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单场24在线通宵?

“我不喜欢让老婆独自带孩子,对她不是很公平,我想跟她一起分享事业的精彩。你们也看到了,在视频里,言真永远都是美的。”

曾经穷困到被房东赶出门的房二代

抖音出现后,有些人的命运轨迹像神来之笔一样发生了改变。

比如说,“广东夫妇”郑建鹏、言真夫妇。

两年前,曾经自嘲“老了,没年轻人有看点”的郑建鹏还是无数个默默奋斗在广州的艺人中的一员;两年后的今天,他和妻子言真的抖音号“广东夫妇”已经拥有4700万粉丝,强势跻身头部带货主播之列,阿迪达斯等知名品牌都排着队找他们带货。

郑建鹏是潮汕人,和当年的李佳琦一样,他一开始老土到连什么是抖音都不知道。

作为一个出生于十八线城市的“房二代”,郑建鹏的家庭是做房地产的。但是他从小就自立惯了,成年之后的郑建鹏没有兴趣继承家业,而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考进了一家香港训练班,和陈伟霆是同班训练生。

从训练班毕业后,郑建鹏一个人在摸爬滚打了很多年,虽然也积累了一些名气,但是离真正的走红还是遥不可及。

因为在广州混得不好又不想从家里要钱,作为“房二代”的他曾经穷到被房东赶出门。

2018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抖音,并且开始在平台上上传自己的唱跳作品。

但是,由于他的外形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那种美男,也摸不准粉丝的喜好,转战抖音后,他的战绩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有时辛苦拍了好几天的片子,上传到平台后,点赞数只有寥寥的个位数。

这时候,妻子言真也迷上了抖音。

熟悉这对夫妻的人都知道,言真此前是广州本地的一名职业模特,无论是身材还是气质都是拿捏得死死的。

当然更让外界感兴趣的是:她是广州冼村人。

冼村人这三个字的信息穿透量很大,言真本人也承认过,住在这里的村民几乎都是以租房为生的:有人说,那些年因为广州拆迁,言真得到了上亿的拆迁赔偿。

二人一合计,就以家庭的真实情况为素材,开始联手制作包租公、包租婆系列短视频。于是,郑建鹏穿着日常的大花裤衩,扛着蛇皮袋,夫妻二人拿着一大串钥匙,操着原汁原味的广东话收租的场景不断出现在视频中——疫情期间,这些别开生面的“收租视频”让很多宅在家里的人乐不可支。

2020年5月初,他们发布了一条老公在打游戏,老婆拔了电脑插头最后还爆揍了老公的视频,要说抖音真是个创造奇迹的地方,这个视频发布后很快得到病毒式传播,全网获得近500万点赞,总观看量破亿次。

这也让他们意识到:“这可能是个机会!”

于是,两夫妻一边做着本职工作,一边不断深挖视频内容,“广东夫妇”在抖音的知名度就这样打出来了。

然后有一次,他们的视频还被小猪罗志祥点赞了——当时“空虚公子”罗志祥的人设还没有翻车,他在一众粉丝中有很大的号召力。

于是这一天,在罗志祥的助力下,“广东夫妇”一天之内涨粉十几万,粉丝总量也勇破100万。

跟着风口走,哪怕会湿鞋!

互联网时代,一个人只要有才华,总会找到“送我上青天”的机会。

现在回头看,“广东夫妇”创作的视频能火遍全网,不是没有原因的。

就像有人说的,所有的小说都是作家的自传。“广东夫妇”的创作灵感同样来自真实的家庭经历,唯其熟悉,他们演绎起来才让观众有很强的代入感和强烈的共鸣;去年2月,他们的女儿灵灵也出现在视频中,只对着镜头笑了几秒钟,就获得了超过100万播放量,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网友对他们充满生活化内容的肯定。

其次是夫妻二人本身的素质过硬。

夫妇二人中,女方此前是专业模特,男方是上过专业训练班的艺人,两人在唱跳方面都有一定的实力。随后的事实也证明,上天让你学会一种技能,就算短期之内你用不上,也会在另外一些场合中加倍回报给你——在后来的历次直播带货中,很多粉丝们在他们直播间购物时最迫切的一个要求是:什么时候唱上一段?或者一起跳个舞?等到他们唱跳了一段再回来,直播间的销售数据已经喜刷刷喜刷刷的涨了上来!

