浪地球》中的上海场景

  电影《后天》的某些场景变成现实

  还记得2004年上映、轰动一时的电影大片《后天》吗?这部“教科书级别”的影片,是和《流浪地球》相似的的科幻片、灾难片,讲述了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的故事。北半球因温室效应引起冰山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啸、地震在全球肆虐……

  “后天”离我们并不遥远。今年1月底至2月初,美国就遭遇了现实版的《后天》。受“北极漩涡”南下影响,暴风雪侵袭了整个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有的地方气温一度低至零下50摄氏度,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低于南极,美国东北部地区积雪高达9英尺厚,湖面冰柱林立,仿佛走进了灾难电影《后天》的场景。

  美国国家气象局表示,今冬最寒冷的空气将使美国中西部和五大湖地区陷入“危及生命”的状况,截至2月初,这场寒流暴雪已造成最少12人死亡。近期,加拿大也遭遇了暴雪袭击。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美国加州还遭遇了大面积野火,大火迅速蔓延,超过3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气象专家敲响了警钟:气候变化,就在我们身边。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高工支蓉表示,1901年—2017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近20年是20世纪初以来的最暖时期。极端低温事件显著减少,极端高温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可以说,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

  美国暴雪,部分地区最低温度低于南极。

  我们生活的星球正变得越来越热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分析显示,我们生活的星球正变得越来越热,2018年全球表面温度是自1880年以来第四温暖的年份,比1951年至1980年间的平均温度高出0.83℃,而过去五年也是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五年。随着全球变暖,极地冰川开始加速融化,自1880年以来全球海平面大约上升了20.32厘米。

  日前,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文称,随着南极和北极冰盖继续融化,2019年全球各地的极端天气时间可能会更多、更严重。

  对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难辞其咎。自1880年以来,全球表面温度平均上升了1℃,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所致。2014年发布的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系统的变暖毋庸置疑,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的变化在过去几十年甚至上千年时间里都是前所未有的。人类活动极有可能是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可能性超过95%。

  2018年底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年度《温室气体公报》指出,与工业革命前相比,2017年二氧化碳增加了46%,甲烷增加了157%,一氧化二氮增加了22%。

  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行动起来 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在《流浪地球》中,为解决生存危机,人类想出了各种办法。现实中,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也做出了努力。2015年国际社会达成《巴黎协定》,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根据《巴黎协定》,各缔约方以“自主贡献”方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较工业化前水平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

  而IPCC最近发布的《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指出,相对于工业革命前水平,估计人类活动已造成全球温升约1.0℃,如果按照目前每十年平均约0.2℃的温升趋势,全球温升很可能在2030年至2052年间达到1.5℃。据科学家预测,全球升温2℃的真实影响将比预测中的更为严重,若将目标调整为1.5℃,将能避免大量因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与风险。在升温2℃的情况下,全球99%的珊瑚礁都将退化,北极夏天完全无冰的情况每十年就会发生一次;而在升温1.5℃时,珊瑚礁退化的比例将减少到70%—90%、北极夏天无冰的风险将降低到每百年一次。

  如今,我们应当在保护地球环境方面达成共识,加快推进全球气候保护行动,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流浪地球》中,面对停止自转后地球表面的严酷环境,人们不得不采取抽签的方式进入地下城,让命运决定生死。而今天,在每个人还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还能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做出改变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在日常生活中树立绿色的消费观,实践低碳的生活方式,使用节能产品、反对过度包装、选购电动汽车等,都能为保护地球尽一份力,呵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正如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说的那样:“投入其中,参与进去,从身边小事做起,我们都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在仰望星空、担心地球流浪之后,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眼前的威胁,脚踏实地行动起来吧!

《流浪地球》豪取46亿票房,为中国的科幻元年的开启做了一个非常好铺垫。《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最近登陆了海外很多国家,也都收获了不少的好评,口碑将成为了这部电影一直以来的竞争优势,甚至可以媲美好莱坞科幻大片。而在刘慈欣的这部电影中有一个镜头其实是借鉴的一部超高制作水准的工业科幻片《太阳浩劫》。

这部《太阳浩劫》讲述了在21世纪中期,太阳极剧老化,太阳渐渐的失去了照耀地球的光芒,太阳将提前进入衰老期,地球也因为收不到充足的太阳能量而逐渐进入冰河世纪。而就在这时,人类派遣了八位宇航员通过国际空间站的宇宙飞船前往太阳附近,准备通过一次超大量的核弹爆炸来给太阳做一次“心肺复苏”,从而重新使太阳复活。

在电影中,生物学家、医学家、物理学家、通讯指挥官、船长、女助手等八位宇航员开始了一次拯救人类的冒险。而在冒险的途中,他们遇到了在此之前执行同样任务却无功而返的一号飞船发来的求救信号。于是他们决定派遣几位宇航员去一号飞船上一探究竟,结果发现了一号飞船的船员都被船长杀害了。

这部《太阳浩劫》由福斯公司推出的一部好莱坞标准工业水准的太空科幻片,2008年曾获土星奖最佳科幻电影提名。这部电影虽然说逻辑上接触高温的太阳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可能比较偏向于科幻美学特征,而缺失了一些重要的科幻理学和硬科幻的科普价值。但是这部电影其实同《流浪地球》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这两部电影都偏向于给观众展现一种科学上的幻想。

正如刘慈欣所说,《流浪地球》正是这样一部充满科幻美学色彩的科幻片,可能在现实中将地球推离太阳系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在电影中,将这一场景展现出来,却有着史诗般的壮丽景象,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高度比肩摩天大楼的行星发动机,也看到了那些喷着等离子体的蓝色光束,它曾被刘慈欣形象的称为“一堵蓝色的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体舰队遇上流浪地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