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展览济南会展公司有哪些报价差别挺大的?大家都找的哪家?

  山东蓝鲸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是以“会展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为经营管理模式的专业会展行业服务企业。专注展会展台设计搭建;商业空间展示、设计创意;会议活动策划和现场布置;云摄影---照片直播及视频制作;党建文化展厅及企事业单位展厅规划、设计、施工;全国巡展;展会主场服务、策划、设计、布置等整体解决方案。

  蓝鲸会展秉承“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寻求个性创意设计、品质服务”的经营理念,已与通信、教育、汽车、消防、金融、电子商务、信息化高速公路、医药、物流、安防、广电、建材、食品、消费零售、海洋科技、轮胎、汽配、生物环保、节能新材料,等众多行业的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党的十九大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各级领导充分认识现代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展览会议服务业蓬勃发展。蓝鲸会展在济南、青岛、潍坊、临沂、泰安、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杭州、南京、厦门、重庆、青岛、武汉,长沙、郑州、苏州、杭州,无锡、昆明、福州、合肥,南昌,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沈阳,长春,大连,西安,太原、兰州等众多会展名城,承建展览特装工程及主场服务,并积极致力于打造“展览品牌塑造工程”。

  公司拥有雄厚敏锐的设计力量,科学严谨的施工团队,深谙市场规律的专业化、高素质的服务团队,极强的跨地区的协调组织能力,为新老客户线下宣传及展会业务提供全国一站式服务,赢得了各主办单位和众多客户的高度评价,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 是中国展览馆协会会员单位,山东省设计创意协会会员单位,山东省会展业协会会员单位、济南市会展业协会理事单位,是多家大型展会的主场服务商、指定搭建商。

  “用心经营。诚信服务”,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为您精心打造深具自身魅力和市场价值的专属品牌形象。

  蓝鲸会展,展汇蓝图!蓝鲸会展愿与您携手合作,走向辉煌!

山东省历城第二中学2022年高三10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化数字化,即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处理等信息技术进行存贮、创作、生产、传播、交易和消费等,是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基于文化数字化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我们擘画了民族文化全景呈现、全民共享和优秀成果享誉世界的美好愿景,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夯实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

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国家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数字化是不可绕过的有效路径,这也是在文化领域和文化建设上能够抓住信息革命的一次重要机遇。

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数据超市”“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等关键词是实现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提高文化生产力的要害。信息文明条件下,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化环节中,文化数字化是一条便捷的有效路径,是文化艺术生产力快速提高的必然之举,这一点已为国际经验所证实。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我们应该名正言顺地甚至大张旗鼓地提出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创意是生产力的口号。事实上,有了现代化逻辑骨架的文化是真正的生产力,有着现代文明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文化才是生产力的思想观点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才是自在自为的完善的现代学科概念,才能真正为文化自信夯实经济基础、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思想的支撑。

文化数字化不仅仅是器物层面的革新和技术应用,还要“由器而道”、以技促道诉求一种新思维和原初视野。也就是说,文化数字化不仅在于使文化发展强身健体、形成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健壮骨骼,更在于推动契合时代特点的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形态的整体跃升。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推动当代文化创新的激发器和策源地,它涵盖了中华文化数据库、国家文化专网、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等领域,意在供给侧发力,激活各类文化资源且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同时还兼顾供给侧与需求侧,打通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从而构建起一套由国家主导的文化大数据体系,在文化体系重塑中新被旧所融、旧因新而活,实现彼此所蕴含价值的极大化、“再发现”乃至聚合效应,以文化活力的激发和文化创新意识的增强形成建设文化强国的坚实力量。可见,在文化数字化所形构的原初视野中,文化数据因关联而焕发出整体性的文化力量,从根本上提高了文化生产力水平,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建设文化强国赋能。

(摘编自范玉刚《以“文化数字化战略”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

数字网络下的远程合作,使人们得以互相沟通连接,不同的声音得以释放和传播,数字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多样。加快文化数字化发展,就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数字化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海量数据,其中包括文化产品供给端和消费端的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文化消费市场的消费趋势,将极大增强供给端的生产指向性。对供给端来说,洞悉消费者文化产品需求的精准度,根据数据进行小规模、个性化、智能型、订单式的生产,再利用消费数据对供给进行调整,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产品的价值,并确保文化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受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交通条件、社会分工等因素的影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在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存在差异,这导致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存在较大差别。一直以来,因地理区隔造成文化需求的不均衡现象较为显著。进入数字时代,数字鸿沟又进一步增加了既有差距。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当前应积极以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使高品质文化资源通过新型数字文化消费渠道与人们的精神需求对接。比如,推进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升级,探索公益电影多样化供给方式,加快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加强面向困难群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等。

文化消费是人们建构自我身份和获得社会认同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当前,越来越多富含中国文化元素的本土产品在文化消费市场中的需求逐步攀升,更多人愿意为本土化的品牌和内容付费。为了进一步发挥文化消费在增强认同、凝聚人心等方面的带动作用,要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全面梳理中华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科学分类和规范标识,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力,为内容创造者提供丰富的素材宝库和多样的灵感源泉,增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捉供有力支撑。

(摘编自魏鹏举、魏西笑《文化数字化带动文化消费转型升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数字化战略促进了文化产业数字化,对文化消费市场的消费趋势、供给端生产的指向都具有极强的引导性。

B.文化数字化战略通过文化消费转型升级扩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力,增强了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

C.受城乡、区域等因素影响,人民群众的不同文化需要造成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存在较大差距,数字时代的到来缩小了这一差距。

D.文化数字化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让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形成一体,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数字化可以让文化保持健康而有活力的发展态势,也可以推动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形态整体跃升。

B.文化数字化战略涵盖众多文化领域,通过在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发力,激活各类文化资源,提高了文化生产力水平。

C.只有文化是生产力的思想成为一种共识,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等学科才能为文化强国提供思想支撑。

D.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机遇,推动文化消费转型升级是重要手段。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化是生产力”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唐宫夜宴》运用VR技术,把唐三彩、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文化物品作为节目背景,让唐朝小姐姐们穿梭在这些唐元素之中,一瞬间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B.“嘉定图书馆”作为上海的一座“网红”图书馆,已经成为了嘉定区的地标建筑之一,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打卡,激活了城市经济。

C.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依托国家级核桃基地品牌,积极打造“核桃+电商”为主题的电商创业平台,拓展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使更多的特色农产品能够卖全国、销全球。

D.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播出,以跨媒介的方式,融合影像、文学、照片、动画、访谈等形式,在多维度视觉中向观众呈现波澜壮阔的百年建党史,为当代红色美术创作提供了鲜活样本,成为一款“现象级”节目。

4.请结合材料二对下面的文化现象加以分析。(4分)

“数字故宫”小程序受到追捧。书画爱好者通过故宫发布的‘故宫名画记’,能看到超高清的清明上河图的细节;建筑爱好者通过‘全景故宫’,可以走进虚拟场景,一个人尽情游览所有建筑……不管是游故宫、逛建筑,还是赏文物、看展览,“数字故宫”小程序都可以“一站式”满足用户需求,让更多国宝“飞入寻常百姓家”,随时随地畅享精彩数字文旅体验。

5.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怎样夯实文化强国建设根基的?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像早先一样,吆喝反复出现,但不是同一个人。秋良竖着耳朵不用分辨,一下跑出去。这人穿得破烂,黑脸,缺着黄板牙笑。

“我有好东西,可我不想换洋火,除非换别的。”

“闹钟,我有个小闹钟。你有小人书吗?你要有我就拿它跟你换。”

“闹钟坏了?”黑脸人明知故问很烦人。

“没坏,就是不走了。”

“不走了不就是坏了?”

