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类节目哪里的剧目更经典?

福建六剧种经典剧目圆满完成2019年“戏曲百戏盛典”展演

2019年8月6日至7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选送的闽剧经典大戏《红裙记》和大腔戏、小腔戏、梅林戏、闽西汉剧、山歌戏五剧种组台的福建省折子戏专场,代表福建亮相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牵头主办的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戏曲百戏盛典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的一次成果展示。该活动计划自2018年起连续举办三届,集中展演全国348个戏曲剧种的经典剧目,全面展现全国各戏曲剧种的独特魅力、生存状态和保护成果。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将有全国112个剧种的118个剧节目上演,共同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闽剧《红裙记》参加“戏曲百戏盛典”大戏展演

福建省折子戏专场演出现场

我省永安市青水熊邢大腔戏剧团大腔戏《白兔记·打猎》、三明市尤溪县文化馆小腔戏剧团小腔戏《三家福·偷番薯》、泰宁县梅林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梅林戏《双贵图·祭别》《背子赶会》、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闽西汉剧《百里奚认妻》《打洞结拜》、龙岩山歌戏传习中心山歌戏《羊角花·道别》5个剧种的7个折子戏组成福建省折子戏专场8月6日晚和7日下午分别在昆山当代昆剧院和淀山湖镇影剧院各演出一场。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州市艺术学校)、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合演的闽剧《红裙记》8月7日晚在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参加大戏展演,为此次参加大戏展演的14台剧目之一。现场观摩的领导和全国戏曲界专家学者对福建参演院团的精湛表演给予高度评价,现场网络直播福建折子戏专场点击量超过62.5万人次,闽剧《红裙记》点击量高达755万人次。福建大戏和折子戏展演前分别举行了捐赠仪式,福建参演单位向昆山市捐赠了本剧种代表性服饰、乐器和剧本曲谱等物品,支持筹建“中国戏曲百戏博物馆”,昆山市领导为福建参演单位颁发了参演纪念牌。此外各参演剧种传承人参加了剧种口述史录制,王评章等福建戏曲专家受邀参加百戏观摩团及专家研讨会等活动。

福建作为戏剧大省,现有23个活态地方戏曲剧种,梨园戏、莆仙戏、高甲戏、打城戏、竹马戏和闽剧、大腔戏、小腔戏、梅林戏、闽西汉剧、山歌戏共11个剧种精彩亮相戏曲百戏盛典,2020年芗剧(歌仔戏)、北路戏、四平戏、平讲戏、南词戏、三角戏等6个剧种将参加展演。我厅将继续以组织参加戏曲百戏盛典为契机,打磨提升福建各剧种代表性经典作品,充分展示艺术精粹,进一步做好福建戏曲剧种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智慧树知到《中国戏曲剧种鉴赏》2019章节测试答案

1、戏曲界通常称,中国戏曲有三百多个剧种。
1、昆曲发源地是哪里?
2、明末沈宠绥所作的戏曲声乐著作其书名是什么?
3、昆曲的伴奏乐器以什么为主?
4、曾被称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这一出是什么戏?
5、中国昆曲被选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在哪一年?
6、京剧的伴奏乐器是以什么为主?
7、汤显祖的作品“后二梦”指的是哪两部戏曲?
答案:《邯郸记》、《南柯记》
8、昆曲《斩娥》是出于元杂剧《大刀会》的么?
9、昆曲《琴挑》是出于明传奇《浣纱记》的么?
10、昆曲《冥判》是出于明传奇《牡丹亭》的么?
11、昆曲《夜奔》是出于明传奇《宝剑记》的么?
1、秦腔的发源地是哪里?
2、清乾隆中叶严长明所著戏曲研究论著其书名叫什么?
答案:《秦云撷英小谱》
3、因“错认”一场,被曹禺先生认为“ 可以和莎士比亚剧作媲美 ”的作品是
4、秦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哪一年?
5、《火焰驹》的作者是 李芳桂吗 ?
6、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前身是?
7、西京三部曲《西京故事》、《大树西迁》、《迟开的玫瑰》的作者是?
8、“西秦腔二犯”这一曲调出自?
9、清代著名秦腔演员魏长生以那部剧作轰动京师?
10、《三滴血》的作者是?
11、《卖水》出自那部作品?
2、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大奖的川剧演员是:
3、“帮、打、唱”是川剧哪一种声腔的特色?
4、“保护、继承、创新、发展”是1982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振兴川剧的八字方针。
5、川剧经典剧目《情探》是由著名作家黄吉安先生编写的。
6、川剧最具创造性和艺术个性的声腔是:
7、以下哪一个剧目是川剧作家魏明伦的作品?
8、川剧的主要声腔有:
答案: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

