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蛋糕四分之一给小明,小明吃了三分之二,小明吃了整个蛋糕的多少?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分数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1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开始就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苹果”,分物品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苹果”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分”,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的 ,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教材的重组。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后,教师并没有急着让学生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而是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法。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P91-P93。

  1. 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 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1. (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2. (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师:预备――开始 生:(拍手击掌)

  3. (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

  师: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师:预备――开始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

  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

  1.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生:2份)

  师:这样的一分也就是――(生: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

  师:两个半块苹果,哪一半是 ,是谁的 ?

  师: 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 表示?(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 大家弄清了“ ”的意义,怎样写?怎么读呢?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 ,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 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

  (4)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2)交流成果: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XX折法”。)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 拓展与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开放题“找身边的分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苹果”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2

  《百分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百分数,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百分数学生曾经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接触,但没有一个完整的正确的认识。本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设计的。教材在设计上注重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以足球比赛中谁来罚点球这一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通过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种形式与方法来感悟学习百分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再以形式多样的习题来巩固学生的认知。教材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引领学生逐步认识百分数。充分关注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各种能力的培养。

  3.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由实际生活抽象出具体的数学问题,在尝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各种能力的形成情况,再将抽象的数学思想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教材中呈现的内容与我本节课想传授给学生的内容有一定的距离,在充分研读教材后,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放弃了教材中的二个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了评选文艺节目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出百分数,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而且本堂课我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自主探索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在具体的实例中自主感悟和逐步抽象,在探讨选哪个节目参加公开汇演时,自然而然的明确了百分数的优越性。练习的内容只有一个题是来源于教材,这样会不会与教材编写者的看法有所背离。但就我个人认为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完全有空间和可能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鉴于此,我在传授本课时,对教材进行了部分改动,但我认为这很重要,因为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思路都不尽相同,面对的教学个体

几分之一教案专题:为大家提供关于几分之一教案的文章,以帮助大家更快的找到所需内容。希望丰富的资讯能帮助您快速地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教学用具: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1.认识。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学习“几分之一”的分数,了解它的产生和应用,会读会写,知道各部分名称。本课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认识的突破(从整数向非整数的突破),是认知结构上的新建,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本课的学习将对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产生直接影响,对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数意义”有着特别重要的启始作用。

