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民族风俗

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一提到大草原,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脑海里蹦出了这首《敕勒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多么质朴无华的字词,组成了多么有感染力的语句,豪放爽直,雄壮开阔,一如草原民族的性格。

《敕勒歌》所描绘的大草原具体在哪里至今仍无定论,有人说在山西的朔州、宁武一带,有人说在内蒙古阴山下的呼和浩特大黑河流域,还有人说在内蒙古土默川平原......敕勒川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内蒙古东北有一片大草原,完美地具象了民歌的意象,甚至补足了民歌的留白:不仅苍茫辽阔,而且云淡风轻,不仅一望无际,而且翠色欲滴,不仅草长莺飞,而且曲水迤逦......

我所说的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

当我们想要观赏草原风光的时候,内蒙古是大多数人的首选,自古至今,这片狭长的土地一直是水草丰茂的游牧天堂:汉武帝曾在此屯田养马,匈奴、鲜卑、女真等少数民族曾在此游猎繁衍,蒙古铁骑曾从此金戈铁马并建立了横跨欧亚的雄雄帝国......

起伏微缓的地势和1000多米的适宜海拔造就了禾本植物的理想家园,于是内蒙古东西横贯118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诞生了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乌拉盖、阿拉善等众多的草原,因着地形气候的不同,它们有的与森林为伴,有的与荒漠相依,种种形态,不一而足,其中最有名的,是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不仅是内蒙古最美的草原,还位列世界四大草原,并在其中独占鳌头。我查了一下世界四大草原都有哪些,结果发现有两处就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另两处是新疆的那拉提草原和南美的潘帕斯草原。于是我觉得上面表述不合适,应该是:因为呼伦贝尔草原冠绝内蒙,所以冠绝全球。这就像是说:因为某乒乓球运动员是中国打得最好的,所以他是世界第一;因为某NBA球队是美国的冠军,所以世界范围内也无出其右。

那么,世界最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有多美呢?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东北的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以西,它不是一眼能尽收的某片草原,而是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海拉尔区、满洲里市及额尔古纳市南部、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总称,是东西宽约350千米、南北长约300千米的草原群,这里有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和500多座星罗棋布的湖泊,东部有大兴安岭的森林,中部是平畴千里的草甸,西部是降水稀少的干旱草原,景观丰富,景色怡人。

这里呈现给大家的是海拉尔区北部的草原。

初秋的早晨,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天气阴沉,乘车从海拉尔出发,一路向北,来到了草原区,好在天公作美,一到草原,晴空万里。

路上遇到了两尊雕塑立在马路两侧,导游说他们一男一女,男的叫“贝尔”,女的叫“呼伦”。

原来,“呼伦贝尔”是一对青年的名字,自然而然,少不了浪漫的传说:

很久以前,蒙古族部落中有一对相爱的青年男女,姑娘名叫呼伦,能歌善舞,才貌出众;小伙儿名叫贝尔,力大无比,能骑善射。他们的生活本来无忧无虑,后来恶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还吸干了草原的水,致使草原枯黄,牛羊身亡。为了拯救草原和爱人,贝尔背起神弓寻找莽古斯报仇,在和恶魔的大战中,刚烈的呼伦为了不被莽古斯侮辱,吞下了莽古斯头上的绿宝珠,化身为浩荡的大湖,贝尔趁机杀死了莽古斯,却因爱人的牺牲悲痛万分,他折断神弓,顿时草原塌陷,贝尔也化作了一池清湖。

就这样,一对情人化作呼伦、贝尔两座大湖,把炽热的爱献给了草原,草原也暗暗地裂出一道乌尔逊河,把两颗年轻的心连在了一起。

草原再次兴旺,人们为了纪念呼伦和贝尔,就把这片草原命名为“呼伦贝尔大草原”。

连接呼伦湖和贝尔湖的乌尔逊河属于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水系,这是一条弯弯曲曲、九转回肠的河流,草原上大部分河流都是这样弯弯曲曲、九转回肠的形状,然而有一条“九转回肠”却转出了“天下第一曲水”的美誉,让欣赏过她的游人无不“回肠百转”、“余韵绕梁”,她就是——莫日格勒河。

莫日格勒河同样属于额尔古纳河水系,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的陈巴尔虎旗境内,由东北流向西南,最终汇入海拉尔海。

1961年,叶圣陶、老舍、曹禺、端木蕻良等作家应邀来呼伦贝尔大草原旅游,当他们看到九曲十八弯的莫日格勒河之后,无不赞叹,端木蕻良说:“我走过多少河,没有趟过这样的河,我看过多少水,没有见过这样的水。”老舍更是赞誉这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曲水”。

的确,不要说那些对美好异常敏感的作家,就是我这样的普通人,也不由得有些沉醉:在蔚蓝如洗的晴空下、秋色初染的草甸上,看到这样一条连绵不绝的细带从绿蓝相接的天际蜿蜒而来,又朝一望无际的远方逶迤而去,一会儿凹成W形,一会儿弯出S形,一会儿又盘作莫比乌斯带,似一条匍匐在黄绿画布上的迤逦银蛇,如一缕镶缀在翡翠地毯上的曼妙雪绦,再加上点缀在河畔的小小蒙古包和斑驳牛羊马,让我不禁怪异地想起了张飞,书上说他粗犷中有细腻,而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辽阔中有秀美。