黑脸人说话怪怪的,秋良几次想转身离去。

“修修就能走,是好闹钟,”秋良咕哝。忽然打起精神,“你有小人书吗?你要有,我就拿它跟你换。”

秋良有三本小人书,像听祖奶老掉牙的故事一样不知看过多少遍了,三本小人书原都不是秋良的,是全院的小孩集中到秋良这里的。三本小人书没头没尾,更不用说封面。其中一本简直不能称作一本了,因为只有三页,秋良粘了一个书脊勉强保住了这本书。

早晨下起了雪。黑脸人忽然站在大门口,手里拿着一本小人书。

“你的闹钟呢?”黑脸人晃着小人书,“我费了很大劲才找到一本,你可别拿不出闹钟来。”

黑脸人晃着小人书,小人书包了褐色牛皮纸书皮,一看就不是新包的,因为牛皮纸都很旧了。黑脸人打开小人书翻到扉页,是一本古装小书——《双枪将陆文龙》。

秋良跑回屋,拉出太师椅站上去爬上八仙桌子,从最里边的玻璃框拿出红色小闹钟,二话不说往外跑。祖奶追到大门洞,金红色小闹钟已落入黑脸人之手。黑脸人正左看右看,转来转去,嘎嘎拧发条。祖奶眼见生米做成熟饭,再者过去答应过秋良可以用小闹钟换小人书,便没好气地说:

“甭看!看什么看!”祖奶百岁的声音像干木头,“这是好闹钟,修修就能走,能换你十本小人书,你亏心不亏呀,没看他有病!”

秋良充耳不闻,低头翻书,走走停停,祖奶想把秋良数落一顿,却没有,她知道说什么也没用,秋良一对什么入迷耳朵就聋了,说了白说。

又一天,黑脸人站在阳光中,手里的小人书没包书皮,彩色封面一目了然,金光闪闪。不过封面一看就是陈年旧书,有许多很细的裂纹。封面人物高头瘦马,金盔银甲,拿着很大的盾牌。旁边还有一头驴,一个小人儿。秋良见所未见,很陌生。

“我没东西跟你换了。”

“借你的,你可以拿回家去看,下次还我就行。”

黑脸人给秋良的小人书叫《堂吉诃德》,秋良看不懂也不喜欢。雪白的眉头一直皱着,一看就很是较劲。要说也不是完全不懂,字面都懂,画面也懂,只是不理解:这个瘦干儿狼的半人不鬼的家伙没任何本领,也拿着长枪,可简直像个玩笑、大傻瓜,总被打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还神经病,把风中转动的“风车”当敌人。桑丘呢,倒是有点猪八戒的可爱,比堂吉诃德还聪明一些,但猪八戒也还有三十六变,有时也能使点劲,最不明白的是堂吉诃德顶不济也该比桑丘强吧?但是不,就更别提和孙悟空比了。

一听就是黑脸人,声音不太大,秋良一耳朵便听出。

“喜欢《堂吉诃德》吗?”

秋良不知说什么。读不懂能说什么?他把小人书还给他。黑脸人从破棉袄兜里摸出一本新小人书让秋良拿着。

“傻瓜,你怎么回事,还看不出来?”

“是我欠你的,你奶说得对。”黑脸人看着秋良的眼睛,继续问那本小人书。

“至少喜欢桑丘·潘沙,对吧?”

“喜欢!”秋良说,眼睛亮晶晶的,“桑丘像猪八戒,我喜欢他。”其实也没那么喜欢,但是这两本小人书都是他的了,太高兴了。

“你要不说,我还真没想到猪八戒,还真有点像,你很聪明,能想到猪八戒真不错。”他们聊起来,有点像朋友了。

“什么时候你要是觉得堂吉诃德也好玩就好了。现在我已把你的小闹钟完全修好了,我每天听着它唱歌起床。”

“唉。”黑脸人叹,“因为是你的闹钟,难道不是唱歌吗?丁零零,丁零零。你太饥饿了。”

“不饿。”黑脸人笑笑。

临别,黑脸人说:“这个闹钟你拿回去。春天快来了,你就可以上学了。现在你连下雪都不怕了,病好多了。拿着,听话,必须拿着。不然我们都再换回来?你把小人书都还给我?”

孩子的世界简单而残酷,仨儿一群俩儿一伙儿分分合合,策反背叛的事时有发生。不过有了小人书,情况不太一样,那段时间,我们都到秋良家看小人书。小人书承载着世界,闻所未闻的世界。秋良也会把从黑脸人那儿听到的自己也还似懂非懂的东西讲给大家。大家都爱听,放下小人书听。像后羿射日、海底两万里、加加林、计算机——计算的机器,可不是算盘子儿,秋良竭尽全力描绘,一秒钟能算多少秋良说不出,似乎脸都憋红了。秋良不再是秋良。

每次,黑脸人送来一本新的小人书都像一股春潮,大家奔走相告。

老祖奶真是老糊涂了,她竟然说黑脸人不该送钟,将秋良的死归咎于黑脸人送钟。好像很奇怪,秋良死后,“有旧鞋换洋火——”的吆喝再也没有响起过——黑脸人再也没来过,他知道秋良没了吗?从初秋到隆冬,直到快春天的残冬,黑脸人一共给了秋良九本书,加上原来没头没尾的三本,总共十二本书。

秋良的十二本书后来分散到了我们每个人的手中,流出了我们院,流到社会上,像漂流瓶一样,一直在流传。我们院最后只剩下那本只有三页的小人书,书脊一直都还在,书脊在就仍是一本书。

(删改自《十月》2020年第4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脸人是一个外来者,这个外来者,事实上是一个先进文明的代言人,同时也暗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潦倒落魄的普遍命运。