9、下列哪些是川剧代表性剧目: ①《拉郎配》√ ②《龙凤呈祥》 ③《五女拜寿》 ④《情探》√ ⑤《乔老爷奇遇》√ ⑥《锁麟囊》
答案:《拉郎配》、《情探》、《乔老爷奇遇》
10、川剧《白蛇传》中的小青(青蛇)具有男女双重性别,他在下列哪一出折子戏中属于男性?
答案:《金山寺》、《扯符吊打》
11、川剧五种声腔并存状况的形成,与清代“湖广填四川”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1、随着广东人在海内外的创业移民,遍布东南亚、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成为海外流播最广的中国戏曲。
2、早期粤剧沿袭了“外江戏”的艺术传统,保持了( )大行当表演的艺术格局。
3、清代人杨恩寿的《坦园日记 · 北流日记》:“登场者百余人,金碧辉煌,花团锦簇”,形容的是粤剧“例戏”( )的演出面貌。
4、《三娘教子》是一部二簧戏,该剧由公脚扮演薛保主演,以其质朴的岭南风格,迥异于其他剧种,颇富情趣。
5、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薛保等名伶倡导剧有定本的观念,职业化的编剧家也就逐渐成熟。
6、1914年,粤剧《庄子试妻》在香港被摄制成电影,成为粤剧电影的第一部。
7、粤剧的编剧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创作剧本的职业,它不仅需要创编曲文、搭建情节、塑造人物,而且需要谙熟乐曲、校准音律。
8、红线女演唱的“主题曲”(我今独抱琵琶望)出自哪部作品?
9、“外江戏”的艺术格局包含的行当有多少?
10、最能体现粤剧排场和例戏风格的剧目是哪部?
11、在众多的现代戏中,创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山乡风云》被看作是粤剧现代戏创作的“里程碑”。
1、第一个被拍摄成舞台艺术片的湘剧是《拜月记》吗?
2、湘剧的小戏,内容多为表现民众百姓的日常生活,通常以丑角、摇旦、大脚婆旦为主角吗?
3、湘剧,是一种融合高腔、()、()、()等专用腔的剧种。
答案:低牌子、昆腔、弹腔
4、湘剧弹腔曲调主要有南路、()、()、()等,相当于京剧的二黄、反二黄、西皮、反西皮。
答案:反南路、北路、反北路
5、宋代,杂剧角色“木大”已扮演“假闫罗”在潭州演出。
6、湘剧被拍摄成舞台艺术片的剧目有
答案:生死牌、拜月记、园丁之歌、李贞回乡
7、明代以前,湖南就能演出宋杂剧、南戏和元杂剧,对湘剧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见于记载的有

