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及其代表作的四大家是谁

胸怀天下真英雄,诗化武林巧书生——武侠四大家系列之三 鬼才温瑞安

胸怀天下真英雄,诗化武林巧书生

——武侠四大家系列之三 鬼才温瑞安

温瑞安,武侠小说大师,笔名舒侠舞、温凉玉等。祖籍广东,1954年1月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台湾大学中文系肄业。曾创立“神州诗社”、《天狼星》诗社,任社长、总编辑。著有小说、诗、散文、评论各类著作100多种。1973年赴台湾深造,往来于台、马之间,并在台湾闯出了自己的名声。然而1980年却不幸被台湾当局以“涉嫌叛乱”的罪名同女友一起被捕入狱,其后飘泊一段时间,终于扎根于香港,且居住至今,创“自成一派文艺创作推广合作社”。温瑞安以“武侠小说的文学化”为己任,是继金庸、古龙之后最具影响力的武侠小说大家,其代表作有《神州奇侠》系列、《四大名捕》系列及《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等。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金庸、梁羽生及卧龙生等作家的相继封笔,古龙等优秀作家的猝然离世,使温瑞安成为“古龙之后,独撑大局”(香港作家倪匡语)的武侠小说作家。他以《四大名捕》系列一鸣惊人,其后又推出《神州奇侠》系列,迅速掀起温氏旋风,一举奠定其武坛第一新秀之位,并开创出一个“后武侠时代”的新名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温瑞安更是成了热点中的热点。有人说他可以与古龙相比,更有人说他甚至可以与金庸相比。但同时也有一些人说,众人口中的武侠四大家“金古温梁”中的温瑞安似乎还不足以与金庸、古龙、梁羽生三大名家并肩。对温瑞安的极力称赞和截然相反的贬斥,亦成了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武侠文坛上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然而无论是在香港、在台湾、在中国大陆,即使是在武侠小说已处于明显的不景气的时候,温瑞安的书却仍然畅销于市。不得不说,有“江湖少侠”之称的温瑞安在新派武侠承上启下的过程中,的确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及至1992年,温瑞安出版的著作居然多达382部——这是一个令人难似置信的数字,而当时温瑞安不过38岁。

温瑞安的小说,中短篇较好,而长篇、超长篇则较差。甚至可以说,越短越好,而越长越差。温瑞安的长篇小说及超长篇小说,虽不能说没有完整的佳作,但大多是局部精彩而整体欠佳。温瑞安诗人气的多变及散文气的随意,对他的长篇小说创作虽有帮助,但却有负面的影响,即不利于严谨的结构和布局。这不仅是一个才能的问题,更是性格与心态的问题。诗人气的温瑞安难免冲动太多、变化太快而使心气浮躁。这对长篇小说的创作当然不利 。更为不利的则是,温瑞安自信过人、任性亦过人,因而以他的才华,本可以克服某些缺陷而更上层楼,而最终却没能如此,那只能说是性格所致了。

 除此之外,长篇小说的叙事结构及其完整性、创造性的问题,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中的头号难题,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心理及思维习惯的问题。不仅俗文学是如此,纯文学创作亦是如此。正因为此,金庸的小说结构之精妙才称得上是一种奇迹,而温瑞安缺乏结构意识及结构才能,反倒是很正常的了。不能不承认的是,温瑞安想象力丰富,而且才华横溢。他的武侠小说创作,起点颇高,虽说小说的结构总有些问题,但他的故事,却仍有许多精美的典范。

        温瑞安最初在武侠方面尊金庸,走的却是古龙一脉,但同样有了许多创新与改革,比如公案小说《四大名捕》,比如内涵家国天下的《神州奇侠》,使武侠逐渐摆脱了单纯的江湖厮杀,这些功劳都是不可磨灭的。而之后他亦摸索出自己的风格,并单成一派,其作品突出强调“文笔的独特” 与“人性的刻划”。

