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楼梦的古典气息对于小说的流畅性有妨碍?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清代文学考点

(考点答案见主页视频)

2. 简述王士禛的神韵诗风

3. 简述纳兰性德词的思想内容

1.吴伟业的诗歌成就突出体现在长篇叙事性歌行体,人们称这类作品为“梅村体

2.梅村体的代表作是《圆圆曲》,以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悲欢离合构成全诗情节

3.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4.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5.清初吴伟业《圆圆曲》中的名句“飞上枝头变凤凰”指的是歌妓陈圆圆的故事。

6.名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中的“红颜”指的是陈圆圆

7.王士禛通过与自然景物的交流来领悟和表达人生感受,倡导“神韵诗”。

8.清代最有成就的词人是纳兰性德

9.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10. 清初散文中学者之文的代表“清初三大儒”的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文人之文的代表是有“清初三大家”的侯方域、魏禧、汪琬

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3. 如何理解《长生殿》化长恨为长生的意蕴。

4. 简述《长生殿》的结构艺术。

5. 简述《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6. 如何理解《桃花扇》的历史反思和征实原则?

7. 如何理解《桃花扇》表现出的国家至上观念?

1.明末清初李玉早年有四部传奇作品可视为其成名之作,分别是《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为“一人永占”。

2.明末清初李玉晚期的传奇代表作是《清忠谱》

3.清初李渔作剧十种,总题《笠翁十种曲》,其中《风筝误》是李渔的代表作。

4. 李渔在戏曲方面的贡献,尤在于所著的《闲情偶寄》一部戏曲理论,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有成熟戏曲以来的剧本创作和舞台表演两个方面的经验,揭示出了戏曲创作和表演的基本理论原则。

5.清代文坛的“南洪北孔”中的“南洪”指的是洪昇,“北孔”指的是孔尚任

6.洪昇作品中与元白朴的杂剧《梧桐雨》相近的是《长生殿》,二者都是写唐玄宗杨玉环的离合之情。

7.清代戏曲中反映南明弘光小王朝兴亡历史的作品是《桃花扇》,作者是孔尚任

8.孔尚任自称为“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作品是《桃花扇》,写的是侯方域李香君的离合之情。

第三章 清初白话小说

第四章 《聊斋志异》与文言小说再兴

1. 论述《聊斋志异》创作的基本特征。

2.论述《聊斋志异》中狐鬼故事的社会人生意蕴。

3.论述《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

4.简述《聊斋志异》的创作方式

5. 简述《聊斋志异》的小说类型

6. 聊斋志异》对世情的观照和人生的思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7. 为什么说《聊斋志异》是新鲜的“古文”?

1.代表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是《聊斋志异》,作者是蒲松龄

2.《聊斋志异》中有一类小说不重故事情节,可以算作性格小说。如《婴宁》篇一个天真烂漫、以笑著称的少女形象,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窒息女子天性的愤懑。

3.“种无不佳,培溉在人”之语出自《聊斋志异》中的《黄英》

4.《聊斋志异》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如《黄英》篇就提出了“自食其力不为贫,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的价值观。

5.《聊斋志异》中有一篇作品的男主人公为了追求爱情,先砍断自己的六指,后化作鹦鹉,又死而复生,并收获爱情。作者借此表现了对知识分子现实缺失的精神补偿。这篇作品是《阿宝》

6.表现科举失意的悲愤是《聊斋志异》的一个重要主题,《司文郎》写到一瞽僧可以通过烧文章闻一闻的方式来品评文章,对科场考官贪贿、昏庸进行冷讽热嘲。

第五章 《儒林外史》

1.《儒林外史》对科举制下文人腐败的揭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论述《儒林外史》中正面形象的人文内涵

3.论述《儒林外史》的结构艺术

4.简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春秋笔法

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

2.《儒林外史》中最突出的正面形象是杜少卿,他也是作者的自况。

3.范进是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

4.《儒林外史》人物形象中的“二进”指的是周进、范进,“二严”指的是严贡生、严监生,“二杜”指的是杜倩、杜仪

5.《儒林外史》将中国古代史传的“外无臧否,内有褒贬”的春秋笔法,用于白话通俗小说的创作,全用白描,而内寓深蕴,形成一种独到的叙事特色。

第六章 《红楼梦》

1. 如何看待《红楼梦》后四十回?

2. 论述《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3. 论述《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1.《红楼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的作者是高鹗

2.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曹雪芹,作品名为《红楼梦》

3.《红楼梦》开始有这样一个情节: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

4.“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暇”指的是贾宝玉

5.《红楼梦》 中所说的 “金玉良缘” 的象征是薛宝钗金锁贾宝玉通灵宝玉,“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神瑛侍者绛珠仙子的“还泪之说”。

6.《红楼梦》的第一回,作者曹雪芹有几句自我评价:“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7.“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的题目是《葬花吟》,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

8.《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名字分别为元、迎、探、惜,四人取其名的第二个字,其谐音为“原应叹息”。

9.《红楼梦》中的四大丫鬟分别是鸳鸯,袭人,平儿,紫鹃。《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丫鬟分别是袭人 晴雯

10.《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枉送了卿卿姓名

第七章  清中叶文学的多元格局

1. 简述沈德潜、翁方纲的诗论

3. 如何理解袁枚诗歌创作的二重性?

1.清中叶格调派的代表作家是沈德潜,肌理派的代表作家是翁方纲,性灵派的代表作家是袁枚

2.清中叶的“江右三大家”指的是袁枚、赵翼、蒋士铨

3.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4.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6.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9.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0.清中叶常州词派的代表作家是张惠言和周济

11.清中叶桐城派的代表作家是方苞、刘大櫆和姚鼐,世称“桐城三祖”。

第八章 晚清文学

1. 如何理解龚自珍诗歌的现实性和抒情特色?

