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陕西曾以盛产什么闻名?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号召我们全民学党史,我虽然不是党员,但还是去认真学习了下。

一本是原中国史学会会长金冲及写的《决战》,

一本是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徐焰少将写的《解放军为什么能赢》,

还有一本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937年写的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


接下来几篇文章,我就把学习心得跟大家分享下,做成一个学党史系列。

学史可以明智,学习心得不单单是分享历史,更是思索今天社会种种现象的解决方法。

第一篇:国民党共产党本是同袍,蒋介石为何残忍fan共

第二篇:为什么共产党的军队不拿军饷,士兵们打仗还那么拼命

第三篇:共产党的兵,能文能武,具备第一流士兵的素质

第四篇:共产党的军队,为什么会越打越多

第五篇: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是如何赢取人心的

1.1928年,22岁的斯诺来到上海做欧美报社的记者,报道了当时中国许多大事件,他认识了宋庆龄和鲁迅,开始对中国民众的苦难深表同情。1936年,他进到陕北苏区,开始了改变他一生的旅程。
2.中国共产党两大领袖毛主席和周恩来,最奢侈的物品,都是屋内的一顶蚊帐。他们的起居饮食都与普通战士和老百姓一样。他们走在人民群众中,丝毫不做防备,而此时,蒋介石正用重金悬赏他们的项上人头。
3.早在全面抗战之前,中国共产党就开始抗日,红军大学里有专门针对日军的军事课程,根据地刷满了抗日标语。毛主席认为要抗日成功需要团结全世界的人民,但最重要的,还是中国人自己要团结。但毛主席给中共制定的战略是,哪怕没有其他力量,中国共产党也会独自抗战到底。
4.军阀在西北种鸦片,导致灾年来时,没有足够的粮食应对,西北饿死三百万人。饥荒蔓延全国,其他省份,也有千万人饿死。农民无地可耕,但地主良田万亩。当时中国的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根本无法拯救中国人民。
5.老百姓为什么参加红军?因为红军给他们田地、教他们知识,红军打的是地主、恶霸,帮的是穷人。每一个参军的农民背后,都有一段血泪史,被军阀、被地主、被恶霸欺负的血泪史。他们是为了革命打仗,革命就是要解放穷人。
6.在苏区,不管是小孩还是年轻人,他们都拥有中国其他地方的人未有的自尊、自律、积极向上的精神。
7.在当时,海内外有识之士,都前往延安“朝圣”,去寻找未来中国的答案。他们在苏区看到了一个自由平等、充满正义的乌托邦社会,这样的社会不是幻想,它就在中国大地上呈现着。这样的美好的社会,怎叫人不向往。

走遍陕北根据地后,斯诺认定,中国的未来属于中国共产党

今天,主要讲讲《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

这是一部记实作品,是美国记者斯诺在陕北和中国共产党领袖和根据地军民一起生活四个月后,实地采访整理的手稿。

这本书后来被称为“世纪独家新闻”,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原因是,在这本书出版之前,1921至1937年的中国历史记载,基本是空白,尤其是关于中国共产党这一段,这本书填补了这个空缺。


此书更大的历史意义是,斯诺准确预言了中国的未来,即中国必将是共产党的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未来的主宰。

为什么斯诺会得出这个结论呢?

我们来看看,书中都写了什么。


1928年,22岁的斯诺来到上海,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在上海,他见到了宋庆龄和鲁迅,引发了他对记录中国人民苦难的决心。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他踏遍中国大地进行采访报道,“9·18”事变后曾访问东北、上海战线,发表报告通讯集《远东战线》。


1936年,他有了想去苏区采访的冲动。

1936年6月,斯诺带着两个相机,24卷胶卷,辗转进入了陕北的红色区域,一连待了四个月。

他采访了众多中国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主席、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还采访了红军战士、游击队、老百姓。

1937年斯诺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了他此行的采访、见闻、日记、游记。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主席见面。

1972年2月15日,斯诺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后人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斯诺见证过上海的繁荣,北京的古老,日军侵占中国领土时的暴行,国民党统治区的惨状,以及红色根据地的乌托邦。

和当时的中国有识之士一样,斯诺也在关心中国会走向何方。

他在苏区的四个月所见所闻,让他坚定地相信,中国的未来,属于中国共产党。

走在人民群众中的中国共产党领袖

斯诺进入陕北苏区前,去拜见了杨虎城将军,此时杨虎城部和张学良部正在西北与红军交战。

杨虎城住在一所新竣工、耗资五万的巨石宅邸里,房子虽大,但空荡荡,只有杨将军和其随从警卫。

杨将军的大老婆和小老婆在闹矛盾,都不愿意同一屋檐下,杨虎城只好自己住。


进去苏区后,斯诺首先见到了的大人物是周恩来。

“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周恩来的首级,可是在周恩来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

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

土炕上挂的一顶蚊帐,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

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办公桌。

哨兵向他报告我的到来的时候,周恩来正伏案在看电报。”


在延安,斯诺又见到了毛主席,根据斯诺的描述,毛主席住的窑洞里,唯一的奢侈品,也是那一顶蚊帐。

中国共产党两大领袖,生活简朴到这种地步,这是斯诺无法想象的。


苏区的经济条件是不好,但老百姓生活还能吃饱穿暖,共产党的领袖们之所以如此简朴,是因为他们要把最好的物质条件都送到前线去。

斯诺和带他进苏区的红军战士,骑的是又瘦又矮的马,战士称其为老狗。

“因为我们把这种坏牲口留在后方,我们的骑兵在前线才不可战胜!

