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东部核心区域在哪?

摘 要:你觉得现在济南城区够大了吧:即便不堵车,东西城跑一趟也得一小时,南北也需要半小时以上。不过,未来的济南还会更大!28日公布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中透露,济南中心城规划范围将扩大到1022平方公里。按照目前的数据来看,中心城区规模是390平方公里,到2020年将是现在的2.7倍。

  你觉得现在济南城区够大了吧:即便不堵车,东西城跑一趟也得一小时,南北也需要半小时以上。不过,未来的济南还会更大!28日公布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中透露,济南中心城规划范围将扩大到1022平方公里。按照目前的数据来看,中心城区规模是390平方公里,到2020年将是现在的2.7倍。

  【主城区】 济南首次提出两大新区概念

  《总体规划》将济南中心城空间结构分为“一城两区”。“一城”为主城区,“两区”为西部城区和东部城区,以经十路为城市发展轴向东西两翼拓展。主城区为玉符河以东、绕城高速公路东环线以西、黄河与南部山体之间地区;西部城区为玉符河以西地区;东部城区为绕城高速公路东环线以东地区。主城区由腊山、党家、旧城、燕山、王舍人、贤文六个片区组成。202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310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290平方公里。优化用地结构,强化政治、文化、经济、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发展会展、体育、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建设腊山、燕山两个新区,疏解旧城的中心功能;加快王舍人、贤文两个片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腊山新区和燕山新区,是济南首次提出的两大新区。之前,腊山所处的片区一直被称为西客站片区。燕山片区,则涵盖了目前市民熟知的文博片区。

  看看你家附近咋发展?

  包括二环路以内及二环南路以南部分地区。在加强古城区和商埠区保护的同时,完善提升商业、服务业中心功能,发展商业、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小清河沿线地区建设,提升景观环境质量。继承和保护以千佛山、大明湖、四大泉群和古城区、商埠区、黄河为主体的城市风貌特色。文东科教区发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集中的优势,完善科研教育中心功能。其他地区以发展居住为主。

  位于二环西路以西、京福高速公路两侧,形成以济南西客站为依托,以文化会展、商业商务等公共服务功能为主导的现代化新区。在日照路和兴福路之间建设新区核心区,布局商业商务、文化会展等用地;京福高速公路以西地区布局物流、科研等用地,完善生活居住配套服务;沿小清河南侧和腊山周边,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布局生活居住用地。

  位于主城区西南部,调整产业发展重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完善居住配套。

  位于二环东路以东、大辛河以西,形成以金融商务、文化博览、公共服务、体育休闲为主导功能的现代化新区。经十路两侧形成以商业商务、金融服务、行政办公、体育休闲、文化博览等为主导功能的综合性公共中心,建设城市中央商务区;沿旅游路两侧布局居住用地;沿花园东路和工业北路两侧主要布局生活居住、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研发用地。

  位于主城区东北部,形成以济南新东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活居住为主导功能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建设济南新东站核心区,布局商业、商务、商住等用地;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严格控制传统冶金工业生产用地规模,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搬迁。

  位于主城区东南部,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外包业,强化商业商务、科研教育功能,完善生活居住、配套服务功能。控制传统石化工业用地规模,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搬迁。

  【西部城区、东部城区】 发展科教、高新技术,建设现代化新区

  《总体规划》提出,东部城区由郭店、孙村、彩石三个片区组成。202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70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70平方公里。东部城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加工业、生活居住、公共服务为主,形成现代化新城区。

  西部城区由文昌、平安、崮山三个片区组成。202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50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50平方公里。西部城区以发展高等教育、科技研发、休闲博览、生活居住为主,形成现代化新城区。

  看看你家附近咋发展?

  位于西部城区西部,以长清老城区为基础,加强配套公共服务和居住设施建设,形成综合性片区。

  位于西部城区北部,重点发展济南经济开发区,布局相关配套设施及生活居住用地。

  位于西部城区东南部,重点安排高等教育、科研机构,配套完善城市公共设施、生活服务设施。沿长清大道两侧建设西部城区公共服务中心;在大学科技园区内,建设休闲博览中心,形成区域绿色生态核心;在大学科技园区南部规划建设创新谷。

  位于胶济铁路以北,重点发展机械装备、环保新材料和现代物流等产业。

  位于绕城高速公路东环线以东、胶济铁路和经十东路之间,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交通装备、食品药品等产业。在唐冶建设东部城区公共服务中心。

