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每个城市都能参与数字生活节吗?

“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组委会办公室于2020年5月27日(星期三)17时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商务厅厅长蒋连生,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谭娅,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严霜,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李昌华,阿里巴巴战略发展部区域总经理郑良西介绍“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粟坚主持。

“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新闻发布会

地 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自治区商务厅厅长 蒋连生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  李昌华 

阿里巴巴战略发展部区域总经理  郑良西 

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 粟坚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新闻发布会。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的高度关注、大力支持和广泛宣传,使广大商家和消费者积极参与到本次暖心生活节活动中来。“三月三暖心生活节”自3月26日启动以来,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暖心、暖市、暖生活”目标超出预期。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有关情况,根据“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组委会的安排,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有:“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蒋连生;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谭娅;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严霜;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李昌华;阿里巴巴战略发展部区域总经理郑良西。

我是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粟坚。下面,请他们向大家介绍“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阶段性成果及下一步活动安排,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蒋连生向大家介绍暖心生活节有关情况。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利用今天下午的时间为大家介绍“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的情况。

为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巩固我区经济加快恢复、回升的向好态势,3月26日以来,自治区政府与阿里巴巴合作,以“暖心 暖市 暖生活”为主题,开展“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系列活动,通过线上引流,线下消费,无直接接触配送服务等互联网平台促销,推动全区消费市场的迅速回暖。

“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是“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之“e网喜乐购”消费活动的升级版,也是新冠疫情形势下便利群众生活、促进消费升级的一项惠民活动。本次活动从3月26日开始,已持续开展了2个月,聚焦“本地生活·惠在身边”、“汇聚广西·桂品出乡”和“山水壮乡·畅游广西”三大专题,举办了200多场活动。除“暖心娱乐汇”因疫情防控需要尚未全面启动以外,其他9场活动已全部实施,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广西产·销全国”活动:我们通过阿里巴巴1688平台搭建“广西产·销全国”线上会场,助力广西品牌拓展全国市场,1688平台广西货卖全国专场活动日均交易额较日常增长170%。

“生态广西·助农节”:在商务部电商司指导下,我们联合中国扶贫联盟在线上举办中国(广西)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推介洽谈会,邀请市长、县长走进直播间,直播带货,助力贫困地区群众增收。

“汇聚广西·桂品出乡”:我们通过组织淘宝、天猫参与专场促销活动,主推桂粉(螺蛳粉、桂林米粉等)、桂果(沃柑、芒果、香蕉等)、桂酒(丹泉酒等)、桂茶(六堡茶、茉莉花茶等)等广西名优特产,吸引全国消费者关注及购买。

  “在线直播·云上购车”:我们联合广西汽车流通协会,组织广西汽车品牌主机厂、800多家4S门店,在线上开设汽车销售专场,组织汽车销售企业上线、宣传、展示、促销,线上预订,线下提车,促进汽车销售。

“美食嘉年华”:我们在南宁同步连线桂林、柳州、北海等重点消费城市,依托步行街启动“桂味缤纷享”活动,开启桂菜美食、名小吃展示以及系列促销活动,引流消费者到线下餐饮实体店消费。

“暖心欢乐购”:我们组织百货、家电、药品、成品油等重点零售企业,结合暖心卡优惠叠加商家让利,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线上引流到线下实体门店消费。

此外,还有“白衣战士”免费游:我们推动区内所有4A级以上景区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及父母、配偶、子女免门票,鼓励抗疫勇士免费游广西。广西人游广西:我们推出了暖心旅游包,享受定点酒店最低5折、景区门票折扣优惠等举措,刺激区内游客安全出行旅游。“美景打卡”五一游:我们聚焦桂林山水文化体验游、北部湾休闲度假游、巴马长寿养生休闲游、中越边关风情游、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游等旅游精品线路,推出线上打卡得实惠活动,推动“五一”出行旅游。


暖心生活节活动开展两个月来,参与活动的线上线下企业达55.5万家,超出预期25万多家。累计近1200万人次领取暖心卡消费券,带动消费175亿元,“暖心 暖市 暖生活”超出预期。全区支付宝用户累计交易额已突破600亿元,日均交易笔数、日均交易额分别比疫情期间(1月24日-2月29日)增长110%和28%,比上年同期增长16%和60%,消费市场活跃度大幅度提升。一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国3.8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0位,比上年提升7个位次。暖心生活节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活动设计制作了“刘三姐”“阿牛哥”2个广西知名人物卡通形象,作为暖心生活节形象代言,遍布大街小巷,深入人心。截至5月26日,中央和广西媒体共刊发暖心生活节报道2086篇次,其中中央媒体报道313篇次,微信、微博、H5、短视频300余个,在支付宝、淘宝等曝光超1.7亿次。广西市长直播相关话题在抖音播放量超1440万次,金嗓子等桂品故事视频点击量超270万次,中国移动短信送达全区用户超3300万。

