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什么时候开始拍摄的?

我会把微博上发的小花絮在整理后发出来跟大家分享,
我尽量多说点儿,说仔细点,哈哈哈!!!!
ps:让大家失望了,这次探班没有照片儿,因为剧组很严,现场不让拍照,如果被发现的话,会给猫丢脸,所以我们很乖,都没有拍,这一点大家理解吧!!!!!


我会一段段的说,因为怕大家一下看到这么多文字跟千字文是的很恐怖,有没有!!!呵呵呵!!!
先说说我吧,自从知道自己被抽中选去探班,心里一直在颤抖,其实是浑身哆嗦,不知道怎么办可好了,见过猫数十次,每次活动结束后都是背后或者远远的看着他不敢上前主动说话(其实是挤不上去,汗)更何况这一次靠近他要闲扯个啥啊,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就想见到他说什么啊,终于想累了,凌晨三点睡着了,谁知道五点就醒了,就没睡了。。。九点出家门坐公交三小时到达酒店与负责人**一起做剧组车去往现场。。。



因为时间紧迫,又不知道给猫买什么,提前到了酒店就附近找超市,想买水果给他,因为知道别的食物他也不允许自己吃,谁想到附近没有大超市啊,啊。。急的我啊,走啊走,终于看到一个小超市,一进去一看东西不要紧啊,迷茫了。。这卖的是啥啊,这能给他不啊,烂的烂残的残,也怪我没有买水果的经验,不知道密封其实比散装的还差啊,尽量挑好的给他,有草莓有梨有龙眼有苹果有小黄瓜,想买小西红柿可太烂了啊香蕉也是残的啊,我说猫啊,你命苦啊。。。就这样凑合着买点儿水果给他。。。。标签都撕不下来,真尴尬!!!!


坐了一个小时的车到了怀柔中影基地,负责人打电话之后告诉我们,猫在酒店吃饭,叫我们等一会儿,在外面片场我终于看到了所谓剧组的盒饭。。。过了一会儿我们进屋里拍摄现场,以为会暖和点儿,其实暖气根本不热,你们一定想不到室内温度竟然是零下八度!!!!等了有十多分钟负责人又打个电话告诉我们说猫在休息,一会儿就来了。。。继续等。。。冷啊我说!!!!!!


负责人一再提醒我们,手机一定要静音,不能拍摄。。后来我们很乖的坐在椅子上等猫来,我坐不住啊,冷啊,就站起来等。。。等着等着就把猫等来了,,门只打开一扇,可就是这么巧,就是内么一瞬间,我就看到猫要走过来了,我就赶紧跟他们说老大来了,他们全起来了,等老大进来,猫走进门是回头和珊珊姐说话并没有发现我们,我叫他“晓明,教主”他听到了,很诧异的眼神看着我们,,说“你们。。是专门来探班的么?”我们“恩”,他说“这么好。。。”我们就跟他笑,他跟我们说,先去趟洗手间,我们说,好。。。




等他去洗手间出来跟我们说,你们先等会儿,一会儿过来,我们说,好。负责人说导演去跟猫说戏还有补妆。。。!!!!之后猫过来了,第一句话就是问我们冷不冷,我说“不冷,见到你就不冷了”,谁知道啊,这句话说出来啊,猫就冲我笑啊,啊,(眼神对我说,你嘴真甜,哈哈哈)我都要化了啊,还还摸我头啊,啊啊,我的天啊,,五年了,五年了,,第一次啊,,突然发现见到他不紧张了,,很能跟他贫。。。


然后就各种闲聊。。突然他就发现我戴的口罩了,(当时我是戴着啦,但为了方便说话就把口罩拉到下巴了)他就往上拽啊摸啊。。就这样,引起口罩与眼罩的话题。。。我说为啥我带的感觉和你不一样,我的好像小,珊珊姐说内本身是眼罩,结果买来老大就当口罩戴,发个微博之后一瞬间卖家全部都当口罩卖了,老大就和珊珊姐掰哧半天,就纠结这到底是口罩还是眼罩,我说你俩别吵吵了,都可以啦,猫说,我两用,我两用,珊珊姐说那好,一罩多用!!!好晕。。。。刚刚我试过了,就是眼罩,我说咋一直戴着这么别扭,时间长耳朵会痛,当眼罩舒服多了。。汗啊,猫啊,你可真行!!!!!