2. 简述龚自珍诗歌的艺术特色

4. 列举晚清古典小说畸变的主要类型和代表作

1.一八三九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写下了315首诗,名为《己亥杂诗》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4.我国现知最早的侠义公案小说是《施公案》,又名《施案奇闻》《百断奇观》。

5.晚清时期侠义公案小说中最成功的作品是石玉昆改编的《三侠五义》,它也是包公故事的集大成者。

6.晚清“诗界革命”中最有成就的诗人是黄遵宪

7.1899年,梁启超提出的诗歌写作的三大标准是:新意境、新语句、古人之风格,1902年,梁启超将诗歌创作标准调整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四大谴责小说是近代后期在“小说界革命”浪潮中涌现的最具影响的小说,“谴责小说”之名源于鲁迅,四部小说分别是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混世魔王(《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绰号)一般指贾宝玉(古典小说《红楼梦》主人公)

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中的男主角。前世真身为赤霞宫,荣国府与所生的次子。因衔通灵宝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 [1]

贾宝玉自幼深受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发展成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感情;他重情不重礼,结交了、、、等有情男子;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和,批判,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可是到头来“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他所欣赏的女子们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涂与结婚,致使泪尽而逝;再经抄家之痛,越发唬得他疯疯傻傻。

为了报答天恩祖德,也为了尽快了却尘缘,他以高魁贵子重振家业。最后情极而毒,悬崖撒手,跟随一僧一道出走,回到,“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2]

贾宝玉形象带有自传的色彩,但其本质上属于艺术虚构,是作者有意识塑造的集、济世、三大美德于一身的典型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极具创新性。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 [1]

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贾宝玉仙界来历示意图(据通行本)

程高本中,之时,炼成补天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单单剩了一块未用,弃在下。此剩一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得换人形。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命他为赤霞宫。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对(前世,属木)施以甘露之惠,相互许下(神瑛侍者属石,推知他的前世为神瑛仙石 [3] )。后因凡心偶炽,被一僧一道携入红尘,幻化为(形),其真身即转世为贾宝玉(质)。待劫终之日,人与玉“形质归一”,变回青埂峰下那块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的女娲补天所剩之石,上面编述有《》原稿,静候有缘人空空道人抄去问世传奇。 [1]

贾宝玉仙界来历示意图(据甲戌本)

此处等脂本出现重大异文:剩一石既没有化身为神瑛侍者,也没有转世为贾宝玉,而是单单幻化为通灵宝玉;贾宝玉仅仅是神瑛侍者转世,与剩一石互不相干;待劫终之日,通灵宝玉变回空空道人见到的那块剩一石,贾宝玉则不知所踪。 [2] 图示如右:

神瑛侍者转世为人,生在京城荣国府贾府中。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通灵宝玉来,就取名叫作贾宝玉。万人皆以为奇异,说他来历不小,他的祖母贾母更是爱如珍宝。那年周岁时,他父亲贾政要试他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贾政便大不喜悦。独有贾母还是命根一样。 [1]

贾宝玉家世显赫,天下推为望族。京城“八公”,贾府宁国公、荣国公占二席,且系金陵省之一。太祖皇帝南巡,贾府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得像淌海水似的。贾宝玉的长姊元春晋封贵妃,元宵省亲被秦可卿称为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贾宝玉从小养尊处优,所以薛宝钗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富贵闲人”。 [1]

贾宝玉自幼因贾母疼爱,原是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他的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与林黛玉同处贾母房中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亲密熟惯些。他待丫鬟们如养花般细心体贴,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绛芸轩,自号绛洞花主(一作绛洞花王)。一次在秦可卿卧房午睡,梦入太虚幻境,阅金陵十二钗判册,赏《红楼梦仙曲》,聆“意淫”之训,与秦可卿梦魂温存。幼年贾宝玉与秦可卿弟弟秦钟同入贾府义学。秦可卿去世,贾宝玉急火攻心,直喷出一口血来。秦可卿出殡,贾宝玉路谒北静王,获赠蕶苓香念珠一串。秦钟夭逝,贾宝玉忧戚不尽。

大观园工程既竣,贾宝玉奉父亲贾政之命题对额,初露才华。元春省亲后,贾宝玉同姐妹们入住大观园。春日,宝黛共读《西厢记》,相约葬花。贾宝玉与凤姐中了马道婆魇术,一僧一道为通灵宝玉除邪,养了三十三天方愈。四月二十六日,贾宝玉在冯紫英家初识蒋玉函,获赠茜香罗。贾元春赏赐端午节礼,贾宝玉同薛宝钗的一样,宝黛生疑。五月初,清虚观打醮,张道士为贾宝玉提亲。宝黛因此大吵一场,贾宝玉砸玉,林黛玉剪坏了往日亲手做的穿玉的穗子。事后贾宝玉赔礼道歉,被薛宝钗讽为“负荆请罪”。在听唱《葬花吟》和史湘云劝学风波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两番诉肺腑,二玉爱情开始觉醒。

端午节后,贾环诬称“贾宝玉调戏金钏儿致其被撵投井”,忠顺王府查问贾宝玉“藏匿蒋玉函”之罪,两案并发,贾宝玉被贾政一顿毒打。薛宝钗送来了治棒疮的丸药。林黛玉两个眼睛哭的桃儿一般,贾宝玉托晴雯带给她两条旧帕传情。莺儿给贾宝玉打梅花络,薛宝钗忽叫打玉络,又用金线配搭,隐喻金玉姻缘。薛宝钗在贾宝玉床边绣鸳鸯,忽见他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对前日挨打事件做一收束。因在梨香院亲睹贾蔷、龄官恩爱情景,贾宝玉情定林黛玉。

