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与中国文化为何是绝版书

新京报·四十年四十本书

,改革开放四十年,那些历史筛选出来的时代之书。每一本都曾在转型的中国社会,求知的中国人心中,敲下重鼓雷霆般的回声。(羊小姐豆列)

1.1984。里最中的句子::“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愚昧就是力量”他们变换一切的资料并且发明一种新话来迫使真相的消逝以及制造新的幻像迷惑自己。每一个人都生活在透视的监视里,科技并没有造福人类,而成为科技产品的奴役,时不时制造假想敌的存在保持时刻陷入战斗的恐惧中。

2.黄金时代。看了不知一遍,后来慢慢接触了一点点哲学,总觉得里面的一些桥段或对话,有着存在主义的影子。

3.百年孤独。有一个情节记忆颇为深刻,里面说,既然没有人埋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谈不上是故土(乡),为了远方,我们必须上路的决绝。

5.万历十五年。有一个值得拿出来谈论的是,海瑞杠到底的勇气背后的是一种什么东西支撑着他,是他占据着所谓的舆论话语权么。倘若圣上赐之死,其有死谏之誉,倘若其为百姓而谏,百姓领其盛情呢?海瑞这一形象的塑造又是如何在戏曲小说等通俗文本深入人心的呢?

7金庸作品全集。想起金庸如此名声显赫之人,居然还远渡重洋追逐学术之梦。这里面,我更相信是其自身的追求,而不是为了讨好所谓学院派。

8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人们应该用得自上帝的生存意义,来履行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由于每个人处在不同的地位,因此他必须得承担这种地位给他带来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多么容易又困难的事情。而有些人更加喜欢放下自己的工作,去当帮助他人的好心人,而这种好心办坏事的事故颇感人做好本职工作之困难。

9论美国的民主。民主的好处也好,民主的阴暗面也罢,关键是不管说好说孬,总有不同的声音,当有人一贯说这好上天,总免不了使人心生迷惑。

10顾准文集。顾准,一位追求真理与自由之光的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回顾初心不变的醒客。

12.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我总会说成,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轻与重,看似决然不同的对立。轻与重,灵与肉,孰轻孰重,或同辙或异轨。人的存在,人们对生命轻重的不同追求,方式亦多不同。此书于1988年改编成电影《布拉格之恋》。而翻译此书的作者是“北张南韩”中的韩少功,感佩那时候的翻译者,或许外文不是最好的,虔诚之心比之任何人都虔诚。

13.白鹿原。从争夺白鹿原的所谓统治权做一些简单的说道,可以看出,我们传统的思维上很难形成一种共治的理念。哪怕是同宗同族同村,为了所谓的利益以及权力,都在追求着没有共赢,只有独夫的胜利。而这方面的案例,不是第一次听说,也不是最后一次。

15.乌合之众。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人们在寻求自我认同或归属的时候,淹没在自我寻觅的洪流中一去不复返。

16.时间简史。霍金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奇点处的爆炸产生了粒子和能量,粒子间的作用产生了星云,进而演化到我们今天的世界。今天的宇宙仍在膨胀着,将来也会继续膨胀下去,也可能膨胀到极致时转而收缩,变回当初的那个奇点。黑洞是奇点周围空空如也的天区,时空曲率大到可以吞噬所有光线和任何物质。

在真空的宇宙中,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会在瞬间凭空产生一对正反虚粒子,然后瞬间消失,以符合能量守恒。在黑洞视界之外也不例外。其推想,如果在黑洞外产生的虚粒子对,其中一个被吸引进去,而另一个逃逸。如果是这样,那个逃逸的粒子获得了能量,也不需要跟其相反的粒子湮灭,可以逃逸到无限远。在外界看就像黑洞发射粒子一样。霍金这一猜想中的辐射被命名为霍金辐射。

17.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讲述了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以及非洲文明,而所代表文明国家的碰撞形塑着世界秩序以及国际格局。

18.规训与惩罚。之前网上有一个段子调侃说,按时吃饭,按时休息,按时看书,按时锻炼,能够做到这几点的只有监狱里的服刑人员能够做到,并且调侃中颇使人心生羡慕之情。看完这个段子浮现的印象就是福柯的写这本书,书陈述了有关对犯人的严刑拷打日渐被控制他们的监狱规章所取代的轨迹,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相关的政治、法律、权力、观念和科学技术问题;表明人类社会是如何从古代通过酷刑对人类肉体和精神的疯狂肆虐,逐步演化为一种通过实施“温柔的”暴力而使被统治者臣服和“自觉”接受规训的生存目的;进而通过对权力功能进行的微观分析,使人们对一系列传统观念都产生耳目一新的认识;认识到人们的身体、行为和主体也都是权力作用与塑造的结果。

