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可因一瓶多少钱一瓶?

聊了一百多万字的快乐哲学,也该谈谈朋友们最关心的话题了——悟道的具体方法。

大家知道,所谓谈禅论道,其实禅不可谈,道也不可论。一则因为它太简单,所谓大道至简,简单到“空”“无”,故不可谈论。二则因为它太复杂,复杂到超越了大脑的极限,以致于无法思考和无法言说,结果还是无法谈论。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个神秘莫测的“道”呢?唯一的途径就是一个字:“悟”!——用心灵去领悟。悟的含义就是王阳明说的:“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要知此苦,还须你自吃。”“言语道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那么,悟道有什么法门吗?答案是:有!非顿即渐,顿渐如一;再问,悟道的方法难懂吗?答案是:顿悟没法说,渐悟很容易懂!最后一问,悟道难吗?答案是:说难就特别难,因为它是真正的“大丈夫事业”;说容易就很容易,因为它是一个快乐的修心过程。

这篇唠嗑缘起于西安的一位微友,他是一位虔诚学习传统文化的修行者,他以我的快乐哲学为宗旨,把志同道合者聚在一起,建了一个“快乐哲学群”。我因为懒散,自己没建过什么群,承蒙他的邀请,我就经常在群里说说话。几个月下来,虽然悟道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修心带来的愉悦和快乐。这个结果不免让我产生了一个念头,那就是让更多渴望智慧和快乐的微友了解一下修心具体方法,以不荒废此生。

鉴于末法时代上乘根器之人几乎绝迹,本篇所谈的悟道方法是针对普通人的。凡自视过高,认为自己具备颜回慧能利根,能够当下明心见性之人就不要听我这个闲人说闲话了,因为这是平凡人之间的唠嗑。

本篇《唠嗑》分八个部分:一、根器与悟道;二、万法归一;三、读书与实修;四、修学的误区;五、立志与诚意;六、下学而上达;七、悟道的境界;八、附录:修学问答。这篇《唠嗑》不是一对一的唠嗑,而是由多个关于实修的聊天构成。

我文章老读者可能会感觉我的文章内容有些重复,是的,我之所以这样做主要鉴于以下三点:一、为了第一次读到我文章的人完整理解我的观点;二、从不同的角度阐释观点有利于不同层次的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三、歌德说:“ 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地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的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宣传。”

好了,我们下面就来聊聊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简单的悟道方法。

友:老师您好。您的《唠嗑》系列我已经读完了,而且都备份了。有得有乐,收获颇丰,能有缘看到您的文章真是一种福分。我看到,与您唠嗑的网友都对您崇拜的五体投地啊。

我:他们都很客气。你的意思是不是想提醒我,不该把那些吹捧我的话放在文章里?

友:不是不是,我也同样仰望您啊。不过,也许少一点大家可能更佩服您。

我:哈哈,我就知道你有这个意思。你这是私欲作怪,有所求了。

我:为什么要别人佩服呢?为什么要刻意伪装谦虚呢?我一介闲人,一无所求,自说自话,别人怎么看我,怎么评价我,与我有什么关系?我这么做一则为了图个方便,复制粘贴即可;二则为了文章转承启合自然而然。如果鬼头鬼脑改来改去装扮谦虚,以博得别人的敬佩和赞赏,累不累啊?

友:这一点我当然不怀疑,老师是觉悟之人,与世无争,犯不着故意标榜自己。这只是我作为旁观者的一管之见,应该不是私欲吧?

我:我不是觉悟之人,我只是认为按照圣人的教诲去做才是正确的。孔子的从心所欲就是直,直就是真实。孟子的狂就是率性,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不好吗?难道非要说“哎呀,我不行,你们更厉害”之类虚伪的话才好?孟子如果是这样的伪君子还能称亚圣?