“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汇聚人气、带动人流,收到了“暖心”的效果。针对疫情期间居民消费谨慎心理,通过发放暖心卡包,有效刺激居民消费。活动期间,共发放“268元”“新268元”“66元”“16元”“33元”等五期暖心卡消费券,截止5月26日共发放暖心卡超1200万份、消费券超2.4亿张。全区62个市、县(市)长开展直播带货活动93场次,累计吸引4500万人次点击观看,区内外100多家媒体报道,总体传播覆盖近亿人次。“南宁市长直播”仅1个小时,网络点赞达26.5万,直接拉动线上销售额超过日常一周销售额。广西五菱宝骏天猫官方旗舰店推出秒杀活动,40辆汽车5分钟售罄,10辆E100新能源电动汽车10秒抢光。在暖心生活节带动下,全区各地市场人流量较2-3月明显上升,消费信心明显提振。来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前的半个小时,我在南宁沃尔玛和南城百货进行市场调研,人流量确确实实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二、联动商家、拉动限上,起到了“暖市”的效果。发动全区商家超过55.5万户参与活动,激活消费市场,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复市,推动全区市场消费恢复性增长。活动期间,全区限额以上企业参与率超过40%,其中限额以上汽车类企业参与率超过94%,带动全区汽车销售2.96万辆,销售额近40亿元,撬动杠杆比例达1:82。1-4月,全区限额以上社消零增速分别比1-2月、1-3月降幅收窄10.8和2.7个百分点。4月当月,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56.7%和2.3%。参与活动的商家营收大幅增长,例如:广西南城百货销售额同比增长25%,步步高广西51家门店增长率在步步高全国670余家门店中排名第一。广汇汽车全区50家门店4月汽车销售额环比增长18.4%。五菱新事业公司4月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21%,环比增长63%。

三、线上线下、多点消费,带动了“暖生活”。活动期间,云上购车、美食嘉年华、暖心欢乐购、5G新消费等活动,从出行、购物、餐饮、通信等多领域及线上线下融合,带动全区线下实体店累计交易额达602亿元,占全区支付宝用户累计交易额95%,日均增长7.8%。5G新消费活动实施仅10天,共促进5G手机销售约3.5万台,带动5G新消费突破2.3亿元。

四、千企万店、桂品出乡,助力脱贫攻坚。活动聚焦助农增收、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和工业品下乡等,依托淘宝、聚划算、1688等线上平台,组织1000多家企业、2.5万多家网店,打造系列网销“爆品”,推动“桂品出乡”,促进八桂名品交易额达28.69亿元。1-4月,螺蛳粉、蛋黄酥、海鸭蛋网络零售额分比去年同期增长178.1%、230.3%和88.1%。举办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推介洽谈会,促进广西农产品采购3.3亿元。隆林、融水、都安等8个贫困县销售古法红糖、沃柑、旱藕粉丝等特色农产品,累计销售额超2000万元。市长、县(市)长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带动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4091万元。

五、强强联合、跨界整合,促进了消费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以举办暖心生活节为纽带,推动阿里巴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浪潮等跨界整合优势资源,打造自主可控数字化赋能平台,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开放、协同、融合数字化生态体系。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4月广西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1.1%,非实物网络零售额环比上涨 57%。1-4月,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4.6% 。全区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6.2%,全区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39.6%。

同时,我们自始至终保持与市场监管、公安、物价等部门协同,共同维护好市场秩序,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系列活动开展两个月,通过线上引流线下消费模式,支持餐饮、商超、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起到了线上线下融合和推动消费回暖的良好效果,是应对疫情常态化下推动消费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效举措,自治区政府决定,将“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活动延长一个月时间,持续开展到6月30日。从5月27日到6月30日,将持续开展以下活动。

一是继续向消费者投放暖心卡消费券,惠及更多的消费者。

二是聚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开展专题活动。针对今年8个脱贫攻坚县开展农产品销售专题活动,助力贫困地区群众增收。

三是聚焦八桂优品开展专题消费活动。6月是我区芒果、荔枝等水果上市旺季,我们将策划“桂品出乡”专场促消费活动及618大促销活动等,促进我区果农增收。

四是继续推动汽车、5G手机、家电等重点商品消费,持续开展5G新消费、云上购车、家电以旧换新活动。

五是继续推动重点商贸企业促销活动。

具体活动安排,我们将在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店陆续推出,欢迎各行业商家及广大消费者关注并踊跃参与。


感谢蒋连生厅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记者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记者请举手。


中国旅游报记者:请您谈谈目前我区文旅行业复苏的相关情况,同时,面对全球疫情给文旅行业带来的巨大影响和现实困难,下一步有什么新的考虑和举措? 