温瑞安写作功力深厚,文笔华丽,就辞藻而言,武侠界鲜有人能望其项背。而其善用的蒙太奇式的悬疑笔法,更是将他的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意味,于优美的笔调间深藏如刀锋一般的心机。此外,温瑞安作品中的打斗场面相当精彩,甚至有些惨烈,令人欲罢不能。比如《温柔一刀》、《血河车》(后改为《大宗师》)及《大侠传奇》等作品中的那些打斗,堪称是暴力中的美学。于是有人笑谈,温瑞安的作品情节曲折,场面惨烈,没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无法继续读下去的。

而就人物塑造方面,无论是早期作品《四大名捕》系列中家喻户晓的神捕“无情”盛崖馀、“铁手”铁游夏、“追命”崔略商和“冷血”冷凌弃;还是《神州奇侠》系列中的权力帮帮主“君临天下”李沉舟、“袖里日月”柳随风;抑或是之后《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中“梦枕红袖第一刀”的苏梦枕、“想飞之心,永远不死”的白愁飞以及“谈笑袖手剑笑血,翻手为云覆手雨”的神通小侯爷方应看……无数个性鲜明的武侠人物,在温瑞安的生花妙笔下,各具魅力,各领风骚,无一不使人印象深刻。难怪有人说,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正派人士,还是反面角色,都能让人那么喜欢,那么欣赏。

不仅如此,温瑞安作品中的几大系列,及其中出现的各大门派和人物,甚至只是某种武功或兵器,其实都是相互关联的。哪怕只是在某一本中出现过的小人物,也很有可能成为另外一部作品中的重要角色。仔细阅读他的作品,你会发现,无论是以历史、派系,还是人物为主线,你都可以把这几部作品完整的串联出来。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温瑞安笔法的玄妙和思维的缜密。

也许温瑞安的作品并没有金庸、梁羽生的厚重,却有着古龙的轻灵,但又不似古龙般的放荡不羁。他的书中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注重而非武功的描写。在他的笔下,武功的比较并不只限于武器,书画文章皆可为武;在他的笔下,人性,却是神秘的。他在尝试用一种迂回的方式,来让我们看到真正的人性。而这,正是温书中的一个重要的看点。武功对战武功,人性对战人性。他将英雄的孤寂性、生命的内在觉醒和生命激情的洋溢、对于死亡的赞颂、豪情与感伤主义的充份融合,幻化成每一个字词中涌出的诗情画意。于是,正邪的对决,更似于一种诗化的意境;于是,看温瑞安的作品,更似于读一本诗歌,使人于诗情画意间品味诡异精彩的故事。

       至于后期作品,大概是意图对自己有所突破创新吧,文风反而变得冗杂啰嗦,让很多读者不解甚至反感,但我们还是能从中得到不少启示,或许这其实有了点偏于艺术家的偏执。总之,在其他三大家均无新作的现今,武侠界虽然新人辈出,但提及第一宗师,仍可以说是非温莫属。

近年来,以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不计其数,其中尤以金庸的几部作品为甚,翻拍版本屡见不鲜,可谓琳琅满目。当然,其中也不乏经典之作,比如83和94版的《射雕英雄传》、91版孟飞主演的《雪山飞狐》、95版古天乐主演的《神雕侠侣》以及97版陈小春主演的《鹿鼎记》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银幕作品。此外,梁羽生作品改编的84版《萍踪侠影》以及古龙作品改编的郑少秋版《楚留香》系列和86版万梓良主演的《陆小凤之凤于九天》也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相比之下,04年电视剧版的《逆水寒》应该是温瑞安作品改编的影视剧中效果最好的了。由钟汉良扮演的顾惜朝甚至比原著中的角色描述更加“惊才绝艳”,令人过目难忘,堪称银幕经典。至于《四大名捕》系列,虽然至今已翻拍过八版,但仍如广大同仁所说,“如同看古龙小说也不要看电视剧一样,不值得一看”。