我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出发,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从“形”中来,到“数”中去,从图形中找到分数,看到分数想到不同的事物,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动手“创造”分数,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奥妙无穷,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欢上,从而萌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内容  第98-10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在讨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4、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红色水彩笔、贴纸。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讲述孙悟空给徒弟猪八戒分桃子的故事,唤起了学生主动学习新知的动机,通过3次分桃,引出了“一个桃子2人平均分,结果应如何表示”的矛盾,在问题与旧知的冲突中,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从而为新授部分作好了铺垫作用。 通过直观实物演示让学生从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感知分数的由来。 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基础上,逐步形成有关分数的正确表象。 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充分尊重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探索者和发现者。 趣味性的故事中渗透着分数大小的比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些提问让学生体会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比较的能力。 将游戏融入到课堂练习中,无疑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形式。 让学生根据新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有了一个融会贯通和理解应用的过程,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里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段。话说有一天好吃的猪八戒听说花果山的桃子熟了,于是赶紧来到花果山想向孙悟空讨两个来吃吃, “好师兄,你就给两个来给老猪尝尝吧!” 孙悟空说:“要想吃桃子可以,但你得回答我的问题。”“好、好”猪八戒迫不及待的说。孙悟空拿出4个桃子问道:“这里有4个桃子,它的一半是多少?”“2个”说完就准备伸手去拿。孙悟空把它的手一打说:“急什么急,还没完呢。这两个的一半的是多少呢?”“一个嘛”猪八戒刚说完,孙悟空拿出一把刀 “哗”一刀把桃子平均分成了两半,指着其中的一半问道:“这 又是多少呢?”猪八戒摸摸它的大肚皮,回答不出来了.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它吗? (生介绍方法,说意义)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桃子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用这个数1/2来表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认识几分之一(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认识1/2 举起一个圆片,请一个同学对折从中间剪开,然后问:“这个同学是怎么分的圆片?”(板书: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1/2。(板书:1/2 )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全班齐读1/2。问: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1/2)(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1/2) 2、操作感知 (1)我们已经认识了1/2,你想自己创造一个1/2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折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同时与同桌交流。 学生展示各种不同折法,其他同学欣赏并评价。问:他们的折法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说每份是这个图形的1/2?(因为折的时候,都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两份)。 (2)课件出示下列图形判断图中阴影部分是不是整个图形的二分之一,并说明理由。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2、  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3、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  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小朋友,你们参加过秋游活动吗?觉得好玩吗?小明和小芳也参加了秋游活动。[课件出示两人参加秋游分东西的场景: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他们俩带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该怎么分呢?你能帮帮他们吗?2、指名一位学生分苹果。(如果学生分成1个和3个,问:如果分得公平些,该怎么分?如果学生分成每人2个,问:你为什么这样分?)[课件演示:4个苹果每人分到2个]   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3、指名一位学生分矿泉水。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人,该怎么分?[课件演示:2瓶水每人分到1瓶]4、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课件演示:不平均分蛋糕       ](学生否定)    那该怎么分?用这张圆形纸代替蛋糕,谁能上来分给大家看看?(指名折纸)这位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每人分到了多少?(引导学生说出“半个”)“半个”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感知1/21、教师提出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半个,如果学生能说出用1/2表示,教师加以表扬。[课件:1/2]那另一份呢?(1/2)[课件: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2、“它”指的是谁?3、你能说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4、揭题: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分数)(二)折1/2      1、想不想自己来创造一个1/2呢?拿出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巡视同时把学生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2、反馈交流。问:这三种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还是一个平面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三)认识更多的几分之一1、刚才我们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生: 1/4、1/8、1/3、1/6……(师板书)2、拿圆、长方形、正方形其中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教师巡视)     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汇报时,把同是1/4而折法不同或者形状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3、小组同学之间说说你折的分数。4、问: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5、教师小结:不同的图形,只要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就能用相同的分数来表示。6、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课件:]涂色部分是?(1/2、1/4)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1/2和1/4。(四)比较分数的大小1、仔细观察涂色部分,1/2和1/4谁大?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将1/2和1/4涂色的部分叠在一起;1/2>1/4]2、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小) [出示      1/8和1/2、1/4比,结果怎么样?[课件:涂色部分叠在一起]3、比较刚才折的分数。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五)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1、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分数,那你会写分数吗?(学生如果会,让他先到黑板上写一写,如果写对了,让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写;如果学生写错了,纠正,教师范写,学生跟写。)在写分数的同时教师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中间短横,是?(分数线  板书)表示平均分2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2份)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写。)反馈。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1、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课件)长方形11/2用什么表示?1/3先猜一猜,用什么表示?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1/6   先猜,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师:你怎么一下子就猜对了呢?有什么小窍门?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借助观察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师:今天所学的分数和以前学习的1之间有联系吗?再往下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教师小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一份的大小会越来越(小)2、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生:1/4  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1/2、1/4和1/8]师:同样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3、三年级教室里有一块黑板报。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能读写几分之一,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交流思想方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喜欢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秋天到了,同学们去秋游,带了许多食品,丁丁、冬科也准备了一些,放在我们各小组桌上,赶快看看都有什么?(教师为每组准备4个苹果,2瓶矿泉水,一个蛋糕)
2.学生小组合作将桌上的每种食品平均分成2份,汇报分得的结果。学生质疑:分得的半块蛋糕,无法用学过的数表示。
3.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结果不是整数的现象,这样就出现了分数。
[评析:学生通过操作实物亲身经历分东西的过程,在分蛋糕时产生矛盾心理,使学生在表示方法上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利用多媒体,探究新知。
师:你想了解有关分数的哪些知识?
2、认识并理解1/2的意义
①课件演示:分蛋糕的过程。
师:在分蛋糕时,怎样分公平?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它的1/2。
②折出长方形纸片的1/2并涂色,小组交流不同的折法。
[评析: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通过多媒体形象演示,调动学生的感观,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平均分”?通过动手操作感知1/2的具体意义,交流折法,发展求异思维]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

1. 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2. 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经历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一、 唤醒经验,引入新课

1. 回想已经认识的数。

提问: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

再问:你对分数有哪些了解?你能举例说明已经认识的分数吗?