要是有一匹马又壮又能跑,就是毛泽东也不能把它留下不送前线!

我们在后方只用快死的老狗。

什么事情都是这样:枪炮、粮食、衣服、马匹、骡子、骆驼、羊——最好的都送去给我们的红军战士!

如果你要马,同志,请到前线去!”


斯诺来到延安后,有一天傍晚,看到毛主席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

起先斯诺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

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行人一起走在毫无防备的乡间小路上。


毛主席走到人民群众中,这在苏区的日常。

在苏区有一个红色剧院,说是剧院,其实就是露天搭的戏台。

戏台上演抗日剧,观众就坐在草地上观看。

毛主席和林彪经常来跟大家一起看剧,开场前,毛主席会坐在观众中间,跟大家聊天,玩得很开心。

开场后,大家就各看各的,没有人专门去照顾毛主席。


在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主席和林彪来一次合唱。

”林彪像一个小学生似的涨红了脸,讲了几句很得体的话,请女共产党员代替他们唱支歌,逃脱了点名表演。”

共产党,是真正的抗日力量

在苏区,到处可以见到刷墙的标语:

“打倒吃我们肉的地主!”

“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

“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

“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


在斯诺进到苏区的当年,即1936年,共产党派遣一支两万多人的部队,开赴华北抗日,国民党不抵抗,共产党抵抗,国民党丢掉的土地,共产党要拿回来。

只要华北还有中国军队,不管是国民党的,还是共产党的,那华北就还在。

早在1932年,红军就提出愿意在抗日的共同纲领上与南京联合。

但共产党的提议被蒋介石拒绝了。

共产党一直没有放弃,一边跟国民党打,一边联合全国抗日统一战线,一边自己派兵在日占区建立敌后根据地,孤军抗日。


在根据地的红军大学里,建立了数门专门针对日军的军事课程。

比如,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运动战、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术的发展。

对于“红军真的要打日本吗?”这个问题,红军大学的这些课程也许是个很好的答复。

这足以说明红军早已预见到,而且在积极计划中国如何对日本打一场“独立战争”。


在抗日这个问题上,斯诺采访过毛主席。

对于中国人民如何才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的军队?

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

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要抗日成功,中国也必须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但这不是说,没有外国的援助,中国就不能抗日。

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红军和中国的人民,准备同任何国家联合起来,以缩短这次战争的时间。

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国家加入我们,我们也决心要单独进行下去!”


不管国民党同不同意联合抗日,共产党早就打算自己干,绝不投降。

斯诺笔下的中国现状:军阀暴虐,百姓饥饿

陕西长期以来就以盛产鸦片闻名。

1930年前后西北发生大饥荒,曾有三百万人丧命,美国红十字会调查人员,把造成那场惨剧的原因大部分归咎于鸦片的种植。

当时贪婪的军阀强迫农民种植鸦片,最好的土地都种上了鸦片,一遇到干旱的年头,西北的主要粮食作物小米、麦子和玉米就会严重短缺。


为了筹集军饷,在许多省份中,赋税往往已预征到六十年或六十年以上,农民因无力缴付地租和高利贷的利息,数万亩的土地都任其荒芜着。

斯诺写道,当大批农村人口迅速地趋于破产的时候,土地和财富就随着个体农民的总衰落,而日益集中到少数地主和高利贷者的手里。

中国没有中产阶级,只有赤贫和巨富。


当时中国正在发生严重的灾荒。

皖、陕、甘、川、黔各省灾情,有所闻,已有千万人死亡。

据当时川灾救济委员会调查,该省灾区人口三千万人,已有好几万人食树皮和观音土充饥。

陕西有灾民四十余万人,甘肃百余万人,河南约七百万人,贵州约三百万人。

贵州灾区遍及六十县,官方的中央社承认是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灾荒。


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制度,弄得无地的农民经常负债累累,没有粮食储备,完全无力应付旱灾、饥荒、洪水这样的危机。

内有灾荒、内战,外有日军侵略,当时中国老百姓,过得真苦啊。

斯诺曾经问过身边的红军战士,他们喜欢红军吗?

“他们真的感到有些奇怪地看看我。他们两人显然都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有人不喜欢红军的。”

“红军教我读书写字。”

“现在我已经能够操纵无线电,用步枪瞄准。红军帮助穷人。”

“红军对待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挨过打,”

“这里大家都一样,不像在白区里,穷人是地主和国民党的奴隶。

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

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

这样的军队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呢?”


