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和保定哪个城市更有前途?

人口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所以一般情况下人口众多的城市往往比人口少的城市具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更高的经济地位。但是偏偏也有这样一类城市,它们明明拥有着庞大的人口优势,但却并没能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至今的发展依然还是较为落后,成为了向发达城市输出人口的主要地区。这样的典型城市有哪些?它们又为何会形成如今的发展局面呢?笔者在此就盘点一下五个最典型的这类城市。

河南省东部城市周口是该省第三人口大市,其902万的人口数量放在中西部绝大部分地级市面前,显然都是十分庞大的,当然也远超很多省会城市的人口。然而从经济总量而言,周口的数据就一言难尽了,只有3267亿元,论人均水平不到4万元,在河南省内排名倒数第一。

周口市拥有十分丰富的人力资源,为什么经济却如此落后呢?笔者认为,首先与周口自身的地理位置有关。周口位于豫东南的平原上,虽然十分适宜发展农业,但并没有处于京广线和陇海线这两条交通大动脉上。而河南省发展稍好一些的城市主要都集中于这两条线上,所以周口的交通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因为交通条件一般,所以周口很难获得河南省的重点发展,因为河南当前的发展重点首要是郑州,然后是洛阳和开封等交通条件较好的城市。再加上周口没有特别丰富的某些重要资源,科教、医疗等其它城市软实力方面也十分一般,所以至今农业在该市经济中的占比依然很高,而具有发展前景的高端制造、商贸服务等产业却还远未形成气候。周口市的经济现状决定了,它虽有显著的人口优势,但短期内要实现大发展还会面临重重困难!

河北省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在七普后的最新人口数据是941万,这个数据比我国很多省会和沿海经济强市的人口都要多。如果只以人口规模来衡量的话,邯郸的经济规模或者说GDP应该是很高的。我们就以2020年我国人均GDP7.2万元的水平来看,邯郸这样的人口规模应该对应的GDP大致为6775亿元。但真实情况却是,邯郸市在2020年的GDP仅为3636亿,也就是说只及全国理论平均水平的一半略多,那显然人均水平就只能是全国的一半,在河北省内也只能处于倒数第四的位置。

邯郸市的经济总量究竟为何偏低呢?首先也与其地理位置有直接关系。邯郸地处河北省南部、华北平原腹地,有京广线向北连接石家庄和京津、向南连接郑州,向东、向西则有铁路连接济南和太原等城。看起来邯郸的交通的确是十分便捷,但因为距离这些发达的省会城市都很近,作为人口大市的邯郸自然就会成为它们劳动力的供应来源。第二,邯郸的经济结构相对低级且单一,这里具备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所以包括小麦、棉花等的生产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这里的煤铁资源丰富所以钢铁和冶金工业向来为支柱产业。然而,农业和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不仅经济附加值不高而且吸纳不了太多劳动力。而另一方面,在当前更有前景的科教产业、金融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邯郸却尚未培育出新的强力增长点,所以邯郸这个冀南古城要真正实现华丽的蜕变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南阳市位于中国人口大省河南省的人口大市,仅次于省会郑州,也是中国少数的千万级人口普通地级市。南阳市虽然人口众多,但其经济实力却很一般,其2020年GDP总量只有约3925亿,在省内居于第三。与第二名的洛阳差距明显,达1200亿左右,但南阳的人口却比洛阳要多出近300万,所以人均GDP更是与后者没法比。

南阳是河南最大的地级市,位于该省西南部,境内主体部分为南阳盆地,而且这里是南水北调的起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所以这里一直都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然而南阳二三产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这和中西部大部分地级市的情况是相似的。毕竟对于内陆的大多数非省会城市而言,它们缺乏国家和省级政府的重点支持,而自身又缺乏丰富的矿产资源、地理区位上如果再没有突出优势,这些城市基本上都存在被边缘化的趋向。南阳正是如此,很显然河南省的发展重心近年一直是郑州,其次是洛阳,而偏居豫西南的南阳获得的支持充其量只能排到第三,再加上盆地内还有湖北襄阳这个实力强劲的邻居,交通和工业均不占优的南阳,要想实现崛起确实也很不容易!

一直以来,保定市都是河北省第一人口大市。因为雄安新区位于该地,所以其人口数据的版本比较多,有说超过1100万,也有说是900多万,然而无论怎样,保定人口众多的基本情况是毋庸置疑的。但另一方面,保定市在2020年的GDP只有约3695亿。这个经济总量再除以人口数,即使以900万的数据算,保定的人均GDP也只有约4万元,同样远低于当前国家平均7万元的水准。

所以说,保定也是空有人口优势而经济并不给力的城市。然而,保定的地理位置其实是十分优越的,因为它的北方紧邻首都北京,两城相距只有约150km,相当于苏州之于上海这样的关系。而且保定的南边紧邻河北省会石家庄,境内又有京广铁路等交通线穿过,交通更是四通八达。按理说,保定应该会像苏州一样发展的很好,但现实是保定的发展却十分滞后。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首先,保定的地理条件有优势也有劣势,其优势是利于接受北京的经济溢出,其劣势也与北京和天津有关,因为这些实力强大的邻居对保定的虹吸效应也很强。然而保定本地经济又是主要以农业和重化工业为主,难以提供足够的工作机会和较高的收入,再加上保定市没有沿海缺乏水运这对其发展外贸经济也有很大制约。因此,保定虽然人口众多,但被周边的京津和石家庄所虹吸却是必然的。而自身没有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的保定,经济要实现真正的提升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山东临沂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普通地级市之一,同时它也是人口大省山东的第一人口大市。临沂人口超过1100万,不仅超过了青岛和济南这两个山东经济巨头,更是将南京、长沙等国家级经济重镇也甩到了身后。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其经济实力依然十分薄弱,与之人口相当的杭州GDP2020年时已超过1.6万亿元,但临沂却只有约4800亿元,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就是在山东省内,人口第一的临沂经济总量也只能名列第五,人均GDP更是只能列倒数第四。

临沂作为北方经济强省山东最大的地级市,经济发展为什么会如此滞后呢?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该市发展经济的地理区位劣势明显。临沂位于山东东南部,但是却并不临海,而离海最近只有约10公里。因此临沂没有港口,所以相比邻近的日照、青岛和连云港,临沂的水运劣势是显而易见的;而在陆地运输方面,临沂也没有处于京沪线、陇海线或者胶济线这样的主要交通干线上,其区位条件相比于上述交通线上的城市也明显较差。所以临沂的区位条件在山东省内相对而言是较差的,再加上临沂自身又没有突出的优势产业,所以如今该市的发展就显得不温不火,与其它兄弟城市的差距也正日益显著。

从上述五个城市的情况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人口众多,而且农业经济占比较高,但二三产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这样的情况决定了这些城市虽有人口优势但却很难留住人口,只能成为发达城市人力资源的输出来源。从深层次来讲,这些城市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经济结构,又与它们的地理条件直接相关。本身它们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就十分适合农业发展,是传统的农业主产区。对于保定和邯郸两市而言,因为过于邻近北京和郑州等国家级经济中心,它们很难摆脱被虹吸的命运;而对于临沂、周口和南阳而言,它们虽然远离发达的中心城市,但自身的交通区位不足以获得重点发展,经济的落后和人口的流失当然也是在所难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发展最快的城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