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二十不惑》这部剧,你觉得现在25岁的女生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电视剧《二十不惑2》将于今晚(17日)20:30登陆湖南卫视、芒果TV。该剧聚焦后青春阶段的25岁年轻女性群体,在延续第一部剧情线的基础上,对职场、友情、爱情等议题进行更加成熟深入的观察剖析,承上启下,映照出当下后青春世代真实的生活样貌。


《二十不惑2》的主创主演阵容和内容都与第一部衔接紧密。在主创主演方面,女性主演们和原班制作团队全员回归;在内容层面,前后两部作品的故事和人设线相互接续,从校园到职场,呈现了人物在新时代语境下的社会身份转型。

《二十不惑2》不仅陪伴观众同频经历了人生角色的转换,作为续集,在承接第一部温暖现实主义调性的同时,也突破常规积极跟进时下年轻热点议题,打造干净清爽的女性题材剧。如《二十不惑》中关注了美妆博主、娱乐圈、二次元等年轻兴趣领域,《二十不惑2》则顺应展现了直播、职场反内卷、AI智能产品等世代新潮。


在此前释出的定档预告中,众人跨过校园和社会的分界线,迎接后青春人生的同时,也面临着25岁年龄层的普遍困境。其中,梁爽(关晓彤 饰)虽如愿成为美妆主播,但在不断攀升的成交额目标压力下,不得不考虑转型;姜小果(卜冠今 饰)专业干练俨然是资深风投人,面对职场不公也得选择收敛锐气;段家宝(董思怡 饰)成功开办经纪公司,然而“造星”计划还未成型就已无奈夭折;丁一煊(徐梦洁 饰)的生活简单闲适,也会因步调被打乱而措手不及;罗艳(李庚希 饰)进入国企,工作看似轻松稳定,但她心里的“舒适圈”却不是如此……25岁的人生课题才行至序章,女生们将面对来自成人世界更加激烈的碰撞,她们将以行动为刃,破开踌躇的桎梏,踏上探索自身价值的后青春旅程。


此外,“无限谱”群像海报于今日释出。该款海报以米黄与橙色调为基底,主演们在乐谱上大步进发,不仅从视觉上点明了角色轻熟的年龄定位,也传达出温暖明朗、积极向上的剧集质感。海报中隐含多处设计巧思,左上角25字样的节拍数、作曲人以角色署名,都意为后青春是年轻个体的自作曲,生日歌的旋律则是对25岁年轻人生的祝愿。海报意在体现对既定人生轨道的挑战:后青春依然有“无限谱”的可能性,绝不只有遵循世俗定义才能活得靠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主演:莉莉·拉贝,艾米·布伦尼曼,恩里克·穆西安诺,哈米什·林克莱特,马克·理查德森二世,基娅拉·奥利勒拉,艾略特·弗莱彻,Bobbi,Baker,泽维尔·塞缪尔,斯黛拉·贝克,理查德·托马斯,Bryant,Tardy,凯瑟琳·威利斯,查尔斯·伊斯滕,阿什丽·曼德薇,艾默莉·克鲁奇菲尔德,杰拉尔丁·辛格,蔡斯·斯托克斯,狄安娜·杜纳甘,道格·萨文特,谢勒·拉莫斯,德文·泰勒,苏珊·沃尔特斯,查明·李,Jackie,Goldston,伊桑·艾哈特,凯文·韦恩,克莉丝汀·奥夫利,汉娜·凯普尔,Leopold,Man

最近,阿文被朋友的一句话整得年龄焦虑了。

朋友说,“过了8月,你就30岁了。”

我明明才25岁,怎么就突然“被消失”了5年,直接跑步进入30岁呢?思来想去,感觉自己还是被带入年龄焦虑中,所以才有这篇“关于年龄焦虑”的文章。

感谢我的朋友,祝他长命不老~

01 25岁开始年龄焦虑了?

大家关于“年龄焦虑”的讨论,对象大多集中在女性身上。其实不然,男性和女性对年龄的焦虑都是存在的,只是女性的年龄焦虑被刻意放大,才显得男性没有女性那么重视年龄。

南都民调中心的一份网络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年龄焦虑不仅是女性专属,其中超五成男受访者认为男性年龄焦虑不比女性少。由此可见,年龄焦虑无论是在男性或是女性身上,都被重点关注着。

近几年,不断涌现的关于年龄的影视综艺层出不穷,从《乘风破浪的姐姐》到《二十不惑》,再到《三十而已》,痛打当代的青中老三代年轻人,几乎每档节目都掀起了一波关于年龄的讨论。

25岁,人生才过四分之一,正是好年华,怎么就开始年龄焦虑了呢?

其实,人们焦虑的不是年龄,焦虑的背后透露着对成功的评判。

大家简单地将成功定义为有钱、有权、有家庭、有成就、有地位,而没有达到这些“及格线”的群体,就不成功,不成功就面临着“年龄焦虑”的压力。

最近,“华为百万年薪再招天才少年”的新闻刷爆社交圈,还有类似“28岁教授”“30岁总裁”的标签,无不触动着每一个“loser”。

“女孩超过25岁就走下坡路了,30岁在婚恋市场就没有选择权。”于是,女孩子开始因为年龄带来的容颜变化而焦虑,拼命要保住“少女感”。

“男孩到了30岁还不结婚,他就是被市场挑剩下的。”于是,男孩子开始拼命要在30岁之前完成结婚,一步步按照“标准”走,生怕错了一步。

这个社会,似乎到了某个年龄就一定要完成某件事,被一件件“是什么年龄就要干什么事”的事情赶着走,顾不上喘气,只管一路狂奔。纵然如此,没有达到及格线依然会被打上“不成功“的标签,随之而来的就是年龄焦虑。