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影响,各地文化和旅游产业遭到巨大冲击。为加快推进全区文化旅游业复苏,助推全区经济回暖,我们及时启动了“广西人游广西”系列宣传推广和促销活动,鼓励众多文旅企业推出优惠措施,发布广西自驾游精品旅游线路,与中石化开展跨界合作,推出加油广西旅游礼包,同时“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组委会也专门推出了满200减50广西旅游专享券。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提振了文旅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回补,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广西共接待游客737.6万人次,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39.1%;实现旅游消费49.59亿元,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35.0%。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家文旅部的统一部署,立足广西的特点和实际,继续采取系列措施推动广西文旅行业从复苏进入复兴阶段。一是通过深入开展“广西人游广西“活动。鼓励全区文旅企业推出更多的优惠措施,带动”本地人游本地,周边人游周边,广西人游广西“,同时通过这个活动挖掘出我区更多在疫情结束后迎合市场需求的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休闲旅游产品,优化我区旅游线路产品结构,加快提升我区旅游消费质量水平。二是鼓励和发动区内更多的文旅企业继续通过暖心生活节的平台推出更多的个性化的产品,同时我们将和“壮美广西 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组委会协商进一步优化广西旅游专享券的设置和发放工作,挖掘新的文旅消费增长点,进一步提振文旅消费。三是加大对我区周边市场和重点客源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组织文旅企业开展针对性的营销活动,为下一步全国旅游市场的放开提前谋划,做好准备。


中国中文卫视记者:本次暖心生活节已持续开展2个月,请组委会介绍一下活动有哪些特点?

“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市场尽快复苏,便利群众生活的创新举措。大家知道,三月三是壮族传统节日,自2017年开始自治区就在全区举办“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系列活动,已成为文化旅游行业的一个品牌。但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三月三系列活动不能像往年那样开展聚集性活动,而是改用网络形式举办了系列活动。作为“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消费板块活动,暖心生活节以“暖心 暖市 暖生活”为主题,与阿里巴巴开展深度合作,举办了系列网络消费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按照“政府补贴一点,商家让利一点,阿里巴巴支持一点”办法,对消费者实行普惠让利。本次活动,自治区财政专门拿出资金约9亿元,用于发放消费券,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联动全区超过55.5万户商家参与这次活动,并对商家予以让利,比如我们要求商家予以消费者10-20%的让利,但是不同的商家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比如刚才讲到南城百货提出的是购135元让利15元的套餐,每个商家都有不同的消费档次。我们通过“政府补贴一点、商家让利一点”来进一步撬动商家让利激活消费市场,促进企业恢复性增长。阿里巴巴依托平台优势,投入产品技术、流量支持、市场传播等优势资源折合人民币约3.8亿元。

二是开展线上引流线下消费,带动了线下实体店销售大幅增长。通过线上引流、线下消费,实现“本地生活·惠在身边”板块线下实体店消费突破600亿元,占全区支付宝用户累计交易额95%以上,大部分是通过线上领取消费券到线下实体店进行消费,因此进一步推动了我们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商贸企业的复工复产复市,日均增长7.7%。

三是依托网络平台,助力脱贫攻坚。举办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推介洽谈会,促进广西农产品采购3.3亿元。大力发展直播经济,4月广西参与直播商品6.3万个,直播场次2.7万场,累计观看人次5100多万,环比分别增长34.4%、37.4%和22.1%。力推贫困地区农产品网络销售,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商务部大数据平台显示,4月广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5.8%。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进一步推动了广西消费市场的复苏,也推动了中小商贸企业的复市复产。谢谢!


国际在线记者:请问自治区财政厅的谭副厅长,对“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活动,财政部门有什么支持措施?

感谢媒体朋友对财政工作的关注。

自治区财政厅作为“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组委会的成员单位,牵头资金保障有关工作,负责落实活动所需财政资金,并提出相关补贴措施;参与各项业务工作,及时将财政资金管理有关要求嵌入到业务流程中;密切关注消费券资金使用情况,督促加强对政府补贴资金的监管。自3月26日我区开展“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活动以来,取得了良好成绩,提振了民众消费信心,促进了消费提质扩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促进了我区经济发展。

下一步,财政厅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继续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在原来的方案中,全区财政将筹措9亿元政府补贴资金支持“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活动,截至5月26日24时,全区核销财政补贴资金5.95亿元。剩余的3亿多元资金将继续支持“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后续的线上线下消费活动,确保消费者获得更多实惠。

二是规范补贴资金管理。财政厅协助出台了《“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政府补贴资金管理工作规程》,明确了有关职责分工,规范了政府补贴资金的拨付和核销程序,并强调要加强绩效评价及监督检查等工作。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财政厅将继续关注财政资金安全及规范使用,督促完善活动规则,督促加强对市场秩序的执法监管,堵塞漏洞,遏制套现、充值预付卡等违法违规行为,共同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刺激带动消费的作用。


今日头条:请问暖心生活节将延长一个月,主要是基于什么考虑?有哪些新活动新举措?