莫日格勒河畔有一处景区叫“天下草原蒙古魂游牧部落”,是大草原上为数不多的人文景区,在这里可以了解成吉思汗的历史故事和蒙古民族的风俗信仰。

进入雄伟的大门后,首先看到是成吉思汗骑马的雕塑,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争雄,最终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马下的半球上展示了蒙都帝国曾经的疆域,尽显一代天骄的雄姿。成吉思汗曾说:“我马鞭所指之处,都要成为的我的牧马之地。”当骁勇的蒙古铁骑把战争带到欧洲时,信仰基督的欧洲人以为这是上帝派来惩罚他们的鞭子。在雕塑前就横着传说中的“上帝之鞭”——一段长达9.9米的用俄罗斯红木手工磨制的长鞭。

木道两侧有草原民族的神兽雕塑和蒙元帝国的开国功臣雕塑,比如下面的铜缸上刻画了成吉思汗的传奇故事——“天降战神”:成吉思汗1162年5月31日降生,一出生就手握战神长矛,被称为“草原的狼王”。

下图是博尔术的雕塑:博尔术随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参加了统一蒙古诸部的战争,屡次救铁木真于危难之中,他志意沉雄、善战知兵,立下了不世之功,是蒙古帝国的十大功臣之一,封太师、广平王,谥号忠武。

天下草原景区内还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敖包——腾格里敖包。

“敖包”是蒙语,意为“石碓”,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载体,祭敖包是萨满教的源头,敖包上的树枝在蒙古族人心中代表森林神灵。祭敖包分为血祭、洒祭和火祭,血祭是宰杀牛羊供奉在敖包前,洒祭是在敖包前滴洒鲜奶、奶酒等祭物,火祭是在敖包前点燃干树枝堆或牛马羊粪,祭祀者排队绕火三圈,一边念着自家姓氏,然后把祭品全羊投入火堆,火烧的越旺越好。

这座腾格里敖包建于2016年,直径有50多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敖包。“腾格里”在蒙语中是长生天的意思,是蒙古人心中的神,主宰着万物的生息,建立腾格里敖包表现了对长生天的敬畏,感恩长生天的保佑。据说此敖包的材料中还有来自不儿罕山的圣石。(不儿罕山:蒙古国圣山,成吉思汗的龙兴之地,因三次救过成吉思汗的命而闻名海内外,蒙古秘史记载当年逃过劫杀的铁木真曾独自来到不儿罕山,对着圣山行九跪九拜之礼,并许诺要子孙年年祭拜圣山)

大草原上的另一处人文景观是金帐汗蒙古部落,这里的布局再现了成吉思汗当年征战时的行帐。公元1202年,铁木真向蒙古贵族保守势力发起了一场讨伐战役,地点就在莫日格勒河谷中会屯山一带,所以这次战役也叫“会屯战役”,战役中,铁木真佯败诱敌深入,后用箭雨大破敌军,取得胜利。这次战役巩固了他的可汗地位,征服了蒙古高原的东部地区,为了庆祝,铁木真在美丽富饶的莫日格勒河谷中架起了金帐。如今,有很多关于成吉思汗的影视作品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上文提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众多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摇篮,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大草原并不是如现在一样岁月静好,要了解诸多民族“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峥嵘历史,最好的去处是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 ,所以接下来,我们将移步至海拉尔,去探秘呼伦贝尔的过往。

(海拉尔成吉思汗广场的雕塑)

呼伦贝尔不仅是大草原的名称,它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呼伦贝尔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海拉尔区,我们将要去的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就在这里。

历史学家翦伯赞曾说:呼伦贝尔这个草原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游牧民族——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

其实,这个摇篮还包括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 春秋战国时期,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地区为东胡人所控制,汉初,匈奴击败东胡,东胡部落联盟瓦解,一部分东胡人躲进大鲜卑山(即大兴安岭),故号“鲜卑”,此时呼伦贝尔为匈奴控制,后来匈奴西迁,鲜卑人走出了大兴安岭的丛山密林,来到呼伦贝尔草原,继而“光宅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统一了中国的北方,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中书侍郎李敞等人到鲜卑祖居石室祭祖)

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鲜卑人余部室韦部落、回纥、突厥、黠戛斯以及辽代的契丹、金代的女真等相继崛起和统治呼伦贝尔,直到12世纪,蒙古诸部在呼伦贝尔悄然兴起。在成吉思汗南征北战统一蒙古草原过程中,于呼伦贝尔进行了几次大的决定性战役,消灭了政敌,最终统一了蒙古高原。自此,北方草原上诞生了具有语言、地域和文化共同性的民族——蒙古族。

(成吉思汗的金顶大帐:蒙古族的“皇宫”)

元亡后,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退守蒙古草原,元顺帝的后裔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直至归附后金。清朝建立后,生活在这里的鄂温克、达斡尔、巴尔虎蒙古、鄂伦春等民族组成八旗兵镇守边疆,防御沙俄入侵。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呼伦贝尔城始建,城市位于现今的海拉尔区正阳街一带(也就是博物馆所在的地区),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呼伦贝尔城商业贸易繁荣,出现了龙太号、晋兴号等商铺,以及以经营绸缎、布匹为主的瑞蚨昌商号。

历史上生活在这里的民族大都是森林狩猎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不同,他们的生活对自然的依赖更加强烈,于是形成了深厚的萨满信仰。