答案:武洞清南岳壁画、《浏阳县志》有关知县杨时的记载、陶谷的《清异录》、夏庭芝的《青楼集》
8、清代,长沙湘剧专唱昆腔剧目的班社是:
答案:九麟科班、小普庆班、老同庆堂
9、湘剧常把民间小调纳入弹腔演唱的曲调之中,主要有:
答案:【银扭丝】、【鲜花调】、【凤阳歌】、【回回曲】
10、抗日战争初期,田汉为湘剧界创作的宣传抗战剧目主要有:
答案:江汉渔歌、土桥之战、新雁门关、旅伴
11、年间,湘剧创作的现实题材大戏代表性剧目有:
答案:郭亮、布衣毛润之、古画雄魂、李贞回乡
1、河南地方戏的代表剧种是:
2、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的作者是:
3、樊粹庭是引导豫剧步入现代化进程的杰出戏剧改革家,被戏剧界誉为“现代豫剧之父”。
4、樊粹庭于年间推出的《凌云志》《霄壤恨》(一名《邵巧云》)《义烈风》《涤耻血》等七台大戏,结束了河南梆子二百年来向无剧本的历史。
5、豫剧著名剧作家姚金成的成名之作是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
6、陈涌泉新编历史剧的代表作是: A.《朝阳沟》B.《程婴救孤》C.《阿Q与孔乙己》D.《苏武牧羊》
7、被誉为“豫剧皇后”的豫剧表演艺术家是: A.常香玉B.马金凤C.陈素真D.崔兰田
8、河南梆子早期的主奏乐器是板胡。
9、豫东调是豫剧的母调。
10、豫剧《花木兰》是陈宪章改编、常香玉主演的经典剧目。
11、开封是戏剧史家公认的“中华戏剧之都”。
1、首次使用“京剧”一词的报纸是:
2、属于清宫戏台的是:
3、京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在哪一年?
4、京剧“后三杰”是指:
答案:汪桂芬、孙菊仙、谭鑫培
5、被选为内廷供奉,到清宫里演出的是:
答案:陈德霖、孙菊仙、王瑶卿
6、上海京剧艺术善于创新,强调出奇,被业界称为:
7、盖叫天的盖派,属于:
8、余三胜是徽班艺人?
9、谭鑫培进清宫做过内廷供奉?
10、京剧,曾用过以下的称谓:
答案:黄腔、平剧、京戏
11、清宫演戏,表演的声腔主要有:
答案:昆腔、梆子腔、弋腔、二簧
1、越剧是仅次于京剧的全国第二大剧种。

2、小歌班第一次进上海的时间是1906年。
3、被称为 “活梁山伯”的著名 越剧演员是
4、越剧《西厢记》中 热心、机灵的丫鬟叫
5、在经典版越剧《红楼梦》中扮演林黛玉的是著名演员
6、越剧从男班向女班过渡的时期是?
7、越剧诞生于浙江的:
8、越剧进入上海的时间是:
9、“改良女子文戏”的代表人物是
10、越剧最擅长表现的题材是
11、《红楼梦》中的重要唱段有
答案:葬花、焚稿、哭灵
1、大约 1909 年前后,一个新的剧种——( )在唐山形成了。
2、《花为媒》中造成男女婚姻障碍的是( )
3、评剧《秦香莲》中“大堂”一折,正确的唱词是( )
答案:与驸马打坐开封堂上、难道说你是那铁打的心肠、父子义夫妻情你怎能忘
4、我国古典戏曲大多是一悲到底或一喜到底的,给人很震撼或者很愉快的喜剧效果。
5、评剧《秦香莲》剧本的文学水准很高。剧中没有华丽的语言,许多叙述性的唱词与日常说话无异,却能句句生情,很贴近观众的心理。
7、以下哪位人物是评剧的创始人之一
8、以下哪几位是电影《花为媒》的主演
答案:赵丽蓉、新凤霞、李忆兰
9、天津评剧院排演的《赵锦棠》是在哪出传统戏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
答案:《朱痕记》、《牧羊卷》
10、1983年,由新凤霞等主演的评剧《花为媒》被拍摄成彩色戏曲片。
11、评剧《花为媒》于1909年前后首演于天津河东宴乐茶园,此后久演不衰。
1、黄梅戏素有“中国乡村音乐剧”之称,它是在安徽安庆地区发展兴盛起来的,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
2、黄梅戏第一次走向繁荣,主要标志是黄梅戏从小戏发展成大剧种时期,出现了最具代表性的演职人员( )等。
答案: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张云风
3、“路遇”一场戏,喜中有悲,悲中有喜。它是黄梅戏经典之作《天仙配》的一部分。
4、《五女拜寿》表演的是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是黄梅戏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七仙女、董永两个重要的人物形象。作为经典的黄梅戏作品,艺术成就十分突出。
5、从《徽州女人》开始,就履践自己的创新之路:我们看到她把形体语言作为重要舞台手段,实验一种风格化的表现方式,令许多观众耳目一新。她的《徽州女人》给了戏曲界一个强烈的信号,戏曲必须创新、必须改变,可以说韩再芬的戏剧理念颠覆了中国的整个戏剧界。这段话描述的艺术家是韩再芬。