根据自治区政府部署安排,“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活动时间将延长一个月,持续到6月30日。主要基于三点考虑:

一是进一步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推动消费回升的需要。当前国际疫情防控形势仍不乐观,境外输入压力仍然较大;从国内市场来看,住宿、餐饮等消费仍在恢复期,需要进一步持续加大促消费力度,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撬动我区消费市场。

二是持续探索促进消费经济数字化转型有益经验的需要。暖心生活节开展两个月以来,“线上引流、线下消费”新模式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线上线下融合零售、“无接触”概念下无人零售、直播经济等新零售模式更便利消费者,引领消费新时尚新方向,有利于消费市场加速回暖,也推动消费数字化转型升级。我们对55万户商家、550万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行数据分析,对于我们未来做好消费市场的监测服务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三是促进消费,推动我区稳定增长的需要。批零住餐行业是构成消费品市场的主要行业。广西批零住餐行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10%左右,占服务业比重19%左右。暖心生活节有利于拉动全区批零住餐业恢复增长,促进消费回暖,拉动全区经济稳定增长。

基于以上考虑,组委会提出继续推动暖心生活节持续开展到6月30日,在未来一个月,组委会将充分利用网络消费优势,围绕“三个聚焦”、做好“三个继续”,即聚焦脱贫攻坚,继续扩大农产品销售;聚焦“八桂优品”,继续推动“桂品出乡”;聚焦重点品类,继续推出暖心消费券和专项消费券,进一步撬动我区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暖心生活节的实际效果。

(一)聚焦脱贫攻坚,继续扩大农产品销售。一是针对6月广西水果集中上市,举办芒果、荔枝、火龙果等“广西水果季”网上大型专场促消活动。二是针对农产品销售供应链建设,建立由基地直采、物流配送、线上销售于一体农产品销售供应链,促进全区农产品销售。三是针对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组织国家级贫困县参与天猫互动城集中直播带货,带动广西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战果。

(二)聚焦“八桂优品”,推动“桂品出乡”。一是围绕打造广西区域公共品牌,启动“八桂优品”品牌评选活动,在线举办“八桂优品”系列发布对接活动。二是汇聚广西特色产品,开设“八桂优品”专场,促进“桂品出乡”。三是围绕广西名牌商品,在6月10日天猫广西活动日,面向全国推介广西优质产品。

(三)聚焦重点品类,推出专项消费券。一是继续开展汽车、5G专项消费券促销活动,将暖心生活节之云上购车、5G新消费活动截止时间由5月26日延长至6月30日。二是发放“以旧换新”专项券,推动二手车及绿色智能家电销售。三是优化暖心卡消费券。策划“商家折扣优惠+政府通用红包”暖心卡6.0版,最大限度发挥商家主动性,促进销售。


新华社记者:请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活动中是如何加强对参加活动的产品(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对下一步继续开展活动有何新举措?

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关注和支持。
“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是自治区政府在疫情时期对促消费、稳增长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我们各个商家、企业推广产品、打造品牌的一个重要平台,而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安全是促进消费、打造品牌的基础性工作。质优价廉是广大消费者共同关注的重点,为了保障这次活动的产品质量安全,组委会要求各市县在遴选商家企业的时候,首先是要重视诚信、守法、口碑好、信誉好、产品质量有保障的商家企业来参加活动。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活动成员单位,也及时向全区所属市场监管部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期间质量监管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力量,对接“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组委会,及时掌握所属辖区参与活动的企业和商家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巡查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及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市场监管部门共组织2000余人次对4500余家企业、农贸市场、大型商业超市和小微经营户进行了质量监督和活动规则的巡查和宣传教育;共抽查(检查)各类工业产品810批次,食品和食用农产品2321批次,不合格产品均依法进行了处置;同时,充分利用好“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平台受理“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相关消费投诉举报140余次,对涉及“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相关线索,安排专门人员跟踪,及时准确处置,有效维护了“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正常交易秩序。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组委会的工作安排,进一步发挥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参与“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的企业和商家的产品质量监管及活动规则的宣传教育,鼓励、扶持广西特产特别是地理标志产品、时令农产品积极加入“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活动,同时密切关注活动中“网红产品”及“爆品”的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好正常交易秩序,助推广西扶贫攻坚和复工复产和“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取得圆满成功。


香港商报记者:我的问题提给阿里巴巴负责人,您认为本次活动有什么特点,阿里巴巴从技术支撑上有什么保障措施?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在这里也特别感谢自治区政府对阿里巴巴的信任。

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活动亮点可概括为“五个最”。一是全国最早启动。广西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全国首个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活力”的创新实践省区。二是覆盖范围最广。在广西全区14个地市范围内同步开展,是全国唯一覆盖全省范围的活动。三是时间跨度最长。活动从3月26日开始,时间跨度2-3个月,持续时间全国最长。四是涉及行业最广。既有线上企业,也有线下企业。既有商贸企业,也有文化旅游和互联网通信类企业。参与活动商家突破55万户,占全区批零住餐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0%以上。五是撬动杠杆率最优。广西消费券直接撬动消费杠杆比例1:15.5,远高于1:8全国平均水平。