还有,遵从自己的内心做事。

按理说,“广东夫妇”的家庭起点比一般家庭要高得多,就是只靠着家里的那些收入,他们两人就能过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理想生活。但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依赖家庭,而是坚持独立自主的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郑建鹏没有成名时在广州那些年,过的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日子;言真为了成为职业模特也吃了不少苦,但是,他们还是在短视频的风口来到后很快抓住时机,实现了个人价值的提升。

正如郑建鹏所说的,他们只是无数普通人中的一员,他们只是在跟着风口走的时候,听到了风的声音。

拥粉4700万的头部主播

互联网时代,流量是搭建一切商业模式的基础;在抖音号粉丝量突破1000万后,直播带货成为“广东夫妇”新的业务方面。

虽然第一次带货时表现不佳,但是直播间的粉丝还是通过放手购买给了他们最大的支持。

此后,夫妇俩通过学习直播带货规则,他们对直播间的驾驭能力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后来,他们以一个月保持10场左右直播的节奏,逐渐在直播带货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1月8日,他们刚刚完成了一场对他们有突破意义的直播,这场直播最终的带货成绩是3亿!

看到新的直播带货成绩诞生后,一旁的言真忍不住红了眼眶。

是的,所有的人都看到他们的作品还在更新,粉丝数据还在上涨,带货成绩还在突破这些闪光点,但是不知道他们背后都付出了什么。

整个2020年,他们夫妻俩只给自己放了两天假,而这两个假,就是带女儿到杭州周边的民宿里住了两晚。

说到杭州,是的,为了做大自己的事业,他们去年9月已经告别生活了多年的广州,来到杭州工作了。

他们为什么会抛下广州的一切,以及两个可爱的女儿和家人,跑到陌生的杭州接受新的挑战?

最大的原因,他们现在的工作重心已转到直播带货,而不是最初的内容创作,这从此前他们收租系列作品的点赞量动辄过百万,现在的视频内容多和带货及广告相关,视频点赞量也出现下降上可以看得出来。

而相对于广州,杭州的电商供应链和MCN运营无疑更发达一些,所以,有着过亿身家的他们还在拼命的转型。

这也应了那句话:比你有钱的人比你更努力!

就像言真在粉丝突破3000万的晚上在朋友圈的有感而发:“我们从零粉丝到现在,每一位粉丝都来之不易。无数个凌晨通宵,无数个头脑风暴想内容创意,结婚到现在我们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去做过一件事情,表面的光鲜,永远是背后十倍的努力换来......”

对此,郑建鹏的回应是:“我不喜欢让老婆独自带孩子,对她不是很公平,我想跟她一起分享事业的精彩。你们也看到了,在视频里,言真永远都是美的。”