        纵观武侠之金古梁三位大师,金庸大气如宗师,可谓“天才”;古龙狂傲如怪杰,可谓“奇才”;梁羽生正义如侠士,可谓“英才”,而温瑞安,则如一身侠骨的书生,或可称之为一代“鬼才”了吧。至于如何取舍,读者,则自有不同。

《港台武侠小说五大家精品导读》 陈墨著

《我看武侠四大家》 文/楚文斐考研论坛

《一代鬼才温瑞安》 文/shyan TXT论坛


▲从左至有: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

本文所指的“武侠四大家”,系指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等四位武侠作家。

现在有很多人不能客观的把文字、文笔和设定能力单独拿出来评价,比如有些金庸迷,一定要牵强附会,将金庸朴实的人物名称从各种古书典籍中找出出处,证明金庸是在这上面下了很大功夫的,并且将金庸精于结构会讲故事的超绝能力过度发散到方方面面,来说他的文字去繁就简,返璞归真,所以文笔也艳压其他人,这我是肯定不能同意的。

如果说所谓“金学”里,岳不群的名字出自“小人党而不群”,暗示他是个伪君子,也代表作者一开始就从精心设定了岳不群的性格、阵营,这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前面说了,金庸本来就是那种一看就会写好大纲打好框架才开始写文的类型,先做一些阵营设定一点也不奇怪),但是,把黄蓉、赵敏等这么普通的名字,也非要找出典故,来证明金庸设定严谨,这就是过度解读了。

什么是文字的功底,要有什么功底,才能更好地驾驭文字,这个功底我觉得要有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个,肚子里要有货,就是要有学问,要看过很多好书,很多杂书,知识渊博,这才能将里面的一些知识、文化乃至文笔上的优点化为己用,但这一点只占文字功底的百分之二十,肚子里有货,对设定上,构架上的助益,要比文笔更大。

第二,要有天分。这个占了百分之五十,没天分的文字,写的再好,也看不到满满的灵气。有些人,天生对文字敏感,一般人效仿不来,比如李白的诗,就明显比其他诗人灵气四溢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毫无矫揉做作推敲雕刻之感,这就是天才型。后天努力型的再怎么提高,也无法提高自己这种对文字的敏感度。但是,文字好坏,只占文章评价的不到三分之一,所以,其他非文字天才型的诗人,凭借自己的情怀、立意等其他方面以及优秀的文笔(即使没有对文字的天生敏感掌控力,文笔这东西凭后天努力是可以达到优秀程度的),还是能达到和李白差不多的综合评价。

第三,没什么可说的,多写。看再多吸取再多肚子里再有货天分再强,没有多写的积累,也很难提高文字水平,艺术领域都是如此,很多故事都告诉我们,天赋不是自行车技术那种一旦学会基本一辈子都掌握的技能,不是你拥有了就丢不了的,这玩意是可以浪费掉的。如果你不锻炼,不常开发,等你想用它的时候,有可能就木有了。

所以综合这三个方面来看,我们不难看出,成为拥有出版物的作家,文笔都是及格线以上的,成为金古温梁这样某一领域的巅峰大宗师,文笔都是优秀级别的。

但是,天才型的文字,属于那种字里行间会让你感到灵气、才气扑面而来帅你一脸的,你经常会为他的遣词造句、华丽排比或独特的在看他文之前根本想都想不到的比喻借喻手法而拍案击节,他能三言两语突出某角色形象,让你觉得栩栩如生,也能用一行字写的你脊背发凉,他能用最简单的两三字让你看的肝肠寸断潸然泪下,也能让你看到某个形容词就想起他。

请问,金庸可以吗?他不可以。

所以金庸的文笔,不是天才型,他是后天练习出来的优秀,前面说了,我给他的结构和节奏几乎满分,他是这方面的大师,所以给人很大气的感觉,但实际上仔细回想他的作品与他结构体现出的气势并不匹配这个后面再说,金庸的大气纯粹是结构牛逼带来的光环。