萨满是崇拜自然的信仰,对自然界的天、地、日、月、星、山、水、火、风、雷、雨、树等万物和现象均有崇拜,人们认为这些自然存在表现出了生命、意志、情感和灵性,因此对之敬拜求告,希望消灾、降幅和获佑,上文介绍的祭敖包就是萨满仪式的一种,蒙古草原上著名的那达慕盛会就是由祭敖包演变而来。

(那达慕大会上的赛马名次牌)

除了萨满信仰,从西藏传来的喇嘛教也在这一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外来的喇嘛教在与萨满教的斗争中生存下来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信仰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艺术,下面的图片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特色: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桦皮包:桦皮是常用的工具之作材料)

(在大自然中拉起马头琴,和牛羊共享闲暇)

民族博物馆不远处是成吉思汗广场,刚从文献中了解了蒙古的崛起,再顺道欣赏一下广场上成吉思汗的雕塑,是非常不错的。

除了广场中心跃马扬鞭的成吉思汗,广场一侧还有一组群雕,叫作“征”。雕塑人物是成吉思汗、他的二弟——神箭手合撒儿、被誉为“四杰”的博尔忽、木华黎、博尔术和赤老温以及被称为“四獒”的速不台、者勒蔑、哲别、忽必来,他们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中屡建战功,是成吉思汗麾下最杰出的猛将。

及至近代,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原饱受创伤,草原民族也遭到欺侮,东北沦陷后,呼伦贝尔地区沦为了日本伪满政权的辖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就是对那段历史的见证。

纪念园位于海拉尔铁路工人新村北部,是一座5A级战争主题公园,这里最初是日军海拉尔要塞。海拉尔要塞是日本关东军为进攻苏联,在中国东北边境设立的15处军事工事中最大的两处要塞之一(另一处为黑龙江省东宁要塞)。

纪念园外停车场附近的草地上有不少苏军T-34坦克和苏联士兵模型,展示了当年苏联红军攻克海拉尔要塞的战斗场面。

纪念园中同样也陈列着一些武器和那个时代交通工具:

纪念园最主要的景观是海拉尔要塞遗址,在进入遗址之前,会经过一座博物馆,其中展示了海拉尔要塞的修筑过程,展现了苏联和日本之间惨烈的诺门罕战役,也记录了日本关东军在要塞修筑完成后为了保密屠杀中国劳工的滔天罪行。

进入要塞遗址前一般都会租一件大衣,因为深达20米的地下要塞气温很低,我去的那天下着雨,外面本来就很阴沉,进入要塞后更感觉到阴冷。虽然要塞里有医务室、炊事房、厕所、办公室、武器库等一应俱全的房间和设施,但仍让人感到异常的寒意和恐惧,仿佛进入了生化危机一般的恐怖游戏场景。

海拉尔要塞始建于1934年,建成于1937年,是日本关东军胁迫十多万名中国劳工修建的,包括敖包山、北山、西山、东山等阵地,建成后,关东军坑杀了劳工,在今天北山和敖包山之间的一个万人坑中,还躺着数千具森森白骨。

1945年8月18日,苏联红军攻破海拉尔要塞,日军无条件投降......

上图中纪念园坦克群的远方,可以看到白色的佛塔和红色的佛寺,那里是海拉尔的另一处景点——两河圣山。

两河指的是海拉尔的母亲河海拉尔河和伊敏河,圣山指的是圣洁的敖包山。这个地方又被称为“一塔两寺”,一塔是坐落于敖包山定的慈积金刚塔,两寺是位于山腰的达尔吉林寺和万佛寺。

慈积金刚塔是一座藏式白塔,由塔基、塔身、相轮和刹顶组成,白塔在远处就非常显眼,走近看更是圣洁雄伟。

达尔吉林寺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达尔吉林”的意思是“昌盛寺”,寓意为呼伦贝尔草原繁荣昌盛。

(站在慈积金刚塔上俯瞰达尔吉林寺)

万佛寺是一座汉传寺院,始建于清代。这里佛教氛围浓厚,不时可以听到诵经声、佛钟声,心灵在碧草蓝天中得到净化。

作为市中心的海拉尔就到这里,下一站是扎赉诺尔,这里是猛犸象的故乡,上文提到的呼伦湖也坐落在此,随我一起去看看吧。

如果没有去过呼伦贝尔,“扎赉诺尔”这个名称可能对你比较陌生,但“满洲里”也许有所耳闻,因为它有着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

而实际上,如今下辖于满洲里的扎赉诺尔,比满洲里更加古老,在历史上更加有名:“扎赉诺尔”是蒙古语,翻译成汉语是“海一样的湖泊”,也即呼伦湖,就是说,这片草原的命名都源自于它,而且在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生活在如今满洲里地区的原始人就叫“扎赉诺尔人”,同时(或更早)出现在此的还有冰川世纪的庞然大物——猛犸象,据此形成了“扎赉诺尔文化”,据说一部分扎赉诺尔人渡过白令海峡的陆桥进入美洲,创造了印第安文化!

