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节的志愿者好进吗?

每年都是老问题,只能在有限范围内改进

  11日晚6点半,有影迷进入某影城观看《大地惊雷》,发现右边银幕五分之一都是虚焦,“我开始还以为这是一种风格。”紧接着晚上8点在同一地点又看了部希腊片,“前10分钟全部虚焦,还有工作人员在进进出出的搬东西。”

  12日,另一位观众在环艺看某电影时字幕机坏了,修了足足有20分钟。她立刻发了一条微博,很快就被转了多次。

  影迷妖灵妖每天都会在微博上收集这些信息,同时也会在豆瓣上发帖,然后将观众遇到的问题向上海电影节反映,但“每年都是老问题,只能在有限范围内改进。”虽然语气颇为无奈,但他还是对电影节这些年的进步给予了肯定,“比如展映单元相对以前多了主题性和实效性,展映影片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还举了一个例子,2009年,电影节举办希区柯克电影回顾展,放映代表作《夺魂索》。某影院银幕放映比例居然出现错误,1.33:1的画面投射在了宽银幕上,所有的画面都不能完整显示,每一个人都被“砍头”了。原因是该影院都没有1.37:1画幅的变形镜头。今年依然有很多老电影是1.37:1画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年在展映之前,电影节组委会特意开了放映比例的协调会,询问了到底有几家影院有1.37:1的变形镜头,结果只有4、5家,于是《大都会》等默片就按照有该画幅镜头的影院放映了。”由于电影院放电影节的影片不如放海外大片赚钱得多,而且遇到问题观众大多也会指责电影节而不是电影院,但这两者并无从属关系,所以电影节组委会的很多服务要求在推进上阻力重重。但通过召开协调会这件事情起码说明了,“上海电影节的确一直是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

  此外,很多观众也表示,在展映影片的排片上今年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时间上基本连贯,比如考虑到看《皮娜》和《大都会》的观众基本上会是一批人,所以两部电影被安排在了一起,这样观众就不用为了去看两部电影而赶不同的影院。类似2009年为了看希区柯克回顾展常常要横穿大半个上海的状况今年基本上不会再发生了。


人民网上海7月27日电   “真好,找到了小时候的记忆。”来自徐汇的吴阿姨带着自己的外孙女,特别激动,傍晚早早来到了普陀环球港的北广场,等待电影《舞台姐妹》的播放。坐在第一排,夏日的夜凉风习习,露天的幕布上咿咿呀呀,光影讲述着熟悉的故事,在很多人的记忆里,露天电影和夏天最相配。不到一会,广场上一百个座位就坐满了市民观众。 

 7月25日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活动将一直延续到8月2日。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露天电影展映成为了一道全新“风景”。7月25日晚起,上海电影节主办方将在上海全市7个商圈、36个社区露天展映多部电影佳作。7个商圈包括黄浦区新天地,静安区大宁音乐广场和大宁国际广场,普陀区“环球港”,浦东新区金桥国际商业广场,松江区“开元地中海”及“云间粮仓”。

“我们的票在电影节开幕前,14场电影票在小程序上预约,瞬间被秒光。”环球港广场上,来自普陀文旅局的志愿者谢义说,疫情防控下,为了安全,很多部门为露天电影的展映做了大量工作。预约成功的市民来到现场后,要量体温还要亮出绿色的健康码,才能入场。场子里,座位严格按照间距一米以上排列。“有些预约好的市民可能因为交通或者个人原因没能来现场,空出的座位,将在电影开演半个小时候,引导周边等待的市民有序进场填补。”

如果错过了上周末电影怎么办?据主办方介绍,后期还将有13场露天电影在环球港的北广场展映,市民们可以大饱眼福,好好享受夏日的小辰光。

据主办方介绍,商圈放映点的影片既有《大李小李和老李》等的经典修复版,也有近年新作《唐人街探案》《我不是药神》《攀登者》等。《绿皮书》《海街日记》《弗兰兹》等近年来各大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外语片佳作也将参与放映。部分商圈放映点还将邀请电影人、影评人与观众分享观影感悟。

设在浦东新区36个社区的露天放映点则将从26日起带来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的12部影片。其中既有今年“一带一路”电影周展映的新片《白云之下》《银行家》《在13000英尺高的安妮》等,还有获得2018年“一带一路”电影周媒体关注电影人荣誉的中国影片《柔情史》等。这些影片从“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各国成员机构的推荐中遴选而出,展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特色和自然风光,将是难得的观赏体验。部分放映现场还会举办映前导赏活动,上影演员剧团的艺术家将在现场与影迷见面,分享从影经历、推介展映影片。(韩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国际电影节志愿者好进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