仲秋,探春建海棠诗社,贾宝玉在诗社里别号怡红公子,与姐妹们作海棠诗、菊花诗。听刘姥姥讲若玉(一作“茗玉”)小姐的故事,贾宝玉派小厮焙茗出城寻找若玉庙。栊翠庵品茶,妙玉取中贾宝玉是个些微有知识的。凤姐生日泼醋,平儿挨打,贾宝玉领她到怡红院理妆。鸳鸯抗婚,贾宝玉与袭人、平儿一起替她分忧解难。赖大家设宴,贾宝玉与柳湘莲话旧,追忆秦钟。初雪,芦雪亭联诗,贾宝玉落第被李纨罚去访妙玉乞红梅。晴雯病补雀金裘,贾宝玉细心照顾。

翌年孟春,江南甄夫人来访,贾宝玉梦见甄宝玉。因忧虑林黛玉终身大事,丫鬟紫鹃以情辞试探贾宝玉真心,致其急痛迷心。清明时节,贾宝玉病愈。宝玉生日到来,红香圃设午宴,香菱斗草时弄脏了石榴裙,贾宝玉让袭人找来一件裙子给她换上。怡红院夜宴,贾宝玉与姐妹们开怀畅饮。次日,贾宝玉与邢岫烟论道,回赠妙玉字帖。自秋及冬,贾宝玉感伤二尤悲剧,弄得神色若痴,语言常乱。 [1]

又是一年仲秋,贾宝玉历经抄检大观园诸事,作《芙蓉女儿诔》《紫菱洲歌》寄托忧思。薛蟠新娶夏金桂,贾宝玉为香菱命运担忧。因这些羞辱惊恐悲凄,故酿成一疾,卧床不起,养病四个月。听闻夏金桂用计迫害香菱,贾宝玉特往天齐庙求疗妒方。 [1]

贾宝玉大故迭起(出自高鹗续书后40回)

贾宝玉两番入家塾。林黛玉梦魇的同时,贾宝玉也梦魇,一叠连声嚷心疼,只说好像刀子割了去的似的。元春染疾,再问金玉缘。通灵宝玉夜放红光,喜信发动。北静王仿制通灵宝玉相送。宝黛谈禅,贾宝玉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蒋玉函回京演出,贾宝玉赞其“极是情种”。 [1]

怡红院海棠反季节开花,通灵宝玉丢失。妙玉扶乩云“入我门来一笑逢”,探春解曰:“若是仙家的门,便难入了。”外头闲人送来赝品假玉,致贾宝玉疯癫。因贾元春薨逝、王子腾被药死、贾政赴任在即,贾母、王夫人只得采纳凤姐掉包计,成全贾宝玉与薛宝钗的金玉姻缘。掉包计实施前,凤姐故意试探,贾宝玉道:“我有一个心,前儿已交给林妹妹了。他要过来,横竖给我带来,还放在我肚子里头。”傻大姐泄密,宝黛最后一次谈禅,林黛玉问:“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金玉成婚当天,林黛玉泪尽而逝。婚后,贾宝玉到潇湘馆哭灵。探春远嫁,贾宝玉感离情。

元宵节,贾府获罪抄家。宝钗生日,贾宝玉往潇湘馆悼念林黛玉。贾母病危,临死前传汉玉玦与贾宝玉。闻得妙玉被劫,贾宝玉悲伤叹惋。 [1]

贾宝玉出家为僧(出自高鹗续书后40回)

甄宝玉见面谈仕途经济,令贾宝玉失望。和尚送来通灵宝玉,引贾宝玉梦入真如福地(系太虚幻境变形),重阅金陵十二钗判册,领悟三世情缘。

宝钗借“赤子之心”之词含功名讽谏之意,贾宝玉醒悟“从此而止,不枉天恩祖德”,于是用心攻书,如期赶考。进场前跪别王夫人,揖别李纨,话别宝钗。出场后失踪,外头喜报中第七名举人。常州毗陵驿,贾宝玉披着大红猩猩毡斗篷拜别贾政,临去作歌云“我所居兮,青埂之峰”。

贾政回京启奏,圣上给贾宝玉赏了个文妙真人的道号。甄士隐说“宝玉,即‘宝玉’也”,尘缘已满,仍是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形质归一。

遗腹子贾桂,与李纨之子贾兰合为兰桂齐芳。 [1] 而宝玉的最终归宿程高本中为贾宝玉临去作歌云“我所居兮,青埂之峰”, [1] 即指贾宝玉最终回到青埂峰恢复补天石原貌。

在脂本中贾宝玉故事与程高本不同,依据脂批和伏笔有如下情节:

《》中伏笔提示贾宝玉和林黛玉曾经“三月香巢已垒成”,但不久就“人去梁空巢也倾”,林黛玉是“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63回李纨说黛玉是“不得贵婿反挨打”隐含了八十回后黛玉因拒绝皇家和亲或者指婚而挨打,林黛玉和贾宝玉未能成婚的命运,对此芦哲峰发出”难道黛玉的命运真的会凄凉于斯吗?我尚如此不忍”的感叹。并认为此可能与北静王有关。 [23] 西岭雪则指出黛玉遭遇或与和亲有关,探春和亲起因可能正是主动替嫁而成全了黛玉,本来和亲人选是黛玉。 [24] 最终黛玉泪尽夭亡。(林黛玉去世原因红学界有多种说法。具体可参见条)。

贾宝玉后和薛宝钗结婚,有过一度“绣幕灯前、绿窗月下”的欢乐时光(然后知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不过一时取乐买笑耳,非切切一味妒才嫉贤也,是以高诸人百倍。不然,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看过后文则知矣。) [4]