王阳明说:“到了今天才具有了一个‘狂者’的胸襟。即便天下人都说我言行不一我也无须理会。”,这和孟子说的:“虽千万人吾往矣”,正义在手,就算有千军万马也阻挡不了我。你看,这是何等的大智大勇啊!这就是圣人的追求。

一切从真实出发,只要自己无欲无求就无须畏首畏尾。今天社会上一些学者都是有求之人,他们故作谦虚状以博取虚名获得名利。不仅如此,他们还明哲保身,树叶掉下来都怕砸头,而任由歪理邪说横行天下,这样虚头巴脑地做人好吗?谦虚不是口头文字上的,而是心灵的状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总是作假就变成“长戚戚”的小人了。

友:看来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您是平常心。这反而暴露了我心里的虚伪倾向,的确是私欲,惭愧。

我:没那么严重,你不是小人,我也不是君子,别人怎么赞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别人的赞美的态度。我认为,感恩心是应该的,礼貌地感谢别人的赞美也是应该的,唯一不能做的就是在心里把那些赞美当真,自我陶醉,自我感觉良好,这就是傲病了。王阳明和曾国藩都认为人生大病就是一个“傲”字。

人们说,中国人一个人是龙,两个人是人,三个人就是虫了。比如,张三李四两个人在一起问题不大,加一个王五就麻烦了,如果张三夸了王五,李四就不高兴了,嫉妒和内斗从此就开始了,如果是一群中国人就更加麻烦了,内耗十分严重。这是中国的国民性上的一个弱点。人们总是看不得别人好,因羡慕而产生嫉妒,因嫉妒又产生恨,这在佛家就是“嗔”毒。

我写《唠嗑》的原则是,有什么说什么,追求真实,保持中庸。学问为己,我为自己写,也为有缘人,无缘人爱看不看,哪来的那么多的不服气呢?你说是不是?

友:是的。是我狭隘了。

我:人生在世,除了在真理面前要当仁不让,“宁可此身下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要那么顶真了,要随缘快乐。率性是很难做到的,你应该看到,凡是装模作样、一脸严肃、道貌岸然的人都是私欲重和心里有所求的人,所以他们需要隐藏装扮自己,一旦率性就暴露其本性了。

友:嗯,看来我也是其中之一,带着假面具,装模作样,虚伪地应酬,害怕暴露自己的丑陋一面,我还特别在乎别人的评价,就是发个东西到微信朋友圈都要时常看看有没有点赞。这说明我的心灵不够纯净,虚荣虚伪私欲重,我接受老师批评。

我这几天开始读您写的《谁知我心——王阳明》,今天看到“断灭种性”这个词对我打击很大,我怀疑我就是这样的人,因为我读您文章遇到形而上的问题总是一筹莫展,无法想象其中的道理,心里也没有一点感觉,这样还怎么学佛和学习阳明学啊?

我:你怎么知道你是断灭种性者呢?你能够读我这么多的文章就已经证明你不是断灭种性者了。因为断灭种性者就是老子说的“大笑之”之人,这种人私欲迷心,对我的文章是一个字也读不进去的。你对形而上的问题没感觉是因为你还是喜欢大脑思考,你说的想象就是思考。形而上的问题必须用心去悟,悟出多少,到达什么境界与每个人的根器和去私欲的刻苦程度有关。

友:谢谢老师。您这样说我就放心了,增强了我继续修行的信心。您提到根器,请教老师,究竟什么是根器呢?

我:“根器”就是你的心灵领悟宇宙人生真相的能力高低,它是与生俱来的,根器好的叫利根或善根,差的叫钝根。根器的利钝与前几世的是否修行有关。前世修行的“再来人”,他们天生根器就比一般人好,他们今世必然会接着修,来世也依然会修,那是他们心灵的渴望。比如,梁漱溟晚年承认自己的前世是禅宗的和尚,今世继续修行,这就是“再来人”。释迦摩尼修了一百多世才成佛也是这样。

友:您提到“再来人”,这让我想起南怀瑾在《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中提到,王阳明在江西为官时到一个庙里,打开一个几十年没有打开过的门,看到一个骷髅打坐在那里,前面桌子上有个条子,写着“五十年前王守仁,开门即是闭门人”。王阳明立刻明白了,哦,原来他的前身在这里涅盘,而且预知自己转世再来时,这说明王阳明也是“再来人”。既然他前世是佛家的高僧,那他为什么在《传习录》里经常批评佛家呢?

