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下年轻人都想逃离北上广?

对于年轻人来说,逃离北上广还是留在北上广,的确是个问题。留下,需要面对的是激烈的竞争与工作、生活的压力;逃离,则有可能失去更多机会和更大的舞台。年轻人到底该怎样选择?《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黄顺江。

《中国科学报》:目前一些年轻人选择逃离北上广,对此您怎么看?

黄顺江:年轻人逃离北上广,是一种正常的社会流动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城市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员之间也加大了流动性,年轻人选择留在北上广或是离开都是正常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去生活和工作的权利。

年轻人逃离北上广现象在前几年就已经出现。北上广一线城市,人才之间的相互竞争非常激烈,从而给年轻人,特别是那些刚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的青年人,造成很大压力。再加上不断上涨的物价尤其是快速攀升的房价,致使他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年轻人不得不被动地选择到生存压力相对较小的地方去工作,逃离北上广。

《中国科学报》:在您看来,北上广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顺江:北上广一线城市代表了当今世界上最具有竞争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年轻人在这些大城市工作,相当于置身于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带”,能够及时跟踪时代潮流,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新动向,有利于个人发展。尤其是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来说,北上广是合适的选择。

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最大的优势是发展空间广阔,为每一个年轻人创造的机会多。尤其是一线城市新成长起来的产业较多,如高科技、电脑软件、信息资讯、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非常适合高层次(即知识型)年轻人在这里创业和开拓。

一线城市对年轻人另一个很大的优势是社会环境比较宽松,政策性原则性强,规则公平。只要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在北上广生活通常没有问题,而到了中小城市可能就难以适应,主要是那里属于地方社会,有其文化传统,甚至有地方势力的影响,外来人很难融入,不太容易立足。

对于年轻人而言,北上广的最大价值是可以为其提供全面发展的空间。如果一开始就选择在中小城市工作,那样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使他们只能去适应当地的需要,而不能从自身价值和潜能去选择自己最合适的工作岗位,局限性大。再加上地方竞争压力小,人很容易随遇而安,再去努力拼搏的动力就没有了。而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就不一样了,这里信息丰富,思想活跃,每个人都需要活到老学到老,不容易自满自足,奋斗精神强,可以持续地努力和成长。

还有一点,北上广一线城市市场环境相对完善,规则比较公平(特权也有,但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较为有利。

总之,北上广的价值对于年轻人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会多,发展空间大;二是规则公平,有利于通过个人努力而成才。

《中国科学报》:对于一线大城市而言,一方面需要大量人才推动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巨大的人口压力也使城市不堪重负。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黄顺江:我认为,大城市人才需求多与人口压力大之间不是一对矛盾。

大城市病及其治理是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大城市病,主要是指人口过度集中、功能过多,导致城市各方面的服务和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使得城市的正常运行受到制约。

然而,要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他们之所以选择逃离,是因为其可选择的空间余地较大,有能力有勇气作出自己的选择。所以,这部分人才也是各个城市之间相互争夺的对象。有才干的年轻人,永远是各大城市吸引的重点。即使人口再拥挤,矛盾和压力再大,各大城市也不能放松争取这些年轻人。从这个角度讲,人口压力过大同吸引人才没有矛盾。

现在的问题是,各个城市如何将真正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吸引住,同时将那些不适合在大城市聚集的人口分散到其他城市去,以优化人口结构,这是每个城市政府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按市场规律办事,让市场来取舍城市人口,而不是依靠户口制度。

《中国科学报》:基于目前的状况,一线大城市应怎样吸引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

黄顺江: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但大城市房价一直居高不下。这一巨大压力的确也是导致一些年轻人逃离北上广的原因之一。

这就需要政府去努力,尽可能创造条件来稳住年轻人留下来创业发展。尤其是在住房问题上,年轻人的事业正在创立和开拓过程中,收入不高,而成长深造或创业发展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所以自己不会有太多的积蓄,让他们一下子拿出几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去购买一套住房,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要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

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各个城市正在建设的保障房或安居房中,专门拿出一部分供给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人选择,使他们不用花很多钱就能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安顿下来,以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事业;二是各个城市的开发区、工业区及大的工厂企业,政府可以支持其建设青年公寓,为那些收入较低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提供廉租房。

住房问题确实已成为许多年轻人逃离北上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引起各大城市政府和相关单位的重视。建议在大学毕业生比较集中的地区,把住房问题单独作为一项重大议题纳入到廉租房政策当中,让年轻人的经济压力缓解一点,有更多的力量用于创业上。等他们有能力去买房的时候,再去购买最符合自己意愿的房子。这样,他们留在北上广的信心和决心就会大大增强。

《中国科学报》 ( 第5版 思想周刊)

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中,河南籍作家数量是最多的,如姚雪垠、周大新、刘震云、宗璞、柳建伟等。其中,周大新凭借小说《湖光山色》2008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11年之后再谈《湖光山色》,周大新说,他写的是天、地、人中间的这个人,每个人的命运都在影响另外一些人的命运。

近日,周大新应邀参加了茅盾文学奖作家沙龙系列第二讲,讲述《湖光山色》的创作背景和获奖经历。文学评论家、《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以及文学评论家、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付如初也作为嘉宾参加了交流会。今年7月开始,人民文学出版社与SKP RENDEZ-VOUS联合策划推出了这个系列,邀请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与读者进行面对面交流。

◆《湖光山色》预见了“逃离北上广”?“我只是写大家内心的追求”

《湖光山色》以丹江口水库为地点,讲述了一个曾在北京打过工的乡村女性楚暖暖与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屈经历。因为母亲患病,暖暖从北京回到了故乡楚王庄,之后她不断开拓进取,进而带领全村创业。