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也对暖心生活节进行了最大力度的支持,联动了支付宝、淘宝、天猫、1688、聚划算等平台共同投入资源支持,同时组织市长、县长直播带货等活动,在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投入的产品技术、流量支持、市场传播等各类资源折合约3.8亿元,广西消费券也是同类项目中人员投入最多的。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利用先进技术保障消费券发放顺畅有序,利用十多年沉淀的全球领先的风控能力保障整个活动风险可控,利用大数据能力最高效地让消费券活动惠及更多的商家和消费者,全天候24小时的动态响应保障机制,确保全程响应及时,处置迅速,充分保障消费者的良好体验。

消费券发放和暖心生活节不仅是提升了广西人的消费热情,也加速了商家数字化的进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下一步,我们会把消费券平台技术能力开放出来,让更多的商家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有机会通过平台开展促销营销活动。此外,我们会和广西政府一起在消费体验,供给侧数字化转型升级,物流、金融服务、新服务就业等新基建方面加大推进建设力度。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进一步了解,请会后与我们组委会办公室进行沟通联系。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深度渗入,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即将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融入城市生活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城市的各项数据均能得到整合利用,令政府管理、城市治理、产业发展、社区规划和市民生活更为方便、快捷、有序地进行。

那么,面对智慧城市建设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除了传感器、安防等设备的部署外,想要形成一个布局完善的框架,还包含哪几大发展要素及创新点呢?


智慧城市发展的九大要素

随着分布式缓存、计算的出现,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第三方平台的建立和开发。如果智慧城市的技术供应商想要实现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就必须考虑到资源、数据、API等的安全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创建新的智能、新的应用和新的体验。当然,所谓的第三方平台开发并不是简单的创建一个“智慧城市APP”,我们需要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一种先进的审核机制,以便清楚的了解、确定哪些应用是可以在真实环境中的开放及应用。

在智慧城市中,由于网络发展太快,导致我们处理数据的速度也在加快,这不仅使城市管理者不能够将所有内容重新发送到“云”中集中处理,同时还加大了数据处理的难度。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具有本地处理资源的高价值节点,作为分布式网络中的分层参与者进行无缝运行。另外,市政基础设施还必须融合成一个完善的分布式处理架构,一个可扩展的生活系统,连接丰富的数据。

高速、低延迟的无线通信网络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要求,这也是为什么5G网络的出现会得到如此多关注的原因。

4、先进的“防灾”能源

在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可持续、安全且可防灾的能源网络。如果没有这一子系统,智慧城市就不足以被称为智慧城市。所以没有一个IT工程师可以在没有UPS(不间断电源)和备用电源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数据中心。

智慧城市从一开始就应该将“安全”整合到智能城市平台,因为不安全的解决方案是不被接受的。而且近年来随着视频监控系统、家庭看护摄像头等被侵入的现象,智慧城市系统在整合资源时更应该提出更安全、高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访问协议和通信需要高级的安全架构来防范恶意代理。

通过天气、风向和强度、路面温度和条件,空气质量、辐射、污染物、脚踏车辆、车辆交通、野生动物、土壤水分、噪声污染以及光照水平等的数据检测、感知来捕获大量的数据信息,因为Smart需要一个相应的分层架构来处理这些数据并得出相应结论而采取行动。

7、硬件维护及可升级性

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或一件事在部署一个全局的系统时能做到百分百的完美,因此智慧城市系统的基础设施在日后更是需要政府多加维护和升级。尤其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不能够破坏城市架构的正常进行和规划,更不能破坏硬件设施的运行。因此需要在智慧城市建设前期考虑到后期的维护和升级,必须建立一个完善且规范的服务器架构。

对于消费类设备,由于现在的通信设备已经实现了由有线(PC)到无线(智能手机)再到环境(如亚马逊的Alexa)接口的转变。所以同样的真正的智慧城市也必然会将城市内的公共区域转变成一个个接口,并通过增强现实与环境的互动进行定义,从而提升智慧城市的空间互动感。

从各个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设计来看,大多走的都是实用路线,其实在这个基础上也可以设计的更加唯美、生动,让城市变得更富吸引力。就像在没有出现智能手机时,我们根本想象不到产品设计的重要性,除了实用性以外,大众的审美也在进一步提高。对于城市而言也是一样,如果每个城市都能改变设计思路,也许智慧城市的潜力将会变得更大。