  位于经十东路以南,西部以综合保税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东部以科教、居住为主。

  【中心城风貌,未来有啥亮点?】

  以经十路为主线打造东西城市时代发展轴

  城市风貌特色方面,《总体规划》首次提出,形成两条景观主轴、两条景观副轴和六个风貌分区。

  两条景观主轴包括南北泉城特色风貌轴和东西城市时代发展轴。南北泉城特色风貌轴以千佛山、古城、黄河为主线,串联四大泉群和大明湖等重要自然、历史要素,是展现和延续自然山水城市特征的景观风貌主轴。东西城市时代发展轴以经十路为主线,串联泉城特色风貌带、燕山和腊山新区及东、西部城区,是体现城市发展时代特征的景观风貌主轴。

  两条景观副轴包括燕山新区现代城市景观轴和腊山新区现代城市景观轴。燕山新区现代城市景观轴以燕山中心区为核心,以大辛河为纽带,向北串联华山风景区和黄河,向南串联龙洞地区。腊山新区现代城市景观轴以腊山中心区为核心,以腊山河为纽带,向北串联美里湖和黄河,向南串联腊山。

  大明湖向南至泉城路建筑最高45米

  《总体规划》提出,严格控制风貌带内重点地段的建筑高度。大明湖周边地区高度控制:北至胶济铁路,控制高度由南至北为24—50米;东、西分别控制至东、西护城河以外约200米,控制高度由内向外为18—36米;南至泉城路,控制高度由北至南为15—45米。保护大明湖至千佛山之间“佛山倒影”的故有景观,控制视廊内的建筑高度,满足大明湖北岸至千佛山一览亭以上山体的通视要求。

  本报济南10月16日讯 (记者 尹玉涛)目前,颇受关注的东部新城的规划方案已初见眉目。记者今天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东部新城拟将建成功能完善、山水相融、交通便利的现代化新城区。

        据介绍,东部新城自南向北将划分为四大功能片区。其中,龙洞风景区位于牧牛山、转山等南部山体至南绕城高速路之间,面积约27平方公里,规划主要功能为生态绿化、旅游休闲等。
  中心区位于工业南路至牧牛山、转山等南部山体之间,建设用地面积约22平方公里,规划主要功能为公共服务、商务办公、商贸金融、会议展览、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生活居住等,在中心区内将选择4―5平方公里左右的用地作为核心区。
  产业居住综合区位于工业南路至小清河之间,建设用地约23平方公里,规划主要功能为高新产业、科技研发、居住生活等。
  华山风景区位于小清河至济青高速路之间,面积约15平方公里,规划主要功能为绿化水景、旅游休闲等。

  按照规划,东部新城景观结构为“一轴两带、三区五廊、山水相融”。一轴指南北向的空间景观主轴。即将东部新城的龙洞风景区、中心区、产业居住综合区、华山风景区与黄河风景区有机组织为一体;两带指两条自然景观带,分别为南部山体绿色景观带和北部黄河蓝色景观带;三区指三个城市景观区,分别为中心区城市景观区、综合区城市景观区、华山风景区;五廊指五条城市景观走廊,分别为经十东路、荷花路两条城市景观主廊和工业南路、花园东路、工业北路三条城市景观辅廊。
  山水相融指自然山体与河流相互交融,分别为小清河、大辛河、窑头河等河流与华山、卧牛山、马山坡、菠萝山、玉顶山、王八盖子山、转山、牧牛山、鳌角山、燕翅山、五顶茂岭山等山体。其中有9座山体环绕在中心区内,2座位于华山风景区内。

  在规划建设中,东部新城的整体交通优势明显。其中,贯穿城市东西的六条城市骨架路网(旅游东路、经十东路、工业南路、花园东路、工业北路、荷花路)将东部新城与东部产业带、西部泉城特色风貌带紧密衔接,由二环东路、贤文路贯通南北,构成方格网状路网主骨架,并与高速公路系统衔接。
  其中,工业北路、经十东路、贤文路、二环东路四条道路将规划建成快速路。

  作为东部新城最为重要的区域,今天,中心区的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开始征集。目前,有来自中国上海、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的四家设计公司参与竞标。
  据介绍,东部新城中心区位于东部新城中南部,规划范围西起二环东路,东至马山坡和玉顶山,北起工业南路,南至龙洞风景区。初步拟定其核心区备选范围西起浆水泉路,东至大辛河,北起工业南路,南至旅游东路,用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在设计中,核心区具体位置可由设计单位在具体备选范围内自主选定。
  按照要求,建设用地的选择应注意保护山林植被,尽量减少地形改造,坡度大于15%的用地不宜安排建设;并对本地块提出规划控制原则要求,确定合理的开发建设与整治改造策略。

  12日上午,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市政府工作报告随之出炉。“咬定‘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不动摇,加快打造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提及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报告中的这句话令代表委员们印象深刻。