明明25岁才步入社会,才30岁就要我们事业有成。

明明25岁才刚刚开始精彩人生,就要拿50岁的标准对我们进行评判。

02 我的年龄拒绝“被比较”

“人生的时间表,要由自己来定。”

很喜欢《听见她说》这档女性独白剧,在《时间表》这集中,王智扮演的图书作者,尝试打破外部对女性婚姻的定义,“婚姻是不是当代女性的必需品”,可以是,也可以不是。

然而,饮食男女们还是为婚姻焦虑,“到该结婚的年龄了”,30岁成为他们头顶上的剑,好像30岁以后就无法自我生活。

为什么会产生年龄焦虑呢?阿文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自我预期的对比。

焦虑往往是因为没有达到预期才会产生,如果30岁就实现财务自由了,没必要焦虑;如果能力强悍到cover大小公司各种岗位,没必要焦虑。

年龄焦虑也是如此,当我们处于某个年龄时,没能达到自己的预期,于是开始自我怀疑。也许,只是你的预期太高,在当下年龄达到预期存在些许困难,等等,它就有了。

从小我们就被拿来比较,“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年龄相似的孩子,爸妈几乎不会拿跨一轮的孩子来比较。于是,在我们长大后,也会暗自拿身边同龄人与自己对比。

当我们发现,“同龄人”们要么事业有成、要么家庭有成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就产生了失衡感,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我比不上别人”。

第三,社会意识的裹挟。

社会似乎特别喜欢歌颂年龄小有成就,或年龄大有成就的人——

年龄小有成就的可被称为“神童”,年龄大有成就的可被称为“大器晚成”,反而年龄不大不小的人,处于极尴尬的境地。

在女性审美上,大家也更偏爱年龄小的女孩,似乎一到某个年龄,大龄女就不值得关注。所以,明星们拼命地展示“少女感”,即使已经装得不像了还要硬撑,何必如此?每个年龄都有各自魅力,无需千篇一律。

而这些,恰是社会意识对人们的暗示和引导,大众意识成为年龄焦虑的帮凶,又反过来影响着每一个个体。

从这三个原因继续往下挖,你会发现,真正产生年龄焦虑的是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恐惧自己到了某个年龄,不确定自己能否像预期一般优秀;

恐惧自己到了某个年龄,不确定自己是否会输给同龄人;

恐惧自己到了某个年龄,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应社会变化。

所以,我们在每个年龄都要与人比较(个人、他人),达到及格线才算有成。

人生的时间表,要由自己来定,年龄不应该拿来被比较。

03 所有年龄都是用来享受的

25岁的年龄正是好青春,此后年景,也不是一片荒芜。

当你因为年龄而产生焦虑时,它不仅无助于你对生活的探索,只会增加你对岁月更迭的恐惧。

我们应该理性地面对年龄增长,因为所有年龄都是用来享受的——每个年龄,自有风趣。

阿文也总结了三点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正视年龄,取悦自己。

年龄增长,岁月更迭,容颜变换,这是自然规律,我们没必要过分关注年龄的变化。相反,在每个年龄活得精彩,为自己而活,拓宽人生的宽度,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之前看到过一个案例,是关于埃隆·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对年龄的态度,案例未被考证,大家图一乐:

30多岁作为破产的单身母亲辗转异国,独立抚养3个子女,四五十岁读取硕士学位,60多岁重返模特舞台,70岁成为银发“网红”……她正是梅耶·马斯克,埃隆·马斯克的母亲。之所以能取得这些突破年龄限制的成就,正是因为她信奉“人生由我”,从不自我设限。

不过,金鸡奖最佳女主角、中国内地首位柏林影后咏梅,她的故事却是真实的。因为工作需要,咏梅老师的宣传照片经常要被处理,因此她说——

“我的图能不能不修,如果非要修的话,能不能别把我的皱纹都修平了,那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

阿文想借用这两个案例告诉大家,享受岁月的馈赠,不要被年龄这个数字困住。

第二,正向引导,乐观主义。

当我们对未来悲观时,行动上自然会露出怯意。当我们越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时,年龄增长带给我们的焦虑就会越大。

改变它需要自我和社会的正向引导,告诉自己,未来可期,你才能更轻松地前行,人生还有漫长的时间等你“成功”。

第三,好好成长,悄悄惊艳所有人。

这句话看似鸡汤,其实有几分道理。我们关于年龄的焦虑,几乎都是因为“年龄”与“成就”之间产生的心理失衡,我们需要允许自己有成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不断给人生添加砝码,最终才可能达到“预期”。

相反,如果只是想一味躺平,那年龄增加能带给你的不是成长,而是社会的抛弃。

做一个“越老越有用”的人,是阿文的选择。就像钟南山院士一样,85岁高龄依然腰杆笔直,步履如风,奔赴在抗疫一线,值得敬佩。

04 年岁有加,并非垂老

阿文一直觉得,年龄只是每年增加的数字,心态年轻更重要。

人生就是一壶酒,经过年少的青涩,青年的激流勇进,中年的困惑挣扎,老年的豁达,这壶酒才算酿好,才会醇厚。

17岁,可以无知,可以求知;

27岁,可以畅想,可以言爱;

37岁,可以成熟,可以承担;

47岁,可以成就,可以回首;

57岁,可以传承,可以享乐;

87岁,可以告别,可以体验死亡。

甚至还有更远的路,值得你去探索。

请问,哪个年龄不是值得品味的年华呢?

“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坠暮年。”

谨以此句,与大家共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十不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