既然来到了扎赉诺尔,就先去看看“扎赉诺尔”(呼伦湖)吧。

呼伦湖位于扎赉诺尔南部约20公里处,夹在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和扎赉诺尔区之间,湖周长有447公里,是内蒙古的第一大湖,也是中国的第四大淡水湖,怪不得蒙古人称它为“海一样的湖”。

处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的呼伦湖被称为“草原之肾”,因为它对维系草原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动植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呼伦湖还被誉为“草原明珠”,也许与上文讲到的“呼伦贝尔”传说有关:被抢走的呼伦为了取悦魔王莽古斯,假意讨取了魔王头上的明珠,呼伦知道一颗明珠就是一汪碧水,为了滋润被魔王吸干的草原,她吞下了明珠,化作了呼伦湖。

(景区内有一座呼伦捧珠的雕塑)

很多人慕名来到呼伦湖,可能抱着不低的期望,但说实话,呼伦湖的景观并没有多惊艳,草海连着湖海,多云让湖光有些暗淡,岸上没多少亮眼的建筑,只觉得在普通的湖边溜了一圈。唯独撑着彩虹伞的湖心岛让人感受到一些与众不同的意境。

也许景区也觉得乏善可陈,在湖边装点了几组雕塑以作补偿,虽然看到了“腾飞”,心情也没有腾飞起来。

不好看也许是角度不对、天气不对,第二天天气晴朗的时候,在猛犸公园看到了扎赉诺尔的明媚和多彩。

上面提到扎赉诺尔是猛犸故乡,于是在扎赉诺尔新区建了一座猛犸公园,其中有获评世界吉尼斯的“规模最大的猛犸象雕塑群”,足足有87只形态各异的猛犸雕塑,十分壮观。

有的体型巨大,应该是猛犸首领:

有的个头差不多,应该是青梅竹马的伴侣:

除了猛犸群,公园中的建筑也非常漂亮,比如下图右侧的观光塔和儿童科技馆。

观光塔是一座欧洲哥特式城堡: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儿童科技馆,要是不看景区导览图,一定想不到这座色彩鲜艳的俄式城堡竟然是儿童科技馆,这也太不“科技”了。

如果是在满洲里(下文将会详细介绍),这样的洋葱顶建筑非常常见,因为满洲里处在中俄边界,但扎赉诺尔的这座城堡,比满洲里很多城堡都要漂亮。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当你翻阅满洲里的旅游宣传照时,除了套娃广场上鳞次栉比的洋葱顶,最大概率看到的就是这座建筑。很多不明就里的人去满洲里逛了一圈还在纳闷:照片上的城堡怎么没有找到?

这座名字平凡、颜值非凡的城堡之所以受人青睐,与周遭的环境也分不开,蓝天白云、红花绿草、羊肠小道把这里装点成了童话世界。

园中的其他建筑也各有特色,如长方形的蒸汽机车博物馆如一座精密的工厂,里面展出了蒸汽机车的历史、构造和蒸汽机车对于百年煤城扎赉诺尔的特殊贡献——满洲里就是因铁路才兴起的城市。

(离呼伦湖不远的一处空地上停着一辆蒸汽机车模型)

(蒸汽机车的内部构造)

草坪上的风车让公园有了荷兰风情:

五颜六色的灯塔让景色更加明媚多彩:

猛犸公园不远处是扎赉诺尔博物馆,要看真正的猛犸(化石),来这里就对了。

博物馆中展出了猛犸象等古生物的化石:

距今3万年前,猛犸象、披毛犀和东北野牛等巨型耐寒动物在呼伦贝尔随处可见,那时扎赉诺尔蘑菇山的古人开始打制石器,采集渔猎,草原文明曙光初露。

(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

除了猛犸象化石,博物馆还展出了扎赉诺尔这一地区曾经生活过的少数民族文明,如果说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摇篮,那扎赉诺尔就是他们的襁褓。

上文提到的从大兴安岭走出的拓跋鲜卑族最初的南迁之地就是呼伦湖,从公元前一世纪迁至此处后,经过两百年的繁衍生息,鲜卑族吸收了中原先进文化,富族枪兵,终于在公元二世纪中叶二次南迁,征伐拓疆,于386年建立了北魏王朝。

(拓跋鲜卑征战祭祀场景)

鲜卑之后,契丹、女真、蒙古民族先后建立了统一王朝。契丹、女真在建立辽、金政权后,首先稳固了自己的后院——呼伦湖周围的草原,为逐鹿中原提供了保障。蒙古族占领这片草原后,不到几年就完成了统一诸部的伟业,可见占有这片草原是拥有整个蒙古高原的必经之路。

除了文明史,博物馆中还展出了呼伦湖的生态、蒙古族的习俗和扎赉诺尔煤田的开采概况,篇幅所限,就不一一介绍了。

(呼伦湖是许多水鸟迁徙的重要驿站)

接下来,我们继续向西,去参观“国门”——满洲里。

满洲里位于呼伦贝尔市的西部,这座城市有点像之前在“新疆”一文中介绍过的布尔津——整个城市都洋溢着浓浓的俄罗斯风情。

满洲里有一条中苏金街:

布尔津有一条中俄风情街:

满洲里有不少俄罗斯舞蹈雕塑:

满洲里有不少俄罗斯套娃:

满洲里常见洋葱顶建筑:

虽然在中国的一西一东,相隔甚远,但布尔津和满洲里都与俄罗斯、蒙古等国接壤,可见中国幅员之辽阔。稍微有些不一样的是,布尔津和俄罗斯之间还隔了风景如画的喀纳斯,而满洲里和俄罗斯只有一门之隔,中俄边境的国门就矗立在这里,使得满洲里成为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距离的相近也让满洲里的俄罗斯风情更加显著,一座套娃广场让人恍若出了国。

所以满洲里之旅,我们就先去国门景区和套娃广场转转。

由于满洲里特殊的边境位置,它被称为“东亚之窗”,而国门就是窗口。国门景区位于据满洲里市中心9公里的中俄边境,包括国门、41号界碑、和平之门广场、各种红色展厅等景点,其中国门是满洲里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中俄贸易的进出通道,更是弘扬国威、展现国力的载体。