我:你说的这个事情就是后来很多的佛家人物对王阳明颇有微词的原因,他们认为王阳明前世今生都在学佛,而且阳明心学都是佛家的思想,但他却又经常批评佛教,所以过失很大。

其实,这些佛家人物不懂王阳明的心,一则,阳明先生在佛道中摸索了三十年才发现,佛道与孔孟学问的差别只在毫厘之间,他后悔不如当初就集中精力在儒家学问里下功夫,所以他后来说儒释道是一个房子里的三个房间,可见他是认可儒释道是一家的;二则,他在世时,他的心学被学者判定为抄袭佛家禅宗,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他要弘扬孔孟之道,那毕竟是自家祖宗的东西,所以他要努力撇清与佛家的关系,把他的心学归结为儒家的学问。

不过,阳明先生的这个努力注定是徒劳的,因为儒释道本来就是一个东西,怎么可能分的开?这一点阳明先生是心知肚明的。他的弟子也是了解阳明先生本意的,所以有的弟子把佛家的六道轮回也引进了心学。明末清初的大学者也都认为心学与佛学并无区别。其实,从根本上说,儒释道都是修一颗心,佛家觉悟、道家悟道、儒家致良知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文字上的不同,怎么可能有差别呢?

友:您说“再来人”,人们也常说“早死早投胎”,我还是认为前世今生不可思议。

我:不可思议就对了,这种形而上的事情本来就是不可思议的。“早死早投胎”是人们说的气话,俗人谁不怕死?前世今生对于智慧的古人来说,太平常不过了。生死轮回,人人如此,有什么可奇怪的呢?看来你是被唯物和进化论那一套荒谬的东西洗脑了。我说过,所有的中外智者圣人都认为灵魂是永恒不灭的,可见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存在前世今生,而在于拜伦的发问:“当这受苦的皮囊冷却,那不灭的精魂漂泊何方?”

人死后,灵魂去了哪里呢?《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人们不知心灵是真正的自己,执着于肉身是我,这就是生死轮回的原因。藏传佛教中有"投胎夺舍"的说法,肉身不过是我们居住的房舍,轮回就像我们脱掉一件旧衣裳穿上新衣上一样,也如同旧车报废了换一部新车开开一样。轮回之苦就是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归心》说的:"今人贫贱疾苦,莫不怨尤前世不修功业。"觉悟的意义就在于摆脱生死轮回之苦,真我回归本体世界,寂然不动,常驻快乐。

谈到前世今生,像王阳明这样的再来人历史上多着呢,我说几个人给你听听玩玩。

《印光大师文钞》载:苏东坡前世是湖北黄梅的一个叫五祖戒的禅师,因犯色戒被已经有神通的明悟和尚看破,五祖戒羞愧难当,便坐化投胎去了。印光大师云:东坡聪明盖世而不拘小节, 妓馆淫房亦常出入。可知五祖戒悟处虽高 ,尚未证得初果, ······说什么了生死乎?

《印光大师文钞》又载:秦桧前世是僧人。“秦桧前生乃雁荡山僧……秦桧之结果令人胆寒而心痛。”

《清朝野史大观》载:龚自珍说他自己的前世是每日诵《法华经》的和尚。“定庵(龚自珍字)尝自言前身本为天台一老僧。此僧生平一无所长,惟每日诵《法华经》而已。······盖亦自慨其半世苦修,未能出生死流,仍沉沦於三界中也。”

不仅东方人相信轮回转世理论,西方人也是一样的。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位深入发展这个概念的哲学家,他认为自己的前世是个牧人。还有著名心理学家荣格、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歌星麦当娜等人对前世都有记忆和感触。1994年的调查显示27%的美国人相信轮回转世。目前,轮回现象的存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证明,仅西方科学家已经有数以万计的轮回记忆案例,而且大部分已经被调查结果证实。在这些证据面前,任何人都无法再否定轮回的客观存在,而且,轮回研究正在给医学、心理学、历史、天文学等等学科带来极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