B.“这是好闹钟……你亏心不亏呀,没看他有病!”这是通过祖奶的话,表达了对黑脸人的不满和对秋良的疼爱。

C.“秋良的雪白一望而知。”这是描写秋良的外貌,脸色是“雪白”的,而非“红润”的,暗示秋良病情很严重。

D.“‘是我欠你的,你奶说得对。’黑脸人看着秋良的眼睛,继续问那本小人书。”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黑脸人对孩子很关爱呵护,很讲诚信。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的生活化场景,波澜不惊。人物轻、故事轻,叙事的语调也轻,体现了作者独有的创作特点。

B.本文以“十二本书”为线索,连缀多个与小人书有关的场景,架构小说“换书——送书——传书”的主体结构,脉络清晰。

C.文中“每次,黑脸人送来一本新的小人书都像一股春潮,大家奔走相告。”借用比喻来形容大家对小人书的欢迎,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无趣的生活现状。

D.十二本书的来历是回忆,而如今十二本书“一直在流传”,则是现实,表达了“我们”对秋良的深切怀念。

8、本小说叙事上虽然平淡克制,但多次运用“突转”艺术,使情节不断呈现跌宕之势。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2022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其主旨是“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乃曰:“不如舜,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选自韩愈《原毁》,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末闻身治而国乱者

B.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C.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D.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取自“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正;“观”,示。谓以正道示人。

B.生人,即人民,李世民为避自己名字之讳,改“生民”为“生人”。白居易诗“有何功德及生人”也是避讳。

C.大夫,隋唐高级官阶称号。宋朝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设置“大夫”官阶,所以今天沿称医生为大夫。

D.仁义,仁爱与正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孟子推重“仁义”,董仲舒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选文知唐太宗、魏征和韩愈都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修身”;不同之处是,韩愈还对“待人”提出了明确要求。

B.唐太宗用“介子推割股以食文公”的典故阐述损害百姓利益来奉养自身的不当做法,体现了他“民贵君轻”的思想。

C.韩愈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依据,从待己和待人两方面立论,以古今作比较论述,《师说》也同样采用了对比写法。

D.出自《原毁》的这部分选文在分论点论述上采用总分结构,思路清晰,说理透彻;语言整散结合,增添了说理的气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4分)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4分)

14.《原毁》一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15~16题。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开篇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写诗人跟随伴侣,去隐居之地,不与世事。

B.“晚”字点明泛舟时间,“花”字切合题中的“春”,看似信笔写来,却又显得用心细致。

C.“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描写随着时间推移,舟行所至另一新境,抬头遥望南天斗宿,不觉已经“隔山”了。

D.“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抒发感慨极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16.有人说此诗“所写景物虽然寂静,但整体上却有动势”。请结合全诗,说说诗人是怎样表现这种动势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短歌行》中,“▲”写宾主相聚欢饮畅谈的场景;《登高》中,“▲”写诗人失意不能饮酒的情形。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梦中听闻动物极具气势的叫声;《琵琶行》中“▲”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如鸟儿鸣叫般婉转流利。

(3)《赤壁赋》中,“▲”使用精当的动词写江面笼罩在水汽之中的景象;《登泰山记》中“▲”则使用比喻手法写出山间居留云雾的形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记载古代历史的竹简木牍,历经千年沧桑的秦砖汉瓦,凝聚民族文化的陶瓷器皿,彰显传统艺术的敦煌壁画……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既是见证历史的文化遗存,也是滋养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与文物“对话”,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还能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触摸①的文明,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我们理应发挥好博物馆的“大学校”作用,让文物更好融入日常生活。近年来,各大文博机构推出的文创产品让人②,“把文物带回家”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那些或精美可爱或“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也火起来,制造着一个个消费热点。

从《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节目的热播,到故宫文创产品的走红,再到云端博物馆的蓬勃发展,一个个文化现象启示我们,文物活化利用,有利于将优秀传统文化③。积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更多文物活起来,这是时代的呼声,也是群众的期待。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完整写出修改后的句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依靠少吃、甚至节食来实现闪电瘦的愿望并不现实,还很有可能①。

为什么饿得前心贴后背,就是瘦不下来?其实,能量守恒定律你是无法推翻的,你的困扰可能来自于另一个因素——能量补偿机制。所谓能量补偿机制,就是身体想尽各种方法努力维持能量平衡,尽量避免出现能量负平衡。人体的总能量平衡取决于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两部分。能量补偿机制是指当你②,人体的能量消耗比如基础代谢可能会下降,导致即使减少了能量摄入,也无法达到能量负平衡,无法实现减重。换句话说,我们人体是非常聪明的,当你试图“饿”它的时候,为了保护自身,它会下调基础代谢率,这也是人类能进化至今的一个原因——“适应”。这种“适应”就造成了“你少吃,它少用”“不吃也不瘦”的现象。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身体组成的人,能量补偿程度有很大差异,脂肪含量比较高的肥胖人群在节食后更容易发生显著的能量补偿。所以,单纯靠少吃甚至不吃来减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仅达不到减重的效果,还可能造成③,反而变得更容易胖了。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两处破折号作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也许有吧,——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B.“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C.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D.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科幻喜剧电影《独行月球》中的维修人员独孤月因故错过领队马蓝星的撤离通知,最终独自一人留在了月球。在努力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独孤月经历了两次抉择:在找回返回舱发动机后,是利用太阳能继续赶路回到月球基地,还是原路返回营救唯一的同伴—一一只陪伴自己的大袋鼠?独孤月经过思想斗争,最终选择返回救助大袋鼠。后来,因月球车耗光动能陷入绝境的独孤月,偶然发现并利用大袋鼠的超强的跳跃能力,牵引自己成功返回了月球基地。好不容易修好了返回舱准备返回地球时,却得知有一颗小行星正撞向地球:是留在月球保全自己,还是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拯救地球?独孤月没有犹豫,选择独自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两难选择中的取舍”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4.①满足文化消费个性化需求。公众可以通过小程序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参观。②实现了文化

消费的均衡化。数字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欣赏国宝的成本,可以拉近文物与普通百姓间的距离,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人都能欣赏。③体现了文化消费的本土化。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了更多国人的关注。(要求对题干中提供的文化现象在材料二中找到相应依据并作出分析,答出一点给2分,共4分,答出2点即可)

5.①文化数字化战略有效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提高了文化生产力;②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创新,数字化产生的文化数据的整体性力量为文化强国赋能;③文化数字化战略促进文化消费产业需求个性化、均衡化、本土化的转型升级,夯实文化强国的根基。(每点2分,共4分,答出两点即可)

6、D(不是讲诚信,而是鼓励孩子多读书,传播文化和文明)

7、B(本文线索不是“十二本书”,是“有旧鞋换洋火——”)