小说写的是春种秋收、择偶成家、生病离婚、打工返乡、农村旅游这些当下乡村录常的生活事件,展示的却是对人性嬗变、历史遗产和权力动作的崭新思考,表现了一颗高贵灵魂在乡村剧变背景下的惊悸和固守。

在小说中,周大新以他对中国乡村生活的独特理解,既书写了乡村表层生活的巨大变迁和当代气息,同时也发现了乡村中国深层结构的坚固和蜕变的艰难。他说:“在乡村,我们眼里这个世界是天、地、人三个东西,我写的就是中间这个人,天地乾坤,由这个结构全书。同时我在生活中发现人的命运,既有大自然的成分,同时一个人也会影响另一个人的命运,人与人之间互相发生影响,如果你仔细读书,每个人的命运都在影响另外一些人的命运。”

回忆起《湖光山色》是创作起源,周大新介绍,2000年初,他到丹江口水库周围走了一圈,接触了很多农民,有老的也有年轻的,有男的也有女的,看了他们当时的生活情况和他们内心一些困惑,后来就想写写这段生活,写写丹江口水库周围老百姓的精神追求,后来就写成出版了。“后来获奖也是对我们乡村生活的一种关怀,对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一种关怀。”

小说中,女主人公暖暖从北京回到了家乡,这让一些读者解读为,预测了后来出现的“逃离北上广”的现象。不过,周大新坦言,“我没有预见性,我只是写大家内心的追求,写人性的复杂。当时没有这么想,因为暖暖的妈妈得了乳腺癌,需要回去帮助妈妈治疗”。

◆最初写作是为挣稿费,后来才想到更大的问题

来自河南乡村的周大新对故乡一直饱含热爱,他喜欢走进家乡、走进农民,并从中挖掘灵感和素材。而目前中国乡村的现状也让他忧心不已:越来越多的人移居到了城市,乡村慢慢变得凋敝,长此以往,土地将变得荒芜,传统文化也将失去承载的根,城市和乡村的现代化关系应该如何处理好?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包含着对乡村面貌、老百姓生活的关怀和思考。

在文学界,有独特的南阳作家群现象,姚雪垠、二月河、周大新等都出自南阳。为什么南阳会出这么多作家?

周大新分析说,第一个原因是比较穷,都想挣钱,写作也是挣钱的一个办法,我最初写作就想挣稿费,坦白说我不是很高尚的,只是后来随着写作不断的接触,我才想到更大的问题。第二个原因是当地老百姓对写作的人特别尊敬、崇拜。那时候老百姓不识字的很多,大家对有知识的非常敬佩,这就无形中鼓励年轻人去写作,我又是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所以后来我18岁当兵以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写一本书。

曾经参加过多次茅盾文学奖评选的梁鸿鹰非常欣赏周大新的作品,他认为《湖光山色》是一部引人向上、引人向善、引人向美好的作品,在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反映现实对乡村的冲击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此外,周大新的《第二十幕》《曲终人在》《天黑得很慢》的厚重丰富,也让他感到震撼和意外。在他看来,周大新一直对世界保持着一种清醒和敏锐的观察,并且从未放弃对文学和艺术的追求,始终在寻找突破。

负责编辑过周大新多部作品的付如初觉得,周大新无论为人还是为文都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洞察了社会和生活的复杂后仍然能温暖面对生活。从他的作品中,读者不仅可以汲取文学上的滋养,也可以获得人生感悟方面的启发。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赵红玲

  央广网北京10月2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最近现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现场演讲中,被问及是否支持年轻人“逃离北上广”时,李彦宏认为,真正有创造力的年轻人还是应该到这些大城市。对于年轻人来说,短期的艰苦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一个好的空间去施展,北上广恰恰拥有这样的发展空间。李彦宏的一番言论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为他的“正能量”点赞,也有人批评这是已经功成名就的大咖“站着说话不腰疼”。您怎么看?

  @美女梅玫:北上广人才济济,挑战性强,被淘汰的机会也大,如果走出一线城市到二线、三线城市发展也未尝不是好事,二、三小城市高端、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到哪里创业成功机遇大,有可能获得部分财力和政策扶持何乐而不为那。再有,在大城市生活空气环境不佳、交通拥堵、到处人满为患、消费水平偏高,不如试着走出来。

  @晚菘种尽雨漫漫:正因为李彦宏是属于真正有创造力的人,而且经过努力成功了所以才有此说法,属于中立的正能量。留在大城市,还是逃离北上广主要还是看自身实际情况以及自身追求,大城市也能有成就,小城镇也能活得有滋味。

  有近三成的网友支持李彦宏的观点,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北上广的机会确实更多一些。

  微博网友@大连志远888:彦宏哥说得很有道理:人才光靠自己还不行,也需要周围的环境,更要有千载难逢的机遇。北上广会给人才更多的机遇,视野也更开阔,潜力也更容易挖掘,成功率自然是大一些。

  微博网友@心晴0621:支持,人应该趁着年轻,出去闯荡一下,大城市的各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在大城市也会见多识广

  有超过四成的网友表示反对,认为二三线城市同样有很多机会,年轻人没必要非得死磕“北上广”。

  微博网友@美女梅玫:北上广人才济济,挑战性强,被淘汰的机会也大,如果走出一线城市到二线、三线城市发展也未尝不是好事,二、三小城市高端、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到那里创业成功机遇大,有可能获得部分财力和政策扶持何乐而不为。

  微博网友@一片光明在眼前:大家都知道,在北上广确实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可身在其中的人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自己所面临的重重压力:如竞争异常激烈,生活成本又特别的高,住房更是一座沉重的大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要不要逃离北上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