无人车行驶在广东省潼湖科技小镇内

智慧城市发展的五大创新点

从建设基于城市的大数据中心开始,打造政务大数据平台,构建相关行业应用,帮助政府实现数据开放融合。将分散的、条块化的数据资源统一集中,可实现对城市运营的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多网格化管理、智能决策、事件管理、城市仪表盘、协同联动等综合服务,并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模式为新时代智慧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市民也可以通过App、微信公号、电话、视频等多种形式,直接参与违章停车、治安事件、市政设施、道路维护、交通拥堵、违法犯罪、突发事件和环境污染等事件的监管和举报,与管理部门一起创造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未来城市的发展不仅强调人与人的连接,还有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目前,涉及三方面的应用和服务,一是空气治理,通过网格化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以及物联网管理和大数据应用平台,帮助政府进行城市环境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用环境大数据为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空气质量提供分析、预测和治理;二是水务管理,包括整个城市或区域的地下水监测,河流河道的监测等;三是园区安全生产监测,通过“硬件+平台+数据+运营+服务”的一体化安全生产解决方案,构建集企业监管、综合监管、应急管理、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事故调查、大数据分析、风险预警等功能构建多维一体的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提高风险防控、应急救援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的城市发展趋势是朝着多样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过去几年中国做了大量的天网工程、平安城市建设,各类监控摄像头部署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成为城市的眼睛和触角。通过对城市视频监控数据的融合、分析和应用,集中管理县(市)、乡(区)、村(街道)三级社会综治中心,将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民众身边,让民众共同参与治安防范,从而真正实现治安防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这既是对天网工程、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的巩固和延伸,也是“互联网+”政策下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点,进而实现城乡治安防控建设一体化,达到预警、预测、预防的效果。

通过云计算技术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基于智慧旅游业务打造全域旅游大数据云服务平台,以景区智慧化为切入点,依托“文化旅游云”,为游客提供“全时域、全地域、全领域”的基于“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综合服务,赋予旅游产业以智慧,更好地支持大规模、多频次、大众化、定制化、移动化、自主化的旅游出行及休闲模式,为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一条新出路。全域旅游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可量化、客流可分析、趋势可判断,从产业监管、游客服务、营销推广、互动体验和大数据分析等多个维度对旅游业产生积极有效的引导。除了文化旅游云,还可打造诸如:工业云、农业云、中小企业云等产业云服务平台。

将互联网+运用于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利用互联网高速互通的技术手段为市民提供更多便捷服务,让市民少跑腿,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业务,告别以往满城跑,排长队的情况,市民要做的仅仅就是打开移动端APP而已。例如在政务服务APP里,市民可以申、补办证件,查询城市天气、交通等信息,查阅相关政策,充缴水电费等。

由此可见,智慧城市发展将带来不小的变化与众多潜在的机遇。以位于广东省的潼湖科技小镇为例,其定位世界级物联网与智能控制产业基地,致力打造宜业宜居的智慧城市。其中,在打造过程中,开放应用场景给入驻企业,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建设

智慧城市前景虽然广阔,不过,目前智慧城市在网络安全、法律规制、数据共享以及产业和人才升级等领域仍然存在短板。为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以改进: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着眼于多样性和长远的发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城市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使城市更容易被市民全面感知,提升城市生活的便捷化、高效化。


文章:综合网上公开信息

审核:闫瑾不严谨、单单不呓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关于印发《上海市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沪发改规范〔2021〕8号