但他文字方面真不是天才型。因为文字上乘结构牛逼剧情张力十足代入感强,所以用几段话写个剧情写哭你很正常,但限制于十个字之内你能想起他任何一段话吗?就算再放宽一点条件,找个有印象的一行字,大概也只能找到“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但我偏不喜欢”类似于这个水平的,这在金庸的书里已经属于很有存在感的文句了,可古龙和温瑞安的书里,这种水平比比皆是毫不稀奇。

所以古龙和温瑞安的文笔,属于是天才型的,对文字的掌控力和敏感度,远远要高于其他两位,所以最后再说,且说梁公。

因为看不下去梁羽生文章的人太多,所以现在各大论坛上有不少梁羽生文笔不行的差评,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前面说过,我认为很多人读梁羽生的文章读不下去,那是因为梁羽生不带节奏,比较温吞,加上他的名士风,群众代入感又差,要想看懂他乃至爱看他,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第一,要有很扎实的古典文学基础,起码大学毕业以上或者资深的文学爱好者,这门槛本身就很高了,却不成想,第二,还要起码是文青。

前面的文化水平只能代表他能看明白梁羽生的书,但如果性格暴躁爱好庸俗一点也不文艺敏感,基本就不会爱看梁羽生。所以梁羽生的成名,与他所处的时代不无关系,毕竟看武侠小数的群体里,文青、知识分子只占了很小一部分,如果放到今天,是个人都能上网看书,而且有无数的书可以选择,那么阅读门槛比较高的梁羽生,会变得无人问津或曲高和寡,因为这位大神不光文字含蓄,肚子里有货,有一颗风雅之心,而且节奏还慢,更令人为他悲哀的是,还很没有爽点,不那么YY,一本武侠小说,代入感基本没有也就算了,居然还不爽,请问,除了文青,现在有人会看吗?

所以说,当年可读刊物少,在大众没怎么接触近现代武侠作品的时候,看到了梁羽生的书,那种新鲜感可以遮盖一切阻碍流行的因素,在这种前提下,就有很多原本不文青的读者,也看下去了并觉得不错。

但是,后来再接触了金庸、古龙等作品后,离开梁羽生的读者绝对不在少数。但是,尽管梁羽生粉不如其他三家多,也确实不适应现在的武侠节奏,吸粉能力不强,可你不能否认,他肚子里有货,确实有很深的文化功底,并且文人气质十足,这一点甚至强过金庸。

只是写武侠小说,受众门槛不能太高,高了,就有这样的尴尬。梁羽生的江湖,是非常雅致风流的,本身就属于才子佳人型的文青读者,应该会喜欢他的作品喜欢到骨子里去,但他不如金庸流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两人都属于才气纵横型,若说努力,随性的古龙还是能比任性的温瑞安更努力一点的,至少虽然代笔多,但自己写的都努力写完,也不写那种深不见底的系列坑,努力的天才这个人设简直太吓人了有没有,结果呢,古龙的文字是不如温瑞安的。

在这里先简单下个结论,我认为四大家里,若论文字之美,对文句的掌控力,无出温瑞安之右者,如果说梁羽生文句还能看出一颗风雅之心,那么金庸的文字返璞归真只剩下了文字的功能性,纯粹为文章服务,一点文字之雅也看不到了,到了古龙这里,天才古龙随手拈来的文字,揉吧揉吧发表出去,经常让人拍案叫绝,一点也看不出刻意雕琢,就那么随性,所以经常三言两语几行短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造就了很多古式金句和读者们津津乐道的经典嘴炮对白。

然而,坏就坏在古龙实在是太随性了,身怀绝世美貌而不自知,自己浪费了这种才华,他更多的将自己的文字天赋,运用到了对话中,去强调事件逻辑,而不是发挥这种牛逼的文字去加强角色魅力或事件冲突。