我觉得而那些颇向往监狱生活者,或许是自我空虚时间过多又想自我规划利用好时间做一些事情又无法坚持下去的尚有一颗上进心的人吧。

19.第二性。《第二性》分为I、II两卷。 I卷:主要从精神分析学、历史唯物主义,存在主义观点,生物分析学,甚至马克思主义学说,经济学等各种科学方式,与女性神话在文学中的体现等方面分析了女性古往今来处境的变化。 II卷: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研究了女人在出生、青春期、恋爱、结婚、生育到衰老各个阶段,以及在农妇、女工、妓女、明星或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中的真实处境,探讨女性独立可能的出路。 波伏瓦提出了女性获得经济独立的必要性,也强调了只有女性经济地位变化才能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另外一个有趣的事儿是所谓女性模糊自身的性别与男人所谓的称兄道弟现象,波伏娃亦有独到见解。

20.小王子。书,解读书,同名电影,连遇见的人都叫小王子,可见此书阅读者之多。人是没有什么时间去了解什么事情的,他们在商店里买那些现成的东西,但是没有商店可以买到友谊。所以人已经没有朋友了。如果你想要朋友,就请你,驯服我吧!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同力的呈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或分道扬镳或南辕北辙或破镜重圆或反目为仇。

21.联邦党人文集。有多个版本,其中有商务印书馆、中国社科院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版本,另外译林出版社为联邦论:美国宪法述评。译林版本译者尹宣认为,书名译为《联邦主义文集》或《联邦论》会更好。联邦党这一党派身份在文章发表的时候尚未有,杰斐逊和汉密尔顿杰伊等人皆同为促进宪法理念而进行的论辩,当他们在政治上决裂后,后来才有民主共和党与联邦党人。尹宣的译本言语简洁。而约定俗成的译名联邦党人文集依然更为人所熟悉。

倘若你想真心检验一下哪个版本好的话,可以把两本书拿过来对照着朗读一小段同一内容的文本,自己体验一下语感如何,再自己做决定就好了

美之建国,抗击外敌后,没有经历内战(内战是解放黑奴时开战的),通过辩论(吵架)达成共识就得以建立了一个国家。这种壮举是绝无仅有的,而那些内战动辄死伤无数人的国家,仅仅是空耗了人力与智慧。

22.释梦。将梦分为显相和隐义。显相是隐义的假面具,掩盖着欲望(隐义)。他解释说,梦是潜意识的欲望,由于睡眠时检查作用松懈,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梦的内容不是被压抑与欲望的本来面目,必须加以分析或解释。释梦就是要找到梦的真正根源。这是一种很难证伪或证实的理论,比如我最近做了一个梦,我在村公所老楼看着学校下坡处一栋房子被雷电击打后整所房子连人都一块都现实了。接着我们往山上寻觅这所房子。那么,怎么去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阐述这梦境呢?

23.江村经济。江村已经不是那个江村了,这本费先生用英文写就的书,后又翻译成中文出版,已经是很多年后的事儿了。不管是乡土中国还是江村经济,当下的乡土以及江村都变得不一样了。不过,费先生的一些研究方法还是值得借鉴。而当下对乡土以及县城或体制研究做得比较透彻的有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礼物的流动)、周雪光(中国国家制度的治理逻辑)、吴毅(小镇喧嚣)、项飚(跨越边界的社区)、周其仁(城乡中国)……

24.哈利波特。最早看的是凤凰社,从图书馆借的,后面看电影都看一遍,罗琳不愧是魔幻公主,有一种像西游记作者一样凭空捏造了那么多的魔幻故事。像我这种所谓的麻瓜是没有能力评论这部大书的了。

25.麦田里的守望者。讲述主人公霍尔顿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的经历和心灵感受。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我想,每一个人都在死去和活着的天平之间摇摆不定。然而,更多的常态是,活着而已。

26.顽主。顽主是一种京味儿文化,不务正业是有的,不过未必是不学无术。顽主最重要的是把玩儿当成正经事,得玩出花儿,得玩得兢兢业业。倘若以此为看,有文武顽主之分,文顽主谭世骧马未读都之辈,至于武顽主如血色浪漫小混蛋。小说以地域为分,此处皆无所谓海派或南方类书入选,颇为一大遗憾。倘若什么时候上海或广州有此类似活动,再看究竟颇值得期待。

28.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以拜火教主之口如是说一切生老病死恩怨情仇,最早看的是纪伯伦的散文,后来看尼采,还以为是尼采借鉴继承了纪伯伦的风格。说到所谓继承,福柯是作为尼采的部分继承。