各区人民政府,各相关委、办、局,相关园区管委会: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着力消除制约上海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政策性门槛,对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制度保障,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根据分工安排抓紧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落地实施。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措施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着力消除制约上海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政策性门槛,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制度保障,制定本政策措施。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抢抓后疫情时代全球数字化蓬勃发展新机遇,深刻把握超大城市复杂巨系统新特征,坚持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着力强化目标引领、制度供给、精准服务、统筹推进,聚焦经济、生活、治理重点领域高频急难问题,加大规则探索和先行先试,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加快全流程再造,全面激发全社会各类主体的数字化转型活力和动力。到 年,推动上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进一步提高,着力形成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制度框架体系,取得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制度性成果,在国内外的数字规则话语权显著增强,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提供重要支撑。    二、建立全面激发经济数字化创新活力的新机制
    (一)完善数字经济新业态登记方式。制订《上海市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目录(2021 版)》,完善数字经济行业名称,优化企业登记服务和行业统计等配套措施。探索在部分区域试点在线新经济平台内灵活就业人员登记注册新模式。进一步研究在本市区域性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探索完善“一照多址”登记改革。 (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地方税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有关区等)    (二)规范平台经济市场秩序。试点建立购买第三方智库专业分析服务为支撑的平台经济监督机制,提升本市平台经济领域违规行为线索发现、预警、处理等能力。引导在沪经营的网络平台完善个人信息采集和使用规范,合理制定并公开运营规则和定价机制,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承接好国家下放权限,纠正平台经济企业利用市场支配地位操纵市场,限制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加强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大数据中心、市城运中心)
    (三)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推行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一企一战略”和“一把手”负责制,将数字化转型目标纳入本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创新使命责任书》签署范围。允许本市国有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相关项目投入,经认定符合视同于利润政策条件的,在经营业绩考核中可视同于利润。 (市国资委等)    (四)运用数字技术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模式。试点建立本市重点产业数字化分级分类建设和评估标准,通过本市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项资金,对转型费用进行一定比例补贴,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依托市大数据资源平台,探索建设市级产业大数据新型基础设施,建立面向企业的数据双向开放赋能机制。鼓励有条件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探索先用后付、按收益分成的“合约式”服务模式,参与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大数据中心)
    (五)有序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鼓励数字人民币在购物节红包、园区补贴等场景定向使用。围绕线下和线上支付、硬钱包、交通出行、政务民生等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支持相关主体通过申报本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贴息,开展相关应用环境改造升级。(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市民政局等)
    (六)支持数字经济市场主体集聚发展。组织实施数字经济高成长型企业培育工程,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高能级市场主体。继续实施软件和集成电路核心团队、企业奖励政策,优化分级分类奖励标准。支持将数字经济民营企业认定为民营企业总部。鼓励外资企业在沪设立数字经济功能型总部、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在现有基础上再认定一批在线新经济集聚区,推动新生代互联网企业集聚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科委、市工商联等)
    三、建立全面提升生活数字化服务能力的新制度    (七)以患者为中心加快医疗数字化流程再造。 加大“十四五”期间本市公立医疗机构数字化投入力度,建立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合理投入和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市级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试点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互联网+医疗服务管理部门,并完善考核和薪
酬等机制。研究完善互联网+医疗多元化收费机制实施路径。(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申康医院发展中心)    (八)运用数字化手段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完善教育数字化建设配置标准,市区两级财政优化教育支出结构, “十四五”期间保持合理投入和动态调整;优化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结构,加大数字教材等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试点将课件在线点击率、参与学校数字化建设、开设网上公开课等数字贡献作为加分要素纳入教师职级评价体系。完善教育数字化部门设置,试点在信息化标杆学校和有条件的中小学增设数字化部门和专业岗位序列,并完善职业晋升途径。(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九)完善养老服务数字化标准。健全跨部门医养数据协同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以服务为目的,在取得入院老人同意的前提下,通过市健康信息网获取入院老人健康档案基本信息。优化本市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范围,将“为老服务一键通”等终端纳入基础产品服务包。鼓励市场主体运用技术支撑和先进理念开发各类适应老年人的康养产品、数字内容和数字文化服务,对符合本市有关规定的项目予以有关专项资金支持。 (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创办、市财政局等)    (十)推进交通出行数字化升级。探索政企联合机制,推进上海出行即服务(Maas)系统建设,完善数据归集共享和推进统一支付模式。探索建立全市停车位分时共享在线签约机制,结合智慧物业建设将具备条件的住宅小区停车泊位动态信息接入市级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允许业主、物业公司、停车平台三方通过书面约定方式对外共享泊位,推动社区内停车设施错峰共享开放。在重点区域继续开放一批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市交通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市司法局、各区政府)