这就很尴尬了,本末倒置,什么“你来了”、“我本不该来”,这都是很牛逼的文字,为什么牛逼?因为在他之前没人敢这么写,他随随便便那么一写,你随随便便那么一看,却记忆深刻好多年忘不了,这不是文字牛逼是什么,结果这种牛逼只体现在对话中,说明两个人发生关系的逻辑因果(我对你有什么看法,我为什么要和你打,你为什么打不过我,为什么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如果这种文字更多的运用到强调角色魅力、刷事件存在感上面,那古龙小说里的人物、事件会让人更加印象深刻一百倍,而不是现在这样金句都只存在于对话中。这固然是古龙没把天赋合理运用的体现,也是他太过随性就算发现这点估计也懒得改的体现。

所以,先不说同为天赋型的古龙和温瑞安之间,谁的天赋更强,这根本没意义,因为就结果论,温瑞安比古龙运用的更合理,所以他的文字之美,文字的价值,是超过古龙的。

温瑞安和古龙一样,在文字方面都是天才型的,可是前面说过了,古龙浪费了这种才华,没有合理的发扬自己的长处,而温瑞安与他相反,温瑞安很早就注意到了自己的才能,所以从神州系列开始,文字一部比一部精致美丽,到了后期,虽然有人说他的作品文字已经“走火入魔”,但这也不难看出是因为他仍然在不断地尝试着文字上的突破,正好印证了我所说的,他一直在尝试怎么发扬自己最大的特色和优点。

前面我所认为的文字功底三要素,1肚子有货,2天赋,3多写多开发,若说古龙只拥有第二个,并且毫不在乎的浪费掉了一大部分,那么温瑞安基本上全部做到了。

早些年,温瑞安、古龙等人,都被批评过不读书,古龙毫不在乎,我行我素,但温瑞安就是不断的进化,他的书越到后来,文化韵味越浓厚,沉淀下来的东西越多,可以说,虽然坑品不行,但对待文章的态度,还是很端正的。

温瑞安这种诗歌一样美丽迷人而且优雅的文字,他几乎尽其所能的用在了各种可以提高作品档次的地方,比如,他的文字,提升了角色的魅力和丰满了角色的形象,不用多的,就用描写雷纯气质的八个字足以说明这个命题:“经霜更艳,遇雪尤清”,在任何书里,都找不到这样简单纯净却又活色生香的文字,说起武侠书里那些美女,你只能说她们都很美,但美成什么样,你不会想起她们的专属描绘,但描写雷纯的这八个字,任何看过书的读者都一定会想起来。(古龙描写美女的词你也一定能想起来,嘤咛一声什么的,修长结实的大腿什么的,他对文字的天赋敏感,大部分用在了对话里,其他的,就用在了这些各种奇奇怪怪的地方上。)

不止是女人,温瑞安写人是一绝,他笔下很多经典男角的角色形象,也有很多受益于他的文字,比如,想起李沉舟,你一定能想起那句“空负大志的眼神”,想起苏梦枕,你一定会想起“这是柄让人一见钟情的刀,同时一见难忘”。

对了,还有广泛被网文借鉴用烂了的那个句式“三分惊艳,三分潇洒,三分惆怅和一分的不可一世”,当你第一次看到王小石出剑,看到这样形容他挽留剑意的句子时,相信你眼前也同时闪过一抹惊艳。那是文字单纯的排列组合吗?那简直就是艺术。

所以温瑞安很多中短篇,尤其清丽隽逸,充满美感,光看文笔,都完全可以当纯文学来看。(长篇小说因为架构和节奏的任性,完全是靠牛逼的文笔撑起大部头的,换一个人早被打了你信不信。他一场架可以打整整一本书从头打到尾,试问没有这种不怕被打的文笔,谁敢这么做。)

到了中后期作品,文字神功大成的温瑞安,在角色塑造方面几乎是无敌的存在,哪怕一本书几十上百号配角,他都能用不同的描写一下就立体起来,让人记住,而且这个描写都是短短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一个立体的角色形象和丰满的性格,丝毫不落俗套,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在《说英雄》系列,这种手法体现到淋漓尽致,一部出场人物可能比一些作者几部书加起来都多的作品,群像却栩栩如生,没有一个脸谱化的,这就是写人的极致了,我觉得没可能超越了。