我们现在看到的国门是第五代国门,建于2008年,长105米,宽46.6米,高43.7米,铁轨从门下穿过与俄罗斯接轨,不是可以看到进出国门的班列。游人可以登上国门,欣赏中俄两国边境风光。

第五代国门看上去雄壮肃穆,大气威严:

远眺对侧的俄罗斯国门,则显矮小简陋:

认真地说国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力可能不太严谨,但从五代国门的变迁确实体现了中国的发展:

第一代国门竖立于清末,只有一根木桩:

第二代国门建于1920年,为木制拱形门,1949年被苏联单方面拆除:

第三代国门建于1968年,是一座铁木结构的桥梁,正上方嵌有醒目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红色大字,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第四代国门建于1989年,国门中间镶嵌“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红色大字,庄严而宏伟:

再来看看国门景区的其它景点。

41号界碑是1993年8月中俄两国勘界结束时确定的,是祖国领土的象征,庄严神圣,不可侵犯。

和平之门广场落成于2002年7月,M造型是“满”(满洲里)字的拼音,圆球象征地球,寓意国土有界,但它与世界相连,象征中国人民开放的胸怀,展翅飞翔的5只和平鸽象征将友谊传播在世界五大洲,周围有七副浮雕,展现了满洲里的历史和对未来的憧憬。

火车头广场上展出了1940年日本制造的“亚细亚”型蒸汽机车,下面的铁轨是1925年苏联制造的43铁轨,1949年东,毛泽东主席就是乘坐这台机车牵引的火车出访苏联的。满洲里人民称它为“满洲里号”。

国门附近是中俄互市贸易区,这是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唯一一家国家间互市贸易区,也是唯一跨国界的国家级开发区。

(互贸区几百米外就是国门)

互贸区设有商贸金融区、保税仓储区、工业免税加工区、服务游乐区等区域,来此购物的除了中国人还有俄罗斯人,出售的商品大都是俄罗斯生产的日用品和食品,穿梭在充满俄文标识商品的超市中,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别有一番情趣。

互贸区还有一座“北国第一门”,这是一处国境线上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景观,此门是互贸区的标志性建筑,它以威严的姿态屹立在中国边境线上,彰显了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端庄典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门景区门口这座正在建设的高塔,这是满洲里最高的建筑,耸立在国门景区,建成后会有什么作用呢?

国门景区东侧3.5公里处是套娃广场,如果什么地方能让你假装在国外,这里一定是其中之一。

你一定知道套娃是俄罗斯的标志之一,但套娃的起源你也许不太清楚。进入套娃广场之前,先来介绍一下套娃的前世今生。

套娃是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起源于十四世纪的俄罗斯古镇扎郭尔斯科,最初只是单个木偶,没有层层嵌套,直到19世纪,俄罗斯艺术家谢尔盖.马留金在日本玩具“七神福玩偶”的启发下,想到了可拆分木偶的点子,并设计了第一个套娃——一个手抓黑公鸡的圆脸乡村姑娘形象,里面套着不同的小伙子和姑娘木偶,最后是一个婴儿形象。此后这种套娃广受欢迎,风靡世界,成为了俄罗斯文化的传播载体。

(工匠师傅正在制作套娃)

除了常见的套娃玩具,套娃广场还有大小不一的套娃建筑和雕塑。

其中最大最显眼的是广场中央的套娃酒店,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套娃建筑,而且它不仅仅是个摆设,真的是一座豪华的、集餐饮住宿娱乐会议等于一体的酒店。

套娃酒店下方的套娃世界布满了大小不一、形象各异的套娃,有的只有一人高,是纯粹的装饰,有的是套娃形的建筑,内部是剧场、影院、游艺设施......

套娃世界中还装饰着不少五彩缤纷的复活节彩蛋,更添欧式风情。

作为中、俄、蒙交界的特色景区,除了随处可见的俄罗斯套娃,俄式洋葱顶和蒙式穹庐顶的建筑也不在少数。

(蒙式穹庐顶,图为俄蒙演艺剧场)

园中的雕塑也有着鲜明的异国风情:

套娃广场被人叫作“满洲里的迪士尼”,因为这里除了俄蒙景观,还有各种游乐设施、互动项目和舞台表演。

比如你可以在套娃体验馆体验套娃的生产加工过程,可以在俄蒙演艺馆观赏俄罗斯和蒙古风情演出,可以在恐怖屋里挑战胆量,可以在环幕飞翔影院领略呼伦贝尔的自然风光......(环幕飞翔项目和迪士尼的翱翔飞跃地平线项目有点类似,也是3D俯瞰自然风光,不过画面和体验上有所不如)

(恐怖屋,真的很恐怖,不要一个人进去)

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俄罗斯大马戏和夜晚的喷泉实景演出。

俄罗斯大马戏历史悠久,享誉世界,堪称俄罗斯的国之瑰宝。从18世纪开始,每一位沙皇都有专属的皇家马戏表演团队,他们以马戏、驯兽为家族事业,世代相传,今天仍然活跃在世界马戏表演舞台上的马戏世家,有很多就传承自俄罗斯马戏家族。如今的俄罗斯大马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表演水平最高的马戏。

我们常在网上看到彪悍的俄罗斯人民与熊为伴,和熊一起进餐、拥抱,于是有了俄罗斯民族是不怕死的战斗民族印象,其实看了大马戏你就知道,驯化各种猛兽是人家的传统手艺!