8.本文多次运用“突转”艺术,使情节不断呈现跌宕之势①先有秋良起初想用闹钟换书而不得,祖奶为秋良打抱不平,认为红色小闹钟至少可以换十本小人书,而秋良却不在乎。②后来出乎祖奶和秋良的预期,那个黑脸人,从此不断地给秋良带来没有看到过的小人书。这包括祖奶和秋良都不懂的洋书《堂吉诃德》,且给孩子凑齐了十二本。③正在大家为得到小人书奔走相告时,秋良得白化病不幸离世,小说再一次反转,好不容易有了读书的机会,却不幸早逝。④更加反转的:老祖奶说,黑脸人不该送钟,将秋良的死归咎于黑脸人送钟(民间一说“送钟”即“送终”)。⑤最后的反转:热衷于送书的那个黑脸人再没有来到过胡同,再没有来过“这里”!小胡同大杂院,便又重新回到过去。(任答三点即可满分)9.①秋良渴望得到书,物质的贫瘠、身体的病痛阻挡不了孩子对文化的热爱。秋良得到“黑脸人”指点而变得“博学”,读书陪他走过那些灰暗的日子;经书香浸染的的胡同也不再是贫穷封闭沉闷的胡同,发生着“奔走相告”的“巨大变化”,突然有了生机。读书可以减少病痛或消除愚昧,给生活带来希望和乐趣。(解读含义)

②虽然秋良去世很沉重,好像重新回到过去。但“书脊一直都还在,书脊在就仍是一本书。”

书在,知识就在;书在,文明就在。书由秋良一个人读扩大到“‘我们’阅读”,则是表明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旨意蕴)

③作为一个高三学子,在紧张的学习中仍需要读经典,正如文中秋良阅读《唐吉坷德》那样,读精品,读有深度的文章,从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文学素养,享受到阅读的乐趣。(生活实际)

(每点2分,第三点读书读经典必须答出,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0.B“詹何”是人名,为“聘”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CD。楚王两问,问“治国之要”“治国何如”,詹何两次作答,排除A。

11.B“生人”一说早有。《墨子·兼爱中》:“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后汉书·冯衍传》:“今生人之命,县于将军,将军所杖,必须良才,宜改易非任,更选贤能。”且避讳,是避君主、尊长的讳,不是自己避自己名字之讳。

12.B唐太宗在这里讲的“割股以啖腹”并不是用典,而是指割自己的腿肉来填饱自己的肚子,最终导致身死。用这样的做法来类比“损百姓以奉其身”的治理方法。

13.(1)古代圣明的君主,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因此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取诸”1分,“体”

(2)现在的君子可不同。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简少。(“责”1分,“廉”1分,语意2分)14.(1)希望当权者能倡导古人的做法,即“待己”严格而全面,“待人”宽容又简约,一改当下的不良风气;(2)在此基础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说:“做国君的原则,必须以百姓的存活为先,如果以损害百姓的利益来奉养自身,那就好像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虽然肚子是填饱了,但人也就死了。如果想要安定天下,必须首先端正自身,世上绝对没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的,也没有上面治理好了而下面发生动乱的事。我常想能损伤自身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都是由于自身的贪欲才酿成祸患。如果一味贪恋美味,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所受的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国家政事,又扰害百姓。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民心涣散,怨言四起,自然就众叛亲离。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纵和懈怠。”谏议大夫魏征回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从前楚庄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国家的要领,詹何用修养自身品德来回答。楚庄王又问他治理国家用什么方法。詹何说:‘从未听说国君清正而国家会发生动乱的。’陛下所明白的道理,完全符合古代圣贤的道理。"

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听说古代有个人叫舜,他的为人,是个仁义的人。探究舜之所以成为仁义之人的道理,就责备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舜的行为,去做那符合舜的。舜,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及得上他的。古之君子却说:“比不上舜,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要求自身严格而且全面吗?他对待别人,说道“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论他现在的表现,而不计较他的过去。小心谨慎地只恐怕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得的益处。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学得的,他对待别人,却说:“能有这样,这就够了。”又说:“能擅长这个,这就够了。”岂不是要求别人宽容又简约吗?

现在的君子可不同。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简少。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简少,

所以自己进步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说:“我有这优点,这就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说:“我有这本领,这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己欺骗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止步不前,岂不是要求自身太少了吗?他要求别人,说:“他虽然能做这个,但他的人品不值得赞美;他虽然擅长这个,但他的才用不值得称道。”举出他一方面的欠缺不考虑他多方面的长处,只追究他的既往而不考虑他的今天。心中惶惶不安只怕别人有好的名声。岂不是责求别人太周全了吗?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身,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唉!读书人生活在当今世界上,而希求名誉的光大、道德的履行,难极了!在位的人想有所作为,听取我的说法记在心中,那国家差不多可以治理好了!

15.A【解析】A.“诗人跟随伴侣”错误,曲解诗句意思,“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中的“偶”

即“遇”,诗人这次出游只是轻舟荡漾,任其自然,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情绪,并非“跟随伴侣”之意。故选A

16.①移步换景。从“入溪口”到“转西壑”到“隔山望”,“入、转、望”移步换景,直接写出行程变化。

②反客为主(或化静为动)。“林月低向后”意思是“林中月亮仿佛低落在行舟的背后”,本是船在行

驶,而此处却说“林月向后”,以月之“向后”来展现船之“向前”。

③比拟。“潭烟飞溶溶”,一“飞”字,运用比拟手法,写出雾气升腾飘逸的景状。

17.(6分)(1)契阔谈讌潦倒新停浊酒杯(2)熊咆龙吟殷岩泉间关莺语花底滑(3)白露横江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评分建议: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18.(3分)①博大精深②目不暇接③发扬光大

评分建议:每写对一个得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19.(4分)运用排比,形式整齐,节奏鲜明,富有气势与韵味,更加丰富饱满地突出文物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将文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突出其对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评分建议:每写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20.(4分)与文物“对话”,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

评分建议:每改正确一处得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21.(3分)D(A项,表示语言的间隔、停顿;B项,表示语言的中断;C项,表示总结上文;D项表示解释说明,与文中两处破折号作用一样。)

22.(6分)①越饿越胖②减少能量摄入时③基础代谢率的显著下降

评分建议:每写出一句得2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从提示部分给出的写作主题“两难选择中的取舍”可知,“取舍”是在“两难”条件下作出的,“两难也是隐含前提;准确把握“两难”的具体内涵和情境,“取舍”的抉择才更富有典型意义。

材料中独孤月作出了两次抉择,第一次是返回营救大袋鼠,第二次是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拯救地球。两次抉择的背景都是两难处境:第一次面临的抉择,是独自逃离保全自身而不得不放弃同伴大袋鼠,还是营救大袋鼠而让自己与大袋鼠都身陷险境;第二次面临的抉择,是留在月球保全自己而眼睁睁看着地球毁灭,还是牺牲自己而拯救地球。