所以,这世界既有相濡以沫的贫贱夫妻,也有“广东夫妇”这样在时代的风口相互成就彼此的富贵夫妻。

在人生40岁的时候再创业,你敢吗?
明明已经干到全国第一,却要再造一个全新的品牌,你有这样的魄力吗?
信良记的创始人李剑,不仅敢做,还真就把这件事做成了。
2020年,信良记出现在了罗永浩第一次直播的带货清单里,创下信良记小龙虾单场51万多斤,拍出了超过5000万的销售额,爆单程度甚至吓哭了信良记的电商负责人。
从2017年至今,信良记拿下了近5亿的融资,并且成功带火了小龙虾这一预制菜赛道。
很多人以为信良记的爆火无非是网红产品的爆火逻辑,实际却恰恰相反。
其实,无论是预制菜还是餐饮,都是主打复购率和忠诚度的生意,“网红标签”不过是华丽的外衣,“用户体验”才是必须打赢的一仗。
火爆全网的信良记,到底赌对了什么?
摸爬滚打20年后,他开始跟一只小龙虾“死磕”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李剑跟餐饮行业的缘分,来自于一碗麻辣烫。
1996年的春节,李剑在一个农贸市场,吃到了一个四川大姐做的麻辣烫。因为太好吃,李剑就想和她学着做。
为了学到大姐的“独家秘笈”,从初一到十五,李剑天天给大姐打工,一边串签子,一边做思想工作。最后,大姐终于被李剑打动,收了900块钱,把麻辣烫的做法教给了李剑。
李剑在北外校园旁边摆起地摊卖串,最好的时候一天能挣300多。
再后来,李剑在北京的写字楼附近开了一家餐馆,名字叫全意达,专门卖盒饭。生意越做大,承包了中国银行总行、国贸、嘉里中心等等50多栋写字楼的员工餐厅。2001年,李剑的生意达到巅峰,一年营业额高达到3亿。那一年,他才26岁。
不过,真正意义上让李剑在全国打开局面的,还要说新辣道。
2004年,李剑在成都一个餐厅里吃到了一道“非常惊艳”的菜——鱼火锅。李剑觉得是一个机会,他让服务员叫来餐厅老板,希望他能放弃成都的餐厅,来北京一起合伙干一番大事业。
想法确实大胆,“老板当场就把我轰出来了。” 
接下来的半年里,李剑一两周就去一趟成都,和这家餐厅的老板讲自己的想法,故事的结局不必多说,李剑将新辣道做成了鱼火锅领域的国内第一品牌。
照道理来说,守着新辣道就可以衣食无忧了。
但作为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20年的“老江湖”,李剑比其他人更早的看到了一个大风口——中餐标准化。
在李剑的商业逻辑里,要想打造中餐爆品,简单化、差异化和标准化是三个核心问题。对于消费者而言,就是八个字“物美价廉、简单易得。”
2016年,李剑带着品牌信良记出现在餐饮江湖。“信良记”代表着做餐饮最重要的两个词:一要有信誉、二要做良心生意。
而话题性最强、年轻人上瘾的小龙虾成为了信良记的爆品突破口。
不过,小龙虾是款好吃不好“做”的产品。
首先,小龙虾是季节性产品,原材料供应极不稳定,不仅烧钱而且损耗率很高;其次,它加工复杂,尤其是去除腥味就是一大难题;最难的一点是,作为预制菜,怎么能做到既保留小龙虾的鲜美,又让小龙虾入味儿。
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更是一道前所未有的难题。
光“如何让小龙虾入味儿”这一点,就在早期研发时让整个行业头疼——要么给每只小龙虾开背剪壳,虽然可以入味,但人工成本大大增加;要么增加制作时间,味儿是入了,肉也老了。
而这个问题恰恰被经验老到的李剑解决了。
信良记的做法是,先用高温油炸小龙虾,再迅速泡进调好的冷汁里。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小龙虾自己就可以“吸饱汤汁”。
到现在,这个做法不仅成为了行业共识,南城香、望京小腰、凑凑、嘉禾一品都选择了信良记作为自己的供应商。
爆品背后,藏着产品为王的信仰
在李剑看来,真正受到消费者认可的产品,一定不是因为“便宜”,而是你真的“物美价廉”。