29.宽容。以独尊教权的欧洲对思想自由的倡导为主线,展示了人类社会为了追求思想自由的权利而经受的苦难,谱写出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有一章节,向书籍开战中这样描述:最可悲的是,禁书录让人心灰意冷,没有心思去研究文学和科学,因为正常人不想辛辛苦苦写一本书却被无知的检察官“修正”得支离破碎,或者被不学无术的宗教法庭调查委员会秘书校订得面目全非。统治者对不幸的臣民施行恐怖专制,自己也因为专制而吃了苦头。

不管是马克思还是弥尔顿(论出版自由),都强烈撰文抨击出版不自由的现状。1842年,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说,“没有出版自由,其它一切自由都是泡影”。“出版自由本身就是思想的体现、自由的体现,就是肯定的善。”

30.自由论。在英国政治思想史上,被誉为继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穆勒《论自由》以后第三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以赛亚伯的两种自由——积极自由&消极自由。而想了解自由主义相关的流变,可以看埃德蒙·福赛特的自由主义传。

31.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吴思先生是发现和系统研究中国历史“潜规则”的第一人。吴先生以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叙述了历史上值得人们思考的大大小小的无数案例。在讲述官场故事的同时,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名之日“潜规则”,进而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与趋利避害。

从发现另一个中国的角度来看,余英时的是《士与中国文化》,王学泰的是《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而吴思的潜规则是官场与江湖文化中的潜规则,可谓是认识两者的照妖镜。

32.光荣与梦想。作者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亦有同名电影。国内最早引进为79年商务印书馆版本,其中作者的写作手法亦影响了一些写作者,其中多年后吴晓波写作激荡三十年时即是模仿此手法。之后有04年海南出版社引进,目前市面上多见中信15年盒装版本。

33.傅雷家书。想起梁启超家书以及奈保尔家书,三个家族的子女教育,堪称时代楷模。傅雷教子有方,不过傅雷之死,无限惋惜。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如风中草芥,风吹叶落无声无息就没了。

34.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作为钱穆的大弟子,颇得师承,而不知何时起,其书渐渐断版难买,颇觉得不可思议。

作者在书中陈阐述,士在中国史上的作用及其演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从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角度出发,士与中国文化所企图观察和呈现的是: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精神风貌。作者不取通史式的写法,而是一系列的史学专题的研究。在各历史阶段中选择了若干有关“士”的发展的中心论题,然后对每一论题进行比较具体而深入的分析。通过这一重点的研究方式以展示了“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35.叫魂。孔飞力出生于1933年,1964年获得哈佛大学历史与远东语言博士学位,曾任芝加哥大学远东语言文化系主任、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讲座教授,是美国艺术人文科学院院士。《叫魂:1768 年中国妖术大恐慌》(1990)是他最主要的代表作,此外他还著有《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970)、《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叫魂,英文书名为soul stealer,偷魂者。写盛世乾隆时期杭州修桥打桩谣言的流传&剪辫子引起民众的恐慌以及官员处置不当引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信息不畅或者官民彼此不太信任的社会里,谣言往往多于真相。而官家辟谣跑断腿了,民众反而觉得官家本身就是谣言的一大推手。

36.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主要介绍作者对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至辛亥革命时期各主要思潮和重要思想人物如康有为、谭嗣同、严复、孙中山,章太炎、鲁迅等的系统论述和细致分析。

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救亡压倒启蒙&告别革命。从胡适陈独秀到毛泽东,从章太炎到牟宗三,从鲁迅到梁簌溟等人,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存在着革命与启蒙的光谱。

另一本为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其中李泽厚与刘再复的对话,亦为学术界的一大壮举。

37.巨流河。齐邦媛作品,作品通过从大陆巨流河写到台湾哑口海,写出了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的变迁。本书有两条主线:一是借着父亲齐世英的经历,串联起一代铮铮铁汉们在侵略者炮火下头可抛、血可洒的气概与尊严;一是从自己诞生、童年写起,战火中逃离至重庆,八年间受南开中学与武汉大学教育,受业于名师,得文学启蒙,大学毕业后落脚台湾展开学术事业,成为台湾文学推手。

此书出版年为2010年,所以也可以说是三十二年中有幸入选四十年之书。

齐邦媛,黄仁宇,王鼎钧,为见证并书写国共鼎革,流亡台岛的三人。而星云大师亦是如此。

一本巨流河,两岸遥相看。

38.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选。卡夫卡,甲壳虫,城堡,那个K,土地测量员……最早看卡夫卡,知晓所谓的变成甲壳虫的哥哥,还是小学五六年级,班里一女生订阅的《萌芽》杂志,里面就有卡夫卡小说的连载。卡夫卡是个孤独而温柔的甲壳虫,激励着那些在黑夜中默默坚持写作的人。

39.菊与刀。这本书过这么多年,国内还停留在这个观念上,可谓是印证了那句话,中国人对一衣带水的邻居还是了解得太少太少了。

40.干校六记。杨绛作品,大动乱时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士与中国文化PDF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