喷泉实景演出是入夜后在室外水上舞台上演的大型歌舞秀,音乐喷泉结合声光电等高科技形式,完美演绎了俄罗斯和蒙古遥远、悠久的民族艺术,是一场充满异域风情的三国文化盛宴。

表演中你可以欣赏俄罗斯歌手演唱《喀秋莎》和《莫斯科郊外的傍晚》,可以欣赏蒙古小姐姐时尚的载歌载舞......演出结束后,缤纷夜色下升起了五彩的烟花,空中绽放的绚烂、地上动感的水柱和异域辉煌的建筑,一起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立体画卷,弥补了上海迪士尼未能看到烟花秀的遗憾。

除了国门景区和套娃广场,满洲里还有一些不可错过的景观:

哥特式风格的婚礼宫简朴、庄重,坐落在翠绿的草海树丛中,是一个浪漫的拍照打卡圣地。

繁华热闹的中俄商街上,俄罗斯风格店铺鳞次栉比,琳琅满目的“洋货”让人目不暇接,街上风格鲜明的雕塑也值得驻足欣赏。

至此,我们将告别充满异域风情的满洲里,前往呼伦贝尔之旅的最后一站——额尔古纳,去探访亚洲最美的湿地——额尔古纳湿地。

(满洲里一处车站旁的蒙式建筑)

额尔古纳得名于流经呼伦贝尔草原的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位于呼伦贝尔北部的额尔古纳被誉为“呼伦贝尔的缩影”,这里有历史悠久的黑山头,曾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合撒儿的领地,这里有依山傍水的美丽小镇室韦,是蒙古族的发祥地,也是俄罗斯族的民族乡。

(合撒儿广场上的合撒儿雕塑)

(市区里俄罗斯风格的酒店)

而额尔古纳最有名的,是号称“亚洲第一湿地”的额尔古纳湿地。

额尔古纳湿地地处大兴安岭西北侧、额尔古纳河东岸,是中国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湿地面积12.6万公顷,属于额尔古纳河及其支流根河等的滩涂地,我们要观赏的是位于额尔古纳拉布大林镇西北郊的湿地一角。

根河在这里像一条银玉带弯弯曲曲地流淌于平坦的草原,河流、湖泊、植被的颜色随四季而变,秋季的色彩最为丰富。

湿地的一大看点是根河在草原上画出了诸多美丽的图形。

比如$弯,以中国文化来看,它像太极圆的分割线,寓意和谐圆融、阴阳相生;以美国文化看,它像美元符号$,人们希望绵绵流水能带来滚滚财源。

又比如马蹄岛(下图左侧),这是自然形成的牛轭湖,因形似马蹄而得名。相传成吉思汗回乡祭祖时,铁骑在这里留下了巨大蹄印。也有人说它向心脏,寓意爱情长青,因为千百年来,山洪爆发和河水泛滥都没能改变它的位置和形状。

还有同心岛(上图右侧),是一座惟妙惟肖的心形小岛,人们以此岛象征爱情甜蜜,永结同心。

湿地另一处奇观是树抱石,这是2010年塑造的一块雕塑,有些像仰天长啸的狼群,表现了草原民族的坚韧勇敢、团结向上。

景区中还有一座湿地博物馆,其中用图片和文字展示了额尔古纳湿地的功能、生态和生活在这里的各种动植物,参观后可以了解为什么它被称为“亚洲第一湿地”:地处3个全球重要气候和生态过渡带,即寒温带和中温带过渡带、森林草原过渡带、冻土区和季节性冻土区过渡带,是我国唯一的高纬度多生态系统和地理环境的交错带,是亚洲高纬度、低海拔木本第一湿地。

(图中黄色建筑即为博物馆)

处在过渡带的湿地有水有草,有花有树,景色异常秀美。

虽然我去的那天一直下着小雨,湿地被雾气环绕,远方的森林时隐时现,没能看到最美的一面,但依然觉得不虚此行,因为它让我知道了呼伦贝尔不止有草原,草原上不止有弯弯曲曲的河流,草原的尽头、河流的远方,还有一望无际的森林。

不知不觉又写成了万字长文,可旅途中的有些见闻和感受还是没能记录下来,也许,这就是呼伦贝尔的魅力:

她可以很简单,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寥寥数语;