这些并不是空话,而是真实在他们身上发生。

斯诺采访过一个红军班长,他从1931年起就参加红军。

那一年他父母在江西被国民党的轰炸机炸死,他的家也被炸毁了。

他从田里回到家里,发现父母都已炸死,他就马上放下耙子,同妻子告别,参加了共产党。

他的一个兄弟是红军游击队队员,1935年在江西牺牲。


一个农村少年讲述了为什么参加红军。

他告诉斯诺说,他的父母是贫农,只有四亩田,不够养活他和姐姐妹妹三人。


他说,红军到他村子来时,全体农民都欢迎他们,给他们喝热茶,做糖给他们吃。

红军剧团演了戏,大家很快活,只有地主逃跑了。

分配土地后,他的父母也分到了地。

因此他参加穷人的军队时,他们并不难过,反而很高兴。


另一个红军少年大约19岁,在湖南当过铁匠学徒,外号叫“铁老虎”。

红军到他县里时,他放下风箱、锅盘,不再当学徒了,只穿了一双草鞋、一条裤子就赶紧去参军。

为什么?因为他要同那些不让学徒吃饱的师傅打仗,同剥削他的父母的地主打仗。

他是为革命打仗,革命要解放穷人。

红军对人民很好,不抢不打,不像白军。

在苏区,老百姓真真正正做了一次人

斯诺曾经跟一个小红军打交道,小红军从他身边走过时,斯诺就招呼他:“喂,给我们拿点冷水来。”

那个孩子压根儿不理他。

几分钟后,他又招呼另外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这时,坐在旁边红军交通处长李克农笑着说,:“你可以叫他‘小鬼’,或者可以叫他‘同志’,可是,你不能叫他‘喂’。这里什么人都是同志。这些孩子是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革命者,所以自愿到这里来帮忙。他们不是佣仆。他们是未来的红军战士。”


正好这个时候,冷水来了。

“谢谢你——同志!”斯诺道歉说。

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斯诺“不要紧,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

斯诺赞叹到,这些孩子真了不起。

他从来没有在中国儿童中间看到过这样高度的个人自尊。


这样的事情,在苏区非常平常,斯诺写道,

“深入苏区以后,我就会在这些脸颊红彤彤的红小鬼——情绪愉快、精神饱满,而且忠心耿耿——的身上发现一种令人惊异的青年运动所表现的生气勃勃的精神。”


红军具有高度自律性,带斯诺进入苏区的战士们,给斯诺的印象是:

“他们有的那点纪律,似乎都是自觉遵守的。

我们走过山上的一丛野杏树时,他们忽然四散开来去摘野杏,个个装满了口袋,总是有人给我带回来一把。

临走时他们好像一阵大风卷过一般又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

但是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

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他们真的吵架。

事实上,我在苏区旅行的全部时间中,我没有看到红军战士打过一次架,我认为这在年轻人中间是很突出的。”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成功

斯诺到陕北的苏区做纪实采访是在1936年,当时共产党的力量还很小。

他在书中也承认,“切莫以为毛主席可以做中国的救星。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决不会有一个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

说完这段话后,斯诺笔锋一转,“但是,不可否认,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


斯诺非常认同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待了四个月后,他彻彻底底成了中国共产党忠实拥护者。

这并不是个例,延安在当时被称为红色革命圣地,去“朝圣”的远不止斯诺一个,很多人都留下不归。

与斯诺同行的就有另一个美国医生马海德,斯诺离开陕北后,马海德则留下,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重要职务,死后葬在了八宝山。


苏区有什么魔力,为什么能把当时国内外的有识之士都吸引进来?

或许是他们看到了一个平等自由、充满正义的乌托邦社会。

这个社会,不在小说里,不在电影里,不在哲学家的辩论里,不在革命家的口号里,而是真正地在中国大地上呈现着。


毛主席在苏区很有声望,但没有人想当然地就认为他说的话就是真理。

比如毛主席自创的吃辣椒闹革命理论。

毛主席和斯诺一起吃饭时,提到他的本省湖南,就是因产生革命家出名的,他又列举了西班牙、墨西哥、俄国和法国来证明他的说法。

旁边的人却提出意大利人也是以爱吃红辣椒和大蒜出名的例子来反驳毛主席。

毛主席拿不出更好的证据,又只得笑着认输了。

这样的场景,在国统区是不可能发生的,哪怕是在欧美也一样,甚至是现在的国内外也不会再有这样的平等自由的场景。

如此美好的社会,怎叫人不向往。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

、红军身经百战,经历过封锁、缺盐、饥饿、疾病、瘟疫,最后还有那

个省,冲破国民党针对的阻拦,顺利到达

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

、我心里又兴奋,又有点不舒服。兴奋的原因是我要到

去。不舒服的原因是,我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

。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

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个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

、陕西红军控制的地区,南到洛川,北到

在大河套里——陕西北部,甘肃东北部和宁夏东南部。

、我到西安府不久,就去拜访了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

少帅带领着东北军开到了西安,在西安府就任这一带的最高红军征剿者——全国剿匪总部副司

、一个自称姓王的先生来访,设法安排我搭乘张学良的私人座机去红区,这位王先生大家都叫他

王牧师参加过操纵过上海的

红星照耀中国,中西北盛产什么而闻名,这个你最好网络查一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特产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