贾府抄家,探春已经远去,无人为贾府远谋,故此子孙流散(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4] 贾宝玉一度陷入狱神庙。

贾宝玉家内沦落到噎虀围破毡的地步。(补明宝玉自幼何等娇贵,以此一句留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可为后生过分之戒) [4] 甚至沦落为乞丐。

贾宝玉夫妇后来被蒋玉菡、袭人夫妇供养。(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 [4]

但贾宝玉是“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贾宝玉后来放弃妻子薛宝钗,出家为僧。(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4]

脂本中脂批则指出贾宝玉结局为回到太虚幻境,名列情榜。(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林黛玉情情”) [4] ,余英时指出贾宝玉最终是总花神,在情榜上是居于类似托塔天王晁盖的位置。(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5] 吕启祥则进一步指出大观园的女孩子各司一花,都是一花之神,总花神正是惜花护花的贾宝玉。 [6]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1]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

无缘无故的寻找愁苦,有的时候又装疯卖傻。虽然生得一副好皮囊,但腹中一无所有,糊里糊涂的连人情世故也不懂,愚笨顽劣不愿读书。 行为奇怪性格乖张,那里管世人对自己不好的评价呢?

少时身处富贵温柔乡里不知家业之艰,到头来家族败落却难以忍受,可惜少时辜负了大好时光,于国于家都没有益处。论起无能来天下第一,古今没有比他不肖的再找不出第二个。奉劝各种富贵纨绔子弟,不要学这个人的样子啊。

我虽比他尊贵,可知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美酒羊羔,也只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不啻遭我荼毒了。(第7回) [1]

弟是至浊至愚,只不过一块顽石耳。(第115回) [1]

若姊妹们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若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了一句话,他心上一喜,便生出许多事来……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疯疯傻傻。(第3回)

荣宁二公:我等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惟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用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第5回) [1]

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第5回) [1]

世荣:真乃龙驹凤雏……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第15回) [1]

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第22回) [1]

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第32回) [1]

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第29回) [1]

我养了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第29回) [1]

家婆子:怪道有人说他们家宝玉是相貌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竟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别人疼不疼……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鱼就和鱼儿说话,见了明星月亮,他便不是长吁短叹的,就是咕咕哝哝的。且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到了。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都是好的,糟蹋起来,那怕值千值万的,都不管了。(第35回)

成天家疯疯颠颠的,说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外头人人看着好清俊模样儿,心里自然是聪明的,谁知里头更糊涂,见了人,一句话也没有。所有的好处,虽没上过学,倒难为他认得几个字。每日又不习文,又不学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儿里闹。再者,也没个刚气儿,有一遭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玩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他也不责备。因此,没人怕他,只管随便,都过的去。(第66回)

行事言谈吃喝,原有些女儿气的,自然是天天只在里头惯了的。若说糊涂,那些儿糊涂……冷眼看去,原来他在女孩儿跟前,不管什么都过的去,只不大合外人的式,所以他们不知道。(第66回) [1]

若说他,出门去干正经事,说正经话去,却象傻子;若只叫他进来,在这些姊妹跟前,以至于大小的丫头跟前,最有仁让,又恐怕得罪了人。(第78回) [1]

涂瀛:宝玉之情,人情也。为天地古今男女共有之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而适宝玉为林黛玉心中、目中、意中、念中、哭泣中、幽思梦魂中、生生死死中悱恻缠绵固结莫解之情,此为天地古今男女之至情。惟圣人为能尽情,惟宝玉为能尽情。负情者多,微宝玉,其谁与归。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我故曰:宝玉,圣之情者也。(《读花人论赞》)

张新之:宝玉有名无字,乃令人在无字处追寻,所谓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又先天本来无字也。(《红楼梦读法》) [7]

按此书中写一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目未曾亲睹者。又写宝玉之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传奇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于颦儿处为更甚。其囫囵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合目思之,却如真见一宝玉,真闻此言者,移之第二人万万不可,亦不成文字矣。余阅《》至奇至妙之文,全在宝玉颦儿至痴至呆囫囵不解之语中,其诗词、雅谜、酒令及衣食、奇玩等类固他书中未能,然在此书中评,犹为二着。(第19回)

这皆是宝玉意中心中确实之念,非勉强之词,所以谓今古未有之一人耳。听其囫囵不解之言,察其幽微感触之心,审其痴妄婉转之意,皆今古未见之人,亦是未见之文字。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账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又说不得好色好淫,说不得情痴情种,恰恰只有一颦儿可对,令他人徒加评论,总未摸着他二人是何等脱胎、何等心臆、何等骨肉。余阅此书,亦爱其文字耳,实亦不能评出此二人终是何等人物。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林黛玉情情”,此二评自在评痴之上,亦属囫囵不解,妙甚!(第19回)

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挂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但在作《》时的思想,大约也止能如此;即使出于续作,想来未必与作者本意大相悬殊。惟披了大红猩猩毡斗篷来拜他的父亲,却令人觉得诧异。 (《<>小引》)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中国小说史略》) [9]

若《》之写宝玉,又岂有以异于彼乎?彼于缠陷最深之中,而已伏解脱之种子,故听《寄生草》之曲,而悟立足之境;读《胠箧》之篇,而作焚花散麝之想。所以未能者,则以林黛玉尚在耳。至林黛玉死而其志渐决,然尚屡失于,几败于五儿。屡蹶屡振,而终获最后之胜利。(《<红楼梦>评论》) [10]

贾宝玉这个叛逆者的叛逆性不仅表现在他对于、、做官等一系列的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反对,而且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他对于少女们的爱悦、同情、尊重和一往情深,也即是对于封建和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的观念的大胆的违背上。