他拿了两桶果汁给我们,,后来又拿来两桶,说一人一桶(天啊,真贴心。。。要哭了),我说我们有给你买水果,一会儿拿走吧,他说还给我买东西,这么好,我们说当然了,不给你买东西我们来干嘛,哈哈哈。。然后我就跟他解释这水果问题,说,因为不知道附近没有超市,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小超市,不好的话就凑合吃吧,他说,没有啊,很好很好,我一定把它们都装进我肚子里,(感动到不行。。。)许文强送猫一本书叫失控,很厚的一本,猫说好像看过,我跟许文强说,你干嘛给他书啦,都没有时间休息,猫就笑。。。



《无问西东》已经上映21天,票房6.51亿。这对于一部“清华建校一百周年”的命题创作、一部投资一个亿的文艺片、一部等待多年方得以上映的电影来说,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这21天来,该片在专业人士和普通观众间引发的良好口碑持续发酵,一步步助推票房逆袭,最终达到了今日的成绩。

而在这个映期接近尾声时,才终于拗不过宣传方和媒体的反复请求、同意出来接受采访的导演李芳芳,显然不是为了拼票房才抛头露面。在《无问西东》之前,她曾在读高中时出版散文集《十七岁不哭》,后来又独立将它改编成了同名电视剧;她还执导过一部电影《80’后》,如今看来已是青春片风潮的先行者。

《十七岁不哭》与《80后》

这样一位作品充满青春气息的年轻女导演,接手了以光影绘制清华百年图景这样一个宏大、磅礴、压力重重的任务。为什么会选择她,她是如何决定做的,最终又是怎么做成的,都引发着外界的好奇。

我们的访问定在一个周末的深夜,地点是某写字楼里一间灯火通明的办公室,进门处写着的不是某某公司,而是“无问西东”四个字。没过多久,我心目中带着神秘光环的李芳芳导演来了。她坐到一张圆桌后,桌上已经摆好咖啡、普洱和甜点。

四位出品方、宣传方的工作人员围坐在我们周围,谁也没有说话,屋里安静得只能听见空调运转的声音。李芳芳导演率先坦诚表示,自己没太接受过媒体采访,可能不太了解一般的采访是什么样子。在我抛出第一个热场的问题后,她便毫不迟疑地开始作答。

导演李芳芳在《无问西东》拍摄现场

两个小时交谈下来,能感觉到李芳芳导演是一个非常细腻和知性的人,谈吐文采不凡,恍若是从《无问西东》里走出的人物。

命题作文——清华建校百年

“这部电影实现了很多个不可能”

李芳芳导演坦言,《无问西东》确实是一次“命题作文”,由她来执掌这一项目,起初并非出自她本意。她甚至答复了四个“不可能”,想婉拒这件差事。但是当她去到清华,读完学校为她准备的整整一屋子校史、近代史的书籍资料后,她改变了想法。

李芳芳:“当时我认为这件事有很多个不可能:第一,它在编剧上就不太可能,为什么?因为我们从小写作文都说要能从一滴水中看见阳光。《24小时》都能拍成一部电视剧了,为什么100年要浓缩在两个多小时中?第二,这个电影的主题是什么,只是去赞美清华吗?那么对于其他普通观众的意义又是什么?第三,电影毕竟是一个专业性产品,不光得一个学校想做,还需要其它专业的电影公司愿意一起做。第四,要怎么收回成本?当时我第一部戏拍完还没上映啊,靠我的名字是不卖钱的。

说完这些我去发行《80’后》了。回来片方又找到我,说他们问了很多导演都说这件事可能,只有你说不可能,可是我们还是想请你来看一看校史和中国近代史。于是我就去学校看了几个月书。我以前几乎从来不看近代史,因为觉得很苦难。但是这次这么集中地看完近代史之后,我被感动了。这段离我们最近的历史,是我们曾祖父辈到我们父辈的故事。我看到了很多打动我的东西,就写出了剧本。”