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分数呢?从今天起,我们就来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64页的例题。

提问: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再问: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你会分吗?分得的结果怎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把4个桃圈起来,用虚线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

讨论:你认为可以怎样用数来表示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呢?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组织交流,并引导学生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提问:这里的1/4是怎样得到的?它表示什么意思?(课件再次演示:把4个桃先圈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突出其中的1份)

通过交流明确: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个桃,这1个桃是4个桃的1/4。

课题名称: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91-92页内容,第93也“做一做”的第1题。
本单元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几分之一。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的各部份表示的具体含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法。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和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作为刚从二年级升上来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主要有两个困难:其一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其二是要口头表达。所以在教学时我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1) 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即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觉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江苏版课本例题,完成试一试及想想做做中的习题
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是,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几分之一的分数表示。
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用数学眼光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勤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情况下,其中的一份才能用分数来表示。
教学难点:把谁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学具准备:2张长方形的纸片和一张圆形纸片,水彩笔和直尺。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同学们想不想早点去春游呢?
师:好!让我们看一段录相,一起感受一下春游那热闹的场面吧!(播放春游录相)
师:在同学们喜欢的春游活动中,其实还蕴涵着许多数学知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分蛋糕,认识二分之一
(电脑出示两个小朋友和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的主题图。)
师:小明和小丽带了哪些好吃的?
师:(电脑突出4个苹果并出示后面的问题)把4个苹果分给小明和小丽2人,怎么分?(还可以怎么分?)(每人分的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谁来解释:为什么要平均分?)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2个。(板书:2)
师:(电脑突出2瓶矿泉水并出示后面的问题)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几瓶?(板书:1)
师:(电脑突出1个蛋糕并出示后面的问题)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多少个?(出示分蛋糕的过程)(半个)半个也就是二分之一个。(板书:1/2 )

执教老师:东西湖实验小学 王胜兵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三年级这个学段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的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学例题应借助电脑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并且紧密联系生活,创设了大量为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从而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

以上便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几分之一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需要更多资讯,欢迎继续浏览下面推荐的相关内容。

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优选200题 由好范文网会员“bebelove”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篇1: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1、【题目】有3个人去投宿,一晚30元.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之后老板说今日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拿出5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服务生偷偷藏起了2元,然后,把剩下的3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每人分到1元.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此刻又退回1元,也就是10-1=9,每人只花了9元钱,3个人每人9元,3X9=27元+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此题在新西兰面试的时候曾引起巨大反响.有谁明白答案呢

【答案】每人所花费的9元钱已经包括了服务生藏起来的2元(即优惠价25元+服务生私藏2元=27元=3*9元)所以,在计算这30元的组成时不能算上服务生私藏的那2元钱,而应当加上退还给每人的1元钱。即:3*9+3*1=30元正好!还能够换个角度想..那三个人一共出了30元,花了25元,服务生藏起来了2元,所以每人花了九元,加上分得的1元,刚好是30元。所以这一元钱就找到了。小结:这道题迷惑人主要是它把那2元钱从27元钱当中分离了出来,原题的算法错误的认为服务员私自留下的2元不包含在27元当中,所以也就有了少1元钱的错误结果;而实际上私自留下的2元钱就包含在这27元当中,再加上退回的3元钱,结果正好是30元。

2、【题目】有个人去买葱问葱多少钱一斤卖葱的人说1块钱1斤这是100斤要完100元买葱的人又问葱白跟葱绿分开卖不卖葱的人说卖葱白7毛葱绿3毛买葱的人都买下了称了称葱白50斤葱绿50斤最终一算葱白50*7等于35元葱绿50*3等于15元35+15等于50元买葱的人给了卖葱的人50元就走了而卖葱的人却纳闷了为什么明明要卖100元的葱而那个买葱的人为什么50元就买走了呢?你说这是为什么?

【答案】1块钱一斤是指不管是葱白还是葱绿都是一块钱一斤,当他把葱白和葱绿分开买时,葱白7毛葱绿3毛,实际上其重量是没有变化,可是单价都发生了变化,葱白少收了3毛每斤,葱绿少收了7毛每斤,所以最终50元就买走了。

3、【题目】有口井7米深有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白天爬3米晚上往下坠2米问蜗牛几天能从井里爬出来?

【答案】5天。这道题很多人想都不想就说是七天..其实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你拿张纸画一下就出来了..这道题特简单...

4、【题目】一毛钱一个桃三个桃胡换一个桃你拿1块钱能吃几个桃?