她也可以很繁富,你眼中万马奔腾的豪迈,我眼中一马平川的辽远,他眼中草长莺飞的静美,都只是寥廓江天、万里草原的一个侧面。

希望每个读者都能够善待生活

写出两个蒙古呼伦贝大草原的民族习俗

(1)赛马:是草原上最激动人心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赛程通常是五十至七十华里。赛手不穿靴袜,只穿华丽的彩衣,头上束着红、 绿绸飘带,显得既轻便又英武。(2)射箭:是蒙古民族最早用于军事训练,后改为娱乐的活动。分静射和骑射两种,到了呼伦贝尔您可以感受一下,但是要注意安全。(3)摔跤:蒙古式的摔跤是轮着摔,一上来就互相抓握,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失败。摔跤人数是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等双数,总数不能出现奇数。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温馨提示:该条问答的文字/图片中可能存在外站链接、联系方式和其他风险信息,请注意识别,谨防上当受骗!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辖世界著名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富有森林自然宝库之称的大兴安岭于一体,北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同蒙古国交界。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1723公里。如果把祖国的版图比作啼晨报晓的雄鸡,那么呼伦贝尔就是雄鸡冠上的一颗明珠。
  呼伦贝尔总人口269.6998万人,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多民族聚居区。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等35个民族在这里和睦聚居,这里的许多少数民族仍继承和保留着各自的文化遗风和生活习俗。浩瀚森林覆盖着的大兴安岭由北向南,纵贯于中部,成为呼伦贝尔东西部的天然分界线。东侧是黑土平原—松嫩平原,西侧是著名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广袤无垠,未受污染,被称之为“绿色净土”,也被人誉之为“北国碧玉”。以牧草为主的植物多达1300余种,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植被群落景观。大兴安岭林海无边无际,风姿隽秀。地面拥有3000多条河流,500多个湖泊,栖息着400多种兽类和禽类。地下则蕴藏着40余种矿产。新世纪的呼伦贝尔,无论无垠绿土,还是碧水蓝天;无论胡马长嘶,还是雪漫河山。它都浑然天成,到这里旅游度假,您会发出“天上人间”的感叹,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无论是声名在外的那拉提,还是后起之秀的唐不拉,抑或是传统的牧场巩乃斯,伊犁草原均展现出超然绝美的气质与外表。伊犁河谷是如此的卓尔不群,逶迤千里,生机无限。
  那拉提草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东部,即新源县那拉提镇镜内。那拉提意为“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
  那拉提草原地处楚鲁特山北坡,发育于第3纪古洪积层上的中山地草场,东南接那拉提高岭,势如屏障。西北沿巩乃斯河上游谷地断落,地势大面积倾斜,山泉密布,溪流纵横。
  缘山脚冲沟深切,河道交错,森林茂密。那拉提年降水量可达800毫米,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载畜量很高。在历史上,那拉提草原就有“鹿苑”之称。这里也是巩乃斯草原的重要夏牧场。
  那拉提草原系亚高山草甸植物。中生杂草与禾草构成植株高达50-60厘米,覆盖度可达75-90%。仲春时节,草高花旺,碧茵似锦,极为美丽。这里还生长着茂盛的细茎鸢尾群系山地草甸。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境内,面积107.86万公顷,198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和河谷湿地生态系统。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境内最有代表性的丛生禾草枣根茎禾草(针茅、羊草)温性真草原,也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亚洲东部草原亚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原生草原部分。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类型独特,具有草原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并能全面反映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过程。目前,区内已发现有种子植物74科、299属、658种,苔藓植物73种,大型真菌46种,其中药用植物426种,优良牧草116种。保护区内分布的野生动物反映了蒙古高原区系特点,哺乳动物有黄羊、狼、狐等33种,鸟类有7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鹳、大鸨、玉带海雕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天鹅、草原雕、黄羊等21种。本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在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占有重要的空间位置和明显的国际影响。
  鄂尔多斯草原最吸引人的当属独特的自然风光,同时并存有大面积的草原和沙漠,以及上千个大小湖泊。在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映衬下,天空纯净明亮、草地辽阔壮丽、空气清新、牛羊成群,对久居都市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那么遥远而亲切。鄂尔多斯草原,正是镶嵌在这片广阔而神奇的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2003年,内蒙古宏胜达建筑公司着手调研、策划、论证,准备兴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经杭锦旗及锡尼镇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3月开始正式兴建,同年8月初正式交付运营,短短两年,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不仅已经成为响誉中外的特色旅游景区,并且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无限福音。到目前为止,该景区用于牧民补贴、征地、修路、大本营建设及配套设施、广告宣传、旅游促销、员工培训等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企业自筹。鄂尔多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神奇的传说和一句“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誉满全球。鄂尔多斯草原以其宽阔的胸怀、一望无际的自然属性和蓝天。绿草、白云、羊群的优美意境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鄂尔多斯草原的真实写照。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地处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距杭锦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锡尼镇9公里。东距世珍日旅游区70公里,北距夜鸣沙旅游区80公里,自然形成黄金旅游一条线。这里被银川市、乌海市、临河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榆林市和鄂尔多斯市所拥抱。控制面积30平方公里,核心区由一个蒙古大营和100多个蒙古包组成的蒙古包群:设计独特,别具一格。按功能区划分为歌舞表演、餐饮娱乐区,住宿休息区、骑马射箭动动区、洽谈会务区、庙宇、敖包祭祀区、体验蒙古民族风俗休闲区等;景区日接待能力上千人,过夜留宿接待力300余人。天时的特色加上人性的管理和优质服务,使鄂尔多斯的发展象翱翔的雄鹰、腾飞的骏马!美丽的鄂尔多斯草原永远张开热情豪放的臂膀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这里所说的川西包括了雅安及西边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一条民族迁徙的走廊,也是自古以来汉藏彝等民族交流通商的要道所在地,也是世人寻找的香格里拉核心区。笔者在2002年出版的《香格里拉之旅》中曾为康定取了一个名字叫香格里拉之门,进了康定,香格里拉就不再遥远。