“回望过去的感受,一定是不疾不徐的”

《无问西东》里的人物,大多是一身书卷气的,不急不缓,姿态从容;电影里的一些情节,看似游离于故事主线之外,却给人无限回味。比如沈光耀推开教室的窗子,像老教授说的那般“静坐听雨”;比如王敏佳悉心地擦好雪花膏,然后却用围巾厚厚地裹住脸庞。在李芳芳看来,这就是她为 “时光感”所作出的努力。

李芳芳:“有人问,为什么选择了这四个时间点?其实对于100年来说,不管选哪个点,它都只是一个点。即使选出四十个点来,它们也不能概括百年的历史。所以,我不能只拍故事和塑造人物,而必须要赋予这个电影一种时光感。什么是时光感?就是让这四个年代成为一片斑驳的光影,你会被它吸引,以至于你想再进一步看看整个的这段历史。

当你看完电影之后,如果你想去看跟这电影有关的各种纪录片,想去看更多的历史书时就对了。时光就是你一只脚踏进水里,脚是被溪水包围的,因为时光是有包围感的。你能感觉到水从你脚面上流过,能感觉到鹅卵石碰触着你的脚掌,你能感到那个温度。它知道那不是一个澡盆,它是一片溪水,或是一条江,你因为这一脚,对整个条大江都有了兴趣,进而可能想跳进江里,中流击水,浪花飞溅,都是非常好的事情。

然后,你毕竟关注的是清华大学的特定一部分人群,那它到底要有一种什么样的气质?它肯定是不着急的,因为当你回看过去的光阴,你会觉得时光真的像流水一样,所有当时撕心裂肺的事情,再回头看的时候,都会有一种不疾不徐的感受。无论你开心还是悲痛,时光都是以这样固定的速度在往前走。那么这个电影的讲述也必然有它自己的气质。

另外,一个有关百年的电影,它到底要有一种什么样的气质?它肯定是不着急的,因为当你回看过去,会觉得时光真的像流水一样,所有当时撕心裂肺的事情,再回头看的时候,都会有一种不疾不徐的感受。无论开心还是悲痛,时光都是以这样固定的速度在往前走。那么这个电影的讲述也必然有它自己的气质,可它是什么呢?在电影拍摄前,我一直在思索。

关于西南联大的搭建地,拍之前美术们去找过各种各样的景,但我一直定不下来,因为感觉都不对。直到有一天,我来到了一片草场,忽然特别地放松,就躺在草地上睡着了。我是被大家的喊声叫醒的,睁开眼看见所有人朝我拼命挥手,并朝我跑过来,原来是有一群牛朝我走了过来,他们怕牛把我踩了。等他们赶过来,我就站在我睡着那个地方,说了一个词:清澈高远。后来就在那个地方建了那间‘静坐听雨’的教室,那个点就是王力宏推开窗向外看出去的地方。清澈高远,这是我所理解的这个电影应该有的气质,跟读书人有关的气质。”

“每段时期都有自己的时代特色”

我问李芳芳:“有人觉得黄晓明饰演的陈鹏说话太过文艺,您怎么看?”李芳芳笑答:“现在大家对理工男有了固定印象,好像学理的就不能讲出很有道理的话来。我访问了很多年纪大的老清华校友,他们说话就是这样腹有诗书的。陈鹏是有内秀的。陈鹏就是陈鹏。”

在李芳芳看来,四段故事中,每个时代的主人公都有着不同的特性,都面临着不同的抉择。二十年代的人迎来了现代思潮的碰撞,三四十年代的人遭遇了战乱,六十年代人际关系遭受着挑战,现代社会则渴望着安全感。