西方关于轮回方面的研究书籍很多,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古代的有柏拉图所著的《斐多》,现代值得关注的学者有伊安·史蒂文森教授,他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系主任。他关于轮回转世的研究而获得了国际关注。在40年的时间里,他调查了世界范围内的3000多个案例。在轮回转世方面的作品包括300多篇论文和14本书,其中包括:《二十案例示轮回》、《欧洲轮回案例》。其主要作品是2268页的两卷本《轮回转世与生物学:对胎记和先天缺陷成因的一种新解》这本书介绍了200个案例。还有麦可·牛顿博士也是一位值得尊重的轮回研究者,他在《性灵之旅》、《性灵宿命》等书中谈到,我们在俗世中的配偶、亲友、甚至仇敌,都是我们来到俗世之前被刻意安排好的,生命在转生之前甚至会到一个被称为宿命之环的地方观看、体验来生的一些片段,这一点与佛家中阴身的观点类似。

好了,对于先人和今天科学家们的智慧结晶,我们要有一颗谦卑和敬畏之心。要看到,科学才三百多年的历史,还处在非常幼稚的阶段,宗教哲学也不过几千年,面对已经存在亿万年浩瀚无垠的宇宙,我们人类可怜得像一粒尘埃,脆弱得瞬间就可能消失,如果这个小东西还狂妄自大地说,我知道世界就是物质的,凡是我看不见的东西都是不存在的,这多么像一个愚蠢可笑的小丑啊!

友:记住了,老师。我还想请教,您总是让我们修行,就是为了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然后成佛成圣吗?

我:不要奢望成佛成圣,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即可。其实,修行不仅仅是为了成佛成圣,它对于当下的你也是有实实在在好处的。你想想,你通过修行去私欲,心灵越来越纯净和智慧,看人看事越来越清晰,工作起来岂不是越来越轻松;去除了贪嗔痴,你的烦恼就少了,这样自己越来越快乐,周围的人也因为你的存在而感觉幸福,家庭怎能不和谐,朋友怎能不开心;你通过修行看清了生命的本质,心灵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这样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心如如不动,“临大难而不惧”,这样无忧无虑多好啊。见到我的网友都说,生活原来可以这样过啊。我说,生活本来就应该这样过,这样的生活才是苏格拉底说的,经过审视的生活,而那些一辈子活在名利纠缠中,空虚无聊中,生死恐惧中的人怎么可能懂得这种生活的真谛呢?

修行的益处不仅仅是针对你一个人的,它还会对你孩子的未来产生恒久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成长关键不在老师,而在于父母,身教远远大于言传,尤其是孩子的品德,基本上取决于父母的德行。国外有句俗语:“小偷的孩子永远是小偷”,父母天天在谈如何偷东西,孩子耳濡目染,不成为小偷才怪呢!如果你们一身的私欲和毛病,孩子天天看着你,模仿你,你说,你还能指望孩子能够好到哪里去?

所以,没有什么外在的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就在你的心里,一切都是内求,你没有私欲遮蔽就智慧了,有了智慧才能看到孩子观念上的错误,及时纠正。你利欲熏心,心如昏镜,怎么能看得到孩子那颗已经被污染的心呢?这样,孩子就成为你的翻版了。一家都是贪婪烦恼的名利之徒有什么亲情可言?更不用说幸福快乐了!

友:嗯,这些的确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老师您这样快乐无忧的状态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极具说服力的,令人向往。虽然我的根器一般般,但我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友:请问,利根就是人们常说的慧根吗?

我:利根的意思就是根器利锐敏捷,易于领悟大道。儒家也多用它表示易于领悟上达学问的人。《传习录》里有:"利根之人,直从本源上悟入人心。"你提到的慧根是佛家所说的五根之一。佛家认为,五根好的人就是利根。注意,不要把”五根”与”六根”搞混了,佛家的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

友:那佛家的五根具体指的是?

我:一、信根。这是最重要的善根。大乘义章卷四有:“信能生道,故名信根。”“信”正道是做学问的前提和诚意。南朝梁元帝 《与萧谘议等书》说:“必须五根之信,以信为首。”所以,学习儒释道圣人的学问首先要相信,不信就一切无从谈起了。“信能生道”,在坚信不疑的基础上才能悟道。

什么样的人具备信根呢?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士”一听到圣人谈悟道,立刻就坚信不疑,而且马上勤奋修行,可见“上士”就是信根之人。

世界上绝大部分都是老子说的“中士”,老子曰“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士对待圣人经典的态度是将信将疑。这个态度就是导致中士很难悟道的根源。“中士”一般都是有一定的知识,而且比较聪明的人。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傲病重,疑三惑四,喜欢用自己可怜的小聪明臆测圣人的智慧。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己与圣人的心灵境界无异于天壤,井底之蛙怎么可能知道孔孟老庄释遨游于天地之间的大鹏境界呢?这就如同一个围棋业余棋手怎么可能看得懂专业九段棋手下的棋呢?