  随着加快打造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济南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做好科创、智造、文化、生态、康养这五篇文章,济南有着怎样的底蕴、基础和实力?奋力奔向这“五个济南”,省会又有哪些措施、方法和路径?沿着政府工作报告寻踪,答案已渐渐浮现。

  打造引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

  在发展之路上,创新是一股强大的驱动力。聚力科创、以创新驱动发展,近年来也是济南的一项“重头戏”。2019年,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设立运营、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国家超算中心科技园建成启用、大科学装置落地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些都让省会科创高地的优势得以更加凸显。

  在济南,科创集聚效应明显增强。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济南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达到2.71%,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了22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25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78.4亿元、居全省首位。另外,备受瞩目的齐鲁科创大走廊已启动建设,这也为济南未来的科技创新营造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年,济南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哪些谋划和作为?

  按照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济南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教兴市战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科技创新攻坚行动,加速集聚科创资源,打造创新创业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高水平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打造引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积极推进中科院科创城建设,加快先进电磁驱动、固体激光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承接一批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支持济南高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共建共享,携手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科创园区、创新综合体,培育打造“山大系”“第一医大系”等品牌,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支持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今年,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济南将打出这一系列组合拳,更好地以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智造”升级

  济南的制造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较强的实力。近年来,在由“济南制造”走向“济南智造”的路上,济南不断加快着步伐,出台了《济南市智能制造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济南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规划和措施,着力让制造业变得能加智慧、更加高端。

  2019年,济南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3400亿元。透过这一数据,“济南智造”的“底子”可见一斑。

  在打造“智造济南”的征途上,今年,济南将实施工业强市攻坚行动,并且,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智造”升级,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行动计划,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20家以上,企业上云3万家以上,新增数字化工厂30家。另外,还将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场景应用“试验场”,着力在人工智能创新产品、核心软硬件、融合性新兴业态等方面率先突破。

  扩大泉城文化国际影响力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可谓是文脉绵长、底蕴深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这座城市加快打造“文化济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塑成了独特的优势。

  站在高起点上打造“文化济南”,济南今年计划怎么干?

  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是一项重要内容。据了解,济南将推动与泰安、曲阜共享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级“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加快建设黄河文化体验区、主题公园,打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高地。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开展文物拯救保护行动,抓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加强历史遗迹保护修复,延续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挖掘整理泉水典故文脉,推动“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报世界遗产,扩大泉城文化国际影响力。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整体策划包装名泉、泰山、齐都、运河等优质资源。而且,济南还将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设直播经济总部基地、短视频双创基地,打造新媒体之都。

  打造“南山北水”绿色生态大走廊

  蓝天白云越来越多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是众多市民近年来的普遍观感。事实也的确如此,近年来,济南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从2019年来看,蓝天保卫战扎实推进,提前完成了城区126座山体绿化任务,建设绿色通道150公里。碧水保卫战也成效显著,济南在全省率先完成消除劣五类水体任务,国省控河流断面全部达标,小清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入围全国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为做好“生态济南”这篇文章,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宜居典范城市。坚持生态立市,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行动,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泉涌的生态家园。

  具体来说,今年,济南将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大力推进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市域内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开展柴油货车、工业炉窑、挥发性有机物和扬尘专项治理行动,实现非道路移动机械实时定位和排放监控。继续实施清洁取暖攻坚行动,实现平原地区全覆盖。持续抓好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建设,实施雨污分流工程。

  在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方面,济南将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城”,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强城市水系治理,持续推进小清河生态景观带改造提升,实施全福河、柳行河等城区河道有水工程,谋划雪野湖与城区东部水系联通。另外,还将实施泉水景观整体提升工程,让泉城市民听得到泉水叮咚,看得见一城山色。

  据悉,济南还将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谋划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打造“南山北水”绿色生态大走廊。新建城市绿道115公里,打造花卉景观大道和花漾街区100条(处),开工建设各类公园131处。加大南部山区生态补偿力度,推进“多规合一”规划落地,加快打造“生态南山、诗画南山”。

  打造医养健康产业集群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里,济南可谓是一直走在潮头。齐鲁医院、省立医院等众多三甲医疗机构以及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山东中医药大学等医学相关院校这一大批优质医疗资源,擦亮了“齐鲁医学”这块“金字招牌”。

  不止在医疗方面优势十足,景色秀美、环境宜人、“一城山色半城湖”、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济南,更是极佳的康养之地。济南加快发展医疗康养产业,打造“康养济南”,优势得天独厚,前景更是广阔。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济南将建设国际医疗康养名城,打造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将提供更有温度的医养健康服务。加快市中心医院东院区、市中医医院东院区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规划建设中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加快“扁鹊小镇”建设,新建国医大师(名中医)、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0个。另外,还将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建设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21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