爆品不是靠便宜爆的,是靠好才爆的。
在刀哥看来,信良记并非简单的网红爆品,而是有两个非常凶狠的杀手锏:
首先,把好产品作为最强价值锚。
信良记的小龙虾,来自湖北潜江广袤的清水稻田,本身就是极品小龙虾的黄金牧场,小龙虾们吃着微生物和稻花长大,虾黄饱满、肉质肥美。
有了好食材,怎么让小龙虾保持最佳状态?
可以说,信良记是行业内最早用液氮锁鲜替代普通冷冻的公司。
这里面的核心技术是“秒冻锁鲜”,原理是将烹饪好的小龙虾,在-196°的低温中,进行极速冷冻;冷冻的同时,保持小龙虾细胞壁里的含水量,使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都得以保存。
这样加工出来的小龙虾,可以在-18°的环境下存放18个月之久。
在对上千人的盲测后,60%的人都觉得比知名的小龙虾连锁餐饮品牌做出来的口感还要好。
第二,在爆品背后,还要有极致的用户思维。
过去,冷链问题确实是制约中国餐饮供应链发展的痛点,和常温物流相比,中国的冷链网络很不完整。大城市之间的配送尚可保证,但一旦扩张到全国,难度大大增加。
我们知道,水产吃的就是一个鲜字。 
这些才是小龙虾这个品类用户的痛点,不解决这些问题,风口再大,也很难乘风而上。
因此,信良记与顺丰和阿里菜鸟合作,在全国分散部署了16个冷仓,加上原本的6个仓储,几乎可以辐射全国所有区县,实现48小时运送,以相对低的成本运送到消费者手中。
这些努力,让信良记在用户体验上做到了绝对超预期:全程冷鲜配送,用户最快能在下单48小时内,吃到一顿小龙虾大餐。
可以说,信良记的模式,从原材料到制作、再到产品和购买,几乎用标准化重新定义了小龙虾预制菜的每一环节。 
创始人的格局,决定了一个品牌的格局
很多新消费时代的产品有个魔咒:生于痛点,死于增长。
刀哥发现,很多产品由市场的痛点而生,在前期生存得很好,但是到了快速增长的阶段很快就死掉了。
但信良记却成功打破了这个魔咒。
从2017年至今,信良记连续获得主流VC和名星资本的多轮加持,先后获得融资近5亿元,是抖音龙虾类目2020年度销量第一,京东2020年度最受欢迎小龙虾品牌。
这背后考验的是创始人操盘一个品牌的实力。
而李剑的过人之处,更在于极其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顺势而为的打法。
在信良记诞生之前,“预制菜”这一品类尚未形成规模。但李剑在新辣道遭遇过的各种坑让他知道,餐饮企业想要规模化发展,供应链是不可逾越的关卡,中餐标准化则是未来的大趋势。
我国目前的预制菜市场存量约为3000亿元,如果按照每年20%的复合增长速度估算,未来6~7年我国预制菜市场可以成长为万亿元规模的市场。
核心还是在于,预制菜能够平衡味道、时间、效率。

这样的洞察力,从公司注册上就可以看出李剑的决心。通常来说网红餐饮品牌的运营公司一般叫“某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信良记公司的全称则为“信良记食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通过技术迭代,用标准化流程所打造出的标准化产品,帮助信良记成为了国内少有的完成了小龙虾生意闭环的企业,也为国内的现代餐饮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本。
现在的信良记不仅有小龙虾,还用爆品思路打造了酸菜鱼、香辣蟹、香辣牛蛙、吮指田螺、美味鱼头,利用20万亩养殖基地、9大食品加工工厂,搞定了餐饮供应链闭环。
除了标准化的“势”,李剑还成功抓住了线上化的“势”。
2020年,信良记正在向C端市场发力。
李剑认为,如果能拿下老罗直播首秀的合作,对信良记的品牌声量肯定会有很大提升。老罗亲自试吃信良记的麻辣小龙虾和酸菜鱼后赞不绝口,双方就此敲定合作。
2020年,在罗永浩的直播首秀上,信良记再次顺势突围,4月1日直播首秀当晚,46.5万盒麻辣小龙虾瞬间爆单,让消费者一下记住了这个品牌。
“当时在系统的后台,因为看不到前面的吞吐量,几分钟时间就爆单了。我们的电商负责人是个女孩子,直接吓哭了。”
最后,信良记全线工厂通宵了整整一周,李剑主动揽下了所有责任,承诺一周之内一定到货,并会提供优惠券作为补偿,才解决了这次“幸福的烦恼”。
目前在抖音上,李剑也逐步开始打造个人IP,通过短视频跟更多餐饮行业的创业者交流干货。无论是入局直播,还是如今抖音打造个人IP,背后都是线上化的“势”。
未来,势必还有更多企业杀入预制菜领域,而在愈加激烈的竞争中,什么才是一个品牌真正的护城河?
破局没有诀窍,只有品质升级、产品升级、服务升级才能成为生死存亡的关键。给消费者好产品,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李剑说,“做爆品,就像在黑暗里挖地基。大家往往一眼能看到高楼大厦,却忽略了前期默默无闻在黑暗中打地基的过程。”
那些一夜爆火背后,往往是无数年冰山下、黑暗中的死磕。
只有顺势而为,才能爆品突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单场最快最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