    (十一)推动城区数字化转型。出台新城数字化转型规划建设导引,明确 5G、通信管道、智慧物流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配置要求,明确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等智能产品在社区配套中的设置标准。推广 BIM 技术应用,在部分政府投资项目以及企业投资项目试点。以“一区一特”为导向,选择若干重点区域打造面向未来生产生活方式的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大数据中心、市城运中心、有关区)    四、建立全面提高治理数字化管理效能的新机制    (十二)开展政府自动化审批和监管改革试点。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数据目录体系与数据分类管理标准,加强“一数一源”数据治理,全面实现办事填表“两个免于提交”。依托本市“一网通办”系统和“好办”“快办”服务改革,在“智能预审”示范基础上,试点选择一批高频审批事项,进一步实现全流程无人干预、自动办理。依托市公共信用平台,逐步将公共信用信息运用到各部门行政审批、监管执法等政务办事流程中,实现自动反馈。加强对互联网+监管和公共信用等信息挖掘,分级分类实现行业风险智能预警。 (市政府办公厅、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中心、市公共信用中心、市城运中心等)    (十三)加强公共数据赋能基层治理。进一步完善基层数据申请与授权机制,按照“属地返还”原则,依托市公共数据目录体系,推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房屋信息、失信企业名单等数据向所在街道依规有序开放共享。对跨区域以及目录外公共数据,坚持最小可用原则,按需进行授权推送;对纳入目录的公共数据加大治理力度,标注区划属性,无条件向各区落地返还。 (市大数据中心、市城运中心、市规划资源局、市房屋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司法局等)    (十四)建立数据要素交易流通体系。充分发挥现有平台作用,推动建立市场化运作且具有准公共属性的上海数据交易所,完善数据制度性供给机制,建立数据交易目录清单与场内交易规则,推进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监督管理等标准制定和系统建设。探索建立国有企事业单位数据产品进场交易机制。在重点领域探索数据资产化的实施路径,并在部分企业试点。 (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办公厅、市国资委、市司法局)    (十五)健全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使用规则。依托市大数据资源平台,探索建立全市人脸识别统一认证平台和相关认证机制,规范人脸识别应用。统一全市人脸识别应用管理标准,明确未经个人信息主体明示同意的不应采集或存储人脸图像;经授权同意采集的人脸识别数据不应与个人身份信息关联;对不同采集主体按识别目的、信用等级、管理水平、选用产品等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网信办、市大数据中心、市城运中心)
    五、建立数字化转型建设多元化参与的新机制    (十六)实施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计划。建立本市数字化转型伙伴服务商和解决方案清单,搭建平台企业、转型服务供应商与中小微企业的对接机制,鼓励企业开发更适合中小微企业需求的数字化转型工具。支持国内外知名开源社区、算法和代码托管平台及相关开源组织等落户上海,在机构成立、增值电信业务办理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通信管理局、市大数据中心、市城运中心)    (十七)优化政府和国有企业采购体系。按照《上海市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以及相关指导性目录,依法依规购买数据处理、算法服务等事项,适当提高购买力度,逐步建立统一采购、统筹使用机制。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人工智能数据标注、数字孪生图形处理等政府采购计费标准,完善数据拥有单位与服务提供商的知识产权分配机制。探索构建本市国有企业集中竞价平台和目录,对通用软件产品实行集中竞价、分别采购。(市大数据中心、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知识产权局、市国资委)
    (十八)建立应用场景“揭榜挂帅”机制。在全市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中试点“赛马制”和“最佳实践”等机制。以“揭榜挂帅”形式支持有条件企业参与“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应用程序与算法开发,探索实施使用效果与服务费挂钩的激励机制。实施国企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机制,面向全国开放合作资源和项目。在本市“新基建”重大示范工程试点《数字化转型任务书》制度,将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目标纳入项目建设考核指标。(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城运中心、市大数据中心、市财政局)
    (十九)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依托市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安全可信的数据开放利用环境,建立政府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建立完善多元化主体公平准入的运营体系,允许医疗、交通、金融等特定领域公共数据授权特定机构进行开发利用,健全授权、监管、定价等管理制度。探索按一定使用次数付费、弥补数据治理成本的公共数据使用机制。 (市政府办公厅、市大数据中心、市司法局、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二十)探索提高数据中心算力使用效率的新型机制。依托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建设,率先探索建立覆盖电能使用效率(PUE)、有效算力效率(CUE)、经济产出效益(EUE)等指标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本市数据中心使用效率提升。在青浦区、临港新片区开展数据中心有效算力效率评估和区域算力调度创新试验。研究将综合评价指标较高的新型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商纳入政务云服务商范围。(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中心、青浦区、临港新片区)
    六、建立系统全面的数字化转型保障新体系    (二十一)加强统筹协调和规划标准制定。依托本市数字化转型领导机制,建立政策制度环境工作组,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各部门要加快落实,按需制定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完善数字化转型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转型政策举措落地见效。各区要完善配套措施,推动转型政策举措在区域率先突破,取得实效。临港新片区要发挥功能区优势,加快制度规则探索和先行先试。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政府办公厅及各相关部门、各区、临港新片区)    (二十二)加强技术研发和协同攻关。发挥本市各有关专项资金作用,加强核心软件、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大型行业应用软件等关键产品,以及数字孪生、智能物联、车路协同、区块链等应用技术研发,加快推进基础理论、核心算法、装备材料、工艺等研发突破和迭代升级。鼓励以领军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批市场导向、技术领先的工程研究中心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立领军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协同攻关机制。 (二十三)实施积极开放的数字化转型人才政策。在部分委办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试点“首席数字官”制度,建立数字化转型和公共数据开放的勤勉尽职和容错机制。支持数字化转型事业单位设置创新性特设岗位,不受本单位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岗位等级限制。对数字领军人才等高级专家,聘用为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含“双肩挑”人员),可不占所在单位的正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允许高校、科研院所自主认定数字化转型高层次人才,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等办法自主决定薪酬水平,经费自筹,不受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二十四)探索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依托上海“信易贷”综合服务平台、大数据普惠金融平台和“银税互动”等,推动银行设立特色融资产品,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探索“云量贷”创新模式,试点将云平台提供的企业用云量,作为中小微企业申请银行贷款的信用增进信息。依托
“浦江之光”行动,加大力度将数字经济重点企业纳入相关上市培育库,推动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融资。(上海银保监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公共信用中心等)
    (二十五)广泛开展数字化转型技术技能培训。研究实施“百万家庭数字行”工程,争取将其纳入“十四五”期间本市年度实事工程予以分阶段推进。实施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数字化技术知识更新工程,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研究引进国内外优质数字化技术培训项目,将其纳入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将数字化基本技能培训纳入各部门、各区初任公务员的单位内部培训范围。(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二十六)加强网络安全制度供给。强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共享机制。推进数据跨境流通安全评估试点。完善网络安全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修订网络安全绩效审计标准,健全网络安全事件预警通报和应急协同处置机制。推动新技术新应用相关网络安全地方标准制修订。(市网信办、市经济信息化委、市通信管理局等)
    (二十七)强化法制保障。统筹推进地方立法,及时开展涉及数字化转型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工作。落实进一步促进和保障“一网通办”改革的决定,加强“一网通办”改革的法制化保障。推动加快出台上海市数据条例,进一步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护各类主体数据权益,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促进数据开放利用,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市司法局、市政府办公厅、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及各有关部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自己的节日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