  自汉朝起,茶叶和马匹就是汉藏地区重要的交易商品,其路线是:成都→临邛(今邛崃) →雅安→严道(今荥经) →翻过大相岭至旄牛县(今汉源县)渡过大渡河到达磨西和木雅草原(今塔公、新都桥一带),然后从川藏南路或北路去到西藏青海或者尼泊尔,这就是世所闻名的茶马互市,其所经道路被史家和学者命名为茶马古道,为这一道路命名的是云南学者李旭先生,他曾花了5年的时间重走了茶马古道。
  沿古道行进是一件颇有历史意义的旅程,除少部份路藏于山中被弃用,大部份路段便是今天公路所在。
  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分界线便是今雅安的邛崃山脉,山脉以西便是川西高原,二郎山两边虽相隔数十千米却有着大相径庭的气候,很多时候东面阴雨绵绵而二郎山以西却是丽日晴天。如果要深入体验康藏文化与风情,那最好是去到关外,所谓关外是康巴人对于自然地理的一个表述,也就是出康定往北翻过高高的折多山便是到了关外。关外是更为雄奇俊美的天地,草原辽阔,雪山高耸,牧歌悠扬,蓝天下是盛开的喜悦的心灵之花。
  川西高原的主体民族除雅安有大量的汉族外,其余大部份居民是康巴藏族。藏族在形成过程中历经数百年的岁月,至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藏族人们也就是在那时成为一个有共同文字与信仰的民族。这个伟大的民族在雪域高原生生不息的繁衍,创造了灿烂的藏族文化,但由于山高路险加上当时各部族与种姓间有一些土著语言,因而在藏语发音上有很大区别,故而依据方言的不同,藏族分为拉萨方言区、安多方言区和康方言区,甘孜藏族自治州大部份便属于康方言区。康方言区的人自称康巴,巴中康方言里的意思与汉语的人大致相同。民间流传着一句著名的话:“康巴人能走路就会跳舞,能说话就会唱歌。”走进川西高原将会是一次歌舞之旅。
  川西高原上群山争雄、江河奔流,长江的源头及主要支流在这里孕育古老与神秘的文明,大渡河、雅砻江和金沙江带着雪山草地的气息由北向南流淌。由青藏高原山脉的走向也大至由北向南延伸,在地理上我们一般将这一地带称作横断山区。关于横断山区我会在地理一节中会作专门讲述。地理与气候原因促成了这一方土地独特的景观和复杂的高原气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真实写照。
  那曲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东邻昌都地区,南接拉萨、林芝、日喀则三地市,西与阿里地区相连。
  那曲藏语意为“黑河”;整个地区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怀抱之中,西边的达尔果雪山,东边的布吉雪山,形似两头猛狮,守护着这块宝地。这片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人们常说的羌塘。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倾斜,西高,中平,东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中西部地形辽阔平坦,多丘陵盆地,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其间。东部属河谷地带,多高山峡谷,是藏北仅有的农作物产区,并有少量的森林资源和灌木草场,其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之间,气候好于中西部。
  那曲地区属亚寒带气候区,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年平均气温为-0.9℃至-3.3℃,年相对湿度为48-51%,年降水量38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852.6-2881.7小时,全年无绝对无霜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间,是干旱的刮风期,这期间气候干燥,温度低下,缺氧风沙大,延续时间又长,5至9月相对温暖,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期间气候温和,风平日丽,降雨量占全年的80%,绿色植物生长期全年约为一百天左右,全部集中在这个季节,这时的草原一片青绿,万物茂盛,人欢畜旺。
  那曲行署所在地那曲镇是青藏公路的必经之路,又是西藏对外开放的旅游区之一,每年8月(藏历6月)举办的赛马节是藏北草原的盛会,届时,旅游观光的游客、四面八方的牧民、各地的商贩等云集此处。旅游者可以领略藏北草原的自然风光、节日气氛和民族风情,还可以参观游览藏北名寺孝登寺。在那曲地区境内,辽阔的羌塘草原和神秘的藏北无人区,都会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一望无际的无人区,栖息着野牦牛、藏羚、野驴等许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给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藏北宰湖纳木错位于拉萨市的当雄与那曲地区的班戈县之间,每年都有许多前来转湖的游客和信徒。
  那曲镇是被西藏列为开放的旅游区之一。每年8月是藏北的黄金季节,一年一度的赛马节在此举行,观光群众、各业商贩、嘉宾游客纷纷云集而来。夏日的那曲草原更是一幅由蓝天、白云、彩虹、牛羊和绿色织就的锦缎画,旅游者都会在这里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到当金山口,北临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祁连山是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山岭和谷地组成,一般海拔米,主峰海拔5547米。爱受高原寒冷气候的影响,祁连山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终年积雪,形成的冰川达2859条,总面积1972.5平方公里。冰雪融化成为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流的源头。年径流量72.6亿立方米,是河西人民赖以自下而上的命脉,是这里经济文化繁荣的基本保证。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威、张掖两地区和金昌市部分地区,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120公里,总面积26530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草原植被。区内有高等植物1044种,水源涵养林主要树种是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以及零星的山杨和桦木;灌木主要有金露梅、箭叶锦鸡儿、吉拉柳等。林地面积约111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较低,但是在整个干旱区域内,却显得异常重要和珍贵。正是由于祁连山森林的存在,才使得冰川融水及降雨蓄存下来,缓慢地补给江河,起了调节径流、削减山洪、保证年径流量相对稳定的作用。对水源林的重要作用,古人早有清楚的认识,把它概括为“雪山千仞,松杉万本,保持水土,涵源吐流”。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有兽类58种,鸟类140多种,两栖、爬行类13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白唇鹿、野驴、野牦牛、盘羊、雪豹、斑尾榛鸡等几十种。这里还是我国珍贵药用动植物麝的重要产地之一。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自然生境和动植物区系,有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希望采纳~~~~ 谢谢 LZ了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呼伦贝尔的民族风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