6、黄梅戏的第一次繁荣是在?
答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7、王少舫原是哪一个剧种的演员?
8、《女驸马》的剧目产生于:
答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9、下面哪一个剧目不是黄梅戏的剧目?
10、下面哪一个地方不是黄梅戏的主要传播区域
11、黄梅戏的产生与哪一个地方没有关系?
1、中国有394个剧种。
2、我国少数民族剧种有40余种。
3、傣剧19世纪初产生于云南德宏盈江县的盏西和干崖。
4、1962年文化部举办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5、全国有7个民族自治区,43个民族自治州,132个民族自治县(旗)。
6、各民族生存的地方具有什么样不同的地理特点? 草原 山林 平原 田地 高原 秋林 盆地 山地
答案:草原、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
7、2、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什么样的经济交往?经济交往涵盖着什么样的全方位互动,成为了民族认同和民族整合的基本路径。
答案:互通有无、文化价值
8、各民族既调节着自身的传统文化,又保留着自我的民族特性,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态势,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答案: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9、少数民族戏剧开始往往是一人或两人坐唱“讲故事”,随后逐渐发展为什么样的戏剧形式?在民间我们常常看到少数民族戏剧是以?运用音乐形式咏叙什么内容?
答案:多人表演、叙事为主、长篇故事
10、什么是是少数民族戏剧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少数民族戏剧演出的根本目的?有的少数民族的整个戏剧表演,实际上就是祭祀的过程。
答案:祭祀神灵、驱鬼逐疫
11、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藏语称为什么?意为什么?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应此而得名。
答案:阿吉拉姆、仙女姐妹
1、1662年( )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2、1885 年清政府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 ( )为首任台湾巡抚。
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全国挖掘、抢救、搜集传统剧目共5万余,其中数目过万的惟一省份是( )。
4、中国三百多个地方戏曲剧种,唯一诞生于台湾的是( )。
5、抗战期间, 邵江海、林文祥等艺人融合台湾的歌仔调与闽南的锦歌,创造出新曲调( ),挽救濒于绝境的闽南歌仔戏。
6、元代《岛夷志略》撰述,此时澎湖已经是一个什么并举的汉人移民社会?
7、宋代的谁的诗文中记载了兴化演戏的热闹场景“空巷无人尽出嬉”?

8、以下剧目属于竹马戏的有?
答案:《砍柴弄》、《王昭君》、《陈三五娘》
9、高甲戏的丑角类型非常丰富,如?
答案:公子丑、家丁丑、家婆丑、官服丑、拐杖丑、傀儡丑
10、以下剧目属于梨园戏下南流派的有?
答案:《梁灏》、《岳霖》、《周德武》
11、以下哪些剧目是当代福建戏曲的优秀创作,跻身中国当代戏曲优秀作品之列。
答案:《秋风辞》、《贬官记》、《保婴记》、《董生与李氏》、《邵江海》、《大稻埕》
2、下列哪些地方曾经传播过滩簧?
3、角色有一旦一丑,或两丑、三丑,或一生一旦一丑,处在滩簧的哪一个阶段?
4、宣统三年,百代唱片公司为哪一个滩簧剧种灌制了唱片?
5、锡剧《珍珠塔》,取材于 弹词吗?
8、下列哪些地方曾经传播过滩簧?
9、民国年间哪一个城市对于滩簧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最大?
10、由哪一个剧目改编为京剧《沙家浜》的?
11、哪一个滩簧腔系的剧种因为大量编演现代戏,被中央政府的文化主管部门誉为编演现代戏的一面旗帜?