宝玉是多情善感的人,见一个爱一个,凡是女孩儿,他无不对之钟情爱惜。他的感情最易于移入对象,他的直觉特别大,所以他的渗透性也待别强。时常发呆,时常哭泣,都是这个感情移入发出来的。 [12]

宝玉冷了心肠而出家求那永生之境,正同一样,都是以悲止悲,去痛引痛。这是一个循环,佛法无边,将如何断此循环?宝玉出家一幕,其惨远胜于林黛玉之死。 [12]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是作者所大力肯定的人物。他把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他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促使他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更其鲜明的叛逆性质。因此这种爱情愈发展,就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愈尖锐。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的。他和历来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比较,体现着初步民主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但由于宝玉毕竟还是个贵族阶级的公子哥儿,他对封建主义的背叛不可能是彻底的。

贾宝玉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了“”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了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了独特的感悟。贾宝玉是个半现实半意象化的人物。就像所说的:“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他的”痴情“,不仅表现在对林黛玉的钟情,还表现在他对一切少女美丽与聪慧的欣赏,对她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贾宝玉的痛苦已超越了一个家庭破败之痛苦和个性压抑之痛苦,这是属于众多人的痛苦,是感到人生有限、天地无情的痛苦。他绝望又找不到出路,一种孤独感和人生转瞬即逝的破灭感,透着诗人气质,散发出感伤的气息。但是宝玉又不愿意孤独,不愿意离开生活,离开他钟爱的林黛玉和众多的女子。因而更加深了他的痛苦。

该说由胡适先生说提出。他认为:《》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当日曹家的影子。第一,《红楼梦》开端明明说这是一部"将真事隐去"的自叙的书,既然作者是曹雪芹,那么曹雪芹即是《红楼梦》开端时那个深自忏悔的"我",即是书里的甄贾(真假)两个宝玉的底本;第二,那石头明白清楚的说"这书是我自己的事体情理","是我半世亲见亲闻的";第三,第16回谈论南巡接驾,所说的甄家与贾家都是曹家,康熙帝南巡六次,当了四次接驾的差,这也是送他的诗里说的“秦淮旧梦忆繁华”了;第四,《红楼梦》里的贾政,也是次子,也是先不袭爵,也是员外郎,这三层都与相合,因此贾宝玉即是曹雪芹,即是曹頫之子;第五,《红楼梦》开端便说,作者——即是书中的主人翁——当著书时,已在那穷愁不幸的境地,从敦诚兄弟送曹雪芹的诗里,可以看到曹雪芹是做过繁华旧梦的人,他有美术和文学的天才,能做诗,能绘画,他晚年的境况非常贫穷潦倒,这正是贾宝玉的历史。

裕瑞《枣窗闲笔》:宝玉系雪芹叔辈某人

该说源于清朝人爱新觉罗在其《枣窗闲笔》中的记载。裕瑞称:“闻旧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不知为何人之笔。曹雪芹得之,以是书所传叙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题发挥,将此书删改至五次,愈出愈奇,……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砚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易其名曰《红楼梦》……雪芹二字,想系其字与号耳,其名不得知……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其先人曾为江宁织造,颇裕,又与平郡王府姻戚往来……其书中所假托诸人,皆隐寓其家某某,凡性情遭际,一一默写之,唯非真姓名耳。闻其所谓宝玉者,尚系指其叔辈某人,非自己写照也。所谓‘元迎探惜’者,隐寓‘原应叹息’四字,皆诸姑辈也。”

裕瑞的的舅舅明琳是曹雪芹的朋友,故其记载称贾宝玉原型不是曹雪芹,而是“其叔辈某人”的说法越来越受到红学界的重视。因早逝,曹雪芹的叔父辈中只有一人,当代的红学研究者多认为曹頫是贾宝玉的原型。胡适也认为嫁平郡王为妃的曹雪芹姑姑是元春的原型,与裕瑞的说法相合。 [16]

索隐派去收罗许多不相干的零碎史事来附会《》里的贾宝玉,流传较广的有:第一派说贾宝玉即是;第二派说贾宝玉即清朝之帝系,宝玉者,传国玺之义也,即指;第三派说贾宝玉即。 [15] 20世纪90年代以降,一些草根红学爱好者就贾宝玉原型抛出了更多离奇的索隐观点。

宝玉自幼天资聪颖,他给大观园所题之额受到父亲的频频赞许,为写所写《》更是一绝。在的眼中,他是“天分高明,性情颖慧”。另一方面,贾宝玉自认为见识高明,对于《四书》之类的“圣贤书”他却偏偏“怕读”,以至“大半夹生”,“断不能背”。他厌恶世间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国贼禄鬼”;他更是嘲笑道学所称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

在这一过程中也有不少人给宝玉敲响了警钟。警幻仙姑受宁荣二公之托特劝其投身于仕宦经济之道,临终前更是向宝玉自白懊悔年少轻狂,劝其立志功名。宝玉却并没有把这些劝告放在心上,到了最后家族败落却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当年珍爱的女儿们各奔东西,就连元春封妃也成了家族最后的盛景。恰如作者年少富贵,却落得了落魄凄惨的结局,最终只能默默回忆少时那些闺中女儿们的才情。作者借宝玉的一生,以后人的口吻道尽了作者的一个“悔”字。

第1回以的梦暗示宝玉诞生,时为“炎夏永昼”,“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第63回生日夜宴,说“天长夜短了”,宝玉说“天热,咱们都脱了大衣裳才好”,皆是孟夏四月的光景。 [3]

第62回生日那天,湘云醉眠芍药茵,芍药花期在四月;香菱斗草,夫妻蕙花期也在四月;香菱被开玩笑“你汉子去了大半年”,薛蟠于上年十月十四日远行,到四月正好过了半年多。 [3]