无论哪种选择,都意味着某种形式的放弃,对独孤月来说都需要承担痛苦,这就是所谓“两难”。所以,“取”和“舍”是伴随着产生的,而“取舍”行为,考验的是选择者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独孤月选择营救金刚鼠,是因为对同伴的不离不弃的情意和人道精神战胜了自保心态,也可以说是良心和道德战胜了求生本能;选择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来拯救地球,是因为拯救全人类的“大我”情怀战胜了保全自己的“小我”需要。虽然独孤月本是平凡无奇的小角色,但他的两次选择都彰显了他人性的伟大,人格的崇高。

材料表面上不持立场,但很容易对独孤月的高尚行为产生认同,进而在“取舍”上确定“舍己为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样的立意;行文中,可以分层次探讨这样选择的意义,再结合社会背景凸显这样选择的现实意义。

山东省历城第二中学2022年高三10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化数字化,即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处理等信息技术进行存贮、创作、生产、传播、交易和消费等,是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基于文化数字化提出的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我们擘画了民族文化全景呈现、全民共享和优秀成果享誉世界的美好愿景,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夯实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

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国家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数字化是不可绕过的有效路径,这也是在文化领域和文化建设上能够抓住信息革命的一次重要机遇。

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数据超市”“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等关键词是实现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提高文化生产力的要害。信息文明条件下,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化环节中,文化数字化是一条便捷的有效路径,是文化艺术生产力快速提高的必然之举,这一点已为国际经验所证实。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我们应该名正言顺地甚至大张旗鼓地提出文化是生产力、文化创意是生产力的口号。事实上,有了现代化逻辑骨架的文化是真正的生产力,有着现代文明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文化才是生产力的思想观点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才是自在自为的完善的现代学科概念,才能真正为文化自信夯实经济基础、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思想的支撑。

文化数字化不仅仅是器物层面的革新和技术应用,还要“由器而道”、以技促道诉求一种新思维和原初视野。也就是说,文化数字化不仅在于使文化发展强身健体、形成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健壮骨骼,更在于推动契合时代特点的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形态的整体跃升。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推动当代文化创新的激发器和策源地,它涵盖了中华文化数据库、国家文化专网、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等领域,意在供给侧发力,激活各类文化资源且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同时还兼顾供给侧与需求侧,打通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从而构建起一套由国家主导的文化大数据体系,在文化体系重塑中新被旧所融、旧因新而活,实现彼此所蕴含价值的极大化、“再发现”乃至聚合效应,以文化活力的激发和文化创新意识的增强形成建设文化强国的坚实力量。可见,在文化数字化所形构的原初视野中,文化数据因关联而焕发出整体性的文化力量,从根本上提高了文化生产力水平,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建设文化强国赋能。

(摘编自范玉刚《以“文化数字化战略”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根基》)

数字网络下的远程合作,使人们得以互相沟通连接,不同的声音得以释放和传播,数字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多样。加快文化数字化发展,就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数字化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海量数据,其中包括文化产品供给端和消费端的数据。这些数据反映了文化消费市场的消费趋势,将极大增强供给端的生产指向性。对供给端来说,洞悉消费者文化产品需求的精准度,根据数据进行小规模、个性化、智能型、订单式的生产,再利用消费数据对供给进行调整,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产品的价值,并确保文化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受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交通条件、社会分工等因素的影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在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存在差异,这导致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存在较大差别。一直以来,因地理区隔造成文化需求的不均衡现象较为显著。进入数字时代,数字鸿沟又进一步增加了既有差距。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当前应积极以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使高品质文化资源通过新型数字文化消费渠道与人们的精神需求对接。比如,推进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升级,探索公益电影多样化供给方式,加快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加强面向困难群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等。

文化消费是人们建构自我身份和获得社会认同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当前,越来越多富含中国文化元素的本土产品在文化消费市场中的需求逐步攀升,更多人愿意为本土化的品牌和内容付费。为了进一步发挥文化消费在增强认同、凝聚人心等方面的带动作用,要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全面梳理中华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科学分类和规范标识,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力,为内容创造者提供丰富的素材宝库和多样的灵感源泉,增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捉供有力支撑。

(摘编自魏鹏举、魏西笑《文化数字化带动文化消费转型升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数字化战略促进了文化产业数字化,对文化消费市场的消费趋势、供给端生产的指向都具有极强的引导性。

B.文化数字化战略通过文化消费转型升级扩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力,增强了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

C.受城乡、区域等因素影响,人民群众的不同文化需要造成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存在较大差距,数字时代的到来缩小了这一差距。

D.文化数字化贯通各部门各行业,让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形成一体,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数字化可以让文化保持健康而有活力的发展态势,也可以推动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形态整体跃升。

B.文化数字化战略涵盖众多文化领域,通过在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发力,激活各类文化资源,提高了文化生产力水平。

C.只有文化是生产力的思想成为一种共识,文化经济学、创意经济学、文化产业经济学等学科才能为文化强国提供思想支撑。

D.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机遇,推动文化消费转型升级是重要手段。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化是生产力”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唐宫夜宴》运用VR技术,把唐三彩、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文化物品作为节目背景,让唐朝小姐姐们穿梭在这些唐元素之中,一瞬间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B.“嘉定图书馆”作为上海的一座“网红”图书馆,已经成为了嘉定区的地标建筑之一,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打卡,激活了城市经济。

C.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依托国家级核桃基地品牌,积极打造“核桃+电商”为主题的电商创业平台,拓展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使更多的特色农产品能够卖全国、销全球。

D.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播出,以跨媒介的方式,融合影像、文学、照片、动画、访谈等形式,在多维度视觉中向观众呈现波澜壮阔的百年建党史,为当代红色美术创作提供了鲜活样本,成为一款“现象级”节目。

4.请结合材料二对下面的文化现象加以分析。(4分)

“数字故宫”小程序受到追捧。书画爱好者通过故宫发布的‘故宫名画记’,能看到超高清的清明上河图的细节;建筑爱好者通过‘全景故宫’,可以走进虚拟场景,一个人尽情游览所有建筑……不管是游故宫、逛建筑,还是赏文物、看展览,“数字故宫”小程序都可以“一站式”满足用户需求,让更多国宝“飞入寻常百姓家”,随时随地畅享精彩数字文旅体验。

5.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怎样夯实文化强国建设根基的?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像早先一样,吆喝反复出现,但不是同一个人。秋良竖着耳朵不用分辨,一下跑出去。这人穿得破烂,黑脸,缺着黄板牙笑。

“我有好东西,可我不想换洋火,除非换别的。”

“闹钟,我有个小闹钟。你有小人书吗?你要有我就拿它跟你换。”

“闹钟坏了?”黑脸人明知故问很烦人。

“没坏,就是不走了。”

“不走了不就是坏了?”