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遗存最丰富、最具民族品格的艺术形式之一,戏曲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融表演、演唱、歌舞为一体,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元素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戏曲大国,一代又一代人从戏曲艺术中汲取营养,戏曲有过的辉煌让人难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戏曲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丰富了民族文化的艺术宝库。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我国的戏曲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许多剧种正在逐步消失。一些地方剧种,尤其是小剧种、稀有剧种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的现象,则更是引起广泛关注。当今时代,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戏曲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再次熠熠生辉?

一、当代中国戏曲发展现状及原因

(一)戏曲艺术票房急剧下降,戏曲剧团经营困难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戏曲艺术产品不可避免的存在其商品属性,戏曲事业作为文化艺术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票房情况最直接地表现出戏曲事业发展的繁荣程度。但在这些年,戏曲演出出现萎缩、票房不景气,几十年前剧场观众趋之若鹜、场场爆满的场面早已不复存在,甚至出现过演出现场的在场观众还不及戏曲演职人员多的尴尬局面。这种形势在全国都普遍存在,随之带来的是戏曲演出剧团经济状况日益拮据。这不仅影响到演职人员的收入情况,挫伤了他们继续投身从事艺术精品的生产,而且制约了剧目的创新与编排。经济上的困境,使不少剧团面临倒闭。推动戏曲发展的载体受到打击,要想戏曲继续发展壮大,困难可想而知。

戏曲演出市场的不景气,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观众的审美要求与戏曲舞台现状的矛盾是票房下降的症结所在。

1、戏曲剧目娱乐化功能日益削弱,雅俗文野产生冲突

从中国戏曲发展历史看,古代的歌舞、说唱艺术和滑稽表演是戏曲的直接源流,古人对戏剧的解释为:“戏者,戏也。”前一个“戏”是指戏剧,后者的“戏”则指游戏、娱乐。他们把戏剧看作一种游戏而存在。在农,村地区,大多是把戏曲演出与节日娱乐统一起来,人们观赏戏曲,往往是抱着休闲娱乐的心态去找乐子。一直以来,戏曲都是包容俚俗、浅显易懂、讲求娱乐性,照顾大多数观众审美需求,不放弃文化水平较低观众的欣赏要求,使之看得有兴味。但现在剧目的娱乐性不断减弱,更多地承载了政治宣传与道德教化;现在戏曲会演、各项评奖、还有专家、领导的讲话和文章中,都有意无意推崇近乎雅化的作品,而对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通俗戏曲则不甚关注。戏曲的娱乐属性被淡化掉,那么又有谁愿意买票去支持戏曲演出呢?

2、戏曲脱离人们的审美需求,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

戏曲创作的最初来源是源于民间,深深扎根于乡间土壤的。戏曲的题材,是需要民间艺术的不断滋养。现在的戏曲人物性格复杂,思想内容深奥、晦涩难懂,剧情上脱离群众感兴趣的人和事,语言上失去质朴、自然、通俗的特色,这是很难被人们所接受的。他们更喜欢故事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大悲大喜的传统剧和反映农村现实和农民疾苦、内容新颖、贴近生活的现代戏。另一方面,人们的审美需求还体现在戏曲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上更加灵活,突破“程式化”的束缚,这些都对戏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关注戏曲的观众基础不雄厚,从事戏曲艺术的人才逐渐出现断层

如今戏曲遭遇到现代社会多元的娱乐文化挑战。在城市,很多人没有欣赏戏曲的习惯,而在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没人学戏,即使存在观众人们也很少找到看戏的渠道。另外,比起现在一些影视、艺术学校报名的火爆,地方戏曲之类的传统文化精粹却面临着后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早的戏曲剧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