第27回探春送鞋,宝玉撒谎道“前儿我生日舅母给的”,舅母即王子腾夫人,第62回照应道“王子腾那边,仍是一套衣服,一双鞋袜”。是日为四月二十六日。第28回同一天,贾宝玉去冯紫英家赴宴,“只带着焙茗、锄药、双瑞、寿儿四个小厮去了”,周汝昌说“瑞寿”暗示贾宝玉生日。此宴即生日午宴。 [3]

第29回清虚观打醮,张道士说:“前日四月二十六,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第62回照应道:“张道士送了四样礼,换的寄名符儿。” [3]

贾宝玉生日精确到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换算为阳历6月5日左右。这个生日隐喻贾宝玉的三大美德:意淫、补天济世、正邪两赋。 [3]

芒种节是酷暑将至、春花凋残的标志性节气,这天有踏草、斗草、采药、赏红、煮梅等风俗。曹雪芹选定芒种节为饯花日、葬花日、送春日,写贾宝玉感恸于林黛玉《葬花吟》,配暖香丸药方,生日宴上占花名儿,立了一套女儿令并吟唱《红豆曲》……均服从全书伤春、悼春及女儿悲剧的主题,三场生日宴由此成为饯花宴。 [3]

贾宝玉生日适逢饯花日,象征他的“意淫”和“绛洞花主”人格。警幻仙子道:“惟‘意淫’二字,可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意淫第一义是指贾宝玉用情于大观园女儿,而他与秦钟、湘莲、玉函等正邪两赋有情男儿的义气之交,以及清净女儿之间相互关爱体贴之情,亦与意淫相通。至若贾宝玉和燕子、鱼儿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便长吁短叹、咕咕哝哝,已将意淫升华为博大的宇宙情怀,达于天地境界 [3] ,脂批谓为“情不情” [4]

第37回诗社众人起别号,李纨提到贾宝玉幼时自号“绛洞花主”,与第8回贾宝玉让晴雯贴在门斗上的“绛芸轩”三字照应,即是“绛芸轩主人”的别称,意为绛芸轩里的养花主人。贾宝玉从小待丫鬟们像花儿一样细心呵护,故取此号,与“意淫”近义。称主人者,并非与“奴”相对,而是与“客”相对,如评点家王雪香自号“护花主人”,梁启超自号“饮冰室主人"。 [3]

有脂本作“绛洞花王”,似不妥。因“花王”为花中之冠,自当由女儿任之。贾宝玉虽有些女儿气,毕竟是男儿身,故不得称“花王”。脂砚斋评贾宝玉为“诸艳之冠”,究竟并无原著文本依据。古时共推牡丹为“花王”,第63回薛宝钗抽中牡丹花笺,题曰“艳冠群芳”,是知大观园花王非薛宝钗莫属。至于总花神之位,小说则以巧妙的笔法授予了二月十二花朝节生日的林黛玉,同样轮不到贾宝玉 [3] 。所以,鲁迅《<绛洞花主>小引》一文对“绛洞花主”无异议,蔡义江 [17] 、林方直 [18] 等学者及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红楼梦》 [19] 均认可“绛洞花主”。

何其芳曾经指出贾宝玉这个典型形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情” [11] 。贾宝玉的“多情”中更多的是“敬”,鲁迅说“昵而敬之,恐拂其意”。惟其如此,方能看出所敬的每一个人的命运悲剧,把她们的悲欢哀乐都放在自己的关心注念当中。贾宝玉就是这样的“爱博而心劳”,比所爱者本人还要操心,还要忧深虑远,自然是“而忧患亦日甚矣”。几千年来被否定的女性的价值,仅仅在贾宝玉的眼中充分反映出来,几千年来被遮掩住的女性的悲剧,也仅仅在贾宝玉眼前拉开了大幕。

第1回甄士隐梦醒,抱着香菱“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过会,庙会的一种,也叫迎神赛会。第27回探春托贾宝玉出去买工艺品,二人描述的正是逛庙会的情景。传说神农氏是神农部落的先祖,炎帝是部落的末代首领,通称炎帝神农。民俗资料显示:正月初五至正月二十祭的是作为农耕始祖的神农;四月二十六祭的是作为医药始祖的神农。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脍炙人口,民间尊他为药王,各地药王庙大多供有他的神像,中药学第一经就托名《神农本草经》。

贾宝玉生日适逢炎帝神农庙会,象征他的药王人格。他发愿为林黛玉和大观园女儿除病,如28回生日当天为林黛玉配了一料暖香丸,51回论男女用药轻重之别,52回用西洋鼻烟配依弗哪给晴雯治鼻塞头痛。而从“药王”的象征意义上讲,他还要医治中国社会的病症,正如鲁迅领悟到的:“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呐喊·自序》)

通灵宝玉本是女娲炼成的补天石,对家族而言,补天即重振家业。宁荣二公寄望于贾宝玉,嘱托警幻仙子“使彼跳出迷人圈子,入于正路”。一僧一道称通灵宝玉为“你家现有希世之宝”,证通灵宝玉承担着家族复兴的使命,必须对贾宝玉的婚姻、子嗣、功名发挥多重效应,后四十回金玉姻缘、高魁贵子、家道复初的小团圆结局早在贾宝玉衔玉而诞时就已命中注定了。 [3]

女娲和炎帝神农均为远古神话里的英雄。曹雪芹以这个方式赞誉贾宝玉从女娲手中禀赋了补天资质,又真正继承了炎帝神农开拓奋进、躬身为民、悬壶济世的民族精神。不过,贾宝玉建设新世界的理想并不在结尾的小团圆,而是蕴藏在前八十回的大观园正传里面。 [3]

欧阳奋强饰演贾宝玉(87版红楼梦剧照)