【答案】1块钱买10个,吃完后剩10个核。再换3个桃,吃完后剩4个核。再换1个桃,吃完后剩2个核。朝卖桃的赊1个,吃完后剩3个核。把核都给卖桃的,顶赊的那个。所以,你一共吃了10+3+1+1=15个桃。这是大家都明白的方法..还有个方法..不要一次买十个..分开买..第一次三个..第二次两个..第三次两个..这样....很简单..也是15个。

5、【题目】有十二个乒乓球形状、大小相同,其中仅有一个重量与其它十一个不一样,此刻要求用一部没有砝码的天秤称三次,将那个重量异常的球找出来,并且明白它比其它十一个球较重还是较轻。

【答案】分成ABC3组,每组4颗,第一次称可能有3种结果..A》B或A=B或A《B如果A大于B直接称A的4颗球一边2颗,这样就明白哪边重,哪边重称哪边就明白哪个是最重的球了!如果A等于B直接称C的4颗球,方法同上如果A小于B直接称B的4颗球,方法同上。

6、【题目】一个商人骑一头驴要穿越1000公里长的沙漠,去卖3000根胡萝卜。已知驴一次性可驮1000根胡萝卜,但每走1公里又要吃掉1根胡萝卜。问:商人最多可卖出多少胡萝卜?

【答案】534根。首先驼1000根萝卜前进x1公里放下根后带走剩下的x1根回到;然后驼1000根萝卜前进,至x1公里处取x1根萝卜,让驴子恰好驼1000根萝卜;继续前进至距起点x2公里处,放下1000-2*(x2-x1)根萝卜再回到,到x1公里处恰好把萝卜吃完,再取x1根萝卜回到起点;最终驼走一千根萝卜,行至x1、x2处依次取走所有萝卜,再行至终点。x1、x2处剩余的萝卜分别小于等于x1和(x2-x1),在这个不等式约束条件下,求得两处剩余萝卜的最大值即可,因为实际上两处剩余的萝卜个数就是最终能够到达终点的萝卜个数。最终求的x1=200,x2=16003。驴走过的总路程是2*x1+2*x2+,按题意是走完一公里才吃一根萝卜,也就是吃掉的萝卜总数为里程数向下取整,为2466,所以最终剩下能卖掉的萝卜是4根了。

7、【题目】话说某天一艘海盗船被天下砸下来的一头牛给击中了,5个倒霉的家伙只好逃难到一个孤岛,发现岛上孤零零的,幸好有有棵椰子树,还有一只猴子!大家把椰子全部采摘下来放在一齐,可是天已经很晚了,所以就睡觉先.晚上某个家伙悄悄的起床,悄悄的将椰子分成5份,结果发现多一个椰子,顺手就给了幸运的猴子,然后又悄悄的藏了一份,然后把剩下的椰子混在一齐放回原处,最终还是悄悄滴回去睡觉了.过了会儿,另一个家伙也悄悄的起床,悄悄的将剩下的椰子分成5份,结果发现多一个椰子,顺手就又给了幸运的猴子,然后又悄悄滴藏了一份,把剩下的椰子混在一齐放回原处,最终还是悄悄滴回去睡觉了.又过了一会......又过了一会...总之5个家伙都起床过,都做了一样的事情。早上大家都起床,各自心怀鬼胎的分椰子了,这个猴子还真不是一般的幸运,因为这次把椰子分成5分后居然还是多一个椰子,只好又给它了.问题来了,这堆椰子最少有多少个

【答案】这堆椰子最少有15621第一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3124个,还剩12496个;第二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2499个,还剩9996个;第三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1999个,还剩7996个;第四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1599个,还剩6396个;第五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1279个,还剩5116个;最终大家一齐分成5份,每份1023个,多1个,给了猴子。

8、【题目】某个岛上有座宝藏,你看到大中小三个岛民,你明白大岛民明白宝藏在山上还是山下,但他有时说真话有时说假话,仅有中岛民明白大岛民是在说真话还是说假话,但中岛民自我在前个人说真话的时候才说真话,前个人说假话的时候就说假话,这两个岛民用举左或右手的方式表示是否,但你不明白哪只手表示是,哪只手表示否,仅有小岛民明白中岛民说的是真还是假,他用语言表达是否,他也明白左右手表达的意思。但他永远说真话或永远说假话,你也不明白他是这两种类型的哪一种,你能否用最少的问题问出宝藏在山上还是山下?(提示:如果你问小岛民宝藏在哪,他会反问你怎样才能明白宝藏在哪?等于白问一句)