李芳芳:“我看完整个近代史后,需要选取时光的碎片,来折射整个的时代。所以就会问自己,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特色是什么。比如说在20年代的时候,一个大师说,我一定不要去娶那个小脚夫人,不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要自由恋爱。这看似是名人轶事,但实际上是一种中西文化的碰撞。时间往前推几百年,年轻人不会有‘自由恋爱’的想法,但是20世纪的20年代突然有这种选择的可能了,这就是西方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涌进来了。可是你的传承,你五千年文明的传统力量,也是非常厚重、强大和灿烂的。那么该怎样去拥抱新的思想,同时又能继承自己的传统,就是那个时代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反映到人的衣食住行上,各种选择上,尤其是年轻人对职业的选择,对自己未来道路的选择。

到了30年代末40年代初,国家处于战乱中,读书人怎么读书,又如何自处?我们把当年物理课的老师板书复原在了电影里的黑板上。战乱中,你还可以看到学生们穿得一丝不苟,老师一袭长衫,在认真教授和学习那些跟吃饭、穿衣没什么关系的知识。在这么战乱的环境当中,还要学习黑格尔的哲学吗?还要去挖掘和保护恐龙化石吗?我当时跟力宏说,是这样一种感觉——你看见荷花了吗?它插在泥塘里面,水荡漾过来,一波一波地冲击它,它会左右摇晃,把水的力道卸掉,但它的根紧紧地扎在泥塘里。那根是什么?就是对学问的精进,和做人操守的坚持和选择。战乱如何?下雨又如何?该做什么做什么,无问西东。

到了60年代,这一段,是大家非常避讳的。在大时代和大环境下,你决定不了这个世界怎么对你,也决定不了明天会发生什么事,你唯一能决定的,是在浩劫之下,自己的所作所为。比如打王敏佳,只不过一人一拳,有人甚至还在笑,觉得这很好玩。当说到王敏佳自命不凡、仇视人民群众的时候,大家一下就疯狂了。即便在今天,‘仇视人民群众’这样的标签依然会令大家疯狂。网络暴力已经让很多人心理崩溃,甚至自杀离开了这个世界。网上每人只不过写了一句或几句伤人的话,但是一人一拳,就会形成特别强力的一击。

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先不要说你能为国家做什么,为陌生人做什么,先想想怎么对待自己的家人吧。王敏佳对陈鹏说‘是你的爱托起了我,我也想照顾你’;刘淑芬对许伯常说‘你让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一个男人可以让一个女人觉得自己是最糟糕的以至于去自杀,也可以让一个女人觉得她是珍贵的,在失去容颜之后还有力量去照顾别人。

知识分子中也有许伯常那样的人,读书并没有令他们更宽广。他们陷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情绪中,无视别人的痛苦。读书人的确很少会动手打人,但是读书人也能伤害人。许伯常这个人物存在,就是使这电影不至于沦为一个对读书人纯粹的、百分之百的赞歌。

最后是现代,离我们最近的时代。当时张震要选张果果这个角色演,我说‘你想好了,这个角色非常淡,也非常难演,你的情感表达只能从5到20,再过了就是失礼’。我不能骗我自己,去把现代戏做得轰轰烈烈。毕竟现实的生活不是这样的。

我们现在看20年代、40年代、60年代,都是回望的视角。那么20年后、50年后,回望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有什么是一定会被提及的?

我觉得有三件事情。第一是环境安全问题:食品、空气、水的安全。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无法回避,并且需要给后世人一个交代的问题。

第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安全感。你忽然发现父母从小教导你的,和你在学校里学的正直、勇敢、同情,到社会上要先收起来。你需要把自己包上一个外壳,防止谁都能伸手来捏你一下。如果你被捏了后,大哭或者大笑,说得好听是失礼,难听一点就是你神经病、毛躁、不稳重、难成大事。整个社会的要求是你不能轻易表露自己的感受。在办公室里,你不觉得对你的上司说真话是一种尊重,你反而觉得揣摩他想听什么话、按照他的心意去办事,对他来说是最大的尊重。在家里,跟家长都是报喜不报忧,你觉得你需要给父母一个你是稳重的,你是一个成功人士的交待,因为现在轮到你担起整个家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问西东电影介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