第29回张道士语:“前日四月二十六,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遮天大王生日系曹雪芹杜撰,连上第3回的混世魔王,皆喻贾宝玉是一个恃才傲物、个性自由、有叛逆精神及革命情怀的狂人。在贾雨村论气一篇大文中,贾宝玉之为遮天大王、混世魔王的狂人人格被提升到正邪两赋的哲学高度。 [3]

贾宝玉的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腐朽无能、庸陋可憎,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那些围绕着他的丫鬟们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卑下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尊重与玩弄,聪明与愚蠢,纯真与腐朽,洁净与污浊,天真与虚伪,善良与邪恶,美好与丑陋。

贾宝玉主张人人平等,尊重个性,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里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与此相连,他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

《红楼梦》里描写的宝黛爱情,并不是什么抽象的异性吸引,而是在他们叛逆思想的发展中描写他们的爱情。叛逆思想、爱情、家族命运这三方面有机组织于《》的艺术情节之中,这是《红楼梦》爱情描写的一个突出特点,完全突破了传统小说戏曲中那种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老套子,其结局也不再是千篇一律。

林黛玉比她同时代的一般贵族妇女的思想要高出一筹。她无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德规范,喜欢读书写诗,表现了出众的才华。她跟贾宝玉一样,最爱读《》《》等“闲书”,以致一些曲词烂熟于心,说话时竟不自觉地脱口而出。她爱贾宝玉,从不劝贾宝玉去读书应举、立身扬名。在她身上闻不到一般贵族妇女常有的那种夫贵妻荣的庸俗气味。思想上的一致,对于人生道路的共同的认识和选择,是他们爱情的坚实基础,因此就具有了新的、更加深刻和进步的时代内容。

建立在叛逆思想基础上的宝黛爱情,必然与家族利益发生尖锐的对立,因而为家族统治者所不容。宝黛爱情在封建势力的高压下曲曲折折地发展,最后遭到毁灭。曹雪芹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在前八十回已经清清楚楚地预示了这个悲剧结局必将到来,现今在市面上流通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无名氏所续的后四十回虽然将各个人物的性别描写得与原著大相径庭,结局也不尽符合曹雪芹在前80回的隐射,但至少保留了这个结局悲剧。

脂砚斋评贾宝玉有“情极之毒”:

“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庚辰本第21回) [21]

意思是贾宝玉用情之深,异于常人,而他后来绝情之甚,竟也出乎常人意料。具体所指,就是他金屋里藏了薛宝钗这样一位娇妻,还有像麝月这样的几位美婢,可他却忍心弃之而去,悬崖撒手,如此决绝,显得他对薛宝钗、麝月等人忒狠毒了些,背离了人之常情,更背离了他一贯情痴情种的形象。

程高本后四十回至少有三处写到了贾宝玉的“情极之毒”:一是116回写他“竟把那儿女情缘也看淡了好些” [1] ;二是116回紫鹃怨愤他无情,“他待袭人等也是冷冷儿的。二奶奶是本来不喜欢亲热的,麝月那些人就不抱怨他么?我想女孩子们多半是痴心的,白操了那些时的心” [1] ;三是117回他不顾袭人、紫鹃阻拦,要将通灵宝玉交给癞僧 [1] 。不仅如此,脂批所说“悬崖撒手”,与程高本120回作别家人、回归青埂峰的结局放在一起同样毫无违和感。

“情极之毒”既是贾宝玉性格偏僻的一个表现,同时也是他对残酷现实的一种无奈的控诉,对大观园女儿悲剧的一种无声的叹息,对木石前盟的一种无言的忠贞。他看破意淫,恰是意淫理想的幻灭;他悬崖撒手,何尝不是人生一大悲剧。 [3]

(同母兄),(同母姐),(庶妹)、(庶弟)

(贾珠遗子,生母李纨)


伯父(贾政/贾敏亲兄),伯母(贾赦填房),姑姑(林黛玉生母,贾赦/贾政亲妹),(林黛玉生父)

舅舅(王夫人/薛姨妈兄),姨妈(王夫人亲姐妹)

表兄(薛姨妈之子,薛宝钗亲兄),表姐(薛姨妈之女,薛蟠亲妹)表妹林黛玉(贾敏之女,姑表妹)

堂兄(贾赦嫡出子),堂姐(贾赦庶出女),堂嫂(贾琏妻,王夫人内侄女),堂侄(贾琏之女,生母王熙凤)

同族伯父(宁国府);族兄:(宁国府,贾敬之子),族妹:(宁国府,贾敬之女),族侄(宁国府,贾珍之子),族侄媳(宁国府,贾蓉妻)

香港无线电视《红楼梦》

香港佳视版电视《红楼梦》

香港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

香港电影《红楼春上春》

央视版电视剧《红楼梦》

大陆电视剧《林黛玉传》

《小戏骨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

  • 曹雪芹.红楼梦(校注本).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11月:1-5,31-32,54-56
  • 曹雪芹著,脂砚斋评.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北京:中国书店,三希堂,2008年
  • 曹雪芹著.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6月:664-665,681-682
  • 胡文彬,周雷编.《海外红学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49—50页
  • 吕启祥著.《红楼梦会心录》: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234页
  • 曹雪芹著,冯其庸校订.八家评批红楼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7月
  • .国学网[引用日期]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4月
  • 何其芳.何其芳论《红楼梦》.沈阳:白山出版社,2009年4月
  • 12. 《文哲月刊》第一卷第三期、第四期,1935年12月、1936年1月版
  • 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修订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4版)第4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304-323
  • 胡适.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 裕瑞.枣窗闲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 蔡义江.贾宝玉还应该是“绛洞花主”——对邓遂夫先生新说的异议[J].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2期,76-77
  • 18. .百度学术[引用日期]
  • 19. (清)曹雪芹 著,(清)无名氏 续.红楼梦(第3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7月
  • 20. 周先慎;略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 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01月
  • 22. .西部网[引用日期]
  • 芦哲峰.《醉爱红楼》: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第18页
  • 24. 西岭雪.《西岭雪探秘红楼梦 贰》:时代文艺出版社,2014年:第245页
  • 25. .腾讯视频[引用日期]
  • 26. .红楼梦中文网[引用日期]