【答案】为了方便,我们把大中小岛民分别记为ABC(其实都没用到C)第一个问题问A:宝藏在山上吗?第二个问题问B:A答对了吗?第三个问题问B:1+1=2对吗?好,此刻第一问我们不明白A回答的是“是”还是“否”,也不明白A回答的真还是假,只是明白A举的手是左手还是右手,那先不管他。看第二问,不管A回答的意思是“是”还是“否”,只要A的回答是对的,B在第二问的时候也答对,所以他应当回答“是”(如果他会汉语的话).还是一样的,不管A回答的意思是“是”还是“否”,只要A的回答是错的,B在第二问的时候也答错,所以他还是应当回答“是”。所以无论何种情景B举的那只手都是“是”的意思;第三问:此刻明白左右手是什么意思了,那只要明白B刚才的回答是真还是假,就能确定A是真还是假了,因为他们两个的真假必定是一样的。所以随便找个题目来问就能够了,比如1+1=2是吗?还有个方法:首先随便问一个人:你是不是说真话那个人必须会举起代表是的那只手因为如果他说的是真话,他会举起代表是的手他说的是假话他也会举起代表是的手所以能够由此得出、那只手代表是然后问中岛民:大岛民说宝藏是在山上吗?中岛民回答的必须是正确答案也就是说,中岛民说在哪宝藏就在哪因为如果中岛民说是若大岛民说的是真话

、那么中岛民说的也是真话、那么宝藏就必须在山上若大岛民说的是假话,那么中岛民说的也是假话,那么其实大岛民是说,宝藏在山下的,可是因为这是假的,所以宝藏还是在山上的。

9、【题目】说一个屋里有多个桌子,有多个人?如果3个人一桌,多2个人。如果5个人一桌,多4个人。如果7个人一桌,多6个人。如果9个人一桌,多8个人。如果11个人一桌,正好。请问这屋里多少人.

【答案】2519个人。只要是315×(11X+8)-1都能够因为9是3的3倍所以3不算根据题目能够得出规律是5、7、9的倍数少一于是将5×7×9=315然后算出315的倍数除以11的周期得出周期为:共11个,因为是除以11的嘛,有简便算法不用一个个试的因为315-1要被11整除..所以取周期余1的。

10、【题目】有人想买几套餐具,到餐具店看了后,发现自我带的钱能够买21把叉子和21把勺子,或者28把小刀。如果他买的叉子,勺子,小刀数量不统一,就无法配成套,所以他必须买同样多的叉子,勺子,小刀,并且正好将身上的钱用完。如果你是这个人,你该怎样办?

【答案】能够买12副餐具。一把勺子和叉子的钱是121一把小刀的钱是网友投稿]

4、7千克苹果和4千克梨的价钱相等,1千克梨比1千克苹果贵0.6元。梨、苹果每千克各多少钱?

答案:梨每千克1.4元,苹果每千克0.8元。

5、有两袋糖,一袋是84粒,另一袋是20粒,每次从多的一袋取出8粒放到少的一袋里去,拿()次才能使两袋糖同样多?

6、小军说:“我昨日去钓鱼,钓了一条无尾鱼,两条无头的鱼,三条半截的鱼。你猜我一共钓了几条鱼?”同学们猜猜小军一共钓了几条鱼?

答案:0条,因为他钓的鱼是不存在的。

7、在广阔的草地上,有一头牛在吃草。这头牛一年才吃了草地上一半的草。问,它要把草地上的草全部吃光,需要几年?

答案:它永远不会把草吃光,因为草会不断生长。

8、小明和小华每人有一包糖,可是不明白每包里有几块。只明白小明给了小华8块后,小华又给了小明14块,这时两人包里的糖的块数正好同样多。同学们,你说原先谁的糖多?多几块?

答案:原先小华糖多;14-8=6块,因为多给了6块两人糖的块数正好同样多,所以原先小华比小明多12块。

9、把33,51,65,77,85,91六个数分为两组,每组三个数,使两组的积相等,则这两组数之差为______。

10、有一堆糖果,其中奶糖占45%,再放入16块水果糖后,奶糖就只占25%,那么,这堆糖中有奶糖______块。

11、在六(3)班联欢会的“猜迷”抢答比赛中,有10题抢答题,规定答对1题得5分,答错1题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了小明3个两人就一样多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