至于老子说的不知天高地厚“大笑之”的“下士”那就更加不值一提了。他们笑圣人是因为他们与圣人是毫无交集的平行线,圣人微笑着站在智慧的顶端,他们愚痴地呆在智慧的底端傻笑着。所以老子说他们笑就对了,“不笑不足以为道也”。“下士”就是佛家说的“断灭种性”之人。

当年佛在大法会上宣讲第一义谛佛法时,虽然有八千佛子当场就信受或证悟了,但也有五千声闻缘觉根器的人不能信受而退席。甚至有人退失了道心,还诽谤佛法。信受或证悟的佛子就是“上士”,退席的就是“中士”,也就是孔子和王阳明则说的“中人以下”的人。而诽谤佛法的人就是老子说的“大笑之”之人。正是由于每个人的根器不一样,所以佛家说“佛度有缘人”,对于“断灭种性”的无缘之人释迦摩尼也没办法。

面对无明的芸芸众生,佛叹曰:“难中之难,无过此难!”难者,难“信”佛法也,非难修也。老子亦叹:“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不信,难知难行,一信,则大道至简,甚易知,甚易行。孔子面对子路这样“中人以下”的人也只好“子欲无言”,说了他也不信,说了有什么用呢?他要误解也由他去。

二、精进根。有这样善根的人修行非常勤奋,他们持之以恒,每日刻苦精进。《法华经·妙音菩萨品》说:"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比如,虚云法师早年学佛,花费三年时间,从普陀山三步一拜到五台山,其刻苦精进可见一斑。他1959年去世,住世120年一生艰苦卓绝,弘扬佛法,为世人答疑解惑。

三、念根。有这样善根的人念念都是正法在心头,歪理邪说和旁门左道的东西不能入。

四、定根。这样的人心定得住,摄心不散。心散乱之人修静定慧是很难的。

五、慧根。有智慧的根器,这样根器的人诸法观照明了。

历史上五根皆利之人如凤毛麟角,颜回就是其中之一:1、他坚信孔子的学说。少正卯与孔子争夺弟子,使"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有颜回未离孔门半步。这个“信”来自于颜回的智慧,所以后人说:"颜渊独知孔子圣也。";2、颜回以好学著称。刻苦精进;3、他心无杂念。念念在天理良知,不迁怒,不二过,心无旁骛;4、定的住。三月不违仁;5、慧根好。闻一知十。这样五根俱全之人当然就容易悟道了。所以王阳明认为颜回“颜回具备圣人的全部智慧”。这样难得的利根之人,孔子最喜欢他也在情理之中了。孟子说的人生三乐之一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可惜他的学生里却没有颜回这样的天才。

友:您这样一说,我就理解为什么孔子老是赞美颜回了。看来我五根都不咋地。老师,您就是再来人吧?

我:哈哈,如果我告诉你,我前世是修行的老和尚,你相信吗?

友:我当然信了,否则您怎么能写出这么多博大精深又明心见性的文章呢?

我:好了,不说这个了。我就算是再来人,但再来人也不一定就是利根之人,只是比一般人根器好一些而已。我的根器是很一般的。可叹世上真正的利根之人还是太少了。王阳明说:“根器好、资质特高的人,世上很难发现。对本体功夫一悟尽透,就是颜回、程颢这样的人也不敢妄自尊大,更妄谈他人?”明代黄绾指出:“宋儒之学,其入门皆由于禅。濂溪、明道、横渠、象山由于上乘;伊川、晦庵皆由于下乘。”,他认为周敦颐、程颢、张载、陆九渊皆上乘根器,而程颐和朱熹皆为下乘根器。你看,程颐和朱熹都是下乘根器,何况我等?