黑脸人说话怪怪的,秋良几次想转身离去。

“修修就能走,是好闹钟,”秋良咕哝。忽然打起精神,“你有小人书吗?你要有,我就拿它跟你换。”

秋良有三本小人书,像听祖奶老掉牙的故事一样不知看过多少遍了,三本小人书原都不是秋良的,是全院的小孩集中到秋良这里的。三本小人书没头没尾,更不用说封面。其中一本简直不能称作一本了,因为只有三页,秋良粘了一个书脊勉强保住了这本书。

早晨下起了雪。黑脸人忽然站在大门口,手里拿着一本小人书。

“你的闹钟呢?”黑脸人晃着小人书,“我费了很大劲才找到一本,你可别拿不出闹钟来。”

黑脸人晃着小人书,小人书包了褐色牛皮纸书皮,一看就不是新包的,因为牛皮纸都很旧了。黑脸人打开小人书翻到扉页,是一本古装小书——《双枪将陆文龙》。

秋良跑回屋,拉出太师椅站上去爬上八仙桌子,从最里边的玻璃框拿出红色小闹钟,二话不说往外跑。祖奶追到大门洞,金红色小闹钟已落入黑脸人之手。黑脸人正左看右看,转来转去,嘎嘎拧发条。祖奶眼见生米做成熟饭,再者过去答应过秋良可以用小闹钟换小人书,便没好气地说:

“甭看!看什么看!”祖奶百岁的声音像干木头,“这是好闹钟,修修就能走,能换你十本小人书,你亏心不亏呀,没看他有病!”

秋良充耳不闻,低头翻书,走走停停,祖奶想把秋良数落一顿,却没有,她知道说什么也没用,秋良一对什么入迷耳朵就聋了,说了白说。

又一天,黑脸人站在阳光中,手里的小人书没包书皮,彩色封面一目了然,金光闪闪。不过封面一看就是陈年旧书,有许多很细的裂纹。封面人物高头瘦马,金盔银甲,拿着很大的盾牌。旁边还有一头驴,一个小人儿。秋良见所未见,很陌生。

“我没东西跟你换了。”

“借你的,你可以拿回家去看,下次还我就行。”

黑脸人给秋良的小人书叫《堂吉诃德》,秋良看不懂也不喜欢。雪白的眉头一直皱着,一看就很是较劲。要说也不是完全不懂,字面都懂,画面也懂,只是不理解:这个瘦干儿狼的半人不鬼的家伙没任何本领,也拿着长枪,可简直像个玩笑、大傻瓜,总被打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还神经病,把风中转动的“风车”当敌人。桑丘呢,倒是有点猪八戒的可爱,比堂吉诃德还聪明一些,但猪八戒也还有三十六变,有时也能使点劲,最不明白的是堂吉诃德顶不济也该比桑丘强吧?但是不,就更别提和孙悟空比了。

一听就是黑脸人,声音不太大,秋良一耳朵便听出。

“喜欢《堂吉诃德》吗?”

秋良不知说什么。读不懂能说什么?他把小人书还给他。黑脸人从破棉袄兜里摸出一本新小人书让秋良拿着。

“傻瓜,你怎么回事,还看不出来?”

“是我欠你的,你奶说得对。”黑脸人看着秋良的眼睛,继续问那本小人书。

“至少喜欢桑丘·潘沙,对吧?”

“喜欢!”秋良说,眼睛亮晶晶的,“桑丘像猪八戒,我喜欢他。”其实也没那么喜欢,但是这两本小人书都是他的了,太高兴了。

“你要不说,我还真没想到猪八戒,还真有点像,你很聪明,能想到猪八戒真不错。”他们聊起来,有点像朋友了。

“什么时候你要是觉得堂吉诃德也好玩就好了。现在我已把你的小闹钟完全修好了,我每天听着它唱歌起床。”

“唉。”黑脸人叹,“因为是你的闹钟,难道不是唱歌吗?丁零零,丁零零。你太饥饿了。”

“不饿。”黑脸人笑笑。

临别,黑脸人说:“这个闹钟你拿回去。春天快来了,你就可以上学了。现在你连下雪都不怕了,病好多了。拿着,听话,必须拿着。不然我们都再换回来?你把小人书都还给我?”

孩子的世界简单而残酷,仨儿一群俩儿一伙儿分分合合,策反背叛的事时有发生。不过有了小人书,情况不太一样,那段时间,我们都到秋良家看小人书。小人书承载着世界,闻所未闻的世界。秋良也会把从黑脸人那儿听到的自己也还似懂非懂的东西讲给大家。大家都爱听,放下小人书听。像后羿射日、海底两万里、加加林、计算机——计算的机器,可不是算盘子儿,秋良竭尽全力描绘,一秒钟能算多少秋良说不出,似乎脸都憋红了。秋良不再是秋良。

每次,黑脸人送来一本新的小人书都像一股春潮,大家奔走相告。

老祖奶真是老糊涂了,她竟然说黑脸人不该送钟,将秋良的死归咎于黑脸人送钟。好像很奇怪,秋良死后,“有旧鞋换洋火——”的吆喝再也没有响起过——黑脸人再也没来过,他知道秋良没了吗?从初秋到隆冬,直到快春天的残冬,黑脸人一共给了秋良九本书,加上原来没头没尾的三本,总共十二本书。

秋良的十二本书后来分散到了我们每个人的手中,流出了我们院,流到社会上,像漂流瓶一样,一直在流传。我们院最后只剩下那本只有三页的小人书,书脊一直都还在,书脊在就仍是一本书。

(删改自《十月》2020年第4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脸人是一个外来者,这个外来者,事实上是一个先进文明的代言人,同时也暗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潦倒落魄的普遍命运。

B.“这是好闹钟……你亏心不亏呀,没看他有病!”这是通过祖奶的话,表达了对黑脸人的不满和对秋良的疼爱。

C.“秋良的雪白一望而知。”这是描写秋良的外貌,脸色是“雪白”的,而非“红润”的,暗示秋良病情很严重。

D.“‘是我欠你的,你奶说得对。’黑脸人看着秋良的眼睛,继续问那本小人书。”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黑脸人对孩子很关爱呵护,很讲诚信。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的生活化场景,波澜不惊。人物轻、故事轻,叙事的语调也轻,体现了作者独有的创作特点。

B.本文以“十二本书”为线索,连缀多个与小人书有关的场景,架构小说“换书——送书——传书”的主体结构,脉络清晰。

C.文中“每次,黑脸人送来一本新的小人书都像一股春潮,大家奔走相告。”借用比喻来形容大家对小人书的欢迎,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无趣的生活现状。

D.十二本书的来历是回忆,而如今十二本书“一直在流传”,则是现实,表达了“我们”对秋良的深切怀念。

8、本小说叙事上虽然平淡克制,但多次运用“突转”艺术,使情节不断呈现跌宕之势。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2022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其主旨是“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乃曰:“不如舜,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选自韩愈《原毁》,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末闻身治而国乱者