和一个人好,便总想在他身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又总想留些他的痕迹于自己的生活中。于是,用他用过的东西,赠他以旧物、体己物作信物……小说中,这样的情节比比皆是。

譬如《红楼梦》。妙玉暗恋宝玉,从什么时候可见端倪?她请众人喝茶,各人有各人的茶杯,轮到宝玉,她拿的是“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妙玉出了名的有洁癖,她让宝玉用她的杯子,即是藏在心口不便吐露的“我待你如自己”。

同样是杯子,黛玉也有一只。有一年元宵节,大家围坐着,宝玉提着酒壶一一斟去,斟至黛玉面前,她却不喝,“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上边,宝玉一气饮干”,之后,宝玉再替她斟一杯。这是别人无,独他俩有的亲密,交换痕迹如接吻,无怪乎贾母也要借才子佳人的.故事旁敲侧击。

日后,宝玉挨打,让晴雯去潇湘馆送两条旧手帕,黛玉悟出其中深意,“不觉神魂驰荡”――那是沾染着宝玉气息的贴身物,又将拭去带着她气息的眼泪,两人隔空、秘密完成一场痕迹的交换。

其实,在此之前,宝黛间大多数行为,都还止步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亲昵。如,小说十九回那只著名的枕头――宝玉在黛玉房中午睡,黛玉“将自己枕的推与”他的那只,与二十一回宝玉就着湘云的洗脸水洗了两把的举动,并无本质的区别。

说起枕头和痕迹,我想起另一只枕头。元初笔记小说《姚月华小传》记载,唐末女诗人姚月华与意中人杨达尺牍往来,一直没有见面。一日,杨达去姚家,与姚父喝酒并装醉,留在姚家休息,“月华私命侍儿送合欢竹钿枕、温凉草文席,皆其香阁中物也。”杨达先是“心荡”而后“怅然若失”――更私密、更隔空,完成一场痕迹的交换,这真是极具中国特色,古时候才有的浪漫。

所以,那些没交换成功的痕迹或终究错过的痕迹,就只能算未遂、心碎的浪漫。

《红楼梦》中,最具悲剧意味的场景,莫过于宝钗拿起袭人为宝玉绣的肚兜,忍不住扎了几针,扎着扎着,她听到宝玉的梦呓,“和尚道士的话哪能信”“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另一个颇具悲剧意味的场景发生在尤三姐的绣房。柳湘莲赠的剑挂在她的床上,她“每日望着剑,自笑终身有靠”。我想,尤三姐大概千百次抚摸过那剑,剑亦是贴身物件,她指尖所及都曾被柳湘莲碰触过,这是何等欣喜;而终其一生,他们只在这把剑上痕迹重合,最后,这把剑“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又令观者何等悲恸。

我曾疑心,为什么中国古典小说中,头发、指甲的故事特别多,后来才明白这是痕迹交换的极致,即把“我的一部分赠予你”。

比如,晴雯走前,铰了葱管似的指甲递与宝玉,那未必是爱情,更像是一种知己的托付。

又如,北宋柳师尹的《王幼玉记》记载,衡州娼王幼玉与京都青年柳富一见钟情,柳返乡时,答应幼玉一定会回衡州,但直至幼玉相思病逝,也没回去。后来,衡州来人告诉柳,幼玉临终前曾将“头发一缕,手指甲数个”交付婢女,并留言“郎来访我,可以与之”,柳虽很伤心,但终没回去,可见所谓真心和伤心都有限。

依我看,对头发、指甲这类私密物件、极致痕迹的态度,便可一窥你错不错,那人淑不淑。

还是书生和妓女,还是头发,唐《欧阳詹惑太原妓》中写道,太原妓去世前,“剪其云髻,谓侍儿曰:‘所欢应访我,当以发为贶。’”果然,太原妓的“所欢”欧阳詹看到她的头发,“为之恸怨,涉旬而生亦殁”,不枉她一片深情。

回过头来看贾琏,多姑娘赠他以头发,被平儿发现后,他说,烧了完事,又“塞于靴掖内”,可见只是一场露水姻缘。

所以,林黛玉误会一针一线费心费力刺就的香囊被宝玉让小厮解了去,发了火,“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她以为那是她的痕迹,却被宝玉轻贱。

所以,《聊斋志异》、《公孙九娘》中,莱阳生辜负了公孙九娘所托,九娘再见他时,只用袖子遮着脸,没人知道她是怒还是哭,他们之间的信物、一双罗袜也瞬间灰飞烟灭。

反之,姚月华每每看完杨达的信,便烧了,将纸灰放入酒中,一饮而尽,并将那酒命名为“款中散”。她吞了爱人所有的痕迹。

反之,元曲最旖旎,最惊心动魄的爱情绝唱是《我侬词》――“……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女主角恨不得与爱人交换所有痕迹。

与你交换痕迹,与你互赠气息,把我的一部分赠予你。

你不“来访”我便不“与”,你若辜负,我便不托付,“你若无心我便休”。

这是王幼玉,是公孙九娘,是姚月华,是林黛玉,是尤三姐……是古时候的中国女人,是属于她们的浪漫和决绝。

【古典情感美文】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楼梦被誉为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