在武功打斗方面,也因为牛逼的文字而提高了作品的档次,比如前面说的形容苏梦枕的红袖刀和王小石挽留剑,那种经典的句子太多太多了。又比如雷损的“刀一在手人便狂”,比如雷艳的“灯下骷髅谁一剑”,比如天下第七的“千个太阳在手里”,比如聂千愁那一句“我要去找我的兄弟,因为他们是我的寂寞,我的豪壮”,配合他最后被兄弟骗走宝贝就害死的下场,简直让人不忍卒读。再比如温柔那个手托烛火跳下来的出场:

【蜡烛托在来人的掌上,像一只小蜻蜓落在荷叶上,不惊落一滴露珠,刀光映着烛光,烛光滴映他温柔的脸上,刀光闪在他眸里。他落在众人的包围中。

这是王小石第一次看见温柔。

他第一次看见温柔的时候,全世界只亮着一支烛光。

一支只亮在他掌上的烛光。】

类似这种场景,再加上这样生动的描写,相信很多人看过一次就不可能忘得掉。

不过成也文字败也文字,温瑞安小说档次的整体提升,得益于文字的帮助不可谓不大,公认他的小说最厉害的地方便是人物塑造和诗意的文字,可是后来,普罗大众接受不了他越来越收不住的改良版诗意文字后,就认为他“走火入魔”了,觉得他的小说“拖沓、骗稿费、不好看”了,可是以前他的小说里也绝对不缺少大段大段的对话,为什么不觉得拖沓呢?那就是因为文字风格的改变,让很多人适应不了了,所以觉得看的艰难了。

不过即使如此,温瑞安所谓走火入魔的文字,还是将其他人远远的落在了身后,比如《少年无情》里:

【无情依然坐在院子里。

月亮很清很亮,他就似坐在月的乳河上,有一种宁谧的感觉。

——甚至比那一干狙击者加起来都盛。

奇怪的是,煞气越盛之时,这少年的神情,看来越是宁静。】

这就是江湖传闻温大走火入魔后的文字,但还是气质清冷,风华绝代。将文字字面的美感、组合的美感和句子本身的内容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谁能说是堆砌华丽词语呢,明明非常简单的描写,却给人活色生香的感觉,这才是好文字吧。

最难得的是,这种文字在写武戏的时候特别有质感,有画面感,就比如上面这段的月下无情,静好的文字,清亮的明月,那杀气却似有实质般的扑面而来,你仿佛能看到月下端坐的少年那宁静淡定的脸。而且,这只是随手摘的一段,还并不是描写无情气质的最出色的文句。

然后我们再来看四大家关于设定方面的能力。

【未完待续。下周继续推出】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后台删除

纳兰佩紫 | 「紫衣奉剑」

引刀浮白读圣贤,飞扬跋扈羞自谦,佩紫怀兰太狂士,笔墨星枰五十弦。人情炎凉青白眼,生杀起落不相关。

浪漫与现实的错位:白愁飞的飞,苏梦枕的梦 | 刀一在手人便狂:雷损的损 | 关七:笑蔑群龙何以战?我命由我不由天 | 方应看:翻手为云覆手雨,谈笑袖手剑笑血 | 王小石:回首平生萧瑟处,最是人间留不住 | 《说英雄谁是英雄》里的那些女子:朱小腰、何小河 | 《说英雄谁是英雄》里的那些女子:雷纯、温柔 | 《说英雄谁是英雄》:再说苏梦枕与雷损 | 《说英雄谁是英雄》:苏梦枕“我从来都不疑我的兄弟”是真是假? | 武侠四大家全方位鉴定手册1

点击图片,参与「东宋世界」第四届年度征文

点击图片,东宋世界全部信息都在里面!

书世家 | 纸世家 | 布世家 | 玉石世家 | 银世家 | X世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