B.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C.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D.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取自“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正;“观”,示。谓以正道示人。

B.生人,即人民,李世民为避自己名字之讳,改“生民”为“生人”。白居易诗“有何功德及生人”也是避讳。

C.大夫,隋唐高级官阶称号。宋朝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设置“大夫”官阶,所以今天沿称医生为大夫。

D.仁义,仁爱与正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孟子推重“仁义”,董仲舒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选文知唐太宗、魏征和韩愈都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修身”;不同之处是,韩愈还对“待人”提出了明确要求。

B.唐太宗用“介子推割股以食文公”的典故阐述损害百姓利益来奉养自身的不当做法,体现了他“民贵君轻”的思想。

C.韩愈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依据,从待己和待人两方面立论,以古今作比较论述,《师说》也同样采用了对比写法。

D.出自《原毁》的这部分选文在分论点论述上采用总分结构,思路清晰,说理透彻;语言整散结合,增添了说理的气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4分)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4分)

14.《原毁》一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15~16题。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开篇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写诗人跟随伴侣,去隐居之地,不与世事。

B.“晚”字点明泛舟时间,“花”字切合题中的“春”,看似信笔写来,却又显得用心细致。

C.“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描写随着时间推移,舟行所至另一新境,抬头遥望南天斗宿,不觉已经“隔山”了。

D.“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抒发感慨极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16.有人说此诗“所写景物虽然寂静,但整体上却有动势”。请结合全诗,说说诗人是怎样表现这种动势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短歌行》中,“▲”写宾主相聚欢饮畅谈的场景;《登高》中,“▲”写诗人失意不能饮酒的情形。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梦中听闻动物极具气势的叫声;《琵琶行》中“▲”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如鸟儿鸣叫般婉转流利。

(3)《赤壁赋》中,“▲”使用精当的动词写江面笼罩在水汽之中的景象;《登泰山记》中“▲”则使用比喻手法写出山间居留云雾的形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记载古代历史的竹简木牍,历经千年沧桑的秦砖汉瓦,凝聚民族文化的陶瓷器皿,彰显传统艺术的敦煌壁画……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既是见证历史的文化遗存,也是滋养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与文物“对话”,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还能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触摸①的文明,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我们理应发挥好博物馆的“大学校”作用,让文物更好融入日常生活。近年来,各大文博机构推出的文创产品让人②,“把文物带回家”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那些或精美可爱或“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也火起来,制造着一个个消费热点。

从《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节目的热播,到故宫文创产品的走红,再到云端博物馆的蓬勃发展,一个个文化现象启示我们,文物活化利用,有利于将优秀传统文化③。积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更多文物活起来,这是时代的呼声,也是群众的期待。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完整写出修改后的句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依靠少吃、甚至节食来实现闪电瘦的愿望并不现实,还很有可能①。

为什么饿得前心贴后背,就是瘦不下来?其实,能量守恒定律你是无法推翻的,你的困扰可能来自于另一个因素——能量补偿机制。所谓能量补偿机制,就是身体想尽各种方法努力维持能量平衡,尽量避免出现能量负平衡。人体的总能量平衡取决于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两部分。能量补偿机制是指当你②,人体的能量消耗比如基础代谢可能会下降,导致即使减少了能量摄入,也无法达到能量负平衡,无法实现减重。换句话说,我们人体是非常聪明的,当你试图“饿”它的时候,为了保护自身,它会下调基础代谢率,这也是人类能进化至今的一个原因——“适应”。这种“适应”就造成了“你少吃,它少用”“不吃也不瘦”的现象。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身体组成的人,能量补偿程度有很大差异,脂肪含量比较高的肥胖人群在节食后更容易发生显著的能量补偿。所以,单纯靠少吃甚至不吃来减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仅达不到减重的效果,还可能造成③,反而变得更容易胖了。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两处破折号作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也许有吧,——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B.“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C.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D.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科幻喜剧电影《独行月球》中的维修人员独孤月因故错过领队马蓝星的撤离通知,最终独自一人留在了月球。在努力返回地球的过程中,独孤月经历了两次抉择:在找回返回舱发动机后,是利用太阳能继续赶路回到月球基地,还是原路返回营救唯一的同伴—一一只陪伴自己的大袋鼠?独孤月经过思想斗争,最终选择返回救助大袋鼠。后来,因月球车耗光动能陷入绝境的独孤月,偶然发现并利用大袋鼠的超强的跳跃能力,牵引自己成功返回了月球基地。好不容易修好了返回舱准备返回地球时,却得知有一颗小行星正撞向地球:是留在月球保全自己,还是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拯救地球?独孤月没有犹豫,选择独自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两难选择中的取舍”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4.①满足文化消费个性化需求。公众可以通过小程序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参观。②实现了文化

消费的均衡化。数字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欣赏国宝的成本,可以拉近文物与普通百姓间的距离,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人都能欣赏。③体现了文化消费的本土化。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了更多国人的关注。(要求对题干中提供的文化现象在材料二中找到相应依据并作出分析,答出一点给2分,共4分,答出2点即可)

5.①文化数字化战略有效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提高了文化生产力;②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创新,数字化产生的文化数据的整体性力量为文化强国赋能;③文化数字化战略促进文化消费产业需求个性化、均衡化、本土化的转型升级,夯实文化强国的根基。(每点2分,共4分,答出两点即可)

6、D(不是讲诚信,而是鼓励孩子多读书,传播文化和文明)

7、B(本文线索不是“十二本书”,是“有旧鞋换洋火——”)

8.本文多次运用“突转”艺术,使情节不断呈现跌宕之势①先有秋良起初想用闹钟换书而不得,祖奶为秋良打抱不平,认为红色小闹钟至少可以换十本小人书,而秋良却不在乎。②后来出乎祖奶和秋良的预期,那个黑脸人,从此不断地给秋良带来没有看到过的小人书。这包括祖奶和秋良都不懂的洋书《堂吉诃德》,且给孩子凑齐了十二本。③正在大家为得到小人书奔走相告时,秋良得白化病不幸离世,小说再一次反转,好不容易有了读书的机会,却不幸早逝。④更加反转的:老祖奶说,黑脸人不该送钟,将秋良的死归咎于黑脸人送钟(民间一说“送钟”即“送终”)。⑤最后的反转:热衷于送书的那个黑脸人再没有来到过胡同,再没有来过“这里”!小胡同大杂院,便又重新回到过去。(任答三点即可满分)9.①秋良渴望得到书,物质的贫瘠、身体的病痛阻挡不了孩子对文化的热爱。秋良得到“黑脸人”指点而变得“博学”,读书陪他走过那些灰暗的日子;经书香浸染的的胡同也不再是贫穷封闭沉闷的胡同,发生着“奔走相告”的“巨大变化”,突然有了生机。读书可以减少病痛或消除愚昧,给生活带来希望和乐趣。(解读含义)