友:这样啊,程颐朱熹这样的大儒也是下等根器真令人难以置信。

我:这有什么奇怪的,他们是学而知之和困而知之的“中人”。一个人是上士,中士或下士,与他的身份毫无关系,你不要以为下士就是没知识没文化的人,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当今人们追捧的院士、学者、教授、政治家、企业家中很多都是不知根本的下士。

友:嗯,我就是不知根本的大俗人,喜欢崇拜名人和成功人士。

我:一个人的肉身是做成了什么都是命上的事情,与他真正的自己有什么关系?要信命认命啊,你这种崇拜还暴露了你的名利心和虚荣心,私欲很重,要好好实修啊。

友:嗯,遇事就忘,看来我要好好强化信命认命的观念。说来惭愧,我已过不惑之年,感觉还处在迷惑之中。直到有缘读到您的文章,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那么美妙的“孔颜之乐”境界。一路读下来,真是震撼心灵,如沐春风。只是时常感觉自己的根器太差,请问老师,利根之人就是悟性好的人吧?

我:差不多的意思。只是“根”字还有根源的意思。悟性也是指心灵对宇宙人生真相的领悟能力。

友:嗯,看来我还是悟性差。

不知不觉中,印度威士忌正在悄然壮大。近期,全球单麦销量第一的Glenfiddich甚至输给了一个印度商人——Vivek Anasane,他推出的Glenfield调和威士忌在商标纠纷战中,成功地击退了Glenfiddich。印度威士忌的势力,正在向苏格兰本土蔓延。

印度威士忌的原材料既不像波本那样由玉米、小麦、黑麦构成,也非苏格兰大麦,而是用发酵后的糖蜜蒸馏所得。糖蜜是制糖工业的副产品,因其成本低廉,含有大量蔗糖,于是被印度酒厂盯上。

印度人把糖蜜作为原料蒸馏出烈酒,之后再和一些谷物或者麦芽威士忌调和,便成为了印度威士忌。事实上,印度威士忌的口味和风格更像朗姆酒。

由于印度威士忌在原料上不符合欧盟法律对威士忌酒的定义,所以在欧洲市场不能以whisky的名号销售,而只能是spirit drink。最大的印度威士忌品牌——Officer’s Choice,年销量可以达到惊人的数亿瓶!

印度有单一麦芽威士忌吗?

有的。市场上有三种比较著名的印度单麦可供选择:Amrut(2004年首次出现在欧洲),Paul John(2012年)和Rampur(2016年)。

印度单麦是怎样酿造的?

为了能够在欧盟和其他地方以威士忌的形式出售,印度单一麦芽威士忌的酿造方式与苏格兰威士忌相同——采用大麦作为原材料进行糖化、蒸馏,在橡木桶中陈酿至少三年。

由于大麦需要较低的气温生长,印度大麦几乎全部种植在该国北部,主要靠近中国、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的边界。对于南部的酿酒厂(Amrut和Paul John)来说,这意味着大麦必须跨过大约1500英里的公路运输到厂。

在印度是否可以装瓶苏格兰威士忌?

可以的!苏格兰威士忌法规允许批量进口的blended Scotch whisky在其他国家装瓶。例如,在印度您可以喝到当地装瓶的Teacher’s、Vat 69和Black & White等品牌威士忌。

在印度酿造威士忌会不会太热?

其实,印度的气温也不是全国各地都很高。夏季,班加罗尔(Amrut酒厂所在地)的温度为35°C左右,Rampur的温度大概为31°C。在美国,酿造波本威士忌的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处于类似的气候条件中。

印度的气候是不是太干了?

缺乏湿度是印度威士忌生产商面临的大障碍,它可能会引发两大后果:——导致熟化过程加速,大约是苏格兰的6倍那么快。因此,3yo的印度威士忌成熟度与18yo苏格兰威士忌类似;——引起更高比例的水分蒸发,因此印度威士忌的酒精度较容易上升。

印度威士忌有高光时刻吗?

Jim Murray在2010《威士忌圣经》中给印度的Amrut Fusion打出了97分,荣获世界第三威士忌的称号,令世人大开眼界(又是神秘的数字“三”)。此后,有多家知名印度酒厂获得更多奖项,包括2015年世界威士忌大奖WWA把“最佳亚洲单一麦芽12年及以下”颁发给了 Paul John Select Cask Classi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麦可耐因哪里能买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