②虽然秋良去世很沉重,好像重新回到过去。但“书脊一直都还在,书脊在就仍是一本书。”

书在,知识就在;书在,文明就在。书由秋良一个人读扩大到“‘我们’阅读”,则是表明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旨意蕴)

③作为一个高三学子,在紧张的学习中仍需要读经典,正如文中秋良阅读《唐吉坷德》那样,读精品,读有深度的文章,从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文学素养,享受到阅读的乐趣。(生活实际)

(每点2分,第三点读书读经典必须答出,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0.B“詹何”是人名,为“聘”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CD。楚王两问,问“治国之要”“治国何如”,詹何两次作答,排除A。

11.B“生人”一说早有。《墨子·兼爱中》:“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后汉书·冯衍传》:“今生人之命,县于将军,将军所杖,必须良才,宜改易非任,更选贤能。”且避讳,是避君主、尊长的讳,不是自己避自己名字之讳。

12.B唐太宗在这里讲的“割股以啖腹”并不是用典,而是指割自己的腿肉来填饱自己的肚子,最终导致身死。用这样的做法来类比“损百姓以奉其身”的治理方法。

13.(1)古代圣明的君主,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因此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取诸”1分,“体”

(2)现在的君子可不同。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简少。(“责”1分,“廉”1分,语意2分)14.(1)希望当权者能倡导古人的做法,即“待己”严格而全面,“待人”宽容又简约,一改当下的不良风气;(2)在此基础上,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说:“做国君的原则,必须以百姓的存活为先,如果以损害百姓的利益来奉养自身,那就好像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虽然肚子是填饱了,但人也就死了。如果想要安定天下,必须首先端正自身,世上绝对没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弯曲的,也没有上面治理好了而下面发生动乱的事。我常想能损伤自身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都是由于自身的贪欲才酿成祸患。如果一味贪恋美味,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所受的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国家政事,又扰害百姓。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民心涣散,怨言四起,自然就众叛亲离。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纵和懈怠。”谏议大夫魏征回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都是先就近从自身入手,才能远而推及一切事物。从前楚庄王聘用詹何,问他治理国家的要领,詹何用修养自身品德来回答。楚庄王又问他治理国家用什么方法。詹何说:‘从未听说国君清正而国家会发生动乱的。’陛下所明白的道理,完全符合古代圣贤的道理。"

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听说古代有个人叫舜,他的为人,是个仁义的人。探究舜之所以成为仁义之人的道理,就责备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舜的行为,去做那符合舜的。舜,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及得上他的。古之君子却说:“比不上舜,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要求自身严格而且全面吗?他对待别人,说道“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论他现在的表现,而不计较他的过去。小心谨慎地只恐怕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得的益处。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学得的,他对待别人,却说:“能有这样,这就够了。”又说:“能擅长这个,这就够了。”岂不是要求别人宽容又简约吗?

现在的君子可不同。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简少。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简少,

所以自己进步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说:“我有这优点,这就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说:“我有这本领,这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己欺骗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止步不前,岂不是要求自身太少了吗?他要求别人,说:“他虽然能做这个,但他的人品不值得赞美;他虽然擅长这个,但他的才用不值得称道。”举出他一方面的欠缺不考虑他多方面的长处,只追究他的既往而不考虑他的今天。心中惶惶不安只怕别人有好的名声。岂不是责求别人太周全了吗?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身,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唉!读书人生活在当今世界上,而希求名誉的光大、道德的履行,难极了!在位的人想有所作为,听取我的说法记在心中,那国家差不多可以治理好了!

15.A【解析】A.“诗人跟随伴侣”错误,曲解诗句意思,“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中的“偶”

即“遇”,诗人这次出游只是轻舟荡漾,任其自然,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情绪,并非“跟随伴侣”之意。故选A

16.①移步换景。从“入溪口”到“转西壑”到“隔山望”,“入、转、望”移步换景,直接写出行程变化。

②反客为主(或化静为动)。“林月低向后”意思是“林中月亮仿佛低落在行舟的背后”,本是船在行

驶,而此处却说“林月向后”,以月之“向后”来展现船之“向前”。

③比拟。“潭烟飞溶溶”,一“飞”字,运用比拟手法,写出雾气升腾飘逸的景状。

17.(6分)(1)契阔谈讌潦倒新停浊酒杯(2)熊咆龙吟殷岩泉间关莺语花底滑(3)白露横江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评分建议: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18.(3分)①博大精深②目不暇接③发扬光大

评分建议:每写对一个得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19.(4分)运用排比,形式整齐,节奏鲜明,富有气势与韵味,更加丰富饱满地突出文物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将文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突出其对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评分建议:每写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20.(4分)与文物“对话”,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

评分建议:每改正确一处得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21.(3分)D(A项,表示语言的间隔、停顿;B项,表示语言的中断;C项,表示总结上文;D项表示解释说明,与文中两处破折号作用一样。)

22.(6分)①越饿越胖②减少能量摄入时③基础代谢率的显著下降

评分建议:每写出一句得2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从提示部分给出的写作主题“两难选择中的取舍”可知,“取舍”是在“两难”条件下作出的,“两难也是隐含前提;准确把握“两难”的具体内涵和情境,“取舍”的抉择才更富有典型意义。

材料中独孤月作出了两次抉择,第一次是返回营救大袋鼠,第二次是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拯救地球。两次抉择的背景都是两难处境:第一次面临的抉择,是独自逃离保全自身而不得不放弃同伴大袋鼠,还是营救大袋鼠而让自己与大袋鼠都身陷险境;第二次面临的抉择,是留在月球保全自己而眼睁睁看着地球毁灭,还是牺牲自己而拯救地球。

无论哪种选择,都意味着某种形式的放弃,对独孤月来说都需要承担痛苦,这就是所谓“两难”。所以,“取”和“舍”是伴随着产生的,而“取舍”行为,考验的是选择者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独孤月选择营救金刚鼠,是因为对同伴的不离不弃的情意和人道精神战胜了自保心态,也可以说是良心和道德战胜了求生本能;选择驾驶返回舱撞向小行星来拯救地球,是因为拯救全人类的“大我”情怀战胜了保全自己的“小我”需要。虽然独孤月本是平凡无奇的小角色,但他的两次选择都彰显了他人性的伟大,人格的崇高。

材料表面上不持立场,但很容易对独孤月的高尚行为产生认同,进而在“取舍”上确定“舍己为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样的立意;行文中,可以分层次探讨这样选择的意义,再结合社会背景凸显这样选择的现实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展览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